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绿通科技收盘下跌1.59%,滚动市盈率18.13倍,总市值32.65亿元
go
lg
...
,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广东绿通
新能源
电动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场地电动车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场地电动车系列产品,根据产品用途的不同主要有高尔夫球车、观光车、电动巡逻车、电动货车系列。公司自主品牌“LVTONG”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和“广东省名牌产品”。绿通电动车曾作为杭州G20峰会、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建城870周年纪念日、厦门金砖会议、金奈会晤、从都国际论坛的接待车,通过参与国内外众多有影响力的大型项目,“LVTONG”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产品的品牌优势显著。2022年度,公司产量为5.83万台,是国内场地电动车行业中产量领先的企业。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4年三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0亿元,同比-24.24%;净利润1.25亿元,同比-39.81%,销售毛利率27.76%。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15 绿通科技 18.13 12.41 1.15 32.65亿 行业平均 27.57 28.21 2.33 140.37亿 行业中值 36.84 36.84 2.10 39.75亿 1 中路股份 -168.06 -168.06 5.66 33.33亿 2 信隆健康 -143.07 -143.07 3.10 27.09亿 3 华铭智能 -33.96 -263.10 1.11 15.31亿 4 朗进科技 -20.95 -18.64 1.72 14.24亿 5 神州高铁 -13.40 -13.40 2.41 73.07亿 6 威奥股份 7.79 9.70 0.94 24.87亿 7 中铁工业 10.09 10.09 0.74 178.61亿 8 钱江摩托 13.21 12.17 1.69 82.36亿 9 康尼机电 13.72 16.06 1.46 55.99亿 10 涛涛车业 15.73 15.73 2.24 68.06亿 11 春风动力 15.91 17.40 3.80 256.07亿
lg
...
金融界
04-25 17:47
鑫宏业收盘下跌1.03%,滚动市盈率35.37倍,总市值43.19亿元
go
lg
...
鑫宏业线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
新能源
汽车线缆、充电桩线缆、光伏线缆、储能线缆、轨道交通线缆、核电线缆及核贯穿件、船用线缆、机器人线缆等特种线缆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是
新能源
汽车线缆、充电桩线缆、光伏线缆、储能线缆、轨道交通线缆、核电线缆及核贯穿件、船用线缆、机器人线缆。公司是经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认定为江苏省
新能源
特种线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无锡市科技研发机构,拥有国家CNAS认证实验室、莱茵授权实验室。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5亿元,同比55.35%;净利润3443.00万元,同比20.43%,销售毛利率10.41%。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82 鑫宏业 35.37 37.15 1.87 43.19亿 行业平均 33.35 35.31 3.34 88.05亿 行业中值 35.36 37.89 2.42 42.39亿 1 全信股份 -4320.18 226.89 2.02 40.38亿 2 中超控股 -182.28 -182.28 2.27 39.02亿 3 大烨智能 -112.45 223.64 2.85 17.75亿 4 崧盛股份 -96.58 -138.33 2.55 19.22亿 5 赛摩智能 -75.03 -77.22 9.30 66.89亿 6 威尔泰 -74.79 -75.34 9.68 12.85亿 7 新特电气 -74.77 -67.30 2.14 32.65亿 8 长园集团 -64.94 57.04 0.96 48.79亿 9 远东股份 -63.76 32.77 2.34 104.75亿 10 新能泰山 -61.12 -54.55 1.47 35.94亿 11 和顺电气 -50.16 -76.54 3.19 20.49亿
lg
...
金融界
04-25 17:46
肇民科技收盘下跌2.46%,滚动市盈率93.31倍,总市值132.32亿元
go
lg
...
、汽车传动系统部件、汽车制动系统部件、
新能源
车热管理模块部件、汽车空气悬架部件、汽车旋变传感器部件、智能座便器功能部件、家用热水器功能部件、家用净水器功能部件、精密工业部件。公司坚持创新发展,获得了“上海市2024年度零碳工厂”、“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科创数智化先进企业”等荣誉。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品质,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安美世杰出贡献奖”、“Forvia最佳价值创造奖”、“通用汽车优秀供应商”、“三花优秀供应商”等诸多荣誉。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6亿元,同比27.86%;净利润1.42亿元,同比37.25%,销售毛利率33.84%。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71 肇民科技 93.31 93.31 11.33 132.32亿 行业平均 64.25 65.45 3.42 46.21亿 行业中值 39.09 39.09 2.40 31.47亿 1 阿科力 -848.54 151.63 4.92 36.27亿 2 茶花股份 -136.89 -136.89 4.51 51.34亿 3 至正股份 -133.84 -133.84 18.10 40.87亿 4 国风新材 -82.50 -82.50 2.06 57.52亿 5 喜悦智行 -69.47 -142.48 1.84 16.87亿 6 杭州高新 -66.31 -60.12 22.12 14.63亿 7 乐凯胶片 -52.77 -60.34 1.54 37.57亿 8 瑞华泰 -42.90 -42.90 3.00 24.57亿 9 日科化学 -40.06 -40.06 1.12 27.31亿 10 和顺科技 -38.91 -38.91 1.37 18.34亿 11 海象新材 -16.78 33.63 1.12 15.35亿
lg
...
金融界
04-25 17:37
津荣天宇收盘上涨1.35%,滚动市盈率34.63倍,总市值26.26亿元
go
lg
...
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精密金属部品和
新能源
储能产品全产业链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低压配电精密部品、工业自动化精密部品、中压配电及能源设备精密部品、底盘、减震部品、安全部品、热管理、空调及座椅部品、移动通信基站智慧用能协同系统、户用及工商业系列储能系统。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9亿元,同比20.48%;净利润7584.31万元,同比-17.66%,销售毛利率20.04%。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114 津荣天宇 34.63 34.63 2.19 26.26亿 行业平均 73.45 78.59 4.23 57.41亿 行业中值 38.19 40.47 2.81 40.93亿 1 华中数控 -857.94 201.04 3.44 54.46亿 2 锋龙股份 -333.23 -507.14 5.05 35.70亿 3 昆船智能 -237.57 603.98 2.12 38.66亿 4 埃斯顿 -227.22 121.02 6.31 163.43亿 5 巨力索具 -181.06 -486.94 1.72 42.43亿 6 法尔胜 -179.30 114.81 16.97 13.13亿 7 华嵘控股 -134.07 -120.72 108.45 10.00亿 8 机器人 -125.20 -131.60 5.82 254.88亿 9 贵绳股份 -99.44 -99.44 2.23 32.47亿 10 锐奇股份 -98.46 -98.46 1.79 18.97亿 11 铭利达 -94.27 20.06 2.87 64.10亿
lg
...
金融界
04-25 17:36
中伟股份冲击A+H双重上市!市值300亿,2024年净利润下降
go
lg
...
细分行业的龙头。其中,中伟股份作为一家
新能源
材料企业,其核心产品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连续多年出货量居全球第一。 在下游
新能源
车需求的驱动下,近几年中伟股份的营收有所增长。不过,受相关金属价格波动的影响,公司2024年毛利率和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下滑。 截至4月25日收盘,中伟股份A股股价为31.93元/股,总市值299.2亿元。 那么,中伟股份的质地如何?
新能源
材料行业前景如何?接下来,让我们透过招股书来一探究竟。 01 总部位于贵州铜仁,专注于
新能源
电池材料领域 中伟股份于2014年9月成立,总部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大龙经济开发区,创始人是邓伟明和陶吴。 2019年11月,公司完成股改,并自2020年12月起在深交所上市。 截至2025年4月14日,中伟股份的实控人为邓伟明及其妻子,二人合计控制公司约56.37%的股份。 邓伟明今年56岁,1990年6月获得太原科技大学有机化学专业专科学历。自2014年9月至今,他担任中伟股份的董事、董事长兼总裁,负责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重大决策及整体管理。 此前,他曾在中伟控股、湖南中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汉华京电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中伟资源、湖南中伟
新能源
等公司任职。 公司的另一名创始人陶吴今年42岁,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绝缘材料专业硕士,纽约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硕士。他目前在中伟股份任执行董事兼资深副总裁,负责市场战略、产品销售、大宗采购及ESG事宜。 中伟股份专注于
新能源
电池材料和
新能源
金属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建立了一套从上游
新能源
金属开采、冶炼和精炼至
新能源
材料生产再到回收的一体化运营体系。 中伟股份的产品对锂离子电池而言至关重要,终端应用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储能系统、消费电子,以及下一代具有巨大电力需求的高潜力应用,例如人工智能支持的消费电子设备、人形机器人以及低空飞行器等。 垂直一体化商业模式和产品矩阵,来源:招股书 从各产品收入占比来看,中伟股份的主要收入来自: 1、销售
新能源
电池材料,包括基于主要金属或化学元素的四个主要类别,即镍系材料、钴系材料、磷系材料及其他创新材料; 2、销售
新能源
金属产品,绝大部分均是由镍中间品及电解镍组成的镍产品,其余包括钴及铜产品; 3、其他,主要包括金属交易、转售外购镍原材料(如冰镍)以及合约制造服务。 从收入结构来看,2022年、2023年、2024年(报告期),电池材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镍系材料占公司各年度电池材料销售总收入的81.2%、63.4%及40.2%。 此外,2022年至2024年,
新能源
金属产品的销售占比由0提高至33.5%,其他业务的销售占比由8.3%提高至19%。 可以看到,报告期内,中伟股份镍系材料及钴系材料的销售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镍和钴价格下跌导致销售价格下降。2023年,公司开始从
新能源
金属中获得收入,2024年,随着公司扩大镍产量,收入有所增加。 按产品划分的收入明细,来源:招股书 02 近两年主要产品价格下滑,2024年净利润下降 在下游
新能源
车动力电池需求的拉动下,近几年中伟股份的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是净利润先升后降。 报告期内,中伟股份的收入分别为303.44亿元、342.73亿元和402.2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39亿元、21亿元和17.88亿元。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来源:招股书 中伟股份净利润与毛利率的变动趋势一致。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11.1%、13.4%、12%,先升后降,主要原因包括产品组合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2023年,在镍系材料和钴系材料毛利率提高的驱动下,公司的整体毛利率有所提升;不过2024年毛利率较低的
新能源
金属产品销售占比提升,导致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下降。 按业务性质划分于所示期间的毛利及毛利率详情,来源:招股书 采购端,中伟股份的
新能源
电池材料所涉及的关键金属是镍与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2年至2024年,全球年均镍价格由17.57万元/吨下降至12.06万元/吨,全球钴年均价格由45.78万元/吨下降至19.32万元/吨。 这些原材料价格下降直接影响了下游产品的售价。2023年至2024年,中伟股份主要产品镍系材料、钴系材料的平均售价均呈下降趋势,但是由于原材料价格的降幅更大,因此公司这几项产品的毛利率不降反升。 全球镍系pCAM的价格,来源:招股书 销售端,中伟股份的客户群涵盖了
新能源
材料、电池、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直接向正极公司供货,并作为直接供应商或间接供应商为世界知名的电池公司和顶级汽车品牌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已向2024年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的所有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供货。据中伟股份官网信息,目前公司合作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特斯拉、厦门钨业、贝特瑞、当升科技等。 报告期内,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公司各期总收入的58.0%、43.7%及29.2%,其中,最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为18.2%、13.2%及8.8%。 此外,2024年海外直接客户的收入占比为44.5%,不过来自美国的收入占比不到1%。 从研发投入来看,报告期内,中伟股份的研发开支分别为9.29亿元、10.56亿元及11.09亿元,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保持相对稳定,在3%左右。 各报告期末,中伟股份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约为50.78亿元、51.4亿元及51.0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公司录得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49.54亿元,主要是受存货、贸易应收款、预付款项大幅增加影响所致。 现金流量情况,来源:招股书 03 需求主要受下游电动汽车行业的影响,镍系材料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从行业来看,
新能源
材料主要包括
新能源
电池材料和
新能源
金属。 其中,前者包括CAM及其相应的前驱体材料(pCAM)、负极、电解液及隔膜;后者主要是锂、镍、钴、铜及其中间品,作为生产
新能源
电池材料及其他
新能源
领域材料的重要原材料。
新能源
材料的价值链可分为四个主要环节:矿物开采、冶炼及精炼(如镍、磷及锂)为
新能源
材料的原料;
新能源
材料的生产;终端市场应用;锂离子电池回收。 从上游的关键矿产资源(如镍、磷及锂),到下游与电池制造商及终端客户的紧密合作关系,再到回收利用,在这些分部中实现强大的垂直一体化能力是产业成功的关键。
新能源
电池主要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及电解液,其中正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
新能源
电池电芯总成本的50%以上,是价值链中最有附加价值的组成部分。 正极包括CAM(参与电化学反应)及非活性材料,如黏合剂、导电添加剂及其他有助于形成完整正极结构的成分。CAM通常是金属氧化物或磷酸盐化合物,可储存并释放电池中的离子,例如锂离子或钠离子,视特定电池技术而定。 根据CAM的主要化学元素,
新能源
电池可分为三元电池、LCO电池、LFP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兴技术。 三元电池、LCO电池、LFP电池、钠离子电池各有优劣,应用领域有所不同。 其中,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充电效率也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是具有较长行驶距离的中高阶车型,以及电动船舶及低空飞行器。 四类用于
新能源
电池的CAM材料的主要特点及主要终端应用,来源:招股书 全球移动电池市场近年增长强劲,电动汽车为主要动力。 2020年至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的出货量由184.4 GWh增加至1007.7 GWh,年复合增长率为52.9%,预计将进一步增加至2030年的4045.4 GWh,年复合增长率为26.1%。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出货量由86.6 GWh增加至682.1 GWh,复合年增长率为67.5%。 全球及中国电动汽车电池的出货量,来源:招股书 在镍系材料(pCAM)市场,中伟股份于2020年至2024年连续五年以出货量计排名全球第一,于2024年的市场份额为20.3%。 在钴系材料(pCAM)市场,中伟股份于2020年至2024年连续五年以出货量计排名全球第一,于2024年的市场份额为28.0%。 中伟股份的经营业绩预期将继续受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及消费电子产品的下游需求所影响。未来,如果下游市场的增长放缓,将可能导致公司产能的利用不足,继而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中伟股份此次寻求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主要是为了推进国际化战略,建立国际股权融资平台,优化全球品牌形象,并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总体而言,中伟股份在过去几年营收取得稳步增长,但是在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环境下,2024年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未来,公司能否适应行业需求及原材料价格变化、拓展新兴领域的应用,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格隆汇将保持关注。
lg
...
格隆汇
04-25 17:18
双杰电气收盘上涨1.57%,滚动市盈率3650.11倍,总市值51.59亿元
go
lg
...
品是智能电气设备、变压器及箱式变电站、
新能源
智能装备、
新能源建设
开发、
新能源
电站运营及电力交易。2024年,公司荣登“中国电气工业100强”榜单,并荣获“2024中国电气工业数智化创新解决方案TOP10”奖项。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8亿元,同比-40.35%;净利润94.73万元,同比-98.82%,销售毛利率16.94%。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135 双杰电气 3650.11 63.82 3.16 51.59亿 行业平均 33.35 35.31 3.34 88.43亿 行业中值 35.36 37.89 2.42 42.39亿 1 全信股份 -4320.18 226.89 2.02 40.38亿 2 中超控股 -182.28 -182.28 2.27 39.02亿 3 大烨智能 -112.45 223.64 2.85 17.75亿 4 崧盛股份 -96.58 -138.33 2.55 19.22亿 5 赛摩智能 -75.03 -77.22 9.30 66.89亿 6 威尔泰 -74.79 -75.34 9.68 12.85亿 7 新特电气 -74.77 -67.30 2.14 32.65亿 8 长园集团 -64.94 57.04 0.96 48.79亿 9 远东股份 -63.76 32.77 2.34 104.75亿 10 新能泰山 -61.12 -54.55 1.47 35.94亿 11 和顺电气 -50.16 -76.54 3.19 20.49亿
lg
...
金融界
04-25 17:16
汇川技术收盘上涨1.07%,滚动市盈率36.62倍,总市值1749.06亿元
go
lg
...
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及工业机器人产品,为
新能源
汽车行业提供电驱&电源系统,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牵引与控制系统。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变频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工业视觉系统、传感器、各种电机控制器、辅助动力系统、牵引变流器、辅助变流器、高压箱、牵引电机、TCMS、智能硬件、信息化管理平台。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4年三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3.97亿元,同比26.22%;净利润33.54亿元,同比1.04%,销售毛利率31.02%。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70 汇川技术 36.62 36.89 6.61 1749.06亿 行业平均 53.89 50.04 4.43 121.23亿 行业中值 46.66 46.20 3.08 51.77亿 1 华丰科技 -1410.72 -1410.72 18.22 260.92亿 2 迅捷兴 -816.30 -816.30 2.38 16.11亿 3 奥比中光 -393.34 -393.34 8.63 247.44亿 4 鸿日达 -252.27 -804.26 5.99 60.91亿 5 实益达 -197.12 -179.12 2.80 41.93亿 6 景嘉微 -173.51 -219.02 5.15 361.65亿 7 光韵达 -141.15 -141.15 2.52 38.63亿 8 思科瑞 -122.19 -122.19 1.59 25.97亿 9 大恒科技 -116.10 -116.10 2.03 37.17亿 10 骏亚科技 -109.15 46.17 2.13 31.65亿 11 科力远 -107.28 -115.12 2.90 78.45亿
lg
...
金融界
04-25 17:06
万润股份收盘下跌1.76%,滚动市盈率43.35倍,总市值98.76亿元
go
lg
...
要从事环保材料产业、电子信息材料产业、
新能源
材料产业和生命科学与医药产业四个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公司在环保材料产业、电子信息材料产业、
新能源
材料产业领域的产品均为功能性材料。公司显示材料主要包括高端液晶单体材料和中间体材料,OLED成品材料、升华前单体材料和中间体材料。公司环保材料主要产品包括模板剂、沸石系列环保材料。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1亿元,同比-8.17%;净利润7987.45万元,同比-18.76%,销售毛利率37.57%。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15 万润股份 43.35 40.10 1.39 98.76亿 行业平均 57.54 69.05 4.49 103.33亿 行业中值 52.49 53.44 3.55 83.19亿 1 三孚新科 -356.33 -356.33 8.82 44.83亿 2 强力新材 -113.29 -125.65 3.62 57.65亿 3 广信材料 -102.54 -102.54 4.37 32.88亿 4 晶瑞电材 -70.38 -49.79 3.65 89.43亿 5 扬帆新材 -47.31 -47.31 3.20 21.78亿 6 光华科技 -38.97 -34.90 3.85 71.52亿 7 濮阳惠成 22.60 20.38 1.59 39.03亿 8 瑞联新材 23.41 24.46 2.01 61.58亿 9 雅克科技 29.65 43.36 3.46 251.29亿 10 飞凯材料 32.16 39.97 2.47 98.54亿 11 华特气体 33.33 33.33 3.45 61.59亿
lg
...
金融界
04-25 16:57
比亚迪收盘上涨1.32%,滚动市盈率28.00倍,总市值11269.77亿元
go
lg
...
元。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以
新能源
汽车为主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同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领域。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汽车业务、手机部件、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光伏业务。比亚迪于全球
新能源
汽车领域的行业领导地位。2019年,比亚迪
新能源
汽车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销量依旧位列全球前列。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71.02亿元,同比29.02%;净利润402.54亿元,同比34.00%,销售毛利率19.44%。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14 比亚迪 28.00 28.00 6.62 11269.77亿 行业平均 31.01 29.19 6.15 967.22亿 行业中值 31.72 25.27 2.42 208.33亿 1 海马汽车 -44.59 -44.59 3.55 62.33亿 2 江淮汽车 -42.72 -42.72 6.71 762.22亿 3 众泰汽车 -12.31 -10.71 11.12 100.35亿 4 曙光股份 -8.71 -8.71 2.21 29.67亿 5 北汽蓝谷 -6.34 -7.79 23.42 420.80亿 6 动力新科 -2.70 -2.90 1.68 71.47亿 7 江铃汽车 12.25 10.84 1.44 166.69亿 8 中国重汽 14.30 14.30 1.38 211.59亿 9 宇通客车 14.82 14.82 4.55 610.16亿 10 中集车辆 14.87 14.87 1.12 161.36亿 11 长城汽车 15.62 15.62 2.41 1982.39亿
lg
...
金融界
04-25 16:56
远程携手博世:醇氢电动产业生态 “朋友圈” 再扩容
go
lg
...
转型与碳中和目标的双重驱动下,汽车行业
新能源
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年来乘用车
新能源
渗透率“狂飙”式增长也验证着这一观点。然而,在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商用车领域,仍在探索
新能源
化的最佳路径。由于商用车使用场景复杂多样,纯电动在续航里程、低温性能衰减以及氢燃料电池成本高昂的局限性被格外放大。在这一背景下,甲醇能源凭借其清洁、经济、储运便捷等优势,正成为商用车
新能源
化的破局关键。 其实,甲醇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并不是近些年才崭露头角。作为甲醇技术的先行者,吉利已深耕甲醇领域20载,旗下远程
新能源
商用车近年来通过战略性构建醇氢生态,在商用车
新能源
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醇氢电动产业生态的风口已来。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4月25日,正值上海车展期间,远程
新能源
商用车与博世商用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在
新能源
商用车领域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围绕醇氢电动技术研发、核心系统集成及全球化市场布局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构建醇氢电动生态体系。此次合作也标志着远程商用车继与采埃孚、沈阳金杯等企业联手后,进一步整合行业顶尖资源,推动甲醇全产业链商业化落地。 博世入局醇氢生态,远程“朋友圈”再添技术巨头 此前,博世发布的《双碳目标下绿色甲醇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白皮书中就提到,绿色甲醇是极具竞争力的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在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的全球浪潮下,甲醇赛道正迎来历史性拐点。随着博世、采埃孚等国际巨头加速布局甲醇技术领域,“油转醇”时代已进入产业化爆发期,绿色甲醇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持续加速。 博世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技术供应商,在汽车零部件研发和生产方面拥有强大的实力。博世目前已量产多种应用在甲醇燃料商用车发动机的配套产品,通过产品硬件结合软件功能的协同开发,助力甲醇发动机在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上实现全面提升。此次合作之后,双方也将在能源生态建设领域紧密合作,在市场上互为生态合作伙伴。这不仅助力远程醇氢电动技术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也是扩容醇氢电动产业生态“全球朋友圈”的重要一步。就在今年下半年,双方联合开发的首批1000台
新能源
商用车计划投放国内和海外市场,进一步加速产品的全球推广。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这一合作并非远程商用车首次与国际头部供应商深度绑定。去年6月底,远程商用车即与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首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结合双方分别作为主机厂与零部件供应商的优势形成有效的技术互补,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醇氢电动为核心的全系列
新能源
商用车产品。随着合作关系的持续深化,数月后,双方又进一步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合作扩展至系统性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全产业链布局提速,甲醇经济“中国模式”成型 从"硬件赋能"到"软硬协同",远程已在醇氢生态建设上积极布局,其合作伙伴也已覆盖能源巨头、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与地方政府,打通了覆盖甲醇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沈阳金杯的转型是远程生态协同的典型案例。远程与沈阳金杯合作,将远程
新能源技术
的导入,助力金杯品牌焕新,还计划在 2025 年推出针对辽沈地区特别定制的醇氢电动车型。考虑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且漫长,纯电动车续航衰减严重,冬季不敢开空调的情况屡见不鲜。而醇氢电动在寒区兼顾经济性、适用性与舒适性的综合优势,通过醇氢电动客车在大庆、天津的实际运营表现,每公里较纯电动节省0.2元,续航里程可达600公里,车辆温度维持在20-25℃,为北方寒区商用车
新能源
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围绕甲醇制备端,远程在阿拉善参与打造的年产50万吨绿色甲醇示范项目,带动当地丰富的风光电资源的同时,未来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减碳75万吨。在加注网络端,远程与中石化、中石油合作改造的甲醇加注站已经在多地运营。截至2025年3月,远醇旗下的“远醇”品牌在全国重点区域和重点路线已经建设600多个甲醇加注站,预计到2027年底,全国将建成4000个甲醇加注站,实现加甲醇像加油一样便捷。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此次引入博世,从技术开发到终端应用的产业链韧性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助力远程醇氢生态的技术实力和商业化进程持续强化。博世在白皮书中预测,以甲醇增程架构为核心动力单元的车辆,综合燃料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至柴油直驱车辆的60%-67%。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醇氢电动路线的经济性优势,也预示了远程的醇氢生态或将成为商用车
新能源
渗透率突破的关键推手。 从采埃孚到博世,从金杯到“两桶油”,远程的醇氢生态“朋友圈”正以技术为纽带,撬动一场贯穿能源、交通、制造的产业革命。在这场甲醇经济的全球化竞速中,中国凭借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优势,已率先跑出“场景定义产品、生态赋能商业”的创新路径,或许正是甲醇时代全面来临的序章。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4-25 16:48
上一页
1
•••
76
77
78
79
80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谈判中,特朗普几乎满足中国全部核心诉求!彭博:习近平强硬姿态奏效
lg
...
中美贸易战熄火,中国股市为何还跌了?市场害怕……
lg
...
美国威胁协议失败将重加关税!黄金疯狂崩跌后站上3250,下一走向要等CPI
lg
...
中美突发重磅!路透社独家:华为芯片伙伴融资28亿 中国准备克服美国禁令?
lg
...
中美贸易突然来个急转弯、投行也紧急更改预期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54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