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Mysteel调研:预计8月份建筑用钢修复不明显
go
lg
...
降低12.6%。 2023年上半年全国
房地产
市场
基本情况。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6.6%。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4.3%。房屋竣工面积增长19.0%。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3%,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17.0%。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9.8%。6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下滑至94.06。
房地产
市场
新形势。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会议房地产表述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甚至超预期。不提“房住不炒”可能还不是最重要的,“适应我国
房地产
市场
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最高层对房地产行业最新的综合判断。对未来若干年房地产政策起了基调。
房地产
市场
或逐步探底修复。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环比进一步扩大,显示当前销售复苏较为不明朗;究其原因,居民收入预期转弱、房企违约事件频发限制了居民购房需求,此外,本轮房地产宽松周期节奏偏慢,力度偏弱,均不足以支撑地产销售显著修复。后市仍将继续关注房地产宽松措施的出台,包括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松绑限购政策以释放一二线城市的改善性需求、国开行增加再贷款以“保交楼” 等,尤其在居民收入预期尚未明显改善之前,调降房贷利率有望成为拉动商品销售的核心。 基建投资增速或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6月广义和狭义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增速双双回升,而且环比增速均超过40%。正如近日央行发布会指出“去年部署的74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支付使用比例6月已超过70%”,显示准财政工具持续投放、今年企业中长贷积极改善正在对基建投资起到有效支撑作用。虽然地方财政紧张,债务风险外溢的可能性存在。而且7月政治局会议表述从“严控隐性债务”变成了“优化地方债务”。中央层面多次强调,用足用好存量政策工具,即专项债,并配套使用好增量金融政策工具,基建投资增速维持在相对高位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数据来源:统计局 综合而言,7月建筑钢材消费同环比均有转弱,项目增量较少,在建项目起到托底作用,主要消费地华东、华南、西南降雨天气影响较大,叠加高温持续,工地开工情况不佳。8月份建筑市场行情有修复的迹象,但预计环比7月份变化不大,天气好转但高温持续,建筑市场情绪仍然悲观,预计8月建材消费月环比修复0-2%。 调研样本说明:8月Mysteel建筑企业调研样本有效值合计197家,年钢材采购总量约1亿吨,承建项目类型侧重房建和基建的比例接近五五开。此外,样本合计覆盖七大区,31个省份,其中华东36%,华北15%,西南15%,西北11%,华中10%,华南10%和东北4%。 因样本企业内部整改、倒闭失联以及新建立联系等因素每月有增减样本数量,变动样本经采集基本信息并积累2期及以上有效数据后纳入固定样本库,文章观点均以连续性可比数据进行分析解读而得,如有问题欢迎联系,联系方式见文末。 文章作者:徐旭苗,上海钢联-钢材事业群-数据产品部-建筑业研究员,联系方式:021-66896626。
lg
...
我的钢铁网
2023-08-08
超9成调查者希望直接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对银行、地产影响几何?
go
lg
...
关表述,7.24政治局会议也指出“我国
房地产
市场
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以及“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住房贷款是居民债务最主要的构成部分,降存量房贷利率有助于稳定居民信心、降低负债端成本,进而稳定地产、刺激消费。 存量按揭贷款利率下调渐行渐近,银行行业的影响几何?光大证券近期表示,随着监管部门就存量个人按揭利率调整高频表态,市场开始此消息展开相关演绎。光大证券测算,若4Q存量首套房贷利率陆续下调,中性假设下将下拉上市银行2023年营收增速0.5个百分点。但若综合考虑现阶段银行板块估值、持仓均处在历史低位,交易活跃度低,空方力量整体偏弱,“稳增长”和“活跃资本市场”政策催化下股价具有较大向上弹性,存量按揭利率下调“靴子落地”后,压制银行板块表现因素消退,8月银行股仍可维持相对乐观。 对地产而言,国盛证券表示,存量房贷利率下降,再叠加核心一二线城市可能的降首付比例、放松认房认贷等措施,地产短期企稳的概率提升。目前看,存量房贷利率下降是稳地产组合拳的一部分,进一步释放了政策稳地产的信号,能一定程度提振信心。7.27住建部也表示将“进一步落实好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等政策措施”,地产短期企稳的概率增加。
lg
...
金融界
2023-08-08
中国房市陷入20年最长下跌!房企2万亿元债券恐将违约 “润”潮涌向这个国家?
go
lg
...
年失业率和疲弱的消费者信心,这一挑战比
房地产
市场
本身更广泛。Betty说道:“中国房地产行业最糟糕的时期可能还没有结束。” “新措施虽然有帮助,但并不是解决该行业困境的灵丹妙药,必须做出其他努力来提振买家对
房地产
市场
长期轨迹的信心,”她继续解释。尽管部分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但在全中国范围内,该行业却面临着危机。6月13日的降息和一些城市放宽贷款限制,并没有缓解这一冲击。即使是在坏消息经常受到审查的中国发表的研究,也描绘了一幅严峻的景象。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上周发布的库存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中国100个城市中,有68个城市的房产销售时间超过14个月。报告称,一些城市需要五年多的时间才能出售房屋。 “这表明房地产几乎不可能恢复昔日的辉煌,不出意外,一些城市的老旧房地产存量未来可能会成为无人居住的‘鬼区’,从金融角度看,它们也会成为随时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国房地产博主写道。 经济学家还指出,占成交量77%的较小的三四线城市,已经在一段时间内降低了二次购房者的支付比例,但这些政策尚未重振需求。 中国商业杂志Caixin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表示,这场危机正在蔓延到国有房地产开发商,而这些开发商此前一直受到中国国家财力雄厚的保护。 据估计,开发商即将违约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的到期债券。据报道,中国最大开发商碧桂园上周取消了价值3亿元人民币,约合4.55亿美元的新股发行,因为该公司7月份的销售额下降60%。 中国
房地产
市场
的低迷也影响着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海外
房地产
市场
,研究显示,尽管资本很难流出中国,但那些积蓄了原本用于中国房地产的储蓄的家庭现在正将目光转向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投资。 (来源:AFR) Juwai IQI表示,澳大利亚目前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等中国投资者的海外市场中名列前茅。2022年的新冠封锁和共同繁荣政策导致中国富人外流,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 Juwai报告估计,从今年到2025年,将有约71.2万人从中国移民到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预计未来两年将有约7万名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报告还称,受疫情影响的中国家庭正在增加储蓄。2022年前九个月,存款增加了26.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28万亿美元。 经济学家对中国前景并不那么乐观,他们表示问题出在规模较小的所谓三四线城市。如果通货紧缩威胁等中国整体经济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买家将不愿意将积蓄投入房地产。 “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住房需求可能不会像市场预期的那样反弹,家庭收入增长缓慢、对未来信心不足、未完工房屋的遗产、人口下降,以及许多城市的房价下降,尤其是低线城市,”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Ting Lu表示。
lg
...
颜辞
2023-08-08
中指研究院:TOP100房企销售连续两月大幅下降, 7月销售额同比下降34.1%
go
lg
...
地方国资拿地金额占比降至9%。 近两年
房地产
市场
深度调整,上市民营房企中仍有个别在拿地,绝大部分已停止拿地;多元化实业企业着力发展已有的房地产业务,善于合作的区域中小民营房企等则在积极拿地。今年以来除拿地企业格局变化外,当前房企投资逻辑明显趋同,核心一、二线城市优质地块被多家房企“争抢”现象时有发生,全国土地市场“局部升温”特征越发明显。 2023年小阳春结束后,3-7月新房成交规模环比持续回落,直接影响房企拿地信心,土拍热度连月下降。1-7月除个别核心城市外,土拍总体热度仍低迷,300城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继续下降27%。总体来看,尽管部分核心城市土拍市场热度较高,但受弱能级城市拖累,全国土拍市场总体热度仍低迷。从50家代表企业拿地销售比离散图来看,拿地销售比内部分化明显。50家代表企业2023年1-7月拿地销售比均值为20.7%,较去年同期下降15.4个百分点。
lg
...
金融界
2023-08-08
加拿大恐出现“富人衰退”潮!中产阶级、高薪人士崩溃!专家:不一定是坏事
go
lg
...
间受到冲击。 “今年早些时候,我们看到
房地产
市场
出现了一些下滑,但这种情况正在复苏。
房地产
市场
异常活跃。我们看到去年由于供应链中断,制造业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们现在做得很好,”她说。 “相比之下,现在科技行业仍在经历裁员和重组,但表现不佳。我们看到服务业等其他行业根本没有任何减少。” 马利特表示,这种阶段性的放缓将减轻经济衰退的打击。 由于中产和高薪人士的失业、减薪变相帮助了经济软着陆,所以可能不会出现剧烈衰退。 “我们预测不会有类似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情况,因为当时它冲击了美国的金融部门,立即导致几乎所有其他部门陷入停顿。我们正在处理的行业之间的联系并不像金融那样隐含,”马利特说。 马利特就表示,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将出现经济衰退。 他说,“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将相当疲软。” 不只马利特一人,很多其他经济学家也预测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出现经济衰退。 加拿大的经济衰退,首当其冲的是中产阶级和高薪人士,大家怎么看? 作者:晓晨
lg
...
超级生活
2023-08-08
美媒:经济摇摇欲坠,中国却几乎无计可施!中国真的要重蹈日本覆辙?
go
lg
...
式措施来帮助目前陷入历史上最严重衰退的
房地产
市场
,以及调整利率外,几乎没有迹象表明政府为陷入困境的消费者或企业提供了真正的资金。 “中国决策者似乎不太可能出台任何重大的货币或财政刺激措施,可能是担心这样做会加剧中国日益增长的债务风险,”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无党派智库捍卫民主基金会(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中国问题高级研究员Craig Singleton表示。 他补充说:“我们最多只能期待一些微不足道的、主要针对供给方面的措施,这些措施表面上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私人资本和提高电动汽车的保有量。” 在取消新冠疫情限制措施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今年开局强劲,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动力。 自今年4月以来,一系列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和人口统计数据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中国可能正面临一段增长大幅放缓的时期,甚至可能重蹈日本的覆辙。 必要措施 由于防疫措施结束后最初的经济活动爆发很快消退,中国经济在4月至6月期间与上一季度相比几乎没有增长。通货紧缩的迹象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可能进入长期停滞期的担忧。 法国投资银行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根据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的经验,中国有进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变得无效,消费者持有现金而不是花钱。 “换句话说,中国企业和家庭在对经济前景非常悲观的情绪的推动下,由于收入下降,他们更愿意减少投资和去杠杆化。” 分析人士表示,为了让经济重回正轨,北京方面需要言行一致。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UBS Global Wealth Management)的分析师表示,中国“明显”没有像发达经济体那样在新冠疫情期间提供巨大支持。例如,财政刺激只相当于美国援助总额的三分之一,而且没有全国性的现金发放。 他们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虽然这帮助中国避免了其他地方出现的严重通胀冲击,但由于工资和房地产资产价值同时停滞不前,家庭可支配收入下降。 单凭降息还不够,除非辅以刺激需求的财政措施。 他们表示,“一个全面的政策组合——包括货币和财政刺激,包括基础设施、房地产和消费,以及结构性改革——将有助于重建信心。” 眼下与2008年不同 中国的经济轨迹是全球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他们指望中国推动全球经济扩张。但是,北京方面似乎已经弹尽粮绝。 2008年时,中国领导人就推出了人民币4万亿元(合586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以尽量减少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它被视为一次成功,帮助提升了中国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以及中国的经济增长。2009年下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飙升至9%以上。 但这些措施的重点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导致了前所未有的信贷扩张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大幅增加。2012年,北京表示不会再这样做。成本太高了。 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债务问题只会加剧,三年的严厉封锁措施和房地产低迷耗尽了地方政府的资金。 分析人士估计,去年中国未偿政府债务超过123万亿元人民币(合18万亿美元)。其中近10万亿美元是高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欠的所谓“隐性债务”。 彭博社援引曾在中国央行任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高级官员朱民今年6月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称,他认为中国不会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因为中国已经在与高债务水平作斗争。 Garcia-Herrero说:“中国没有宣布任何(财政刺激措施),这似乎表明,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仍然对公共债务的过快增长保持警惕。” 刺激效果也不如2008年 Garcia-Herrero说,即使北京采取行动,效果也不如2008年。 她说:“以基础设施为主导的财政刺激需要更大,才能产生同样的经济影响。” 她补充说,这也意味着,如果采取行动,中国的公共债务将远远超过目前占GDP的100%,这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负债最多的国家之一”。 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Derek Scissors表示,对经济衰退的“正确回应”,将是北京方面回到亲市场的改革道路,让私营部门发挥更大作用。 但他表示,政府正在考虑这个方向的迹象“有限”。 根据Singleton的说法,“中国新的经济领导团队几乎没有什么工具可以有效地恢复经济增长。” 他说,“北京方面坚定地拒绝承认习的经济管理不善在加剧中国问题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这并不令人意外,这将严重加剧中国更广泛的系统性风险。 Singleton说,房地产行业可能会拖累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并补充说,中国令人担忧的债务水平和国内外胆小的消费者也不会有所帮助。
lg
...
财经风云
1评论
2023-08-08
旧金山联储研究显示美国住房价格增长明年可能变为负值
go
lg
...
“2022年初以来利率快速上升可能对
房地产
市场
放缓发挥了重大作用,这种放缓可能会继续下去,”他们说。
lg
...
金融界
2023-08-08
诸葛找房二手房月报:重点10城二手房成交环比跌幅收窄,北京单月成交降至万套以下
go
lg
...
。7月29日北京住建委发声将结合 北京
房地产
市场
实际情况,会同相关部门抓紧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大力支持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 北京房 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信号意义重大,近期北京政策调整的预期增强。 从同比来看,7月仅有深圳、佛山两城同比上涨,其余8城同比全部下降。从上涨城市来看,佛山同比涨幅遥遥领先,本月成交7447套,同比涨幅超46%,其次为深圳,同比涨幅为4.64%。同比下降城市中,东莞领跌,同比跌幅近40%;厦门位列跌幅第二,本月成交1485套,同比下降36.4%;杭州、苏州次之,同比跌幅均在25%以上。整体来看,7月同比下降成交数量较上月明显增多,多数城市成交跌破去年同期水平,市场下行压力加大,7月底中央密集对房地产发声,预计接下来地方城市有望迎来政策调整的频发期。 二、重点城市挂牌量达到近年来峰值,北京环比增长6.3% 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7月10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挂牌量为158.63万套,环比上涨0.92%,同比上涨47.96%。今年以来,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持续走高,达到近年来峰值。不断攀升的挂牌量也体现出了业主对市场预期不高,抛售心理较强,很多业主想要将房源挂出以尽快实现回本。不断走低的成交量与逐月上升的挂牌量形成鲜明对比,7月底政策端不断释放利好,8月政策调整优化预期增强,预计政策落地后市场情绪有望逐步修复。 从各城市挂牌量环比来看,6城挂牌量继续上升,4城挂牌量小幅回落。其中,南京以6.64%的涨幅居首;其次为北京,环比涨幅为6.3%,深圳环比上涨3.84%,位居涨幅第三。从同比来看,重点10城中除了成都和青岛,其他城市挂牌量同比呈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杭州同比涨幅超140%,位列榜首,苏州、深圳紧随其后,同比涨幅均在100%以上,较去年同期实现了翻倍增长。虽然最近暖风频吹,但是地方细则尚待落地,市场信心仍处于相对低位,并且市场信心的修复不是一蹴而就的,仍需要时间。 三、涨价房源占比达2022年以来低谷,北深涨价占比小幅提升 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7月,重点10城调价房源中涨价房源占比为10.5%,较上月收窄1.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收窄2个百分点。2023年初期,疫情防控放开后积压的需求加速释放,业主涨价信心较足,涨价房源占比连续两月回升,达到历史高位水平,进入3月份以后,市场回暖持续性显露不足,涨价信心连续5月下滑。重点城市楼市正式进入买方市场,7月底政策端多次表态房地产,后续松绑政策有望加速落地,助力改善市场预期。 分城市看,7月监测重点10城中,有3城涨价房源占比上升,7城涨价房源占比回落。其中,深圳涨价占比升幅最大,较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其次为东莞,涨价占比较上月提升0.9个百分点,北京位居第三,涨价房源占比提升0.4个百分点。本月,在7月28日住建部表态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密集发声将结合房地产实际情况,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正向信号,虽尚未有细则出台,但是短期内也刺激了市场情绪,带动涨价占比小幅回升。
lg
...
金融界
2023-08-07
诸葛找房:7月楼市“寒意袭人”,市场各项指标全面下探
go
lg
...
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定调,提出适应我国
房地产
市场
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7月28日,住建部部长倪虹提出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落实好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等政策措施; 随后7月29-31日,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接连发声响应,预计具体的房地产政策落地节奏将会加快,松绑力度有望加大。 展望后市,政策端已经释放利好信号,但具体政策的落地还需时间,并且市场信心的修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预计短期内二手房市场仍然保持稳中趋降的态势,后续降幅有望收窄。 从涨跌城市数量来看,7月份29城二手住宅市场均价上涨,较上月减少4个,平均涨幅为0.52%,涨幅较上月收窄0.01个百分点;71城二手住宅市场均价下跌,较上月增加5个,平均跌幅为0.72%,跌幅较上月收窄0.14个百分点。7月份,价格下降城市数量再度增加,达到近三年来的次高峰,市场面临的下行压力加大。在当前市场前景不明朗加上就业形势严峻、居民预期收入下降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业主信心不足,降价出售的意愿增强。 从环比涨幅前十的城市来看,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其中,深圳环比涨幅领跑,本月市场均价为6895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52%;北海位居涨幅第二,本月市场均价为6572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47%;赣州本月市场均价为10962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46%,位列涨幅第三。除此之外,长三角的阜阳、金华、宿迁涨幅也均在0.5%以上。整体来看,本月上榜城市除了一线城市北深外,涨幅居前的城市多以中小城市为主,疫情防控放开后房价出现小范围补涨,并且由于本身基数低导致涨幅偏大,但是这一涨势只是短暂的,预计难以长久。 从环比跌幅前十的城市情况来看,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城市占据重要席位。其中,南宁领跌,本月市场均价为12119元/平方米,环比下跌2.61%;桂林跌幅紧随其后,本月市场价格为6699元/平方米,环比下降2.49%;泰安位居跌幅第三,本月市场价格为9877元/平方米,环比下跌2.43%。同时,中西部城市鄂尔多斯、洛阳、兰州、岳阳、榆林等也呈现明显的下降行情,跌幅均超1%。本月超70城房价出现下行,数量达到近年来的高峰水平,多数城市房价承压,政策端提振信心已经迫在眉睫。 二、一线城市房价稳中趋升,二线、三四线房价连续多月下滑 分城市等级来看,2023年7月,一线城市市场均价维持上涨态势,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市场均价持续回落。具体来看,一线城市市场均价为6132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71%,同比上涨8.17%。本月北上广深四城房价全部上涨,一线城市房价相对稳健。 二线城市市场均价为18684元/平方米,环比下降0.49%,同比下跌2.66%。二线城市市场均价连续5月下降,本月环比跌幅略有收窄,7月南京、天津等二线城市松绑了 公积金贷款 政策,小幅提振市场信心。但是整体来看,当前市场信心仍较薄弱,多数城市仍然面临着不可抵挡的降温态势。 三四线城市市场均价为9648元/平方米,环比下降0.41%,同比下跌3.78%。本月三四线城市市场价格延续下滑态势,年初短期由返乡置业带来的局部回暖也难以掩盖三四线城市
房地产
市场
降温的整体趋势。 三、八大经济圈市场均价全部下滑,东北城市跌幅领跑 从区域市场均价环比来看,2023年7月,8大经济圈市场价格全线回落。其中,东北城市跌幅领先各大经济圈,本月市场均价为10042元/平方米,环比跌幅为0.49%;西北城市跌幅位居第二,本月市场均价为9818元/平方米,环比跌幅为0.42%;中部城市紧随其后,本月市场均价为9346元/平方米,环比跌幅为0.41%。 同比来看,8大区域市场均价同比全部下降。其中,东北城市同比跌幅遥居榜首,同比下降7.29%;中部城市位居跌幅TOP2,同比下降3.26%;西北城市位居跌幅第三,同比下降2.45%。 租金篇:7月全国大中城市租金环比持平,珠三角局部城市租金下滑明显 一、7月全国大中城市租金均价仍不及预期,环比持平,同比跌幅扩大 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7月全国大中城市租金挂牌均价为35.46元/平方米/月,环比持平;同比下跌1.03%,同比跌幅较上月扩大0.5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租赁市场整体活跃度偏低,6月毕业季呈现“旺季不旺”特征,7月租赁市场继续维持低温态势,租金环比持平,同比降幅扩大,远不及近两年同期的活跃程度。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但部分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还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数据显示,2023年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其中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为21.3%,再度刷新了失业率新高,就业环境局部承压仍然对租赁需求释放以及租金涨势造成了一定的挑战。近期发改委发布促消费20条措施,就业环境将会有所改善,预计租赁市场的活跃度也有望上升。 二、一线、三四线城市租金上扬,二线城市止涨转跌 分等级城市来看,一线城市止跌转升,但相较以往7月一线城市租金涨幅,今年涨势有所减弱,环比涨幅为近5年同期新低。其中上海、广州的租金走势仍然呈现较大跌幅。数据显示,2023年7月,一线城市平均租金为88.17元/平方米/月,环比微涨0.03%,同比下跌0.67%。 二线城市租赁市场存在明显分化特征,7月部分强二线城市租赁市场活跃度下降明显,拉低了二线城市整体租金水平,租金均价止涨转跌,远不及前两年同期表现。 数据显示,7月二线城市平均租金为31.43元/平方米/月,环比下跌0.1%,同比下跌1.27%。但与此同时,像石家庄、乌鲁木齐等多数弱二线城市的租金上涨动力有所提升。 三四线城市在本轮传统租赁旺季中表现相对较为稳定,租金由平稳迈入上升阶段,且租金环比涨幅高出去年同期约0.3个百分点。数据显示,7月三四线城市平均租金为24.1元/平方米/月,环比上涨0.35%,同比下跌0.66%。 三、大户型产品租金较为坚挺,一居室租金同比跌幅最大 从产品户型上看,2023年7月,二居室及以上租金均价呈现上涨态势,且四居及以上涨幅居首;一居室租金均价较上月下跌。其中,一居室平均租金为1900.29元/月,环比下跌1.46%,同比下跌2.82%;二居室平均租金为2633.54元/月,环比上涨0.26%,同比下跌1.14%;三居室平均租金为3514.32元/月,环比上涨1.28%,同比下跌0.59%;四居及以上平均租金为6378.12元/月,环比上涨1.83%,同比上涨2.42%。整体来看,7月份,二居室及以上的中大户型房子的租赁需求相对旺盛,租金迎来上涨局面。 四、7月全国大中城市在租房源量进一步下降,环比降幅超15% 从在租房源情况来看,进入2023年,多地纷纷加速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叠加节后返乡租赁需求的催生,2月份在租房源明显增多,随后由于市场预期有所减弱,业主出租意愿也随之下降,在租房源量连续2月小幅下滑,继5月短暂回升后,6月在租房源再度转降,甚至低于去年同期水平,7月份市场延续低温态势,就业市场局部承压、居民租房成本压力较大等影响尚在,在租房源量进一步下滑,且同环比跌幅双双扩大超10个百分点。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7月全国大中城市租赁市场在租房源量环比下跌15.27%,环比跌幅较上月扩大10个百分点;同比下跌17.12%,同比跌幅较上月扩大约15个百分点。 五、7月租金上涨城市数降至18个,无锡连续4个月进入涨幅TOP5 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从涨跌城市数量来看,全国大中租赁城市中,租金均价上涨城市数18个,数量较上月减少7个,平均涨幅为1.21%,涨幅扩大0.75个百分点;下跌城市数22个,数量较上月增加7个,平均跌幅为1%,跌幅扩大0.1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7月租赁市场活跃度仍然偏低,多数城市依旧面临租金下滑的压力,租金下跌城市数占比过半。 从环比上涨城市来看,本月租金环比上涨的TOP5城市为太原、威海、石家庄、乌鲁木齐、无锡,环比分别上涨2.45%、2.13%、2.05%、1.94%、1.92%,其中,无锡已连续4个月进入租金涨幅TOP5,租赁市场活跃度较高。另外,从5城同比来看,除太原1城呈现下跌态势外,其余4城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其中无锡同比涨幅再度居首,为3.48%。 从环比跌幅TOP5城市来看,7月份租金跌幅前5城市分别是常州、东莞、佛山、惠州、广州,环比跌幅分别为2.38%、1.95%、1.91%、1.86%、1.58%,其中,广州已连续2月进入跌幅TOP5。可以看到,7月珠三角经济圈城市租金下跌较为明显,由于珠三角新兴产业较多,吸引年轻人就业,但今年青年人失业率达到较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珠三角的租金上涨。从5城同比来看,全员呈现下滑态势,其中常州、东莞同比跌幅靠前,均超3%。 新房市场篇:7月新房市场“寒意袭人”,同环比双双缩水近3成 一、7月新房市场降温,成交规模创近五年同期新低 7月新房市场降温明显,单月成交同环比双双降超20%。进入2023年,新房成交低位开场,之后随着前期积压的 购房 需求加速释放,2、3月份新房成交持续回升,但进入二季度,
房地产
市场
开始进入降温通道,需求支撑乏力,行业复苏趋弱,新房成交连续2月下滑,至6月份成交虽小幅上升,但明显不及去年同期。进入7月份,楼市继续下探,新房成交同环比双双降超20%,且单月成交规模为近五年同期成交最低位。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7月重点监测的30城新房销售面积为943.36万平方米,环比下跌27.59%;同比下降28.25%,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约5个百分点。 从累计成交来看,今年前7月新房成交为近五年同期成交次低位,仅较去年同期小幅上升,整体表现不及预期。数据显示,2023年前7月新房销售面积为9000.58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小幅上涨2.02%。目前,楼市仍然存在购买力偏弱、市场信心不足等问题,7月新房成交下滑并不单纯是季节性调整,也表明楼市恢复态势尚不明朗。近期,国家住房及监管部门密集喊话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迅速响应、表态支持,接下来实质性的政策将会陆续出台,市场信心回升,但预计本次市场信心的恢复并不是立马见效,8、9月市场缓慢恢复,四季度有望加速恢复。 (注:重点30城新房销售面积2020年3月环比为262%,2021年2月同比为391.2%。) 二、一线城市成交跌幅最小,二线城市下滑严重 7月各等级城市新房成交全线下滑,二线城市受挫严重,一线城市跌幅最小。分不同等级城市来看,一线城市在需求量较为充足的支撑下,成交相对抗跌,7月成交同环比跌幅最小,累计成交量赶超去年同期约9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3年7月一线城市销售面积为270.3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9.76%,同比下降12.91%;1-7月销售面积为1986.89万平方米,同比上升9.11%。 二线城市成交下滑严重,7月同环比降幅均超30%,主要是由于二线城市分化明显,继上一轮需求加速释放后,当前部分次中心城市成交动力明显下滑,拉低了整体成交规模。 数据显示,2023年7月二线城市销售面积为485.3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35.49%,同比下降36.69%;1-7月销售面积为4993.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9%。 三四线城市新房成交持续下行,环比呈现“四连降”,但累计成交表现较好于去年同期。 数据显示,2023年7月三四线城市销售面积为187.6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5.17%,同比下降21.03%;1-7月销售面积为2019.91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2.21%。 三、近8成城市新房成交环比下降,温州、威海等6城成交减半 7月30城新房成交以跌为主,温州、威海等6城成交规模环比减半。从30城新房成交环比变化看,7月有7城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上涨,其余23城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滑,其中温州、丽水、威海等6城成交面积较上月减半。从上涨城市来看,各等级城市全覆盖,其中深圳作为唯一一个成交上涨的一线城市,7月新房成交33.28万平方米,环比上涨7.2%,楼市韧性凸显; 三四线城市衡阳凭借54.4%的环比涨幅领跑,但成交规模仍然处于历史较低位; 二线城市大连、福州位居环比涨幅第二、三位,新房成交分别较上月上涨39.1%、15.5%,不排除是政策持续加持下购房需求阶段性加快的作用。 下滑城市来看,温州领跌,7月环比下跌65.9%,主要系上月销售端发力显著,高基数下本月成交下滑明显; 丽水、威海、青岛紧随其后,跌幅均在60%以上。 同时苏州、重庆、南京等多个重点二线城市成交也呈现一定的下滑,传统淡季叠加市场信心偏弱,销售端持续承压。 从同比变化来看,重点30城中有5城同比上涨,较上月减少1城,其余25城同比均呈现下滑态势。从上涨城市来看,三四线城市为主,一二线各有1城,其中,淄博以21%的同比涨幅领跑,不难发现,随着近期旅游热度的上升, 淄博
房地产
市场
也出现了向好迹象,本月成交同环比双双逆势上涨;福州、泉州也表现不俗,不仅环比实现转正,同比涨势也较为可观,同比涨幅均超15%;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本月成交虽较上月下滑,但仍好于去年同期,同比涨幅约10%。同比下降城市来看,一线城市跌幅相对较小,如深圳、广州同比跌幅均在10%以下,二线及三四线城市仍然面临去化缓慢的难题,其中,泰州、大连、舟山位居跌幅前三,同比均下跌超60%。 四、7月房企推盘力度明显减弱,供应量较上月缩减近半 7月新房供应缩减近半,10城环比全部回落。继6月房企集中供货后,7月份新房供应端出现下滑也在预料之内,批准上市面积同环比均下降超30%,单月供应量降至年内月度次低位。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7月重点监测的10城批准上市面积为428.27万㎡,环比下降47.3%,同比下降36.4%。 从10城供应环比变化来看,10城呈现全员下降态势,其中,长沙、北京、合肥位居环比跌幅前三,跌幅均在60%以上,主要系上月供应高基数导致本月下滑明显。 从同比数据来看,仅北京、济南同比上涨,其余8城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滑态势。 其中,北京供货量同比上涨25.72%领先,济南同比上涨6.55%,与此同时,同比下滑城市中,合肥、西安、长沙等6城供应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同比跌幅均在40%以上。 (注:重点10城批准上市面积2020年3月环比582.5%,2021年2月同比为382.8%。) 五、库存量小幅下降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7月新房库存小幅下降,超半数城市库存量仍高于去年同期。进入7月份,在供应大幅缩减的情况下,新房库存规模下降,但略高于去年同期。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7月监测10个城市的新房库存面积为7516.26万平方米,环比小幅下降1.11%,同比微升0.18%,这是时隔3个月库存同比再度转正。 从具体城市环比变化来看,上海、南京、广州3城库存规模环比上升,其余6城库存规模较上月小幅下降。 其中,莆田、北京、合肥环比跌幅位居前三,环比分别下跌4.6%、3.6%、3.5%。 从同比来看,6城库存面积同比上涨,4城库存面积同比下跌。 莆田、深圳库存累积仍较明显,同比涨幅均超30%,合肥、福州去库存持续见效,同比分别下降20.5%、15.7%。 二手房市场篇:重点10城二手房成交环比跌幅收窄,北京单月成交降至万套以下 一、7月重点10城二手住宅成交环比下降11.38%,连续4个月维持下降态势 据 诸葛 数据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7月10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成交57130套,环比下降11.38%,较上月跌幅收窄4.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3.17%,较上月扩大13.12个百分点。至此,同比连续两个月维持负增长。从累计成交来看,1-7月重点10城二手住宅成交501218套,同比上涨40.95%。进入2023年,一季度政策环境延续宽松态势,加之疫情防控全面放开,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加速释放,带动成交强势回升,3月小阳春成交规模达到近三年新高。随着一季度积压需求释放完毕,市场回温动能减弱,自4月份开始成交规模连续4个月维持降势。7月底,中央接连表态房地产,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房地产,提出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7月28日住建部部长提出进一步落实好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认房不用认贷”等政策措施,7月29-31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接连发声落实住建部相关政策部署。预计具体政策落地的节奏将会加快,若是政策落地后,接下来二手房成交跌势有望收窄,后续有止跌可能。 (注:10个重点城市为北京、佛山、东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青岛、苏州、厦门) 分具体城市来看,环比方面,2023年7月,重点10城中仅有2城成交量小幅上升,其他8城成交全部下滑。其中,青岛、佛山本月分别成交4679套和7447套,环比涨幅分别为6.22%和3.02%。成交下降城市中,东莞跌幅领先,本月成交1387套,环比下降22.64%;苏州紧随其后,本月成交4448套,环比下降21.87%;北京、南京位居跌幅第三、四,本月分别成交9718套和6827套,环比跌幅均在15%以上。本月 北京二手住宅 成交跌至1万套以下水平,达到今年以来除1月以外的低谷,市场下行压力显露。7月29日北京住建委发声将结合 北京
房地产
市场
实际情况,会同相关部门抓紧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大力支持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 北京房 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信号意义重大,近期北京政策调整的预期增强。 从同比来看,7月仅有深圳、佛山两城同比上涨,其余8城同比全部下降。从上涨城市来看,佛山同比涨幅遥遥领先,本月成交7447套,同比涨幅超46%,其次为深圳,同比涨幅为4.64%。同比下降城市中,东莞领跌,同比跌幅近40%;厦门位列跌幅第二,本月成交1485套,同比下降36.4%;杭州、苏州次之,同比跌幅均在25%以上。整体来看,7月同比下降成交数量较上月明显增多,多数城市成交跌破去年同期水平,市场下行压力加大,7月底中央密集对房地产发声,预计接下来地方城市有望迎来政策调整的频发期。 二、重点城市挂牌量达到近年来峰值,北京环比增长6.3% 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7月10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挂牌量为158.63万套,环比上涨0.92%,同比上涨47.96%。今年以来,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持续走高,达到近年来峰值。 不断攀升的挂牌量也体现出了业主对市场预期不高,抛售心理较强,很多业主想要将房源挂出以尽快实现回本。 不断走低的成交量与逐月上升的挂牌量形成鲜明对比,7月底政策端不断释放利好,8月政策调整优化预期增强,预计政策落地后市场情绪有望逐步修复。 从各城市挂牌量环比来看,6城挂牌量继续上升,4城挂牌量小幅回落。其中,南京以6.64%的涨幅居首;其次为北京,环比涨幅为6.3%,深圳环比上涨3.84%,位居涨幅第三。从同比来看,重点10城中除了成都和青岛,其他城市挂牌量同比呈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杭州同比涨幅超140%,位列榜首,苏州、深圳紧随其后,同比涨幅均在100%以上,较去年同期实现了翻倍增长。虽然最近暖风频吹,但是地方细则尚待落地,市场信心仍处于相对低位,并且市场信心的修复不是一蹴而就的,仍需要时间。 三、涨价房源占比达2022年以来低谷,北深涨价占比小幅提升 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7月,重点10城调价房源中涨价房源占比为10.5%,较上月收窄1.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收窄2个百分点。2023年初期,疫情防控放开后积压的需求加速释放,业主涨价信心较足,涨价房源占比连续两月回升,达到历史高位水平,进入3月份以后,市场回暖持续性显露不足,涨价信心连续5月下滑。重点城市楼市正式进入买方市场,7月底政策端多次表态房地产,后续松绑政策有望加速落地,助力改善市场预期。 分城市看,7月监测重点10城中,有3城涨价房源占比上升,7城涨价房源占比回落。其中,深圳涨价占比升幅最大,较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其次为东莞,涨价占比较上月提升0.9个百分点,北京位居第三,涨价房源占比提升0.4个百分点。本月,在7月28日住建部表态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密集发声将结合房地产实际情况,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正向信号,虽尚未有细则出台,但是短期内也刺激了市场情绪,带动涨价占比小幅回升。 土地市场篇:7月土地市场降温,溢价率下行,流拍加剧 一、供应:7月土地供应量下降,住宅用地“量缩质提” 7月供地节奏放缓,推出楼面价小幅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全国主要地级市2023年7月供应土地405宗,供应规划建筑面积为3377.03万㎡,同比下降30.7%,环比下降46.09%;推出楼面均价为5382元/㎡,同比上涨42.61%,环比下跌9.61%。7月土地市场供地规模季节性回落,此外,不排除受近期买卖市场复苏缓慢的影响,各地推地节奏适度减慢。但地块整体品质仍然较高,推出楼面价同比实现“四连涨”。预计随着8月份到期的供地清单数量增加,供应规模有望回升。 备注:用地性质包含住宅用地、综合用地(含住宅)、商业/办公用地,下同。 7月住宅用地供应“量缩质提”,各等级城市供地量全线下降。从地块性质来看,7月份住宅用地供应端呈现“量落价涨”态势,综合用地及商办用地的供应量价双双下跌,其中住宅用地、综合用地的供应量均下降超40%。分各能级城市来看,2023年7月,各等级城市供应量呈现全线下降态势,其中一线及三四线城市降幅均超50%,二线城市供应规模较上月下降31.3%,但略高于去年同期,同比小幅上涨5.05%。推出楼面价方面,一线城市推出楼面价同环比双双降超20%;二线城市环比下降,同比上涨;三四线城市供地质量明显提高,推出楼面价同环比双双上涨。 二、成交:7月土地成交量价齐落,一线城市成交稳中趋升 7月土地市场成交量价齐落,住宅用地跌幅最小。据 诸葛 数据研究中心监测,2023年7月全国主要地级市土地成交441宗,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3208.71万㎡,同比下降46.61%,环比下降27.43%;成交楼面价为5825元/平方米,同比下跌8.88%,环比下跌17.75%;土地出让金为1869.13亿元,同比下跌51.4%,环比下跌40.33%。供应端收紧加之销售回款速度较慢下房企拿地信心受挫,7月土地市场成交动力明显下降,而且,从地块性质来看,住宅、综合及商办用地成交同环比均呈下滑态势,其中,住宅用地降幅相对较小,成交量价环比降幅均低于15%。展望后市,近期中央及多个高层会议重磅发声支持加快推出利于
房地产
市场
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销售端复苏有望加快,房企拿地信心也将随之上升,下月土地成交有望显露出回稳向好迹象。 7月一线城市成交稳中趋升,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成交双双受挫,同时各等级城市收金规模呈现全线同环比下降态势。分等级城市来看,仅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量环比小幅上升,二线、三四线成交双双下降。其中,7月一线城市成交31宗,成交规划建筑面积309.71万㎡,同比下跌34.99%,环比微涨3.95%;成交楼面价为20778元/㎡,同比下跌6.63%,环比下跌30.52%;土地出让金643.55亿元,同比下跌39.29%,环比下跌27.78%。本月北上广深4城均有地块成交,且上海贡献最大,成交17宗,带动一线城市整体成交规模稳步上升。 7月二线城市土地成交146宗,成交规划建筑面积1175.65万㎡,同比下跌52.82%,环比下跌28.65%;成交楼面价为6198元/㎡,同比下跌19.63%,环比下跌27.29%;土地出让金728.7亿元,同比下跌62.08%,环比下跌48.11%。本月二线城市拍地活动持续减少,而且多城土拍热度也有所下降,导致二线城市整体成交量价齐落。 7月三四线城市土地成交264宗,土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1723.33万㎡,同比下跌43.34%,环比下跌30.4%;成交楼面价为2883元/㎡,同比上涨1.94%,环比下跌14.58%;土地出让金496.87亿元,同比下跌42.47%,环比下跌40.64%。可以看到,三四线城市成交动力虽然不足,但价格水平却略高于去年同期。 三、热度:7月热度回落、流拍加剧,一线城市高溢价低流拍并存 7月土地市场热度持续回落,流拍现象加剧。数据显示,2023年7月全国主要地级市溢价率为4.8%,环比下降1.5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47个百分点。7月土地成交热度再度下降,截至本月,溢价率已连续3月下降,且仍处于中低位水平。 流拍率方面,本月流拍率为19.38%,较上月上升5.13个百分点,依旧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可见土地市场仍然面临较为严重的流拍压力。 一线城市高溢价低流拍并存,二线城市成交热度下降明显,三四线城市流拍现象大幅增多。分等级城市来看,溢价率方面,各等级城市溢价率环比全线下降,且二线城市降幅居首,但均略高于去年同期的溢价水平。其中,一线城市溢价率为6.76%,较上月回落1.63个百分点,赶超去年同期约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溢价率仍然处于最低水平,且已连续4月下降,本月环比降幅最大,较上月下降了2.08个百分点,略高出去年同期0.34个百分点;三四线城市溢价率较上月下降1.27个百分点至4.68%,高出去年同期1.8个百分点。 流拍率方面,7月一线城市流拍率同环比双降;二线城市环比微降,但仍略高于去年同期;三四线城市流拍现象大幅增多。其中,一线城市流拍率为3.13%,同环比分别下降2.14、4.77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流拍率为10.43%,较上月微降0.13个百分点,高出去年同期2.23个百分点;三四线城市流拍率依旧最大,为25%,达近17个月流拍率高峰。整体来看,7月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相对较稳,二线、三四线城市则面临低溢价高流拍并存的压力。 城市:上海土地收金大幅领先,松江洞泾纯宅地70.63亿位居成交总价首位 东部地区城市土地出让活跃度依旧较高,上海、北京土地出让金位居一二。从7月城市土地出让金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城市土地出让活跃度仍然相对较高,尤其是上海、南京等东南沿海城市收金持续可观。 其中,上海遥遥领先,7月土地收金达406亿元,上海计划于7月中旬开启的二批次第一轮土拍已顺利收官,历时3日共计成交15宗地块,其中10宗封顶摇号,平均溢价率7.82%,再度刷新了溢价率新高,可见上海土拍表现不俗,热度持续走高。 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在本月多场土拍的助力之下,凭借155亿元位居土地出让金第二。此外,宁波、南京、成都以及杭州的收金表现也不俗,均超80亿元。整体来看,房企投资继续向核心城市聚集,揽金居高者仍然主要聚焦于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 上海高价地块云集,松江洞泾镇地块70.63亿位居成交总价首位。从地块成交总价TOP10榜单来看,一线城市几乎全覆盖,其中上海地块占据多数份额,共6宗;其次为北京,上榜2宗;广州、南京各上榜1宗。从溢价情况来看,仅有3宗底价成交,其余7宗均触顶成交。其中,华发实业掷资70.63亿元触顶拿下上海松江区洞泾镇SJS30006单元04-04、05-01、05-05号地块,位居成交总价首位;与此同时,闵行区华漕镇MHP0-1402单元16-05、17-04地块凭借成交价61.48亿元位居第二,最终由中国铁建摇号竞得,其实,今年上海第一批次土拍中,中国铁建曾与万科联合拿地,这次又获得一幅宅地,深耕闵行的意图明显。北京大兴区西红门镇DX04-0102-6004地块、DX04-0102-6006地块位居成交总价第三,该地块吸引了华润置地、城建、建发等13家房企参与竞拍,且都是独立报名,最终,由中建玖合54.05亿元+现房销售面积2.6万平方米摇号摘得。此外,广州、南京分别上榜的天河区岐山路AT1010008、AT1010010地块与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数字大道以北、迎江路以西地块均由底价成交,总成交金额分别为45.05亿元、29.2亿元。 五、房企:国央企仍为拿地主力,7月中国铁建位居拿地金额首位 国央企仍为拿地主力,民营房企出手放缓。从7月单月房企权益拿地金额TOP15榜单来看,中国铁建位居拿地金额首位,7月总权益拿地金额为93.28亿元,在上海、苏州、合肥等多个核心一二线城市均有斩获,证明自身资金实力的同时布局长三角的意图明显。华发股份位居第二,7月权益拿地金额70.63亿元。建发房产、首开股份的拿地力度也较此前有了明显增加,分别位居本月第三、四位,拿地金额均超60亿元。此外,从房企权益拿地金额TOP15榜单中各类性质企业数变化来看,自4月份以来,市场复苏持续性减弱,国央企逐步走向拿地金额头部区间,俨然成为了土地市场的重要投资力量,与此同时,受资金压力影响,民营房企身影又出现了逐步减少的局面。 市场情绪指数篇:7月市场情绪达近两年低谷,政策效应下一线城市情绪先行回升 根据最新公布的2023年7月份市场情绪指数数据,重点50城情绪指数连续5月回落,达到近两年来的低谷,仍处于市场观望区间。预计短期内仍以观望区间小幅波动为主。从城市来看,50城中有8城未来短期房价预测呈上涨态势,其中,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韧性较强,房价短期内稳中趋升;同时,超8成城市预计短期内房价有下行压力。 一、重点50城情绪指数连续5月回落,达到2022年以来低谷 进入7月份,
房地产
市场
延续降温态势,市场情绪指数继续下行。 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7月,重点50城市场情绪指数为-0.73,较上月回落0.02,进入观望区间低位区间,达到2022年以来的低谷。自从2023年3月开始,市场复苏进程戛然而止,市场情绪指数五连降。
房地产
市场
下行压力凸显,从成交端表现也可以看出,7月重点城市成交延续下行态势。 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7月重点10城新房成交47748套,环比下降28.6%,同比下降19.5%;二手住宅成交58683套,环比下降11.3%,同比下降10.4%。7月份,成交端仍然保持降温行情,新房降幅高于二手房。 进入二季度以来,市场持续降温,7月的成交数据进一步说明当前市场信心几乎触底,市场的持续低沉表现迫切需要政策端的提振。 7月底,中央及地方对房地产表态频频释放正向信号。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适应我国
房地产
市场
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7月28日住建部部长表态要进一步落实好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等政策措施;随后7月29-31日,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接连发声,预计具体的政策措施将会加速落地;8月1日,央行提出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有序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预期进一步增强。政策方向当前已经指明,政策落地后市场情绪指数有望实现低位回升,当然市场情绪的修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内仍以观望区间小幅波动为主。 二、一线城市市场情绪小幅回升,二线、三四线仍下调 从7月份各等级城市情绪指数来看,一线城市情绪指数小幅回升,二线、三四线城市情绪指数延续下滑。 其中,一线城市情绪指数为-0.5,较上月上升0.06,领先各等级城市。一线城市情绪指数在6月份下调至历史低位后,本月小幅修复,基本回到5月份水平,主要受到7月底住建部发声后北上广深四城发表重要表态的带动,提出大力支持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对市场释放利好信号,预计政策落地节奏将会加快。 另外,7月中旬广州发布了放宽外围城区落户限制,北京表态提振改善性住房等大宗消费等,助力市场情绪修复。 一线城市市场情绪有望在政策效应下先行回升。二线城市情绪指数为-0.75,较上月回落0.03;三四线城市情绪指数为-0.76,较上月回落0.03,在各等级城市中处于最低水平。 三、本月12城情绪指数回升,北上广深四城情绪均小幅修复 从7月份各城市市场情绪指数来看,50城的市场情绪指数分布于市场平稳区间、市场观望区间、市场低迷区间3个区间,城市个数分别为1个、31个、18个,分别较上月持平、减少4个,增加4个。其中,深圳是本月唯一居于平稳区间的城市,自2023年6月从观望高位进入平稳区间,本月继续维持在平稳区间,市场情绪较为稳定。 上海市场情绪指数仅次于深圳,为-0.32,处于观望区间高位。 三亚情绪指数位居第三,为-0.42,较上月下降0.01,三亚自去年末以来受到疫情放开的旅游热度带动
房地产
市场
活跃度较高,近两个月来有恢复常态化迹象。 从情绪指数变化来看,本月情绪指数上升的城市有12个,较上月增加1个,下降的城市数量为38个,较上月减少1个。其中,深圳涨幅居首,本月市场情绪指数为-0.24,较6月上升0.06;其次为南宁,7月份市场情绪指数为-0.79,较上月上升0.04;郑州情绪指数为-0.77,较上月提升0.03,从低迷重回观望区间;广州、北京紧随其后,市场情绪指数均较上月提升0.03。本月一线城市均发布了重要表态,虽然尚未有具体措施落地,但是在市场情绪上已经有所表现,预计在实质性政策落地后,市场情绪指数有望再获修复。 四、北上广深房价稳中趋升,超8成城市短期房价有下行压力 根据情绪指数预测房价模型,监测的重点50城中短期内有8城房价呈现上涨态势,多数城市房价短期内仍面临下行压力。 未来短期来看,根据情绪指数模型,预测上涨的城市包括深圳、上海、广州、北京四个一线城市以及包括成都、威海、金华等在内的少数二三线城市。其中,深圳、上海房价韧性较强,深圳7月份市场均价为68957元/㎡,环比上涨1.52%,根据情绪指数预测,未来4个月深圳房价维持稳定上涨态势,累计涨幅超2%。 7月份上海市场均价为74455元/㎡,环比上涨0.31%。 根据情绪指数模型预测,未来4个月累计上涨1.3%。 广州处于观望区间高位水平,本月市场均价为39012元/㎡,环比上涨0.24%,预计未来2个月保持小幅上涨,累计涨幅约0.5%。 威海借助于山东旅游热潮,
房地产
市场
活跃度随之抬升,7月市场均价为10775元/㎡,环比上涨0.5%,预计未来短期内房价稳中趋升,累计涨幅在0.5%左右。 同时,8成以上的城市未来短期房价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下行风险,其中,环渤海的青岛、潍坊以及长三角的徐州、无锡、温州、盐城等城市房价下跌幅度较大。青岛当前已经接近观望区间底部,7月市场均价环比下降0.85%,根据情绪指数预测未来3个月房价累计跌幅超2%。徐州作为长三角的弱二线城市,
房地产
市场
发展活力减退,7月市场均价为13439元/㎡,环比下降0.53%,至此,徐州已经连续一年以上房价维持跌势,根据情绪指数,未来3个月内累计下降超2%。另一城市温州房价也连续多月下滑,本月市场均价为23629元/㎡,环比下降0.58%,预计未来3个月房价累计下降超1.5%。
lg
...
金融界
2023-08-07
继续增仓!地产ETF(159707)上周净流率超20%!王石、冯仑最新发声,机构建议积极布局地产等…
go
lg
...
石和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也分享他们对当前
房地产
市场
的看法和未来走势的预判。 对于当下
房地产
市场
是否已经处在拐点,王石认为,中国房地产目前处于调整期,会面临如流动性问题在内的诸多挑战,但我们有着庞大的市场,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相信是可以克服挑战的。 对于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机会,冯仑指出,目前来看,供给侧与需求侧出台了诸多政策,依靠这些政策来真正刺激市场需求很重要,同时围绕房地产行业,许多次级需求会延伸出来。 针对8月整体布局,中信证券研报认为,政策、基本面、流动性、情绪四大拐点在8月共振,A股已经开启继1月和4月后的第三个关键做多窗口,建议投资者注重政策不断发力、经济边际向好、盈利持续修复的大方向,忽略政策落地速度、市场预期波动和板块轮动方向的小节奏,积极围绕地产、科技、能源资源三大产业主题布局。 【销售持续探底,拿地主力以国央企为主】 根据克而瑞房企销售榜单,百强房企销售额单月及累计同比降幅扩大。2023年7月单月,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额3810亿元,环比-36.6%,单月同比-37.2%,较6月下降了10个百分点。2023年1-7月,百强房企累计全口径销售额38373亿元,同比-5.9%,较1-6月下降了5个百分点。 拿地方面,销售下滑影响房企拿地意愿,百强房企拿地金额降幅扩大,300 城住宅用地成交规模仍在历史低位。 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房企拿地百强榜单,2023年1-7月,百强房企权益拿地总额6946亿元,同比-13.4%,降幅较1-6月扩大3.2个百分点。拿地主力仍是国央企,华润置地、保利发展、建发房产、中海地产1-7月权益拿地金额依旧位居前四。 国信证券认为,尽管政策并非当前地产市场复苏的核心压制,但高层对地产的积极表态,可以提振市场信心,后续政策的出台也将更加顺利,地产板块阶段性行情依旧可期。此外,着眼基本面,预计Q4将迎来销售复苏高点,届时将出现确定性的基本面高修复行情。 东方证券预计行业将温和复苏,看好能够穿越本轮周期的企业,看好央国企和稳健经营的高评级民企在当前竞争格局中的相对优势,同时看好迅速成长且信用受损较小的物管和商管行业。 就央国企及优质头部房企配置而言,建议特别关注地产ETF(159707)。资料显示,地产ETF(159707)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集中汇集市场16只头部房企上市公司,在投资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头部集中度优势。前十大成份股权重超8成,“保万招金”权重占比超5成,高度聚焦头部地产企业,契合龙头强者恒强产业周期趋势! 同时,中证800地产指数成份股国企央企含量高,同时享受“中特估”概念加持。地产ETF(159707)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的行业ETF,具备稀缺性与辨识度。 风险提示:地产ETF被动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日期为2012.12.2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合适当性评级C3以上投资者。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风险提示:界面有连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lg
...
有连云
2023-08-07
上一页
1
•••
596
597
598
599
600
•••
926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突传重磅!彭博独家:欧美风投走访中国后得出“不可投资的”西方资产清单
lg
...
美联储新任理事“语出惊人”!金价暴涨62美元创历史新高 如何交易黄金?
lg
...
美国政坛“黑天鹅”正在逼近!特朗普发出重大警告
lg
...
多头又发力:黄金再创历史新高直逼3730!ETF持仓释放重大信号
lg
...
黄金刚刚突然大爆发!金价大涨近35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如何交易黄金?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3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