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瑞士央行沉默不语,再次上演降息悬念
go
lg
...
个百分点,以及三个月前最后一次会议上将
利率
下调
四分之一个百分点至 1.5%,都是其任内的显著举措。 对于本周的决策,交易者对降息的押注已从4月的约97%降至约60%。在彭博社的一项调查中,28位经济学家中有16位预测不会有变化。 降息的理由 降息的理由包括瑞士通胀可能会下降以及出口疲软影响增长。Mirabaud的首席经济学家Gero Jung表示,目前瑞士的通胀主要由临时性房租上涨推动。 “瑞士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他上周表示,“全球形势支持降息。” 瑞士央行官员可以在需要时进行宽松。5月30日,乔丹表示,他们估计瑞士的实际中性利率约为零。考虑到当前利率为1.5%,通胀为1.4%,这意味着有降息的空间。 “乔丹曾表示,目前的利率水平仍具限制性,”Bank J Safra Sarasin的首席经济学家Karsten Junius说,“所以我坚信我们会看到再次降息。” 持续观望的理由 通胀持续在央行0-2%的目标区间上半部分运行,经济表现迄今为止也相对稳健。这些都是维持现状的理由。 彭博经济学家Maeva Cousin指出,增长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势头,基本上在潜力范围内。她还表示,如果央行现在降息,将需要上调通胀预测。 “政策制定者可能更愿意等待一些通胀下行意外出现,以便在不提升通胀预测的情况下降息,”她在一份报告中说道。 瑞士相对较低的全球利率水平限制了进一步降息的空间。考虑到法郎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比借贷成本更大,这一点尤其重要。 “在某些地缘政治事件发生和法郎再次升值的情况下,保留一些宽松空间是合理的,”Zuercher Kantonalbank的瑞士首席经济学家David Marmet说。如果瑞士国家银行利用这种可能性,“它就不必再次进入负利率。” 瑞士法郎难题 瑞士货币也是增加不确定性的一个难题。 (来源:彭博) 策略师们指出乔丹最近的讲话,他表示,过弱的货币是瑞士通胀上升的最可能来源。高盛的Kamakshya Trivedi认为,央行可能会重新在声明中引入准备出售外汇的语言,这一条款去年12月被取消。 无论周四会议的结果如何,可以说降息与否的对比可能相对不那么重要。EFG Bank的高级经济学家GianLuigi Mandruzzato上周表示,保持观望并释放宽松轨迹的信号或降息但暗示未来持平,可能会产生类似的结果。 他表示,这一选择“对经济和市场影响不大。”
lg
...
Anna Sui
2024-06-20
银行理财费率密集下调 投资者“钱袋子”能省多少?
go
lg
...
.1465%和0.0198%。 在存款
利率
下调
、资金外流的背景下,各家银行和理财公司纷纷祭出降费让利措施,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吸引客户资金。尤其是在理财市场再度出现"资产荒"、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的情况下,降低费用无疑是各机构争夺客户的有力武器。 "从近期多家机构集中下调费率的情况看,行业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一家机构带头降费,很快就会引发其他同业跟进。"杨国忠分析道,理财费率优惠或将延续,不过更多呈现为阶段性调整。未来各机构仍将根据市场行情变化,灵活调整费率水平。 短期利好有限 投资者需关注产品长期业绩 对于广大银行理财投资者而言,理财产品费率下调无疑具有直接利好。以100万元资金投资杭银理财某产品为例,在管理费率由0.5%降至0.05%后,一个月就可节省375元的费用支出。但此次多数银行的理财费率优惠期限较短,仅在1-2个月左右,因此投资者的获益空间有限。 分析人士指出,相比理财费率的高低,投资者更应关注理财产品的长期业绩表现。"理财产品能否帮助投资者实现预期收益目标,才是评判其优劣的根本标准。"董翠华认为,尽管费率优惠有助于吸引客户,但从长期来看,只有通过出色的投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业绩表现,才能真正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与青睐。对此,建议投资者在享受理财费率优惠的同时,也要重点关注所投产品过往的业绩、投资策略等要素,做到知己知彼,理性选择。
lg
...
金融界
2024-06-19
中国房地产再现危险信号!房主以创纪录的速度争相偿还抵押贷款
go
lg
...
增长率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现有房贷
利率
下调
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最近有客户申请提前还款,”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的一位客服经理表示。“目前申请流程大约需要一到两个月。” 周一,中国央行将一年期政策性贷款(即所谓的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维持在2.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即在美元走强导致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将优先稳定人民币汇率。 (图源:南华早报) 鉴于中国面临“需求低迷”,法国兴业银行的Michelle Lam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做的可能是进一步降息,但考虑到外汇稳定的重点,他们可能不愿意迅速采取行动。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稳定房地产市场以提振信心更为重要。” 上个月,中国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旨在恢复房地产市场的新政策,包括将首次购房者的最低首付比例降低至15%,将居民购买第二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降低至25%。 其他措施包括设立3000亿元人民币的再贷款池,并允许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从陷入困境的开发商手中购买未售出的土地和住房。 周一,政府数据显示,由于政府的救助计划尚未产生效果,中国5月份新房价格延续跌势,创下近10年来最大跌幅。 与此同时,一些家庭表示,尽管他们想提前还清抵押贷款,但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钱。 “去年年初我已经提前还过几次款了,每次至少还 5 万元,”深圳的出口贸易商Zhang Jing说。“但问题是我没有多余的钱再还。每个月凑够还款的钱越来越难了。”
lg
...
Linlin
2024-06-19
花旗:三大央行9月开始降息,明年继续降息
go
lg
...
通胀”。 本月早些时候,欧洲央行将存款
利率
下调
了25个基点,然而,此举伴随着相对鹰派的言论。 花旗表示:“显然,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对近期薪资数据的基调感到担忧,这些数据持续升温。”尽管降息,但通胀压力,尤其是来自工资的压力,仍令人担忧。 花旗分析师现在预计,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都将在9月份开始降息,并预计整个2025年将继续降息。 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需要明确的是,9月份同步降息的呼吁反映了我们对每个经济体国内通胀压力的解读。然而,特别是在这个周期中,各国央行明显倾向于共同行动,至少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近几个月来,主要央行一直在努力寻找退出策略,美联储首当其冲。在鲍威尔主席去年12月发表乐观的新闻发布会之后,市场预期美联储会顺利降息。然而,美国第一季度强于预期的通胀抑制了这些预期,尽管4月份的数据略有改善,但通胀仍然过高。 经济学家表示:“作为回应,美联储放弃了宽松计划。” 今年冬季,市场反映出今年美联储将有多达6次降息,预计最早将于3月份退出。但市场目前预计今年只会降息一到两次,而全面降息要到12月才会反映在价格中。 在欧元区,欧洲央行降息的决定是由应对工资通胀和整体经济复苏的需要推动的。受持续的货币限制和不太宽松的财政政策的影响,欧元区经济似乎处于有限的复苏阶段。 花旗预计,欧洲央行今年至少还会再降息两次,最终利率为2%。 与此同时,英国强于预期的通胀数据吓坏了英国央行。因此,花旗认为,英国央行很可能在9月份之前按兵不动,9月份将加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降息行列。综合以上消息,若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如花旗预测的那样,在9月份实行降息,对美元指数、欧元和英镑是潜在利空,投资者需保持警惕。
lg
...
金融界
2024-06-18
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业绩与估值共振,以硬核产品力驱动价值成长
go
lg
...
将具备看点。 首先从寿险方面来看,预定
利率
下调
将利好需求释放。 根据上证报,部分保险公司为符合公司风险管控要求,将于6月30日正式停售预定利率为3.0%的增额终身寿险,并于7月1日上市预定利率为2.75%的增额终身寿险,并且新产品已经报备成功。 而除了对市场需求的刺激外,对险企来说,预定利率的下调也有助于减轻其负债端的成本压力和其所面临的中长期利差损风险,构成整个行业又一利好。 再从财险方面来看,伴随一系列购车优惠政策的推动下,汽车消费市场得到了显著提振,将直接利好车险业务,推动车险保费增速延续向好态势。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复苏带来的经济活动的增加和风险保障需求的提升,非车险业务也有望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水平。 2、公司“阿尔法”助力,产品力创新驱动下的良性增长 行业的贝塔之下,平安自身的阿尔法同样颇具看点。 从此前保费数据对比来看,平安在行业中表现抢眼。1-5月平安累计保费收入3997.5亿,同比增长3.38%,增速在行业表现中居前。 (来源:公司公告) 单独来看5月份数据。平安5月当月集团保费收入694.8亿,同比增长8.5%, 得益于续期业务的强劲表现,平安寿险当月保费收入436亿,同比增速达到10.4%。此外,产险业务当月保费收入257亿,同比增速也达到了5.3%,显示出公司在产品品质优化方面的努力成果。 在环比增长方面,5月份财险和寿险业务分别实现了5.3%和5.5%的增长,展现公司在保险业务上的积极增长态势。特别是寿险业务,在5月份实现了同比双位数的增长,这不仅预示着公司业绩的良好前景,也体现了市场对中国平安产品的高度认可。 保费收入的增长是预判平安后续业绩增长的观察前哨站,从中已不难看出公司步入良性增长的状态。而这背后离不开平安对其产品的持续升级与优化。 以寿险来看,平安人寿的产品策略围绕三个大方向,即强财富、扩养老、拓保障,此举顺应了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其中,金越系列作为平安人寿的热销产品,自推出以来便以其卓越的市场表现和客户好评赢得了广泛认可。值得一提的是,平安人寿在今年还推出了平安盛世金越(至尊版24)年金保险,不仅为客户提供稳定的年金给付,还帮助财富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确保家庭的长期幸福。该产品近期还荣获《中国银行保险报》2023-2024“金口碑”年度年金保险产品奖项,显示了业界和市场的高度评价。 此外,在重疾险、护理险等方面,平安也不断探索和创新。重疾方面,今年2月平安人寿全新推出“平安如意”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形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创新性,兼具储备与重疾保障功能。满期金、重疾金与万能金的“三金”设计让客户在获得重疾保障之外,能够在保险期满获得满期生存金,较好的满足了客户对重疾保障的需求。此外,在护理险方面,近期平安还响应税优健康险惠民政策,全新推出了税优护理险产品,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保险保障,并让相关税优政策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除了产品层面,配套的服务生态的不断进化也是支撑平安业务发展壮大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就在6月17日,中国平安家庭医生品牌升级大会在上海举办。中国平安正式升级家庭医生服务品牌“平安家医”,发布11312一站式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并推出“健康主动管、慢病能管好、疾病管全程”用户服务承诺。 大会现场,平安人寿销售管理部总监陈铮分享近年来“保险+医疗健康”合作成效。以平安人寿联合平安健康持续打造的“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为例,该服务体系在满足客户财富管理和风险保障需求的同时,为客户提供覆盖健康、慢病、医疗等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2023年,使用医疗健康服务的平安人寿客户数超2000万,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服务满意度达99%。对此,陈铮表示,医险协同的创新模式,将差异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保险等金融业务无缝结合,为客户带来“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体验,使金融更具人文关怀,让保险更有温度。 可见,透过持续迭代、优化保险产品,探索“保险+医疗健康”“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品质康养”等服务模式,平安不仅满足了客户在财富、健康和养老服务方面的需求,也实现了自身业绩的持续增长 展望未来,凭借自身的阿尔法优势,中国平安有望继续在行业中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潜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3、结语 从机构观点来看,当前各大券商对保险板块的后续表现颇为看好。 一方面,负债端来看,在居民储蓄意愿持续高企、银行网点与险企“1+3”合作数量限制取消以及部分险企下调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背景下,压力有望得到缓释。与此同时,叠加业务结构优化以及“报行合一”等严监管政策的持续推进对保险公司负债成本的有效压降,上半年NBV在高基数下仍有望实现正增长。 另一方面,从资产端来看,地产相关利好政策的持续落地,市场对险企地产敞口的担忧情绪将有所缓解;同时若长端利率企稳以及权益市场的改善预期,也有望进一步推动险企投资收益的增长,进而带动板块估值提振。 此外,当前整个保险板块估值仍然处在低位,对此,国海证券指出,今年以来市场中有大量的资金配置在高股息赛道,获利良多,但是有较强的估值“高切低”需求,保险板块将是好的资金去处。 在这一趋势下,以平安为代表的优质头部险企后续的表现相信还将值得期待。
lg
...
格隆汇
2024-06-17
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业绩与估值共振,以硬核产品力驱动价值成长
go
lg
...
将具备看点。 首先从寿险方面来看,预定
利率
下调
将利好需求释放。 根据上证报,部分保险公司为符合公司风险管控要求,将于6月30日正式停售预定利率为3.0%的增额终身寿险,并于7月1日上市预定利率为2.75%的增额终身寿险,并且新产品已经报备成功。 而除了对市场需求的刺激外,对险企来说,预定利率的下调也有助于减轻其负债端的成本压力和其所面临的中长期利差损风险,构成整个行业又一利好。 再从财险方面来看,伴随一系列购车优惠政策的推动下,汽车消费市场得到了显著提振,将直接利好车险业务,推动车险保费增速延续向好态势。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复苏带来的经济活动的增加和风险保障需求的提升,非车险业务也有望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水平。 2、公司“阿尔法”助力,产品力创新驱动下的良性增长 行业的贝塔之下,平安自身的阿尔法同样颇具看点。 从此前保费数据对比来看,平安在行业中表现抢眼。1-5月平安累计保费收入3997.5亿,同比增长3.38%,增速在行业表现中居前。 (来源:公司公告) 单独来看5月份数据。平安5月当月集团保费收入694.8亿,同比增长8.5%, 得益于续期业务的强劲表现,平安寿险当月保费收入436亿,同比增速达到10.4%。此外,产险业务当月保费收入257亿,同比增速也达到了5.3%,显示出公司在产品品质优化方面的努力成果。 在环比增长方面,5月份财险和寿险业务分别实现了5.3%和5.5%的增长,展现公司在保险业务上的积极增长态势。特别是寿险业务,在5月份实现了同比双位数的增长,这不仅预示着公司业绩的良好前景,也体现了市场对中国平安产品的高度认可。 保费收入的增长是预判平安后续业绩增长的观察前哨站,从中已不难看出公司步入良性增长的状态。而这背后离不开平安对其产品的持续升级与优化。 以寿险来看,平安人寿的产品策略围绕三个大方向,即强财富、扩养老、拓保障,此举顺应了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其中,金越系列作为平安人寿的热销产品,自推出以来便以其卓越的市场表现和客户好评赢得了广泛认可。值得一提的是,平安人寿在今年还推出了平安盛世金越(至尊版24)年金保险,不仅为客户提供稳定的年金给付,还帮助财富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确保家庭的长期幸福。该产品近期还荣获《中国银行保险报》2023-2024“金口碑”年度年金保险产品奖项,显示了业界和市场的高度评价。 此外,在重疾险、护理险等方面,平安也不断探索和创新。重疾方面,今年2月平安人寿全新推出“平安如意”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形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创新性,兼具储备与重疾保障功能。满期金、重疾金与万能金的“三金”设计让客户在获得重疾保障之外,能够在保险期满获得满期生存金,较好的满足了客户对重疾保障的需求。此外,在护理险方面,近期平安还响应税优健康险惠民政策,全新推出了税优护理险产品,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保险保障,并让相关税优政策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除了产品层面,配套的服务生态的不断进化也是支撑平安业务发展壮大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就在6月17日,中国平安家庭医生品牌升级大会在上海举办。中国平安正式升级家庭医生服务品牌“平安家医”,发布11312一站式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并推出“健康主动管、慢病能管好、疾病管全程”用户服务承诺。 大会现场,平安人寿销售管理部总监陈铮分享近年来“保险+医疗健康”合作成效。以平安人寿联合平安健康持续打造的“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为例,该服务体系在满足客户财富管理和风险保障需求的同时,为客户提供覆盖健康、慢病、医疗等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2023年,使用医疗健康服务的平安人寿客户数超2000万,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服务满意度达99%。对此,陈铮表示,医险协同的创新模式,将差异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保险等金融业务无缝结合,为客户带来“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体验,使金融更具人文关怀,让保险更有温度。 可见,透过持续迭代、优化保险产品,探索“保险+医疗健康”“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品质康养”等服务模式,平安不仅满足了客户在财富、健康和养老服务方面的需求,也实现了自身业绩的持续增长 展望未来,凭借自身的阿尔法优势,中国平安有望继续在行业中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潜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3、结语 从机构观点来看,当前各大券商对保险板块的后续表现颇为看好。 一方面,负债端来看,在居民储蓄意愿持续高企、银行网点与险企“1+3”合作数量限制取消以及部分险企下调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背景下,压力有望得到缓释。与此同时,叠加业务结构优化以及“报行合一”等严监管政策的持续推进对保险公司负债成本的有效压降,上半年NBV在高基数下仍有望实现正增长。 另一方面,从资产端来看,地产相关利好政策的持续落地,市场对险企地产敞口的担忧情绪将有所缓解;同时若长端利率企稳以及权益市场的改善预期,也有望进一步推动险企投资收益的增长,进而带动板块估值提振。 此外,当前整个保险板块估值仍然处在低位,对此,国海证券指出,今年以来市场中有大量的资金配置在高股息赛道,获利良多,但是有较强的估值“高切低”需求,保险板块将是好的资金去处。 在这一趋势下,以平安为代表的优质头部险企后续的表现相信还将值得期待。
lg
...
格隆汇
2024-06-17
东方金诚:6月MLF缩量平价续作,利率连续10个月保持稳定背后有两点原因
go
lg
...
利率偏低,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降低了政策
利率
下调
的迫切性。 在宏观经济层面,一季度经济增速超出市场预期,但二季度宏观数据波动,特别是5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降至荣枯线以下,显示出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此外,5月17日房地产支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美欧等经济体对中国电动汽车等商品加征关税的计划,均增加了经济的不确定性。 东方金诚的报告强调,尽管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政策观察期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持续发力,特别是在扩内需和稳增长方面。报告预计,下半年物价水平将保持低位,实际利率水平虽有所回落,但仍将偏高,这将继续影响信贷需求和楼市企稳。 报告还指出,未来政策性降息面临银行净息差收窄和中美利差倒挂扩大的制约。因此,政策工具的选择将倾向于保持MLF操作利率稳定,通过引导存款
利率
下调
和全面降准等措施,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以降低贷款利率,缓解实际利率偏高的局面。 在MLF操作方面,6月的缩量续作反映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充裕和对MLF操作需求的下降,并非政策面释放的数量收缩信号。随着金融“挤水分”影响的减弱和银行信贷投放的加快,预计三季度银行对MLF的需求将增加,MLF操作有望转向加量续作。 东方金诚预测,在MLF操作利率稳定、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的背景下,6月的LPR报价将保持不变。东方金诚的研究报告为投资者和发行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但强调投资者应自行负责投资决策和结果。
lg
...
金融界
2024-06-17
不降息!6月央行缩量平价续作1820亿元MLF,分析人士:降息面临“双重约束”
go
lg
...
济的稳固支持力度。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利率
下调
仍有空间,但也面临内外部约束。今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公开发声表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前期政策效果还在显现,未来也会结合形势变化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客观来说,进一步降息面临内外部“双重约束”。从内部看,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从外部看,人民币汇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国内有效需求仍偏弱,物价水平偏低,宏观政策有望继续偏积极,货币政策空间充足,降准降息将在工具箱相机而动。 华西证券分析称,当前中下游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加大,且需求仍相对不足,降息有助于经济修复、缓和企业经营压力。后续降息,可能下调银行存款利率,并下调MLF利率带动1年期LPR下行。
lg
...
格隆汇
2024-06-17
不降息!央行开展1820亿元1年期MLF操作,利率维持不变;央行主管报纸:
利率
下调
仍有空间,但也面临内外部约束
go
lg
...
支持力度。 文章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利率
下调
仍有空间,但也面临内外部约束。今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公开发声表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前期政策效果还在显现,未来也会结合形势变化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客观来说,进一步降息面临内外部“双重约束”。从内部看,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从外部看,人民币汇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lg
...
金融界
2024-06-17
24小时环球政经要闻全览 | 6月17日
go
lg
...
济的稳固支持力度。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利率
下调
仍有空间,但也面临内外部约束。今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公开发声表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前期政策效果还在显现,未来也会结合形势变化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客观来说,进一步降息面临内外部“双重约束”。从内部看,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从外部看,人民币汇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新冠疫情以来,美国吸引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资本流动 据彭博,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地都在呼吁减少对美元的投资,但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美国吸引了近三分之一的跨境投资。 IMF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自2020年美元短缺吓坏了全球投资者、2022年俄罗斯资产冻结引发了对资本自由流动尊重的质疑以来,全球资金流动的份额有所上升,而不是下降。根据IMF的数据,大流行前美国的平均份额仅为18%。 2021-2023年期间,中国在全球跨境资本流动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为3%,低于截至2019年的10年期间的7%左右。 消息人士:欧洲央行并不急于讨论对法国债券的救助 据路透,消息人士表示,欧洲央行决策者没有讨论紧急购买法国国债的计划,目前也不打算这么做。欧洲央行仍认为,应由法国政界人士安抚因极右翼政府前景而恐慌的投资者。 上周,法国金融市场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抛售,投资者在法国提前举行大选前削减头寸。法国大选可能会让极右翼获得多数席位,这导致一些分析师猜测欧洲央行可能会出手干预。 美联储卡什卡利:12月降息一次是“合理的” 据CNBC,卡什卡里周日表示,这是一个“合理的预测”,即美国央行今年将降息一次,等到12月再降息。 他表示:“我们需要看到更多的证据来让我们相信,通胀正在稳步回落至2%。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可以慢慢来,获得更多的通胀数据、经济和就业市场数据。如果你只是说会降息一次,那可能是在年底前。” 菲律宾比索将延续跌势至纪录低点 据彭博,由于市场预期菲律宾央行将先于美联储降息,菲律宾比索将延续跌势,跌至创纪录低点。6月的大部分时间里,比索一直徘徊59比索兑1美元附近,相当于2022年时的低点水平,今年以来已经下跌了近6%。 菲律宾央行上月暗示,可能最早于8月开始降息,一些分析师预计比索将在年底前跌至1美元兑60比索,此后看跌情绪正在加剧。 哥伦比亚副总统亲属遇袭 总统佩特罗要求展开调查 当地时间6月16日,哥伦比亚副总统马尔克斯的父亲、侄子和两名保安人员在考卡山谷省的贾蒙迪地区遭到袭击,哥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要求多次展开调查。当天,马尔克斯的父亲,侄子和两名保安人员乘坐的汽车遭到袭击,枪手向车辆连开四枪,所幸没有人员伤亡。随后,在警方的保护下,马尔克斯父亲一行被护送到卡利市。 比尔·盖茨:准备在核能上投入数十亿美元 据彭博,亿万富翁比尔·盖茨表示,他准备在怀俄明州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下一代核电站项目,以满足美国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盖茨创立的初创公司TerraPower LLC上周在怀俄明州破土动工,建设其第一座商业反应堆。自2008年以来,TerraPower一直在探索更简单、更便宜的反应堆,并预计将于2030年建成新反应堆。 盖茨表示:“我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我还会再投入数十亿美元。” 黄仁勋:找到一门你愿意用一生去完善的技艺 当地时间6月14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演讲,向毕业生分享了自己向一位园丁学到的最深刻的道理。 他表示,当你致力于自己的手艺和毕生事业时,你就会有足够的时间。 他鼓励毕业生:“你可能会找到你的英伟达,我希望你们将挫折视为新的机遇。” 他认为,智力并不是最重要的,承受痛苦和折磨是另一项能力。他期待毕业生们找到一门技艺,并用一生去完善、磨练。
lg
...
格隆汇
2024-06-17
上一页
1
•••
180
181
182
183
184
•••
331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历史或在50年后重演?从尼克松到特朗普:干预央行的代价,美国能承受吗?
lg
...
中美突发重磅!华尔街日报独家:中国高级代表本周赴美 开启新一轮贸易谈判
lg
...
中国这一波大牛市的背后推手——手握创纪录储蓄的散户?
lg
...
特朗普出手解雇库克,或引发市场对美国金融体系信心崩塌?
lg
...
中国经济重大信号!英国金融时报深度:中美贸易战加剧中国经济强省的下滑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14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