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go
lg
...
率和低于3%的抵押贷款利率导致美国平均
房价
上涨
了约30%。 来源:Mortgage News Daily 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自2000年以来首次触及8%的水平,现房销售开始受到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抵押贷款申请量也刚刚触及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住宅房地产投资已经连续九个季度收缩,这是自房地产市场崩溃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来源: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 从历史角度看,住房可负担性(上图)已经变得非常糟糕。一座价值40万美元的房屋,首付款20%,现在的30年期普通抵押贷款每月要比两年前多支付1000美元,当时的抵押贷款利率为3%。ICE的企业研究副总裁最近在CNBC上表示,要恢复“正常”的住房可负担性水平,平均收入必须上涨55%,或者房价必须下降35%。 到目前为止,房价一直保持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库存不足,因为许多房主对他们目前的房产持有低抵押贷款利率的“金手铐”。房屋被强制执行的案件上升了34%,这一数字在未来几个月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高抵押贷款利率将继续对房地产商造成相当大的不利影响。新屋销售下降也将影响房地产配套行业。 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美国的平均房价在未来几个季度下跌。幸运的是,这不会引发像200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由于金融危机后信贷标准大幅收紧,房屋中有太多的资产净值。十多年来,低首付或零首付以及“骗贷款”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 正如马克·吐温的名言:“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虽然住宅房地产市场应该能经受住即将到来的风暴,但分析师对商业房地产的前景却不那么乐观。 从三个月前至今,商业地产的环境已经恶化。自8月份以来,办公楼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从139个基点上升到9月份的10.75%。 来源:摩根士丹利 这确实令人担忧,因为考虑到未来几年有多少商业地产债务必须展期,利率将继续上升。由于疫情导致线上办公数量激增,许多主要城市的办公楼价值大幅缩水。 不断上升的违约率和快速下跌的房地产价值,让人越来越担心地区银行体系。地区银行持有约30%的CRE贷款,其中约70%是由地区银行发放的。今年早些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三家知名的地区性银行倒闭。 好消息是大型银行对CRE贷款的集中度和敞口较低。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也比金融危机之前更健康,拥有更高的储备金。像摩根大通这样的大银行在第三季度的业绩结果证实了他们目前的稳健地位。 图:美国国债与GDP的比较;来源:Macrotrends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债务与GDP的比率急剧上升,目前略高于120%,这是美国历史上仅在二战期间出现过的水平。 来源:Macrotrends 此外,2007年的利率较低。当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略高于4%,2008年3月略低于3%。联邦基金利率目前稳定在5%以上。按照目前的联邦基金利率,为目前超过33万亿美元的国债融资,每年将花费超过1.7万亿美元。 情况不会像金融危机的那样严峻,主要是因为商业地产是一个比住宅房地产小的市场。然而,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和当前利率水平下的债务负担,分析师认为在2024年避免经济衰退的可能性非常低。 $标普500ETF(SPY)$ $纳指100ETF(QQQ)$ $罗素2000指数ETF(IWM)$
lg
...
老虎证券
2023-10-20
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不会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让
房价
上涨
go
lg
...
家庭债务增长。不会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让
房价
上涨
。
lg
...
金融界
2023-10-19
9月70城房价数据解读:新房上涨城市数量降至15城达年内新低,二手房上涨城市数量转增
go
lg
...
反应较为敏感和强烈,需求大规模释放带动
房价
上涨
预期增强。新房方面,西安、宁波、海口、重庆、成都、杭州等重点二线城市涨势稳健,紧随一线城市复苏步伐。
lg
...
金融界
2023-10-19
美国住宅建筑商信心指数降至九个月来最低水平
go
lg
...
数在10月份跌至九个月低点,进一步凸显
房价
上涨
和抵押贷款利率飙升对住宅销售的拖累。 全美住宅建筑商协会(NAHB)/富国银行的住宅建筑商信心指数本月下跌4点至40,为连续第三个月下滑。经济学家预测中值为44。 NAHB主席Alicia Huey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建筑商报告称买家数量下降,因为一些买家,尤其是年轻购房者因为利率上升而被挤出市场”。 Huey认为,利率上升也提高了建筑开发和贷款的成本,这会影响住房供应并导致可负担能力下降。 当前和预期销售指标,潜在买家流量指标均跌至年初以来最低水平,美国四大主要地区的建筑商信心指数环比均有所下降。
lg
...
金融界
2023-10-18
澳央行会议纪要显示决策者考虑过加息 但最终认为按兵不动的理由更强
go
lg
...
。 澳大利亚央行表示,决策者注意到虽然
房价
上涨
本身并不能成为收紧政策的理由,但与之相关的家庭财富增加给消费带来的支撑力度可能比目前预期更强,尤其是如果房屋成交的回升速度快于预期。该行表示,
房价
上涨
也可能是一个信号,即当前政策立场并不像假设的那么具有限制性。
lg
...
金融界
2023-10-18
房价猛涨卖家毁约:大温华人买家闹上法庭,获赔$32万
go
lg
...
时许多买家因毁约被判赔偿卖家,实际上当
房价
上涨
时也有卖家毁约,最近一位华人因几年前买房遭遇卖家毁约而被法庭判获赔32万。 法庭文件显示,2015年11月1日,赵先生签订了一份买房合同,买下了位于大温素里Sunnyside Park社区的一套独立屋,定于2016年3月28日交割,成交价为278万元。 文件显示这是一套拥有8,278平方英尺居住空间的大宅,有一块17,330平方英尺的Lot,位于南素里Sunnyside Park社区的一条死胡同上。 买家赵先生是一位年轻的专业人士,有妻子和两个儿子。赵先生在中国广州的家族建筑企业工作,常年在中国和加拿大两地工作。 不料合同签订没几天卖家就反悔了,尝试解除合同,但遭到赵先生拒绝。 当时卖家给买家经纪发的一封邮件说:告诉您我们无法搬出并取消我们的销售。 我们有很多次告诉我们的房地产经纪人我们不想再卖掉我们的房子,但他仍继续催促我们展示房子。我的孩子们得知要卖房非常沮丧,我的孙子们哭着说他们不想去其他地方。我的妻子也不高兴,一直哭,血压不断升高。她不想搬家。请退回押金并为您的买家寻找另一个地方。 赵先生告诉卖家,他希望按合同价格完成出售,他努力确保仍然执行该合同。他已经按约定交付12.5万定金。 到2016年3月28日交割日期到来时,赵先生给卖家发送了交割文件,但卖家没有回应。 几周后,赵先生购买了一套较小的替代房屋。他说,到那时,不断上涨的房价和有限的预算迫使他放弃了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住房标准。由于当时房价快速上涨,他要求卖家赔偿相应金额。 但是此时卖家提出赵先生未能按照合同要求支付定金,卖家有权选择终止合同。事实是赵先生确实按时足额缴纳了押金。但合同规定押金必须以保付支票或汇票的方式支付,而赵先生则是以银行汇票支付,卖家表示因此终止合同。 不过当初似乎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笔押金不能通过银行汇票支付,或者为什么赵先生没有通过保付支票或汇票支付。直到多年后这场诉讼进行时才有人注意到这一差异。法官认为虽然这一缺陷使卖家可以选择终止合同,但他们当时并未行使该权利。他们当时的沟通对于单方面终止协议也没有暗示原因是押金,甚至没有暗示他们有任何理由。押金存款问题是多年后才被提出的。法官认为现在将其作为终止合同的依据是不公平和不合理的。 法官判,评估截至2016年3月28日交割日期该房产的真实市场价值为310万元,合同价278万,这意味着卖家违反合同造成的损失为32万元,卖家必须赔偿买家的这个损失。
lg
...
加拿大乐活网
2023-10-17
费城联储行长Harker称更高的利率推动
房价
上涨
go
lg
...
费城联储行长Patrick Harker表示,更高的利率通过提高借贷成本和限制库存,使首次购房者面临更大挑战,也导致房价更高。 Harker周一在为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在费城组织的一次会议准备的讲话中称,更高的利率阻碍了房主将他们的房产挂牌出售,从而推动库存吃紧。 “利率上升不仅提高了购房者的借贷成本而且还导致库存减少,”Harker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市场动态,库存不足会抬高整体价格,进一步减少潜在买家。” 他说,虽然新屋销售“呈上升趋势”,但这无法完全弥补房地产市场整体放缓的影响。 Harker今年对货币政策有投票权。他还重申了上周的言论,称只要经济数据没有急剧变化,美联储就可以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lg
...
金融界
2023-10-17
继续寻底!中证800地产指数跌破3500点,地产ETF(159707)买盘资金活跃!机构指出片面看空地产需求的五个“误区”
go
lg
...
度看空,存在五方面的“误区”。明年存在
房价
上涨
、需求恢复至正增长的可能。 误区一:人口拐点=地产拐点。 美国人口增速触顶后,新屋销售仍经历两轮强劲周期。总人口并不直接影响地产销售,关键是人口结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购房存在五个年龄段,但买房群体均是30-55岁人口,购房适龄人口增速与同期总人口增速走势背离,前者才是影响地产销售的来源。 此外人口增长并非影响地产需求的全貌,我国地产需求增速长期明显高于全国购房适龄人口增速,人口流动类刚需和置换改善需求对地产需求的影响大于人口增长。地产销售高增更多来自城镇中购房人口快速增加,以及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置换改善类需求),而前者源于城镇化带动适龄人口进入城镇,而不是城镇内部人口代际规律。 误区二:“城改”等置换改善类规模有限。 1)我国住宅存量规模较大,但有效供给仍不足。从总规模来看,我国城镇住宅存量约425亿平米,但有效供给或仅为380亿平米。从人均视角来看,我国“不缺房子”但“缺面积”,参考可比案例,人均居住面积未来仍有10平方米以上的提升空间。 2)从“城市改造”而非“城中村改造”理解广义“城改”。更重要的是理解“城改”背后的政策背景和思路,是传统组织形式不适配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广义“城改”还应包括目前全国占比近四成的“老住宅”,后者也压制人均居住面积。 3)中等收入群体提升将驱动置换需求,尤其是农民工。目前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同时明显低于农村与城镇,而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仍有近一倍的提升空间,农民工就是主要来源。 误区三:人口流动见顶、只会单向流向一线。 1)我国城镇化空间仍然巨大,尤其是户籍人口城镇化。跟主要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相比,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偏慢,仍有近1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是低于常住人口近20个百分点。 2)人口单向流向一线的“虹吸效应”只是近十年形成的“错觉”。过去十年人口向高城镇化率的东部地区集中流动,人地矛盾突出,但2010年之前我国人口却是“更平衡”流动,非东部地区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东部。 3)本质原因在于产业政策向工业(可贸易部门)倾斜or服务业(不可贸易部门)。 数据显示发展工业时期产业分布区域内更均衡、人口更平衡流动,但发展服务业时期产业分布高度向核心城市倾斜、虹吸非核心城市、人口单向流动。 误区四:弱需求=房价继续下行。 1)房价由供需共同决定,而不仅仅是需求影响。18年即出现地产销售走弱、但房价明显上涨的情况,源于彼时地产投资明显走弱、供给偏紧,22H2以来也呈现类似情况。 2)明年或再度出现供给深度出清、支撑新房价格情况。我们地产投资领先指标显示,24H2投资面临更大内生性压力,源于深度下行的新开工滞后传导。 3)二手房潜在供给巨大,价格弹性或低于新房。二手房逐年增加但挂牌量却逐年下滑,我国目前二手房成交占比或仅15%(美国90%),未来潜在供给巨大。 误区五:短期销售弱完全源于长期因素映射。 虽然近年来地产销售走弱存在适龄人口增速下降、城镇化放缓等长期因素影响,但更多源于城镇内部适龄人口中购房比例短期连续下滑。测算城镇购房适龄人口中每年购房人数比以往少了880万。本轮城镇适龄人口购房比例连续两年下降,部分原因是前期父母替代子女需求影响,但更多是房价持续下行导致居民购房预期磨底、购房需求递延。预期磨底也形成超额储蓄,甚至演变为提前还贷。 从后期展望来看,申万宏源认为地产行业短期恢复可持续,中期回落有韧性。从短期看,政策聚焦改善性需求+房价企稳+超额储蓄释放,助推地产销售温和改善。从中期看,人口增长类刚需面临拐点,但人口流动与改善需求空间仍大。 在需求复苏中,头部房企或率先受益。资料显示,地产ETF(159707)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汇集市场16只头部优质房企,在投资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头部集中度优势,前十大成份股权重超8成!地产ETF(159707)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的行业ETF,具备稀缺性与辨识度。 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 风险提示:地产ETF被动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日期为2012.12.2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合适当性评级C3以上投资者。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风险提示:界面有连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lg
...
有连云
2023-10-16
继续寻底!中证800地产指数跌破3500点,地产ETF(159707)买盘资金活跃!机构指出片面看空地产需求的五个“误区”
go
lg
...
度看空,存在五方面的“误区”。明年存在
房价
上涨
、需求恢复至正增长的可能。 误区一:人口拐点=地产拐点。 美国人口增速触顶后,新屋销售仍经历两轮强劲周期。总人口并不直接影响地产销售,关键是人口结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购房存在五个年龄段,但买房群体均是30-55岁人口,购房适龄人口增速与同期总人口增速走势背离,前者才是影响地产销售的来源。 此外人口增长并非影响地产需求的全貌,我国地产需求增速长期明显高于全国购房适龄人口增速,人口流动类刚需和置换改善需求对地产需求的影响大于人口增长。地产销售高增更多来自城镇中购房人口快速增加,以及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置换改善类需求),而前者源于城镇化带动适龄人口进入城镇,而不是城镇内部人口代际规律。 误区二:“城改”等置换改善类规模有限。 1)我国住宅存量规模较大,但有效供给仍不足。从总规模来看,我国城镇住宅存量约425亿平米,但有效供给或仅为380亿平米。从人均视角来看,我国“不缺房子”但“缺面积”,参考可比案例,人均居住面积未来仍有10平方米以上的提升空间。 2)从“城市改造”而非“城中村改造”理解广义“城改”。更重要的是理解“城改”背后的政策背景和思路,是传统组织形式不适配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广义“城改”还应包括目前全国占比近四成的“老住宅”,后者也压制人均居住面积。 3)中等收入群体提升将驱动置换需求,尤其是农民工。目前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同时明显低于农村与城镇,而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仍有近一倍的提升空间,农民工就是主要来源。 误区三:人口流动见顶、只会单向流向一线。 1)我国城镇化空间仍然巨大,尤其是户籍人口城镇化。跟主要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相比,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偏慢,仍有近1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是低于常住人口近20个百分点。 2)人口单向流向一线的“虹吸效应”只是近十年形成的“错觉”。过去十年人口向高城镇化率的东部地区集中流动,人地矛盾突出,但2010年之前我国人口却是“更平衡”流动,非东部地区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东部。 3)本质原因在于产业政策向工业(可贸易部门)倾斜or服务业(不可贸易部门)。 数据显示发展工业时期产业分布区域内更均衡、人口更平衡流动,但发展服务业时期产业分布高度向核心城市倾斜、虹吸非核心城市、人口单向流动。 误区四:弱需求=房价继续下行。 1)房价由供需共同决定,而不仅仅是需求影响。18年即出现地产销售走弱、但房价明显上涨的情况,源于彼时地产投资明显走弱、供给偏紧,22H2以来也呈现类似情况。 2)明年或再度出现供给深度出清、支撑新房价格情况。我们地产投资领先指标显示,24H2投资面临更大内生性压力,源于深度下行的新开工滞后传导。 3)二手房潜在供给巨大,价格弹性或低于新房。二手房逐年增加但挂牌量却逐年下滑,我国目前二手房成交占比或仅15%(美国90%),未来潜在供给巨大。 误区五:短期销售弱完全源于长期因素映射。 虽然近年来地产销售走弱存在适龄人口增速下降、城镇化放缓等长期因素影响,但更多源于城镇内部适龄人口中购房比例短期连续下滑。测算城镇购房适龄人口中每年购房人数比以往少了880万。本轮城镇适龄人口购房比例连续两年下降,部分原因是前期父母替代子女需求影响,但更多是房价持续下行导致居民购房预期磨底、购房需求递延。预期磨底也形成超额储蓄,甚至演变为提前还贷。 从后期展望来看,申万宏源认为地产行业短期恢复可持续,中期回落有韧性。从短期看,政策聚焦改善性需求+房价企稳+超额储蓄释放,助推地产销售温和改善。从中期看,人口增长类刚需面临拐点,但人口流动与改善需求空间仍大。 在需求复苏中,头部房企或率先受益。资料显示,地产ETF(159707)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汇集市场16只头部优质房企,在投资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头部集中度优势,前十大成份股权重超8成!地产ETF(159707)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的行业ETF,具备稀缺性与辨识度。 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 风险提示:地产ETF被动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日期为2012.12.2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合适当性评级C3以上投资者。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lg
...
金融界
2023-10-16
申万宏源:片面看空地产需求的五个“误区”
go
lg
...
度看空,存在五方面的“误区”。明年存在
房价
上涨
、需求恢复至正增长的可能。短期政策聚焦改善性需求+房价企稳+超额储蓄释放,助推地产销售温和改善。预计年内地产销售增速逐步触底反弹,年底同比增速有望回升至0%附近,明年维持小幅正增长。
lg
...
金融界
2023-10-15
上一页
1
•••
22
23
24
25
26
•••
49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直击亚市】阿里一则消息刺激中国市场!特朗普对乌克兰政策重大转变,美联储分歧加大
lg
...
特朗普对乌措辞突然转向!AI热潮又一次激发热情,小心美联储泼冷水
lg
...
【黄金收评】黄金突然猛烈回调!鲍威尔讲话发威 金价大跌近28美元 如何交易
lg
...
几乎没有利空:黄金3800下方等待催化剂!投行坚定看涨至……
lg
...
特朗普突传大消息!路透独家:特朗普拟在即将到来的亚洲之行中增加日本一站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3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