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三大指数齐刷阶段新高,“比亚迪系”迎来大涨,港股互联网ETF(159568)收涨超1%
go
lg
...
模态能力或继续增强,有望助力社交陪伴、
影视
、广告、电商、教育等领域AI应用商业化空间进一步打开。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2-06 16:49
力盛体育收盘上涨3.03%,最新市净率3.46,总市值20.08亿元
go
lg
...
22.54 57.64亿 10 横店
影视
-158.57 50.32 6.15 83.46亿 11 天地在线 -151.50 -144.73 3.90 37.78亿
lg
...
金融界
02-06 16:38
超越《长津湖》!仅仅用时不到9天,《哪吒2》拿下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创造历史!春节档百亿票房背后,有人猛赚、有人却暴亏
go
lg
...
《哪吒2》的出品方包括成都可可豆动画
影视
有限公司、光线传媒、光线影业、成都自在境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及光线影业旗下北京彩条屋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哪吒2》主投主控方,光线传媒将获得约40%的票房分账。 2月5日晚间,光线传媒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出品、发行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自2025年1月29日上映以来,截至2月4日,累计票房收入约为人民币48.40亿元,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50%。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人民币9.50亿元至10.10亿元。 公告指出,该影片正在热映中,最终票房收入以中国大陆地区各电影院线正式确认的结算单为准。同时,该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版权销售收入及海外地区的发行收入等尚未结算。票房收入等营业收入与公司实际可确认的营业收入可能会存在差异。 此外,光线能从《哪吒2》获得的不仅仅是票房收入,还有相关IP衍生产品所带来的授权销售收入,而这些收入尚未结算。光线传媒近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哪吒2》已经规划并陆续推出品类丰富、价格区间较广的衍生产品,包括潮玩、手办、雕像、卡牌、文具、食玩、徽章、立牌、出版物、毛绒产品、生活用品等。 春节期间,泡泡玛特、万代南梦宫推出的哪吒、敖丙相关联名产品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引发抢购热潮。其中,泡泡玛特1月30日上线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天生羁绊系列”手办盲盒很快便官方售罄,千岛闪购平台的参考价格显示,该系列整盒价格已经涨至719.8元,原价为552元/盒(8个,69元/个),其中隐藏款-敖丙版哪吒涨至697元。 此前,FunCrazy×《哪吒之魔童闹海》已上线手办众筹,涵盖哪吒、敖丙、敖光及灵珠版哪吒等人气角色。截至2月6日上午,实时众筹金额已突破1500万元。其中,敖光手办单款销量突破万件,包含敖光在内的368元、560元、1938元档第一批众筹火速售罄。 春节档百亿票房背后有人却暴亏 国家电影局2月5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2025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为95.10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创造了新的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截至2月6日中午,春节档上映新片总票房已经突破107亿元。 在春节档爆棚的同时,背后的A股上市公司股价却表现分化。此次蛇年春节档背后涉及光线传媒、万达电影、幸福蓝海、北京文化、中国电影、博纳影业等多家上市公司。光线传媒主投主控《哪吒2》,万达电影主投、幸福蓝海参投《唐探1900》,北京文化出品《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博纳影业出品了《蛟龙行动》 但是票房影响之下,A股
影视
传媒板块走势两极分化。2月5日,光线传媒股价20%涨停,截至收盘封单超过14万手。2月6日,光线传媒股价再度逼近涨停。 浙商证券分析称,《哪吒2》的主投方为光线传媒,一般主投方投资占比约40%以上,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哪吒2》出品方有5家,其中四家为公司本身或参投公司,因此按70%估算,扣除院线票房分成等,若最终票房为70亿元,则公司有望获得19.3亿元营收,考虑部分制作成本前期已摊销,2025年一季度的利润水平有望大幅提升,但又考虑到宣发费用等在当季产生,结合前作《哪吒魔童降临》的情况,预计2025年一季度公司利润水平有望超12亿元。 而博纳影业出品的《蛟龙行动》票房遭遇滑铁卢,其票房在春节档上映的影片中排在末尾。其主投主控电影《蛟龙行动》春节档票房约为3亿元,预计总票房4亿元左右,远低于前作《红海行动》的36.52亿元。受此影响,2月5日博纳影业跌停,6日又再度跌超6%。 在2023年年报中,博纳影业将《蛟龙行动》描述为“备受期待的重磅IP续作”。影片票房失利的背景下,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激动的在朋友圈向“黑水军开炮”,称豆瓣这两年成为很多不理性粉丝相互攻击的聚集地,表示《无名》在上映第一天就遭遇几万个一星差评,《蛟龙行动》再度遇到这种情况。于冬同时呼吁广大观众发出真实声音,称“《蛟龙行动》,绝不撤档”。 此外,北京文化、中国电影、横店
影视
、金逸
影视
等走势也不尽如人意。其中北京文化在2月5日一字跌停之后,6日又再度跌停,截至发稿下跌5.87%。 北京文化是《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出品方,春节档期间,该影片票房9.98亿元,猫眼、灯塔预计最终票房分别为11.75亿元、12.64亿元,远低于前作《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26.36亿元。豆瓣6.1的评分,亦远低于前作的7.7。 而《封神》三部曲素以成本高昂闻名。作为影片主要出品方北京文化前董事长的宋歌,2017年5月,在北京召开电影首场发布会时,就曾透露投资总额将达到30亿元。此后,宋歌还表达了对《封神》三部曲“100亿票房及格”的厚望。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1月25日北京文化发布业绩预告提到预计2024年亏损1.35亿元至1.98亿元,对于亏损原因,北京文化给出的解释是“因《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档期安排,电影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但是如今被寄予厚望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并没有力挽狂澜。 在拿下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后,长周期精品制作的《哪吒2》倒逼影业朝着工业化、长周期的精品制作方向发展,而《哪吒2》的票房极限究竟在哪,让我们继续关注。
lg
...
金融界
02-06 14:48
迪士尼:三年展望 “大饼” 仍需慢慢消化
go
lg
...
士尼的流媒体仓促上线,还未做好剧集类的
影视
内容投资。同时,疫情也对主题公园进行了较大的撞击,以及耽误了电影制作,让迪士尼焦头烂额了三年之久。 因此在疫情困扰结束,Iger 重返管理层上台之后,海豚君就一直在关注迪士尼的反转之路。Iger 采取的是瘦身来减少管理上的资源浪费和摩擦成本,集中精力做股东最在乎的 “盈利”,与此同时将有线媒体逐步过渡为流媒体,近一年有加速迁移的动作。 在此期间,业绩上的阵痛也很难避免,毕竟要直接削减一项原先最高可以贡献 50% 经营利润的资产。但流媒体是趋势,并且市场也愿意给流媒体更高的估值,因此转型势在必行。 然而,由于内容的相对缺乏(尤其是剧集内容而非电影),以及对手实在太过强大,使得 Disney+ 的用户增长也并没有出现一飞冲天的炸裂表现。因此如何在保证集团盈利(长期股东诉求)的情况下,找准自己的定位补齐优质剧集 pipeline,才是真正有起飞时刻。好的迹象是,本季度内容投资 55 亿,同比增长 21%,正在慢慢补上因好莱坞罢工而造成的投资缺口。 虽然这次市场可能会对 2025 年利润指引未上调有一些失望,但客观来说,现阶段迪士尼已经基本完成了 Iger 上任后的最重要目标——提高盈利,然而后者转型 + 成长的努力还没有太多效果。在上季度管理层画了一个三年大饼后,迪士尼的市值先一步回到了 2000 亿以上,也就是 10x 左右的 26FY EV/EBITDA 估值水平。但能否进一步大力提高,就得看流媒体业务来拉动,引导机构恢复按照 SOTP 来给到更高的估值。 这也是海豚君上季度点评中提及,短期拐点临近但仍有可能反复的地方(乐观方面,新一轮电影周期开启;谨慎方面,除了流媒体之外,主题公园回到低速增长,同时因通胀和邮轮成本,削弱利润率。),但如果愿意相信管理层的三年大饼,拉长周期看,当下估值也没有太多再向下的理由。 以下为财报详细内容 一、认识迪士尼 作为近百年的娱乐王国,迪士尼的业务架构也经历了多次调整,海豚君在《迪士尼:百岁公主的 “驻颜术”》中有过详细介绍。 近一年涉及到集团层面的重大调整,不仅换了领导班子,还改变了业务架构,变更了战略重点。新的业务架构下,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娱乐】、【体育】、【体验】: 原架构与新架构的区别? 新架构主要突出了 ESPN 的战略地位,将 ESPN 频道和 ESPN+ 单拎出来成立一个体育业务部,足见公司的重视。 (1)【娱乐】业务包含:原有线渠道、DTC(除 ESPN+ 以外)、内容销售,同时处置了一些部门整合过程中重复的业务线以及收益偏低的传统渠道。 (2)【体育】业务包含:ESPN 频道、ESPN+、Star (3)【体验】业务包含:公园体验、酒旅游轮、商品消费等,和之前的业务类似,但具体财务数据上还是因为业务上的一些调整,与之前的数值有一些误差。 2、投资逻辑框架 (1)框架改变体现了一个重要战略调整——内容与分发渠道不再割裂成两个业务,而是融合在一起,新的业务结构更多的是依据不同的内容来划分。 这样可能从源头上解决了一个问题——即同样的内容可能适合在不同的渠道上首发。前两年迪士尼纠结在热门大片到底先上 Disney+ 还是先上影院的问题,在尝试线上线下同时上后,反而拖累部分热门影片的最终票房表现。继而演员分成受损,也破坏了迪士尼与一些明星演员的合作关系。 (2)【体验】业务多年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第一 IP 储备加持下,迪士尼主题公园业务龙头地位稳固,更多的受到整体消费的影响。常态下,可以视为一个稳定现金流。 (3)【娱乐】本质上就是在做迪士尼影片的制作与发行,包含了几大鼎鼎有名的工作室、传统渠道和流媒体渠道,因此收入变动主要与迪士尼的电影排片、整体电影市场消费力有关。 其中的流媒体业务,仍然是迪士尼未来中长期的业务聚焦重心。只是这两年原本是作为迪士尼传统业务稳定下,能够博得增量收入和利润的成长型业务。但前端流媒体的竞争在疫情期间加速白热化。而迪士尼在本身不具备自制剧集内容的累积优势,巨额投入却换来血亏。 作为跷跷板的两端,流媒体发展火热的同时,传统媒体的老业务自然不能独善其身。随着传统媒体趋势性衰败,流媒体对迪士尼来说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增量了,而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弥补传统渠道的没落。 (4)迪士尼的新宠【体育】业务可能才是衍生出来的一条新成长路线。虽然 ESPN 在迪士尼体内也运营多年了,但体育内容以及相关产业,也在进入越来越多的流媒体公司视野,比如奈飞也多次提及他们对体育内容的重视和加大投入。 而近期的变化是,迪士尼将与同行华纳兄弟联手,再整合自身福克斯的内容,2025 年推出全新版的 ESPN 上线,相当于是给体育赛道的押注再次加码。 二、盈利继续改善,投资周期稳步开启 一季度是旺季,迪士尼集团的经营利润实现 50.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5%,经营利润率 20.5%,同比提升 4pct,主要是娱乐业务带来。其中: (1)流媒体(不含 ESPN+、Star)尽管订阅不佳,但在涨价的情况下收入还是增长了近 10%。费用上则继续保持严格控制,维持 5% 的经营利润率水平,超出市场预期。 (2)电影上,一季度又爆了个片《海洋奇缘 2》,进一步拉高了一季度的内容销售利润。《海洋奇缘 2》全球票房破 10 亿美元,位列 2024 年票房第三。至此,迪士尼收获了 2024 年全球电影票房 Top1-3,电影大丰收年完美收官。 (3)有线电视收入因为大选和体育类节目,勉强保持收入持平。有线电视陨落的大趋势不会变,但对于迪士尼来说,当下就完全舍弃无疑要大出血(有线电视利润还占 20%)。因此上季度电话会,管理层也提到说不会完全处理掉所有有线资源。 从利润贡献角度,公园业务因假期旺季,贡献占比提升,体育业务也因为季节效应(当期赛事成本确认较多),利润占比下降,其他中有线媒体利润占比开始回升。 致此,海豚君认为,迪士尼的 “盈利” 阶段目标基本达成,接下来更重要的工作就是转型和增长。结合上季度电话会给的中长期指引,2025 财年公司预计会从 “增加内容投资”、“推出旗舰版 ESPN+” 以及扩大打击账户密码共享范围来推动增长。 上述第一点,海豚君早有预期,内容匮乏尤其是优质剧集内容相对同行较少是 Disney+ 表现平平的主要原因。本季度内容投资 55 亿,同比增长 21%,正在慢慢补上因好莱坞罢工而造成的投资缺口。 这种投资周期的趋势,在奈飞上也能同样看到。不过迪士尼管理层也给股东打了安慰剂,表示投资将适度稳步增加,也就是说在投入的同时会关注 ROI。毕竟从现金流角度,迪士尼也并不算非常宽裕。 三、DTC:下季度还将继续平淡 一季度核心 Disney+ 环比减少了 70 万用户,主要流失的是国际地区。可能是上季度因《头脑特工队》增加较多(上季度国际地区环比增加 320 万),本季度爆款内容少且受涨价影响而自然流失。但与此同时,管理层预计下季度还将出现一季度类似的情况,这样的趋势是市场不愿意看到的。 截至本季度末,核心 Disney+ 订阅用户 1.25 亿,ESPN+2490 万,Hulu 5360 万,总计 2.03 亿的订阅用户数。上季度电话会提及了一个当下的短期策略:对用户增长的追求要高于涨价,涨价也是为了引导用户去 “被迫” 选择价格较低的 AVOD。 但实际情况是效果一般,结合奈飞的情况,海豚君认为,真正驱动用户增长的还是得靠好的内容。 四、主题公园:继续低速增长 一季度主题公园以及消费品的收入 94.15 亿,同比增长 3%,略有反弹。内部结构中,公园业务增速 4%,主要是国际园区走过了巴黎奥运会的分流影响,需求相对反弹。消费品则下滑 1.6%,需求仍然疲软。 再进一步拆分量价驱动因素的变化:本土增长主要因人均花销增多(涨价),国际增长则人流量和人均花费均小幅增长。 五、准备进入 2025 年的电影周期 一季度内容销售收入继续同比大幅增长 34%,上季度又《头脑特工队 2》、《死侍与金刚狼》,这个季度《海洋奇缘 2》也爆了。《海洋奇缘 2》全球票房破 10 亿美元,位列 2024 年票房第三。至此,迪士尼收获了 2024 年全球电影票房 Top1-3,电影大丰收年完美收官。 但还没完,展望 2025 年,片单也非常丰富。多个《复联》、《夺宝奇兵》、《阿凡达》、《星球大战》、《冰雪奇缘》、《玩具总动员》等多个大 IP 续作会在今年上映,不少都是前两年疫情 + 内容调整 + 罢工影响下积压延期的项目,在当下稳定的经营环境下,有望稳步投资并陆续定档,从而维持内容销售的增长。 六、有线媒体专注高效率运营 最后来说一说有线电视。一季度有线电视继续同比下滑 6.6%, 其中本土有线电视因美国大选和体育赛事扎堆,勉强扼住下滑势头。 由于大量的经营数据并不在业绩快报中披露,因此建议大家可以关注完整版财报和电话会纪要,也可以直接查阅长桥 app 的「深度数据」。
lg
...
海豚投研
02-06 12:29
迪士尼Q1财报超预期,营收增长5%,《海洋奇缘2》表现亮眼
go
lg
...
权协议,Disney+将上线更多第三方
影视
内容。 2024年11月: 迪士尼CEO鲍勃·艾格表示,公司将进一步优化流媒体业务,提高盈利能力。 名词解释 调整后每股收益(EPS): 剔除一次性影响后的每股收益,能更准确反映公司盈利能力。 内容销售/授权收入: 主要来自电影票房、版权授权等。 Disney+ HotStar: 迪士尼在印度及东南亚市场的流媒体服务,与全球Disney+不同。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2-06 00:10
发生了什么?春节档票房创新高,
影视
股却批量跌停
go
lg
...
,双双刷新历史纪录。然而,2月5日A股
影视
板块却呈现“冰火两重天”:光线传媒因《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大爆而涨停,但博纳影业、横店
影视
、北京文化等多家公司股价跌停,金逸
影视
跌超9%,中国电影跌近9%。 分析认为,春节档票房创新高与
影视
股大跌的“背离”,本质上是市场对短期利好兑现、长期结构性问题的综合反应。头部影片的虹吸效应、资金流向分化、行业复苏不确定性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现象。未来
影视
板块的投资机会可能更多集中于具备IP储备、技术升级(如AI制作)或多元化布局的公司。 1.市场预期提前兑现,利好出尽引发抛售 春节档前,
影视
股已因市场对票房的乐观预期提前上涨。例如,1月份横店
影视
、博纳影业等涨幅超10%,部分基金在2024年四季度已加仓
影视
股。 当票房数据正式公布后,尽管创纪录,但部分投资者选择“落袋为安”,导致股价回调。尤其是票房表现未达预期的公司(如博纳影业)更遭抛售。 2.个股表现分化:头部影片虹吸效应显著 《哪吒2》一家独大:该片票房48.39亿元,占春节档总票房的50.9%,远超其他影片。光线传媒作为主投方,预计可分账约18亿元,直接推动其股价涨停。 其他影片表现不及预期:例如博纳影业主投的《蛟龙行动》票房仅2.74亿元,远低于预期,导致公司面临现金流压力,加剧市场对其财务风险的担忧。此外,《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封神第二部》等影片票房也未达市场预期,拖累相关公司股价。 3.市场对后续票房可持续性存疑 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此前预测,春节档后票房可能趋于平淡,叠加行业长期受短视频冲击、观众观影习惯变化等因素,投资者对
影视
行业全年增长信心不足。 2024年电影市场整体低迷(票房同比下降22.6%),部分公司业绩预亏(如万达电影、横店
影视
),市场担忧2025年行业复苏仍需时间验证。 4.资金分歧与板块结构性调整 资金集中炒作头部影片相关个股(如光线传媒),而其他公司因缺乏爆款支撑或题材单一(如博纳影业依赖主旋律商业片),遭遇资金撤离。 部分基金经理在春节前已调整仓位,减持传统院线股,转向AI应用等新兴赛道(如AI游戏、AI营销),导致
影视
板块内部分化加剧8。 5.行业长期挑战:内容同质化与成本压力 博纳影业《蛟龙行动》的失利暴露了主旋律商业片的受众局限性和创作模式固化问题。市场对依赖单一类型片的公司风险容忍度降低。 高成本制作(如《封神第二部》系列周期长、投资大)与票房回报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投资者对行业盈利能力的担忧。
lg
...
金融界
02-05 12:34
港股午评:探底回升!恒指仍跌0.69%,
影视
股、中资券商股普跌,黄金股全线拉升
go
lg
...
三大指数低开短线下跌后回升明显,恒生科技指数一度大跌2.6%,午间收跌0.61%。
lg
...
格隆汇
02-05 12:15
港股午评:恒指跌超140点、科指跌0.61%,
影视
股及券商股普跌,黄金股集体拉升
go
lg
...
金融界2月5日消息 港股三大指数早盘震荡走低集体调整,截止午盘,恒生指数跌0.69%,报20647.03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61%,报4946.83点,国企指数跌0.88%,报7576.45点,红筹指数跌0.67%,报3588.51点。盘面上,大型科技股走势分化,快手涨超4%,美团涨超1%,京东跌超3%,小米、腾讯
lg
...
金融界
02-05 12:05
DeepSeek概念股掀起涨停潮,算力、信创全线上攻,金融科技ETF(516860)涨超4%
go
lg
...
觉理解及生成等多模态能力,在社交陪伴、
影视
、教育、电商、广告等领域商业化或加快;智谱、OpenAI不断推动Agent成为AI应用落地的重要工具。模型迭代、Agent升级、端侧AI推新三方共振下,AI应用商业化空间或不断打开,建议继续布局:(1)AI+陪伴;(2)多模态数据语料;(3)AI+
影视
;(4)AI+广告/电商;(5)AI+教育的相关标的。长城证券指出,金融信息服务行业伴随我国资本市场建设逐步发展。行业发展呈现高壁垒、多样化需求、技术快速革新、政策推动等趋势。我们分析,近十年来A股市场成交额与金融信息服务行业龙头的营收增长率具备比较明显的相关性。2024年9月下旬开始,随着政策的释放,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2C券商IT主营金融信息服务,与二级市场整体景气度密切相关,有望核心受益。复盘过去两轮牛市(2014-2015年、2019-2021年),弹性上2C券商IT>2B券商IT>券商>大盘。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2-05 11:35
春节档票房冰火两重天:《哪吒2》助力光线传媒20CM涨停,博纳影业却因《蛟龙行动》遭遇“至暗时刻”
go
lg
...
2月5日,蛇年A股第一个交易日,
影视
板块出现戏剧性一幕。光线传媒股价强势涨停,涨幅达20%,成为当日市场焦点;而博纳影业却迎来“至暗时刻”跌停,跌幅10.07%。二者截然不同的境遇,背后是春节档电影票房的巨大落差。 《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爆款带动光线传媒涨停 今年春节档堪称“史上最强春节档”,在一片火热中落下帷幕,不仅票房成绩大幅刷新纪录,在预售、单片、人次等维度也都创造历史。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4日23时,春节档票房突破95亿元,大幅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票房纪录。 截至2月5日凌晨1时,光线传媒主投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5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第二高的动画电影。最终票房多方预测有望超80亿,将创造中国动画电影新历史。《哪吒之魔童闹海》自上映以来,凭借精良制作、精彩剧情以及零差评的超强口碑,从大年初一开始便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保持领先,从初二到初七票房连续6天逆跌,仍在稳定增长,豆瓣评分8.5分,淘票票评分9.7分,收获影迷和普通观众一致认可,其多人结伴观影比例超三成,大量家长带孩子观影,“合家欢”属性凸显,不少观众开启二刷、三刷。 该片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衍生品销售也异常火爆。例如,电影中“敖光”一角的官方手办已经售罄,与FunCrazy的联名手办众筹超额完成5867%。 光线传媒作为《哪吒2》主投方及发行方,预计可分账票房约18亿元(按40%分账比例计算)。此前,《哪吒1》曾为公司贡献超28亿元收入,净利润暴增404%。公司动画电影储备丰富(《大鱼海棠2》《姜子牙2》等),叠加AI技术提升制作效率,未来有望巩固国漫龙头地位。机构预测其2025年营收或达66亿元,评级普遍为“买入”。东吴证券预测,《哪吒之魔童闹海》有望为光线传媒贡献11亿至12亿元的收入,以及8亿至10亿元的利润。 《蛟龙行动》:票房低迷致博纳影业跌停 反观博纳影业主投的《蛟龙行动》却在春节档遭遇滑铁卢。这部投资巨大、众星云集且口碑不错的 “潜艇大片” 表现远低于预期,截至2月4日,上映5天票房仅2.79亿,预计最终票房仅3.57亿 。这部投资高达10亿元的电影,由于口碑不佳,未能复制《红海行动》的成功。按照片方拿票房的37%计算,即使最终票房达到4亿,影片亏损也将超过8亿。 值得注意的是,博纳影业近年依赖主旋律商业片(如《长津湖》系列),《蛟龙行动》的失利暴露了类型片受众局限及创作模式固化的问题。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曾表示,公司几乎将所有现金流都押注在《蛟龙行动》上。2024年4月,于冬在北影节相关论坛上提到:“因为周期过长,拍摄周期、制作周期、需要准备的周期过长,就把一个公司的现金流焊在这了。中小影片可能要停下来,要等这个片子上完。所以这两年博纳影业的片少就是这个原因。” 然而,该片在春节档的表现未能达到预期,导致公司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博纳影业2024年预计亏损6.37亿元至8.81亿元,而《蛟龙行动》的票房惨淡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公司的财务困境。 为此,于冬多次发声为影片争取排片,在深圳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影片被场次限制,口碑发酵慢。2月2日,于冬在朋友圈发文恳请院线多给《蛟龙行动》有效场次。 于冬指出,2024年中国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大幅下滑,一夜回到十年前水平。全年电影总票房425.02亿元,观影总人次10.1亿 ,与2023年相比,观影人次流失近3亿。这一现象背后,是观众对电影质量的失望。虽然不乏如《哪吒2》这样的优秀作品,但制作难度大、产出周期长,难以满足市场长期需求。市场上充斥着低成本、话题性强却缺乏实质内容的电影,使得观众纷纷远离影院,选择手机短剧、游戏等娱乐方式。 于冬强调,中国电影急需像《蛟龙行动》这样的大制作重工业电影。这类电影能够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让观众觉得物有所值,从而吸引那些低频观影人群,提高观影频次。他认为,如果每年有至少十部《蛟龙行动》这种体量的大片,电影行业就能重新赢得观众信任。 短期看,光线传媒凭借《哪吒2》的票房分账及衍生品开发(潮玩、手办等),一季度业绩有望大幅增长;而博纳影业需通过调整内容策略或引入外部资本缓解压力。长期而言,
影视
行业将加速向“IP+技术”双轮驱动转型,AI缩短制作周期、多模态技术赋能IP变现或成新趋势。
lg
...
金融界
02-05 10:25
上一页
1
•••
43
44
45
46
47
•••
456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贸易战突发重磅!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储备 已不再是美国第二大外国债权国
lg
...
中美突传将迎第二轮“货运海啸”?黑天鹅事件震惊供应链 中国赴美货船订单暴增
lg
...
周评:特朗普愿赴华会见习近平!美国单方面关税来袭 比特币、黄金行情逆转
lg
...
中美信号模糊!彭博社:特朗普试图“孤立”中国 但美国对华鹰派人士担心……
lg
...
特朗普被控滥权!英媒:16个“神秘匿名人物”交易获利 受邀参与TRUMP晚宴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0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61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