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日本央行下任行长宝座是个烫手山芋!日本四季度GDP增速不及预期 刚提名就面临大难题?
go
lg
...
关注通货膨胀、供应限制、金融市场波动和
新
冠
疫情
蔓延的影响。” 这些都是新任日本央行行长在 4 月上任后需要考虑的因素,虽然岸田文雄可能正在寻求对日本央行做出一些改变,但他并不希望政策出现大幅转向。 经济衰退风险 数据显示,日本全年经济增长 1.1%,而 2021 年为 2.1%。去年第四季度,日元汇率回升是推动日本经济重回增长轨道的主要因素之一。去年夏季,日元汇率暴跌曾导致日本经济出现萎缩。 国内消费也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支撑。针对居民的旅游补贴计划刺激了服务业(占日本国内消费总额的 60%)的活动。 然而,日本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其中之一就是全球经济放缓,这已经开始削弱日本原本正在复苏的出口。并且,面对进一步放缓的风险,企业似乎已经在放缓资本投资。 一些分析师警告称,全球逆风可能会拖累依赖出口的经济,并通过阻止制造商提高工资来破坏脆弱的复苏。 Capital Economics 日本经济学家 Darren Tay 表示:“随着其他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我们仍预计上半年净贸易也会将日本拖入衰退,尤其是因为企业投资的疲软速度快于我们的预期。” #日本央行新行长# #2023年前景展望#
lg
...
marsh
2023-02-14
日本政府正式提名植田和男为下一任日本央行行长,谁是植田和男?对货币政策发表过什么观点?
go
lg
...
通货膨胀 “从现在开始,随着
新
冠
疫情
后经济活动的重新启动,人们预计日元贬值将产生更强的需求诱导效应。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可能会放缓。我们应该认为,日本实现2%可持续通胀的道路仍然很漫长。” 早年著作价格水涨船高 近日,植田和男的一本绝版书在一些拍卖网站上以超过原价20倍的价格交易。 这是他2005年出版的一本书,标题的意思是“对抗零利率”,在Mercari等网站上的售价约为3.5万日元(265美元),远高于定价的1,700日元。植田的的其他一些作品也高价出售。 这表明人们有兴趣进一步了解这位前东京大学教授的货币政策观点,以评估他将如何做行长。媒体上周五报导植田和男可能被提名时,一度带动日元劲扬,但他随后对记者表示,当前维持日本央行的宽松政策至关重要,日元因而抺去涨幅,周一则跌逾1%。 现年71岁的植田为共立女子大学教授,1998-2005年间担任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审议委员,当时日本央行首次推出零利率政策并开始实施量化宽松。 该书出版社日经BP的公司规划办公室人士Atsushi Suzuki表示,公司考虑重印这本书,及制作成电子书。
lg
...
金融界
2023-02-14
新
冠
疫情
后的一场新灾难:禽流感!“全球告别通货膨胀”的剧本恐难上演
go
lg
...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结束
新
冠
疫情
严重的肆虐,灾难性病毒的余温尚热,新的一场灾难却悄悄降临,世卫组织发出不详的预告,总干事谭德塞称“必须做好准备应对禽流感在人类中大流行的可能性”,预示着全球告别通货膨胀的剧本恐怕很难上演。 全球禽流感疫情越演越烈,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数据,从2022年10月初到2023年2月3日,大约有1亿只家禽因禽流感死亡或被扑杀。这是去年同期人数的3倍多,去年同期因该病造成创纪录的损失。 (来源:WOAH) 农民和官员在控制这种致命病毒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欧洲和北美的鸡舍爆发了严重的疫情,南美洲的病例正在升级,包括与主要鸡肉生产国巴西接壤的玻利维亚。 (来源:The Conversation) 世卫组织(WHO)最近发布有关禽流感的警报,并将其称为对世界的新威胁。禽流感感染海鸟、鸭、鸡等,是感染甲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疾病,而这种疾病可以感染鸟类和人类。最新分析中,该机构声称禽流感不仅对鸟类,而且对人类构成威胁。 其H5N1、H7N9、H5N6、H5N8四种毒株的危险性更高。其中,在哺乳动物中发现H5N1病毒病例。世卫组织表示,禽流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因此目前在动物中传播的风险很高。然而当前,人们需要认真对待它,因为早期的冠状病毒株也是人畜共患的,“我们都看到了它是如何演变成大流行病的”。 “病毒在动物中传播得越多,人类面临的风险就越高,”世卫组织的西尔维·布里安德本周表示。 世卫组织建议在此期间不要接触任何死亡或生病的野生动物,并向地方当局报告。世卫组织正在与国家当局合作,密切监测人类感染H5N1病毒的情况和研究病例。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称,感染禽流感病毒可导致人类患病,从无症状或轻微疾病到严重疾病不等。如果情况严重,受害人也可能死亡。 (来源:Washington Times) 禽流感迹象和症状包括:发高烧、肌肉酸痛、严重的上背部疼痛、头痛、咳嗽和呼吸急促、腹泻、腹痛、痰中带血、胸部疼痛、鼻子或牙龈出血等。 虽然人类感染病例仍然很少,但卫生专家表示,只需要一种完美的突变组合,病毒就会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关于禽流感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康奈尔大学大流行病预防和应对中心主任Jay Varma博士说。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目前导致广泛爆发的毒株,即甲型禽流感(H5N1)的2.3.4.4b病毒株,首次出现于2020年,并通过候鸟传播到非洲、亚洲和欧洲。2021年底,H5N1病毒株传到北美。美国农业部报告称,47个州有超过5800万只鸡受到影响。截至本周,已有近6200只野生鸟类被感染,包括老鹰、鹰、鹅和鸭子。 “它似乎很容易在不同鸟类之间传播,目前有很多不同的鸟类因此迅速死去,”兼任风险咨询公司Kroll首席医学顾问的Varma说。 然而,健康专家更关心病毒如何影响哺乳动物。美国农业部已在全国各地的各种动物身上检测到H5N1,包括臭鼬、狐狸、浣熊、熊、美洲狮和海豚等。专家说,大多数这些感染似乎是动物可能因食用受感染的鸟类而生病的个案。 在对违规毒株进行测序后,美国研究人员发现H5N1有一个轻微的突变,这种突变在影响鸟类的毒株中是不存在的。这种“不常见”的突变是PB2基因中的T271A,也出现在导致2009年大流行的猪流感H1N1病毒中,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估计该病毒在美国造成12000多人死亡。 (来源:Sky News) “我们担心这可能是病毒变异成为人类流行病的前奏,”Varma继续解释说。 截至2022年12月,世卫组织已报告在美国、亚洲与欧洲有6例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美国和欧洲的所有4例病例都是无症状或轻度感染,据报道疲劳是唯一的症状。 “到目前为止,该病毒很难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与鸟类有直接和密切接触的人身上,”贝勒学院分子病毒学和微生物学教授Hana El Sahly博士说。 Ochsner Health感染控制和预防医学主任Katherine Baumgarten博士提到说,禽流感倾向于感染下呼吸道,这表明它“更喜欢”肺部。 全球经济供应链:告别通胀难上演 从不断恶化的禽流感到啤酒销售萎缩,再到杂货账单前景黯淡,以下是世界各地主要食品故事的快照:随着财报季的到来,食品和饮料公司的业绩对消费者成本发出一个相当负面的信号,即农产品价格可能会暴跌,但现货价格将继续上涨。 联合利华(Unilever)首席执行官Alan Jope提到,公司将继续提高价格,将3/4的高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虽然该公司暗示今年可能会缓解这种痛苦,但由于购物者不愿支付更多费用,它可能会销售更少的产品。面对更高的投入成本,联合利华和雀巢等食品巨头也在缩小产品范围,试图简化运营以节省资金。 谷物早餐食品公司Kellogg's表示,石油、玉米、小麦、大米和土豆等原材料的通胀应该会持续,并补充说欧洲消费者面临的压力比其他国家更大,该公司报告的销售额和利润超过了分析师的预期。 香肠和牛排的麻烦还在继续,由于受通货膨胀影响的消费者减少购买鸡肉、牛肉和猪肉,泰森食品的利润受到了影响。不过,鸡肉比其他肉类做得更好。价格大幅下跌提振了家禽需求,本周Pilgrim's Pride股价飙升。 通常被视为抗衰退产品的酒精需求看起来也不太好,丹麦酿酒商Carlsberg预计今年会很艰难,因为消费者节俭并减少喝啤酒,而澳大利亚的酿酒厂预计通货膨胀、更高的成本和利率会影响销售和利润率。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迹象表明厌倦了通货膨胀的杂货店购物者愿意接受饮料和零食的更高价格:百事可乐第四季度的利润超出预期。 橙汁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因为佛罗里达州的柑橘种植者竞相收集最差作物之一的剩余部分。在去年遭受飓风伊恩的破坏后,本季产量将暴跌56%。
lg
...
小萧
2023-02-14
Mysteel参考丨2022年中国建筑材料市场分析
go
lg
...
降“三重压力”,叠加部分房企资金暴雷、
新
冠
疫情
反复等多重不利因素,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尽管在适度超前投资政策促进下,基建发挥强有力的托底作用,但资金短缺、消费信心低迷导致2022年建材全行业利润大幅下降,总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供需下降、成本高位、利润收缩、均价下移”。2023年消费短期或难有反弹,房地产行业仍在下行通道,基建仍是承担稳增长的主力军,预计2023年建材行业“供需持续收缩、成本居高难下、均价波幅收窄、利润有底无高”。在此背景下,建材各品种产业链或将加快整合,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应对市场供需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2022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一年,也是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一年。虽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但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仍迈出坚实的步伐。 据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韩文秀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20万亿元。虽然全年经济增速从2021年8.1%放缓至3.0%左右,但经济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从人口方面看,现阶段中国人口发展呈现“三低”“三化”特点,劳动力供给呈现“五降一升”的特点。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数字化转型将推动传统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升级,人才红利的释放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我们认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根据2022年1月的国务院报告,中国城镇化率为64.72%,比2021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相较于2020年美国95%的城镇化率,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空间巨大。在“新型城镇化”理念的牵引下,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新阶段,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 2023年,疫情影响逐渐褪去,城镇化进入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新阶段,我国内需压力或有所释放,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有望得到改善,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也将更加坚定。但考虑到外需下行压力增加,2023年实际GDP增速或将保持温和增长的水平。 二、2022年建筑、房地产和基建回顾 随着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近几年建筑业的行业利润率明显下滑。但在“稳增长、稳预期”政策的加码下,2022年建筑业总产值逆转2021年单季增速显著下滑的态势,当季同比增速逐步企稳。截至2022年三季度,建筑业GDP累计同比贡献率10.51%,比2021年同期增长7.58%。基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历程,过去的20年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牛市”,总产值近30万亿,2023年我国建筑业也将与经济发展同步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 在稳增长政策进一步显效发力下,各地重大项目开工为2022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奠定基础,行业持续升温,投资继续发力。据百年建筑不完全统计,2022年11月,全国各地共开工5008个项目,环比增长77.09%;总投资额约36206.1亿元,环比增长116.95%,同比增长35.53%。 自2021年下半年进入下行周期以来,房地产行业总体上难言乐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968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33916万平方米,下降6.7%。房屋新开工面积111632万平方米,下降38.9%。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81734万平方米,下降39.5%。房屋竣工面积55709万平方米,下降19.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0442万平方米,下降18.4%。2022年1-11月,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来看,仅有3个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微增,其中浙江增幅最大,同比增4.36%;有28个省市同比呈负增长。 11月以来,各地房地产政策愈发积极,从各地房贷利率下调到债股融资“三箭齐发”,避免信用危机蔓延,行业政策环境企暖回升,需求逐步边际好转。在中央层面政策暖风频吹下,地产基本面或逐步修复。“保主体”、“保交楼”、“保交付”下,2023年竣工回升可期。 三、2022年国内建筑材料市场回顾 聚焦至建筑材料市场,俄乌战争爆发、欧美通胀高位运行、国内疫情反复、地产下行等因素也成为拖累价格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2022年国内主要建筑材料价格呈现下行趋势。据百年建筑数据,截至2022年12月28日,全国水泥、混凝土、砂石、盘扣式脚手架、玻璃价格同比分别下跌17%、13%、9%、17%和25%,但建筑木方在国外供给收缩、原材成本提高的驱动下,价格同比上涨2%。 表1:2022年主要建筑材料价格(单位:元/吨、元/吨/日、元/立方米) 数据来源:百年建筑 水泥方面:2022年价格呈现出高开低走趋势。其中东北地区跌幅最大达22%,主要是因为当地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华北跌幅最小,全年均价跌幅为5%,一方面华北地区环保管控严格,水泥企业错峰生产执行较好,库存压力不大;另一方面,当地煤炭价格较高,基建项目多,成本和需求双向托底。 混凝土方面:2022年价格降至近三年新低,其中华中、华南、东北和华东跌幅较大。整体来看,受房企新开工数据持续疲软、疫情反复、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混凝土整体需求仍呈低迷态势。据百年建筑数据,截至2022年12月7日,全国506家混凝土产能利用率为13.87%,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 砂石方面:一季度在疫情抑制需求的影响下,砂石价格下滑显著;二、三季度天气回暖,防控形势好转,叠加下游需求回升,砂石价格有所上涨;三、四季度,部分工程项目进度放缓,砂石价格稳中偏弱运行。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基建需求支撑,主要用于重点工程项目的碎石在百年建筑调研样本中,出货量占比在5成以上。 盘扣式脚手架方面:销售和租赁价格均呈下行走势。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状态下,租赁企业间的竞争压力增强,以价换量的操作越来越多。同时,在房地产行业流动性资金不足的背景下,租赁企业面临着预付款、进度款、结算款等各环节拖欠的现象,回款平均周期延长30%以上。 玻璃方面:2022年国内浮法玻璃价格在一季度达到近五年高位后,持续下行。二、三季度现货价格跌至近五年中低位。全年整体呈现先涨后降趋势,年内最大振幅36.85%。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第二季度后,需求端尤其是房地产表现偏弱;二是销货不畅下,生产企业库存持续累积,供需失衡矛盾更加突出;三是企业亏损经营压力大,企业悲观情绪加重。 建筑木方方面:2022年原材价格大幅提高,国外原木进口量下降28.4%,建筑木方价格中枢小幅提高,振幅扩大。但在弱需求、高成本的矛盾下,木方价格也出现倒挂,三、四季度市场价触及成本价,厂家利润压薄。 四、2023年建筑材料市场展望 展望2023年,国内经济增长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首先,后疫情时期极可能持续到一季度,全国范围来看,城市感染率在1月已经达峰,农村或晚于城市在2月达峰,3月开始疫情对经济和建筑行业的影响有望加速退出。此外,预期减弱依然会是2023年经济增长的重压之一,持续性的信心不足将从短期影响转为长期化,即2022年经济承压前行带来的疤痕效应。同时,国际环境较2022年相比依然严峻。笔者认为,理性看待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将恢复至4%以上,但达到5%存在难度。此背景下建筑材料的主要需求领域仍将以“基建托底”为主,房建下行速度至少是放缓。 从基建层面看,稳经济、稳投资政策仍在持续加码。2022年出台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要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纲要对扩大有效投资做出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等部署,“基建稳增长”得到的财政政策支持也在继续深化,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消费一起成为最被看好的2023年增长点。有关调研显示,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仅达到发达国家的20%至30%,“老基建”的需求潜力依然存在,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关注构件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 从房建层面看,“房住不炒”大前提下,受政策倾斜,房建项目施工总量将好于2022年。上半年国内“保交楼”将加速推动存量项目竣工,材料供货企业回款可能好转。随着地产销售端的复苏,新项目开工降幅有望明显收窄,建材需求同比至少持平。 综上,展望2023年建筑材料市场,总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宏观背景和消费层面会总体会好于2022年,其中基建主要扮演“托底”的角色,房建下行速度放缓但很难带来增量;二是供给端压力较大,大部分品种无法摆脱产能过剩,区域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三是预计建材价格整体水平很难同比上涨,利润将继续收缩,但行业回款情况好转,行业将更重视高质量发展。 水泥方面:据百年建筑统计,2022年全国水泥熟料产线共计1545条,同比下降3.4%,熟料年产能达17.18亿万吨,同比下降8.5%。其中,2022年全国拟建26条水泥窑线,实际投产水泥熟料产线9条,投产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合计熟料年产能1524万吨,较2021年减少52%。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2500t/d及以下的落后生产线仍然占有较大份额,主要集中在西南、华东、西北、华北地区。其中头部企业带头淘汰落后产能,但能否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仍需观察。2023年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或将持续走低,水泥熟料产量进一步缩减,且受动力煤等原材成本高位、终端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预计全年水泥均价下移,水泥行业利润或将持续收缩。 混凝土方面:2023年混凝土行业竞争加剧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国内混凝土企业加速收购、租赁商混站点。此外,资金需求双弱,民营混凝土企业生存空间或被进一步压缩,行业集中度会愈发提升。未来,混凝土企业由市场拉动型转向资源推动型,企业单一混凝土业务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混凝土企业更需要以资源占有为依托,发展产业链,打造价值链。价格方面,2022年混凝土价格多次涨后回落,持续弱势运行。房建新开工持续疲软,多数混凝土企业在手订单同比大幅下降,预计2023年混凝土价格或现弱势持稳,二季度前难有起色。 砂石方面:2023年基建项目政策发力,高标河砂得到广泛应用,天然砂价格或将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此外,随着大力推行绿色矿山等理念,机制砂替代天然砂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环保管控更加严格,造成机制砂成本上涨,国央企加大拿矿力度,下游竞争较为激烈,预计后期机制砂价格偏弱运行。 碎石方面:2023基建依然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石,碎石消费主要依靠道路、铁路、水路建设,考虑到政策落地尚需时间,预计后期碎石价格呈现先抑后扬的趋势。
lg
...
我的钢铁网
2023-02-14
2022加密寒冬 2023亟待创新
go
lg
...
入市场,形成了泛滥成灾的市场投资局面,
新
冠
疫情
加剧了通货膨胀 的影响,以及俄乌冲突在欧洲形成的能源危机等。以上事件动摇了全球金融市 场的稳定性,并且波及到了加密货币市场。 市场遭遇寒冬 对于传统金融市场而言,2022年无疑是相当艰难的一年,MSCI 世界股票指数已经损失了约20%的市值,这是2014年以来最差的一年。其中,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市值,欧洲STOXX 600 指数出现了约12%的跌幅,而中国的沪深300指数也下跌了22%。 包括 FAANGs (Facebook 、亚马逊、苹果、Netflix和谷歌) 在内的科技股受到了最为严重的打击,特斯拉的市值更是下跌了约三分之二。事实上,市场几乎全年都在下跌。 相比之下,加密货币市场却冰火两重天,2022 年开局充满了前景,包括 FTX 、 Luna 和Autograph 在内的几家公司均筹集到了大量资金,特斯拉和沃尔玛等巨头也参与到加密货币的应用行列。然而,市场很快就面临了挑战,包括黑客攻击和主要项目的崩盘,贯穿了这一年的波动和动荡。 Luna 、3AC 、FTX 和众多项目的危机,以及带来的各种连锁反应,不仅造成的广大投资者的恐慌,还引发监管层对行业的强监管。整个加密市场损失超过2万亿美元,目前的市值仅剩下约 8240 亿美元。其中,Terra 的损失最大,达到 了 100% ,其次是 Solana ,Cardano 均为80% ,以太坊为67% ,比特币为63% , Dogecoin为55%。 图片:2022年加密货币市场总量图 尽管加密市场遭遇寒冬,但是仍有许多的曙光,展示出弹性和高能量。在全球范围内,从俄罗斯用加密货币进行油气等商品的跨境支付、首批比特币和以太 坊ETF在澳大利亚亮相,到比特币在中非共和国宣布法定货币,加密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 Andreesen Horowitz 更是逆势完成其有史以来最大的加密货币筹资,总金额达到45亿美元,这也是加密货币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 从这也可看出,历经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加密行业正在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从早期的野蛮长,与盲目的投资操作,已经逐渐转向了区块链技术的主流应用。推动数字化社会的演进,将会是未来加密行业的重要风向标。 亟待创新突破 高盛发布了2023年的宏观经济展望,预测2023 年全球经济将继续以1.8%的低态势速度增长,欧洲将出现缓慢的衰退,美国和一些新兴市场将出现小幅度的回弹。中国将在今年上半年将缓慢增长,然后在下半年加速增长。 随着加密市场期待从最近的挣扎中反弹,很明显,不能再依靠降低利率和增加印钞量等外部因素来推动。相反,重点必须转移到内部驱动力,如真正的创新和现实应用的可行项目,才可以吸引和保留用户。 在众多的创新赛道中,Web3无疑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选择。特别是当前Web3面临着安全、效率以及公平等问题,人们对于互联网的变革诉求正变得愈发强烈,并对Web3的创新充满了期望。 据业内人士透露,除了以太坊、Cosmos 、Aptos 等明显公链也在积极发力 Web3 ,这些项目凭借着既有的生态规模能形成巨大优势;还有不少的项目团队,选择以点带面的创新策略,也将会是未Web3创新赛道的重要力量。 类似业内正在讨论的一个Match公链,采用了从社交流量入手的策略,不仅解决了加密货币领域用户涌入的问题,而且通过革命性的基础设施,促进了互操作性、去中心化身份(DID)零知识证明(ZKP)等技术的使用。 要知道,就在去年年底,埃隆·马斯克对推特的政策做了一个有争议的改变。该政策后来被推翻,允许禁止“单纯”为推广其他社交媒体平台而创建的账户。该政策不仅引起了巨大的愤怒和反对,而且还强调了对一个优先考虑用户自主权和自由的去中心化社交平台的需求。 Match 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促进去中心化、基于Web3的社会网络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其目标是成为Web3社交流量的枢纽,同时通过DID和ZKP帮助用户维护隐私,并且还在创新DApp的构建方式,使传统的Web2平台轻松过渡到 Web3。 Match的创新模式,无形中开创了一个新的逻辑:创建者不再局限于争夺用户。在这个逻辑中,开发者可以一起协作,创造实用的、值得大规模推广的应用,Match作为一个用户流量的聚合池,具有内在的互操作性。这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在不同的区块链应用之间移动,而不会被困在某单一平台上。 总的来说,Match代表了未来加密行业的新方向,在振兴加密市场和促进该领域的创新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构建和扩展去中心化应用的创新方法会在不久的将来产生重大影响。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14
突发重磅!拜登下令再释放26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 “油价跌声一瞬间隆隆作响”
go
lg
...
到 2023 年,由于交易员试图定价
新
冠
疫情
后的重新开放对需求影响、俄罗斯宣布的供应限制,以及对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引发经济衰退的持续担忧,石油价格开局不稳。与此同时,OPEC+一直在加紧削减供应。 俄罗斯公布了下个月每天减产50万桶的计划,俄罗斯的举动被欧盟淡化了,以及亚洲疫情限制解除后,经济迅速重新开放。美国SPR战略石油储备的发布可能会暂停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OPEC+),该联盟早些时候表示全球石油市场保持平衡。 除了对拜登宣布,交易员还在为本周美国CPI的通胀消息做准备。 Oanda高级分析师Edward Moya告诉路透社:“原油价格正在走软,因为能源交易商预计原油需求前景可能会减弱,因为关键的CPI通胀报告可能会迫使美联储更积极地收紧政策。” “本周CPI通胀报告的发布,可能会成为决定华尔街价格衰退有多严重的成败时刻。” 与此同时,促成上周油价上涨的俄罗斯减产声明已经结束,分析师指出这种减产已经被消化。 “这些减产不会改变我们对市场的看法,因为我们已经假设俄罗斯将因欧盟禁止石油和精炼产品而不得不减少供应。我们在今天早盘交易中看到的价格疲软,可能反映出市场开始意识到这些削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消化,”荷兰国际集团(ING)在报告中写道。
lg
...
颜辞
2023-02-14
兴业投资:需求乐观&供应趋紧,国际油价上周暴涨
go
lg
...
月报关注全球原油需求展望。由于中国放松
新
冠
疫情
限制措施,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全球经济衰退的忧虑有所缓解,各能源机构可能对原油需求前景发表乐观评论。若果真如此,油价料面临进一步上行压力。美国本周将要公布的经济数据,包括:1月NFIB小型企业信心指数、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2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1月零售销售、1月工业产出、12月国际资本净流入、1月营建许可、1月新屋开工、每周申请失业金人数、1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1月进口物价指数。近几个月来,美国的整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一直呈下降趋势,以至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最近的美联储会议上承认,美国经济中出现了一些反通胀趋势。这引发了各方对年底前降息前景的担忧,而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公布的1月份就业人数为51.7万人,可谓喜人。去年12月,美国CPI同比涨幅降至6.5%,核心CPI同比涨幅从6%降至5.7%,市场预计美联储加息周期将再次下调至25个基点。本周公布的1月份数据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几个月还会加息多少次。最近的ISM服务业报告显示,支付价格保持在67.8的弹性,而工资似乎仍然具有弹性。这很可能反映了通胀压力的类似上升,尽管预计整体和核心CPI月率都将上涨,但通胀年率料在1月份继续放缓。FYCM兴业投资分析师预计1月整体CPI将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6.2%;而核心价格预计环比和同比将分别上涨0.5%和5.4%。如果预定的通胀数据能够保持坚挺,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可能性就会变得更小,并将支撑美元保持坚挺,这反过来可能会对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构成压力。由于1月份天气非常温和,与12月中下旬的天气异常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外出活动,这很可能会提振1月份的支出。我们已经知道汽车销售非常强劲,这本身将极大地提振零售销售。1月份就业人数的惊人增长也暗示着强劲的需求。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的情况可能也会好转,因为气温升高使工作更容易,并将提高产出。不过,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新的上升趋势的开始——考虑到商业信心与多年前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水平相当,在总体上疲软的趋势中出现了更多的噪音。鉴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弹性,2022年最后两个月美国零售销售大幅下滑可能令人惊讶。11月和12月分别下降1%和1.1%,表明美国经济终于开始对经济前景变得更加谨慎。许多美国银行都在继续增加不良贷款方面的缓冲,而最近许多公司的财报都表明,收入和利润的增长速度都在放缓。我们在去年年底看到的情况,可能是美国消费者在建立一些新年缓冲,尤其是在汽油价格再次开始上涨的情况下。在经历了两个月的负增长后,我们预计1月份零售销售将增长1.7%,尤其是12月上旬的冰冻天气可能加剧了12月的一些负增长。每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仍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因为该数据能够比较快速的反应美国就业市场的变化,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期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美联储调整政策框架后,且美国的通胀水平远超美联储的目标。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为19.6万,略高于市场预期的19万,此前一周数据为18.3万。而截至1月28日当周,续请失业救济金人数为168.8万,比前一周修正后的水平增加了3.8万。美国申请失业金人数6周来首次上升,但仍处于历史低位,突显出就业市场的韧性,尽管在美联储推出近三十年来最激进的紧缩政策的背景下,经济不确定性不断上升。央行动态方面:美联储理事鲍曼、里奇蒙德联储主席巴尔金、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费城联储主席哈克、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美联储理事库克和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计划在不同场合发表讲话。投资者可以从中寻找美联储加快缩减购债规模和加息幅度的更多线索。除此之外,投资者还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衰退的讨论、乌俄军事冲突和全球疫情的最新进展,这些都会给原油市场带来重大影响。 技术面上看,美油周图保利加通道下滑,油价回升至接近中轨,14周均线看涨,20周均线持平,慢步随机指标走低。K线图收大实体阳线,表明下方买盘强劲,鉴于技术指标有所好转,预计油价本周可能继续震荡上行。支撑分别位于77.80、76.60、75.40,阻力依次是80.20、81.50、82.80。 布油周图保利加通道下滑,油价回升至接近中轨,14周均线看涨,20周均线持平,慢步随机指标走低。K线图收大实体阳线,表明下方买盘强劲,鉴于技术指标有所好转,预计油价本周可能继续震荡上行。支撑分别位于84.60、83.40、82.20,阻力依次是86.80、88.00、89.20。 2023-02-13
lg
...
兴业投资
2023-02-14
【原油收盘】土耳其恢复出口 俄罗斯减产担忧缓解,国际油价持续小幅波动
go
lg
...
的区间内持续波动。在需求方面,中国摆脱
新
冠
疫情
防控措施,提振了原油需求前景,但投资者对美国加息举措的担忧给前景蒙上了阴影。 由于美国和欧洲施加的价格上限,欧盟称俄罗斯将被迫削减石油产量。上周五俄罗斯宣布将每天削减50万桶石油产量。这一决定导致期权市场看涨情绪大幅上升,同时时间价差走强。欧盟表示,由于制裁限制了俄罗斯政府寻找石油买家的能力,俄罗斯被迫减产。
lg
...
Sue
2023-02-14
后新冠时代,中国经济复苏拯救世界?《华尔街日报》:别抱太大希望!
go
lg
...
冒险出门在大城市购物,有迹象表明,中国
新
冠
疫情
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与美国消费者一样,中国消费者在封锁期间也储蓄了现金。但消费者信心依然低迷。在较富裕的中国人打开钱包的同时,还有许多人选择储蓄多于消费。 初步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反弹的最大影响将体现在国内。包括商业调查、销售和公共交通数据在内的官方数据显示,最强劲的增长将来自餐饮、酒吧和旅游等服务业。因而中国经济复苏的直接影响在其他地区可能不会像过去刺激政策推动的那样明显。 汇丰(HSBC)首席亚洲经济学家Frederic Neumann表示:“中国将实现强劲的经济复苏,但由于经济反弹的性质,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溢出效应将在本轮周期中弱得多。” 一些分析人士说,美国经济不太可能从中受益,因为美国对中国服务业的敞口有限。中国重新开放会推高能源需求并推高全球能源价格,从而增加通胀压力,美国经济增长甚至可能受到挤压。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最新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2%,轻松超过美国1.4%的预期增速和欧洲20国共同货币区0.7%的预期增速。 IMF预计,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而美国和欧洲的贡献率之和仅为10%。IMF的数据显示,这将使中国的份额恢复到疫情前5年的水平。 富裕的中国人可以通过在欧洲购买奢侈品和到东南亚等地度假来帮助提振全球经济。瑞士制表商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 AG)今年1月说,重新开业后中国的销售额立即出现反弹,预计今年的收入将创纪录,主要受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旅游业恢复的推动。 1月26日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Moët Hennessy Louis Vuitton S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ernard Arnault告诉分析师和记者,澳门的门店已经爆满。“变化相当惊人,”他说。 波音公司(Boeing Inc.)首席执行官David Calhoun将中国的重新开放描述为“航空界的一件大事”。他说,公司的目标是让闲置的飞机重新起飞,并希望进一步向中国交付飞机,因为中国航空公司将需要波音737 MAX飞机来满足反弹的航班需求。 但疫情期间,中国家庭从政府获得的财政支持远低于发达经济体,许多消费者仍对就业市场疲软和房地产持续低迷感到担忧。 高露洁-棕榄公司(Colgate-Palmolive Co.)首席执行长Noel Wallace上月底对分析师说,尽管重新开业令人兴奋,但该公司在中国的家居用品销售仍然疲软。“中国是个大问号,”他说。 在中国经营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和必胜客(Pizza Hut)等连锁餐厅的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Yum China Holdings Inc.)表示,在中国最近的春节假期期间,公司的销售额出现了大幅增长,但对前景持谨慎态度。 前几年的刺激经济增长中,中国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工厂以扭转经济形势,世界各地都能感受到中国对大宗商品和机械的巨大需求。2009年,在5860亿美元刺激计划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增长9.4%,有力地抗衡了受全球金融危机重创的发达经济体。 高盛(Goldman Sachs)经济学家估计,中国重新开放将使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增加1个百分点,主要是通过增加能源需求、进口和国际旅行。他们说,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石油出口国和中国在亚洲的邻国。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模型显示,中国队全球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较小。这家咨询公司表示,如果中国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随着新冠限制措施的结束而增长5%,那么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仅为1.5%,比他们之前的预测高出0.2个百分点。 即使经济增长大幅反弹,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依然存在。地方政府负债累累,为基础设施支出融资的能力受到限制。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 AG)首席中国经济学家Tommy Wu说,中国已经采取了提振房地产行业的措施,比如放松对过度扩张的开发商的贷款限制,但预计这些政策不会很快扭转中国房屋销售下滑的趋势,房价下跌意味着家庭对购房仍持谨慎态度。他说,这将限制中国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需求。 其他政策目标可能会对中国的进口需求造成压力。中国政府渴望在国内生产更精密的资本品,而不是从日本和德国购买,并一直在控制钢铁等污染行业,以实现气候目标。 2022年中国钢铁产量较上年下降2.1%,铁矿石进口下降1.5%。全球市值最大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BHP Group Ltd.)今年1月表示,预计中国将在2023年成为大宗商品需求的稳定力量,但并没有预测中国的钢铁产量会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长速度,必和必拓认为中国的钢铁产量可能在2020年达到峰值后,在5年里将趋于稳定。 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最终将取决于中国消费的持久性。就目前而言,尽管中国家庭去年积累了2.6万亿美元的新储蓄,但其中只有不到30%的钱可以直接花掉。剩下的钱都存进了长期储蓄账户。就业市场依然疲软,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正在消耗家庭财富。 纽约研究公司Rhodium Group的中国市场研究主管Logan Wright认为,消费复苏将是“肤浅而短暂的”。他预测,在第二季度左右经济快速增长之后,中国的消费支出的复苏将很快失去动力。
lg
...
Sue
2023-02-14
“木头姐”剖析美国科技公司裁员背后的真正原因:世界正处于“机器人时代的黎明”
go
lg
...
“许多科技公司不得不做好准备应对
新
冠
疫情
,他们做得很好。我的意思是,Zoom所做的,在一年到18个月的时间里,从2000万用户增长到2亿用户,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技术,可能是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的最伟大的技术壮举之一。” “当然,现在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提高生产率的机会。这是传统公司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主要机会之一。所以我们认为公司需要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也许他们在招聘方面做得有点过头了。” 根据最近的数据,超过300家科技公司在2023年出现了裁员。自今年年初以来,已有近10万个工作岗位被裁掉。这些公司包括亚马逊、苹果、Zoom、戴尔和IBM。谷歌、Meta、微软和亚马逊今年迄今为止至少裁员1万人。 伍德概述了人工智能在裁员中发挥的作用,因为它为提高生产率提供了新的途径。上周,伍德甚至预测,到2030年,亚马逊的机器人员工将超过人类员工。 “亚马逊每天增加大约1000个机器人,”她表示。 “如果你把亚马逊的机器人数量与员工数量进行比较,大约是三分之一。我们相信,到2030年,亚马逊的机器人数量将超过员工数量。” 截至2022年,亚马逊的员工人数达到了大约160万,不过最近的裁员影响了这一数字。相比之下,截至2022年年中,亚马逊目前使用了超过52万个机器人。 伍德接着说,世界正处于“机器人时代的黎明”,人工智能和电池技术等创新也为这一发展做出了贡献。 尽管有大规模裁员,但伍德预计,利用新技术的创新将改变和扩大科技行业的机会。
lg
...
金融界
2023-02-14
上一页
1
•••
389
390
391
392
393
•••
63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市场乐见数据“撒谎”,黄金随时可能触及3700!美联储今年还有可能降息三次?
lg
...
美联储降息押注接近极限!今日警惕惠誉下调法国评级,黄金又逼近历史高位
lg
...
【美联储政策前瞻】摩根士丹利预言四连降 德银紧急修正预测 美联储逼近关键转折点
lg
...
【美股收评】美股在历史高位附近震荡收盘 纳指连创收盘新高 投资者聚焦美联储降息决议
lg
...
决策分析:美联储降息最后阻碍被扫!中国股市创三年新高,黄金逼近纪录高位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