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正极材料等,该等材料系制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销售。根据中国化学(8.89 +1.02%,诊股)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数据,公司 2020 年在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市场占有率为 13.5%。公司已成为宁德时代(415.21 +1.27%,诊股)、比亚迪、中航锂电、亿纬锂能(84.68 +4.54%,诊股)、万向一二三、赣锋锂电等众多知名锂电池企业的供应商,产品得到了下游客户的认可。 从市场竞争格局上看,与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相比,正极材料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但目前磷酸铁锂材料市场集中度高,主要原因为: 受国家早期补贴政策影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重心转移至三元电池,带动磷酸铁锂电池及材料相关产业链需求下降,导致上游磷酸铁锂材料企业数量大幅减少; 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以及续航里程弱于三元,之前市场对于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少,磷酸铁锂材料企业的市场话语权较弱,导致磷酸铁锂材料企业较少,因此在 2020 年磷酸铁锂材料需求骤增时,可提供高性价比材料的企业数量有限,因此集中度较高; 目前我国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逐渐退出市场,而一些锂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凭借着前驱体核心制备技术占据着市场主要份额,市场竞争加剧且集中度不断上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内,除公司外,目前出货量排名靠前的主要企业还包括德方纳米(297.74 -2.14%,诊股)、湖南裕能、富临精工(15.35 +4.56%,诊股)和安达科技等。 2018年,公司市场份额位于行业第二位;2019 年、2020 年,公司市场份额位于行业第三位。2020年的市场份额为13.5%。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7.66亿元、6.88亿元、22.29亿元;净利分别为-7338.57 万元、-4461.16 万元、3.53亿元。 公司预告,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约为 66.8亿元至 78亿元,同比增长 483.22%至 581.01%;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 7.4亿元至 8亿元,同比增长 304.44%至 337.23%;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 7.2亿元至 7.8亿元,同比增长303.12%至 336.71%。主要系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以及公司产销规模的扩大,带动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