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中邮证券:给予中国外运增持评级
go
lg
...
t、0.29pct。 因中外运敦豪净
利润
下降
6.2%至35.0亿元等因素影响,公司投资收益下降9.8%至23.3亿元,此外,因物流业财政补贴收益显著提高至21.3亿元,公司其他收益增长70%至24.5亿元。 其他科目方面,因公司对南航物流权益投资的公允价值上升,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67亿元,同比转正;因公司计提KLG集团商誉减值,公司资产减值损失有所提高,达到3.27亿元。综合来看,公司全年业绩平稳,单四季度超出市场预期。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公司业务范围广,物流服务贯穿海、陆、空、铁各个环节,从过去几年的业绩表现看,公司凭借完善的服务网路,丰富的物流资源与领先的专业物流能力,业务链条持续拓展,在空运、海运运价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实现了业绩的平稳增长。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25.9亿元、1099.0亿元、117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9%7.1%、7.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6亿元、46.6亿元、4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4.5%、6.8%。 2023年公司中期及年报分红合计达到21.0亿元,合计占2023财年归母净利润的49.8%,如含港股回购,则达到50.4%,分红比例有所提升。考虑到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在合理增速区间,社会物流运量规模仍将持续增长,公司业务链条广,抗压能力强,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2023年公司累计分红21.0亿元,按照2024年3月29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为4.89%,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滑,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中金公司杨鑫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高达82.52%,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45.77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9.41。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0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8家,增持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7.1。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4-03-31
锂电老三扛不住了
go
lg
...
,中创新航作为锂电老三面临着营收放缓和
利润
下降
,这份财报画出了动力电池的梯队分界线。 公司23年实现收入270亿元,同比增长32.5%;毛利率13%同比增加2.68个百分点;净利润为2.94亿元,同比降低57.4%,这是近四年以来的首次下滑。 2023年,公司国内装机量达到32.9GWh,市场份额增加了1.96%,目前仅次于宁王和比亚迪,和第四名的亿纬锂能还有大概4%的差距。 从收入结构来看,中创新航没有随着储能市场的发展一头扎进去卷,储能电池业务占比不到20%,对整体盈利贡献比较小。但价格战对动力电池主业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了,装机量增长超过80.9%,而营收仅增长21.4%,这个增速差和营收放缓的事实充分显示了电池单价下跌的影响。 2023年,磷酸铁锂电芯(动力型)和三元电芯(动力型)的价格分别从年初的0.825元/Wh和0.92元/Wh降至年末的0.43元/Wh和0.515元/Wh,降幅分别为47.88%和44.02%。 而公司的出货结构里,磷酸铁锂(54.4%)和三元电池(45.7%)的比例比较均衡,所以这也使得平均单价(0.676元/Wh)仅仅下降29%,好于行业整体。 中创新航公司第一大客户为广汽,占公司营收将近三成;小鹏汽车为第二大客户,占营收总额20%,其他客户还包括长安、蔚来、零跑、上汽通用五菱、广汽、吉利等。 但全行业普遍面临的现状就是杀价抢客户,便宜从不嫌够车企自然货比三家,并且纷纷开始自研电池,这给了他们面对动力电池企业时有更大的议价权。 体现在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去年中创新航的应收账款和票据增至68.3亿元,同比上升28.3%,而应付账款和票据降至199.6亿元,同比下降7.8%。合同负债增速也开始减缓,仅增长26.5%至6.2亿元。 这说明,上游材料端的油水已经被榨干得差不多了,而且终端客户预付款意愿也在下降。利润空间已经不能再靠打材料成本的主意了,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去年研发增加了50%的支出,带来了差异化产品的推广。 但到了今年,动力电池企业依然需要规模降本来应对未来单价突破0.3元/Wh的威胁,许多企业会选择去卷储能市场,那里也是价格战的重灾区。一部分企业选择了出海,截至目前,做得比较好的寥寥无几。 宁王去年的海外装机量达到92.6GWh,同比增速达100%远超国内的17.6%,快速放量给了我们不小的惊喜。和老三对比来看,中创新航的境外收入只有6.5个亿,占比微乎其微,装机量也挤不进前十。 海外市场拓展相对滞后,也是公司目前竞争的风险点,其实第二梯队的玩家还有国轩、亿纬、欣旺达等随时都有可能取代,只是看有没有这个胆量愿意接过更低的价格。 一份行业前三的公司财报,已经足够揭穿整个行业增收不增利的普遍现状,其实大部分二三线动力电池厂商都面临着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的双重下滑,配合估值回调,这种双杀令当初冲进市场疯狂抢筹的人沉默了整整两年... 02 对照往年的装车量数据,可以发现去年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出现了进一步集中。去年光动力电池这一块共有52家电池企业参与了装车配套,比2022年同期减少了5家。 电芯价格仅用一年时间完成了成本到需求定价的转变,尽管未来二季度的排产情况看起来有所好转,供应端长期大于需求的矛盾要求行业有一个漫长而痛苦的出清过程,目前来看速度并未加快。 这是因为,去年新增产能还是蹭蹭往上堆叠。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新宣布)项目高达403个,平均单个项目投资金额超43亿元;开工投产项目377个;试产投产项目142个。 只看电动车市场,根据去年长安汽车董事长给出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只需约1000GWh就能满足需求,而行业规划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 仅仅行业头三家,到了2025的规划产能目标就有1800GWh,可以满足3600万辆50度电的电动车需求。 那么未来是否还需要那么多的电池企业来做装车配套呢?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很多企业其实终局已经确定,成本优势比不过,而且销路无门,最后只能转型或默默消失,而不会像威马、高合走得那么壮烈。 前十名中除了LG新能源,还剩下蜂巢能源、正力新能尚未上市融资。并不是缺乏尝试,像蜂巢早在2022年11月就向上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但直至去年年末,蜂巢的上市申请状态已经变为了“终止”。 融资更多是为了要扩建来配套更多车型,C端车的产品竞争力从根本上决定了电池厂的格局。许多动力电池企业的成败其实都是由他的客户决定的,车企销量好,跟着吃肉喝汤;卖得不好,份额就会下降。 比如中创新航绑定的广汽埃安,去年在造车新势力里依旧领头,增速高达77%;还有深蓝汽车,更以440%的增速逆袭进榜单。 而国轩高科和瑞浦兰钧,主供以小微型电动车为主的车企,去年销量即遭遇了严重的滑铁卢。微型电动车的市场已经逐渐饱和,宏光MINIEV的销量从单月最高5万辆下滑至2023年连续数月不足2万辆。 并且,随着汽车卖点从电动化到智能化的过渡,车企的注意力转向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机系统如何为汽车带来更大差异化上,留给电池的升级空间则剩下了对快充和更大续航配置的实现,除了和外部电池厂商合作,车企也走上了自研电池的道路。 有比亚迪自产自用作为例证,2022年碳酸锂一吨60万元的阴影逼迫车企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考虑供应链安全,尤其车企也在打价格战拼份额,他们更希望有一份兜底的保障。 当然,车企不可能完全封闭供应链,拒绝更低成本以及更好的技术,只是电池企业和车企互相绑定,高度依赖的局面已经在悄然发生改变。 随着电芯往更大容量的方向进行升级,未来单Wh价格迈入3毛钱的时代几乎将成现实。 虽然23年锂价大幅下行的情况下碳酸锂库存依然过剩,目前电池级碳酸锂已经来到了9.62万元/吨,价格即使继续行至7-8万,也很难打开多少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没有自建电池产线的车企可以通过商务策略来压低电池价格。如零跑汽车对电池进行标品化采购,不同的供应商供应同款标品电芯,每月对电池供应商进行比价,价低者得,以此来获得成本议价权。 纯靠向产业链上游压低成本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降本需求,那电池还能做出溢价吗? 比较可行的是,学光伏向制造端要利润,将经营重心放在一个有需求的大号电池上,多增加几条标准化产线集中生产来降低成本,只要有稳定需求,成本就能稳定降下去,和车企对高密度低成本电池的需求不谋而合。 无论是围绕客户开发电池,还是车企自研,对电池企业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不同设计要求的电池产品无法实现标准化,除非量大,否则只会增加生产成本。 根据蜂巢能源CEO,大单品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制造成本能够降低5分钱,毛利就有可能创造8个点的差距,在他看来,只要一个型号最少有两个客户,三条生产线,那就是大单品。 例如宁德时代正在向车企推广173Ah的VDA规格磷酸铁锂电芯,标配2.2C倍率快充,走大单品路线。加量不加价,通过规模化优势来降低生产成本,以此将电芯的生产成本降到4毛以下。 03 在新能源汽车和国内市场明显消化不了那么多电池产能的背景下,电池企业纷纷“卷”向了储能和海外市场。相比同样价格战泛滥的储能,去年出口表现更为突出。 2023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出口达152.6GWh,占前12月累计销量的比重为20.9%。动力电池累计出口127.4GWh,占比83.5%,累计同比增长87.1%,远高于国内增速。 不过,“大航海时代”伴随着阻力。一方面,此前欧美车企有意放缓燃油车全面退出时间,在尤其是纯电动领域的投入和市场反馈陷入负向循环,对于短期电池出海需求可能带来影响。 另一方面,补贴、环保政策的变化无形之中抬高了中国企业出海的门槛,对此应对方式只有形成本土化配套产能,能够降低产线投资成本,加速成本回收周期。 还有新的市场吗? 近期低空经济的出圈,使我们初次认识到了eVTOL在未来城市低空交通领域的潜力,作为一款电动化工具,高工锂电提出eVTOL使用电池规模在2040将超过万亿人民币。 极高的安全性要求决定了这是一条更高端的赛道。与电动汽车相比,eVTOL对电池高比能、高功率、安全性、快充及长寿命等的要求更高,并且不同类型的eVTOL悬停与巡航时所需的电池比功率也有所差距,电池的比能量(能量密度)水平决定了eVTOL的航程。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开始抢入这一新赛道。孚能科技已率先量产交付,国轩高科与亿航智能于2023年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而中创新航与小鹏汽车深度绑定,为小鹏飞行汽车开发新锐9系高镍/硅体系电池。 总的来说,资本市场对于一场旷日持久的生存淘汰赛已有基本共识,随着融资节奏放缓,已有不少电池厂因成本过高、业务布局不当而掉队,面临着停产、退市甚至破产;有成本优势、擅长响应客户需求的企业实现赢家通吃,最终所有市场可能只由几家电池企业分享。 如何熬过一轮供给侧调整,分食更多的“蛋糕”的同时提高盈利能力,也将成为接下来筛选优质电池龙头的标准。
lg
...
格隆汇
2024-03-31
开源证券:给予新城控股买入评级
go
lg
...
元。分别同比+3.2%、-47.1%。
利润
下降
原因包括:1、结转项目毛利率较低;2、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准备共计63.5亿元,减少归母净利润约55.9亿元;3、所得税费用支出40.1亿元,同比+162.2%。受地产行业下行影响,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16.7、21.6亿元(原2024、2025年为55.8、62.5亿元),EPS分别为0.5、0.7、1.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2、12.8、9.9倍,公司投资物业收入持续增长,或助力公司业绩稳步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销售规模同比下降,回款能力持续保持 公司全年销售金额和面积分别为759.8亿元、968.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34.5%、18.7%。根据克而瑞全口径销售金额榜,公司2023年排名第18,较2022年小幅提升1名。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售未结、总土储面积分别为2170、3884万平方米,可保障未来收入稳定增长。同时公司不断加强回款能力,2023年实现812.1亿元的全口径资金回笼,资金回笼率为107%,连续两年回笼率大于100%(2022年为115%)。 商管收入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公司投资物业表现亮眼,2023年实现收入113.2亿元,同比增长13.2%。截至2023年底,公司共布局吾悦广场共计198座(2022年为194座),其中已开业161座(2022年为145座),已开业面积1499.1万方,同比+13.6%。已开业广场平均出租率96.5%,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毛利率69.9%,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 财务结构持续优化,融资渠道保持畅通 截至2023年底,公司总负债2877亿元,同比减少21.9%;有息负债规模571亿元,平均融资成本6.2%,同比压降32BPs;资产负债率76.9%,同比压降4.4个百分点。其中短期债务规模212.4亿元,在手货币资金189.7亿元,现金短债比0.9。公司融资渠道畅通,全年境内融资约181.2亿元,境外发行1亿美元债券。 风险提示:政策调控风险,三四线城市项目去化风险,吾悦广场拓展不及预期。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平安证券杨侃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24.54%,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7.46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28.76。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4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3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1.94。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4-03-31
信达证券:给予山煤国际买入评级
go
lg
...
经营环节较三季度变化较小,我们认为公司
利润
下降
的部分原因或是在四季度支付相关费用,如兑现上年度员工绩效以及办公场所变更后租赁装修等费用,及部分计提减值等费用在四季度集中处置。 2023年公司分红率降至30%,2024-2026分红承诺不低于60%。2023年公司拟派发每股现金股利0.65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2.89亿元(含税),占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30.25%,以2024年3月29日股价计算,公司股息率为3.79%。而据公司2023年发布的《2024年-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规划期内各年度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60%。 盈利预测及评级:回顾2023年煤炭市场,我们认煤炭价格调整是市场波动的正常现象,煤炭需求对于长协价格仍有较强支撑,市场价格也不具备单边下行的条件。公司动力煤业务的高比例长协特点带来稳健向上预期,冶金煤业务或将受益经济复苏需求提升迎来盈利恢复。公司业绩有望稳中有增,且未来有望伴随板块估值提升迎来公司估值修复。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39.82亿、41.27亿、43.20亿,EPS分别2.01/2.08/2.18元/股;我们看好公司的投资价值,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国内宏观经济增长严重失速;安全生产风险;产量出现波动的风险。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国海证券陈晨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58.91%,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40.51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8.41。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6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5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9.72。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4-03-31
韩国央行去年净
利润
下降
近半,至1.36万亿韩元
go
lg
...
韩国央行周五公布,去年净利润为1.36万亿韩元(约合10亿美元),较2022年的2.54万亿韩元大幅下降。 韩国央行表示,虽然外汇交易利润有所增加,但证券交易收益和未偿还货币稳定债券的利息支付减少,导致了这种下降。 特别是证券交易损失额从前年的9.73万亿韩元减少到去年的9.09万亿韩元,而证券交易收益从前年的6.73万亿韩元减至4.75万亿韩元。 韩国央行去年的总收入为19.44万亿韩元,比前一年的20.99万亿韩元有所下降。费用从上年的17.69万亿韩元减少到17.58万亿韩元。 韩国央行表示,在2023年的净利润中,向政府上缴的税金为9220亿韩元,法定准备金为4080亿韩元。
lg
...
金融界
2024-03-31
民生证券:给予安利股份买入评级
go
lg
...
价齐升,经营业绩逐季改善。(1)归母净
利润
下降
主要系非生产经营性原因所致。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1.03%,主要原因系1)去年同期确认金寨路老厂区土地房产收储净收益1.59亿元;2)公司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共计4000万元人民币,因产品逾期、尚未兑付,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000万元;3)境外子公司安利越南全年产销量尚未达到盈亏平衡点,亏损2062万元,但随着客户订单逐步释放,安利越南2023年下半年销量较上半年增长约316%,趋势向好。(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主要系主营产品量价齐升。2023年公司主营产品量价齐升,且随着公司与品牌客户合作加深,高单价、高附加值的产品占比提升,全年主营产品毛利率达到21.01%,较同期提升4.55个百分点,下半年主营产品销售毛利率达22.89%,较上半年提升4.26个百分点,较同期提升8.17个百分点。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公司经营业绩逐季度好转,全年经营利润取得大幅度提升,2023Q1-Q4,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0.18亿元、0.09亿元、0.38亿元、0.45亿元,增长势头显著。 公司积极进行市场开拓,本部+越南产能持续投放中。2023年,公司“2+4”全品类齐头并进,大客户战略成效初步显现。报告期内,公司成为爱步战略性合作供应商,首次通过李宁实验室认证,通过NIKE、匡威、SATRA、安踏、鸿星尔克等实验室复审。2024年1月,公司与安踏集团首次签订品牌材料合作伙伴战略协议,成为安踏集团战略伙伴;2月,公司成为美国安德玛公司装备部供应商,安利越南成为美国耐克公司鞋用材料合格供应商。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推进本部生态功性能聚氨酯合成革技改提标升级项目建设(其中1条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生产线和2条干法复合型聚氨酯合成革生产线已投产),以及安利越南剩余2条生产线的建设投产,预计两项目均将于2024年内建设完成并投产。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PU合成革企业,未来生态环保型新产品的需求增长及下游客户的拓展释放,再加上越南工厂即将迈入产能释放期,未来公司业绩有望实现较大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0、2.60、3.10亿元,EPS分别0.97、1.20、1.43元,现价(2024年3月29日)对应PE分别为14x、11x、9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天然气供应和成本费用提升的风险、产能无法充分利用的风险等。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开源证券金益腾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77.54%,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1.86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15.53。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3家。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4-03-30
双汇发展:3月29日接受机构调研,申万宏源、广发基金等多家机构参与
go
lg
...
润同比下降较多的原因? 答:公司四季度
利润
下降
的主要原因一是四季度公司肉制品销量同比下降,肉制品分部利润同比减少;二是四季度受行情影响,冻品影响生鲜品分部利润同比减少;三是因猪价、鸡价行情下行,影响公司禽产业和养猪业利润同比减少。 问:2024年公司屠宰业的经营策略? 答:2024年公司屠宰业将以拓市场上规模为主线,加强网点开发,充分发挥企业品牌优势、工业布局优势、网络优势、产业链优势等,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双汇发展(000895)主营业务:从事屠宰业及肉制品加工业。 双汇发展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600.97亿元,同比下降4.2%;归母净利润50.53亿元,同比下降10.11%;扣非净利润47.32亿元,同比下降9.29%;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37.52亿元,同比下降23.98%;单季度归母净利润7.26亿元,同比下降53.3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6.18亿元,同比下降53.78%;负债率42.34%,投资收益1.45亿元,财务费用-1474.25万元,毛利率17.05%。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1家,增持评级4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34.45。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4951.51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651.32万,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4-03-29
净利润暴增144.5%!华为2023年财报出炉 苹果冲击最强烈,美国还要放大招
go
lg
...
艰难的一年里稳定了业务。2022年的净
利润
下降
了69%,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该公司当时的理由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国对疫情的控制以及研发支出的增加。 华为在去年发布旗舰手机Mate 60 Pro系列之后,取得了强劲的年度业绩。尽管美国的出口管制限制该公司与全球顶级芯片制造商的接触,但华为能够在高端机型中使用先进的7纳米芯片技术。华盛顿正在考虑进一步收紧出口管制,因为华为的成就被视为中国在与美国的技术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不过,华为的大部分智能手机仍依赖美国芯片制造商高通(Qualcomm)为其提供4G移动芯片。 Canalys分析师Runar Bjorhovde表示,华为在2023年下半年在中国强势回归,重返前五名的位置。“它在2024年的头几个月里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势头,”这位分析师说。但这种“复苏正在给中国本已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其他供应商施加压力。”2023年,华为94%的智能手机出货量留在了中国。 “华为的复苏给苹果带来的冲击最为强烈。最近,苹果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包括在联合营销活动上的大笔支出,一家新的苹果商店,以及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的访问,所有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巩固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Bjorhovde说。 华为周五还表示,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8.1%,至人民币47亿元。该公司向汽车公司销售软件和其他技术。该公司还与一家汽车制造商合作生产电动汽车品牌Aito。 华为表示,其消费者业务收入在2023年同比增长17.3%,达到人民币2515亿元。到目前为止,信息通信技术仍然是华为最大的收入来源,2023年的收入为人民币3,620亿元,同比增长2.3%。云计算收入增长近22%,至人民币553亿元。
lg
...
欧罗巴
2024-03-29
华虹公司上市首年业绩变脸,净
利润
下降
35.64%,股价至今破发超4成
go
lg
...
金融界3月29日消息 昨日晚间,科创板上市公司华虹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32亿元,同比下降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36亿元,同比下降35.64%。华虹公司成立于1997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是全球领先的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也是行业内特色工艺平台覆盖最全面的晶圆代工企业。公司立足于先进“特色IC+功率器件”的战略目标,以拓展特色工艺技术为基础,提供包括嵌入式/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功率器件、模拟与电源管理、逻辑与射频等多元化特色工艺平台的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2023年8月7日,华虹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为52.00元/股,市盈率为34.71倍。最终IPO募集资金总额为212亿元,超募32亿元,为2023年内最大规模IPO。上市时,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与联席主承销商,此外还聘请了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东方证券、国开证券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六家机构合计保荐承销费用26058.60万元。上市之前,华虹公司业绩曾实现过大幅增长。根据招股书及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华虹半导体营业收入分别为65.2
lg
...
金融界
2024-03-29
新丰泰集团(01771.HK):2023年归母净利下降85.4%至1190万元
go
lg
...
41.3%。本期间母公司所有人应占年内
利润
下降
85.4%至人民币1190万元(2022年:人民币8130万元),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02元(2022年:人民币0.14元)。
lg
...
格隆汇
2024-03-28
上一页
1
•••
52
53
54
55
56
•••
122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突然放大招!最新消费者补贴或带动数万亿新增信贷 象征意义显著?
lg
...
中美重要表态!中美贸易协议涵盖中国在美投资?美财长贝森特这样回应
lg
...
特朗普想降息50个基点,全球市场大反攻!美元难逃跌势,盯紧普特峰会
lg
...
【直击亚市】特朗普再批鲍威尔!9月降息50基点,全球市场沸腾了
lg
...
中国经济惊现极罕见一幕!中国关键银行贷款指标20年来首次萎缩 释放何信号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