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模型、7979.93万条目标特性曲线大数据库、219.58万幅各类实测成像图。产品技术应用覆盖了所有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 6、对于一季度应收账款的上涨有什么措施吗? 答:公司目前的业务类型涵盖产品的生产、研制和测试等,均属于国家重点项目,大部分应收帐款均系列装项目形成,列装项目资金系由上级机关按照要求节点分阶段拨付主机厂,主机厂收到款项后,对公司进行同比例支付。目前款项均在正常信用账期内,2025年一季度销售回款收到现金流量4.89亿元。 7、公司有与哪些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吗? 答:公司先后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等院校及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中科院体系的相关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合作形式包括项目研究、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 8、超材料生产过程中是否有智能化计划以降低成本? 答:公司已实现从“全数字化经营管理”到“全智能化经营决策”的转变,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不仅推动了“AI工艺师”的发展,化解了整个行业工艺专家现场跟产的难题,而且公司还正研发AI人形机器人所需的超材料关键部件,推动全新的基于AI的人形机器人实现超材料的全方位智能制造,提升公司各大基地生产效率。 9、公司是否面临过关键原材料的供应瓶颈,是否存在进口依赖,是否有备选供应商或者国产化替代计划? 答:原材料方面,由于公司近几年的持续扩产,部分上游零部件存在供应较为紧张的情况,目前公司正在建设新的生产基地以用于补充上游关键零部件的产能。设备方面,早年公司部分生产设备存在进口需求,目前已实现全面国产化。 10、近年全球芯片短缺是否影响公司产品交付,有什么应对措施吗? 答: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强大超算中心,凭借4200万亿次/秒的峰值计算能力,在全球生产制造型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利用强大的超级计算能力平台,对超材料进行精准的模拟和分析。这些模拟数据能够帮助科研人员优化设计方案、缩短研发周期,通过自主研发的检测技术和设备,积累了大量检测数据,为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11、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 答:公司2024年、2025年第一季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9,615.12万元、1,908.48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17%、5.13%。 12、超材料技术是否受出口管制影响? 答:公司产品是否受到出口管制取决于超材料技术应用的领域以及终端产品的型号。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