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依赖美墨加三国协同生产,通常发动机在加拿大制造,变速箱来自墨西哥,电子系统组件源于亚洲,其美国本土零部件占比不足50%。安德森经济集团估算,美国本土生产汽车成本因钢铝关税上涨1500美元,叠加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导致单辆车成本增加约3000-4000美元。 从图表上看,实际上福特对于墨加的依赖度低于部分竞争对手,但其庞大的产量规模意味着绝对风险敞口较大。从产量上看,福特汽车的北美产量仅次于通用,但福特车辆生产中约20%的零部件来自墨西哥或加拿大,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本田、Stellantis等车企对墨加依赖度超过40%)。 来源: S&P Global Mobility 关税政策的实施导致美国消费者在政策生效前集中购车,以避免未来价格上涨。数据显示,2025年3月,福特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0%。然而,美国考克斯汽车咨询公司预测2025年美国汽车销量预期将下滑4%。从需求端走弱迹象来看,福特公司难以向下游转嫁成本,公司毛利率可能从2024年的12.5%降至8%-10%,净利润或同比减少20%-30%。电动车型(如F-150 Lightning)因电池成本高企,利润率可能跌破5%,2025年部分车型的推出可能因电池关税而延迟。 即使最终采用部分关税豁免情景,并预计福特美国业务在未来三年内将在铭牌和供应链优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加征关税的影响仍将在2025年和2026年延续,因成本提升、因价格弹性导致的销量损失以及不太友好的消费环境共同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关税提升导致行业温和衰退的情景下,福特汽车的销量还会额外面临5%的下行压力。整体上看,行业面临衰退程度预计会比2020年或2008年的冲击更轻。 图 : 福特汽车在 2000 – 2024年度销量 (百万辆) 来源:IHS, Bernstein analysis 以增程式混动(EREV)作为战略转型方向 2025年,福特在将增程式混动(EREV)作为核心战略方向,以解决大型电动车(如三排座SUV)的成本与技术瓶颈,以此作为对抗特斯拉Cybertruck等竞品的关键。其EREV技术通过内燃机为小型电池组充电,既保留纯电驾驶体验,又规避大容量电池的高成本。与欧盟不同,美国对新车销售没有零排放要求。在联邦层面,环境保护署的标准将合规奖金与电动行驶里程挂钩,这表明EREV相对于PHEV具有潜在优势。 EREV技术特别适用于SUV和皮卡等大型车辆。搭配大容量电池组,使车辆在保持高牵引力(如Ranger PHEV的3500kg牵引能力)的同时,实现700英里(约1127公里)综合续航,,解决了大型电动车因重量和电池成本导致的“经济性难题”。McKinsey对新兴EREV市场的分析表明,提供100至200英里纯电动续航里程和更大总续航里程的车辆是蓝海市场,能有效地满足了大多数通勤者的需求,同时避免了一些消费者对纯电池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 来源:McKinsey & Company 福特在增程式混动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从技术层面看,福特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结合钠离子与锂离子技术的电池,提升低温续航并降低成本。目标在2026年将电池成本降至90美元/kWh,同时实现400公里纯电续航与更快的超充能力。 福特有望通过EREV技术填补纯电与燃油车之间的市场空白,尤其在商用车和高端皮卡领域建立差异化优势。目前福特以Model e为代表的纯电车型营收下滑35%,并且亏损幅度持续扩大,主因电池成本偏高与研发投入较大。公司转型低成本平台(如中型成卡)与混合动力技术,需通过混动车型过渡、商用电动车放量及电池降本实现技术改善,预计2026年后或迎来盈利拐点。若2026年达成200万辆电动车产能目标,市占率或提升至全球前五。福特汽车能否在成本控制、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之间取得平衡,将决定其能否在新能源下半场竞争中突围。 财务与估值 从福特公司最新财报表现看,营收同比增长5%,净利润扭亏为盈,经营活动现金流与自由现金流持续拉升,年末现金储备超280亿美元。福特的短期股息支付未来两年较为安全,得益于自由现金流改善和管理层对股东回报的承诺。说明公司经营与财务稳健性较强,但面临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压力。管理层计划2025年降低净成本,聚焦模块化平台(GE2)与供应链本土化,加速混动车型(EREV)布局,业绩指引(70-85亿美元),显著低于分析师预期,主要因行业定价压力与电动车亏损。 考虑美国对进口零部件加征关税的情形,福特因依赖墨西哥供应链,侵蚀毛利率导致成本上升3%,销量潜在下滑5%。中国对美加征关税影响福特在华高端车型进口成本,但高度国产化率(97.3%)可基本对冲。整体加征关税导致福特汽车未来两年盈利增速或下滑至0附近,管理层降成本与新能源转型的竞争压力下公司盈利难以超出分析师预期。 从估值方面看,福特当前P/E 6.6倍,低于行业均值的7倍,且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25%分位。公司6.5%股息率在衰退周期中提供安全边际,若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或关税有针对性的豁免政策出台,股价或反弹至11-12美元,较当前9.6美元的价格仍有5-10%左右的潜在上行空间。 2024Q4 F GM STLA TM HMC TSLA 公司名 Ford Motor Company General Motors Company Stellantis N.V. 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Honda Motor Co., Ltd. Tesla, Inc. 行业 汽车制造 毛利率 8.40% 12.35% 13.31% 18.67% 21.49% 17.86% EBIT Margin 2.81% 6.79% 4.01% 10.26% 6.64% 7.84% EBITDA Margin 5.98% 9.97% 6.82% 14.15% 12.44% 13.34% Net Income Margin 3.18% 3.21% 3.49% 10.91% 4.79% 7.26% ROE 13.45% 8.91% 6.72% 14.55% 8.70% 10.42% ROA 4.24% 4.70% 2.62% 4.00% 3.34% 5.28% Total Cash 28.37B 22.04B 36.66B 88.22B 33.20B 36.56B P/E (TTM) 6.6 7 4.95 7.38 7.06 118.32 Price/Sales (TTM) 0.21 0.27 0.17 0.8 0.34 7.9 EV/Sales (TTM) 0.92 0.83 0.18 1.42 0.66 7.72 EV/EBITDA (TTM) 15.43 8.34 2.69 10.01 5.32 57.89 Price to Book (TTM) 0.85 0.71 0.32 1.03 0.55 10.65 Price/Cash Flow (TTM) 2.48 2.2 6.54 8.66 14.01 52.03 来源: TradingKey, SEC Filings 原文链接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