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基金早班车|调整继续,聪明资金越跌越买!机构:当下市场已具备配置价值
go
lg
...
市场呈现出风险偏好较低、成交缩量萎靡、
外资
持续流出的状况。“尽管市场中存在部分对经济、政策以及外部风险等因素过于悲观的判断,但是当下市场已具备配置价值。”泓德基金表示,随着二季度经济回落至低于潜在经济增速水平,政策端预计会出台稳增长政策托住经济,时间窗口大概率会在6、7月份。从估值视角来看,当下股票相对于债券的风险溢价率处于较高水平,这意味着目前权益市场已极具配置价值。 2.港股成交1155.47亿港元。盘面上,恒生行业板块再度全线下跌,汽车、航运、科技股跌幅居前。南向资金净买入超72亿港元,腾讯控股获净买入8.21亿港元。 3.科创50ETF期权推出后,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科创板当下投资价值如何?科创50ETF期权品种正式推出,A股场内衍生品市场的覆盖标的将从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延伸到科创50指数。从资金流向来看,超百亿资金不断加仓科创板,截至5月24日,iFind数据显示,5月以来科创50相关ETF(场内)合计资金净流入金额为143亿元。中信证券研报认为,科创板50指数具有小盘、成长、硬科技属性,整体表现高波动特征,市场的对冲需求也较高。国泰君安研报认为,科创50ETF期权上市可填补科创板风险管理工具空白,发挥期权市场功能;有利于丰富科创板的投资策略,增加流动性,平抑波动,进而吸引资金配置科创板,激发科创板创新活力。据一季度基金报告持仓数据显示,公募基金持仓科创板市值为2703.52亿元,占公募基金总持仓市值比例为8.4%,较2022年年报提升428.5亿元,环比增长18.8%。分行业来看,机构增持电子与计算机行业,减持电新与医药生物。 4.近一个月,机构共调研了1184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基金公司调研了965家A股上市公司,涵盖了半导体、食品加工、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114家基金公司在内的589家机构对圣邦股份进行了调研,104家基金公司调研安井食品,受关注度仅次于圣邦股份。 5.恒生指数公司公告,恒生中国国有企业指数将进行优化,优化后成份股数目将由141只减少至100只,今年6月5日生效。 6.险资调仓动态一向备受关注。从最新披露数据来看,险资的投资体量正在进一步扩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表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达到26.3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4%。其中,从大类资产配置来看,债券配置余额10.07万亿元,占比42.93%,同比增长18.37%;证券投资基金配置余额1.23万亿元,占比5.25%,同比增长13.91%;长期股权投资配置余额2.34万亿元,占比9.99%,同比增长9.05%。对股票资产的配置余额为1.87万亿元,占比7.96%,同比增幅达到了19.52%,接近20%。据choice不完全统计,截至一季度末,险资共出现在549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仅以险资现身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持仓情况来看,截至一季度末,总持仓市值约为1.26万亿元。 7.中基协发布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29万亿元,环比增长约6164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规模增加5231亿元,债券基金增加2042亿元,混合基金减少1635亿元。 8.首批REITs产品扩募启动。华安基金公告,华安基金和华安张江光大园REIT原始权益人及其控股关联方分别计划累计增持该基金不超过3000万元、2亿元,并且增持的基金份额持有期限不少于6个月。 另外,中金普洛斯REIT、博时蛇口产园REIT、红土创新盐田港REIT在内获准扩募的公募REITs产品也分别发布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暨决议生效公告、扩募并新购入基础设施项目招募说明书等。业内人士分析,扩募作为REITs成长性的来源之一赋予了REITs本身成长的生命力,使得REITs的资产投资运营管理不再是一个静态的资产持有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 9.富达基金原投资总监阮劭龙因工作调整已于5月23日离任,现由该公司总经理黄小薏兼任投资总监。 10.今年市场震荡、风格快速轮动的背景下,基金发行市场陷入了冰点。数据显示,目前5月份共有24只新基金成立、发行总份额191.66亿份,创下近8年来的新低。业内人士指出,近两年来公募基金赚钱效应不明显、今年以来股市风格轮动让基民“很受伤”等等,都是影响基金销售的重要因素。 二、慧眼识基 REITs代表——华夏越秀高速REIT(180202.SZ)动向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基金一季报显示,华夏越秀高速REIT底层资产运营稳健,业绩超预期,今年一季度累计实现收入6,531.60万元,基金可供分配金额4,433.37万元,环比增长52.60%。基金还于近日进行成立以来的第四次分红,累计向持有人派利1.89亿元。 三、宏观产业 两大汽车巨头开战!长城汽车发布声明,举报比亚迪两款畅销车型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两款车型分别为比亚迪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比亚迪对此紧急回应称,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长城汽车盘后公告表示,公司经营状况稳健,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截至昨日收盘,比亚迪A股跌2.41%,H股跌5.4%;长城汽车A股跌6.17%,H股跌7.31%。 百度搜索平台负责人肖阳回应近期“百度桌面搜索中国市场份额被必应超越”一事称,数据很离谱,过去一段时间百度搜索在PC端市场份额保持稳定领先。他透露,百度搜索基于大模型创新打造的极致满足、“AI伙伴”、“AI BOT”等功能目前正在内测中。 四、基金预警 又有财经大V被判了。5月25日,据上海浦东法院的官微发布,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以非法经营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虚假广告罪三罪并罚,判处徐某(财经大V徐晓峰,坐拥400多万粉丝)有期徒刑4年10个月,并处罚金258万元。目前判决已生效。据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查证,徐晓峰推荐的“上证50ETF”“上证ETF期权”等均系非法期货交易平台,这些期货平台实质上是陈某等人通过代理分仓软件擅自设立。即陈某等人利用徐晓峰等大V影响力,吸引粉丝在上述分仓软件开户、交易,他们接受客户的委托进行下单,并自行进行资金结算,由此形成了以分仓软件为核心的“期权交易场景”。 五、新发基金
lg
...
金融界
2023-05-26
黄岳:ASCO会议在即,生物医药跌出机会了吗?
go
lg
...
多关系,国内很多医药产业投资里面,其实
外资
背景的投资机构非常多,甚至在早期都占据主要地位。包括港股很多上市公司,早期的很多投资人都有
外资
背景,包括像红杉、礼来,和其他一些国际创投,还有一些本身就是医疗背景的创投基金在国内也非常活跃。 所以医药这个领域是属于中国内资和
外资
相对来说合作比较融洽的领域,而且目前还没有受到来自美国全方位的干扰。属于闷头进行国产替代的情况。也不是说以国产替代为目的,而是说最近几年国内医药产业确实发展的还不错,逐渐追赶海外先进的水平。而且国内有几个比较大的优势,一个就是国内医院的临床水平比较高,这主要来源于庞大的病人以及庞大的临床手术量。像国内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医生,一两年的手术量就要超过国外一个医生一辈子的手术量,这个毫不夸张。 所以,一方面,国内临床的水平在全球排比较高,另外国内患者的基数非常大。尤其是很多不是很常见病的时候,我们在开展临床实验的时候不会面临海外找不到临床病人入组这样的尴尬情况。整体来讲,国内的临床高水平以及庞大的患者基数为国内医药以及医疗器械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后面就是医药公司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技术积累去进行相应的研发。 四、医药板块政策解读 这里面大家比较担心的一点就是,医药板块是不是国家不鼓励的板块,经常会受到打压?其实我们看过去很长时间的政策,包括带量采购的政策,医保谈判的政策,核心还是解决目前整个医保资金匮乏,或者说让医保资金惠及更多人民群众的问题。而且它更多还是针对仿制药领域,而不是真正的创新药领域。 反而是在真正的创新药领域,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进行保驾护航。包括在深圳、上海、苏州、无锡这些城市,本身医药就是支柱产业。我印象中,在长三角地区进行巡查的时候也重点点了几个产业,这里面就包括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所以,这一块并不是说国家要打压,反而是国家非常鼓励创新,呵护创新产业。我们看,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医药公司最少占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左右,科创板是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在证券领域非常重要的举措,这个板块上市公司的数量以及质量就已经能够充分说明国家决不是打压医药这个板块,更多还是鼓励创新。对于一些仿制药或者一些无脑跟风式竞争的领域尽可能要压低价格,满足整个医保基金体量的需求,通过以量补价的方式实现更良性的长期发展,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政策趋向。 所以我们看医药板块里面偏高端的一块,包括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有消费升级支撑的医美,这些板块整体来讲中长期的投资逻辑还是比较扎实的。可以重点关注生物医药ETF(512290)、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 五、互动问题 问:生物医药ETF和生物科技ETF有什么不一样? 答:目前,整个A股里面聚焦于医药板块,无论是主动管理的主题基金也好,还是被动的指数基金也好,客观来讲确实已经非常多了。所以很多投资者可能自己也搞不清楚,包括我们真正做ETF管理和ETF研发的人对于细分的产品也不一定了解得那么透彻。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因为医药属于一级行业,如果把医药这个一级行业再往下细分到二级行业,我们认为比较有投资前景的,或者说未来长期的增长空间以及增长速度比较快的主要是几个赛道。 一个就是生物医药。医药大板块里面几个大的赛道,比如制药,从药品的种类来讲又可以分成生物药、化学药以及中药。正常的西药领域主要是生物药和化学药,化学药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药,小分子比较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它可以采取更好的方式注入到人体里面。大分子药相对来说被人体吸收的难度大一些,但是大分子药能够做出比较精密,比较复杂的结构,或者简单来说化学药更多是通过一些化学的方法人工合成一些相关的化合物来达到相应的药效。生物药更多是通过活体或者生物体培养,来让它们形成生物学上的结构,最终能够达到相应的药效。 简单来说化学药就是小分子药,相对来说研发成本低一些,它复制起来的难度也要低一些。生物药研发的难度比较高,它的药品过了专利保护期之后,想要整体仿制的难度也比较高。 可能会有投资者问,那创新药是什么?任何的药品包括我刚才讲到的三类药——中药、化学药和生物药都可以是创新药,也可以是仿制药。创新药更多是符合中国或者符合美国对于创新药特定的要求的药物,比如说你必须是首创,或者分子结构、药物特征必须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这样既可以纳入创新药。创新药一般都是有专利保护的,过了专利保护期之后,按照相关的法律,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对它进行仿制,仿制之后就没有办法维持比较高的利润了。所以,过了专利保护期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药品的利润都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但是,整体来讲,化学药仿制的难度低一些,生物药仿制的难度高一些,所以我们重点布局了生物医药ETF(512290),这个是我们在创新药领域布局的比较大的产品。 市场上可能还会有其他的产品,比如说生物创新药或者说生物科技,但是整体来讲如果带生物这两个字的基本上都属于医药里面算是二级或者三级的细分子行业,就是生物制品。它里面既包括生物的创新药,还包括生物医药相关的血制品,可能还包括疫苗。疫苗本身也属于生物制品,核酸检测也属于生物制品或者是生物制药相关的环节。其实不止是做核酸检测,还有很多其他的检测,包括基因检测,其他化学发光的检测,这些都属于生物这样一个大范畴里面。 生物医药里面还有CXO,有大量创新药企业会使用医药外包的服务,所以我们的生物医药ETF里面主要包含这几个在细分的子行业,包括生物创新药、血制品、疫苗、检测、CXO等。市场上同类的很生物医药或者创新药相关产品,大多数都是布局在这些赛道里面。 还有一个大的赛道就是医疗,医疗主要分成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可能又会分成偏高端的创新型的医疗器械和低端的耗材。比如我刚才提到的一些显影的器械,还有我们用于手术辅助的器械,这个都属于偏高端的器械。低端的耗材更多的是走量的一些逻辑,国产化率相对来说会高一些。还有其他的医疗服务,比如像医美、眼科、牙科、体检、线上诊断,包括上市的民营医院,这些都属于医疗服务的范畴。 我们还有一个就是带港股的创新药品种。大家都知道国内创新药企业在港股和科创板上市的比较多。如果偏好创新药,而且又希望弹性比较大的一些投资者,可以选择带港股指数的基金,比如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这个ETF一键式布局了A股(包括主板和科创板、创业板),还有港股相关的投资标的。弹性就会更大一些。 还有一些纯港股的医药基金,但是我个人会更推荐A股加港股,这种相对来说大多数还是配置在A股,我们比较熟悉一些。港股的投资逻辑不完全是基本面驱动的,它和整个
外资
配置的习惯,包括整个港股的流动性都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配置港股的话还要分析
外资
机构的一些投资偏好。比如最近很多
外资
机构,尤其是亚太区的投资者更多去买日本。包括看好中国经济复苏的
外资
,可能会去买欧洲的奢侈品,买中国的影子股。这个就很有意思,如果我们真正想做港股投资,客观来讲,我们要学习储备的知识比投资A股多得多。 整体来讲,医药这个板块你想做短期的择时非常难。在板块内部,比如说我只买医药,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基本上看估值就可以了。而且这个投资决策更多以季度或者以半年为单位,你去看估值便宜不便宜。或者如果定投的话我就按月定投,但是我每隔一个季度或者每半年审视一下股价的走势怎么样,是不是底部已经起来了,是不是已经涨了很多,然后我再去看一眼它的估值还便宜不便宜,大概在历史上什么分位数。我觉得基本这样就可以,做中期的投资决策基本就差不多了。 问:医药板块要有行情的话,需要什么驱动因素? 答:短期来讲,医药这个板块如果要有极大行情的话,可能要具备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是互为关系。 第一个特点,因为医药这个板块是机构的赛道,所以要关注机构到底有没有增量资金。大家都知道今年公募基金的发行情况非常不理想,也就是说公募基金卖不动,反而有很多公募基金净值回血一点后投资者就开始赎回了。所以整体来讲,今年从机构配置医药资金的角度来说没什么增长资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目前医药板块还不具备开启一波大行情的基础。但是未来如果我们看到整个公募基金的发行情况越来越理想,又有一些爆款的基金出现,这个时候医药板块就具备大行情的基础,这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如果没有增长资金,那么存量的资金什么时候会大幅转入医药板块。我们看白酒,因为白酒也是机构非常喜欢配置的赛道,比如白酒当时在塑化剂风波之后,其实大概到2016年、2017年左右整个业绩就已经开始逐渐好转,但是它真正股价开始大幅上行是在基本面业绩开始好转大概两到三个季度左右。 所以我们参照这个经验看医药板块,如果业绩改善大概两个季度之后,很多机构资金就会右侧开始配置这个板块。今年一季报业绩来看,医药细分行业中,中药和医疗里面的器械业绩都不错。后面再看二季报,二季报之后再看三季报,如果这几期业绩都不错的话,那我觉得医药板块具备走出大行情的基础。 我们对于医药板块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就像我刚才提到过,便宜就是硬道理。毕竟医药行业整个长期的投资逻辑这么顺畅,而且又是机构非常偏爱的板块。目前估值已经跌到了这个水平,基本上低于历史10%的分位数,也就是历史上有90%的时间内它的估值水平都比现在要贵。其实这也是因为过去两年整个医药板块的经营业绩压力比较大,所以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从估值的角度来说,现在是历史上绝对的底部区间。如果看业绩的话,我们对于它未来的业绩也是比较有信心的,去年都是低基数的情况下,今年整个医药板块都是比较好的配置时点。 本条资讯来源界面有连云,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提供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5-26
基本面、估值、“中特估”,券商确定性已现?资金密集涌入,券商ETF(512000)近4日吸金超9亿元!
go
lg
...
市、2014年杠杆资金涌现、2017年
外资
持续流入、2020年流动性宽松,资金面与市场景气度、券商板块表现相辅相成。 在保险定价利率下调、存款利率下调等背景下,权益市场赚钱效应较强,有望吸引增量资金入场,进而对券商板块产生驱动作用。 开源证券认为,市场流动性将持续向好,虽然4月新增社融、信贷规模低于预期,但M1向M2收敛的趋势未变,持续验证信用传导渐趋通畅,考虑到后续经济复苏动力增强,预计后续市场剩余流动性仍有望趋势扩张;另一方面,美国最新CPI低于预期,强化本轮加息或已达终点预期,在加息终止和衰退预期持续下,10Y美债收益率或仍将下行,中美负利差继续收窄,利于
外资
流入,增加市场剩余流动性。 浙商证券进一步预测表示,三季度可能全面降准,四季度可能降息,且超额储蓄或较难大规模形成消费或进入地产,资本市场或成为超额储蓄的核心外溢方向,增量资金入市有望催化券商行情。 展望板块后市,券商ETF(512000)基金经理丰晨成表示,券商板块从去年的低基数中走出,经济复苏叠加宏观流动性呵护,我们提出券商板块“三低一高一好”(低估值、机构低配、低基数、高弹性、业绩好转)的投资逻辑。当前券商板块极低的公募配置比例,极低的配置比例,叠加中特估主题引发的金融股重配置,引发了券商板块估值的均值恢复。一旦有资金进入,对于券商股上行会形成极强的推动力。在当前阶段,券商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具备较强股价爆发力快速跟住指数、市值较大具备吸纳能力,同时2023年经营趋势确定性向上的板块。 看好券商板块估值修复行情的投资者不妨关注券商ETF(512000)。资料显示,券商ETF(512000)跟踪的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一键囊括49只上市券商股,其中近6成仓位集中于十大龙头券商,“大资管”+“大投行”龙头齐聚;另外4成仓位兼顾中小券商的业绩高弹性,吸收了中小券商阶段性高爆发特点,是一只集中布局头部券商、同时兼顾中小券商的高效率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券商ETF被动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7.6.29,发布于2013.7.15。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本条资讯来源界面有连云,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提供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5-26
A股头条:英伟达涨24%,市值逼近万亿美元!重磅,中美商务部长将会面!10天9板妖股: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
go
lg
...
对前期周线缺口回补。值得关注的是,虽然
外资
仍保持流出态势,但当前A股赚钱效应并不缺乏,题材炒作热度仍存,短期超卖后有反弹需求。 题材掘金 核医学:5月25日举办的2023核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大会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应用综合研究所专家表示,核医学领域常用的99Mo、1251、1311等8种医用同位素,保守估计每年需求量将以5%一30%的速度增长,年平均增速25%,预计到2030年需求总量将增加10倍以上,届时全球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119.3亿美元。 标的:东诚药业(002675)、中广核技(000881) 卫星互联网:由银河航天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可堆叠平板卫星(通信卫星) 预计于今年下半年择机发射。银河航天是我国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领域的第一家独角兽企业,此卫星主要用于卫星互联网巨型星座的快速部署。目前,该公司几款卫星产品都在抓紧研制当中。万物互联”是发展趋势,卫星通信可以为基础建设相对薄弱的区域提供低成本的网络覆盖解决方案,这正是全球掀起建设低轨卫星互联网狂潮的原因。日前发布的数字经济促进法(专家建议稿) 提出,国家鼓励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参与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 标的:钺昌科技 (001270) 、海格通信 (002465) 公告精选 【重大事项】 钧达股份 002865:淮安二期年产13GWN型TOPCon项目预计今年建设完成 天孚通信 300394:光通信行业800G光模块产品市场的整体需求规模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新中港 605162:公司不涉及虚拟电厂业务 丰立智能 301368:公司精密减速器产品目前尚未应用于人型机器人领域 长城汽车 601633:关于《声明》引发的关注将按照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等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恒盛能源 605580:公司目前无储能和虚拟电厂业务 中科信息 300678:公司没有从事CHATGPT产品研发 脑机接口设备并非公司自主研发 10天9板杭州热电 605011:目前股价与公司基本面严重偏离 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 剑桥科技 603083:日常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 5连板睿能科技 603933: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IC产品的分销业务 【并购重组】 东山精密 002384: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48亿元 诺德股份 600110: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5亿元 【增持减持】 旗滨集团 601636:拟以不超过4.5亿元回购2500万股-5000万股 湖北宜化 000422:控股股东拟增持5000万元-1亿元 海默科技 300084:高管马骏拟减持不超5万股 达刚控股 300103:英奇投资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九丰能源 605090:史带金融拟减持不超过1.05%股份 晶雪节能 301010:垒土崆峒拟减持不超过3% 健之佳 605266:2名董事拟合计减持不超4.97万股公司股份 佳力图 603912:安乐集团拟减持不超过3% 吉华集团 603980:副董事长杨泉明拟减持公司不超0.32%股份 【其他事项】 健盛集团 603558: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易登贸易拟增持2000万元-4000万元 恒瑞医药 600276:公司药品美司钠注射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有研新材 600206:5.18亿元向中国稀土集团转让其持有的有研稀土38.72%股份 胜通能源 001331:拟对胜通新加坡增资4600万美元 上港集团 600018:拟注册及发行相关债券 西安银行 600928:经发控股拟将所持公司3.52%股份转让其子公司 长春高新 000661:控股子公司注射用金纳单抗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 楚环科技 001336:与朔州市平鲁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温氏股份 300498:拟以4.375亿元将温氏乳业35%股权转让给筠诚控股 钒钛股份 000629:控股子公司钒电解液产线已完成设备安装和热负荷试车调试 捷捷微电 300623:拟在南通苏锡通科技产业园设立全资子公司 新晨科技 300542:公司通过CMMI5级评估认证 君实生物 688180:7000万股限售股6月2日解禁上市 宸展光电 003019:子公司拟向ITH增资不超1357.19万美元 海正药业 600267:子公司获得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批件 神州细胞 688520:控股子公司产品SCT650C获得澳大利亚Ia期临床试验伦理许可 天合光能 688599:控股子公司天合富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拟进行增资扩股 超讯通信 603322: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 未发现需要澄清或回应的媒体报道或市场传闻 天赐材料 002709:子公司投资设立中外合资企业 浙江建投 002761:拟14.91亿元受让云辰置业51%股权 腾亚精工 301125: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晶科能源 688223收问询函:要求说明新建产能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凯众股份 603037:转让苏州炯熠部分股权并引入小米智造作其战略投资人 桂东电力 600310:目前公司无超超临界机组和虚拟电厂业务 皇氏集团 002329:收到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设备及运维框架协议招标项目中标通知书 交易提示 【新股申购】 1.西山科技(科创板) 申购代码:787576 发行价格:135.80 发行市盈率:109.28 申购评级:建议申购 【停复牌】 ST美置:股票自2023年5月26日开市起停牌 【限售解禁】
lg
...
金融界
2023-05-26
外资
两天狂抛15亿!中国股市涨幅蒸发殆尽,这三家资管公司为何逆势看多……
go
lg
...
2023年迄今,中国股市涨幅已经回吐殆尽,但三家资管公司仍持乐观态度,认为耐心会带来回报,中国资产的下一次上涨只是时间问题。
lg
...
超启
2023-05-25
会员
收评:沪指探底回升险守3200点,本周累计下跌82点,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90亿元,创近7个月以来新高
go
lg
...
期而言,人民币汇率仍有贬值压力,或掣肘
外资
流入。历史上来看,人民币汇率加速贬值期间,因资金面掣肘叠加对国内基本面担忧或导致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调整,考虑到目前市场主线淡化、轮动加快、赚钱效应减弱及成交量萎缩,预计短期A股或将面临阶段性调整压力,直到基本面复苏程度有实质性提升。 东吴证券认为,目前市场呈现破位下行趋势,存在较多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导致部分资金选择离场观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的观望策略表现良好,建议投资者先控制仓位,等待近期一些事件有了明确结果后再做进一步的投资操作。 国金证券表示,作为AI算力之源GPU的核心供应商,英伟达完成了由传统GPU供应商到平台化公司的转型升级,如果说英特尔是PC时代的皇冠,高通是移动时代的皇冠,英伟达有望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最璀璨的AI解决方案领导者,看好英伟达A股产业链。
lg
...
金融界
2023-05-25
CPT Markets:现在进场还来得及? 巴菲特加码,日股热潮再现!
go
lg
...
s分析师指出,其实不仅仅是巴菲特,只要
外资企业
能够利用日圆来筹措资金,那么日本与国外金融市场便能产生良好的接点,也就是说,当
外资企业
投资日本越多,对日本经济的益处就会越大。除此之外,CPT Markets分析师表示,目前日股基本面较其他海外市场更为稳健,再加上日本政府实行结构性改革的预期作用,倘若政府、监管机构、交易所与国内外投资者的利益能够完美配合,那么日股有望托政策推动的良好影响,巧遇十年一遇的牛市行情。 CPT Markets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 以上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未来投资建议。CPT Markets 发布的文章主要根据国际财经数据报告及国际新闻为参考依据。
lg
...
CPT_Markets
2023-05-25
人民币跌至近6个月低点!国有银行尚未出手 官媒最新发声:不太可能剧烈波动
go
lg
...
银行有任何减缓人民币跌势的举措。 一家
外资银行
的交易员表示:“目前人民币贬值的速度可能比任何特定水平都更重要。” 周二,美国众议院中国委员会主席表示,在北京本周早些时候禁止美国美光科技公司销售部分芯片之后,美国商务部应该对中国存储芯片制造商长鑫存储科技(CXMT)实施贸易限制。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5月21日发布的消息指,经审查发现,美光科技产品存在较严重网络安全问题隐患,对中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造成重大安全风险,影响国家安全。中国网信办因此要求中国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停止采购美光产品。 中国网信办对美光科技的限制,是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不断扩大的贸易争端的最新进展。 在市场开盘前,中国人民银行(PBOC)将人民币中间价设定在近6个月低点7.0560,比前一日中间价的7.0326下跌234个点,或0.33%。 在人民币持续贬值之际,中国官方媒体发声称,人民币不太可能经历剧烈波动。 一家官方报纸周三表示,由于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总体稳定,人民币不太可能经历剧烈波动。 《经济日报》的一篇文章称,中国外汇监管机构也“拥有应对人民币异常波动的经验和工具”。 这篇评论发表之际,正值人民币再次面临下行压力。上周,人民币兑美元跌破了重要的心理关口7,跌至5个多月来的最低点。 外汇交易员表示,官方媒体发表的这类评论,通常被解读为当局稳定外汇市场的努力。 中国人民银行(pboc)上周五也表示,将坚决遏制汇率大幅波动,并将考虑鼓励在管理美元存款方面加强纪律。
lg
...
超启
2023-05-24
会员
康斯特:压力检测产品占公司检测产品业务的76%
go
lg
...
可,行业渗透也会提高。 (2)国内采购
外资
产品的用户,如果转为采购我们的产品,主要会考量哪些因素? 答:公司的核心优势是产品力,着力点是持续创新迭代与深耕制造,最终体现在我们的高品质产品能更好的解决客户工作中实际问题并提升效率;同时,我们强调极致服务,这样能够更快、更及时的响应客户需求,包括在全球参与竞争时,这都是我们的优势,比如在2021年-2022年期间,国际友商需要近5-6个月才能交付,我们最快2周之内就能交付。 (3)公司的业绩增长是否与新建项目具有强关联性?在一些比如气象、生物医药、计量检测等行业,预期哪个行业推进会比较顺利? 答:第一,有关联性但非强关联,还是以曾经占比最高的电力行业为例,因为曾经一段时期火电的新建项目较多且订单金额大,所以在国内收入占比高,虽然后期新建项目减少,但用户的技改及自动化程度提升需求依然在持续,所以整体的电力行业在国内收入占比依然接近20%。 第二,这几年来,公司陆续推出了多个适用于生物医药行业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目前在国际市场收入结构中,生物医药占比最高。在FDA的认证体系下,生物医药行业对过程管控更加严格,制药过程中不能存在人为干预因素,所以对于智能化、自动化的中高端产品需求较高,在选择时,公司的产品更贴近用户的需求。 另外,关于行业拓展的预期,还有一条产业发展脉络,就是标准化程度越高的产业,我们会拓展的越快,比如前面提到国内大发展时期的电力行业、最为专业的计量检测行业以及执行FDA认证的国际生物医药行业。 (4)公司海外市场收入增速较快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未来海外市场的布局? 答:首先,公司起步早、国际化经营程度高,国内的研发中心与制造中心让我们更有优势。公司国际市场是07,08年起步,2011年正式在美国成立子公司拓展国际市场,相比国际友商我们发展意愿更强,我们的创新迭代速度要远高于国际友商,满足客户产品升级需求,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使得我们国际市场份额能够持续提升。 其次,国际市场足够大,国际市场约为国内市场的4-5倍。以G D P计算中国约占全球的19%,而检测仪表产品在工业成熟度越高的区域,应用也越多。我们国际市场是以经销为主,目前主要合作伙伴100余家,而最大的国际友商FLUKE全球主要代理商1000家以上,将公司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公司近两年存货增长的较快,影响因素有哪些?答:存货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产品特性,因为检测仪表在出厂前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老化工艺处理,这些都计入存货;另一个原因则是近3年的供应链问题,为了保证全球的交付效率,我们提前囤了一批原材料及器件,并提高了产成品的备货率,随着供应链问题的缓解,目前备货已恢复至正常水平。 (6)公司自建压力传感器产线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高精度压力传感器是公司进行业务拓展的重要纽带,除了垂直向下游产业拓展外,自制还基于以下3点考虑: 第一,公司外购的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几乎100%进口,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带来潜在风险,虽说可能短时间不一定会发生,但是这个风险一定是存在的。而且从社会责任来说,只要我们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实现量产,对于国内的众多行业来说,也增加了备选解决方案。 第二,超高精度压力传感器成本高,采购价格相对被动,公司检测仪表设备精度越来越高,产品数量也在放大,我们需求的高精度传感器数量及精度也越来越高。虽然目前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还能覆盖成本,但从未来趋势看,如果这种采购模式不变,后期一定会影响整体成本。 第三,外购的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多为标品,对于我们正在开发的新产品来说,标品的指标参数难以满足我们创新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开发更高端产品的能力。 (7)这类高精度压力传感器主要会应用在哪些行业?答: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很多,我们可以就高精度压力传感器举几个典型应用场景。 一个典型应用就是校准测试行业。我们目前每年的压力检测产品中就需要大量的压力传感器,基本上都是进口。 还有像气象行业测高度、测锋面变化,以及水文及海洋监测中的测量水深度及水质变化。即使不统计7万多个自动气象站,国内各类本底站、观测站气象站数量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城市的垂直气象应用,从几千米到上万米级,都需要高精度压力传感器推算气流方向,如果精度稍微低一点对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影响就较大,目前气象行业应用主要都是进口产品。 航空领域,民航客机本身有大量的管道,包括液压传动、辅助动力装置、空调系统以及大量的地面测试都需要压力传感器。 油气管道领域,高精度压力传感器是用于过程监控,尤其是部分会用于管道和容器的安全监测。还有用于贸易结算过程的流量计,里面主要用的就是差压传感器,精度越高越好,从国家管网到每个城市,再到每个企业,在这个过程因为涉及到结算都需要高精度来减少误差。 (8)请问在给压力传感器进行定义时,如何对高精度和普通精度划分层级? 答:传统的定义很简单,就是1%F.S以上都可以称为高精度压力传感器,但最近这十几年及当前的发展趋势,行业默认0.1%F.S叫高精度,0.1%-0.01%F.S称为超高精度。 公司实施的传感器项目将0.05%F.S-0.01%F.S这个级别称为高精度,实际上0.05%F.S和0.01%F.S的级别差距是很大的,在市场容量上是数量级的提升。因此,在我们自己的体系定义中,0.05%F.S级别都算是中低端产品,0.01%F.S级别才算是高精度。如果把精度再从0.05%F.S放大到0.1%F.S,市场容量又是一次数量级的增长。 本条资讯来源界面有连云,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提供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5-24
陈凯丰:G7会议拜登释放中美缓和信号?中概股何去何从?
go
lg
...
在美国上市。那这一点来说,和其他的一些
外资
公司,比如说巴西石油公司,荷兰和英国的壳牌石油公司等在美国上市,它的性质是一样的——信托存凭证。 从中概股最早一共有大概500多家在美国上市,到现在大约还有225家。1/2 以上已经要么是并购,要么摘牌,或者是私有化等等,已经退市了,不再交易了。中概股最早的一家是在1993 年美国上市的一个公司叫华能是一家电力公司,还有两家比较著名是 1997 年南方航空公司和这个东方航空公司;然后2000年是那个叫这个中石油在美国上市,当时巴菲特老先生参与了这个中石油的上市认购。 1. 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在传统定义说,或一共大概有四波(热潮)。 这是第一波,也可以说是 90 年代这一波,90 年代这一波根据我们的分析,主要以中国国有企业为主,也就是国企转制改成公司制的形式然后在美国上市,同时获得一定的
外资
资本。这一波整体来看,在中概股里面,中长期来看,业绩还是不错的,因为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健,分红等都还是比较正常。 第二波是 2000 年左右,情况就很不一样了。中概股第二波上市的,完全是以民企,特别是互联网行业为主。互联网行业2000年这一波有大量的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对应的也是美国的互联网热潮。其中包括比较有名的,像最早的四家,新浪、网易、人人网,等等。这一波基本上是以美国投资人对标中国新经济为概念上市的;这是2000年这一波中概股的特点。2001 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然后又出现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了 2000 年以后,2001 年开始的中概股出现了一波低潮。我记得很多互联网企业,股价当时也是跌了80%到90%。等到美股在 2003 年 04 年开始逐渐复苏,进入新一波牛市的时候,也就是我观察到的中概股在美上市的第三波热潮。 那第三波热潮又比较有意思:主要包括了一些对标美国企业中资新兴企业。比如说,当时是2005 年这一波上市中概股包括有百度,大家就说了百度是对标美国谷歌,此外也有中国的亚马逊、中国的网易、中国的Netfix等等等企业。这一波上市的企业可以说是中概股在美国上市的核心企业。这里面也包括了大名鼎鼎的阿里巴巴,还有去年特别受关注的新东方,等等。这些都是2005年以后的中概股上市第三波浪潮里面的公司。再往后看,2014、2015 年以后,欧债危机显现,南欧几个国家出现经济财政问题,导致了全球股市震荡不已。因此,那时,中概股上市也算是停了一波。 从2016 年开始,是第四波的中概股上市热潮。从融资的数量和上市公司的数量来看,是30多年来最为火热的一波。当然,大家可能也知道很多这波上市的公司名字。包括做连锁咖啡店的、做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做互联网保险的,等等。第四波的中概股可以说是覆盖范围最广的、融资量最大的。2018年、2019年可以说是确实到了一个顶峰。除了新上市的公司以外,还有一些是分拆上市的。因为美股估值比较高,也出现了国内的大型企业集团里面把一些业务直接分拆上市。这一波热潮到了2020年以后基本上结束了,主要的原因还是全球的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对于新上市企业产生了很大的挑战。 2.下面,我再给大家讲讲目前中概股面临的四大风险问题。 总的来说,我认为监管、地缘政治、加息、疫情,是中概股投资人要面临和思考的四大风险。 第一个风险我认为是2022年中概股大跌的原因。我认为中概股真正面临的问题可以说是2019年的年底开始的。先是涉及到了中美贸易谈判,随后涉及到了一些中概股的监管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说中概股最核心的风险是监管的风险。监管的风险里面呢,我认为又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美国的监管风险,一块是中国的监管风险。 美国的监管风险中,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需要提交PCAOB审计,就是美国证监会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里面就包括要进行对于工作底稿等等的这个调研。传统上来看,中概股这方面还是被相对宽松对待的。但是,自从某咖啡连锁公司出现了一些会计问题,导致了美国证监会开始要求对提供中概股审计的公司,对财务报告的工作底稿进行审核。这个审核过程中,就涉及到了数据是否能够出境的问题,这是从美国的监管机构来看。从中国的监管机构来看,这涉及到了数据安全的问题,这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里面有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又是否涉及到个人隐私等等问题。 中美的监管对中概股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法律挑战。我认为,这是中概股过去两年下跌的最核心的原因——监管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像去年教育行业出现了法规的变动以后,对于整个教育行业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一些股价下跌超90%,甚至超95%,其原因我觉得实际上也可以归纳在这里面。 因此,中概股的第一个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政策风险,在中国和美国都面临着政策风险。对于政策风险是否有解决办法呢?我个人认为是有的。我最近也看到消息,中美的证券监管机构有些对话。我相信,这个问题最终还是会找到解决办法的。因为毕竟也是1到2万亿美元市值的板块,应该是有一些最终解决办法的。对于审计底稿、数据安全,在全球有那么多上市公司,其实都有着数据安全的问题。我相信,能找到一个解决办法。这个是中概股的第一个风险。 中概股面临的第二个风险,我认为这是2023年中概股大跌的原因:第二个风险主要涉及到了全球地缘政治的风险。 乌克兰现在是在一个战争危机之中,对于机构投资人来说,他们把中概股、乌克兰、俄罗斯股市,还有新市场股市全都放在一起的。新兴市场出现危机的时候,投资人会降低仓位,同步、同时都会缩减。因此,这个风险对于中概股的股价压力也是非常、非常巨大的。这不光对应着风险,同时也是机会。像昨天、前天,乌克兰的形势得到缓解,投资人认为乌克兰形势有所解决的时候,全球股市大涨,新兴市场股市开始复苏的时候,中概股也会大涨。这是我认为中概股的第二个风险,新兴市场出现问题传染中概股的传染风险。 第三个风险我认为是系统性风险,和中概股本身没有关系,和新兴市场也没有关系,主要是和全球加息有关系。大家知道美联储昨天刚刚加息,之前的话加拿大中央银行加息、英格兰银行加息,欧洲中央银行说要加息,日本的利率也在上升。全球的资金都在加息的时候,资金成本上升,当然原因是通货膨胀,当资金成本上升的时候,对于所有的股市都是负面影响,包括对中概股也是一样。因此,我认为这是中概股今年目前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风险。下一步,如果各国继续加息,利率继续上升的话,中概股的风险还是非常巨大。这是中概股的第三个大家需要考虑的宏观风险。 第四个风险还是涉及到这个新冠疫情的问题。现在虽然全球新冠疫情最危险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了,但是,时不时还是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最近欧洲的新感染人数又上升了,韩国新冠疫情的感染人数也在快速上升。在中国国内,深圳、上海、吉林等等的新冠人数也在上升。由于中概股反映的是中国经济,那么,投资人,全球投资人、机构投资人、高净值客户看到有关新冠疫情,特别是在国内新冠疫情的确诊人数上升的时候,也会卖出中概股。从疫情方面的风险来看,我认为,解决办法就是随着疫情慢慢被控制住,慢慢走出疫情以后,中概股的这一风险消除。 当然,中概股确实不能全都一棒子打死。中概股这个板块是有很多正面意义的,从美国的角度、从中国的角度都可以看到。 中概股对中国经济来说,其实是一个吸引
外资
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有
外资
的投入对经济增长都有非常正面的意义。
外资
对中概股的投资实际上是一种股权投资,是非常方便的一个投资中国经济的方法,不用把钱打到中国去开一个工厂或者做一些服务。境外的投资人通过买中概股的股票也可以投资中国。因此,有了中概股,中国经济吸引国际资本流入,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从中国经济角度来看,中概股肯定是需要支持的。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的话,中概股也是应该受到支持的。美国股市过去上市公司的数量,1995年到2010年,达峰值是8000个上市公司。到了2014年,上市公司一共从8000多家降低到了4000多家,最近几年又重新有所上升。现在美国上市公司总共是4600家(粉单市场除外。这里面,中概股也贡献了在美国的上市公司数量。有了这些上市公司以后,数量增加了,流动性增加了,创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服务业等等,包括律师、会计师、投行、金融服务等等。这些方面来看的话,中概股在美国实际上还是受到很多美国的券商、交易所等非常正面的评价的。举个例子,纽交所进大厅墙上放了历史上在它那里上市的重要公司的照片。最大的一张就是阿里巴巴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照片。因此也可以看到,中概股对于中国经济、美国经济都是有帮助的,有正面意义的。 因此,虽然中概股面临很多的问题、很多风险,但是我认为,这些风险最终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为毕竟它带来的还是很多非常正面的意义。 3.下面,我再跟大家分享下关于中概股未来的展望。 从中长期投资来看,我认为,如果大家有非常长期的钱,比如说像芒格,巴菲特老先生的搭档,他买了阿里巴巴,这个钱他可能比如说三五年、七八年都不会去用的,这些钱我觉得在中概股的一些核心企业里面购买一些股份,是可以的。因为它毕竟把这么多年涨幅(7年)都跌掉了,从中长期来看,我觉得是可以的。 从短期来看,我认为现在风险还是非常、非常巨大的。从加息来看,美联储要加息过程对于股市是一个风险;从地缘政治情况,乌克兰问题远远没有解决;从监管的问题来看,中美两边来看,对于中概股的监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因此,中概股目前的风险还都是在的。所以,如果从短期的交易角度,可以抄底。但是也不能说认为从现在开始一切都是只有正面的因素,没有负面因素了。我认为这个中概股的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才会进入一个新的上升周期。 4. 再补充两个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1) 中概股熊市什么时候结束? 2)对于还在亏损中的中概股如何进行合理估值? 首先第一个问题:中概股熊市什么时候结束?我认为今年最大的风险其实就是加息。通货膨胀严重的时候,股市是非常、非常难交易的。上一轮像现在这个级别的通胀是70年代,大家知道,70年代当时至少从美股来看,有十多年都是没有上涨的,基本上就是原地的巨幅震荡。美股真正开始上涨是到81年、82年利率到了顶峰,也就是沃克尔把这个美国的联盟联邦基金利率加到了18%以后,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大量企业破产以后,开始新的一轮牛市的。 在目前来看,就像鲍威尔也说了,现在美国的通胀和他50年前经历的通胀是一样的。在这种严重的通胀情况下,除非是一些比如说像能源公司之类的,有巨额现金流的企业,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它现在的风险是非常、非常大的,这是今年我认为最大的风险。通货膨胀它对应的就是要加息的,对应的也是利润的恶化,包括企业成本的严重上升,等等。从股市角度来看,中概股和美股这方面也是有高度相关的,受此风险影响。 中概股在美国 30 多年一共有四波热潮,每一波持续时间两到三年,热潮期以后都有大概3到 4 年的冷静期或者算是熊市期。那中概股第四波的热潮是在2020年的年底结束的,去年、今年两年的中概股是非常、非常的艰难。从时间角度来看,我认为还有大概两年左右,两到三年调整期,或者说是底部的区域。 此后,中概股应该会有第五轮的一波新的热潮,不管是从投资人来看,还是中概股上市公司来看,我认为几年以后应该都会有一轮新的热潮。金融市场从来都是周期性的,2020年这一波的巨额融资和市场热潮需要一段时间冷静。 其次,如何对还在亏损中的中概股进行合理估值?关于这个问题我给大家一个思考的框架。之前在2000年,当时那一波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也是有大量公司是下跌了 90% 到 95%。在2002 年,美国结束经济衰退,03年开始复苏以后,这些的股票,包括当时的亚马逊等等,后来都是几百上千倍的上涨,也包括网易等等,它们都是当时一块钱,后来涨了上百倍。 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区别、区分哪些公司是能够活下去,哪些公司是可能就会摘牌、退市与其他公司合并,或者选择私有化等等。后面这种情况下,即使说可熬过了这一轮经济周期,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反弹空间了,因为公司都私有化了。如果是前者,像2008年或者2000 年,在当时严重系统性风险过后,只要是熬过来的企业,股价后来都有非常巨幅的上涨。因此的话,对您这个问题,我认为,一定要挑。现在如果要挑中概股的话,一定要挑一些大家很明确认为会存活下去的。只要能够熬过这一轮,不去私有化,不摘牌,不去合并的话,这些企业下一步,我认为它的成长空间是非常、非常大的。这个可以参考过去几次的经济衰退对股市的影响作为模板来进行投资选择。 最后,如果更多读者感兴趣中概股,欢迎阅读我本人在2022年联合几位作者写了一本关于中美资本市场新书《From Trump to Biden and Beyond》,这本新书里面关于中概股的章节是我写的,在书里面我也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对中概股历史的分享。
lg
...
陈凯丰教授
2023-05-24
上一页
1
•••
861
862
863
864
865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突发大消息!彭博独家爆料香港机场考虑停飞所有客运航班36小时 怎么回事?
lg
...
中国突传重磅!彭博独家:欧美风投走访中国后得出“不可投资的”西方资产清单
lg
...
中国经济疲态显现,央行刚刚按兵不动!接下来盯紧四中全会
lg
...
美国政坛“黑天鹅”正在逼近!特朗普发出重大警告
lg
...
中美重磅表态!特朗普称将在韩国APEC会见习近平 明年初到访中国举行峰会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3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