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抄底指南:山寨币跌跌不休 是时候重新关注DeFi了
go
lg
...
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型,头部项目具备
护城河
DEX 和衍生品赚取交易手续费、借贷收取息差收入、稳定币项目收取稳定费(利息)、Staking 服务收取质押服务费,盈利模式清晰。各赛道的头部项目的用户需求是有机的,基本度过了用户补贴阶段,部分项目在扣除代币排放后依旧实现了正现金流。 加密项目利润排名,来源:Tokenterminal 根据 Tokentermial 的统计数据,2024 年截止目前利润最高的前 20 大协议中,12 个是 Defi 项目,分类来说是: 稳定币:MakerDAO、Ethena 借贷:Aave、Venus 质押服务:Lido DEX:Uniswap labs、Pancakeswap、Thena(收入来自于前端手续费) 衍生品:dYdX、Synthetix、MUX 收益聚合:Convex Finance 这些项目的
护城河
多种多样,有些来源于服务的多边或双边网络效应,有些来自于用户习惯和品牌,有些则源于特殊的生态资源。但是从结果来看,Defi 的头部项目们在各自的赛道都呈现出某些共性:市场份额趋于稳定、后来竞争者减少、具有一定的服务定价权。 至于具体 Defi 项目的
护城河
,我们将在第三小节的项目部分详述。 供给面:低排放、高流通比率,待解禁代币规模小 上一小节我们提到,本轮山寨币估值持续崩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量项目基于高估值的高排放,以及目前天量解禁代币进入市场所带来的负面预期。 而头部的 Defi 项目由于上线时间早,大部分都已经度过了代币排放的高峰期,机构的代币也基本释放完毕,未来抛压极低。比如 Aave 目前的代币流通比率为 91%,Lido 代币流通比率为 89%,Uniswap 代币流通比率为 75.3%,MakerDAO 流通比率为 95%,Convex 的流通比率为 81.9%。 这一方面说明未来抛压小,也意味着无论是谁想获得这些项目的控制权,基本只能从市场上购买代币。 估值面:市场关注度和业务数据背离,估值水平落入历史低位区间 相对于 Meme、AI、Depin、Restaking、Rollup 服务等新概念,Defi 本轮牛市的关注度一直非常稀薄,价格表现平平,但另一方面各个头部 Defi 的核心业务数据,比如交易量、借贷规模、利润水平却持续增长,形成了价格和业务的背离,具体体现为部分头部 Defi 的估值水平已经来到了历史最低位。 以借贷协议 Aave 为例,在其季度收入(指净收入,非整体协议收费)已经超越上轮周期的高点,创出历史新高的同时,其 PS(流通市值 / 年化收入)却创出了历史新低,目前仅为 17.4 倍。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政策面:FIT21 法案利于 Defi 产业合规,并可能引发潜在并购 FIT21,即《21 世纪金融创新和技术法案》(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or the 21st Century Act),该法案主要目标是为数字资产市场提供明确的联邦监管框架,加强消费者保护,并促进美国在全球数字资产市场中的领导地位。该法案于 23 年 5 月提出,于今年 5 月 22 日在众议院高票通过。由于该法案明确了监管框架以及市场参与者的规则,法案正式通过后,无论是创业还是传统金融下场对 Defi 项目进行投资,都会变得更加便利。考虑以贝莱德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近年对加密资产的拥抱态度(推动 ETF 上市、在以太坊上发行国债资产),Defi 大概率是他们未来几年重点的布局领域,传统金融巨鳄的下场,并购可能是最便利的选项之一,而任何相关的迹象,哪怕是仅仅并购的意向,都将引发 Defi 龙头项目的价值重估。 接下来,笔者将以部分 Defi 项目为例,分析其业务情况、
护城河
,估值情况。 考虑到 Defi 项目众多,笔者将优先选择业务发展较好、
护城河
较宽,估值更具吸引力的项目进行分析。 值得关注的 Defi 项目 1.借贷:Aave Aave 是历史最悠久的 Defi 项目之一,其在 2017 年完成了融资之后,完成了从点对点借贷(彼时项目还叫 Lend)向点对池借贷模式的转型,并在上一个牛市周期超越了同赛道的头部项目 Compound,目前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市值,都是借贷赛道的第一名。 Aave 的主要商业模式是赚取借贷的息差收入。此外,Aave 于去年推出了自己的稳定币 GHO,GHO 将为 Aave 创造利息收入。当然,运营 GHO 也意味着新增的成本项,比如推广费用、流动性激励费用等等。 1.1 业务情况 对于借贷协议来说,最关键的指标是活跃贷款规模,这是借贷类项目收入的主要来源。 下图展示了 Aave 近一年的活跃贷款规模的市场份额情况,过去半年 Aave 的活跃贷款份额占比持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了 61.1%,实际上该比率甚至更高,因为图表中对于 Morpho 架设在 Aave 和 Compound 上的收益优化模块的贷款量进行了重复统计。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另一个关键指标是协议的盈利能力,即利润水平。本文中的利润=协议收入 – 代币激励。由下图可见,Aave 的协议利润已经与其他借贷协议拉开了很大距离,很早就摆脱了通过代币补贴刺激业务的庞氏模型 ( 以下图中的 Radiant,紫色部分为代表)。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1.2
护城河
Aave 的
护城河
主要有以下 4 点: 1.安全信用的持续积累:大部分新的借贷协议会在上线的一年内出现安全事故,Aave 运营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智能合约层面的安全事故。而一个平台的无风险平稳运行累计下来的安全信用,往往是 Defi 用户在选择借贷平台时最优先考虑的要素,尤其是资金体量较大的巨鲸用户,比如孙宇晨就是 Aave 的长期使用者。 2.双边网络效应:与许多互联网平台一样,Defi 借贷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存款和借款用户互为供需两端,存贷的单边规模增长,会刺激另一边的业务量增长,让后来的竞争者更加难以追赶。此外,平台的整体流动性越充沛,存贷双方的流动性进出就越平滑,也就越容易受到大资金用户的青睐,这类用户又反过来刺激了平台业务的增长。 3.优秀的 DAO 管理水平:Aave 协议已经完全实现了基于 DAO 的管理,相比团队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基于 DAO 的管理拥有更充分的信息披露,对重要决策更充分的社区讨论。此外,Aave DAO 的社区中活跃着一批治理水平较高的专业机构,包括头部 VC、高校区块链俱乐部、做市商、风险管理服务商、第三方开发团队、财务咨询团队等,来源丰富多样,治理参与比较积极。从项目的运营结果来看,Aave 作为点对池借贷服务的后来者,在产品开发和资产拓展上,比较好地兼顾了增长和安全,实现了对老大哥 Compound 的超越,这个过程中 DAO 的治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4.多链生态占位:Aave 几乎在所有的 EVM L1\L2 上都有部署,且 TVL 在各链基本都处于头部位置,在 Aave 正在开发中的 V4 版本中,将实现多链流动性的串联,跨链流动性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具体见下图: 除了 EVM 公链之外,Aave 也正在评估 Solana 和 Aptos,未来有在该网络上部署的可能性。 1.3 估值水平 根据 Tokenterminal 数据,Aave 由于协议费用和收入的持续回升,加上币价仍在低位徘徊,其 PS(流通市值和协议收入之比)和 PF(流通市值和协议费用之比)均已经创出历史新低,PS 位 17.44 倍,PF 为 3.1 倍。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1.4 风险和挑战 虽然 Aave 在借贷市场的份额持续攀升,但是一个新的竞争对手值得注意,它就是 Morpho Blue 的模块化借贷平台。Morpho Blue 为有意构建借贷市场的第三方提供了一套模块化的协议,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同的抵押物、借款资产、预言机和风险参数,来构建自定义的借贷市场。 这种模块化的方式,让更多市场参与者进入到借贷领域,开始提供借贷服务,比如 Aave 曾经的风险服务商 Gaunlet,宁愿中断与 Aave 的服务关系,也要在 Morpho blue 推出自己的借贷市场。 图片来源:https://app.morpho.org/?network=mainnet 数据来源:https://morpho.blockanalitica.com/ Morpho blue 上线半年多以来增长迅速,已经成为 TVL 仅次于 Aave、Spark(MakerDAO 推出的 Aave v3 fork 借贷平台)和 Compound 的第四大借贷平台。 其在 Base 上的增速更为迅猛,距今为止上线不到 2 个月,TVL 就已经达到了 2700 万美金,而 Aave 在 Base 的 TVL 为 5900 万左右。 数据来源:https://morpho.blockanalitica.com/ 2.Dexs:Uniswap & Raydium Uniswap 和 Raydium 分属于以太坊阵营的 Evm 生态和 Solana 生态。Uniswap 早在 2018 年就推出了部署于以太坊主网的 V1 版本,不过真正让 Uniswap 大火的是 2020 年 5 月上线的 V2 版本。Raydium 则于 2021 年在 Solana 上线。 之所以要在 Dexs 赛道中要推荐关注两个不同的标的,是因为它们分属于目前 Web3 用户量最大的两个生态,即围绕公链之王以太坊构建的 Evm 生态,以及用户增长最迅速的 Solana 生态,且两个项目拥有各自的优势和问题。接下来我们对这两个项目分开解读。 2.1 Uniswap 2.1.1 业务情况 Uniswap 自从 V2 版本上线以来,几乎一直是以太坊主网以及大部分 EVM 链交易量份额最大的 Dex。在业务方面我们主要关注两个指标,即交易量和手续费。 下图是 Uniswap V2 版本上线以来的 Dex 月度交易量份额占比情况(未包含非 EVM 链的 DEX 交易量):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从 2020 年 5 月 V2 版本上线至今,Uniswap 的市场份额从最高 2020 年 8 月的 78.4%,到 2021 年 11 月 Dexs 大战高峰期时的 36.8% 触底,回升到现在的 56.7%,可以说经历了残酷的竞争考验,已经站稳了脚跟。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Uniswap 在交易费的市场份额占比同样展示出了这一趋势,其市场份额在 2021 年 11 月见底(36.7%),随后便一路回升,目前为 57.6%。 更难能可贵的是,Uniswap 除了在 2020 年(以太坊主网)和 2022 年末(OP 主网)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对自己的流动性进行过代币补贴,其余时间都没有激励过流动性,而大多数 Dexs 直到目前为止仍未停止对流通性的补贴。 下图为各大 Dexs 的月底激励金额的占比,可以看到 Sushiswap、Curve、Pancakeswap,再到目前 Base 上的 ve(3,3)项目 Aerodrome,它们都一度是同期补贴金额最大的项目,但是都没有争取到比 Uniswap 高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然而,Uniswap 最被人诟病的一点是尽管没有代币激励支出,但代币同样没有价值捕获,协议至今没有开启费用开关。 不过,2024 年 2 月底,Uniswap 开发者、基金会治理负责人 Erin Koen 在社区发布提案,对 Uniswap 协议进行升级,使其收费机制能够奖励已授权并托管其代币的 UNI 代币持有者,该提案在社区层面引发了诸多讨论,后续原定于 5 月 31 日进行正式投票,但目前仍处于延迟状态,尚未进行正式投票。尽管如此,Uniswap 协议开启收费和赋能 Uni 代币的工作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待升级的合约已经完成开发和审计工作,在可见的将来,Uniswap 将会拥有单独的协议收入。 此外,Uniswap labs 实际上早在 2023 年 10 月就已对那些使用 Uniswap 官方网页前端和 Uniswap 钱包进行交易的用户开启收费,比率为交易金额的 0.15%,收费涉及的币种为 ETH、USDC、WETH、USDT、DAI、WBTC、agEUR、GUSD、LUSD、EUROC、XSGD,但稳定币交易和 WETH\ETH 的互换不收费。 而仅仅是 Uniswap 前端的收费,就已经让 Uniswap labs 成为了整个 Web3 领域收入最高的团队之一。 可以想见,当 Uniswap 协议层费用开启后,以 2024 年上半年的费用年化计算,Uniswap 的年化费用约为 11.3 亿美金,假设协议收费比率为 10%,那么协议层年化收入约为 1.1 亿美金。 而后续 Uniswap 的 Uniswap X 和 V4 在今年下半年上线后,则有望进一步扩大其交易量和交易费用的市场份额。 2.1.2
护城河
Uniswap 的
护城河
主要来自于以下 3 个方面: 1.用户习惯:在 Uniswap 去年开启前端收费之初,很多人都曾认为这不是个好主意,很快用户的交易行为就会从 Uniswap 的前端切换至 1inch 等交易聚合器以规避支付额外的交易费用。然而,自从前端开启收费以来,来自前端的收入始终呈现上涨状态,其增速甚至超过了 Uniswap 整个协议的费用增速。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这一数据有力地说明了证明了 Uniswap 的用户习惯的力量,大量的用户并不在意这 0.15% 交易费用的支出,而是选择保持自己的交易习惯。 2.双边网络效应:Uniswap 作为一个交易平台是典型的双边市场,对于其业务模式的「双边」理解,一个角度是这个市场的两边是买家(trader)和做市者(LP),哪里的交易越多越越活跃,则 LP 则越倾向于去哪里提供流动性,彼此相互强化。双边的另一个角度是:市场的一边是交易者,另一边是部署代币初始流动性的项目方。为了让自己的代币更容易被大众找到和交易,项目方往往倾向于在用户更多、大众更熟知的 Dex 部署初始流动性,而不是选择相对冷门的二三线 Dex,而项目方的这一行为又进一步强化了用户在交易时的习惯性行为——新代币优先去 Uniswap 交易,这就形成了「项目方」和「交易用户」这个双边市场的互相强化。 3.多链部署:与 Aave 类似,Uniswap 在多链的拓展上相当积极,交易量较大的 EVM 链均可见到 Uniswap 的身影,且其交易量基本都位于该链的 Dex 排名前几位。 后续,随着 Uniswap X 上线后对于多链交易的支持,Uniswap 在多链流动性上的综合优势将进一步放大。 2.1.3 估值 我们以 Uniswap 的流通市值和其年化费用的比值,即 PF 为主要估值标准,会发现目前 UNI 代币的估值处于历史上较高的百分位区间,这或许是由于其即将到来的费用开关升级,已经提前反映在了市值水平上。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从市值水平来说,Uniswap 目前流通市值近 60 亿,全稀释市值高达 93 亿,同样不算低。 2.1.4 风险和挑战 政策风险:今年 4 月,Uniswap 收到了来自 SEC 的 Wells Notice,这表示后续 SEC 将会对 Uniswap 采取执法行动。当然,随着 FIT21 法案的逐渐推进,后续 Uniswap 等 Defi 项目有望获得一个更透明可预期的监管框架,但考虑到该法案的表决和落地仍有较长时间,而来自 SEC 的诉讼将在中期内对项目的业务和代币价格形成压力。 生态位置:Dexs 是流动性的基础层,此前其上游是交易聚合器,交易聚合器如 1inch、Cowswap、Paraswap 可以为用户提供全链流动性的比价,寻找最优交易路径,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游 Dex 对用户交易行为的收费和定价能力。后续随着行业的发展,内置交易功能的钱包成为了更上游的基础设施,未来随着意图模式的引入,Dex 们作为底层流动性的来源,会成为用户完全无法感知的一层,这可能会进一步消解用户直接使用 Uniswap 的习惯,进入完全的「比价模式」。也正是意识到了这点,Uniswap 正在努力向生态上游进发,比如大力推广 Uniswap 钱包、发布 Uniswap X 进入交易的聚合层,以改善其所处的生态位置。 2.2 Raydium 2.2.1 业务情况 我们同样会重点分析 Raydium 的交易量、手续费,而 Raydium 比 Uniswap 更好的一点在于它很早就开始了协议收费,拥有很好的协议现金流,因此我们把 Raydium 的协议收入也作为重点考察项。 先来看 Raydium 的交易量,得益于本轮 Solana 生态的繁荣,其交易量从去年 10 月开始起飞,其 3 月交易量一度来到 475 亿美金,约为当月 Uniswap 交易额的 52.7%。 数据来源:flipside 从市场份额来看,Raydium 在 Solana 链上的交易量占比从去年 9 月以后一直攀升,目前占到 Solana 生态交易量的 62.8%,其在 Solana 生态的统治力甚至超过了 Uniswap 在以太坊生态的位置。 数据来源:Dune 而 Raydium 的市场份额之所以从低潮期的不到 10%,逆袭至目前的 60% 以上,主要得益于本轮牛市周期持续至今的 Meme 风潮。Raydium 采用的是两种流动性池并用的方式,分为标准 AMM 和 CPMM 两种,前者类似于 Uni V2,流动性均匀分布,适合高波动性的资产,后者类似于 V3 的集中流动性池,流动性提供者可以自定义流动性的区间,更加灵活,但也更为复杂。 而 Raydium 的竞争对手 Orca,则选择全面拥抱 Uni V3 类型的集中流动性池模型。对于每天需要大批量生产、大批量配置流动性的 Meme 项目方来说,Raydium 的标准 AMM 模型更加适合,因此 Raydium 成为了 Meme 类代币的首选流动性场所 。 而 Solana 作为本轮牛市最大的 Meme 孵化基地,自从今年 11 月以来每天都有几百乃至上万的新 Meme 诞生,Meme 也是本轮 Solana 生态繁荣核心驱动因素,成为了 Raydium 业务起飞的助燃剂。 数据来源:Dune 从上图可以看到,23 年 12 月,Raydium 一周的新增代币数量为 19664,而同期 Orca 只有 89。尽管理论上来说,Orca 的集中流动性机制,同样可以选择将流动性进行「全范围配置」,来获得跟传统 AMM 类似的效果,但这仍然不如 Raydium 的标准池来的简单直接。 实际上 Raydium 的交易量数据也证明了这点,其来自标准池的交易金额占比为 94.3%,这些交易量的绝大部分是由 Meme 类代币贡献的。 此外,Raydium 作为一个双边市场,与 Uniswap 一样,服务着项目方和用户的双边市场,Raydium 上的散户越多,Meme 项目方就越倾向于在 Raydium 来布置初始流动性,这反过来也让用户,以及服务用户的工具(比如各类打狗的 TG bot)选择 Raydium 进行交易,这种自我强化的循环进一步拉开了 Raydium 与 Orca 的差距。 从交易费来看,Raydium 在 2024 年上半年创造的交易费约为 3 亿美金,这个值是 2023 年全年 Raydium 交易费的 9.3 倍。 数据来源:flipside Raydium 标准 AMM 池子手续费率为交易量的 0.25%,其中 0.22% 归于 LP,0.03% 用于回购协议代币 Ray。而 CPMM 的费率可以自由设置为 1%、0.25%、0.05% 和 0.01%,LP 将获得交易费用的 84%,剩余的 16% 中 12% 用于回购 Ray,4% 存入国库。 数据来源:flipside Raydium 在 2024 年上半年用于回购 Ray 的协议收入约为 2098 万美金,这个值是 2023 年全年 Ray 协议回购金额的 10.5 倍。 除了手续费部分的收入之外,Raydium 还会对新创建的池子收费, 目前基于 AMM 标准池创建收费 0.4 Sol,创建 CPMM 池收费 0.15 Sol,目前 Raydium 每天平均收到的池子创建费用就高达 775 Sol(按 6.30 Sol 价格计算,约合 10.8 万美金。不过这部分费用即不归入国库,也不用于 Ray 的回购,而是用于协议的开发和维护,可以理解为团队收入。 数据来源:flipside 与大多数 Dex 一样,Raydium 目前仍然存在对 Dex 流动性的激励,尽管笔者没有找到持续跟踪其激励金额的数据,但是我们可以从官方的流动性界面上,对目前正在激励的流动性池的激励价值进行大概统计。 根据目前 Raydium 对流动性的激励情况,大约每周有 48000 美金价值的激励支出,主要以 Ray 代币为主,该金额远小于当前协议每周近 80 万美金的收入(不包含创建池子的收入),协议处于正现金流的状态。 2.2.2
护城河
Raydium 是 Solana 上目前市场交易量最大的 Dex,与竞品相比,其主要优势有来自于现阶段的双边网络效应,与 Uniswap 类似,得益于交易者与 LP 两端业务的互相强化,以及项目方与交易用户两端的互相强化。这种网络效应在 Meme 资产类别中尤其突出。 2.2.3 估值 由于缺少 23 年以前的历史数据,笔者仅以 Raydium 今年上半年的估值数据与 2023 年的估值数据进行对比。 随着今年交易量的暴涨,尽管 Ray 的币价有所上升,但是对比估值相较于去年依旧下降明显,其 PF 和 Uniswap 等 Dex 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 2.2.4 风险和挑战 尽管近大半年 Raydium 的交易量和收入表现强劲,但其未来发展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具体来说: 生态位置:Raydium 与 Uniswap 一样同样面临生态位置的问题,且在 Solana 生态,以 Jupiter 为代表的聚合器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其交易量也远超 Raydium(6 月 Jupiter 的总交易量为 282 亿,Raydium 为 168 亿)。此外,以 Pump.fun 为代表的 Meme 平台,逐渐取代 Raydium 发起项目的场景,更多的 Meme 通过 Pump.fun 启动,而非 Raydium,尽管双方目前是合作关系。Pump.fun 平台在项目端逐渐取代了 Radyium 的影响力,而 Jupiter 在用户端也超越了 Raydium 对交易者的影响力。这一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如果位于生态上游的 Pump.fun 或 Jupiter 自建 Dex,或是转向竞争对手,将对 Raydium 形成重大影响。 市场风向转变:在本轮 Solana 刮起 Meme 旋风之前,Orca 交易量的市场份额是 Raydium 的 7 倍,本轮 Raydium 的标准池由于更友好 Meme 项目,让 Raydium 重新夺回份额。但 Solana 的 Meme 之风还能持续多久,未来链上是否依旧是土狗的天下,这些都很难预测,当市场交易品种的类型发生转向,Raydium 的市场份额可能又将面临挑战。 代币排放:Raydium 的代币目前流通比率为 47.2%,相比大部分的 Defi 项目来说不算高,未来代币解锁后的抛售压力可能导致价格承压。不过考虑到项目目前已经拥有较好的现金流,卖币并非唯一选择,团队也有可能销毁未解禁的代币,以打消投资者的顾虑。 较高的中心化程度:目前 Raydium 仍未开启基于 Ray 代币的治理程序,项目发展完全由项目方把控,这可能导致本应归属于持币者的利润无法传导,比如协议回购的 Ray 代币如何分配,至今悬而未决。 3. Staking:Lido Lido 是以太坊网络领先的流动性质押协议。2020 年底信标链启动,标志着以太坊从 PoW 转为 PoS 的进程正式开始。由于当时质押资产的取回功能尚未上线,质押的 ETH 将丧失流动性。事实上,允许信标链质押资产取回的 Shapella 升级发生在 2023 年 4 月,也就意味着最早进入 ETH 质押的用户有两年半的时间无法获得流动性。 Lido 则开创了流动性质押这一赛道。用户存入 Lido 的 ETH 会获得 Lido 发放的 stETH 凭证,Lido 在 Curve 上激励了深厚的 stETH-ETH LP,从而第一次给用户提供了稳定的「既参与 ETH 质押获得收益,又可以随时取回 ETH」的服务,开始迅速发展,此后逐步发展成为以太坊质押赛道的龙头。 在商业模式方面,Lido 获取其质押收入的 10%,其中 5% 分配给质押服务商,5% 由 DAO 管理。 3.1 业务情况 Lido 目前的主要业务为 ETH 流动性质押服务。此前,Lido 也曾经是 Terra 网络的第一大流动性质押服务提供商和 Solana 网络的第二大流动性质押服务提供商,并也积极拓展其他如 Cosmos、Polygon 等各链的业务,不过后来 Lido 明智的进行了战略收缩,将重心全面转向 ETH 网络的质押服务。目前,Lido 是 ETH 质押市场的领先者,也是目前 TVL 最高的 DeFi 协议。 来源:DeFiLlama 凭借着大量 $LDO 激励造就的深厚 stETH-ETH 流动性,以及 2021 年 4 月 Paradigm 和 Dragonfly 等机构的投资支持,Lido 在 2021 年底就超过了当时的主要竞争对手 - 中心化交易所(Kraken 和 Coinbase),成为以太坊质押赛道的龙头。 Lido 在 2021-2022 年总计花费了约 2.8 亿美元来激励 stETH-ETH 的流动性 来源:Dune 不过随后就出现了「Lido 一家独大是否会影响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的讨论,以太坊基金会内部也在讨论是否有必要限制单一实体的质押份额不得超过 33.3%,Lido 的市场份额在 2022 年 5 月触及 32.6% 的高点之后就开始维持在 28%-32% 之间波动。 ETH 质押市场份额历史情况(最下方浅蓝色块为 Lido) 来源Dune 3.2
护城河
Lido 业务的
护城河
主要有如下 2 点: 长期市场领先地位带来的稳定预期,使 Lido 成为巨鲸和机构进入 ETH 质押的首选。孙宇晨、发行自己 LST 之前的 Mantle 以及诸多巨鲸都是 Lido 的用户。 stETH 广泛用例带来的网络效应。stETH 早在 2022 年就已经被头部 DeFi 协议所全面支持,而此后新发展起来的 DeFi 协议,则会想方设法的吸引 stETH(如 2023 年曾经火爆一时的 LSTFi 项目,以及 Pendle、和各类 LRT 项目)。stETH 作为以太坊网络的基础收益资产的地位较为稳固。 3.3 估值水平 尽管 Lido 的市场份额出现了略微的下滑,但 Lido 的质押规模仍然随着 ETH 本身质押比率的提升而上升。从估值指标上来说,Lido 的 PS 和 PF 均在近期创出历史新低。 来源:Token Terminal 随着 Shapella 升级成功上线,Lido 的市场地位稳固,反应「收入 - 代币激励」指标的利润指标也表现出色,最近 1 年累计有 3635 万美元的利润。 来源:Token Terminal 这也引发了社区对 $LDO 经济模型调整的预期。不过 Lido 实际上的掌舵者 Hasu 曾经不只一次的表示,与 Lido 目前的支出相比,目前社区金库的收入并不能长期维持 Lido DAO 的全部开支,收入分配为时尚早。 3.4 风险与挑战 Lido 面临如下风险与挑战: 新来者的竞争。Eigenlayer 发布以来,Lido 的市场份额就处于下降态势。任何具备充分代币营销预算的新项目,都会成为 Lido 这类具备领先优势但是代币已经接近全流通项目的竞争对手。 以太坊社区包括以太坊基金会的部分成员对 Lido 占质押市场份额太高的长期质疑,此前 Vitalik 还曾专门撰文讨论过这个问题并梳理过各类解决方案,不过他并未在文中表示出对方案的明显倾向性(关于此问题,Mint Ventures 曾在去年 11 月专门撰文分析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查看)。 SEC 在 2024 年 6 月 28 日对 Consensys 的指控中明确的将 LST 定义为证券,用户铸造和购买 stETH 的行为是「Lido 在发行和销售未经 SEC 注册的证券」,Consensys 因为给用户提供质押 ETH 到 Lido 的服务也涉嫌「发行和销售未经 SEC 注册的证券」。 4. 永续合约交易所:GMX GMX 是一个永续合约交易平台,于 2021 年 9 月在 Arbitrum 正式上线,2022 年 1 月上线 Avalanche。其业务是一个双边市场:一端是交易员,可以进行最高 100 倍的杠杆交易;一端是流动性提供者,他们出让他们资产的流动性以供交易员交易,并充当交易员的对手方。 在商业模式方面,对交易员收取的 0.05%~0.1% 不等的交易手续费,以及资金费和借款费用构成了 GMX 的收入。GMX 将全部收入的 70% 分配给流动性提供者,另外的 30% 则分配给 GMX 质押者。 4.1 业务情况 在永续合约交易平台领域,由于明牌表示有追溯性空投的新项目频出(如 Aevo、Hyperliquid、Synfutures、Drift 等等),并且老项目也都普遍存在类似交易挖矿激励的情况(如 dYdX、Vertex、RabbitX),使得交易量的数据并不具备太多的代表性。我们将选取 TVL、PS 和利润指标来横向对比 GMX 和竞争对手的数据情况。 在 TVL 方面 GMX 目前居首位,不过老牌衍生品协议 dYdX、坐拥 Solana 大量流量入口的 Jupiter Perp 以及尚未发布的 Hyperliquid 的 TVL 也在同一量级。 数据来源:DeFiLlama 从 PS 指标来看,在已发币的、以永续合约交易为主营业务、且日均交易量超过 3000 万美元的项目中,GMX 的 PS 指标较低,仅高于目前仍有较高交易挖矿激励的 vertex. 从利润指标看,GMX 过去 1 年的利润为 650 万美元,数据低于 DYDX、GNS 和 SNX。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去年 11 月 - 今年 3 月 Arbitrum 的 STIP 活动中,GMX 将获得的 1200 万枚 ARB(按照期间 ARB 的价格,平均约合 1800 万美元)全部释放了出去,导致利润降低明显。我们从利润积累的斜率可以看出 GMX 强劲的利润制造能力。 4.2
护城河
相比以上谈到的其他 Defi 项目,GMX 的
护城河
要相对薄弱一些,近几年来频繁出现的衍生品交易所新项目也很大程度上冲击了 GMX 的交易量,赛道仍然比较拥挤,GMX 的主要优势包括: Arbitrum 的大力支持。作为 Arbitrum 网络的原生项目,GMX 高峰时期贡献了 Arbitrum 网络接近一半的 TVL,当时 Arbitrum 上几乎所有的新 DeFi 项目都「面向 GLP 开发」,除了能够获得 Arbitrum 官方的曝光之外,也因而在历次 ARB 的激励活动中获得了大量的 ARB 代币(初始空投 800 万枚,STIP1200 万枚),充实了 GMX 的国库,也使得已经全流通的 GMX 增加了宝贵的营销预算。 长期行业龙头地位带来的正面形象。GMX 在 2022 年下半年到 23 年上半年引领了「真实收益 DeFi」的叙事,是那段市场偏熊时间 DeFi 领域罕见的亮点,GMX 借此机会积累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且积累了不少忠实用户。 一定程度的规模效应。GMX 这类的交易平台具备规模效应,因为只有 LP 规模足够大,才能容纳更大金额的交易订单和更高的未平仓合约量,而更高规模的交易量反过来也能给予 LP 更高的收益。GMX 作为链上领先的衍生品交易平台,成为这种规模效应的获益者。比如著名交易员 Andrew Kang 曾经长期在 GMX 开立多达几千万美元的多空头寸,在当时,GMX 是他在链上开立如此大头寸订单的几乎唯一选择。 4.3 估值水平 GMX 目前已经全流通。我们上文已经进行了同业的横向对比,GMX 目前是估值最低的主流衍生品交易所。 与历史数据纵向对比,GMX 的营收情况相对稳定,PS 指标从历史来看居于中等偏低的位置。 4.4 风险与挑战 强大的竞争对手。GMX 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老牌但仍然动作频频的 DeFi 协议 Synthetix 和 dYdX,也包括各个新兴协议:换币的 AEVO 和未发币的 Hyperliquid 都在最近一年获得了相当高的交易量和曝光量,而坐拥 Solana 大量流量入口的 Jupiter Perp,仅仅采用和 GMX 几乎完全相似的机制,就取得了接近 GMX 的 TVL 以及超过 GMX 的交易量。GMX 也正准备将他们的 V2 版本扩展到 Solana,但是赛道总体而言竞争非常激烈,并未像 DeFi 其他赛道一般有相对确定的格局。而业内常见的交易挖矿激励则降低了用户的切换成本,用户忠诚度普遍较低。 GMX 采用预言机价格作为成交和清算的价格依据,存在被预言机攻击的可能。在 2022 年 9 月,GMX 在 Avalanche 网络就曾因对 AVAX 的预言机攻击而损失 56 万美元。当然,对于大部分 GMX 允许交易的资产而言,攻击的成本(操纵 CEX 对应 token 价格)都要远大于其收益。GMX 的 V2 版本也已经针对性的做了隔离池、以及交易滑点来应对此风险。 5.其他值得关注的 Defi 项目 除了上述提到的 Defi 项目之外,我们也调研了其他引人关注的 Defi 项目,比如老牌稳定币项目 MakerDAO、新兴之秀 Ethena,预言机龙头 Chainlink 等等。但一方面受篇幅所限,无法全部在本文中呈现,另一方面,这些项目也都面临着较多的问题,比如: MakerDAO 尽管依旧是去中心化的稳定币龙头,且拥有大量的「自然持币者」,这些持币者就像持有 USDC、USDT 一样持有 DAI,但其稳定币规模始终停滞不前,市值仅为上轮高点的一半左右。其抵押物大量采用链外的美元资产,也在逐渐损伤其代币的去中心化信用。 与 MakerDAO 的 DAI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Ethena 的稳定币 USDe 规模高歌猛进,通过半年左右的时间从 0 来到了 36 亿美金。然而,Ethena 的商业模式(一个专注于永续合约套利的公募基金)仍然有明显的天花板,其稳定币大规模扩容的背后,是以二级市场用户愿意高价接盘其代币 ENA,为 USDe 提供高额的收益补贴为前提的。这种略显庞氏的设计,在市场情绪不佳时很容易迎来业务和币价的负向螺旋。Ethena 业务转折的关键点,在于 USDe 有一天能真正成为拥有大量「自然持币者」的去中心化稳定币,至此其商业模式也完成了从一个公募套利基金向稳定币运营商的转变,但考虑到 USDe 的底层资产大多是存放在中心化交易所的套利仓位,USDe 在「去中心化抗审查」和「强信用机构背书」上两端不靠,其想要取代 DAI 和 USDT 均困难重重。 Chainlink 在 Defi 时代之后,正准备迎来一波隐而未发的巨浪级叙事,即以贝莱德为代表的、近年来逐渐积极拥抱 Web3 的金融巨头推动的 RWA 叙事。除了推动 BTC 和 ETH ETF 上市之外,贝莱德今年最值得关注的举动,就是在以太坊上发行代码为 Build 的美元国债基金,其基金规模在 6 周内就超过了 3.8 亿美金。后续传统金融巨头在链上的金融产品实验还将继续,必然面临链下资产通证化,以及链上链下通信和互操作性的问题。Chainlink 在这方面的探索走得相当靠前,比如今年 5 月 Chainlink 与美国存托信托和清算公司(DTCC)和美国多家主要金融机构完成了「智能资产净值」(Smart NAV)试点项目。该项目旨在建立一个标准化流程,利用 Chainlink 的互操作性协议 CCIP,在私有或公共区块链上汇集和传播基金资产净值(NAV)数据。此外,今年 2 月资产管理公司 Ark Invest 和 21Shares 宣布通过集成 Chainlink 的储备金证明平台来验证持仓数据。然而,Chainlink 仍然面临业务价值与代币脱离的问题,Link 代币缺少价值捕获和刚性应用场景的问题,让人担心持有人很难从其母公司的业务增长中获益。 总结 正如众多极具革命性的产品的发展历程,Defi 在出现后同样经历了 2020 年元年的叙事发酵,21 年资产价格的快速泡沫化,22 年熊市泡沫破裂后的幻灭阶段,目前随着产品 PMF 的充分验证,正在从叙事幻灭的低谷走出来,用实际业务数据构建其内在价值。 笔者相信,作为加密领域少有的具备成熟商业模式,且市场空间仍在不断增长的赛道,Defi 仍然具有长期的关注和投资价值。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4-07-04
订单流私有化和胖应用理论的复苏
go
lg
...
户的接近程度和为应用程序提供更可防御的
护城河
的链下组件,应用程序可能会获得更多价值。 最后,我仍然相信,Layer 1 区块链(例如比特币、以太坊、Solana)有一条道路可以作为非主权储备资产获得重大价值,而底层资产(例如 ETH)则积累了巨大的价值。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应用程序可能会尝试构建自己的 L1,就像构建自己的 L2 一样,但构建 L2 区块空间商品与引导 L1 并将代币转变为商品和抵押资产截然不同,所以这可能是一个遥远的未来。 核心要点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应用程序创建并拥有有价值的订单流,加密世界将重新评估应用程序,因为人们得出不可避免的结论——胖应用是不可避免的。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4-07-04
一览 Anoma 上的有趣应用概念
go
lg
...
软件通过提高用户的迁移成本来构建各自的
护城河
。Multichat 是基于 Anoma 构建的去中心化社交 App。用户可以控制信息可见偏好,并且由于 Anoma 是基于意图的,因此具有意图可组合性,即是是不同程序,只要出现可组合的意图,即可进行匹配和结算。与此同时,还会搭载 ZKP 对原数据进行加密。 时间银行 Time Banks 不同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时间银行允许用户存入时间或通过为有积分的人提供技能来赚取「时间积分」。目前多用于养老行业,比如年轻人可以贡献时间来照顾老年人,然后他们可以把这段时间存起来,等到他们到了需要照顾的年龄再赎回。基于 Anoma 构建的时间银行可以利用 Anoma 进行会计及结算。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4-07-04
星巴克算不算个机会?
go
lg
...
在这里,星巴克似乎仍然有一个非常强大的
护城河
。另一方面,中国是星巴克的一个重要增长市场,因此中国的价格问题对公司来说是一个逆风。星巴克的CEO认为,中国的竞争迟早会让一些玩家离开市场,一旦这场“洗牌”结束,星巴克应该是剩余的玩家之一。 因此,星巴克目前面临的问题不会长期持续下去。一旦欧洲和美国等市场的消费者信心有所改善,一旦中国市场经历了“洗牌”,可比店销售额应该会再次改善。但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本财年剩余时间的业绩可能相当疲弱。分析师预计,星巴克第三财季每股收益将下降,本财年第四财季每股收益持平,这是合理的——未来几个季度的逐步改善应该会让星巴克在2025财年重回增长轨道。 因此,虽然从运营角度来看,星巴克目前的状况并不好,但最近业绩导致的股价暴跌可能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买入机会。毕竟,如果本财年的收益相对持平,那也不是灾难性的。只要星巴克能在未来几年恢复业务增长,就不会出现长期问题。分析师预计,2025财年、2026财年和2027财年的每股收益将分别增长15%、13%和14%。不能保证这些估计会被击中,但相信这些估计有一个可靠的机会是合理的。毕竟,目前的问题有望很快平息,在新店开业、一些价格上涨和股票回购的影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星巴克可能会产生有意义的每股收益增长。 前景如何? 星巴克公司的股价在过去一年中大幅下跌,目前的股价比五年前下跌了9%,比历史最高水平低了40%左右。如果星巴克目前的问题永远持续下去,这将是合理的,但如上所述,相信公司很有可能克服目前的增长放缓。 来源:YCharts 如上图所示,星巴克公司的股价暴跌使得它的股票相当便宜,至少在相对的基础上。与长期市盈率中位数相比,星巴克目前的股价折扣率接近30%。 我们可以看看该公司的企业价值与EBITDA的倍数,这反映了债务使用量随时间的变化: 来源:YCharts 与我们所看到的市盈率类似,与历史估值区间相比,星巴克目前的估值相当低。如果一两年后星巴克复苏,其股价与历史估值更接近,那么股东们可能会看到股价大幅上涨。此外,对于星巴克这样的长期公司来说,21倍的市盈率似乎并不算高。 事实上,目前相当低的估值使星巴克的股票回购更有效,股息再投资更有力,这也是积极的。 总结 星巴克公司目前的处境并不好,但随着消费者信心最终会改善,而且中国的竞争正在经历洗牌,它的问题应该会减弱。星巴克的股价下跌非常严重,目前的股价远低于历史估值区间。对于那些有兴趣拥有一家领先咖啡公司的人来说,以目前的股价和估值来看,星巴克的股票可能相当有吸引力。 $星巴克(SBUX)$
lg
...
老虎证券
2024-07-03
从“三省”明星产品服务发布会,看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的业务协同与价值升级
go
lg
...
处在低位,在强大的综合优势和持续巩固的
护城河
下,平安有望收获更多市场的溢价机会。随着产品力与服务力的深入人心,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重新评估,也将让中国平安的后续市场表现引人期待。
lg
...
格隆汇
2024-07-03
财报超预期,深度解码波司登(3998.HK)的强势增长
go
lg
...
天然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具有很强的品牌
护城河
。纵观全球知名品牌,其大部分生意也来自品牌资产的带动,即走进消费者心智,实现指名购买。 波司登坚持品牌引领,期内持续夯实“全球领先的羽绒服专家”品牌形象,推动品牌认知升级。 比如,波司登从畅销款(Top款)推广打造、热销店(Top店)引流赋能品牌,不断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实现品牌引领感知以及品销最大化目标;在米兰·达芬奇庄园打响“重新定义轻薄羽”品牌战役,立足稀缺的品牌营销资源抢占消费者心智,夯实认知领先地位。 期内,波司登品牌再次入选Brand Finance“2023年全球最具价值服饰品牌榜50强”榜单,并登上Brand Finance“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榜单,排名较去年相比跃升30位。 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的“2023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波司登也是中国服装服饰领域唯一入选品牌。 供应链管理则决定了一个品牌的产品品质、经营效率等,而且其同样需要漫长的时间沉淀,可以形成
护城河
。 这一方面,波司登持续夯实优质柔性快反的核心能力,比如持续维持40%左右的较低首次订单比例,使用拉式补货、小单快返的调节机制;持续从柔性快反模式向Top款敏捷极速供应模式突破,实现Top款补货可得率高达99%,落实“畅销款不缺货、滞销款不生产”。 相应的变化是,波司登库存周转天数再次下降。截至23/24财年,波司登集团库存周转天数为115天,较去年同期下降29天。 同时,波司登的供应链在质量运营、科研技术、资源整合及成本管理方面持续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升级。 科研技术为例,波司登持续加大长期投入,聚焦新品类、新材料、领先专利进行突破性研究,并与国内外顶级机构进行共创合作,初步构建了科技领先的流程体系。成效层面,23/24财年波司登共申报专利545项,冠军恒温舒适滑雪服拿下了ISPO大奖。 这也进一步夯实波司登的产品领先实质,表明其在功能性服饰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 另外,数字化运营方面,其能够更好赋能企业实现业务创新、降本增效等,并且随着“新质生产力”战略概念的提出,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近年来,波司登在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商品运营等领域的数字化实践成果显著,渐渐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智能物流为例,波司登利用自研的先进算法以及先进物流信息科技系统、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备,大幅提升了出库速度和优化在途时间,使物流配送在行业保持领先地位,也对智能商品运营形成有效保障。 同时,波司登已初步完成了核心业务运营平台(用户、零售、商品)的设计、开发、测试,为继续推动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解决工具或方案。 数字化运营能力也成为波司登底层能力进一步进化的压舱石。 结语 透过最新财报,市场可以再次确认波司登的高质量发展。其不仅拥有出色的战略部署、增长模式,还拥有强大的落地能力。 同样,一个更具未来想象空间的波司登似乎已经成型。 特别是,波司登的创新品类拓展重塑增长力,打开了羽绒服主品类成长空间,意味着其第一增长曲线远远未达到巅峰,并且通过拓展防晒服等功能品类叠加打开多重空间,有机会形成多增长曲线。 对于这样的波司登,值得持续跟踪关注。
lg
...
格隆汇
2024-07-02
万亿赛道重磅玩家:国内最大线上慢病管理平台方舟云康
go
lg
...
业模式,正逐步构建并巩固一条难以逾越的
护城河
,竞争优势显著。 在医生资源方面,方舟云康凭借其卓越的平台价值,赢得了医生群体的高度认可。目前,平台上汇聚了众多专业注册医生,科室设置全面。截至2023年底,方舟云康已成功吸引超过21.29万名注册医生,他们活跃在超过1.56万家医疗机构,其中高达58.5%的注册医生来自三级医院,彰显了平台在医疗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广泛影响力。 在慢病管理服务方面,方舟云康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极高的用户活跃度,其独特的服务模式使得用户黏性极强。截至2023年底,方舟云康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已达到84.41万,用户平均留存率高达79.0%,这一数据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约30%-35%),用户重复购买率更是高达84.2%,充分证明了平台在慢病管理领域的卓越表现和用户的高度认可。 在医疗供应链管理上,方舟云康凭借其国内最大的处方药销售平台,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和全面的慢病管理服务。截至2023年底,平台上的药物SKU数量已超过21.2万种,涵盖了创新药、特效药等,充分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此外,方舟云康与超过1400家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760多家医药公司达成了战略联盟,确保了药品的丰富性和供应的稳定性。 小结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为什么方舟云康值得一观。 公司所瞄准的赛道不仅获得顶层设计大力支持,并且市场前景广阔,可称为“天时”。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慢病管理平台,其独特的商业模式筑造的竞争壁垒,为后续发展提供充足保障,可谓是“地利”。而对标已经上市的其他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公司潜在投资价值属性高,向上发展潜力充足,可谓是“人和”,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lg
...
格隆汇
2024-07-01
资深市场人士:英伟达拥有“七条
护城河
”、将助推其股价未来12个月再飙升65%
go
lg
...
表示,他相信 Nvidia 拥有七条
护城河
,这将有助于其在推动 AI 热潮的 GPU 市场上保持主导地位。 Wang 周一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商业内幕》:“Nvidia 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奠基者。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打算通过合作和直接进入市场的途径,实现从硅片到软件的垂直整合主导地位。与微软、英特尔和思科作为三巨头基础参与者的 PC 时代不同,这个新时代将有新的参与者与 Nvidia 紧密相连。” 这就是 Wang 先生预计 Nvidia 股价将从当前水平飙升 65% 的七个原因。 1. 有远见的创始人领导的首席执行官 “这是一位有远见的 CEO,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如你在硅谷看到的那样。这些都是领导者,比如拉里·埃里森、斯科特·麦克尼利斯、马克·扎克伯格,”Wang说。 2. 进入门槛高 “很少有竞争对手能够进入这个芯片市场,而且将芯片推向市场需要很长时间,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并且如果你成功了,那么如果你真的可以获得合适的芯片,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 转换成本高 “一旦你加入,你就会被锁定,因为 CUDA 软件和对芯片、软件和整个堆栈的所有访问权。你将会被锁定相当长一段时间,而他们在这方面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4. 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份额 “Nvidia 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我认为这有很大不同,因为他们已经在这个市场上待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而竞争对手则落后了 24 个月。” 5. 强大的产品路线图 “我们只看到了 Nvidia 产品路线图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这对于那些真正了解他们下一步计划的人来说确实令人兴奋,因为这不仅仅是芯片,也不仅仅是软件方面正在发生的事情。从硅片一直到终端的能力,正是我们将看到大量创新的地方。” 6. GPU 是 AI 的默认标准 “生态系统已将 GPU 变成默认标准。这是每个人都希望从推理和测试角度实现的 AI 标准。” 7. 数字不会说谎 “我们看到了惊人的增长势头,实际上与市盈率相匹配,这也是每个人都在关注的,他们试图弄清楚这种情况将如何持续下去,但毛利率为 78%,与一年前相比增长了 262%,这种情况至少会持续未来 18 到 24 个月。” Wang 表示,自上周股价达到每股 140 美元左右的峰值以来,该股目前已下跌 14%,这对投资者来说又是一个买入机会。 Wang 说:“回调发生在宏观层面。人们担心消费方面,担心经济的走向,他们在夏季来临之前进行一些获利了结,所以我认为现在是逢低买入的好时机。” Wang 并不是唯一一位对英伟达股票给出 200 美元目标价的华尔街分析师。 上周,罗森布拉特 (Rosenblatt) 将 Nvidia 的目标价上调至每股 200 美元,因为该公司有望更好地将其 CUDA 软件平台货币化。
lg
...
Dan1977
2024-06-25
比特币凌晨插针暴跌 几大利空难辞其咎 接下来该逃命还是抄底
go
lg
...
当这时又印证了巴菲特的名言:诚然有高耸
护城河
的企业值得投资,但不要忘了里头还有凶猛的鳄鱼、海盗与鲨鱼在守护着。 牛市的阶段性 一轮牛市下来大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肯定是BTC先涨,带动一波入场资金,但都觉得没啥创新。 第二阶段 ETH开始领涨,带动大多数VC币复苏一波。 第三阶段 创新应用币在涨,开始讨论这次不一样,有创新。 第四阶段 群魔乱舞,VC开始疯狂投资,开始相信新时代开始,这次要永恒牛,这会儿你不跑就得再等四年了。 此刻,我们还只是在第一阶段来来回回而已。这一轮周期唯一不同就是比特币现货ETF加速了BTC的涨幅在减半前就突破了新高。复刻历史可能不会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周期性改变不了。 接下来7月份有两个大事: 第一个是ETH的ETF 抓住回踩机会布局ETH 生态龙头,底部换仓起点重新出发,扭亏为盈的机会(我会在小群找机会布局换仓)。 第二个事情 特朗普将出席7月25日的纳什维尔 BTC 2024年大会 这无疑是今年最大的BTC活动,6月调整完 7月非常值得期待,请务必一定要抓住这次回调的布局机会。 接下来如何操作 我的建议是针对现货方面,对于大幅下跌的情况,可以考虑大额买入;对于小幅下跌,可以进行小额买入;在市场流动性非常低的阴跌行情中,定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被套的投资者,特别是在山寨币市场上,目前没有明确的操作建议,最好等待下一个机会来调整仓位。我个人认为,当前不是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好时机。 对于那些觉得市场无聊的投资者,建议少看盘、少关注咨询,而是应该使用交易系统来有效对冲市场风险。只需记住,比特币每次下跌都是为了更好的上涨! 目前仍然看好两个标的,PEPE PEOPLE PEPE不在多说了,一直持有,people的优势在于叙事内容的硬,以及较低的市值,同时大选问题一直贯穿,另外,美国 2024 总统大选首场辩论会,将于 28 日早上 9 点登场,假如两人在台上讨论到加密货币议题,届时有可能会为市场带来潜在的波动,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4-06-25
Blackwell缓解了AI的能源焦虑
go
lg
...
效率提升25倍,这将是英伟达另一巨大的
护城河
! 作者:Envision Research 能源成本是瓶颈问题 虽然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了看似无限的潜力,但这些系统的成本很高——至少在目前阶段是如此。但人工智能有一个关键瓶颈,这个就是能源消耗。 本文将论证英伟达的下一代平台Blackwell平台最终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与之前的Hopper相比,英伟达的Blackwell平台在成本和能源效率方面有了显著改善。这些改进为英伟达芯片的更广泛部署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与其成熟的软件生态系统相结合的情况下。 在AI扩张中有各种问题,从技术到法律和道德。但一个较少被讨论的问题是能源成本。现代人工智能应用所消耗的能量令人难以置信,而且能源成本呈指数级增长,如果我们没有更高效的芯片,能源成本将是不可持续的。例如,每个Nvidia的H100芯片在峰值运行时消耗700W的能量。这比普通美国家庭的用电量还要多。据估计,英伟达的高性能人工智能芯片消耗的能源总量超过了许多小国。 来源:DBI Insights 即使是一个数据中心,通常使用数千到数万个这样的芯片,根据微软工程师的评论,峰值功耗可能会使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州的电网过载。 来源:X.com 问题还不止于此。在所有消耗的能量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实际计算,其中的主要部分变成了热量,然后需要消散以防止过热和系统故障。因此,节能的人工智能芯片,通过减少源头的能耗,可以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大大降低计算和冷却的总体能耗。 接下来将解释 英伟达的 Blackwell 如何以非常有效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能源效率提升25倍 英伟达最近开始推出下一代平台Blackwell,该平台承诺大幅提升性能,并节省成本和能源。性能升级这里就不多做赘述。在这里将集中讨论能源方面。英伟达声称,它的Blackwell可以将训练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等工作负载的成本降低25倍(见下表中的基准数据),从而在给定的性能水平下显著降低功耗。 来源:英伟达 这些改进不仅有助于维持英伟达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而且还能使其芯片的使用在经济上可持续。购买它的芯片是昂贵的,但运行它们更是昂贵。作为预算分类,有份福布斯报告中收集了以下信息: 1)这些芯片的成本高达数百万美元。根据OpenAI GPT-3语言模型的技术概述,每次训练至少需要价值500万美元的GPU。 2)这些模型在开发和调整过程中需要很多很多次的训练,所以最终的成本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今年7月,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活动上,当被问及训练基础模型的成本是否在5000万至1亿美元之间时,OpenAI的联合创始人Sam Altman回答说,“不止于此”,而且还在变得越来越昂贵。 3)成本还不止于此。一旦模型训练完成,运行推理也是昂贵的。估计表明,在 2023 年 1 月,ChatGPT 使用了近 3 万个 GPU 来处理数亿的日常用户请求。华盛顿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助理教授 Sajjad Moazeni 表示,这些查询每天可能消耗大约 1 GWh 的能源。 美国每千瓦时(kWh)的平均电力成本在 12-17 美分之间(取决于你咨询的来源)。以14美分计算,每天 1 GWh 转化为每天 14 万美元的成本,每年 5100 万美元——这大约是芯片前期成本的 10 倍,几乎与训练模型本身的成本持平。 通过 25 倍的降低(加上前面提到的连锁反应),这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东西。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最终用户的预算分配。 而 Blackwell 的继任者,被称为 Rubin,已经在筹备中,并计划在 2026 年推出。预计 Rubin 将在性能和节能方面在 Blackwell 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其各种技术改进(例如,Versa CPU、HBM4 存储器等)将进一步扩大英伟达的
护城河
。 其他风险和总结 就下行风险而言,估值风险是首要风险。这是许多看空者倾向于强调的风险,这里有很好的理由。值得注意的是,如下图所示(这张图经常用于突出估值风险),英伟达目前的股价接近其销售额的40倍,是思科在互联网泡沫顶峰时期的数倍。发生在思科身上的事情——正如俗话所说,现在已经成为历史——肯定也会发生在英伟达身上。 然而,这张图表没有显示出一个关键的区别:英伟达现在实际上赚了很多钱,远远超过了思科在2000年代的收入。如第二张图表所示,思科的市盈率超过200倍,而英伟达的市盈率为47倍(以FWD为基础)。 来源:Seeking Alpha 来源:Seeking Alpha 另一个不利因素是竞争加剧。除了来自其他芯片公司(如AMD、英特尔)的压力外,许多非芯片公司(如苹果、谷歌、Meta 等)也在开发自己的AI芯片。例如,如下图所示,AMD的研发预算在过去三年里翻了一倍多,超过了英伟达。值得注意的是,收购赛灵思大大加强了AMD的市场地位,并扩大了自适应计算市场的潜力。赛灵思是FPGA芯片的领导者和发明者,这在人工智能时代也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 FPGA芯片的最大优势是灵活性:即使在制造和安装之后,也可以灵活地重新编程或功能升级。考虑到先进芯片的成本和快速发展的计算环境,这是一个关键的战略优势。 来源:Seeking Alpha 总而言之,尽管竞争格局和高估值(尽管注意 AMD 的 FWD 市盈率也在 46 倍左右),但考虑到增长催化剂,英伟达依旧很有前景。正如本文所论述的那样,Blackwell的25倍节能将改变游戏规则,为英伟达芯片的广泛部署铺平道路。软件生态系统和 Rubin 平台等新产品的良好管线有助于维持增长轨迹。 $英伟达(NVDA)$
lg
...
老虎证券
2024-06-25
上一页
1
•••
90
91
92
93
94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7月12日:下周黄金行情大揭秘:暴涨暴跌背后的市场密码
lg
...
特朗普宣布对欧盟和墨西哥商品征收30%关税,金融圈大佬如何看?
lg
...
贺博生:黄金原油多头强势下周行情走势预测及开盘操作建议
lg
...
许浩:7.12黄金多头尽显强势,黄金下周行情走势分析
lg
...
A股头条:“长钱长投”A股新规出台!国有险企今年起全面落地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工信部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创新药又有利好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0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