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苹果在AI赛道严重落后 美投行:若想弯道超车,就应
收购
这家公司!
go
lg
...
竞赛中赶上同行,就应该考虑进行一次重大
收购
。 艾夫斯在周三最新报告中写道,Alphabet旗下的谷歌、OpenAI和其他公司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但“苹果只是在高速公路的长椅上休息。” 他建议,苹果“跳出舒适圈”,
收购
Perplexity及其人工智能驱动的搜索引擎。艾夫斯说,这样的交易“可能会重新定义苹果的人工智能战略,并与Siri非常契合”。 “Perplexity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他写道。 艾夫斯指出,Perplexity是一家私营公司,根据其当前一轮融资,其估值约为140亿美元。 “也就是说,即使苹果不得不支付300亿美元来完成这笔交易,与苹果在人工智能上获得的盈利机会相比,这只是沧海一粟,”他补充道。 今年,苹果推迟推出人工智能增强版Siri令投资者和分析师感到失望。苹果公司此前预计最早将于今年春天发布功能更强大的语音助手Siri。然而,该公司在上个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表示,在2026年之前,不太可能有更多关于这方面的信息。 据报道,苹果已经与ChatGPT制造商OpenAI和Claude开发商Anthropic讨论了依赖他们的人工智能模型而不是内部技术的可能性。目前,Siri已经可以在一些iPhone型号上使用ChatGPT。 苹果负责服务的高级副总裁Eddy Cue今年5月表示,该公司还在考虑加入Perplexity的搜索引擎。 另外,据报道,Perplexity周三推出了一款名为Comet的人工智能网络浏览器,与谷歌Chrome和其他网络浏览器展开直接竞争。目前,Perplexity Max的用户可以使用该浏览器,每月费用为200美元。 另苹果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据媒体周一报道,该公司人工智能模型负责人庞若鸣(Ruoming Pang)即将离职,加入Meta。 据悉,庞若鸣于2021年从Alphabet离职并加入苹果,领导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该团队约有100人,主要负责开发支持苹果设备上 “Apple Intelligence” 及其它AI功能的核心基础模型。 今年迄今,苹果股价已下跌超13%,在“科技七巨头”中表现第二差,仅次于特斯拉。
lg
...
金融界
07-10 11:57
亏损药企估值暴涨251%!昊帆生物“产能焦虑”下的激进并购,是突围还是坠崖?
go
lg
...
25年7月抛出“1.6亿元溢价251%
收购
杭州福斯特药业”的公告时,资本市场瞬间炸开了锅。这家以多肽合成试剂起家的CDMO企业,正因安徽基地满负荷运转、淮安新基地“远水难解近渴”而陷入产能困局。2024年报中,公司直言“产能不足导致无法承接或按时交付订单”,业绩增长被硬生生卡住脖子。而此次
收购
的标的——杭州福斯特药业,虽手握72亩厂区、4万平米GMP车间及FDA认证,却连续两年亏损超3600万元,账面净资产仅4603万元,评估值却飙升至1.62亿元。这场看似“病急乱投医”的交易,究竟是产能突围的破局之举,还是资本游戏的危险赌局? 产能警报拉响:从“供不应求”到“买时间”的生死竞速 昊帆生物的产能焦虑,早已写在财报里。2024年,公司安徽生产基地利用率达102%,核心产品多肽合成试剂交付周期延长30%,直接导致部分订单流失。据2024年报披露,因产能不足,公司全年拒绝或延迟交付的订单金额超1.2亿元,占当年营收的15%。更严峻的是,在建的淮安基地预计2026年才能投产,而CDMO行业客户订单具有强时效性——一旦交付延迟,客户可能永久转向竞争对手。 “在医药外包行业,产能就是生命线。”某券商医药分析师指出,“昊帆生物的主业是多肽合成试剂,属于CDMO上游原料领域。但近年来,药明康德、凯莱英等头部企业加速向下游原料药、制剂领域延伸,昊帆生物若不尽快补齐产能短板,很可能被挤出核心供应链。” 在此背景下,
收购
杭州福斯特成为“最快解法”。标的公司位于杭州余杭区,拥有4条符合FDA标准的GMP生产线,覆盖抗肿瘤、抗病毒等高附加值领域,理论上可立即释放100吨/年的原料药产能。昊帆生物在公告中直言:“首期交割后即可控制85%股权,快速解决公司产能瓶颈。” 亏损资产的天价估值:251%溢价背后的“产能幻觉”? 然而,这场交易最受争议的,是标的公司“亏损连连却估值暴涨”的财务悖论。 根据公告,杭州福斯特2024年营收2.04亿元,净亏损2837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4800万元,亏损扩大至844万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200万元。更值得警惕的是,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120天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150天,存货周转率从3.2次降至2.5次,显示运营效率持续恶化。 但评估机构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中联资产评估集团采用收益法评估,认为杭州福斯特“具备成熟的生产体系及客户渠道,未来可通过整合提升盈利能力”,最终给出1.62亿元的估值,较账面净资产增值251.52%。这一数字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据Wind数据,2024年医药行业并购案例中,标的公司平均溢价率为87%,最高不超过150%。 “251%的溢价,相当于用1.6亿元买了一个‘产能许可证’。”某私募基金经理直言,“但问题在于,这个许可证对应的资产是亏损的,且亏损还在扩大。昊帆生物需要证明,自己能比原股东更好地运营这家公司。” 战略逻辑的三重赌局:垂直整合、产能输血与体系赋能 面对质疑,昊帆生物在公告中勾勒出三重战略意图,但每一条都暗藏风险。 第一重:垂直整合,延伸产业链 昊帆生物目前核心业务为多肽合成试剂(占2024年营收的72%),而杭州福斯特的主业是中间体及原料药生产。理论上,二者可形成“试剂-中间体-原料药”的垂直链条,提升客户粘性。但现实是,原料药行业与试剂行业逻辑截然不同——前者需要强大的工艺优化能力、环保投入及客户审计经验,而昊帆生物此前从未涉足该领域。 “从试剂到原料药,不是简单的产能叠加。”某原料药企业高管表示,“福斯特的亏损,很大程度源于工艺成本过高。昊帆生物若无法降低其生产成本,整合后反而可能拖累自身毛利率。” 第二重:产能输血,破解交付危机 这是昊帆生物最迫切的需求。根据协议,首期85%股权交割后,标的公司产能将立即纳入上市公司体系。但问题在于,杭州福斯特的产能利用率仅65%(2024年数据),且主要客户为国内中小药企,与昊帆生物的海外客户(占比超50%)存在渠道差异。 “产能不是简单的数字相加。”上述券商分析师指出,“福斯特的GMP车间需要重新通过客户审计才能承接昊帆生物的订单,这个过程可能需要6-12个月。远水难解近渴。” 第三重:体系赋能,共享客户渠道 昊帆生物声称,将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融合”及“客户渠道共享”实现双向赋能。但财务数据显示,杭州福斯特前五大客户占比达70%,客户集中度极高,且2024年有2家大客户减少采购超3000万元。若昊帆生物无法稳定其客户,所谓“赋能”可能沦为空谈。 医药并购的“产能焦虑”:激进扩张还是稳健整合? 昊帆生物的困境,是当下医药行业的缩影。在创新药研发升温、CDMO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重资产、长周期”的产能建设成为药企共同瓶颈。据统计,2024年A股医药行业并购案例中,超60%涉及产能扩张,其中不乏高溢价
收购
亏损资产的案例。例如,2024年,某CDMO企业以3.2亿元
收购
一家亏损的制剂工厂,溢价率180%,承诺3年内扭亏;2025年初,另一家生物药企业以5亿元
收购
一家停产多年的生物反应器基地,溢价率220%,引发市场质疑。 “当自建产能需要3-5年周期,而市场竞争要求‘即时交付’,药企只能选择并购。”某投行医药组负责人表示,“但高溢价
收购
亏损资产是一把双刃剑——成功整合可快速打开产能天花板,失败则可能坠入整合陷阱,甚至拖累主业。” 昊帆生物的案例更具特殊性。其核心产品多肽合成试剂技术门槛较高,但市场空间有限(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约15亿美元),而原料药及CDMO市场虽大(超千亿美元),但竞争激烈。此次
收购
,本质是昊帆生物从“细分龙头”向“综合服务商”转型的孤注一掷。 1.6亿豪赌的成色几何? 截至2025年7月10日,昊帆生物股价较公告前下跌8.3%,市值蒸发超5亿元。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对这场交易真实性的深度怀疑。 投资者最关注的三大问题尚未得到解答: 第一,杭州福斯特的亏损能否逆转?根据对赌协议,原股东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00万元、1500万元、2500万元,但未设置业绩补偿条款,若未达标,昊帆生物只能自行承担损失。 第二,产能整合能否如期落地?昊帆生物计划在2025年四季度完成客户审计,但标的公司历史客户流失、应收账款高企等问题可能延长整合周期。 第三,资金压力如何化解?1.6亿元
收购
款中,80%需通过自筹资金解决,而昊帆生物2025年一季度货币资金仅3.8亿元,短期借款达2.1亿元,流动性压力骤增。 “这场交易的本质,是昊帆生物用1.6亿元买时间。”某行业专家直言,“但时间是否站在它这边?CDMO行业的竞争不会等待,若2026年淮安基地投产时,公司已因整合失败元气大伤,这场豪赌就彻底输了。” 产能突围战,没有“容易模式” 昊帆生物的故事,是医药行业转型期的典型样本。当产能瓶颈成为业绩“紧箍咒”,企业面临两难选择:是耗时耗力自建产能,还是冒险溢价
收购
?前者可能错失市场窗口,后者可能坠入整合深渊。 截至2025年7月,杭州福斯特的并表尚未完成,但市场已给出初步判断——昊帆生物的市值较行业平均水平折价15%,显示投资者对其整合能力缺乏信心。在医药产业链的残酷竞速中,靠“买时间”解产能之渴,究竟是一步妙棋还是险棋?答案或许要等到2026年,当淮安基地的钢架拔地而起,当杭州福斯特的财报扭亏为盈,市场才会真正看清这场豪赌的成色。
lg
...
金融界
07-10 11:27
10倍溢价
收购
零营收公司!瑞康医药高管被留置,4年亏15亿的“自救”还是“自爆”?
go
lg
...
不仅深陷业绩泥潭,更因一场“10倍溢价
收购
零营收公司”的关联交易,被推至监管风暴的中心。7月5日,公司公告董事、董秘兼副总裁李喆被济南市济阳区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而此人正是半年前主导争议交易的核心人物。市场目光迅速聚焦:这场估值暴涨的资本游戏,究竟是转型自救的孤注一掷,还是利益输送的暗箱操作? 10倍溢价
收购
:零营收公司的“天价估值”谜团 2025年2月,瑞康医药宣布以1.51亿元
收购
浙江衡玖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衡玖”)76.01%股权,交易对手为烟台衡悦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烟台衡悦”)。这笔看似普通的并购,却因标的公司“零营收、巨额亏损”的财务数据与“10倍溢价”的评估结果,瞬间引爆市场争议。 根据公告,浙江衡玖2024年前8个月营收为0,净亏损681万元,净资产账面值仅1821.86万元。然而,中联资产评估集团出具的报告却给出2.395亿元的评估值,溢价率高达995.6%。更蹊跷的是,烟台衡悦2022年仅以827万元
收购
浙江衡玖58.08%股权,短短两年后,上市公司却以超10倍价格接盘。 “零营收公司估值暴涨的案例在A股极为罕见,尤其是医疗器械行业需要研发、临床、注册等多环节投入,短期难以产生收益。”某券商医药分析师指出。浙江衡玖的核心产品“乳腺超声CT”仍处于研发阶段,预计2026年才能完成注册申报,而交易却设置了2027-2029年累计5600万元净利润的对赌条款。市场质疑声四起:一个三年后才能上市的产品,如何支撑起当下2.4亿元的估值? 留置高管与关联交易:金融背景掌舵者的“资本棋局” 被留置的李喆,成为解开这场资本谜团的关键人物。这位拥有加拿大永明金融、帝国商业银行及国金证券履历的80后高管,年薪仅40.35万元,却通过杭州华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实际控制烟台衡悦——浙江衡玖的交易对手方。公告显示,李喆与瑞康医药董事韩春林同为烟台衡悦的最终受益人,构成典型关联交易。 “高管通过关联方低买高卖上市公司资产,是典型的利益输送模式。”上海某律所证券律师表示。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关联交易需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而瑞康医药在2025年2月公告中仅轻描淡写提及“交易对手与部分董事存在关联关系”,未详细披露定价依据与合理性。 值得玩味的是,李喆的金融背景与交易设计高度契合。交易方案中,浙江衡玖需在2027-2029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200万元、1800万元、2600万元,若未达标,原股东需以现金补偿。然而,考虑到产品上市时间与市场竞争格局,多家机构测算其达成概率不足30%。“这更像是一场‘对赌游戏’——上市公司用现金换取短期账面收益,而高管团队通过关联交易提前套现。”某私募基金经理直言。 业绩崩塌与转型困局:4年亏15亿的“生死抉择” 争议交易的背后,是瑞康医药持续恶化的基本面。2020-2024年,公司营收从272.3亿元骤降至79.66亿元,缩水超70%;净利润连续四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达14.96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同比再降44.75%,毛利率从2020年的18.3%跌至12.1%,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业绩崩塌的直接原因,是医药流通行业集采政策冲击与应收账款风险爆发。2021年,公司因客户违约计提坏账准备超8亿元,直接导致当年亏损9.8亿元。此后,尽管公司试图通过“中药全产业链+乳腺癌筛查”双线转型突围,但重资产投入进一步加剧资金压力。2025年2月,公司宣布在亳州、马鞍山建设中药种植与加工基地,同时在器械板块延伸乳腺癌筛查产品线,预计总投资额超5亿元。然而,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仅8.3亿元,短期借款却高达12.7亿元,流动性风险隐现。 “转型需要持续输血,但瑞康医药已失去融资能力。”某券商研究员指出。2024年,公司因隐瞒4.6亿元关联增资及财务资助,被山东证监局记入诚信档案,导致定增计划搁浅。而此次10倍溢价
收购
浙江衡玖,更被市场解读为“用现金换估值”的财务操作——通过高溢价并购提升商誉,短期美化资产负债表,但长期可能埋下减值雷。 悬而未决的三大危机:留置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截至2025年6月30日,瑞康医药耗资6039万元回购2044万股,试图向市场传递信心。然而,投资者更关注的是三大核心问题: 第一,李喆被留置是否与溢价
收购
存在关联?尽管公司声称“经营未受重大影响”,但监察委留置通常涉及职务违法或犯罪调查,市场担忧交易背后存在更复杂的利益链条。 第二,零营收标的能否兑现三年5600万业绩承诺?浙江衡玖的产品尚未上市,而乳腺癌筛查市场已竞争激烈——2024年,国内乳腺超声设备市场规模仅12亿元,年增速不足10%,且被GE医疗、西门子等巨头垄断。 第三,连亏四年后,转型资金从何而来?2025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2亿元,而中药基地与器械研发需持续投入,若无法通过股权融资或债务重组缓解压力,转型或难以为继。 更严峻的是,瑞康医药的治理缺陷已引发连锁反应。2024年,公司因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被深交所公开谴责,董事韩春林、财务总监冯芸被通报批评。此次李喆留置事件,进一步暴露其内控体系失效风险。“当高管可以随意操纵关联交易,中小股东利益如何保障?”某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愤怒质问。 资本游戏的终局与监管利剑 瑞康医药的案例,折射出A股市场转型期的深层矛盾:当传统业务增长乏力,企业是否应通过高风险并购“赌未来”?当关联交易成为利益输送工具,监管防线如何守住底线? 截至2025年7月10日,瑞康医药股价较2020年高点下跌82%,市值蒸发超200亿元。市场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对这场“资本游戏”真实性的深度怀疑。而李喆的留置,或许只是冰山一角——随着监管层对关联交易与商誉风险的持续收紧,瑞康医药的生存考验才刚刚开始。 “在医药行业,创新需要耐心与真金白银的投入,而不是靠财务技巧粉饰报表。”某行业专家直言,“当一家公司开始用零营收标的讲故事,离退市或许就不远了。”
lg
...
金融界
07-10 11:18
从动物疫苗到“人牙”生意:海利生物“腾挪术”藏雷,监管三问戳破转型幻象
go
lg
...
%。更令人震惊的是,其斥资9.35亿元
收购
的口腔修复材料标的瑞盛生物,在行业价格战冲击下已显颓势,7.82亿元商誉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上交所三问转型可持续性,监管利剑直指这场“账面繁荣”背后的真实风险。 “1元甩卖+1亿美元套现”:资本腾挪术撑起暴增利润 海利生物的业绩“逆袭”始于2024年第四季度的两笔关键交易。第一笔是“甩卖包袱”:公司以1元对价向控股股东出售连续亏损5年的子公司杨凌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凌金海”),同时剥离其2.45亿元债务。财报显示,杨凌金海2024年净资产估值为-3461万元,2025年一季度仍亏损870万元,成为典型的“负资产”。通过此次交易,海利生物不仅卸下亏损源,还确认了债务重组收益,直接增厚利润。 第二笔是“套现离场”:公司以1.085亿美元(约合7.8亿元人民币)出售参股公司药明海德30%股权,实现投资收益超1亿元。然而,这笔看似丰厚的回报实则暗藏水分——2021年至2023年,海利生物对药明海德的投资年均回报仅423万元,累计收益率仅4.4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此次高位套现,更像是为美化年报而进行的“财务工程”。 两笔操作下,海利生物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高达1.6亿元,占净利润的93.82%。而其主业表现持续低迷: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12.3%至4.8亿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58.2%降至51.7%。即便在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8.6%的背景下,公司仍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实现净利润同比增加1400万元,这种“账面扭亏”的可持续性引发市场强烈质疑。 7.82亿商誉埋雷:口腔赛道“价格战”击碎盈利预期 彻底剥离动物保健业务后,海利生物将转型方向锁定为口腔组织修复材料领域。2024年,公司斥资9.35亿元
收购
瑞盛生物55%股权,溢价率高达952%,形成商誉7.82亿元,占期末总资产的42.78%。这一高溢价
收购
的逻辑,是押注瑞盛生物的核心产品“口腔骨修复材料”与“口腔修复膜”在老龄化背景下的增长潜力。 然而,现实很快泼来冷水。尽管瑞盛生物2024年以1.39亿元净利润超额完成业绩承诺(1.25亿元),但其营收仅2.65亿元,低于预期值2.7亿元。更严峻的是,行业价格战已实质性冲击盈利根基:2024年,口腔骨修复材料持证企业从8家激增至23家,口腔修复膜持证企业从15家扩至30家,供给端爆发式增长导致价格崩塌。2025年一季度,瑞盛生物产品单价同比暴跌30%,二季度环比再降25%,毛利率从2024年的72.3%骤降至58.1%。 “口腔修复材料的技术门槛低于创新药,企业只能通过降价抢市场。”某券商医药分析师指出。瑞盛生物的业绩承诺能否兑现已存疑:按当前价格趋势,其2025年净利润或同比下滑20%以上,而海利生物尚未对7.82亿元商誉计提任何减值准备。上交所问询函直指这一矛盾:“营收不及预期却未计提减值,是否符合会计准则?” 监管三问转型可持续性:从“动物疫苗”到“人牙”的跨界豪赌 海利生物的转型之路,被监管层定义为“高风险实验”。上交所问询函聚焦三大核心矛盾: 第一,业绩成色质疑。非经常性损益占比93.82%,是否掩盖主业疲软?公司202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0.49%,2025年一季度营收仍负增长,靠“甩卖资产+套现”维持的利润增长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第二,商誉减值疑云。7.82亿元商誉占资产比42.78%,而标的瑞盛生物所在行业已陷入价格战,营收不及预期却未计提减值,是否存在“财务洗澡”风险? 第三,战略连续性风险。公司声称“沿口腔与IVD赛道寻找新标的”,但当前42.78%的总资产悬于商誉之上,若瑞盛生物业绩变脸,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 海利生物回应称,公司资金充裕(2024年末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8.3亿元),且“正接触多个优质项目”。但业内人士指出,口腔与IVD赛道已高度内卷:2024年,中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增速从2021年的25%降至12%,IVD集采导致产品均价下降40%以上。“好项目可遇不可求”的表态,暴露出海利生物缺乏清晰战略规划的困境。 跨界转型如同“行走钢丝” 海利生物的转型实验,本质是一场“用高风险换高回报”的赌博。从“给动物打疫苗”到“给人补牙齿”的跨界,虽带来短期账面收益,但核心风险不容忽视: 其一,产品价格腰斩式下跌。瑞盛生物核心产品单价半年内暴跌55%,若价格战持续,其盈利能力将彻底崩塌。 其二,商誉风险结构失衡。7.82亿元商誉占资产比42.78%,远超A股医药生物行业平均水平(15.3%),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股价崩盘。 其三,被剥离业务的“后遗症”。2025年政府取消口蹄疫疫苗采购后,杨凌金海或成控股股东填不尽的“负资产”,而海利生物曾承诺对其债务重组提供担保,潜在风险仍未出清。 “海利生物的转型如同行走钢丝:一边是主业萎缩、商誉高悬,另一边是跨界赛道内卷加剧。”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监管问询只是开始,若2025年瑞盛生物无法兑现业绩承诺,商誉减值可能直接抹平公司全年利润。” 等待真相与时间的审判 海利生物的案例,折射出中国上市公司转型期的普遍焦虑:当传统业务增长乏力,企业是否应通过高溢价并购“赌未来”?当非经常性损益成为利润支柱,资本市场的信任基础如何维系? 截至2025年6月,海利生物股价较2024年初高点下跌37%,市值蒸发超20亿元。投资者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对这场“资本腾挪术”真实性的深度怀疑。监管层的三问,不仅是对海利生物的拷问,更是对整个A股市场“转型泡沫”的警示——当潮水退去,谁在裸泳,终将见分晓。
lg
...
金融界
07-10 11:17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AI人工智能ETF(512930)回调蓄势
go
lg
...
个。在人形机器人方面,近期智元机器人拟
收购
上纬新材63.62%股份,宇树机器人计划2025年底前递交IPO申请等,意味着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在智能驾驶方面,7月8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辅助驾驶方法和装置”专利公布,国内智驾仍在快速发展。 7月3日英伟达股价再创新高,达到160.98美元/股,相比4月7日的盘中低点(86.614美元/股)上涨幅度高达86%。对比来看,AI人工智能ETF所跟踪的CS人工智指数期间的最大盘中涨幅仅22%。因此,在下一个DeepSeek时刻之前,目前国内AI产业链更多可能还是在蓄势阶段,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在应用端逐步兑现,带来指数整体缓慢上升的情况。 AI人工智能ETF(512930)紧密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人工智能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930713)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中际旭创(300308)、新易盛(300502)、寒武纪(688256)、科大讯飞(002230)、豪威集团(603501)、中科曙光(603019)、海康威视(002415)、澜起科技(688008)、金山办公(688111)、浪潮信息(000977),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2.8%。 AI人工智能ETF(512930),场外联接(平安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发起式联接A:023384;平安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发起式联接C:023385;平安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发起式联接E:024610)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7-10 10:47
中美传大消息!路透独家:TikTok准备开发美国专用应用 有独立算法和用户数据
go
lg
...
早前否认有包括甲骨文在内的潜在买家,将
收购
旗下TikTok的美国业务。
lg
...
tqttier
07-10 10:15
连收两涨停,智元机器人拟入主上纬新材,否认借壳,业务协同成关键考题
go
lg
...
称“智元机器人”)通过“协议转让+要约
收购
”组合拳拿下上纬新材控制权,拟至少
收购
上市公司63.62%股权,交易总对价超21亿元。若交易成功,这将成为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单
收购
。 证券之星注意到,尽管智元机器人称此举不构成借壳上市,但估值150亿元的机器人企业
收购
市值约45.22亿元的新材料公司,引发了市场对双方业务协同性的关注。在行业人士看来,控制权稳定与业务协同性才是决定此次
收购
成败的关键。 协议转让+要约
收购
取得控制权 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智元恒岳”)、其一致行动人上海致远新创科技设备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致远新创合伙”)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合计受让上纬新材1.21亿股股份及对应的表决权,占总股本的29.99%。 其中,智元恒岳拟受让上纬新材控股股东SWANCOR IND.CO.,LTD.(Samoa)(下称“SWANCOR萨摩亚”)所持的1.01亿股股份,占股份总数的24.99%;致远新创合伙拟分别受让SWANCOR萨摩亚、金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240.09万股、1776.73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0.6%、4.4%。 上述股权变动后,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由SWANCOR萨摩亚变更为智元恒岳。企查查显示,智元机器人间接持有智元恒岳49.5%的股份。智元恒岳实控人为邓泰华,目前在智元机器人担任董事长兼CEO。邓泰华也将由此成为上市公司实控人,上纬新材则将结束无主状态。 同时,以本次协议转让为前提,智元恒岳还计划通过部分要约
收购
的方式进一步增持上纬新材的股份,拟要约
收购
股份数为1.49亿股,占总股本的37%。同时,SWANCOR萨摩亚将以其所持的1.36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3.63%)就本次要约
收购
有效申报预受要约,未经智元恒岳书面同意,SWANCOR萨摩亚不得撤回、变更其预受要约。 由此计算,智元恒岳、致远新创合伙拟至少
收购
上纬新材63.62%的股份,最多
收购
66.99%的股份。报告书显示,此次协议转让及要约
收购
的交易对价确定为7.78元/股,交易总价款约为21.02亿元。 对于
收购
的目的,上纬新材表示,
收购
人智元恒岳系智元机器人及其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平台。
收购
人及股东认同上纬新材长期价值和A股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服务能力,拟通过本次权益变动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证券之星了解到,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目前处在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第一梯队,且联合创始人之一为原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成立两年来,智元机器人已经晋级为独角兽企业,估值达150亿元。上纬新材最新总市值约45.22亿元。智元机器人的估值约是上纬新材当前市值的3.3倍。 智元机器人方面回应媒体称,本次行动仅为
收购
控股权,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办法》所定义的借壳上市。在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看来,智元机器人采用“协议转让+要约
收购
”分步取得控制权,规避全面要约义务的同时降低了
收购
成本。这种设计既避免了漫长IPO流程,又为后续融资与业务整合预留空间。然而,其“非借壳”表述需面对监管对实质性重组的审查,若未来注入具身智能业务,需满足科创板定位要求,否则可能引发合规风险。 跨界业务融合的“冷思考” 资料显示,智元机器人致力于打造领先的通用具身机器人产品及应用生态,公司构建了领先的机器人“本体+AI”全栈技术,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机集成和制造能力,并自主训练具身基座大模型。 摩根士丹利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和制造中心,正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未来四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以23%的复合年增长率从2024年的47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080亿美元。 据悉,智元机器人在2024年实现了对客户的发货,并在2025年1月实现了1000台下线的规模。公司曾透露,预计2025年机器人产品出货量达数千台。未来5到10年,希望能逐步实现一年量产1万台、10万台和100万台人形机器人的目标。 证券之星注意到,对于此次入主上纬新材,也有观点认为,这场交易能够成功取决于产业协同的深度落地。当商业叙事难以支撑市场的预期时,原本的并购运作或将面临资本塌方的风险。 资料显示,上纬新材成立于1992年,公司始终专注于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营业务涵盖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以及循环经济材料等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两大领域。 业绩层面上,上纬新材的盈利能力并不强劲。2020年上市当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19亿元,此后业绩出现大幅波动,2021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7.71万元、8414.59万元、7094.21万元、8868.14万元。今年一季度该公司营收为3.69亿元,同比增长10.65%;归母净利润为2255.06万元,同比增长22.26%。 在知名财经作家、眺远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看来,上纬新材属于传统制造业,而智元机器人则聚焦于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两者在产业链、技术路径和市场应用上差异较大。要实现协同,关键在于如何将机器人技术与材料制造场景深度融合。否则,
收购
可能仅停留在资本运作层面,难以形成真正的业务合力。 就两家公司能否达成有效业务协同的问题,上纬新材证券部相关人员向媒体解释称,公司现有部分业务确实会应用于机器人领域,后续具体的业务协同方案将在整合一段时间后对外公布。王鹏认为,短期协同可能仅限于资本层面,实质性整合需长期投入与战略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智元机器人自身也处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司目前尚未解决商业化落地这一难题。当前机器人行业普遍面临高研发投入与商业化进程缓慢的双重压力,多数企业仍处于技术迭代和市场验证阶段,短期经营业绩普遍承压,行业整体盈利模式尚未完全跑通。(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
lg
...
证券之星
07-10 10:07
开盘:沪指跌0.04%、创业板指涨0.38%,稀土永磁概念股走高、数字货币及跨境支付概念股走低
go
lg
...
点。 AI眼镜: 据外媒报道,Meta
收购
了全球最大眼镜制造商EssilorLuxottica接近3%的股份,价值约为30亿欧元。有知情人士表示,Meta正在考虑追加投资,可能逐步将持股比例提升至5%左右,但相关计划尚未得到确认。在过去几年中,两家公司一直在合作开发AI智能眼镜。 机构观点 银河证券:建材企业携手“反内卷” 多领域积极破局 银河证券表示,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进一步深化了“反内卷”工作部署,建材行业更多领域加入“反内卷”号召,对行业产能布局规划及产品价格进行调整。水泥行业后续供给有序可控,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玻璃纤维企业理性定价有望延续,盈利有望保持稳中向好态势;防水行业开启 “反内卷” 攻坚,企业利润有望实现底部修复。 天风证券:存储价格Q3-Q4上涨动能强劲 天风证券表示,2025年,全球半导体增长延续乐观增长走势,2025年AI驱下游增长。同时,政策对供应链中断与重构风险持续升级,国产替代持续推进。展望二季度,建议关注设计板块存储/代工SoC/ASIC/CIS二季度业绩弹性,设备材料算力芯片国产替代。存储板块预估3Q25存储器合约价涨幅持续,企业级产品持续推进,带动季度业绩环比增长明确。晶圆代工龙头或开启涨价,2季度业绩展望乐观。端侧AISoC芯片公司受益于端侧AI硬件渗透率释放,一季度业绩已体现高增长,叠加6-7月AI眼镜密集发布,后续展望乐观。 华泰证券:反内卷政策利好中长期猪价表现 华泰证券表示,节后猪价持续强于预期、叠加猪企成本持续改善或有望带动盈利超预期,“反内卷”政策引导或有望利好2025年下半年、及中长期猪价表现,建议关注生猪养殖板块。其中低成本、优质猪企盈利兑现能力或更强。
lg
...
金融界
07-10 09:37
马斯克旗下X的首席执行官宣布辞任
go
lg
...
执行官,几个月前,他以 440 亿美元
收购
了社交博客网站 Twitter。在担任首席执行官的两年时间里,亚卡里诺一直是马斯克的坚定支持者,并在社交媒体上多次为他辩护。 亚卡里诺曾就职于 NBC 环球集团,并晋升至该公司全球广告业务的最高职位。她在 X 公司的主要任务是负责 “业务运营”,其中包括在该社交平台对其安全和内容审核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之际,努力安抚广告商。 例如,2023 年在《交易手册》峰会(DealBook Summit)上,马斯克对广告商恶语相向,其中包括 “去你妈的”,之后亚卡里诺将马斯克的言论描述为 “关于我们立场的明确观点”。 “我们是一个允许人们自主做决定的平台,” 亚卡里诺当时在 X 平台的一篇帖子中写道,“在广告方面,我的观点是:X 正处于言论自由和主流社会的独特且奇妙的交汇点 ——X 社区充满力量,并随时欢迎您的加入。感谢那些相信我们有意义的工作的合作伙伴们。”
lg
...
金融界
07-10 08:07
早报 (07.10)| 特朗普,关税突发!见证历史,英伟达盘中市值破4万亿;OpenAI将推出AI浏览器,直击谷歌腹地
go
lg
...
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平台,拟至少
收购
上纬新材合计63.62%股份。智元机器人方面称,智元机器人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做出重大改变或调整的明确计划,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明确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大重组明确计划。 9. 贵州省委巡视组进驻: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茅台集团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 7月8日,省委第七巡视组对茅台集团党委巡视“回头看”工作动员会召开。省委第七巡视组组长史芸强调,将重点检查茅台集团党委整改责任落实情况和上次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茅台集团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问题,以及存在的重大风险和隐患。 10. 周杰伦入驻抖音 未发作品粉丝已破500万 台湾天王级歌手周杰伦正式入驻抖音平台,账号名称为“周同学”。据观察,周杰伦的账号公开不到15分钟,涨粉5万。截至昨日下午4:30,虽然尚未发布任何作品,但粉丝数目已逾500万。抖音相关负责人已证实该账号为周杰伦,不过,对于有消息指签约费高达9位数(以亿元计),抖音相关负责人则予以否认,称“消息不实,为谣言”。 11. 6月底港股总市值42.7万亿港元同比升33% 港交所刊发每月市场概况,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于2025年6月底为42.7万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2.1万亿上升33%。前六个月,有44*家新上市公司,较去年同期的30家上升47%;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为107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34亿上升699%;总集资金额为280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65亿上升322%。 12. 上半年业绩预告披露情况一览 金安国纪: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预增4700%–6300% 先达股份: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2443.43%-2834.73% 北方稀土:上半年净润同比预增1882.54%-2014.71% 牧原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预增1129.97%–1190.26% TCL科技: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预增81%-101% 1. 美商务部长称拟于8月初与中方会谈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表示,美国代表团预计将于下月与中方官员会面,就贸易问题展开磋商。据卢特尼克披露,美方代表团成员还包括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 2. 国家发改委:2025年中国GDP规模预计在140万亿元左右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设定的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预期;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稳步顺利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国GDP规模持续突破110、120、130万亿元,今年经济体量有望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3. 中国6月CPI同比0.1% PPI同比-4.3% 中国6月CPI同比0.1%,预期0%,前值-0.1%;环比-0.1%,预期0%,前值-0.2%。 中国6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0.7%。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9%。 4.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在未来几周访问英国。 5. 欧盟委员会表示,目标是在8月1日前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甚至可能在未来几天内达成协议。 6. 特朗普:金砖国家将“很快”面临10%的额外关税 特朗普周二在白宫的内阁会议上说:“金砖国家(BRICS)成员将很快被征收10%的额外关税……只要是金砖国家的成员就得支付10%关税......而且它们不会在这个组织待太久”。特朗普还称:“金砖国家的成立是为了损害美国和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如果他们想玩这个游戏,那没问题,但我也可以玩这个游戏。”特朗普表示,失去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将如同输掉一场重大的世界大战,美国将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国家。 1.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 市场监管总局7月9日以“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2025年第四次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金风科技、特来电、长城汽车、度小满、唯品会、网易、顺丰、东软等8家企业有关负责人发言,并就加强公平竞争治理提出意见和建议。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孟扬介绍了总局近期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整治影响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突出问题等有关工作。他指出,总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强化反垄断监管执法,提升投资并购审查效率,为广大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和更广阔空间。 2. 消息称硅片厂商普遍调高报价 市场消息称多家硅片企业昨日上调了硅片报价,不同尺寸的硅片价格涨幅在8%—11.7%。对此,多家硅片厂商人士证实,在9日下午上调了硅片报价,而且是一线及二三线企业普遍上调。另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今日发布的数据,本周硅料成交均价普遍环比上涨逾6%。 昨日,A股方面,沪指跌0.13%报3493点,深证成指跌0.06%,创业板指涨0.16%。全天成交1.53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量528亿元,全市场超3300股下跌。多元金融、银行、文化传媒大涨,小金属、保险、半导体、稀土永磁走弱。 港股方面,恒生科技指数一度大跌至2%,最终收跌1.76%,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分别下跌1.06%及1.28%,恒指再度跌破24000点关口。大型科技股、大金融股等表现低迷,黄金、铜、加密货币、芯片、手游、餐饮、光伏、汽车多数走低。药品股大涨,恒瑞医药大涨超15%创上市以来新高,濠赌股、军工股、中字头活跃。巨星传奇一度飙升165%,最终大幅收涨超94%;宁德时代涨超7%续创新高。 主力动向,南下资金昨日净买入港股92.56亿港元,净买入建设银行11亿、阿里巴巴-W 10.14亿、美团-W 8.33亿、小米集团-W 4.21亿、巨星传奇3.89亿、中国生物制药3.08亿、中芯国际2.4亿、国泰君安国际2.38亿。 龙虎榜中,共有42只个股上榜龙虎榜,单日净买入额前三为跨境通、铜冠铜箔、大智慧,净卖出额前三为逸豪新材、日发精机、中亦科技。 两市融资余额:截至7月8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9310.76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9148.98亿元,两市合计18459.7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54.8亿元。
lg
...
格隆汇
07-10 07:57
上一页
1
•••
175
176
177
178
179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重磅!CPI数据小幅上行,但未改变美联储降息预期 黄金急拉近30美元,一度重回3640
lg
...
美联储面临复杂考验!美国8月CPI超预期上行,美初请申领激增
lg
...
【直击亚市】PPI为降息铺好红毯!今日CPI决定降息50基点,特朗普关税再传新消息
lg
...
中美突传重磅!纽约时报爆料特朗普酝酿“新动作” 中国相关企业股价大跌
lg
...
能不能降息50基点:一切就看今日CPI了!墨西哥不给中国开后门,别忘了欧洲央行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