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南向
资金
净流入超30亿元
go
lg
...
nD数据,按余额规模口径统计,截至目前
南向
资金
净流入超30亿元,其中港股通沪净流入20.98亿元,港股通深净流入9.02亿元。
lg
...
金融界
2024-04-03
南向
资金
净流入超50亿元
go
lg
...
按余额规模口径统计,截至目前
南向
资金
净流入超50亿元,其中港股通沪净流入30.64亿元,港股通深净流入19.36亿元。
lg
...
金融界
2024-04-02
小米集团涨超10%,带动香港消费ETF、港股通50ETF上涨
go
lg
...
.8%/14.0%。 从资金面看,近期
南向
资金
大幅流入,推动港股近期上行。近1个月
南向
资金
大幅流入,2月26日至3月28日,南向累计共流入918.04亿港元,是近期港股上行的主要原动力之一。 南向上周净流入85.48亿港币(其中沪市港股通54.13亿港币、深市港股通31.35亿港币),因港股3月29日休市,较前一周有所回落(355.61亿港元)。 按Wind二级行业分类,上周净买入前三行业为软件服务、银行和能源,净买入额分别为48.0/43.8/34.6亿港元;净卖出前二行业为零售和食品饮料和烟草,净卖出额分别为2.7/0.3亿港元。 对于港股,国泰君安指数,往后看,港股底部反弹后,进入横盘震荡的行情。近期两会报告总量政策以稳为主,重提效而不搞强刺激,经济增长预期平稳上升,有助整体港股市场盈利预期改善,但大盘上涨的空间有限。海外方面,美国经济韧性较强,通胀粘性再次超市场预期,美联储再度放鹰,降息节奏存在不确定性。考虑到今年海外风险事件较多,我们预计港股震荡向上,但短期内空间有限。行业选择方面,以红利风格为主,布局科技制造和出口链行业。 对于具体板块的看法,中庚基金丘栋荣在年报中提到港股医药科技股、港股智能汽车和港股互联网,具体看: 1.港股医药科技股格局正清晰,较大的创新可能性,空间巨大。 1)创新药械产品逐渐形成全球竞争力,格局正清晰。大量资本涌入到退潮,生物医药产业升级迅猛,培育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的管线价值逐渐得到跨国药企和资本的认可,创新药械海外授权层出不穷,首付款和总里程碑金额记录被不断刷新,某些产品和技术平台正成为跨国药企的核心管线。 2)供给引领需求。医药技术的持续升级,反哺刺激高质量的医疗需求。人口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过程中,需求确定性高,具备消费韧性。 3)低估值高预期回报。港股医药行业受海外流动性等因素压制,持续调整,例如一些18A的生物科技公司的市值已经低于净现金;一些传统药企处于转型创新的过程中,账上现金充裕,PE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不管从公司还是产品的角度,都具备较好的投资回报率。 2.港股智能电动车全球竞争力、成长性迎来重要拐点。 1)智能电动车向头部集中。主流新势力二代车型完成新老更替,销量和保有量进入新一轮增长阶段,知名度和品牌力提升,入围玩家缩圈,盈利有望迎来拐点,逐步进入正循环。 2)自动驾驶技术重要拐点。经过2-3年的技术研发,特斯拉引领的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大范围落地,未来一年内将逐步被消费者感知,成为购车决策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新势力车企有望凭借自动驾驶技术提升品牌高度,强化产品力和研发壁垒,最终体现在销量和盈利能力的双升。 3)出口打开成长空间。中国生产的智能电动车从产品力和性价比两方面已经具有全球竞争力,出海势在必行,我们看到头部品牌在车型认证、渠道拓展甚至本土化生产方面已经有所布局; 4)低估值高预期回报。智能车市场一直处于高烈度竞争,投资者无法辨别胜利者,估值的不确定性程度大,也意味着潜在的赔率较高。 3.港股互联网股具有消费属性,兼顾确定性和成长性。 1)产业链地位带来确定性。随着居民收入进一步修复,消费压制情况有望缓解。而产品型公司竞争加剧凸显平台稀缺性,用户消费习惯不可逆线上化率仍在提升,平台竞争理性克制追求增量,叠加降本增效,大幅度提升利润水平和盈利质量。 2)价值链纵深扩张引领成长性。互联网技术对于传统产业的赋能与改造持续发生,基于中国供应链优势,出海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平台经济基于其技术积累及应用场景,或将成为AI进步的最大受益者。 3)互联网板块呈现出系统性的低估值特征。在消费及科技类资产中均具有高性价比,回购分红额度持续提升进一步增强股东回报,市场可能过度低估了其收入端的韧性以及高估了非理性竞争带来的利润不确定性。
lg
...
格隆汇
2024-04-02
公司日报 |
南向
资金
净买入超38亿元,港股互联网ETF(159568)、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收涨逾2%
go
lg
...
数收涨1.44%,报5810.79点。
南向
资金
净买入超38亿元。 截至2024年3月28日,博时基金旗下涨幅居前的产品为5G50ETF(159811)、港股互联网ETF(159568)、智能消费ETF(515920)、湖北ETF(159743)、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涨幅分别为2.69%、2.43%、2.24%、2.20%、2.16%。其中,港股互联网ETF近1月以来累计上涨7.89%。 截至2024年3月28日,博时基金旗下成交额居前的产品为国债30ETF(511130)、科创100指数ETF(588030)、恒生医疗ETF(513060)、标普500ETF(513500)、可转债ETF(511380)成交额分别为10.32亿元、6.73亿元、6.71亿元、5.64亿元、5.43亿元。其中,科创100指数ETF成交额6.73亿元,居可比基金2/8。 资金方面,截至2024年3月27日,博时基金旗下资金净流入居前的产品为科创100指数ETF(588030)、标普500ETF(513500)、可转债ETF(511380)、教育ETF(513360)、纳指100ETF(513390)分别净流入3107.73万元、1834.05万元、1195.21万元、782.69万元、755.39万元。其中,纳指100ETF近27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1.01亿元净流入,合计“吸金”4.15亿元,日均净流入达1537.19万元。 两融方面,截至2024年3月27日,博时基金旗下融资净买入额居前的产品为科创100指数ETF(588030)、可转债ETF(511380)、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黄金ETF基金(159937)、央企创新驱动ETF(515900)最新融资净买入额分别达440.10万元、193.64万元、165.65万元、63.08万元、35.04万元。 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3月27日,博时基金旗下规模居前的产品为标普500ETF(513500)、恒生医疗ETF(513060)、黄金ETF基金(159937)、可转债ETF(511380)、国开ETF(159650)规模分别为120.69亿元、105.52亿元、80.89亿元、73.39亿元、62.59亿元。其中,标普500ETF近2周基金规模增长2.80亿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1/4,实现显著增长。 从估值层面来看,截至2024年3月27日,博时基金旗下性价比居前的产品为创业板ETF博时(159908)、恒生医疗ETF(513060)、疫苗生物ETF(561710)、新能源主题ETF(516580)、国证2000指数ETF(159505)跟踪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分别处于成立以来1.01%的分位、1.12%的分位、3.17%的分位、4.02%的分位、5.14%的分位,估值性价比突出。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2024-03-28
锦欣生殖(1951.HK):疫后成绩斐然,兼具高成长性与确定性,投资正当时
go
lg
...
,近日,“锦欣生殖”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
南向
资金
连续多日净买入,迎来市场的重新关注。 结合下文的进一步分析,笔者认为,我们重新关注锦欣生殖的时机已经到来。 响应国家政策,兼顾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的高成长赛道 毋庸置疑,自2021年5月国家提出三胎政策以来,国家对人口问题的重视就已摆到台面,并不断通过医疗、教育、生育补贴等改革政策来为人口增长解决养育上的障碍,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底座,能带来劳动力和消费需求,拉动投资、消费和出口。但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在面临人口出生率下滑的挑战。 我们不难发现,导致人口出生率下滑的主因,一部分是不想生,一部分是想生却不能生。不想生的背后除了政府近年来一直在解决的养育成本高企,还涉及多重复杂的社会因素,并非政策就能推动;关于不能生的问题,三孩政策导致的高龄产妇增加和女性生育年龄推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同时,工作生活压力、不良环境、不良习惯以及身体机能衰退也导致了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上升。除此之外,单身未婚生育和同性生育需求的增加也共同促进了对辅助生殖技术的需求增长。 这也是为何出生率下滑和辅助生殖需求持续增长二者并存的怪象。 来源:公司资料,格隆汇整理 因此,辅助生殖属于不仅能满足不孕人群的生子需求,第三代辅助生殖技术更能实现优生优育,更在宏观层面上有望为全球带来人口净增红利的,是兼具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行业。 解决完“不想生”的障碍,国家在“不能生”上也在加码政策,试图通过降低辅助生殖的成本来解开当下人口困境。 2023年6月,北京市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北京市医保报销范围,报销项目包括促排卵检查、精子优选处理、冷冻胚胎复苏等,按照目前我国IVF单周期平均花费约3.5-4.5万(不包括三代)来算,医保大约能覆盖1/3,进一步提高服务的可及性。 除了北京市,国家层面也在积极出台或者探索辅助生殖支持政策。比如,国家卫健委提出推动医疗机构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等手段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国家医保局在2023年3月表态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北京作为国内第一个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城市,也迎来了广西、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医保纳入政策,未来随着其他城市跟进,将会有效推动辅助生殖行业渗透率,而直接受益的就是辅助生殖机构。 来源:公司资料,格隆汇整理 从投资的角度看,高成长性或者高确定性是投资中最为看重的两个因素,而辅助生殖赛道就符合高成长性的投资标准。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当前我国不孕率与美国基本持平,增速还快于美国。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30%以上的渗透率,中国的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只有个位数;从供给来看,由于行业准入门槛高、牌照稀缺,头部效应明显。 根据对辅助生殖行业的市场空间测算,站在2023年看2030年,市场仍有1.5倍的增长空间。 因此,从行业增长空间和市占率这两个角度来看,辅助生殖目前仍然处在高成长性阶段。 来源:WIND 成长逻辑清晰可见、未来盈利具备高确定性 另一方面,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在行业中具备龙头地位的企业因具备更高的盈利确定性及更强的规模效益,长期投资价值空间较好。 辅助生殖行业因国家对辅助生殖领域管控较为严格,牌照难以获得,使得行业准入门槛高,已有牌照机构具有先发优势。该行业多以公立医院主导,行业集中度高,头部效应明显,民营机构的市占率仅有个位数,截至2024年初,我国能够开展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即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的机构有78家,锦欣生殖作为目前唯一一家上市的主要从事辅助生殖业务,少数具备第三代试管婴儿PGS牌照的民营机构,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据业绩会资料,公司在中国总部医院成功率达到57.5%,较去年提高1.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 稀缺的牌照+较高的成功率构筑了公司的竞争壁垒,其清晰的成长逻辑也体现了公司未来盈利的确定性。 公司现有业务包括四类,IVF及相关(含管理服务费)、妇产儿及其他(含管理服务费)、核酸业务、供应链销售服务。 其中,IVF及相关(含管理服务费)属于收入的核心来源,23年为21.69亿,占比78%,其次是妇产儿及其他(含管理服务费)收入0.5亿,占比18%,2023年这两类收入分别较去年同比增长24.4%、12.6%。 来源:公司资料,格隆汇整理 因为辅助生殖行业牌照新批有限,公司以成都西囡妇科医院、美国HRC为据点,先后收购了一些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完成了国内、国外地区的辅助生殖业务布局。 来源:公司资料,格隆汇整理 按地区来看,依然是成都、大湾区这类成熟机构盈利稳定性较高,属于公司主要盈利来源,23年出现了28%的恢复性增长,孵化机构(云南、武汉)收入快速增长150%,盈利上也出现减亏之势、境外机构(美国、老挝)实现扭亏为盈。 2023年公司增收更增利,更体现在各区域的业务数据取得的显著增长。 2023年公司总计取卵周期数30368例,同比增长16%,其中,成熟机构实现周期数增长6%;成都、深圳这类核心区域成功率达到57.5%、57.4%,分别较上年提升1.4%、2.9%; 孵化机构周期数同比增长42.7%,IVF收入增长35.8%;海外机构周期数同比增长11.7%,收入同比增长23.4%。 来源:公司财报,格隆汇整理 此外,去年公司在成熟机构成都地区先后取得了分子诊断资质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PGT)资质,成为四川省内唯一1家、中国仅2家拥有该牌照的民营医院,凭借壁垒较高的“三代试管”及“分子遗传”资质,公司打造差异化和高水平的IVF孕产一体化服务,并取得较好进展。 23年7月公司取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PGT)资质后,开展了三代试运营,已经实现取卵141例; 24年3月,公司正式开设IVF产科VIP病房,产科建卡111人,其中特需建卡18人。 来源:公司资料,格隆汇整理 香港地区,公司打造特色医疗产品,实现冻卵数量较22年同比增长116%;新开业的老挝地区也实现了当年盈利,体现了公司在新市场开发方面的实力。 同时,云南和武汉地区通过聚焦IVF业务和优化经营结构,实现大幅减亏。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3年公司的毛利率、净利率均实现同步提升,分别为42%、12.4%,较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公司围绕其“(业务扩张+区域扩张) × 价值提升”的成长逻辑所付出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这一逻辑,不断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机会。 具体包括 1、业务扩张及价值链延伸:公司以辅助生殖业务为基础,通过新业务和新技术实现业务延伸和增值:拓展了产科、儿科、妇科等特色专科业务、推出IVF孕、产、儿一体化服务,实现辅助生殖业务与产科双向转诊和协同,并通过新增布局三代技术,完成“筛诊治”闭环; 2、区域扩张:公司通过内生+外延先后布局了国内、国外市场,国内以成都西囡医院为核心,先后收购了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武汉锦欣妇产医院,参股云南九州医院和昆明和万家医院部分股权、在香港地区设立香港生育康健中心和香港辅助生育中心; 在美国以HRC为据点,在老挝设立锦瑞医疗中心以承接国内高端人群需求+开拓东南亚新市场,完成了在西南(四川)、华南(深圳)、华中(武汉)、美国及老挝地区的医院布局。 3、价值提升和黏性增强:在价格体系上,面对不同人群提供阶梯式服务套餐。对于普通患者,公司提供与公立医院价格相当的基础治疗套餐,对于具有额外需求的中高收入患者,公司提供明星级医生诊疗、定制化等特需服务,更好地满足了高端IVF服务需求,同时提高了客单价和黏性。 多重组合拳下来,锦欣生殖的成长逻辑清晰可见。展望未来,公司在上述方面仍有可期的增长。 1、市场扩容方面,在深圳和成都这类成熟机构,23年4月成都医院妇儿业务完成两证合一,协同转诊持续带来就诊量提升;年内深圳医院搬迁至新大楼,新大楼经营面积为现有物业的5倍,预计25年投入使用,随着产能扩大将会带来收入增长; 美国地区持续通过新增招募医生来巩固在美国地区排名第一的竞争优势,未来在较高成功率和医生资源的情况下,将会带来持续性增长; 此外,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投资布局可能是未来一大看点,基于其人口出生规模,以及IVF的成功率及医生效率与中国市场的较大差距,公司基于已有的成功实践“老挝实现当年开业当年盈利”,在新市场开拓方面将具备极大竞争优势; 2、业务增值方面,2023年,成熟机构的VIP渗透率持续提升,从上年的8.4%提升到13%,; 西囡医院PGT牌照开始正式运营并产生收入,特需服务增加;而且香港特色冻卵业务翻倍增长,以上种种均体现了公司在高附加值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市场不断扩容,VIP+三代技术+特需服务+特色冻卵业务持续渗透,公司有望迎来量价双升。 因此,公司的成长也具备较高的确定性。 结语 最后,从投资时机来看,锦欣生殖因属于高成长性的医疗服务细分领域,过去受美国加息、港股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估值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压缩,无论是跟历史水平比,还是相较于A股、港股可比公司,锦欣生殖的估值都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随着美国降息周期的信号明确,公司有望迎来估值抬升。 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 根据WIND给出的券商一致性预测,公司距离目标价5.66元仍有135.81%的上涨空间,因此,当前时机关注锦欣生殖可能具备较高的投资确定性。
lg
...
格隆汇
2024-03-28
锦欣生殖(1951.HK):疫后成绩斐然,兼具高成长性与确定性,投资正当时
go
lg
...
,近日,“锦欣生殖”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
南向
资金
连续多日净买入,迎来市场的重新关注。 结合下文的进一步分析,笔者认为,我们重新关注锦欣生殖的时机已经到来。 响应国家政策,兼顾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的高成长赛道 毋庸置疑,自2021年5月国家提出三胎政策以来,国家对人口问题的重视就已摆到台面,并不断通过医疗、教育、生育补贴等改革政策来为人口增长解决养育上的障碍,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底座,能带来劳动力和消费需求,拉动投资、消费和出口。但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在面临人口出生率下滑的挑战。 我们不难发现,导致人口出生率下滑的主因,一部分是不想生,一部分是想生却不能生。不想生的背后除了政府近年来一直在解决的养育成本高企,还涉及多重复杂的社会因素,并非政策就能推动;关于不能生的问题,三孩政策导致的高龄产妇增加和女性生育年龄推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同时,工作生活压力、不良环境、不良习惯以及身体机能衰退也导致了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上升。除此之外,单身未婚生育和同性生育需求的增加也共同促进了对辅助生殖技术的需求增长。 这也是为何出生率下滑和辅助生殖需求持续增长二者并存的怪象。 来源:公司资料,格隆汇整理 因此,辅助生殖属于不仅能满足不孕人群的生子需求,第三代辅助生殖技术更能实现优生优育,更在宏观层面上有望为全球带来人口净增红利的,是兼具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行业。 解决完“不想生”的障碍,国家在“不能生”上也在加码政策,试图通过降低辅助生殖的成本来解开当下人口困境。 2023年6月,北京市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北京市医保报销范围,报销项目包括促排卵检查、精子优选处理、冷冻胚胎复苏等,按照目前我国IVF单周期平均花费约3.5-4.5万(不包括三代)来算,医保大约能覆盖1/3,进一步提高服务的可及性。 除了北京市,国家层面也在积极出台或者探索辅助生殖支持政策。比如,国家卫健委提出推动医疗机构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等手段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国家医保局在2023年3月表态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北京作为国内第一个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城市,也迎来了广西、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医保纳入政策,未来随着其他城市跟进,将会有效推动辅助生殖行业渗透率,而直接受益的就是辅助生殖机构。 来源:公司资料,格隆汇整理 从投资的角度看,高成长性或者高确定性是投资中最为看重的两个因素,而辅助生殖赛道就符合高成长性的投资标准。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当前我国不孕率与美国基本持平,增速还快于美国。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30%以上的渗透率,中国的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只有个位数;从供给来看,由于行业准入门槛高、牌照稀缺,头部效应明显。 根据对辅助生殖行业的市场空间测算,站在2023年看2030年,市场仍有1.5倍的增长空间。 因此,从行业增长空间和市占率这两个角度来看,辅助生殖目前仍然处在高成长性阶段。 来源:WIND 成长逻辑清晰可见、未来盈利具备高确定性 另一方面,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在行业中具备龙头地位的企业因具备更高的盈利确定性及更强的规模效益,长期投资价值空间较好。 辅助生殖行业因国家对辅助生殖领域管控较为严格,牌照难以获得,使得行业准入门槛高,已有牌照机构具有先发优势。该行业多以公立医院主导,行业集中度高,头部效应明显,民营机构的市占率仅有个位数,截至2024年初,我国能够开展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即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的机构有78家,锦欣生殖作为目前唯一一家上市的主要从事辅助生殖业务,少数具备第三代试管婴儿PGS牌照的民营机构,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据业绩会资料,公司在中国总部医院成功率达到57.5%,较去年提高1.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 稀缺的牌照+较高的成功率构筑了公司的竞争壁垒,其清晰的成长逻辑也体现了公司未来盈利的确定性。 公司现有业务包括四类,IVF及相关(含管理服务费)、妇产儿及其他(含管理服务费)、核酸业务、供应链销售服务。 其中,IVF及相关(含管理服务费)属于收入的核心来源,23年为21.69亿,占比78%,其次是妇产儿及其他(含管理服务费)收入0.5亿,占比18%,2023年这两类收入分别较去年同比增长24.4%、12.6%。 来源:公司资料,格隆汇整理 因为辅助生殖行业牌照新批有限,公司以成都西囡妇科医院、美国HRC为据点,先后收购了一些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完成了国内、国外地区的辅助生殖业务布局。 来源:公司资料,格隆汇整理 按地区来看,依然是成都、大湾区这类成熟机构盈利稳定性较高,属于公司主要盈利来源,23年出现了28%的恢复性增长,孵化机构(云南、武汉)收入快速增长150%,盈利上也出现减亏之势、境外机构(美国、老挝)实现扭亏为盈。 2023年公司增收更增利,更体现在各区域的业务数据取得的显著增长。 2023年公司总计取卵周期数30368例,同比增长16%,其中,成熟机构实现周期数增长6%;成都、深圳这类核心区域成功率达到57.5%、57.4%,分别较上年提升1.4%、2.9%; 孵化机构周期数同比增长42.7%,IVF收入增长35.8%;海外机构周期数同比增长11.7%,收入同比增长23.4%。 来源:公司财报,格隆汇整理 此外,去年公司在成熟机构成都地区先后取得了分子诊断资质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PGT)资质,成为四川省内唯一1家、中国仅2家拥有该牌照的民营医院,凭借壁垒较高的“三代试管”及“分子遗传”资质,公司打造差异化和高水平的IVF孕产一体化服务,并取得较好进展。 23年7月公司取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PGT)资质后,开展了三代试运营,已经实现取卵141例; 24年3月,公司正式开设IVF产科VIP病房,产科建卡111人,其中特需建卡18人。 来源:公司资料,格隆汇整理 香港地区,公司打造特色医疗产品,实现冻卵数量较22年同比增长116%;新开业的老挝地区也实现了当年盈利,体现了公司在新市场开发方面的实力。 同时,云南和武汉地区通过聚焦IVF业务和优化经营结构,实现大幅减亏。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3年公司的毛利率、净利率均实现同步提升,分别为42%、12.4%,较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公司围绕其“(业务扩张+区域扩张) × 价值提升”的成长逻辑所付出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这一逻辑,不断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机会。 具体包括 1、业务扩张及价值链延伸:公司以辅助生殖业务为基础,通过新业务和新技术实现业务延伸和增值:拓展了产科、儿科、妇科等特色专科业务、推出IVF孕、产、儿一体化服务,实现辅助生殖业务与产科双向转诊和协同,并通过新增布局三代技术,完成“筛诊治”闭环; 2、区域扩张:公司通过内生+外延先后布局了国内、国外市场,国内以成都西囡医院为核心,先后收购了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武汉锦欣妇产医院,参股云南九州医院和昆明和万家医院部分股权、在香港地区设立香港生育康健中心和香港辅助生育中心; 在美国以HRC为据点,在老挝设立锦瑞医疗中心以承接国内高端人群需求+开拓东南亚新市场,完成了在西南(四川)、华南(深圳)、华中(武汉)、美国及老挝地区的医院布局。 3、价值提升和黏性增强:在价格体系上,面对不同人群提供阶梯式服务套餐。对于普通患者,公司提供与公立医院价格相当的基础治疗套餐,对于具有额外需求的中高收入患者,公司提供明星级医生诊疗、定制化等特需服务,更好地满足了高端IVF服务需求,同时提高了客单价和黏性。 多重组合拳下来,锦欣生殖的成长逻辑清晰可见。展望未来,公司在上述方面仍有可期的增长。 1、市场扩容方面,在深圳和成都这类成熟机构,23年4月成都医院妇儿业务完成两证合一,协同转诊持续带来就诊量提升;年内深圳医院搬迁至新大楼,新大楼经营面积为现有物业的5倍,预计25年投入使用,随着产能扩大将会带来收入增长; 美国地区持续通过新增招募医生来巩固在美国地区排名第一的竞争优势,未来在较高成功率和医生资源的情况下,将会带来持续性增长; 此外,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投资布局可能是未来一大看点,基于其人口出生规模,以及IVF的成功率及医生效率与中国市场的较大差距,公司基于已有的成功实践“老挝实现当年开业当年盈利”,在新市场开拓方面将具备极大竞争优势; 2、业务增值方面,2023年,成熟机构的VIP渗透率持续提升,从上年的8.4%提升到13%,; 西囡医院PGT牌照开始正式运营并产生收入,特需服务增加;而且香港特色冻卵业务翻倍增长,以上种种均体现了公司在高附加值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市场不断扩容,VIP+三代技术+特需服务+特色冻卵业务持续渗透,公司有望迎来量价双升。 因此,公司的成长也具备较高的确定性。 结语 最后,从投资时机来看,锦欣生殖因属于高成长性的医疗服务细分领域,过去受美国加息、港股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估值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压缩,无论是跟历史水平比,还是相较于A股、港股可比公司,锦欣生殖的估值都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随着美国降息周期的信号明确,公司有望迎来估值抬升。 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 根据WIND给出的券商一致性预测,公司距离目标价5.66元仍有135.81%的上涨空间,因此,当前时机关注锦欣生殖可能具备较高的投资确定性。
lg
...
格隆汇
2024-03-28
又是“小作文”引爆?港股大反攻,科技股飙了!
go
lg
...
股、重型基建等概念股表现颓势。 目前,
南向
资金
净买入超30亿港元,净流入超50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流入31.6亿元,港股通深净流入21.69亿元。 今天大爆发或由市场“小作文”引爆。 有消息称,央行可能下场买债,“中国版QE”即将开启。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央行扩表,遏制信用被动收缩,利好国债市场。 还有哪些因素影响? 大型科技股的强势归来,业绩及外资投行的唱多也有很大的影响。 日前,哔哩哔哩公布的财报显示,2023年B站全年总营收达225.3亿元人民币,其中第四季度总营收达63.5亿元,毛利率连续6个季度环比提升至26.1%,调整后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58%。 截止目前,腾讯、美团、快手、小米等互联网龙头的2023年业绩已全部出炉。 从“成绩单”来看,美团扭亏为盈大赚超百亿元,并创历史新高;小米实现盈利翻番,腾讯控股、哔哩哔哩均实现逾30%增长。 随着互联网大厂们出色的业绩表现,外资投行也开始唱多龙头企业。 昨天,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美团的信用展望上调至“积极”,并确认该公司的Baa3评级。 穆迪预计,未来12至18个月内美团的经调整EBITDA利润率将逐步提升至10%,未来两至三年每年收入增长则将减慢至10%-15%。 除了穆迪之外,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麦格理等知名投行近日均上调了美团的目标价。 麦格理将目标价上调11%至118港元,并重申其“跑赢大市”评级; 摩根大通将评级由“中性”上调至“增持”,目标价由67港元大幅提升至110港元; 摩根士丹利也给予了“与大市同步”评级,目标价由85港元升至100港元。 随着业绩的出炉,安踏也被投行们集体唱多。 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野村等国际知名投行近日也纷纷上调了安踏的目标价。 摩根大通维持安踏“增持”评级,目标价由140港元上调至144港元; 摩根士丹利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由111港元上调至117港元; 野村也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从123.1港元上调至125.1港元。 事实上,自3月以来,外资密集发声看多中国市场。 此前汇丰发布报告指出,目前有6大积极因素可吸引更多外资流入中国市场,包括 : 1)低估值;2)海外基金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持仓仍然偏低,其中A股的外资参与率于2024年2月为3.1%,相对较低;3)中美经济关系改善;4)政策刺激;5)人民币保持韧性;6)开关后的强劲流通数据。 回购潮汹涌 港股新一轮回购潮又起,互联网巨头们显然是这轮回购的主力军。 据统计,昨天(3月27日)有37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了股份回购,合计回购5259.77万股,回购金额17.24亿港元。 其中,回购金额最多的腾讯,耗资10.02亿港元回购了329万股。今年来,腾讯已回购16次,回购金额已累计达138.32亿港元。 此前,腾讯宣布2024年回购规模至少翻倍,从2023年的490亿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超1000亿港元,而千亿回购计划则有望抵消股东减持在资金面上的压力。 除腾讯控股外,美团、快手、小米集团等公司的回购金额均超过10亿港元。 阿里巴巴也公布了回购计划的最新进展,公司董事会已批准将股份回购计划增加250亿美元,有效期至2027年3月底。上 调规模后,未来三个财年阿里集团仍有353亿美元股份回购额度。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年内已有123家港股公司进行回购,共计回购数量达21.73亿股,合计回购金额为457.3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倍以上。 市场人士表示,近期港股上市公司的回购规模越来越大,主要还是在于公司认为其估值被市场持续低估。恒生指数市净率处于有史以来最低的水平附近。 海通证券指出,对于港股互联网板块,国内经济、美联储加息等仍然是当前核心宏观变量,预计随着后续经济改善、竞争格局优化、降本增效的持续释放,各公司收入和利润端有望逐步回暖,叠加AI带来新一轮产业革命有望催生新的增长点。此外,互联网公司持续加大回购彰显市场信心。 港股配置上,天风指出,经济数据持续性等待验证以及港元贬值压力尚未缓解的背景下,建议仍以高股息策略为主。 短期内股息率较高的公用事业、能源、金融、电信等板块,即使未来市场波动率有所上升,也能在该环境中提供可观的相对收益;中长期而言,以半导体、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行业仍将是产业转型的主抓手,有望从政府支持以及国产替代中受益。
lg
...
格隆汇
2024-03-28
港股异动 |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涨超8% 业绩增长+北水加仓
go
lg
...
发末期股息每股0.16元。另外,26日
南向
资金
再度增持中国民航信息网络37.80万股,录得连续7日增持。
lg
...
格隆汇
2024-03-28
南向
资金
净流入超30亿元
go
lg
...
按余额规模口径统计,截至目前
南向
资金
净流入超30亿元,其中港股通沪净流入17.9亿元,港股通深净流入12.14亿元。
lg
...
金融界
2024-03-27
港股科网方向优势延续,行情确定性靠什么?两大基础、三重催化,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单周吸金1.22亿元!
go
lg
...
推出,对需求形成支撑。 3、资金看多:
南向
资金
自2月7日以来已连续27个交易日净买入,合计增持资金近1100亿港元。在资金持续加码下,兴业证券表示,港股有望底部抬升,从过去数年的空头市场逐步回归多头市场。 海通证券表示,对于港股互联网板块,国内经济、美联储货币政策等仍然是当前核心宏观变量,预计随着后续经济改善、竞争格局优化、降本增效的持续释放,各公司收入和利润端有望逐步回暖,叠加AI 带来新一轮产业革命有望催生新的增长点,建议关注底部龙头互联网公司投资机遇。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跟踪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931637),权重股汇聚腾讯控股、美团、小米集团、快手等不同互联网细分赛道龙头公司,其中持仓腾讯控股、美团、小米集团、快手、京东健康权重超60%,前十大成份股权重近80%,重手聚焦互联网巨头企业。 风险提示:港股互联网ETF被动跟踪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16.12.30,发布于2021.1.1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适宜积极型(C4)及以上的投资者。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2024-03-25
上一页
1
•••
94
95
96
97
98
•••
219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小心特朗普一句话引意外惊吓!美联储突然放鹰降息一次,黄金急跌失守3200
lg
...
特朗普突传大消息!彭博独家:特朗普中东之行这些大动作与对华鹰派产生分歧
lg
...
中美突传新禁令、官员谈判陷分歧!比特币10.4万遇强阻 黄金3237避险反弹
lg
...
黄金有机会再创历史新高——就因特朗普想要弱美元?
lg
...
黄金突然“大变脸”的原因在这!金价惊人暴涨62美元 接下来如何交易黄金?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0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60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