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的快速扩张,带动了中国本土设备厂商的出货量,拉动了公司成长型业务硅零部件。 公司原生植根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正在中国本土半导体供应链中发挥独特作用,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较为坚实。 微观角度分析,公司是全球范围内较少的"从硅材料到硅零部件"的一体化生产商,在研发能力和成本控制两方面都具备扎实基础。目前公司硅零部件业务受益于中国芯片产能国产化,在手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较高,正在进行持续扩产,力争在年内实现更高的生产规模和稳健的良率水平,以此实现更好业绩;大直径硅材料业务方面,公司目前产能利用率仍处于低位,销售价格稳定,随着半导体产业上行周期将真正到来,该业务的弹性有望显现。 四、半导体周期 展望2025年,公司认为当前半导体产业正处于"换档变速"的前夜: 全世界连续数年的巨额研发费用和资本开支持续灌注,催生了可观的芯片制造及封装产能,不仅带动了设备、零部件、材料需求,还极大地降低了下游技术创新的财务成本和机会成本; 年初以来,大语言模型,尤其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模型的重大进展,打破了科技巨头对数据、算法、算力的"闭环"垄断,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地开发者获得强大且廉价的算力铺平了道路。 上游芯片产能上了新台阶,中游"算力平权"势不可挡。因此,下游应用端的新一代主流消费电子产品,已经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等,名目繁多,日新月异。 基于以上终端创新,假以时日,半导体产业上行周期将真正到来,公司业绩的弹性有望显现。 五、2025年发展战略 大直径硅材料业务方面,公司在全球细分市场的产能和技术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盈利能力已经得到修复并增强。公司将继续扩大优势产品的先发优势,紧密跟踪全球市场先进制程设备的最新技术要求,牢牢抓住快速增长的中国本土市场; 硅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将以下游客户订单为基础扩大产能,在确保良率及毛利率的前提下,继续保持以高端产品为主的销售结构,与中国本土等离子刻蚀设备厂商携手奋进,提升在中国主流集成电路制造厂商特别是存储类厂商的市场占有率; 8吋半导体硅片业务方面,公司将继续争取获得主流芯片制造厂的认证通过及批量订单,延续去年行之有效的降本增效措施,不懈追求评估认证和经济效益的最佳平衡。公司还将积极发挥技术优势,深挖定制化潜力,拓展细分利基市场,形成差异化优势。 纵观国际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发展历史,优质企业需要在做好内涵式发展的同时,通过外延式发展获得更快的成长加速度,公司亦不例外。公司管理层将在不断夯实主业的大前提下,积极探索国内外行业内的协作机会,注重资产质量以及主业协同性,扎实稳妥地推进外延式发展,为股东带来更好的回报。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