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打完“情绪比较低落”感情牌后,雷军动作不断!重磅预告手机SoC芯片、小米yu7来了,撞车爆燃事故后“雷氏营销”重出江湖
go
lg
...
月10日,雷军恢复了健身打卡,他在个人
微
博
发布动态,也是其停止互动一个多月后的明牌回归。 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
微
博
发文称,“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过去这几年一直很忙,这段时间反而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确实有一些收获……最近看了很多朋友的留言,特别感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给了我莫大的信心,让我也逐渐找回前行的勇气和信心,状态开始逐步恢复。” 当时有分析表示,在小米手机和YU7等重磅产品发布在即,作为产品营销宣发主力的雷军,留给雷军保持缄默,躲避风头的时间不多了,此次发文也意味着雷军在社交媒体的回归,和小米各大产品宣发的重启。 果不其然,在雷军打出“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感情牌后,“雷氏营销”重出江湖,先后为小米SU7 Ultra、小米Civi5Pro以及小米芯片站台,此外缺席上海车展小米YU7也终于要揭开神秘面纱。 小米yu7终于要来了 据雷军透露,小米YU7将于5月22日的新品发布会上与玄戒O1芯片等同台亮相。而在小米SU7出现撞车爆燃事故以及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前舱盖退订风波之后,小米YU7对于雷军和小米显得异常重要。目前小米YU7所在的纯电SUV赛道,小米Model Y一家独大,其余车型集中度分散。2024年国内市场B级及以上纯电SUV累计销量约166万辆,其中Model Y销量高达55.67万辆,断档领先。 2月24日,小米YU7新版本车型完成申报,预计最快6月正式上市。据“北京亦庄”微信公众号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发布的第39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显示,小米YU7新版本车型完成申报。新车型为双电机四驱版本,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驱动电机峰值功率为130kW/235kW,最高车速240km/h。本次申报的新版小米YU7生产地位于北京经开区,外形尺寸为4999×1996×1600mm,轴距3000mm。 3月28日,在小米汽车上市一周年之际,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于
微
博
发文介绍了小米SUV车型“小米YU7”的中文读音,为“小米御7”,取自"陆地战车,御风而行"的寓意。
lg
...
金融界
05-19 15:06
小米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雷军:芯片是小米突破硬核科技的底层核心赛道
go
lg
...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
微
博
发文表示,小米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据了解,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定档5月22日晚7点,届时将发布全新手机SoC 芯片“玄戒 O1”、全新旗舰小米15S Pro与小米平板7 Ultra及全新小米 YU7,小米首款SUV。 雷军近日回顾了小米芯片业务的发展历程。他提到,早在2014年9月,小米便启动了名为“澎湃”的芯片研发项目,并在2017年推出了首款自研手机芯片“澎湃S1”,定位中高端市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小米在后续暂停了SoC大芯片的研发工作,但并未完全放弃芯片布局,而是转向了快充、电池管理、影像、天线增强等“小芯片”领域,逐步积累技术经验。 多年来,外界对小米是否继续推进大芯片项目一直存有疑问,也有不少传闻和质疑声音。对此,雷军表示,澎湃S1并非“黑历史”,而是小米的来时路。2021年初,在宣布造车的同时,小米也重启了大芯片业务,再次投入手机SoC的研发。 雷军强调,芯片是硬核科技发展的关键,也是小米必须攀登的技术高峰。团队在总结前期经验后明确,只有打造高端旗舰级SoC,才能真正掌握先进芯片技术,支撑小米的高端化战略。 为此,小米启动了“玄戒”项目,从立项之初就设定了极高的目标:采用最新工艺制程、达到旗舰级别的晶体管规模,并实现第一梯队的性能与能效水平。同时,小米也为这场长期战制定了持续投资计划:预计至少十年时间、投入不少于500亿元人民币。 截至今年4月底,玄戒已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35亿元,研发团队人数超过2500人,2025年预计研发投入将突破60亿元。雷军指出,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团队规模来看,这一体量在国内半导体设计行业中都处于前列。 目前,小米交出了重启芯片业务以来的第一份答卷——小米玄戒O1,采用了第二代3nm工艺制程,目标是进入旗舰芯片第一梯队,提供顶级体验。 雷军坦言,虽然小米芯片已走过11年,但面对行业多年的技术积累,小米仍处在起步阶段。芯片作为小米突破硬核科技的核心赛道之一,未来将持续加大投入。他也希望公众给予更多时间和耐心,支持小米在这条道路上的持续探索。
lg
...
金融界
05-19 11:26
小米为何总遭流量反噬?
go
lg
...
米一路高歌猛进的趋势骤然被打断,雷军的
微
博
也不复从前热闹。 在一片舆论之中,小米也在迎来自己更大的考验。 01 3月以来,小米接连经历了几场风波。 3月底,一辆SU7标准版在开启NOA智能辅助驾驶时发生车祸,车门锁死导致3人死亡。 事故引发了舆论海啸,不少人开始质疑小米智驾的能力和紧急逃生机制。在此事故之后,小米市值单日缩水800亿港元,雷军
微
博
也停止更新。 但交通事故往往并不仅仅是车的问题,事故内情也难以分辨。 也是因此,事故后,小米仍有不少拥趸,也有不少人等待雷军的回归。 资本市场上,小米股价也在4月7日跌至最低的36港元后逐渐回升。 在事故之后的4月,小米迎来交付高峰,一个月内交付了超过28000台汽车。 但在大面积交付之后,小米很快又卷入了更大的风波。 先是小米通过OTA更新限制SU7 Ultra的动力输出,1548匹最大马力被锁定,车主需要达成赛道成绩才能解锁,否则只能使用大约900匹马力。 后来,SU7 Ultra车主发现价值4.2万元的选装件“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散热效果与宣传不符,实测功能不及预期。 小米就此道歉,但给出的补偿方案是20000积分,相当于2000元人民币,在车主眼中实在缺乏诚意,引发退车维权潮。 在多重危机冲击下,小米汽车4月交付量环比下降3%—4.25%,出现首次负增长。近三周销量数据显示,小米su7 Ultra的销量已经下降到400多台/周左右。 尽管小米高管表示这是必然的周期,但实则这也已经能够说明此前一片大好的形势如今似乎开始出现变化。 不难发现,三个事件的症结均出于一个原因——营销。 在宣传中模糊“智能驾驶”的等级,将“辅助驾驶”宣传为“智能驾驶”,并非小米独创,而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但交付后出现的问题,则是小米激进的营销策略的反噬。 从安全角度考虑,小米OTA限制高马力在非专业场地使用无可厚非。 但问题在于,前期宣传之时,为了推销,小米却将高马力作为宣传卖点,但却对此进行严格的马力解锁条件,对此,消费者必然会感觉到“被欺骗”。 SU7 Ultra和纽北原型车一样的价值4.2万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具有一定的粉丝属性,不少消费者买的确实只是外观,但你不能真的只给外观,却宣传有着所谓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某种意义上,“高端”和“性价比”难以并存。 原本,SU7 Ultra应该是小米迈向高端的一个尝试,但从预售价81.49万到售价52.99万的落差,无疑表明,小米仍旧想要吸引可以“咬咬牙”提高预算的消费者。 最终,只能两头不谈好,既无法吸引真正买得起这个档位车型的消费者,又难以讨好被宣传鼓动提高预算的消费者。 对于小米汽车来说,品牌起步相对较晚,基础也不够扎实,品牌故事几乎只有雷军的创业故事,也是因此,小米汽车几乎陷入了一味激进的夸张宣传。 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宣传策略在顺风时固然能够推波助澜,但在逆风时,也就能成为覆舟之浪。 过火的宣传,正在让小米“引火上身”。 02 雷军,几乎可以说是近几年来,甚至是互联网时代以来,国内最成功的企业家IP之一。 从开始多有争议的“雷布斯”,到后来交口称赞的“雷斯克”,雷军的流量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网红。 而在泼天的流量背后,雷军的个人财富也不断增长。 《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中,56岁的雷军以2200亿元财富位列中国第八,同比翻番,首次进入中国前十,位列全球排名第50位。 小米汽车的火热和雷军个人的热度相辅相成—— 雷军个人的优质形象带来了大众对于小米汽车的信任和购买,而小米汽车火热的销量又给雷军个人的成功添砖加瓦。 在不少粉丝眼里,雷军是一名难得的“实干家”。 在《小米创业思考》一书中,雷军也提到小米自创立至今12年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改造传统制造业,实践、丰富“互联网+制造”,推动商业社会的效率革命,以实现最大化的用户利益和社会经济运转效率。 雷军做得很多的,实际上是用互联网思维,高举高打地重塑了传统制造业的营销方式。 从小米做手机开始,雷军的各种夸张言论就不绝于耳。 无论是“三年内冲击全球第一”,还是“硬件净利润率不超过5%”,甚至是“小米消灭了中国山寨手机”,都成为了小米手机成功的注脚。 然而,在过度拔高的消费者期待之下,小米手机屡屡出现的新闻却是,屏幕和摄像头的虚假宣传,手机后壳松动等一系列品控问题,以及通过仅释放部分库存和限时抢购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 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米都处于毁誉参半的境地,连带着雷军也是同样伴随着种种争议。 企业和企业家的强绑定是一把双刃剑。 以马斯克为例,不少购买特斯拉的人,是折服于马斯克的个人魅力。 但当马斯克出现负面新闻,民众的更多情绪也反扑向了特斯拉,以至于砸车、开盒事件频出。 现如今,小米和雷军似乎也面临类似的境地。 现如今的小米手机已经和雷军逐渐解绑,但小米汽车却和雷军强绑定,因此小米汽车的问题最终都直指雷军本人,各种问题大家也倾向于直接找雷军解决。 也是因此,现在能拯救小米品牌和雷军个人的,只能是雷军自己。 在3月底的事故之后,雷军暂停了发博和打卡,而在最近,雷军直接修改了
微
博
设置,只允许100天以上的粉丝评论。 而这样的沉默,伤害的恰恰是过去对于雷军给予更多信任的消费者。 这样的事件在小米的发展过程中几乎是往复出现。 路人由于对雷军的钦佩或赞许成为粉丝,进而购买产品,但激进的宣传策略又伤害部分消费者,最后遭到部分反噬。 而这样的标签一旦带上,就很难再被摘下。 一直以来,小米都给人一种“花小钱办大事”的感觉。 在这种品牌打造的背后,是从做手机开始,小米一以贯之夸张的宣传策略。 在小米过激的宣传策略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钱无法买不来时间,产品开发如此,品牌打造也是如此。 去年5月,小米SU7早已开始交付,雷军却自爆,SU7 “还没跑完全生命周期路测”,而对于造车大厂而言,这基本都是要在交付之前完成的。 这不仅暴露了雷军对于宣传的不谨慎,同样也体现出了小米的激进。 不论是出于对于手机业务的担忧,还是对于汽车业务的自信,小米对于汽车业务的激进几乎是致命的。 相比手机行业的快消属性,汽车行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高门槛要求更严苛,过度依赖营销而忽视技术沉淀,这种反噬只会更加严重。 03 结语 小米及雷军的遭遇,并非只是单一企业的信任危机,而是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期的缩影。 过往,新能源车行业几乎都以“流量至上”,续航虚标、功能缩水等夸大宣传的问题屡见不鲜,技术名词滥用、概念过度包装等也频频出现。 这样的夸大营销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不无关系,由于产品渐趋同质化,车企只能在营销上各显神通。 也是因此,早从2021年开始,这种“浮夸炒作风”早已被多次批评,但仍旧屡禁不止。 短期来看,这样的营销策略虽然能够吸引眼球,但长期损害品牌价值与行业健康发展。 无论是小米,还是其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想要真正从激烈竞争中突围,最需的,是要回归汽车工业的本质——安全、可靠与用户体验。(全文完)
lg
...
格隆汇
05-17 16:06
鸿蒙电脑将于下周一正式发布,数据ETF(516000)份额创近1月新高
go
lg
...
。 消息面上,5月15日,华为终端官方
微
博
宣布将于5月19日14:30举行 nova 14 系列及鸿蒙电脑新品发布会,首款鸿蒙电脑将正式发布。 数据ETF紧密跟踪中证大数据产业指数,中证大数据产业指数选取业务涉及大数据存储设备、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运营平台、大数据生产、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大数据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中证大数据产业指数(930902)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科大讯飞(002230)、中科曙光(603019)、紫光股份(000938)、浪潮信息(000977)、恒生电子(600570)、拓维信息(002261)、润泽科技(300442)、用友网络(600588)、网宿科技(300017)、中国长城(000066),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0.19%。 数据ETF(516000),场外联接(华夏中证大数据产业ETF发起式联接A:020335;华夏中证大数据产业ETF发起式联接C:020336;华夏中证大数据产业ETF发起式联接D:023779)。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5-16 14:36
雷军内部讲话曝光!回应3月底车祸事件,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公众对小米期待和要求远超想象
go
lg
...
水平的安全。 在今年的4月1号,我就在
微
博
中对公众说,小米绝不回避任何问题。绝不回避,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直面自己,有错就改,持续改进。要做到这一条,我知道非常非常的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高度重视,需要我们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过去的一个多月,我跟集团的管理层、汽车部的同学们开了无数次会。其实会议的主旨只有一条——我们如何系统地去解决问题?我们如何拿出更有说服力的经营和治理表现,去回应公众对我们更高的要求?今年是小米的15周年,我们原计划规划了很多很多的庆典、总结、规划的活动,但大部分都取消了。无论如何,借这个机会,我认为我们还是要认真地总结一下过去5年的得与失。我个人认为,小米在过去的5年,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始终坚持了技术为本。 5年前,我们提出了全新的目标 —— 致力成为全球新一代的硬核科技的引领者。5年前,我们明确地承诺了五年的研发投入要超过1000亿,要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到现在,我们大约投了1050亿,今年一年的投入预计就会超过300个亿。今天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无比重要的消息:我们自主研发的手机SoC芯片“玄戒O1”,预计月底发布。这是我们小米造芯10年阶段性的成果,也是小米突破硬核科技的新起点。造芯片是公众和米粉朋友们对我们殷切的期待,更是小米迈向硬核科技引领者的必由之路,我们小米将勇往直前。 2019年,是我们曾经非常困难的一段时间,那时我们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各种问题。就是在那一年年底的供应商大会上,我跟产业链的合作伙伴说过这句话:“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 ”我相信,到今天为止,各位合作伙伴们可能都清晰地看到,今天的小米比5年前强大了很多。到今天为止,我们小米已经创办了15年。 这么多年的跌宕起伏,风雨历程,我们都已经证明了我们的韧性。 我还记得创办的时候,我以为大家需要15年时间才能真正理解和认可小米,今天看来,我们还是太乐观了,15年还不够。但没有关系,我们就继续走下去,直到我们被完全证明的那一天。今天的小米远远不是最强大的,但我相信,在坚持、韧性、不服输、打不倒的方面,没有人比我们更有毅力,更有耐心。
lg
...
金融界
05-16 14:06
雷军热血归来!坦言没想到SU7事故打击如此大,取消了小米15周年众多庆典,要做汽车行业领导者
go
lg
...
,大部分都取消了。 一周前,雷军曾发布
微
博
反思,称“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过去这几年一直很忙,这段时间反而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确实有一些收获……” 雷军并未就此消沉,他说看了很多朋友的留言,特别感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给了他莫大的信心,让他也逐渐找回前行的勇气和信心,状态开始逐步恢复。今日雷军更是喊出“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lg
...
金融界
05-16 12:06
雷军:绝不回避问题,在汽车安全领域,小米要成为同档最安全的车
go
lg
...
全。” 他谈到,在今年的4月1号,就在
微
博
中对公众说,小米绝不回避任何问题。“绝不回避,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直面自己,有错就改,持续改进。要做到这一条,我知道非常非常的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高度重视,需要我们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共同努力。”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年是我们小米创业的15周年,这是一个大日子,我们也为15周年准备了一系列的庆典活动。 但是,三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把这一切都击碎了。我们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我和同事们一样,一下子都懵了。 一位熟悉汽车行业的朋友告诉我:“造车,遭遇交通事故在所难免。”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场事故的影响如此之大,对我们小米的打击也如此之大。 回想四年前,我们决定造车的时候,我就一直特别担心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对于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无比的重视。经过汽车团队这么多同事们三四年的努力,SU7在上市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面,我觉得质量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东西,我们在参与的所有的权威机构的评测里面都拿到了最高分。但万万没有想到,这场交通事故,让我们意识到,公众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远超了想象。 其实,此刻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我们一直觉得我们是汽车行业的新人,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 。这一次的事件让我深深的理解,小米今天的规模、影响力、社会关注度都到了非常高的地方,社会和公众要求我们去承担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业领导者的责任。我们深刻的意识到,这是15年的小米无可回避的责任。 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15岁的小米,不再是行业的新人,我们在任何一个产业里面都没有了“新手保护期”,我们要有更高的标准和目标。 所以,谈到汽车安全。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要在汽车安全的领域成为同档最安全的车。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合规,也不仅仅是行业领先水平,我们要做的是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做出 (超越) 行业水平的安全。 在今年的4月1号,我就在
微
博
中对公众说,小米绝不回避任何问题。绝不回避,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直面自己,有错就改,持续改进。要做到这一条,我知道非常非常的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高度重视,需要我们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共同努力。 过去的一个多月,我跟集团的管理层、汽车部的同学们开了无数次会。其实会议的主旨只有一条——我们如何系统地去解决问题?我们如何拿出更有说服力的经营和治理表现,去回应公众对我们更高的要求? 今年是小米的15周年,我们原计划规划了很多很多的庆典、总结、规划的活动,但大部分都取消了。无论如何,借这个机会,我认为我们还是要认真的总结一下过去5年的得与失。 我个人认为,小米在过去的5年,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始终坚持了技术为本。5年前,我们提出了全新的目标 —— 致力成为全球新一代的硬核科技的引领者。5年前,我们明确的承诺了五年的研发投入要超过1000亿,要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到现在,我们大约投了1050亿,今年一年的投入预计就会超过300个亿。 今天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无比重要的消息:我们自主研发的手机SoC芯片 玄戒O1,预计月底发布。 这是我们小米造芯10年阶段性的成果,也是小米突破硬核科技的新起点。造芯片是公众和米粉朋友们对我们殷切的期待,更是小米迈向硬核科技引领者的必由之路,我们小米将勇往直前。 2019年,是我们曾经非常困难的一段时间,那时我们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各种问题。就是在那一年年底的供应商大会上,我跟产业链的合作伙伴说过这句话:“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 ”我相信,到今天为止,各位合作伙伴们可能都清晰的看到,今天的小米比5年前强大了很多。到今天为止,我们小米已经创办了15年。 这么多年的跌宕起伏,风雨历程,我们都已经证明了我们的韧性。 我还记得创办的时候,我以为大家需要15年时间才能真正理解和认可小米,今天看来,我们还是太乐观了,15年还不够。但没有关系,我们就继续走下去,直到我们被完全证明的那一天。 今天的小米远远不是最强大的,但我相信,在坚持、韧性、不服输、打不倒的方面,没有人比我们更有毅力,更有耐心。
lg
...
金融界
05-16 10:56
科创芯片ETF(588200)近8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超11亿元,最新份额创今年以来新高!
go
lg
...
5月15日晚间,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发布
微
博
称,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手机SoC芯片名字叫“玄戒O1”,将在5月下旬发布。 根据SIA的数据,2025年3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559.0亿美元(YoY 18.8%,QoQ 1.8%),连续17个月同比正增长;其中中国半导体销售额为154.1亿美元,同比增长7.6%,环比增长2.4%。 湘财证券表示,AI大模型的持续优化及多样化AI应用终端的入市商用将会持续提升全球算力需求。长期带动高性能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先进存储产品、GPU等多种半导体硬件的市场需求。 没有股票账户的场外投资者可以通过科创芯片ETF联接基金(017470)布局国产芯片投资机遇。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5-16 10:36
5月下旬发布,雷军突然宣布重磅消息!小米手机SoC芯片迎来重磅进展,小米芯片自研之路已经走过8年
go
lg
...
日前,小米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林斌也在
微
博
上回复网友时首次确认了小米15S Pro新机的存在。但这款新机的具体规格,仍待小米官方确认。 小米 15S Pro或搭载 近日小米有三个设备成功入网,这三款设备分别是智能手机、智能穿戴以及智能平板,在这之中最受瞩目的当属小米15S Pro。从入网信息来看,小米15S Pro的型号为25042PN24C,其支持高达90W的有线闪充技术。自2022年推出小米12S系列后,小米已有三年未更新S系列手机产品。 有消息称,小米 15S Pro 可能会用上高通骁龙 8 Elite 领先版处理器。这颗处理器主频能达到 4.47GHz,用的是台积电 4nm 工艺。CPU 架构也升级成了 1+4+3 三丛集设计,GPU 性能也变强了,安兔兔跑分可能会超过 240 万。 不过,也有另外的爆料称该机将搭载小米自研“玄戒芯片”,基于 4nm 制程,采用 Cortex-X31+A715+A510 架构,性能赶超骁龙 8Gen2。 最近关于小米芯片的消息不断,4月15日有媒体爆出小米成立芯片平台部的消息。 有据媒体报道称小米日前内部宣布,在手机部产品部组织架构下成立芯片平台部,任命秦牧云担任芯片平台部负责人,向产品部总经理李俊汇报。秦牧云此前曾在高通任职,担任高通产品市场高级总监,后加入小米。 当时,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文回应表示“手机产品部的芯片平台部一直存在,其部门工作主要是负责手机产品的芯片平台选型评估和深度定制,而负责人秦牧云兄弟加入公司都有好几年了,至少我俩2021年就有小米办公的工作聊天记录了。” 小米芯片自研之路已经走过8年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芯片自研之路已经走过8年时间。 2017年,小米曾发布自研SoC芯片澎湃S1,小米正式成为全球继三星、苹果、华为之后第四家同时拥有终端及芯片研发制造能力的手机厂商。澎湃S1为8核64位处理器,采用28nm工艺制程,由小米5C首发搭载。不过这款手机并未成为爆款,也让小米澎湃S1蒙尘。 小米玄戒芯片自研团队成立于2021年12月,经营范围含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半导体分立器件销售;电子元器件零售等,由X-Ring Limited全资持股。玄戒公司成立曾被业内视为小米在自研芯片道路上的关键一步。公开信息显示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是小米高级副总裁曾学忠,朱丹负责管理。朱丹于2010年加入小米,先后负责过手机基带部、产品部、相机部和显示部。 2023年6月,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增资,公司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至19.2亿元。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手机部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曾在2024年业绩会上称,长期来看,AI、OS 和芯片三项被列为小米核心技术。小米 2024 年研发投入 241 亿元,同比增长 25.9%。
lg
...
金融界
05-15 21:06
马斯克转推成“神助攻”?阿维塔12风阻实测:中国技术不玩虚的
go
lg
...
2日,自媒体博主“苏黎世贝勒爷”突然在
微
博
发布视频,称阿维塔12风阻系数疑似造假,实测风阻系数高达0.28Cd,远高于官方数据0.21Cd。随后该视频被搬运到外网并被马斯克转发,迅速引爆全球舆论,将阿维塔这家中国新能源车企推至风口浪尖。 面对争议,阿维塔选择了一条“教科书式”的回应路径:5月9日,在中国汽研国家级实验室,通过央视财经全程直播、公证机构现场见证,用量产版阿维塔12实测0.217Cd风阻系数,有力地回应了此前一切质疑。 博主道歉 技术自证并未让风阻事件就此落幕。5月12日,阿维塔科技法务部正式发布律师函,要求“苏黎世贝勒爷”删除虚假内容并公开道歉。虽然对方随后删除相关内容并发布道歉视频,但仍在视频中偷换概念,引导公众误解“直播测试为原型车而非量产车”。 5月13日,阿维塔正式提起民事诉讼,向该博主索赔人民币1000万元的经济与商誉损失。 海外热议 因为马斯克此前的转发质疑,阿维塔的直播测试迅速在海内外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讨论。国际权威媒体《陆海财经》报道此事,评价“中国新能源军团正以硬核实力突破重围”。而海外社交媒体上公众的讨论则更加直白:“为什么中国电动车进步这么快?阿维塔的测试就是答案”、“建议某些车企来中国实验室取经”。 在这些热议中,“中国智造”、“技术自信”成为高频词。而在这些声音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认知转变:中国品牌早已度过了需要依靠“价格竞争”拿到入场券的阶段,“中国智造”正在凭借硬核实力重新定义汽车工业新标准。 进阶之路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德日美车企凭借百年积淀构筑了坚固的技术壁垒;而今,中国车企凭借电动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但这条转型之路绝非坦途,回望过去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几乎每项技术突破都伴随着质疑声浪,西方世界的质疑与敌视也从未停止——马斯克的转发行为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但阿维塔的这场风阻争议,为所有中国车企提供了思路:我们已经具备了定义技术标杆的实力与底气。一项项质疑,最终都会倒在中国车企“苦练内功”之后日益硬核的技术实力面前。 当质疑变成敬重,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纪元已然开启。
lg
...
金融界
05-14 21:37
上一页
1
•••
9
10
11
12
13
•••
432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祭出39%重税,“这个国家举国目瞪口呆” 都是黄金“惹的祸”?
lg
...
中国军方罕见一幕!美国新闻周刊:中国披露核导弹试验细节
lg
...
中日突发!苏州再现日籍母子遇袭事件 日本高官要求中国政府严惩嫌犯
lg
...
美联储突然唱“鸽”几乎坐实9月降息!黄金小幅回落至3365,技术面释放看涨信号
lg
...
美联储极可能9月降息:一轮“压不住”的牛市?警惕特朗普关税新消息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