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7月加息落地!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交投巨幅放量124%,连续10日吸金近2000万!AI或成美股创新药新催化?
go
lg
...
看好海外创新药】 “小摩”CEO杰米•
戴
蒙
认为,核心CPI居高不下增加了利率走高并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位的可能,科技股或面临潜在回调,而价值股和科技股的差距有望缩小。 免疫药物领军企业——再生元制药公司、福泰制药等美股创新药巨头近期均受到分析师高度关注。Janney Capital Management LLC 最近宣布,在今年第一季度增持了该公司 3.4% 的股份。巴克莱银行也对福泰制药的股票进行了分析,表明对该公司未来的投资潜力前景充满信心。 福泰制药(Vertex)专门从事治疗囊性纤维化(CF)疗法的开发和商业化,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影响人体多个器官的遗传性疾病。目前该公司的业务增长势头强劲。 【并购重组不断,大佬发声:新一轮创新药周期呼之欲出!】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股生物科技板块出现多起并购重组行为,且多为大型制药企业收购中小型生物创新技术,代表全球医药投融资情绪明显好转,而投融资情绪是美股医药股行情的主要驱动因素,美股医药未来行情值得关注。经过前期泡沫挤压,目前全球创新药板块尚处于历史低位,市场近期对创新药的关注度也呈现上升趋势。 RA 资本管理企业创始人Peter Kolchinsky博士近期发表了《RA Capital's 1H23 Core Biotech Report》,他认为美股核心生物技术公司的生存状况正在好转,弹药充足的BigPharma们开始行动。他认为,如今,生物科技板块的估值也显然已经低到符合Bigpharma心里预期。按照当下的情况来看,今年Big Pharma们只需要2.7年的自由现金流,就可以以100%的溢价收购美股所有的核心企业。从这个趋势推测,2023年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并购交易总价值、溢价最高的一年。今年上半年所有企业被收购溢价总市值达到110亿美元,相比于年初的3250亿美元总市值上涨了3.4%。 事实上,2023年以来,不少美股的生物技术投资者从并购中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并已将部分资金重新部署到规模较小、估值略高、有前途的Biotech中,开启新一轮的创新药投资。(来源:《生物科技行业现状》) 公开资料显示,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跟踪复制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是布局全球前沿创新药的高效工具,截至2022年底,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标的指数近20年累计收益748%,较标普500指数有明显超额收益。 习惯场外申赎或没有证券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纳指生物科技ETF联接基金(A:017894;C:017895),同样跟踪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可在互联网代销平台7*24申赎,最低10元即可买入,便捷高效。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以上产品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请投资者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以及集中投资于单一指数成分股的持有风险,请关注部分指数成分股权重较大、集中度较高的风险,请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ETF运作风险、投资特定品种的特有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以上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为所投资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境外投资产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等。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界面有连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lg
...
有连云
2023-07-27
美国银行中型企业客户预计美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
go
lg
...
在可控水平。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
戴
蒙
本月早些时候在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即使我们陷入经济衰退,其情况也会相对较好,借款水平较低,房价仍然较高。” 不过,他也警告称地缘冲突、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以及量化紧缩等不利因素仍然“显著且一定程度上前所未见”。他说:“我们不知道这些事情是会使我们陷入软着陆、温和衰退还是硬性衰退。” 贝莱德投资研究所副主管、前英国央行金融政策委员会委员Alex Brazier表示,虽然当前预期认为全球经济将软着陆,但这一说法在年内反复变化。 他周二在接受采访时说:“要实现这一点,很多事情必须要做对。” 美国银行的Anaya表示,对经济的乐观情绪增强,这应会转化为企业所有者在扩张和扩大招聘方面进行支出。 他说:“当经济中出现动荡,事情变得模糊时,企业往往会放缓未来的投资,直到他们了解未来会发生什么。”
lg
...
金融界
2023-07-27
美股创新药中报业绩密集披露!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开盘溢价明显,连续9日获资金增仓!
go
lg
...
看好海外创新药】 “小摩”CEO杰米•
戴
蒙
认为,核心CPI居高不下增加了利率走高并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位的可能,科技股或面临潜在回调,而价值股和科技股的差距有望缩小。 免疫药物领军企业——再生元制药公司、福泰制药等美股创新药巨头近期均受到分析师高度关注。Janney Capital Management LLC 最近宣布,在今年第一季度增持了该公司 3.4% 的股份。巴克莱银行也对福泰制药的股票进行了分析,表明对该公司未来的投资潜力前景充满信心。 福泰制药(Vertex)专门从事治疗囊性纤维化(CF)疗法的开发和商业化,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影响人体多个器官的遗传性疾病。目前该公司的业务增长势头强劲。 【并购重组不断,大佬发声:新一轮创新药周期呼之欲出!】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股生物科技板块出现多起并购重组行为,且多为大型制药企业收购中小型生物创新技术,代表全球医药投融资情绪明显好转,而投融资情绪是美股医药股行情的主要驱动因素,美股医药未来行情值得关注。经过前期泡沫挤压,目前全球创新药板块尚处于历史低位,市场近期对创新药的关注度也呈现上升趋势。 RA 资本管理企业创始人Peter Kolchinsky博士近期发表了《RA Capital's 1H23 Core Biotech Report》,他认为美股核心生物技术公司的生存状况正在好转,弹药充足的BigPharma们开始行动。他认为,如今,生物科技板块的估值也显然已经低到符合Bigpharma心里预期。按照当下的情况来看,今年Big Pharma们只需要2.7年的自由现金流,就可以以100%的溢价收购美股所有的核心企业。从这个趋势推测,2023年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并购交易总价值、溢价最高的一年。今年上半年所有企业被收购溢价总市值达到110亿美元,相比于年初的3250亿美元总市值上涨了3.4%。 事实上,2023年以来,不少美股的生物技术投资者从并购中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并已将部分资金重新部署到规模较小、估值略高、有前途的Biotech中,开启新一轮的创新药投资。(来源:《生物科技行业现状》) 【是否加息引热议,创新药有望迎来反弹】 最新消息,IMF发布的7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重新将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期调升0.2个百分点至3%,维持对明年经济增速预期不变。 FOMC的利率决议将于7月27日公布,7月维持利率在5.00%-5.25%不变的概率为零,加息25个基点至5.25%-5.50%区间的概率为99.6%,累计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0.4%;到9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零,累计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2.6%,累计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17.3%,累计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0.1%。 伯南克表示:“在利率上调25个基点后,9月份的会议则有变数。从现在到9月份FOMC议息,有很多报告出炉,7月份的加息可能是最后一次。” 从产业发展逻辑上看,生物科技产业浪潮来自技术突破,技术研发对于融资需求较高,故美股创新药板块对利率敏感,若利率是处于下行,或加息预期放缓,成长风格中前期滞涨的纳指生物科技指数也有望迎来一波反弹。 而日前发布的美国6月CPI与PPI数据都强化了市场对FOMC接近结束加息周期、利率巅峰降至的预期。 东吴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朱国广在2023年医药策略《风雨过后,天晴有彩“红”》中认为,“美股创新药/生物科技板块近 20 年共出现 4 次周期性较强的回调,分别为 2001 年、2008 年、2015 年和 2021 年。”叠合各个周期的走势规律,参照过往周期行情的变化,朱国广认为,“当前时点”的美股生物科技板块也正处于 2021 年以来的回调周期底部区间,随着明年(2023年)FOMC加息放缓,在 2023 年有望在加息结尾处迎来上扬的行情。 公开资料显示,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跟踪复制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是布局全球前沿创新药的高效工具,截至2022年底,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标的指数近20年累计收益748%,较标普500指数有明显超额收益。 习惯场外申赎或没有证券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纳指生物科技ETF联接基金(A:017894;C:017895),同样跟踪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可在互联网代销平台7*24申赎,最低10元即可买入,便捷高效。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以上产品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请投资者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以及集中投资于单一指数成分股的持有风险,请关注部分指数成分股权重较大、集中度较高的风险,请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ETF运作风险、投资特定品种的特有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以上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为所投资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境外投资产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等。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界面有连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lg
...
有连云
2023-07-26
摩根大通与比特币的相杀史:适应性是金融演变的核心
go
lg
...
的彻底背离。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
戴
蒙
(Jamie Dimon)在这次驳回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戴
蒙
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银行家,以其实用主义和对全球金融生态系统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在早年仍然是比特币的坚定批评者。 在 2014 年接受 CNBC 采访时,他认为比特币是一种“糟糕的价值储存手段”,理由是比特币被用于非法活动,并且容易受到欺诈和黑客攻击。 怀疑观点不仅仅限于
戴
蒙
。 这种情绪弥漫在整个机构中,这象征着当时传统银行业的普遍态度。 这种轻蔑的立场取决于一种核心信念,即比特币因其波动性、监管不确定性和缺乏实物支持而代表了一种经济异常现象,而不是一种可行的投资或可持续的价值储存手段。 比特币的日益普及和摩根大通的冷漠 尽管最初遭到摩根大通和其他传统银行机构的拒绝,但比特币的受欢迎程度开始上升。 这种创新的数字资产吸引了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其支持者称赞其高回报、去中心化以及对冲传统金融市场波动的能力的潜力。 2009年至2016年期间,比特币价值呈指数级增长,市值大幅膨胀,掀起了跨越地域界限的普及浪潮。 与这一增长相伴的是,接受比特币作为合法支付方式的企业和在线平台数量激增,加强了比特币与更广泛经济的日益融合。 尽管风向不断变化,摩根大通仍然保持冷漠态度。 在此期间,其官方对比特币的立场没有明显动摇。 该银行保持着与加密货币市场的狂热无关的立场。 在公开场合,该机构在首席执行官杰米·
戴
蒙
(Jamie Dimon) 的坚定怀疑态度下,继续表达保留意见。 尽管比特币越来越受欢迎,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但它仍被视为投机泡沫,在监管审查和不可预测的价格波动的边缘摇摇欲坠。
戴
蒙在
2017 年臭名昭著地断言比特币是一种“欺诈”,最终会爆炸,这给加密货币世界带来了冲击,强化了这家银行巨头的轻视立场。 这种态度可以归因于几个因素。 其一,支撑摩根大通全球业务的传统银行模式本质上与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前提相矛盾。 此外,比特币的匿名性和非法活动的相关风险引发了有关监管影响和法律合规性的问题。 此外,比特币的高波动性给摩根大通等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风险。 比特币价值的波动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 这是 2022 年加密货币寒冬期间比特币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一个因素,这验证了该银行早期对数字资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许多保留态度。 转折点:摩根大通热身 随着比特币继续渗透到金融主流,摩根大通开始逐步但明显地转变其立场。 这种叙述的拐点可以追溯到 2017 年,当时,尽管遭到公开驳回,该银行开始承认区块链技术(比特币的基础结构)的潜力。 与此同时,人们对比特币及其底层技术的更广泛理解和接受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围绕加密货币的监管框架开始形成,有望提高稳定性。 此外,技术进步提高了加密货币交易的安全性,使数字资产对传统金融机构更具吸引力。 摩根大通立场转变的第一个迹象是它在 2017 年推出了区块链卓越中心 (BCOE)。虽然没有直接支持比特币,但此举标志着对区块链技术变革潜力的认可。 BCOE 探索和试点区块链用例的任务标志着该银行数字货币方法新篇章的开始。 这一转向并非没有战略和财务影响。 通过探索区块链的潜力,摩根大通承认了一项技术的影响力,而这项技术是它之前忽视的资产——比特币的支柱。 对去中心化和智能合约潜力的认识与他们之前的立场有很大不同。 摩根大通和区块链 摩根大通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索使几个著名项目启动。 也许最重要的是 Quorum 的创建,它是以太坊区块链的许可变体,旨在支持安全、私密的交易和智能合约。 该技术于 2016 年设计,成为摩根大通区块链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标志着数字货币技术接受度的重大转变。 摩根大通数字资产之旅中最具突破性的进展之一是 2019 年推出 JPM Coin。虽然 JPM Coin 的推出并不是对比特币的直接认可,但它标志着该银行策略的巨大转变。 作为一种用于即时支付转账和代表证券的数字代币,摩根币标志着这家银行业巨头首次正式进军数字货币领域。 JPM Coin 的创建表明,尽管摩根大通早期持怀疑态度,但它认识到数字货币在速度、成本和跨境交易效率方面所提供的巨大潜力。 重要的是,JPM Coin 与美元 1:1 挂钩,确保了稳定性,并将其与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高波动性特征区分开来。 2020 年,该银行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成立了 Onyx,这是一个专注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工作的新业务部门。 这是另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该银行已经超越探索,正在积极将数字货币技术融入其运营中。 新兴接受度:比特币作为“投资资产” 摩根大通以 JPM Coin 的创建为先锋,进入了数字资产领域,这似乎使该银行对比特币的立场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 2020 年底出现了一个分水岭,摩根大通全球市场战略团队的分析师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比特币可以作为一种“替代”货币与黄金竞争,因为很大一部分千禧一代认为比特币比贵金属更具吸引力。 该报告标志着这家银行巨头的叙述发生了重大变化。 比特币第一次没有被彻底抛弃; 相反,它被与黄金(一种普遍认可的投资资产)进行比较。 虽然这种比较并没有完全认可比特币是一种无风险投资,但它认识到了数字资产的潜力,并凸显了新一代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兴趣。 该银行随后的报告进一步佐证了这一不断演变的叙述。 2021 年,另一份报告建议,将 1% 的投资组合配置到比特币可以作为对冲传统资产类别波动的工具。 这进一步强化了比特币作为“投资资产”的理念——与早期将比特币描述为投机泡沫形成鲜明对比。 摩根大通对比特币立场的转变可以归因于多种因素。 一个关键因素是机构对比特币的兴趣不断增加。 知名公司采用比特币作为其财务的一部分,并且比特币作为一种支付方式越来越被接受,这清楚地表明了其日益增长的合法性。 摩根大通的失败:比特币的波动性和风险 比特币潜在上涨的吸引力总是被其高波动性所抵消。 加密货币市场价格波动的严重程度一直引起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传统金融机构的担忧。 事实上,这段极度动荡的时期导致摩根大通对比特币的立场发生了动摇。 随着比特币开始经历过山车般的表现,先是迅速上涨,然后急剧下跌,摩根大通后退了一步,重新评估了之前的升温立场。 感到不安的并非只有该银行一家。 比特币的波动性是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共同担心的问题。 摩根大通的担忧并非没有根据。 比特币的不稳定性仍在继续,其特点是急剧下跌。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件是 2022 年的加密货币冬季,在此期间比特币的价值急剧下跌。 这种剧烈的波动暴露了与投资比特币相关的潜在金融风险,并鲜明地提醒人们注意 2018 年的加密货币冬天。 摩根大通在这个动荡时期的立场是谨慎和务实的结合。 该银行重申了对比特币波动性和相关投资风险的担忧。 它敦促投资者谨慎行事,并警告说,虽然上行潜力诱人,但下行风险同样重大。 比特币市场轨迹的这一时期是影响摩根大通对比特币风险评估的关键因素。 该银行的谨慎态度源于保护客户免受潜在危险财务决策影响的责任。 与此同时,该银行不能忽视比特币的弹性,并继续密切监控该加密货币。 当前状态:摩根大通和比特币 摩根大通目前参与比特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为其客户提供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服务。 一个例子是为银行的私人客户创建比特币基金,这是与 NYDIG 合作推出的一项开发项目。 这标志着接受比特币在更广泛的金融市场中的作用迈出了重要一步,表明摩根大通愿意探索加密货币提供的新途径。 此外,摩根大通认识到区块链技术对金融领域的变革潜力,继续投资区块链技术。 该银行的专有区块链部门 Onyx 开发了多个区块链相关项目,包括 JPM Coin。 这些举措强调了摩根大通致力于利用区块链(比特币的底层技术)的潜力。 还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大通积极参与与比特币相关的研究和分析。 该银行的报告通常提供有关比特币表现、其与传统资产的相关性以及对其未来轨迹的预测的行业见解。 这种投资表明人们对比特币的参与超出了其直接的财务方面。 尽管摩根大通对比特币的态度逐渐变得更加容易被接受,但与一些同行相比,它仍然保持着明显的谨慎态度。 这在其向客户发出的关于比特币波动性的风险警告和定期建议中显而易见。 它提醒人们,尽管该银行的观点发生了变化,但它仍然高度重视风险管理。 结论 摩根大通不断变化的立场——从最初的怀疑到谨慎的接受和参与——充分说明了比特币的坚韧和摩根大通对其潜力的日益认可。 然而,它也凸显了处理这种不稳定且新颖的资产类别所固有的挑战和风险。 摩根大通与比特币关系说明了:适应性是金融演变的核心。 比特币具有颠覆性和波动性,代表着金融领域的新前沿。 尽管摩根大通和比特币的道路崎岖不平,但很明显,这段旅程还远未结束。 该银行不断重新评估并增加对比特币的参与度,可能为其他传统金融机构树立先例。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7-25
全球抗病毒巨头吉利德跌超3%,创近10个月最大单日跌幅!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巨幅放量溢价,连续8日吸金超1300万元
go
lg
...
看好海外创新药】 “小摩”CEO杰米•
戴
蒙
认为,核心CPI居高不下增加了利率走高并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位的可能,科技股或面临潜在回调,而价值股和科技股的差距有望缩小。 免疫药物领军企业——再生元制药公司、福泰制药等美股创新药巨头近期均受到分析师高度关注。Janney Capital Management LLC 最近宣布,在今年第一季度增持了该公司 3.4% 的股份。巴克莱银行也对福泰制药的股票进行了分析,表明对该公司未来的投资潜力前景充满信心。 福泰制药(Vertex)专门从事治疗囊性纤维化(CF)疗法的开发和商业化,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影响人体多个器官的遗传性疾病。目前该公司的业务增长势头强劲。 【并购重组不断,大佬发声:新一轮创新药周期呼之欲出!】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股生物科技板块出现多起并购重组行为,且多为大型制药企业收购中小型生物创新技术,代表全球医药投融资情绪明显好转,而投融资情绪是美股医药股行情的主要驱动因素,美股医药未来行情值得关注。经过前期泡沫挤压,目前全球创新药板块尚处于历史低位,市场近期对创新药的关注度也呈现上升趋势。 RA 资本管理企业创始人Peter Kolchinsky博士近期发表了《RA Capital's 1H23 Core Biotech Report》,他认为美股核心生物技术公司的生存状况正在好转,弹药充足的BigPharma们开始行动。他认为,如今,生物科技板块的估值也显然已经低到符合Bigpharma心里预期。按照当下的情况来看,今年Big Pharma们只需要2.7年的自由现金流,就可以以100%的溢价收购美股所有的核心企业。从这个趋势推测,2023年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并购交易总价值、溢价最高的一年。今年上半年所有企业被收购溢价总市值达到110亿美元,相比于年初的3250亿美元总市值上涨了3.4%。 事实上,2023年以来,不少美股的生物技术投资者从并购中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并已将部分资金重新部署到规模较小、估值略高、有前途的Biotech中,开启新一轮的创新药投资。(来源:《生物科技行业现状》) 【加息预期继续降温,创新药有望迎来反弹】 联储利率决议将于7月27日公布,7月维持利率在5.00%-5.25%不变的概率为零,加息25个基点至5.25%-5.50%区间的概率为99.6%,累计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0.4%;到9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零,累计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2.6%,累计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17.3%,累计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0.1%。 伯南克表示:“在利率上调25个基点后,9月份的会议则有变数。从现在到9月份FOMC议息,有很多报告出炉,7月份的加息可能是最后一次。” 从产业发展逻辑上看,生物科技产业浪潮来自技术突破,技术研发对于融资需求较高,故美股创新药板块对利率敏感,若利率是处于下行,或加息预期放缓,成长风格中前期滞涨的纳指生物科技指数也有望迎来一波反弹。 而日前发布的美国6月CPI与PPI数据都强化了市场对FOMC接近结束加息周期、利率巅峰降至的预期。 东吴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朱国广在2023年医药策略《风雨过后,天晴有彩“红”》中认为,“美股创新药/生物科技板块近 20 年共出现 4 次周期性较强的回调,分别为 2001 年、2008 年、2015 年和 2021 年。”叠合各个周期的走势规律,参照过往周期行情的变化,朱国广认为,“当前时点”的美股生物科技板块也正处于 2021 年以来的回调周期底部区间,随着明年(2023年)FOMC加息放缓,在 2023 年有望在加息结尾处迎来上扬的行情。 公开资料显示,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跟踪复制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是布局全球前沿创新药的高效工具,截至2022年底,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标的指数近20年累计收益748%,较标普500指数有明显超额收益。 习惯场外申赎或没有证券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纳指生物科技ETF联接基金(A:017894;C:017895),同样跟踪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可在互联网代销平台7*24申赎,最低10元即可买入,便捷高效。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以上产品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请投资者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以及集中投资于单一指数成分股的持有风险,请关注部分指数成分股权重较大、集中度较高的风险,请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ETF运作风险、投资特定品种的特有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以上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为所投资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境外投资产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等。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界面有连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lg
...
有连云
2023-07-25
周涨44%!海外免疫新星Argenx又创新高!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涨超1%,连续7日吸金,美股医药反弹开启?
go
lg
...
看好海外创新药】 “小摩”CEO杰米•
戴
蒙
认为,核心CPI居高不下增加了利率走高并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位的可能,科技股或面临潜在回调,而价值股和科技股的差距有望缩小。 上周华尔街更新对再生元制药公司免疫药物领军企业(REGN)股票的目标价格,并给予该股“强力买入”的平均评级。 福泰制药(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目前也受到分析师高度关注。Janney Capital Management LLC 最近宣布,在今年第一季度增持了该公司 3.4% 的股份。巴克莱银行也对 Vertex 制药公司的股票进行了分析。他们将目标股价从 342.00 美元上调至 384.00 美元,表明对该公司未来的投资潜力前景充满信心。 福泰制药(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专门从事治疗囊性纤维化(CF)疗法的开发和商业化,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影响人体多个器官的遗传性疾病。目前该公司的业务增长势头强劲。 【自身免疫疾病大蓝海】 数据显示,自身免疫疾病占全球患病人口的3%-5%,而现在已上市的大品种靶向药只覆盖了不到30个适应症。未被满足需求大,且大部分适应症的竞争格局还是一片蓝海。Argenx 于2008年在荷兰成立,2021年第一款产品艾加莫德(efgartigimod)获批,2022年上市销售,第一年收入超4亿美元! 在临床三期成功后,艾加莫德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CIDP靶向药,大幅领先其他对手。 2023年下半年,艾加莫德可能有多个催化剂释放,包括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三期&大疱性类疾病(PPG)二期关键数据读出、在欧洲多个地区获批等,进一步加强艾加莫德在FcRn靶点药物领域的强大优势。有机构预测,如果艾加莫德能够兑现目前所有在研适应症的预期,那么未来销售峰值可超过100亿美元! (资料来源:德邦证券《Argenx:在免疫蓝海市场孕育下一代大单品》) 【并购重组不断,大佬发声:新一轮创新药周期呼之欲出!】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股生物科技板块出现多起并购重组行为,且多为大型制药企业收购中小型生物创新技术,代表全球医药投融资情绪明显好转,而投融资情绪是美股医药股行情的主要驱动因素,美股医药未来行情值得关注。经过前期泡沫挤压,目前全球创新药板块尚处于历史低位,市场近期对创新药的关注度也呈现上升趋势。 RA 资本管理企业创始人Peter Kolchinsky博士近期发表了《RA Capital's 1H23 Core Biotech Report》,他认为美股核心生物技术公司的生存状况正在好转,弹药充足的BigPharma们开始行动。他认为,如今,生物科技板块的估值也显然已经低到符合Bigpharma心里预期。按照当下的情况来看,今年Big Pharma们只需要2.7年的自由现金流,就可以以100%的溢价收购美股所有的核心企业。从这个趋势推测,2023年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并购交易总价值、溢价最高的一年。今年上半年所有企业被收购溢价总市值达到110亿美元,相比于年初的3250亿美元总市值上涨了3.4%。 事实上,2023年以来,不少美股的生物技术投资者从并购中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并已将部分资金重新部署到规模较小、估值略高、有前途的Biotech中,开启新一轮的创新药投资。(来源:《生物科技行业现状》) 【加息预期继续降温,创新药有望迎来反弹】 本周,7月27日,联储利率决议将公布,7月维持利率在5.00%-5.25%不变的概率为零,加息25个基点至5.25%-5.50%区间的概率为99.6%,累计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0.4%;到9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零,累计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2.6%,累计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17.3%,累计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0.1%。 伯南克表示:“在利率上调25个基点后,9月份的会议则有变数。从现在到9月份FOMC议息,有很多报告出炉,7月份的加息可能是最后一次。” 从产业发展逻辑上看,生物科技产业浪潮来自技术突破,技术研发对于融资需求较高,故美股创新药板块对利率敏感,若利率是处于下行,或加息预期放缓,成长风格中前期滞涨的纳指生物科技指数也有望迎来一波反弹。 而日前发布的美国6月CPI与PPI数据都强化了市场对FOMC接近结束加息周期、利率巅峰降至的预期。 东吴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朱国广在2023年医药策略《风雨过后,天晴有彩“红”》中认为,“美股创新药/生物科技板块近 20 年共出现 4 次周期性较强的回调,分别为 2001 年、2008 年、2015 年和 2021 年。”叠合各个周期的走势规律,参照过往周期行情的变化,朱国广认为,“当前时点”的美股生物科技板块也正处于 2021 年以来的回调周期底部区间,随着明年(2023年)FOMC加息放缓,在 2023 年有望在加息结尾处迎来上扬的行情。 公开资料显示,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跟踪复制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是布局全球前沿创新药的高效工具,截至2022年底,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标的指数近20年累计收益748%,较标普500指数有明显超额收益。 习惯场外申赎或没有证券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纳指生物科技ETF联接基金(A:017894;C:017895),同样跟踪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可在互联网代销平台7*24申赎,最低10元即可买入,便捷高效。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以上产品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请投资者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以及集中投资于单一指数成分股的持有风险,请关注部分指数成分股权重较大、集中度较高的风险,请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ETF运作风险、投资特定品种的特有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以上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为所投资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境外投资产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等。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界面有连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lg
...
有连云
2023-07-24
小摩CEO 12句警句:美国恐面临比经济衰退更大的威胁!不要被中国吓住...
go
lg
...
摩根大通(JPMorgan)首席执行官
戴
蒙
(Jamie Dimon)在该行发布的第二季财报中和财报电话会议上,列举了一系列紧迫的担忧,提醒人们不要自满。 这位亿万富翁银行家在他的收益评论中称赞了美国经济的弹性、消费者资产负债表和支出的稳固状态,以及就业的持续增长。但他也强调了“眼前的重大风险”的存在。-
戴
蒙
写道:“消费者正在慢慢用完他们的现金缓冲,核心通胀一直居高不下(增加了利率走高的风险,并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在高位),这种规模的量化紧缩从未发生过,财政赤字很大。” 他说:“乌克兰的战争还在继续,除了给乌克兰人带来巨大的人道主义危机外,还对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潜在影响。”#高通胀/经济衰退#
戴
蒙在
摩根大通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重申,消费者的财务状况良好,如果真的发生经济衰退,这应该有助于他们安然度过。但根据AlphaSense/Sentieo提供的文字记录,他指出,“不利因素很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前所未有的”。 他再次强调了乌克兰冲突、全球能源供应可能受到的干扰,以及各国政府减少本国货币供应的未知后果。他补充说,如果这些危险中的任何一个打击美国经济,目前还不清楚它们是否会导致“软着陆、温和衰退,还是硬衰退”。 通货膨胀率已从去年的9%以上降至3%,这让投资者燃起了美联储将扭转大举加息的希望。自去年春天以来,利率已经从接近零跃升至5%以上,挤压了消费者和企业,给商业房地产等依赖债务的行业带来了痛苦,并增加了经济衰退的风险。 在本周发布的《经济学人》采访中,
戴
蒙
指出了银行业进一步动荡的风险,警告称目前存在比美国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更严重的威胁,并敦促美国不要被中国吓住。 他还否认了他可能竞选总统的传言,对居家工作的热潮表示怀疑,并分享了他希望自己留下的遗产。 以下是
戴
蒙
的12句名言,为了篇幅和清晰度,稍加编辑: 1. “我们都希望处于这样一种境地:银行可以倒闭,而世界不会陷入困境。” 2. “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一些利率风险敞口,其中一些没有保险的存款像一群鸟一样跑了。现在已经结束了,大部分都解决了。如果利率从现在开始上升(这具有可能性),它可能会再次抬头。”(
戴
蒙
谈论的是今年早些时候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倒闭引发的银行业混乱。) 3.“消费者有钱,他们的支票账户里还有1万亿美元。它一直在下降,我们认为在今年年底的某个时候,多余的钱将被花掉。即使我们陷入衰退,消费者状况也好,企业状况也好。”(
戴
蒙
指出,许多美国人受益于工资增长,以及十多年来股价和房价的上涨。) 4. “我更担心的是其他一些严重的事情会变得更糟:乌克兰战争的蔓延、核讹诈;如果食物没有送到,非洲就会饿死。所有这些事情都可能减轻并消失,我们都会松一口气。我可不指望这一点。” 5. “我无法摆脱我们以前从未有过的想法。我们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量化宽松,也从未有过量化紧缩。我认为这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比其他人想象的更严重。” 6. “我们在移民、税收、抵押贷款、经济适用房、医疗保健方面做得很糟糕。肥胖、糖尿病——在学校里教孩子们这些。”(
戴
蒙
解释了为什么在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里,美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不到2%,而不是3%。) 7. “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缺点,而不是总是指责别人。中国人没有10英尺高。那种认为美国在某种程度上必须害怕中国的想法——他们并不。”(
戴
蒙
强调了中国对食品和石油进口的依赖、较低的人均GDP以及与美国相比较弱的军事实力。) 8. “顺便说一句,我也会担心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 9. “我从来都不相信自己适合这份工作。我还认为,如果你要这么做,你应该多练习。你不能只是说,‘哦,我要竞选公职。’”(
戴
蒙
被问及他的政治抱负。) 10. “这对年纪较小的学徒来说并不适用。这对创造力和自发性并不适用。这对管理团队并不适用。确实存在缺陷。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有效的,我觉得还可以。如果它不起作用,我不介意把它扔掉。我们不会因为迎合员工而做出这样的决定——这不是建立一家伟大公司的方式。所以我是一个怀疑论者。”(
戴
蒙
分享了他对在家工作的看法。) 11. “我完全理解为什么有人不想每天花一个半小时上下班,我完全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必须在这里找到工作。” 12. “我唯一关心的是我的遗产,人们说我们会想念这个狗娘养的,而他在这里的时候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lg
...
财经风云
2023-07-15
美大型银行尽享加息福音 摩根大通单季表现史上最佳
go
lg
...
经济继续保持韧性,”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
戴
蒙
称,“我们几乎所有业务条线季度内都继续增长。” 摩根大通净利润猛增67%至145亿美元,得益于收购第一信托银行获得27亿美元收益。普通股股权回报率升至20%。 该行预计净利息收入今年将飙升约30%,此前预测为26%。富国银行表示,预计增幅为14%,高于此前预计的10%。 相比之下,更为依赖交易和撮合的公司却在艰难度日。举例而言,分析师预计高盛集团的盈利能力或创下首席执行官David Solomon上任近五年以来最低。 从全国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小银行经历了动荡,因为利率上升侵蚀其资产负债表上资产的价值。这促使企业客户和富裕客户将存款转向被认为实力更强的银行。 富国银行财报中有个问题也值得关注。该公司披露贷款损失拨备为17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其中包括写字楼贷款相关拨备。 该行首席财务官Michael Santomassimo表示,当前周期内,目前还难以看到商业地产损失的全面影响。
lg
...
金融界
2023-07-15
德克萨斯州最大退休基金的投资主管称美国经济硬着陆难以避免
go
lg
...
看法存在重大分歧。摩根大通CEO杰米·
戴
蒙
周五表示,消费者资产负债状况依然健康,去年警告称“飓风”迫近之后,经济仍旧具有韧性。但摩根资产管理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仍然预计会出现衰退,并预计美联储会被迫降息。 推荐阅读:摩根大通资管40多年老将称全球债券的反弹才开始 美联储年底会降息 Auby认为,除了抵押贷款利率走高外,美联储在6月暂停之前超过一年的紧缩对于经济的实际影响尚未显现。他说,为了反映这一点,该基金专注多元化,降低对超大型收购的敞口,并在能源行业探索机遇。 Auby表示,德州教师退休基金超过14%投资于政府债券,这一仓位将有助于缓解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阶段。该基金规模在德州位列第一,有近200万成员,相比同行对美国股票的配置更低,并偏好新兴和发达市场。
lg
...
金融界
2023-07-15
摩根大通第二季度收入创纪录 受美联储加息及收购第一信托银行提振
go
lg
...
国经济继续具有韧性,”首席执行官杰米·
戴
蒙在
声明中表示,“消费者资产负债表依然稳健,消费者也在支出,尽管速度有所放缓。劳动力市场略有软化,但就业增长依然强劲。” 业绩中包含与第一信托银行相关的12亿美元储备金增加。总体而言,信贷损失准备金为29亿美元,净储备金增加15亿美元,净冲销14亿美元。 交易和投资银行业务尽管同比下降,但仍优于分析师预期,这得益于固定收益交易和股票与债券承销业务的推动。
戴
蒙在
声明中表示,摩根大通预计“随着巴塞尔协议III的敲定,资本将出现显著变动,银行流动性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我们将妥善应对”。该公司第二季度的普通股回购金额达18亿美元。 富国银行和花旗集团也计划于周五公布第二季度财报,投资者将得以窥见在地区性银行动荡和美联储持续加息以抑制通胀的一个季度中银行的应对情况。
lg
...
金融界
2023-07-14
上一页
1
•••
50
51
52
53
54
•••
81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从145%到80%:中美关税会谈开启前夜 特朗普释放降低关税信号
lg
...
【比特周报】比特币三驾马车又变了!中美贸易战传出“巨响” 看涨买入信号闪现
lg
...
中美闹僵一个月终于要谈、全球市场兴奋等好消息!比特币又爆发
lg
...
特朗普又要征税了,这次的目标是“他们”……
lg
...
周评:中美贸易战突传劲爆消息!亚币罕见集体疯涨,中国降息降准大放水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5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46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