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加拿大人口骤停引地产警报:温哥华房市或失支撑
go
lg
...
tCan)最新两份报告进一步凸显移民对
房价
的影响。由Feng Hou牵头的研究指出,在2006至2021年间,加拿大53个大城市
房价
中位数上涨中,21%可归因于移民带来的需求。此外,移民人均自住房占有率高于本地出生人口,每千人拥有310套自住房,而本地人仅为271套。 然而,研究大多仅涵盖永久居民,尚未触及目前高达300万的临时居民群体——包括国际学生与劳工。 BC省城市发展协会主席Anne McMullin近日致信联邦住房部长Gregory Robertson,直言目前60%-70%依靠预售获取融资的多单元住宅开发模式正在“失血”。她敦促政府调整外国买家禁令,允许其投资带有租赁义务的新建房产,甚至建议未来允许外国购房者自住,以刺激供给恢复。 目前,加拿大每年接纳40多万永久居民,临时居民比例亦维持在7.1%的高位。尽管官方移民目标略有下降,但地产开发商显然仍感“远水解不了近渴”。 至于联邦政府接下来将如何应对开发商的施压与公众的不满,目前仍未有明确方向。尽管总理卡尼未明确表态,但其关于“可持续人口增长”的表述留下了极大政策空间。
lg
...
Lisa
07-02 22:07
【倒计时2天】格隆汇·中期策略峰会·2025参会指南来啦!
go
lg
...
话或邮箱内说明为格隆汇活动参与者) 客
房价格
:大床/双床均可,RMB 1650净价(单早)/RMB 1825净价(双早) * 以上酒店价格均根据当日网上报价沟通协议价,最终预定
房价
请以官方报价为主。年中会议密集房源紧张,价格浮动大,请参会人员提前预定。 星火汇聚,终成燎原之势! 破浪前行,共赴投资沧海! 报名已截止!名额已爆满! 星期五!深圳!不见不散! 格隆汇期待您的莅临! (活动议程均以现场为准,活动解释权归格隆汇所有)
lg
...
格隆汇
07-02 21:17
股弱债强格局再现!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盘中上涨29个bp,机构预判30年国债利率1.80%突破在即
go
lg
...
易现实。 权益交易预期:外部环境缓和,
房价
持续下滑,内需承压,权益可能开始进行政策博弈,虽然大概率7月可能不会有政策出台,但权益可能会先交易政策预期,政策落空后再回落。 债券交易基本面现实,因此利率不空,上有顶(10年国债1.65%,30年国债1.86%)。资金面均衡背景下,短端利率掣肘长端利率下行,信用好于利率,信用利差继续压缩。市场可能阶段性抢跑交易央行双降预期,因此10年国债、30年国债仍有可能向下突破1.60%和1.80%,时间点预判在7月中下旬。 节奏上,7月上旬债市偏震荡,中下旬抢跑央行宽松预期。战略上,偏长久期配置;战术上,看股做债,逢跌加仓。胜率不变,赔率是核心。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于2024年3月成立,是市场上仅有的两只场内超长久期债券ETF基金之一,跟踪指数为“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指数代码为“950175.CSI”。根据指数编制方案,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债券中,选取符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30年期国债期货近月合约可交割条件的国债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市相应期限国债的整体表现,一般季度进行调整。久期约21年,对利率变动高度敏感,值得投资者关注。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7-02 10:38
闫瑞祥:黄金如期反弹关注日线阻力,欧美右侧方式对待
go
lg
...
4:00 英国6月Nationwide
房价
指数月率 ③ 14:30 瑞士5月实际零售销售年率 ④ 15:50 法国6月制造业PMI终值 ⑤ 15:55 德国6月制造业PMI终值 ⑥ 15:55 德国6月季调后失业人数 ⑦ 15:55 德国6月季调后失业率 ⑧ 16:00 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终值 ⑨ 16:30 英国6月制造业PMI终值 ⑩ 17:00 欧元区6月CPI年率初值 ⑪ 17:00 欧元区6月CPI月率初值 ⑫ 21:30 全球主要央行行长进行小组会谈 ⑬ 21:45 美国6月标普全球制造业PMI终值 ⑭ 22:00 美国6月ISM制造业PMI ⑮ 22:00 美国5月JOLTs职位空缺 ⑯ 22:00 美国5月营建支出月率 ⑰ 次日04:30 美国至6月28日当周API原油库存 注:以上仅为个人观点策略,仅供查阅交流,没有给予客户任何投资建议,与客户的投资无关,更不作为下单的依据。
lg
...
闫瑞祥
07-01 17:39
特朗普直言日本被宠坏了!鲍威尔今日亮相,欧元涨疯了
go
lg
...
及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数据 英国6月
房价
报告
lg
...
风起
07-01 14:13
【TradingKey财经早餐】美股狂潮!标普500、纳指再创新高,微软、Meta、网飞齐齐突破历史巅峰!金价强势突破3300美元!
go
lg
...
业PMI 英国6月Nationwide
房价
指数月率 瑞士5月实际零售销售年率 英国、德国、法国以及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终值 欧元区6月CPI月率/年率初值 香港交易所因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休市一天 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因加拿大日休市一天 原文链接
lg
...
TradingKey
07-01 08:57
美股盘前:银行股普涨高盛领跑,科技股稳中有升
go
lg
...
经济衰退情景(例如失业率飙升至10%、
房价
下跌33%)。测试结果显示,银行的资本缓冲要求可能有所降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压力资本缓冲(SCB)预计改善,而花旗和M&T银行可能面临小幅上调。摩根士丹利分析师Betsy Graseck表示:“测试方法的透明度和宽松化提高了银行资本配置的灵活性,有助于股息提升和回购计划。”测试结果公布后,银行股盘后普遍上涨,高盛涨2.31%,摩根大通涨0.57%,富国银行涨1.89%。预计银行将在7月2日公布回购和分红计划,进一步提振股价。 科技股稳中有升,AMD与英伟达表现亮眼 科技股盘前表现稳健,超微电脑(SMCI)上涨约2%,当前股价为48.595美元,较前日收盘价47.58美元有所回升(见上方金融卡)。英伟达(NVDA)上涨约1%,当前股价为158.837美元,延续近期创纪录的涨势(见上方金融卡)。其他半导体股如博通(AVGO)和美光科技(MU)也录得小幅上涨。科技股的上涨部分得益于市场对AI和半导体需求的乐观预期,尽管4月美国对中国芯片出口限制曾导致板块波动。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期表示,AI基础设施投资将持续推动半导体行业增长。 市场背景与驱动因素 美股盘前上涨受到多重因素推动。首先,美联储压力测试结果增强了投资者对银行板块的信心,预计宽松的监管环境将释放更多资本用于分红和回购。其次,地缘政治风险缓解(如伊以停火)降低了油价和通胀预期,稳定了市场情绪。此外,市场对特朗普政府亲商政策的预期(如减税和放松监管)继续支撑美股表现。然而,全球经济复苏放缓(2024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下调至4.8%)和美元指数走强(6月升至104.5)可能对科技股和出口导向企业构成压力。以下为盘前主要个股表现对比(数据来自上方金融卡): 股票 盘前涨幅 当前股价(美元) 前日收盘价(美元) 2024年营收(亿美元) 市盈率(倍) 高盛(GS) 3% 709.0 690.81 约500 未提供 美国银行(BAC) 1% 47.655 47.12 约986 未提供 超微电脑(SMCI) 2% 48.595 47.58 约149 未提供 英伟达(NVDA) 1% 158.837 157.75 约960 未提供 编辑总结 2025年6月30日美股盘前,银行股和科技股表现活跃,高盛和美国银行受益于美联储压力测试的正面结果,显示银行业资本实力强劲,预计将推动分红和回购计划。科技股在英伟达和超微电脑的带动下稳中有升,AI和半导体需求为板块提供支撑。市场情绪受到地缘政治缓和、亲商政策预期和监管宽松的提振,但全球经济放缓和美元走强可能带来潜在风险。投资者应关注7月2日的银行资本计划公布及即将发布的美国就业数据,以判断市场后续走势。 2025年相关大事件 2025年6月27日:美联储发布2025年度压力测试结果,22家大型银行全数通过,资本要求或将放宽。 2025年6月15日:以色列与伊朗达成停火协议,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每桶82美元,缓解通胀压力。 2025年4月16日:美国限制对中国芯片出口,英伟达和AMD股价盘中下跌约7%。 2025年2月7日:美联储公布2025年压力测试参数,失业率和
房价
下跌幅度低于往年,银行股普涨。 2025年1月15日:高盛Q4财报显示净利润41.1亿美元,创2021年以来最佳,投资银行业务推动股价上涨6.1%。 国际投行及专家点评 “美联储压力测试的宽松化表明监管环境改善,银行将有更多资本用于回购和分红。”——摩根士丹利分析师Betsy Graseck,2025年6月24日,来自路透社 “高盛的投资银行业务在当前市场环境中表现强劲,其估值仍有上行空间。”——Argus Research分析师Stephen Biggar,2025年1月15日,来自路透社 “英伟达和AMD的AI芯片需求将持续推动科技股表现,但出口限制可能带来短期波动。”——Piper Sandler分析师,2025年6月16日,来自247wallst.com “地缘政治风险缓解为市场提供了喘息空间,但全球需求疲软可能限制油价和经济复苏。”——盛宝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查鲁•查纳纳,2025年6月27日,来自用户提供信息 “银行股的上涨反映了市场对特朗普亲商政策的乐观预期,但需警惕经济放缓风险。”——巴克莱分析师Jason Goldberg,2025年2月7日,来自CNBC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7-01 00:10
高盛富国银行领涨:22家美国大型银行全数通过美联储2025年压力测试
go
lg
...
飙升至10%,商业地产价格下跌30%,
房价
下跌33%,股票市场下跌50%。尽管测试情景较2024年略为宽松,22家银行仍需承受总计约5500亿美元的理论损失,但所有银行的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CET1)均保持在最低要求之上。美联储副主席米歇尔·鲍曼(Michelle Bowman)在6月27日表示:“大型银行资本充足,能够抵御一系列严峻冲击,这为股东回报和经济支持提供了坚实基础。”测试结果为银行增加股息和股票回购铺平了道路,提振了市场信心。 银行股盘前表现与市场反应 测试结果公布后,高盛(GS.N)盘前上涨2.7%,富国银行(WFC.N)上涨2.4%,美国银行(BAC.N)上涨1.2%(参考财经卡数据)。市场对测试结果的积极反应反映了投资者对银行业稳健性的认可。2025年第一季度,高盛的CET1比率达到14.8%,远超其最低要求13.7%,而富国银行和美国银行的CET1比率分别为11.1%和11.6%,均高于各自最低要求。分析预计,2025年大型银行将增加约200亿美元的股息和回购计划。高盛首席执行官戴维·所罗门(David Solomon)在6月28日表示:“压力测试结果验证了我们资本管理的稳健性,我们将继续优化资本配置以支持客户和股东。”市场预期银行股将在2025年下半年保持上行趋势。 主要银行资本缓冲对比 以下为2025年压力测试中部分主要银行的资本缓冲数据对比,反映其在极端情景下的表现: 银行 CET1比率(%) 最低要求(%) 压力测试损失(亿美元) 2025年股息增长预期(%) 高盛 14.8 13.7 约150 10 富国银行 11.1 9.8 约120 12 美国银行 11.6 10.0 约110 8 摩根大通 15.2 12.5 约180 9 从数据看,摩根大通以最高CET1比率展现了行业领先的资本实力,而高盛在交易业务中的潜在损失较高,但仍保持充足缓冲。富国银行和美国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中的稳健表现使其在压力测试中表现优异。整体来看,大型银行的资本缓冲远超监管要求,为未来扩张和股东回报提供了空间。 编辑总结 2025年美联储压力测试结果显示,美国银行业在模拟的极端经济衰退中展现了强大韧性,22家大型银行全部通过测试,资本缓冲充足。这不仅为银行增加股息和回购计划提供了空间,也增强了市场对银行业的信心。尤其以高盛、富国银行和美国银行为代表的银行股,凭借稳健的资本管理和市场表现,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继续吸引投资者关注。然而,测试情景的相对宽松引发了部分争议,监管透明度和资本要求调整仍需进一步观察。银行业需在支持经济和优化资本分配之间找到平衡,以应对潜在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2025年重大事件回顾 2025年6月27日:美联储发布2025年压力测试结果,22家大型银行全部通过,模拟损失5500亿美元,盘前银行股普涨,高盛涨2.7%,富国银行涨2.4%,美国银行涨1.2%。 2025年4月7日:高盛上调美国经济衰退概率至45%,因贸易战升级引发市场担忧,预计2025年经济增长率降至1.3%,银行股短期承压。 2025年2月12日:美联储发布2025年压力测试情景,假设失业率升至10%,商业地产价格下跌30%,较2024年情景略为宽松,提振银行业信心。 2025年1月15日:富国银行资产上限解除,结束了长达七年的监管限制,盘前股价上涨3.5%,反映市场对其增长潜力的乐观预期。 国际投行专家点评 2025年6月28日,摩根士丹利分析师Betsy Graseck:美联储压力测试结果显示银行业资本实力强劲,高盛和富国银行的优异表现反映了其在投资银行和零售银行业务中的稳健性。预计2025年股息增长将推动银行股估值上行,建议增持高盛,目标价550美元。来源: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 2025年6月27日,高盛分析师Richard Ramsden:尽管测试情景较2024年温和,22家银行的通过率表明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强。美国银行的零售业务为其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建议买入,目标价48美元。来源:高盛投资简讯 2025年6月26日,瑞银分析师Erika Najarian:压力测试结果为银行释放资本提供了空间,富国银行在解除资产上限后的增长潜力尤为突出。预计其2025年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增长10%,建议持有,目标价65美元。来源:瑞银市场分析 2025年6月25日,巴克莱分析师Jason Goldberg:高盛在压力测试中的表现优于预期,其交易业务风险敞口可控。2025年资本返还计划预计增加15%,建议增持,目标价540美元。来源:巴克莱季度报告 2025年6月24日,德意志银行分析师Matt O’Connor:美联储测试的透明度提升有助于市场信心,22家银行的通过表明行业已为潜在衰退做好准备。美国银行的多元化业务模式是其亮点,建议买入,目标价50美元。来源:德意志银行投资展望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7-01 00:10
特朗普金融松绑引爆行情!花旗200亿回购剑指“去监管红利”
go
lg
...
衰退,商业地产价格下降 30%。 *
房价
下降 33%。 * 失业率上升近 5.9 个百分点,达到 10% 的峰值。 例如,在金融危机期间,失业率才达到类似的 10%。2007 年 12 月的失业率为 5%,仅上升了 5 个百分点就达到了 10%,而 2025 年压力测试预测的失业率增幅更大,上升了 5.9 个百分点才达到 10%。 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 对于所有资产至少达 1000 亿美元的银行而言,最低 CET1 资本充足率要求仅为 4.5%。由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附加费为 3.5%,以及压力资本缓冲(SCB)为 4.1%,花旗集团 2025 年第一季度末的 CET1 资本充足率达到 13.4%,导致其 CET1 资本充足率要求高达 12.1%。 来源:花旗集团 在 2025 年测试的严重不利情景下,花旗集团的 CET1 资本充足率预计将从 13.6% 下降至 2027 年第一季度的最低点 10.4%。预计在测试期结束时,该大型银行的 CET1 资本充足率将回升至 12.5%,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资本。 未来将有大量资本回报 花旗集团与其他大型银行预计将在下周宣布提高资本回报计划。目前,该大型银行的股息为每股 2.24 美元,去年股息收益率为 2.7%。 6月,公司宣布将季度股息提高 5.7% 至每股 0.56 美元。尽管花旗集团在新闻发布时并未宣布股票回购计划,但该大型银行在过去一年中逐步增加了资本回报,2025 年第一季度达到了 17.5 亿美元。 来源:YCharts 该股票现在的市值为 1570 亿美元,因此过去 12 个月的约 40 亿美元股票回购并未实现巨大的股份减少,不过股本确实同比减少了 4 亿股,至 18.68 亿股。花旗集团在 2024 年第四季度财报中宣布了一项 200 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希望减少的监管威胁和压力测试能有助于释放更多的股票回购,因为该股票仍在有形账面价值以下交易。 花旗集团第一季度末的每股有形账面价值(TBV)为 91.52 美元,尽管在 4 月的贸易紧张局势引发的市场下跌期间,该股票惊人地跌至 60 美元以下。尽管市场担心经济衰退,但 2025 年压力测试结果继续表明,该大型银行对于类似金融危机的经济衰退具有充足的资本。 花旗集团的资本回报率(RoTCE)在第一季度仅为 9.1%,尽管高于 2024 年第一季度的 7.6%。该银行在 2026 年的目标 RoTCE 比率为 10.0% 至 11.0%,这应有助于缩小与其他大型银行的估值差距。 摩根大通现在的估值很高,交易价格接近有形账面价值的 3 倍,而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则接近 2 倍。值得注意的是,富国银行直到最近才解除资产上限,其股票的交易价格是有形账面价值的近两倍,而花旗集团仅为 0.9 倍。 来源:YCharts 总结 对于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减少银行持有过多资本的压力应提升回报,并带来更高的资本回报。花旗集团应与其他大型银行一样从中受益,其股票仍在有形账面价值以下交易。 投资者本应在股价低迷时买入,但花旗集团目前仍非常便宜,尤其是如果股价突破 85 美元的双顶形态的话。最大的风险在于,改善的监管环境对资本回报无帮助,美国因贸易紧张局势陷入经济衰退,导致股价回落至之前的低点甚至更低。 $花旗(C)$
lg
...
老虎证券
06-30 19:37
未来十年,最大的难题
go
lg
...
对此,各路评论的解释有很多。 有归咎于
房价
的,有觉得储蓄太多的,有认为一线城市消费倾向较基准偏离较多,所以修复也更慢之云…… 其实,既然是反常现象,又何必以过去多年固有的“正常”逻辑去分析? 不如看另外两组反常的数据。 第一,一线城市消费和储蓄双降。 消费倾向回落,很多人理所当然认为是储蓄倾向提升的结果。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消费拖后腿的同时,一线城市居民用于储蓄的比例也在下降。 也就是说,并不是储蓄挤占了消费。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一线消费难看,只是单纯没钱而已。 但是,这并不符合大家的认知,一线怎么会比二三线钱少? 此时,第二组反常数据就显得很有意义。 据东吴证券上个月发布的《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调研: 2010-2018年,我国20-29岁人口,贡献了13.8%的消费增幅;2018-2022年,居然下滑至0.8%,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是说,2018年以后,20-29岁的青年群体,几乎丧失了所有消费能力。 与此同时,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却依然在上升。 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人,消费贡献从18.6%上升至27.3%。 消费就是花钱。 而花钱,是人的行为。 结合起来看,你想到了什么呢? 与其说是二三线城市的消费力比一线城市高,不如说是老年人的消费力比年轻人高。 导致一线城市消费拖全国后腿的最重要因素,或许就是年轻人太多了。 全国人口老龄化确实严峻,但一线城市的人口年轻,却非常年轻。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下图,北上广深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都在30岁左右,年龄在5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分别只有27%、30%、16%、9%。 即便是成都、重庆、杭州这类热门二线,与之都有很大的区别,更不必说其他二三线。 数量庞大的年轻人,给一线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竞争力。 一线城市之所以是全国的火车头,完全是年轻人们的功劳。 但是,他们撑起的火车头带动了全国经济,自己却突然失去了消费能力。 成了“拖后腿的”。 或许,这才是在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中,最现实的矛盾。 酝酿出的恶果,可能远远超出想象。 02 现实的矛盾 新冠疫情期间,海外互联网突然流行一句话:OK,Boomer!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美国白人老头,在Tik Tok上发表了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 千禧一代和Z世代患有彼得潘综合症,他们非常幼稚、永远不想长大……总有一天,你会成熟、意识到没有什么是免费的,事情是平等的…… 简单来说,就是:醒醒吧,美国年轻人们! 恰如我们这边流行了几十年的套话:80后,危险了!90后,没救了!00后,完蛋了! 任何人都会觉得不爽。 如下图,左边的小男孩手举的OK Boomer,被看做是Z世代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老一辈人的群体反击。 你叫我“小崽子”,我叫你老登,大家互相喷粪,谁比谁高贵? boomer源自baby boomer,即二战后婴儿潮中出生的那一代人,目前在61-79岁之间。 他们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幸运的一批人。 比如1982年开始的牛市,恰逢婴儿潮一代大批步入社会,积累了大量储蓄。 他们享受了反越南战争、民权运动、old golden day,占据了全社会70%的财富,几乎没有遇到过任何挫折。 Boomer一代即便只靠着早年买的房子,现在收租金都可以过很不错的生活。 但这些时代的馈赠,却被很多人认为是自己努力得来的。 大部分人完全不想回馈社会和下一辈,只想把一切带进棺材里。 为什么我年轻时能赚到钱?因为我努力。 为什么我退休后能享受高质量的国家养老服务?因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什么年轻一代人赚不到钱?因为他们不努力。 凭什么年轻人以后无法享受到同等的养老服务?与我无关。 …… 这些算得上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以至许多美国年轻人把新冠病毒称为boomer remover,甚至觉得这对美国社会是一剂刮骨疗伤年代良方。 必须要明确,新世代的人并非单纯的“恨老”,大概率只是厌恶富裕而自大的老人。 奋斗十几年,却达不到别人起点,甚至还要被嘲讽。 这样的负面情绪一旦出现,就很难收回去了。 而这些,显然并不是美国独有的现象。 被“孝文化”绑架的中日韩,在压抑不住的时候,表现得更加夸张。 比如在日本互联网上,长年以来就有大量人抱怨,上一代人享受了30年的繁荣,老后还有丰厚的退休金。 新生代在萧条中成长,却被上一代骂成废柴一代。 2016年夏天,日本横滨市某医院护士在点滴中故意加入消毒水,杀害48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 同年,又有人持刀闯入神奈川县疗养院,造成了19人死亡、26人重伤…… 两名凶手都极其冷静,认为自己的行为对日本和世界都有好处,毫无忏悔之心。 甚至在前不久,日本某教授还公开表示:最终还要靠老年人集体自杀、一起切腹,才能缓解人口问题。 不要觉得这些事很夸张,也不要觉得说出来就是冷血。 不正视问题,就永远无法解决问题。 类似的恶性事件,很大概率将快速蔓延到我们这边。 适可而止吧。 03 尾声 大家肯定都见过这样的场景。 早上,你顶着困意出门上班,发现广场上已经堆满了打太极、下棋的老人,穿着体面清爽、谈吐不凡。 这些老人大多都是公务机关退下来的,退休金至少一万,浑身有劲,六十多岁有四十岁的精神头。 就心态上而言,你反而更像老年人。 挤进地铁后,对比更加明显。 整个车厢里坐满了叽叽喳喳的老阿姨,要么约着去爬山,要么送孙子去上学;在角落站着的年轻人,要么盯着手机发呆,要么闭眼假寐。 …… 整个白天,整个城市,随处都是暮气沉沉的年轻人和朝气蓬勃的老年人。 与之相对的,在工地上、在工厂门口,许多老头特意把头发染成黑色,逢人就说自己不到60岁,就为了得到一个搬砖的机会。 人的悲喜,从不相通。(全文完)
lg
...
格隆汇
06-29 21:27
上一页
1
•••
18
19
20
21
22
•••
588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刚刚重磅表态!与习近平举行了“了不起”的会晤 中美达成一项贸易协议
lg
...
特朗普-习近平会谈结果早已被定价!细节不多难消市场怀疑,黄金强势站上4000
lg
...
【直击亚市】中美领导人会晤结束、历时约100分钟!日本央行按兵不动刺激日元
lg
...
中美突发重磅!尽管特朗普与习近平达成协议 美国对中国的关税调查仍将继续
lg
...
习特会似乎并未带来实质性突破!黄金大涨超70美元重上4000大关,买盘回归?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35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9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