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千亿市值榜:中海油、中石化市值大涨,五粮液、泸州老窖、三六零等市值大跌
go
lg
...
度跌破1700元创年内新低,五粮液本周
市值
蒸发
522.85亿元,泸州老窖蒸发了超过280亿元,海天味业、洋河股份两家公司市值也分别跌去了163.57亿元、131.41亿元;人工智能降温,金山办公、三六零、传音控股、科大讯飞、同花顺等在本周跌去的市值金额在千亿榜单中靠前。 千亿市值公司市值增长、蒸发金额TOP10 从市值增幅来看(即周涨幅),前五名分别为中国铝业、山东黄金、中国能建、中国中铁、洛阳钼业;总市值降幅来看,前五名分别为传音控股、三六零、金山办公、同花顺、科大讯飞。 截至当前,千亿市值榜单中总市值TOP5为:宁德时代(9703.87亿元)、中国人寿(9530.86亿元)、中国海油(9013.90亿元)、招商银行(8673.10亿元)、中国平安(8315.68亿元)。
lg
...
金融界
2023-04-16
一周透市:3月多项金融数据超预期,沪指创逾9个月收盘新高!传媒、石油崛起,消费股受挫,内外资回补赛道股
go
lg
...
度跌破1700元创年内新低,五粮液本周
市值
蒸发
522.85亿元,泸州老窖蒸发了超过280亿元,海天味业、洋河股份两家公司市值也分别跌去了163.57亿元、131.41亿元;人工智能降温,金山办公、三六零、传音控股、科大讯飞、同花顺等在本周跌去的市值金额在千亿榜单中靠前。 千亿市值公司市值增长、蒸发金额TOP10 从市值增幅来看(即周涨幅),前五名分别为中国铝业、山东黄金、中国能建、中国中铁、洛阳钼业;总市值降幅来看,前五名分别为传音控股、三六零、金山办公、同花顺、科大讯飞。 截至当前,千亿市值榜单中总市值TOP5为:宁德时代(9703.87亿元)、中国人寿(9530.86亿元)、中国海油(9013.90亿元)、招商银行(8673.10亿元)、中国平安(8315.68亿元)。 新股风向 本周A股11只新股上市,其中包含10只首批主板注册制新股,1只北交所新股。从首日收盘涨幅表现来看,上述11只新股均未出现破发,且多只主板注册制新股出现暴涨的表现。截至最新收盘,上述新股也均未破发,其中中电港较发行价涨幅仍高达159.93%。 主力资金 本周主力资金累计净卖出净额为1589.45亿元。 行业维度来看,能源金属最受主力资金青睐,5日主力净流入金额达到了20.2亿元,银行净流入18.63亿元,工程建设净流入超11亿元,医疗服务、电池、有色金属、电力行业等获不同程度的净流入;软件开发板块遭大幅卖出,5日净流出金额高达211.6亿元,半导体板块5日主力净流出191.44亿元,互联网服务净流出169.14亿元,通信设备净流出规模也超过了100亿元。酿酒行业、电子元件、消费电子等净流出规模相对靠前。 个股方面,中电港受追捧,5日主力净流入9.87亿元,天齐锂业、阳光电源两大新能源板块个股净流入分别达到了9.24亿元。7.5亿元,宁德时代净流入规模也超过了6亿元,另外,药明康德、中国能建、德方纳米、赣锋锂业等净流入规模靠前;三六零5日主力净流出45.95亿元,东方财富、贵州茅台净流出均超过20亿元,中兴通讯5日主力净流出19.1亿元,中天科技、紫光国微、科大讯飞净流出超17亿元。 北向资金 本周北向资金情绪“阴晴不定”,由于周一港股休市,北向交易随之暂停,周二回规模北向资金小幅净流入,周三、周四再度减仓,周五明显回流。数据显示,北向资金本周累计成交5492.67亿元,成交净买入47.56亿元,其中,深股通合计净买入35.97亿元,沪股通合计净买入11.60亿元。 北向资金净流入情况叠加上证指数 行业增仓方面,截至4月13日的近五个交易日数据显示,光伏设备被北向资金净买入最多,达到19.7亿元,证券板块紧随其后,达到了13.8亿元,有色金属、农牧饲渔、生物制品分列第三、第四位、第五位,区间增持金额分别为9.52亿元、9.25亿元、8.48亿元,另外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航运港口、化学制药等行业也成为重点加仓的方向。而游戏板块则被北向资金净卖出最多,达到19.27亿元,保险、银行位列行业净卖出额第二、第三位。 个股变动方面,截至4月13日的近五个交易日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大比例加仓个股名单中,日出东方、山西路桥、玉龙股份位列前三,中触媒、厚普股份、同力日升、湖南发展、南岭民爆、国力股份、菱电电控等增持变动比例靠前。 近5日北向资金大比例加仓个股 同期,北向资金大比例减仓个股名单中,创意信息、天目湖、新特电气、江苏雷利、灿勤科技、金智科技等变动比靠前。 近5日北向资金大比例减仓个股 机构调研 本周已披露相关调研信息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74家(上周为65家),其中7家公司获得超100家机构调研,国产内窥镜龙头开立医疗成为机构“宠儿”,合计有423家机构调研了该公司。开立医疗4月11日晚间发布年度业绩报告称,2022年营业收入约17.63亿元,同比增加22.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7亿元,同比增加49.57%。 另外,欢乐家、朗姿股份同样受关注,均获得超过200家机构的扎堆调研,水晶光电、兆驰股份、怡合达迎来超过100家机构的聚焦。 本周调研机构超50家的上市公司
lg
...
金融界
2023-04-14
崩了!四大酒企2700亿
市值
蒸发
,A股白酒信仰正在崩塌,酒企进入内卷时代,负增长很可能刚开始
go
lg
...
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在7个交易内
市值
蒸发
超过2740亿元。 与白酒的弱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IGC等板块的逼空式上涨,尤其是芯片、数字经济等概念股的爆发。 01大佬:酒业销量负增长时代很可能刚开始 一直是资本宠儿的白酒板块,为何会这个时点遭到资本嫌弃?这要从上周末的糖酒会说起。 糖酒会历来被视作白酒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有白酒行业“景气度晴雨表”之称。作为三年疫情之后首个年度盛会,第10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也得到了白酒上市公司、经销商的高度关注。 据悉,本届糖酒会共设置10大展区和17个专区、有6517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展览面积32万平方米,相关数据均刷新历年糖酒会纪录。 虽然糖酒会数据相当的惊艳,但是仍然掩盖不了白酒行业颓势。4月9日,在糖酒会的相关论坛上,在酒水行业颇为知名的盛初咨询董事长王朝成放出“重磅观点”:酒业整体将长期进入销量负增长、收入低增长或0增长、利润低增长的内卷时代,并且很可能刚刚开始。 第一,2023年是行业的分水岭,从场景-量价-集中度看趋势,真正的高端消费在疫情场景中并没有太受影响,次高端库存仍未消化,区域酒借助消费恢复较快。 高端的恢复没有看到更强的动力,仍然在低位徘徊,一二季度上市公司业绩会出现增速放缓和进一步分化。 第二,从白酒供需-库存周期看趋势,现在存在三个矛盾: 一是产区和供需的矛盾,大产区都在扩产能,但销量在下降; 二是名酒企业都在向下扩展产品线,和地方酒厂会产生矛盾; 三是名酒企业渠道重心下移,和地方酒企的渠道有矛盾。 其具体表现是:2022年白酒行业销量为671万吨,而2016年是1305万吨,行业600万吨消失的主要是100块钱以下的价位带,其原因在于城市化,大部分劳动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后,消费习惯变了,导致未来升级空间基数变小;超高端从5万吨上涨到10万吨,次高端(售价在300-800元)的量至少涨了两倍。 他给出了一组各价格带白酒节前和节后的终端进货量数据。其中: 2000元以上相关产品下降19%,节后上涨12%; 800~2000元相关产品下降15%,节后下降7%; 500~800元高线次高端相关产品节前下降41%,节后下降20%; 300~600元次高端价格节前下降23%,节后上涨9%; 100~300元中高端节前下降4%,节后上涨12%; 100以下中低端节前增长7%,节后增长69%。 这一组数据信息很大:目前2000元以上的超高端影响不大,但是次高端库存大、压力大、动销不力,区域酒借助消费恢复较快。500~2000元价格带出现下滑,这正是A股众多一二线名酒企业核心产品的主力区间。 02龙头企业之间内卷严重 王朝成直白的观点不过是公开戳破了一层窗户纸。2017年至2022年,国内白酒产量接近腰斩,规模以上酒企减少600家以上,资源向头部酒企集中,中小酒企度日艰难。 据东亚前海证券研报,前十名白酒企业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41%增至2021年的49.7%,而龙头企业之间也内卷的不要不要的。 在高端产品中,2022年,贵州茅台推出“茅台1935”产品,终端指导价1188元,直接打入五粮液、国窖1573等主阵地。数据显示,去年“茅台1935”销售了50亿元,今年的目标很可能打到100亿,一路势如破竹。 在中低端产品中,3月28日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公司推出了“台源酒”,市场统一销售价为156元/瓶,系茅台集团首款百元价格带产品。把酱香酒直接打到百元价格带。据说这是茅台集团全面抢占市场份额的举措。洋河股份和古井贡酒也先后推出百元价格带的白酒产品,让一众中小酒企卷无可卷。 之前,被龙头企业嗤之以鼻的低端光瓶酒也成了众多酒企眼里的香饽饽。 03未来白酒会走向何方? 日前,A股最大的白酒基金——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基金经理侯昊发文指出,白酒行业未来成长逻辑主要有两个:一是名酒集中度持续提升。二是名酒价格仍然保持持续上行的态势。 但是侯昊观点有多大信服度并不确定,确实的是侯昊在资本市场的身份是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基金经理。哪里有自己说自己产品不好道理。 对于白酒走势,在众多投资大佬中也有很大争议。 对于第一观点,投资者应该没有太大的争议;但是对于第二个观点,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知名投资人林园在成都糖酒会期间也表示,从目前数据看,白酒消费确实比较疲软。但是他认为12个月内,白酒终端消费水平能够向 2019 年的同期水平靠拢。对于头部酒企而言,还没有看到衰落或走弱的迹象。 与林园还对白酒未来抱以希望的态度观点相比,前公募基金大佬,现睿郡资产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董承非在开年路演中曾旗帜鲜明地说“2011年以前是周期的时代,2021年以前是消费的时代,未来十年是科技的时代,科技会是最牛的资产。” 他讲到,消费躺赢市场十几年,上游资产本来有长达十年的牛市,但是2011年是分界点,取而代之的是消费,白酒行业开玩笑说就像二战以后的产油国一样,躺赢全世界。茅台成为资本市场的神话,但未来这种情况还会继续吗? 董承非说消费品能涨价与之相关的是支付能力,这些年我们支付能力的代表房地产牛了很多年,但是如今房地产以及遇到重大挑战。 通过对比中证白酒指数和房地产周期,非常清晰的发现,二者的关联度确实非常高。 具体而言,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商品房销售金额首次下滑; 其次是2013-2014年,地产寒冬,中国商品房销售金额再次下滑; 最后是2022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金额呈现“断崖式下滑”,规模直接回到5年前。 在房地产下行周期中,白酒还能逆风翻盘吗?
lg
...
金融界
2023-04-14
拟跨界收购市值却蒸发17亿,东方材料连续2日跌停,公司遭遇交易所“灵魂16问”,更有刘姝威犀利点评
go
lg
...
72.48亿元,较跨界收购公告披露前的
市值
蒸发
超17亿元。 消息面上,4月10日晚,东方材料公告称,收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关于新东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媒体关注事项的监管工作函》,就跨界收购合理性、标的公司业务、标的公司财务情况及交易作价、交易相关款项支付、优先受让权条款、前期股价波动等6大方面提出监管要求,共列出16个问题要求公司具体说明。 并且在当晚,东方材料还公告称,拟收购标的公司TD TECH 公司章程中约定了股东的优先受让权条款。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尚未取得TD TECH少数股东华为关于放弃优先受让权的承诺文件,本次交易存在少数股东华为主张优先受让权从而导致交易无法实施的风险。 此前,在4月9日晚间,东方材料发布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20亿元,用于收购TD TECH 51%股权(交易对价21.22亿元)。交易对象为诺基亚全资子公司NSN,TD TECH剩余49%股权由华为持有。收购完成后,TD TECH将成为东方材料的控股子公司。(注:公司公告前股价于4月7日周五提前涨停) 随后,华为于深夜发布四点声明称:“我司与诺基亚合资运营TD TECH,是基于双方的战略合作与双方技术实力、全球的销售与服务能力;我司认同诺基亚出售股权,但购买股权者要拥有同样的战略能力才具备延续既有合作的基础,我司没有任何意愿及可能与新东方新材料合资运营TD TECH;我司正在评估相关情况,有权采取后续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行使优先购买权、全部出售股份退出、终止对TD TECH及其下属企业的有关技术授权;我司期望有战略价值的股东共同支持TD TECH继续发展。” 另外,在4月10日早间,刘姝威发文《严厉打击不正之风》对此评论称, 为什么华为公司和上交所对东方材料“收购TDTECH51%”股权事宜如此迅速发布声明和提出监管要求? 东方材料的主业是从事软包装用油墨、复合用聚氨酯胶粘剂以及PCB电子油墨等产品的生产销售。东方材料“收购TD TECH51%股权”的理由是主业经营困难,开拓新的业务方向。 东方材料2021年营业收入3.95亿元,净利润5569万元;2023年第3季度营业收入2.84亿元(编者注:实际应为2022年第3季度),净利润1533万元。可见,东方材料经营主业的能力很弱,从而也反映出其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没有能力经营主业,甚至没有能力经营企业,却妄想用收购其他业务,改头换面,操纵股价,是痴心妄想!监管机构必须严厉打击这种行为,这种行为破坏证券市场的风气!
lg
...
金融界
2023-04-11
A股千亿榜单:中芯国际市值一周大增777亿,宁德时代蒸发近380亿元
go
lg
...
新能源赛道依旧低迷,宁德时代本周
市值
蒸发
379.57亿元,五粮液
市值
蒸发
308.2亿元,山西汾酒蒸发超240亿元,比亚迪、洋河股份本周市值跌超100亿元。 千亿市值公司市值增长、蒸发金额TOP10 从市值增幅来看(即周涨幅),前五名分别为传音控股、中微公司、中芯国际、百济神州-U、北方华创;总市值降幅来看,前五名分别为山西汾酒、阳光电源、兖矿能源、洋河股份、五粮液。 截至当前,千亿市值榜单中总市值TOP5为:宁德时代(9538.26亿元)、中国人寿(9494.11亿元)、招商银行(8610.06亿元)、中国海油(8357.48亿元)、中国平安(8341.27亿元)。
lg
...
金融界
2023-04-09
一周透市:科创50率先进入技术性牛市,AI“掘金铲子”火爆,板块大涨24%,电子、计算机成牛股摇篮
go
lg
...
新能源赛道依旧低迷,宁德时代本周
市值
蒸发
379.57亿元,五粮液
市值
蒸发
308.2亿元,山西汾酒蒸发超240亿元,比亚迪、洋河股份本周市值跌超100亿元。 千亿市值公司市值增长、蒸发金额TOP10 从市值增幅来看(即周涨幅),前五名分别为传音控股、中微公司、中芯国际、百济神州-U、北方华创;总市值降幅来看,前五名分别为山西汾酒、阳光电源、兖矿能源、洋河股份、五粮液。 截至当前,千亿市值榜单中总市值TOP5为:宁德时代(9538.26亿元)、中国人寿(9494.11亿元)、招商银行(8610.06亿元)、中国海油(8357.48亿元)、中国平安(8341.27亿元)。 六、新股风向 本周A股8只新股上市,表现分化明显。从首日收盘涨幅表现来看,科创板新股靓眼,AI芯片概念股云天励飞首日大涨137.04%,同为半导体板块的华海诚科大涨79%,南芯科技亦有出色涨势,创业板中科磁业则小幅上涨,北交所花溪科技平收,北交所新股一诺威和科创板新股科源制药、国泰环保上市首日即遭破发,另外花溪科技上市后也曾一度破发。 七、主力资金 本周主力资金4日累计净卖出净额为769.36亿元。 行业维度来看,半导体板块本周净流入近90亿元,证券净流入超24亿元,互联网服务、通信设备净流入超10亿元,消费电子、交运设备、房地产服务、公用事业等均获小幅净流入;软件开发本周净流出额达63.15亿元,光伏设备、电池净流出额也超过50亿元,酿酒行业、汽车整车、化学制品、专用设备等主力本周净流出超30亿元。 个股方面,主力资金本周净流入东方财富41.78亿元,净流入中芯国际、中兴通讯、沪电股份、长电科技、北方华创、兆易创新等超1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宁德时代19.24亿元,净流出拓维信息18.53亿元,净流出三六零、中国中免、汤姆猫、五粮液、拓尔思、比亚迪等超10亿元。 八、北向资金 因清明假期、耶稣受难日假期暂停交易,本周北向资金参与A股仅有两个交易日,周一小幅净流入5.79亿元、周二净流出36.51亿元。数据显示,北向资金本周买入成交额1353.27亿元,卖出成交额1384亿元,合计净卖出30.73亿元。周净卖出额创近4周新高。 北向资金净流入情况叠加上证指数 从行业增仓情况来看,3月31日-4月4日数据显示,光伏设备被北向资金净买入最多,达到18.65亿元,证券板块紧随其后,达到了17.08亿元,农牧饲渔、汽车整车、中药行业分列第三、第四位、第五位,分别为13.49亿元、11.32亿元、8.51亿元,另外互联网服务、汽车零部件、电池等行业也成为重点加仓的方向。而软件开发被北向资金净卖出最多,达到14.94元,半导体、消费电子位列行业净卖出额第二、第三位。可以看出,北向资金在近日加仓部分赛道股板块,对于高位的科技股相关板块有所减仓。 3月31日-4月4日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大比例加仓个股名单中,中再资环、泽宇智能、郑州煤电位列前三,美利云、富乐德、恒帅股份、金智科技、华亚智能、华银电力等增持变动比例靠前。 近5日北向资金大比例加仓个股 3月31日-4月4日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大比例减仓个股名单中,日出东方、恒星科技、湖南发展、泰和科技、玉龙股份、安德利等变动比靠前。 近5日北向资金大比例减仓个股 九、机构调研 本周已披露相关调研信息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65家(上周为96家),其中6家公司获得超100家机构调研,怡合达成为机构“宠儿”,合计有407家机构调研了该公司。另外,美亚柏科、晶盛机电、宏发股份同样较为受关注,均获得超过200家机构的扎堆调研,京东方A、森马服饰迎来超过100家机构的关注。 本周调研机构超50家的上市公司
lg
...
金融界
2023-04-07
特斯拉下调Model 3、Model S/X在美起售价
go
lg
...
,跌幅6.12%,下跌12.69美元,
市值
蒸发
亿401.51美元,对应约合人民币2700亿元。
lg
...
金融界
2023-04-07
赵长鹏身家缩水超过80%!《2023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100大名单不见加密企业家
go
lg
...
FTX破产倒闭的爆雷事件,整个加密货币
市值
蒸发
近2万亿美元,许多币圈富豪的身家也跟着大缩水,甚至前100大名单内已看不见加密货币企业家的踪影。从排名上看,赵长鹏仍是加密企业中的领导者。 但很显然,赵长鹏本身也面临严重的冲击。他从去年排行榜第19位大幅下滑至第167位,福布斯估计,赵长鹏的净资产约105亿美元,远低于去年3月时的650亿美元,身家缩水超过80%。 币安自去年12月以来,持续面对媒体和社群大量质疑其储备是否稳定,加上欧洲与美国当局对于部分犯罪组织利用币安洗黑钱的调查,造成用户大量提领资金。 今年上榜的加密企业家分别还有Gemini创始人Winklevoss双胞胎、Ripple联合创始人Chris Larsen、Stellar联合创始人Jed McCaleb和Coinbase首席执行官Brian Armstrong等人,不过排名都位居千名以后。 曾经拥有240亿美元身家的FTX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SBF)则因交易所崩盘后一夕归零。同时,跌落福布斯富豪榜单还有:FTX联合创始人Gary Wang、NFT市场OpenSea联合创始人Alex Atallah和Devin Finzer。 短短一年内,许多加密企业家在监管打击,以及去年熊市严峻的环境下纷纷倒下,这也显示出加密创新的快速变化。 排行榜显示,现年74岁的Bernard Arnault是首次登上全球首富,他的身家在过去12个月增加530亿美元,达到2110亿美元。 但要注意的是,由于股市下跌、独角兽公司受创以及利率上升,导致全球最富有的人们度过了低迷的一年。目前全球亿万富翁的总资产为12.2万亿美元,比2022年3月的12.7万亿美元减少5000亿美元。 也就是说,并非只有加密企业家受到重创,在传统股市奔波的富豪们,同样也受到不小的冲击。 榜单上有超过一半的富豪比前年更穷,其中包括马斯克(Elon Musk),他因高价收购推特导致特斯拉股价下跌,从第一位跌至第二位;而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Jeff Bezos)位列榜单第三位。 接下来还有甲骨文创始人艾利森(Larry Ellison)、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微软创始人比尔·盖兹(Bill Gates)等。 从国家层面来计算,美国美国仍是亿万富翁最多的国家,共有735名富豪上榜,总资产达4.5万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有562位亿万富翁,价值2万亿美元,其次是印度,有169位亿万富翁,价值6750亿美元。 在今年的上榜者中,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仍然位居中国首富宝座,这已经是他第三年成为中国首富。
lg
...
小萧
2023-04-06
惊掉下巴!全球被做空最严重银行位于加拿大?TD空仓达37亿美元
go
lg
...
行指数中跌幅最大的。这一下跌使该银行的
市值
蒸发
了181亿加元。 尽管如此,S3的Dusaniwsky警告说,卖空者的利润可能会蒸发得同样快,特别是当它们是广泛反弹的结果时。 他说:“像我们在银行业看到的那样,大量卖空通常是对市场动荡的下意识反应,一旦发生就会迅速逆转。”
lg
...
Dan1977
2023-04-06
穿越金融海啸的伯克希尔 | AI Financial恒益投资
go
lg
...
加息250个基点。从股市来看,全球股市
市值
蒸发
了14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19年一整年的GDP。这组数据可谓是惊心动魄。 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对于各大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挑战。瑞士信贷被UBS瑞银收购,硅谷银行破产的消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多家银行和企业,在央行加息和经济下滑的双重夹击下,举步难行,甚至走向破产。 而由沃伦巴菲特所创办的伯克希尔,却能一次次穿越金融风暴,屹立不倒并稳步增长。前一段巴菲特发布了2023年致股东信。信中表示,在2022年中公司的营业利润高达308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时巴菲特在致股东信里提出,预计在未来几十年里,利润将显著增加。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有着庞大规模的知名金融公司,却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同时,作为投资者,该持有怎么样的理念和投资策略,才能在震荡的市场中赚钱? 完整讲座视频:https://youtu.be/FfWCCUSr-rI 从股市发展对比投资和投机 股市作为金融市场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对于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反映出市场对公司的信心和期望。接下来,我们将从股票市场的角度探讨伯克希尔公司为何能在多次金融海啸中安然度过,而最近遭受暴雷的瑞信和硅谷银行却未能幸免于市场波动的原因。 首先来看下最近闹得满城风雨的瑞信。瑞信是一家典型的以投机为策略的投资公司。瑞信所投资的Greensill和Archegos基金本身的盈利模式就有着很大的隐患和风险。然而,为了追求高回报,瑞信公司忽略了Greensill和Archegos基金是否具备内在价值的事实。 瑞信的投资策略的风险很大,瑞信的股价也因此呈现出大起大落的波动。上图为瑞信自1996年至今的股市走势。可以清楚的看出,瑞信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整体的波动幅度更大,频率更多。短期内虽有高回报,但长期来看往往无法稳健增长。 对比之下,伯克希尔投资是一家著名的价值投资公司,以长期投资为主要策略。其创始人沃伦·巴菲特是一位价值投资的大师,他关注的是公司的内在价值,他热衷于选择有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巴菲特长期坚持这种投资理念,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伯克希尔的股价也因此得到了稳健的上涨,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但长期来看,股价的走势呈现出稳健的上涨趋势。上图是伯克希尔从1996至今的股价走势。尽管伯克希尔经历过一些波动,但总体上呈现出稳步上涨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伯克希尔长期的股价有着近45度角的增长趋势。有这种特征的股票称为“楼梯股” 这就好比装修师傅把楼梯修成45度或者接近45度的形状,因为这是最稳定的形态。因此,有这种特征的股票往往稳步上涨,收益稳定。 总之,投资者的股价走势通常比投机者更加稳健,而投机者的股价走势则更加波动。虽然投机者在投机过程中可以赚取非常可观的利润,但最终能留在口袋里的钱并不一定多。而投资,就算市场波动的情况下也更加稳健和耐受。然而,往往最终留在口袋里的钱才是最重要的。 从风险水平对比投资和投机 除了股价走势,风险控制也是衡量投资和投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 硅谷银行 以最近倒闭的硅谷银行为例,来探讨投机所潜藏的高风险。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是一家为硅谷的创业公司提供业务服务的银行。大型银行觉得创业公司钱来得快,但是风险也很大,因此不愿为这些公司提供贷款服务。于是,硅谷银行就大胆地抓住了创业公司的市场。 根据硅谷银行官网的数据来看, 其业务范围包含了大约50%的科技和生命科学初创公司。这些初创公司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发展快,风险高。2021年,全球经历了新冠疫情,美联储通过降低利息和大量印钞的手段,来帮助美国人度过疫情低迷期。这导致了美元的供应量,大幅加大。于是,手里有钱的投资者便把凭空多出来的钱,投到了高收益的初创公司里面去,也就是硅谷银行的客户。初创公司拿到投资,钱自然也就存在了银行里。因此导致了大量的资金进入了硅谷银行的口袋。 这个时候,硅谷银行就开始思考如何让钱生钱。银行的赚钱模式通常两种,一种是通过贷款赚取利息。另一种则是通过投资获得收益。而硅谷银行选择了投资30年到期的长期债券。 硅谷银行为什么选择投资长期债券?因为在疫情刚开始的2020年,两年期债券的利率只有0.2%,基本等于零;而30年的债券收益率大概有1.5%。于是,硅谷银行为了贪图这多出1.3%的利率,投资了30年的长期债。也就是这一决策,给硅谷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长期债券和市场的利率是息息相关的, 市场利率越高,债券的价格越低,风险越大。只可惜,到了2022年美联储开始全面加息,硅谷银行持有的债券价值,也随着市场利率的升高开始缩水。硅谷银行总共持有的1000多亿债券,亏损高达150亿,下降15%。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硅谷银行大概有78%,也就是总资产的四分之三都被套在债券里。这时,硅谷银行还存着侥幸心理,本想靠着源源不断的储户存款,来帮助银行度过难关。可惜祸不单行,2022年的加息导致,初创科技公司的运营成本增加,现金流开始吃紧。同时加息导致整个金融市场动荡,科技公司股票更是被挤泡沫的重灾区,股价下跌。这些科技公司情况非常不乐观。为了减少支出,大型科技公司都在大批量的裁员,更别说那些小型的初创科技公司。于是,这些初创公司,不仅不把钱存入银行,反而,开始大量地从银行储蓄账户里拿钱,来应对公司的流动性问题。 这个时候,挤兑就发生了。硅谷银行不得不变卖资产来满足储户的提款需求。于是,在2023年3月8日,硅谷银行宣布,将出售自己持有的210亿美元的债券,同时,将要发行新的股票来融资。这一举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和挤兑行为。仅仅一天之内,硅谷银行的客户就试图从银行中取走420亿美元,约银行总资产的四分之一。在3月9日当天,硅谷银行的股票开始断崖般的下跌,跌幅超过60%。就这样,这家全美第16大的银行——硅谷银行在48小时内倒闭了。 硅谷银行在风险控制上有哪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硅谷银行面对的客户为初创公司。这些公司因为太新,不确定性很高,所以本身就很容易遇到无法向银行偿还贷款,或者因经营状况需要从银行取钱周转的情况,因此,硅谷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本来就高于传统银行。在已知如此高风险的情况下,硅谷银行依然没有选择做其他动作,尽可能减少风险,反而为了高收益购买了长期债券,又一次增大了自身风险。这种投机行为,最终导致了硅谷银行走向破产。 ● 伯克希尔 而伯克希尔却能够在金融风暴中稳定增长,屹立不倒。伯克希尔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起到了重要作用。2022年S&P500指数下跌约18.1%,但伯克希尔却依然有4%左右的收益。在充满不确定的2022年里,伯克希尔跑赢S&P500指数约22%。 同样面临2021年的低利率环境,巴菲特还展示了,如何在低利率环境下管理金融公司。巴菲特认为,长期债券提供的是糟糕的风险和收益回报,因此他决定不去购买1% 或2% 的长期国债,而不是像硅谷银行,为了1.5%的收益,买入长期债券。虽然伯克希尔放弃了一些可能有的利息收入,但避免了实际的巨大的债券亏损。伯克希尔公司一直以来持有的是短期债券,而且持仓占比仅占总资产的1.8%,在不断加息的市场,短期债券的亏损比长期债券低得多。因此,在2022年债券类投资中,硅谷银行大幅亏损15%。 相比之下,伯克希尔所持的债券类投资仅下降了0.18%。 同时,伯克希尔还通过保险公司的浮存金,来规避掉资金流动性问题。伯克希尔的保险部门拥有庞大的资本基础,可以利用这些浮存金进行这些投资。浮存金呢,其实就是客户向保险公司所缴纳的保费—— 这些资金不属于伯克希尔,但伯克希尔可以用这笔钱进行配置,无论是配置债券、股票现金等金融产品。与此同时,保险客户不能随时要求支付,不能像银行存款人可以在一瞬间提取现金,除非他们进行有效的索赔。只要保险公司赚到的保费能够覆盖它们未来可能的支出,那么浮存金的成本就是零。即使保险公司可能因为赔付造成一些损失,但其风险通常比银行贷款的风险更小,而且成本更低。 根据2021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年度财报,仅旗下的保险公司,2021年度的总资产约$7420亿,所持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853亿,占总资产的11.5%。虽然,2022年度经历了市场震荡,伯克希尔的现金和等价物余额比2021年底有所减少,但依然具备非常强大的资本实力。 伯克希尔通过避免购买长期债券,善于利用保险浮存金,和保持充足的资金储备成功地进行了风险管理。 从硅谷银行和伯克希尔的例子,不难看出,投机者往往对风险管理的认知不够,就像硅谷银行一味地认为,做创业公司的业务高风险,一定可以带来高回报,其实不然。而投资者却能正确地评估风险,往往带来积极的收益。 从投资理念对比投资和投机 ● 瑞信 投资和投机在投资理念方面存在截然不同的差别。以已经没落的瑞信为例来探讨一下投机者的投资理念。先前,由于Greensill的破产、Archegos基金的爆雷、以及洗钱等一系列风波,瑞信备受影响,难以前行。虽然在3月13日的周一,瑞士央行已经表示愿意提供资金支持,但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投资银行最终未能挺过一周,被瑞银收购。 基于常理,国家投入庞大资金以兜底,因此瑞信不应当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消失。然而,为何仅仅几天之后,瑞士央行的兜底就毫无作用,市场仍要求瑞信死呢?这其中涉及几家大型银行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尤其是美国高盛和花旗为代表的“犹太金融集团”,在3月13号那周的周末对待瑞信的动作,是要求瑞信提供100%的保证与结算。为什么这几大投行会下如此狠手。这要从历史说起了。 二战爆发前后,欧洲大规模的反犹浪潮达到鼎盛。那些手里握着很多钱的犹太人看此情形,纷纷想要转移资产。而瑞士的银行号称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银行,以其严格的保密制度而闻名,所以大量犹太人的钱,就转移到了瑞士。为了吸引更多犹太人的资金,瑞士信贷在二战前后采用匿名账户的方式,积极吸纳犹太人的财富。表面上看,瑞士作为一个中立国家,并没有任何政治倾向,并帮助了犹太人把钱放到安全的地方。可事实上,瑞信私底下还在协助希特勒进行洗钱,帮助希特勒,把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各国财富的黑钱洗白。瑞信可以说是二战时期洗黑钱重要的中间商了。 虽然瑞士信贷看似在帮助犹太人,但当犹太人在战争结束后,试图要求取回存款时,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由于犹太人储户死亡或者无法证明身份,这时,瑞士信贷严格的保密制度要求必须本人取款,所以,许多犹太人的存款无法取出,仍然滞留在瑞士信贷中,形成了大量的“二战僵尸账户”。瑞士信贷在此期间,从犹太财富中分得了一块大蛋糕。犹太人和瑞士信贷的仇,自此埋下。这也是为什么,瑞信遭遇危机之后,瑞士央行刚把瑞信推进ICU抢救,犹太人就一脚把快断气的瑞信,彻底踩死了。 瑞信的保密制度本是银行系统的一大特点,而瑞信,却没有能保持初衷并善用这样的特点,来吸引客户拓展更大的业务,反而接连不断的洗黑钱使得名誉蒙羞,一步步走向没落。这就是投机者为了收益,而不择手段的所带来的后果。 ● 伯克希尔 反观,伯克希尔的经营理念也是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伯克希尔高度重视公司理念和价值观。比如,巴菲特曾有句名言,“没有人靠押注自己的国家崩溃,而获得巨大成功的”。 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整个市场极度悲观,许多企业面临了破产,或者经营不善的危机。巴菲特选择向许多企业注资,大量购买富国银行、高盛等金融公司的股票来拯救金融市场。 2011年,标普下调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这是一个世纪以来,美国主权信用第一次受到了最直接的挑战。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听起来十分专业,实际上和我们的信用分数一样,只不过用来评估美国政府,是否能够偿还美国国家债务的信用评分。也就意味着2011年的时候,标普对美国政府的信心下降。但是,巴菲特第一时间表示,对标普的评级做法感到不能理解,巴菲特个人愿意给美国授予4A评级,并且巴菲特旗下公司持有的,400亿美元的短期美国国债不会抛售。巴菲特也经常批评当局的各种不当政策,包括教育、银行监管、税收制度、财政政策等。虽然巴菲特对政治不感兴趣,但他时刻关注美国的命运,并强力支持美国的发展。 事件启示 总之,伯克希尔在金融市场中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卓越的投资理念策略,也离不开稳定的风险管理,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伯克希尔能够在金融风暴中稳步前行,取得长期的业绩和回报。 最后借用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希望你不要认为,自己拥有的股票仅仅是一个,价格每天都在变动的凭证,而且一旦某种经济事件,或政治事件使你紧张不安,就会选择抛售。相反,我希望你将自己想像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之一,对这家企业你愿意无限期的投资,就像你与家庭成员,合伙拥有的一个农场或一套公寓。” 那么作为普通投资者,如果使用投机策略,很容易被市场情绪波动所影响,导致投资风险高且不稳定。而长期稳健的投资策略,则能够获得长期可靠的回报,并且在市场波动时也更加稳健。因此,长期稳健的价值投资策略是更加适合投资人的选择。 【公司介绍】 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是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投资公司,主营投资贷款Investment Loan,拥有一套颠覆性的金融投资体系。公司致力于帮助所有人,通过投资理财,获得持续稳定收入,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团队希望运用这套投资体系推动加拿大养老体系的改革,让更多人通过金融投资过上更好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避免为了赚钱而牺牲时间和健康,或因没有足够的存款而不能顺利退休。
lg
...
AI Financial恒益投资
2023-04-05
上一页
1
•••
86
87
88
89
90
•••
105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市场意外飞出黑天鹅!特朗普重磅法案遇“突袭” 民主党撤回美元金融变革支持
lg
...
中美突传重磅!华尔街日报独家:中国考虑拿出这一提案以启动对美贸易谈判
lg
...
中美重大“关税”逆转、特朗普突传100%征税!比特币失守9.5万 黄金3245避险回升
lg
...
中美将有“大事”发生!中国最后一批货船抵达美国 特朗普145%关税冲击倒计时
lg
...
特朗普升级贸易战!将对TA们征收100%的关税 金价短线急涨、美股期货下跌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30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