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稀土龙头业绩大幅预增,稀有金属ETF基金(561800)上涨1.37%,成分股北方稀土10cm涨停
go
lg
...
盘后公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
净利润
9亿元到9.6亿元,同长增加1882.54%到2014.71%;预计同期扣非
净利润
8.8亿元到9.4亿元,同比增长5538.33%到5922.76%。 国泰海通复盘2020-2021年稀土板块行情,稀土板块股价上涨均大致分为三阶段:(1)商品价格底部确认,远期估值修复。(2)超额利润消化估值,行业龙头白马随订单成长。(3)景气度爆发,价格上涨加速,板块普涨。该行认为,当前处于板块行情第二阶段,静待内外盘涨价共振。 稀有金属ETF基金(561800),场内投资者一键配置稀有金属行业的良好投资工具。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7-10 11:29
亏损药企估值暴涨251%!昊帆生物“产能焦虑”下的激进并购,是突围还是坠崖?
go
lg
...
赌协议,原股东承诺2025-2027年
净利润
分别不低于500万元、1500万元、2500万元,但未设置业绩补偿条款,若未达标,昊帆生物只能自行承担损失。 第二,产能整合能否如期落地?昊帆生物计划在2025年四季度完成客户审计,但标的公司历史客户流失、应收账款高企等问题可能延长整合周期。 第三,资金压力如何化解?1.6亿元收购款中,80%需通过自筹资金解决,而昊帆生物2025年一季度货币资金仅3.8亿元,短期借款达2.1亿元,流动性压力骤增。 “这场交易的本质,是昊帆生物用1.6亿元买时间。”某行业专家直言,“但时间是否站在它这边?CDMO行业的竞争不会等待,若2026年淮安基地投产时,公司已因整合失败元气大伤,这场豪赌就彻底输了。” 产能突围战,没有“容易模式” 昊帆生物的故事,是医药行业转型期的典型样本。当产能瓶颈成为业绩“紧箍咒”,企业面临两难选择:是耗时耗力自建产能,还是冒险溢价收购?前者可能错失市场窗口,后者可能坠入整合深渊。 截至2025年7月,杭州福斯特的并表尚未完成,但市场已给出初步判断——昊帆生物的市值较行业平均水平折价15%,显示投资者对其整合能力缺乏信心。在医药产业链的残酷竞速中,靠“买时间”解产能之渴,究竟是一步妙棋还是险棋?答案或许要等到2026年,当淮安基地的钢架拔地而起,当杭州福斯特的财报扭亏为盈,市场才会真正看清这场豪赌的成色。
lg
...
金融界
07-10 11:27
10倍溢价收购零营收公司!瑞康医药高管被留置,4年亏15亿的“自救”还是“自爆”?
go
lg
...
了2027-2029年累计5600万元
净利润
的对赌条款。市场质疑声四起:一个三年后才能上市的产品,如何支撑起当下2.4亿元的估值? 留置高管与关联交易:金融背景掌舵者的“资本棋局” 被留置的李喆,成为解开这场资本谜团的关键人物。这位拥有加拿大永明金融、帝国商业银行及国金证券履历的80后高管,年薪仅40.35万元,却通过杭州华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实际控制烟台衡悦——浙江衡玖的交易对手方。公告显示,李喆与瑞康医药董事韩春林同为烟台衡悦的最终受益人,构成典型关联交易。 “高管通过关联方低买高卖上市公司资产,是典型的利益输送模式。”上海某律所证券律师表示。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关联交易需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而瑞康医药在2025年2月公告中仅轻描淡写提及“交易对手与部分董事存在关联关系”,未详细披露定价依据与合理性。 值得玩味的是,李喆的金融背景与交易设计高度契合。交易方案中,浙江衡玖需在2027-2029年分别实现
净利润
1200万元、1800万元、2600万元,若未达标,原股东需以现金补偿。然而,考虑到产品上市时间与市场竞争格局,多家机构测算其达成概率不足30%。“这更像是一场‘对赌游戏’——上市公司用现金换取短期账面收益,而高管团队通过关联交易提前套现。”某私募基金经理直言。 业绩崩塌与转型困局:4年亏15亿的“生死抉择” 争议交易的背后,是瑞康医药持续恶化的基本面。2020-2024年,公司营收从272.3亿元骤降至79.66亿元,缩水超70%;
净利润
连续四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达14.96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扣非
净利润
同比再降44.75%,毛利率从2020年的18.3%跌至12.1%,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业绩崩塌的直接原因,是医药流通行业集采政策冲击与应收账款风险爆发。2021年,公司因客户违约计提坏账准备超8亿元,直接导致当年亏损9.8亿元。此后,尽管公司试图通过“中药全产业链+乳腺癌筛查”双线转型突围,但重资产投入进一步加剧资金压力。2025年2月,公司宣布在亳州、马鞍山建设中药种植与加工基地,同时在器械板块延伸乳腺癌筛查产品线,预计总投资额超5亿元。然而,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仅8.3亿元,短期借款却高达12.7亿元,流动性风险隐现。 “转型需要持续输血,但瑞康医药已失去融资能力。”某券商研究员指出。2024年,公司因隐瞒4.6亿元关联增资及财务资助,被山东证监局记入诚信档案,导致定增计划搁浅。而此次10倍溢价收购浙江衡玖,更被市场解读为“用现金换估值”的财务操作——通过高溢价并购提升商誉,短期美化资产负债表,但长期可能埋下减值雷。 悬而未决的三大危机:留置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截至2025年6月30日,瑞康医药耗资6039万元回购2044万股,试图向市场传递信心。然而,投资者更关注的是三大核心问题: 第一,李喆被留置是否与溢价收购存在关联?尽管公司声称“经营未受重大影响”,但监察委留置通常涉及职务违法或犯罪调查,市场担忧交易背后存在更复杂的利益链条。 第二,零营收标的能否兑现三年5600万业绩承诺?浙江衡玖的产品尚未上市,而乳腺癌筛查市场已竞争激烈——2024年,国内乳腺超声设备市场规模仅12亿元,年增速不足10%,且被GE医疗、西门子等巨头垄断。 第三,连亏四年后,转型资金从何而来?2025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2亿元,而中药基地与器械研发需持续投入,若无法通过股权融资或债务重组缓解压力,转型或难以为继。 更严峻的是,瑞康医药的治理缺陷已引发连锁反应。2024年,公司因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被深交所公开谴责,董事韩春林、财务总监冯芸被通报批评。此次李喆留置事件,进一步暴露其内控体系失效风险。“当高管可以随意操纵关联交易,中小股东利益如何保障?”某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愤怒质问。 资本游戏的终局与监管利剑 瑞康医药的案例,折射出A股市场转型期的深层矛盾:当传统业务增长乏力,企业是否应通过高风险并购“赌未来”?当关联交易成为利益输送工具,监管防线如何守住底线? 截至2025年7月10日,瑞康医药股价较2020年高点下跌82%,市值蒸发超200亿元。市场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对这场“资本游戏”真实性的深度怀疑。而李喆的留置,或许只是冰山一角——随着监管层对关联交易与商誉风险的持续收紧,瑞康医药的生存考验才刚刚开始。 “在医药行业,创新需要耐心与真金白银的投入,而不是靠财务技巧粉饰报表。”某行业专家直言,“当一家公司开始用零营收标的讲故事,离退市或许就不远了。”
lg
...
金融界
07-10 11:18
从动物疫苗到“人牙”生意:海利生物“腾挪术”藏雷,监管三问戳破转型幻象
go
lg
...
18.SH)因一份“暴增172.28%
净利润
”的年报陷入舆论漩涡。这家曾以口蹄疫疫苗为核心业务的企业,通过“断臂求生”与“跨界豪赌”的资本腾挪术,在2024年实现归母
净利润
1.71亿元,但其中93.82%来自非经常性损益,扣非
净利润
仅1058万元,同比下滑10.49%。更令人震惊的是,其斥资9.35亿元收购的口腔修复材料标的瑞盛生物,在行业价格战冲击下已显颓势,7.82亿元商誉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上交所三问转型可持续性,监管利剑直指这场“账面繁荣”背后的真实风险。 “1元甩卖+1亿美元套现”:资本腾挪术撑起暴增利润 海利生物的业绩“逆袭”始于2024年第四季度的两笔关键交易。第一笔是“甩卖包袱”:公司以1元对价向控股股东出售连续亏损5年的子公司杨凌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凌金海”),同时剥离其2.45亿元债务。财报显示,杨凌金海2024年净资产估值为-3461万元,2025年一季度仍亏损870万元,成为典型的“负资产”。通过此次交易,海利生物不仅卸下亏损源,还确认了债务重组收益,直接增厚利润。 第二笔是“套现离场”:公司以1.085亿美元(约合7.8亿元人民币)出售参股公司药明海德30%股权,实现投资收益超1亿元。然而,这笔看似丰厚的回报实则暗藏水分——2021年至2023年,海利生物对药明海德的投资年均回报仅423万元,累计收益率仅4.4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此次高位套现,更像是为美化年报而进行的“财务工程”。 两笔操作下,海利生物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高达1.6亿元,占
净利润
的93.82%。而其主业表现持续低迷: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12.3%至4.8亿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58.2%降至51.7%。即便在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8.6%的背景下,公司仍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实现
净利润
同比增加1400万元,这种“账面扭亏”的可持续性引发市场强烈质疑。 7.82亿商誉埋雷:口腔赛道“价格战”击碎盈利预期 彻底剥离动物保健业务后,海利生物将转型方向锁定为口腔组织修复材料领域。2024年,公司斥资9.35亿元收购瑞盛生物55%股权,溢价率高达952%,形成商誉7.82亿元,占期末总资产的42.78%。这一高溢价收购的逻辑,是押注瑞盛生物的核心产品“口腔骨修复材料”与“口腔修复膜”在老龄化背景下的增长潜力。 然而,现实很快泼来冷水。尽管瑞盛生物2024年以1.39亿元
净利润
超额完成业绩承诺(1.25亿元),但其营收仅2.65亿元,低于预期值2.7亿元。更严峻的是,行业价格战已实质性冲击盈利根基:2024年,口腔骨修复材料持证企业从8家激增至23家,口腔修复膜持证企业从15家扩至30家,供给端爆发式增长导致价格崩塌。2025年一季度,瑞盛生物产品单价同比暴跌30%,二季度环比再降25%,毛利率从2024年的72.3%骤降至58.1%。 “口腔修复材料的技术门槛低于创新药,企业只能通过降价抢市场。”某券商医药分析师指出。瑞盛生物的业绩承诺能否兑现已存疑:按当前价格趋势,其2025年
净利润
或同比下滑20%以上,而海利生物尚未对7.82亿元商誉计提任何减值准备。上交所问询函直指这一矛盾:“营收不及预期却未计提减值,是否符合会计准则?” 监管三问转型可持续性:从“动物疫苗”到“人牙”的跨界豪赌 海利生物的转型之路,被监管层定义为“高风险实验”。上交所问询函聚焦三大核心矛盾: 第一,业绩成色质疑。非经常性损益占比93.82%,是否掩盖主业疲软?公司2024年扣非
净利润
同比下滑10.49%,2025年一季度营收仍负增长,靠“甩卖资产+套现”维持的利润增长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第二,商誉减值疑云。7.82亿元商誉占资产比42.78%,而标的瑞盛生物所在行业已陷入价格战,营收不及预期却未计提减值,是否存在“财务洗澡”风险? 第三,战略连续性风险。公司声称“沿口腔与IVD赛道寻找新标的”,但当前42.78%的总资产悬于商誉之上,若瑞盛生物业绩变脸,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 海利生物回应称,公司资金充裕(2024年末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8.3亿元),且“正接触多个优质项目”。但业内人士指出,口腔与IVD赛道已高度内卷:2024年,中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增速从2021年的25%降至12%,IVD集采导致产品均价下降40%以上。“好项目可遇不可求”的表态,暴露出海利生物缺乏清晰战略规划的困境。 跨界转型如同“行走钢丝” 海利生物的转型实验,本质是一场“用高风险换高回报”的赌博。从“给动物打疫苗”到“给人补牙齿”的跨界,虽带来短期账面收益,但核心风险不容忽视: 其一,产品价格腰斩式下跌。瑞盛生物核心产品单价半年内暴跌55%,若价格战持续,其盈利能力将彻底崩塌。 其二,商誉风险结构失衡。7.82亿元商誉占资产比42.78%,远超A股医药生物行业平均水平(15.3%),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股价崩盘。 其三,被剥离业务的“后遗症”。2025年政府取消口蹄疫疫苗采购后,杨凌金海或成控股股东填不尽的“负资产”,而海利生物曾承诺对其债务重组提供担保,潜在风险仍未出清。 “海利生物的转型如同行走钢丝:一边是主业萎缩、商誉高悬,另一边是跨界赛道内卷加剧。”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监管问询只是开始,若2025年瑞盛生物无法兑现业绩承诺,商誉减值可能直接抹平公司全年利润。” 等待真相与时间的审判 海利生物的案例,折射出中国上市公司转型期的普遍焦虑:当传统业务增长乏力,企业是否应通过高溢价并购“赌未来”?当非经常性损益成为利润支柱,资本市场的信任基础如何维系? 截至2025年6月,海利生物股价较2024年初高点下跌37%,市值蒸发超20亿元。投资者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对这场“资本腾挪术”真实性的深度怀疑。监管层的三问,不仅是对海利生物的拷问,更是对整个A股市场“转型泡沫”的警示——当潮水退去,谁在裸泳,终将见分晓。
lg
...
金融界
07-10 11:17
摩尔线程冲刺科创板:国产GPU的破局者。从技术积累到商业变现
go
lg
...
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已显著缩窄,
净利润
从2022年的-183,955.22万元逐步改善至2024年的-149,193.77万元,亏损缩窄幅度约为19%。 如何解读亏损? 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战略性亏损”本质上是一场以现金流换时间、以资本换壁垒的精准战役。其核心逻辑在于:在技术爆发的窗口期,以可控的财务代价抢占不可逆的产业高地。这种亏损并非生存危机的被动结果,而是一种主动的进攻姿态——正如修筑护城河必然需要挖掘泥土,填平洼地的过程恰是构筑城墙的开始。特斯拉便是典型案例,其在连续亏损17年后,凭借自动驾驶专利矩阵牢牢锁定了电动车市场的王座。那些看似较大的亏损数字,实际上是丈量产业话语权的标尺:今天投入1亿元攻坚架构专利,明天就可能扼住万亿市场的咽喉。 但是,亏损缩窄的趋势表明其研发投入并非无底洞,而是有回报、有方向的战略支出,与营收增长形成了良性循环。 随着竞争壁垒的逐步建立和商业化的加速推进,GPU竞争焦点逐渐从技术制高点,转向研发费用转化效率的竞赛。摩尔线程的规模效应的显现:从2022年到2024年,单位研发投入创收从0.041元提升至0.323元,提升幅度约为7.88倍。这种亏损缩窄的趋势,结合营收的快速增长,表明摩尔线程的商业化能力正在逐步显现,其业务的可持续性也得到了市场的初步验证。 这样的正向循环,是经过J曲线拐点的必备条件。 J曲线了描述科技企业在成长初期财务表现的常见模式,它形象地反映了企业在发展初期通常会经历一段亏损期,随后随着业务的成熟和市场拓展逐渐实现盈利,并最终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这种曲线形状类似于字母“J”,因此得名。 摩尔线程的发展路径清晰,当研发投入持续转化为客户订单时,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的正向循环便已形成,有望加速走向拐点。如若顺利达到J曲线拐点,公司便有望较快地收窄亏损,逐步实现盈利。 此外,招股书披露的80亿元募资计划中,近70亿元将投入三款新一代芯片的研发,包括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图形芯片研发项目以及AI SoC芯片研发项目。这些项目直指三个商业化目标:提升千卡集群计算效率、突破端侧AI算力瓶颈、完善自主开发生态。这些举措有望进一步推动摩尔线程的商业化进程和盈利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滚雪球”式的增长。 结语 在长期被垄断的GPU领域,摩尔线程凭借快速的架构迭代速度,以及从芯片到集群的全栈技术壁垒和专利构建的技术护城河,勾勒出中国硬科技企业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破局之路。 随着加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壁垒,从技术投入期向价值回报期跃迁,摩尔线程有望站上崭新起点。
lg
...
格隆汇
07-10 10:58
证券ETF龙头(159993)涨近1%,稳定币将是本月持续的主线之一
go
lg
...
金利息。如 Tether 2024 年
净利润
130 亿美元,70 亿美元来自美债等生息资产。另一方面,大型商业巨头借稳定币优化供应链金融,如京东计划降低跨境支付成本 90%,构建生态闭环,并拓展金融科技服务。此外,抢占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制高点成为核心驱动力。 香港特区金管局相关负责人早前表明发出的稳定币发行人牌照数目不会多,但目前市场上表明有意申请或传出正在探讨中的机构至少有9家,当中包括参与金管局稳定币发行人“沙盒”的3家机构,而该3家机构均计划发行港元稳定币。 关联产品: 证券ETF龙头(159993) 关联个股: 东方财富(300059)、中信证券(600030)、华泰证券(601688)、招商证券(600999)、广发证券(000776)、国泰海通(601211)、兴业证券(601377)、东方证券(600958)、光大证券(601788)、财通证券(601108)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7-10 10:57
稀土龙头业绩大幅预增,稀土ETF嘉实(516150)上涨1.19%,成分股京运通涨停
go
lg
...
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
净利润
为9亿元至9.6亿元,同比增加1882.54%到2014.71%;扣非
净利润
为8.8亿元至9.4亿元,同比增加5538.33%到5922.76%。 中信证券分析称,稀土行业供需格局有望迎来拐点。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变频空调、风电等需求有望持续提升,机器人、低空经济和工业电机等新兴领域有望打开远期需求成长空间。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证稀土产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北方稀土、中国稀土、中国铝业、格林美、领益智造、包钢股份、卧龙电驱、金风科技、厦门钨业、盛和资源,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5.58%。 场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稀土ETF嘉实联接基金(011036)把握稀土投资机遇。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7-10 10:37
易加增材科创板IPO,聚焦3D打印设备,存货金额较大
go
lg
...
1%、43.70%、45.12%;归母
净利润
则是0.29亿元、0.69亿元、0.99亿元。 主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图片来源招股书 截止2025年4月30日,易加增材共拥有发明专利49项,软件著作权41项。不过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为8.57%、5.82%、6.50%,明显低于同行均值。若公司未能准确把握下游行业客户的应用需求,无法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持续进步,未能持续保持技术先进性,则可能面临公司竞争力下降,后继发展乏力的风险。 研发费用率同行业情况分析,图片来源招股书 易加增材存在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0.82亿元、1.54亿元、2.17亿元,应收账款余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30%、37.68%、46.04%。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一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余额为0.75亿元,占比34.59%,部分长账龄款项未能完全收回。如果应收账款客户出现经营情况恶化、不具备正常回款能力等情况,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还存在存货跌价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68亿元、3.75亿元、4.45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61.26%、47.20%、43.26%。报告期内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原材料、在产品和库存商品金额有所增加。如果未来市场竞争加剧、产品迭代升级加快或者市场需求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公司存货可变现净值下降,进而增加公司的存货跌价损失,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另外,易加增材面临国际贸易与境外经营风险。公司的核心元器件激光器、振镜主要从境外进口,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4313.36万元、6028.47万元与7047.56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 17.51%、14.84%和 15.22%,且公司在德国、美国设有子公司。若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导致供应链不稳定、成本上升,同时影响海外市场需求,进而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本次IPO,易加增材拟募资约12亿元,投向金属3D打印扩产项目、杭州增材制造设备产业化项目、杭州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技术服务网络建设项目。 募集资金运用概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lg
...
格隆汇
07-10 10:28
北矿检测北交所上会,聚焦有色金属检验检测,毛利率存在波动
go
lg
...
5%、64.69%、61.43%;归母
净利润
为0.32亿元、0.46亿元、0.55亿元。 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图片来源招股书 结合公司经营计划、财务预算、经营状况等因素,公司预计2025年1-6月营业收入约为0.81亿元至0.9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
净利润
约为0.28亿元至0.34亿元。 公司预计2025年1-6月营业收入约为 8100万元至9000万元,同比增长幅度约为23.75%至 37.5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
净利润
约为3080万元至3500万元,同比增长幅度约为7.83%至22.53%。 此外,北矿检测还存在技术研发失败的风险。公司针对检验检测技术方法与工艺、高端分析仪器设备等领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研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均为费用化支出,各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57%、7.44%、9.32%,低于同行均值。如果未来行业出现更为高效精准的检验检测分析方法或技术工艺,或公司研制的高端分析仪器设备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将导致公司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公司品牌价值和长远发展。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与可比公司比较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本次IPO,北矿检测拟募资约1.79亿元,投向北矿检测先进检测仪器研发基地及检测能力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lg
...
格隆汇
07-10 10:08
连收两涨停,智元机器人拟入主上纬新材,否认借壳,业务协同成关键考题
go
lg
...
强劲。2020年上市当年,公司实现归母
净利润
1.19亿元,此后业绩出现大幅波动,2021年至2024年归母
净利润
分别为1257.71万元、8414.59万元、7094.21万元、8868.14万元。今年一季度该公司营收为3.69亿元,同比增长10.65%;归母
净利润
为2255.06万元,同比增长22.26%。 在知名财经作家、眺远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看来,上纬新材属于传统制造业,而智元机器人则聚焦于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两者在产业链、技术路径和市场应用上差异较大。要实现协同,关键在于如何将机器人技术与材料制造场景深度融合。否则,收购可能仅停留在资本运作层面,难以形成真正的业务合力。 就两家公司能否达成有效业务协同的问题,上纬新材证券部相关人员向媒体解释称,公司现有部分业务确实会应用于机器人领域,后续具体的业务协同方案将在整合一段时间后对外公布。王鹏认为,短期协同可能仅限于资本层面,实质性整合需长期投入与战略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智元机器人自身也处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司目前尚未解决商业化落地这一难题。当前机器人行业普遍面临高研发投入与商业化进程缓慢的双重压力,多数企业仍处于技术迭代和市场验证阶段,短期经营业绩普遍承压,行业整体盈利模式尚未完全跑通。(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
lg
...
证券之星
07-10 10:07
上一页
1
•••
831
832
833
834
835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重大信号!美媒:中国对贸易谈判有新剧本 贸易代表访美传习近平新指示
lg
...
桥水创始人达利欧警告:如果美联储降息,两种资产即将崩溃
lg
...
中美突传重磅!华尔街日报独家:中国黑客假冒美高级议员 刺探贸易磋商消息
lg
...
中国最新贸易数据出炉!8月出口增速触及六个月最低 中美难找到出路?
lg
...
太疯狂:黄金暴涨直逼3620!日本、法国政治戏剧添乱,本周小心这一风暴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17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