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亚市直击】耶伦今日访华!鹰派美联储打击人气,人民币日元苦苦挣扎
go
lg
...
年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上涨后,澳大利亚和
新西兰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2023年高点。澳大利亚5月份出口增长,使该国的贸易差额达到118亿美元,超出预期。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前一交易日跃升至3.93%,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上升至4.94%,周四在亚洲市场,这两个期限的国债收益率都接近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前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政策制定者在暂停6月会议的决定上存在分歧,有投票权的成员希望在本月加息。 “美联储很难在短期内转向,”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全球宏观战略联席主管Sue Trinh说。她说,之前的转向发生在核心通胀率约为当前水平一半的时候,这意味着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紧缩措施。“在短期内,我们的仓位在某种程度上更具防御性。” 定于周四和周五公布的一系列美国就业报告将至关重要。JOLTS职位空缺报告预计将显示空缺职位减少,另一项失业金申请人数指标料将上升,显示就业市场降温。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星期四抵达北京,试图进一步修复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关系。 中国央行支持的一家新闻媒体发表评论说,即使人民币突然贬值,中国也有充足的工具来稳定外汇市场。 另外,中国最大的几家银行降低了中国4530亿美元企业美元存款的利率。这是几周内的第二次下调,标志着中国政府进一步试图支撑苦苦挣扎的人民币。 在其他新兴市场,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的央行将于周四宣布利率决定。 除了日元兑美元升值约0.3%外,主要货币的走势相对温和。交易员可能会再次密切关注日元和人民币,因为这两种货币普遍下行的压力看不到尽头。
lg
...
风起
2023-07-06
早盘亚太主要股市全线下跌,日经225指数跌1.72%
go
lg
...
00指数跌1.29%报7159.9点;
新西兰
NZX50指数跌0.09%报11992.45点。
lg
...
金融界
2023-07-06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日调降130个基点,报7.2098
go
lg
...
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8241元,1
新西兰
元对人民币4.4784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3545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8.0633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4563元,人民币1元对0.64243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2.5317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5941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79.73韩元,人民币1元对0.50670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1750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8.3836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6739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465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5110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4730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3.59946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2.3459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8228泰铢。 长江证券研报指出,这次汇率破7,主要也是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因素,特别是处于“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的当下,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经济体均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欧美高通胀叠加美联储激进加息,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从内部环境来看,国内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 从具体原因来看:首先,近期美联储官员表态偏“鹰”,刺激市场对美联储7月再度加息的预期,推动美元指数走强,进而对人民币汇率短期走势构成扰动。其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使得中美利差高企,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的短期压力难以回避。第三,国内方面,二季度以来经济修复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币汇率走势。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6月28日在北京召开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会议指出,要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华创宏观指出,“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的表述背后,央行已经开始关注汇率,或有实际手段引导汇率的稳定。 招商证券分析,三点积极变化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处于贬值尾声,下半年大概率重回升值通道。首先,8月中国出口将再度转强。第二,美联储加息尾声、欧央行则势必继续加息,这一反差下美元或将重新加速下行。第三,今年并非避险大年,今年底到明年初之前美元由避险需求带来的上行动能减弱。波动加大很可能是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新常态。 中信证券指出,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储备较为充足,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影响程度逐步递增:1)公开喊话;2)外汇存款准备金、外汇风险准备金、离岸央票等工具;3)逆周期因子;4)动用官方外汇储备干预。前三类工具有可能在未来使用,或起到延缓贬值速度的作用,但是短期内或难以逆转趋势。 民生宏观也指出,当前央行逆周期调节因子对中间价影响已经明显加大,中间价与市场一致预期偏离程度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当前人民币汇率形势已引起央行重视,需要央行启动管理工具。缓解贬值压力最好的方式是,启用外汇流动性调节工具,短期内维稳汇率走势。 长江证券认为,更值得关注的是外汇波动下的投资机遇。汇率对QDII基金等投资于海外市场的公募基金品种影响较大,这类基金的投资收益来源于“底层资产的投资回报”+“持有外国货币带来的收益”,因此当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即人民币对他国汇率上升时,QDII基金或可获得两种投资收益来源的加成。
lg
...
金融界
2023-07-06
2023年7月6日人民币中间价列表
go
lg
...
10 4.82830 4.83100
新西兰
元/人民币 75.00 4.47840 4.47090 4.45530 新加坡元/人民币 75.00 5.35450 5.34700 5.35380 瑞士法郎/人民币 185.00 8.06330 8.04480 8.07250 加元/人民币 -4.00 5.45630 5.45670 5.46370 人民币/马来西亚林吉特 -23.70 0.64243 0.64480 0.64521 人民币/俄罗斯卢布 1005.00 12.53170 12.43120 12.33830 人民币/南非兰特 99.00 2.59410 2.58420 2.59130 人民币/韩元 -21.00 179.73000 179.94000 180.25000
lg
...
FX168财经集团
2023-07-06
半年销售125.56万辆!比亚迪问鼎全球销冠
go
lg
...
、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巴西、
新西兰
等53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版图得到进一步完善。 今年一季度,中国正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中国汽车出口呈现高速增长势头。可以预见,随着比亚迪产品矩阵不断加强,海外布局持续扩大,销量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lg
...
证券之星
2023-07-05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日调升78个基点,报7.1968
go
lg
...
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8283元,1
新西兰
元对人民币4.4709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3470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8.0448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4567元,人民币1元对0.64480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2.4312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5842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79.94韩元,人民币1元对0.50899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1974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7.7555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6502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487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5007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4758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3.60160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2.3632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8340泰铢。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6月28日在北京召开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会议指出,要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华创宏观指出,“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的表述背后,央行已经开始关注汇率,或有实际手段引导汇率的稳定。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认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还是相对隔离的市场,中国国内的存贷款利率都是根据国内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进行判断,当需求下降时,利率会适当下降。 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总结为三方面原因:一是美元指数短线走高,二是中美利差倒挂扩大,三是中国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然不牢固,且外需疲弱拖累出口,影响经常项目顺差与汇兑收支。 招商证券分析,三点积极变化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处于贬值尾声,下半年大概率重回升值通道。首先,8月中国出口将再度转强。第二,美联储加息尾声、欧央行则势必继续加息,这一反差下美元或将重新加速下行。第三,今年并非避险大年,今年底到明年初之前美元由避险需求带来的上行动能减弱。波动加大很可能是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新常态。 中信证券指出,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储备较为充足,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影响程度逐步递增:1)公开喊话;2)外汇存款准备金、外汇风险准备金、离岸央票等工具;3)逆周期因子;4)动用官方外汇储备干预。前三类工具有可能在未来使用,或起到延缓贬值速度的作用,但是短期内或难以逆转趋势。 民生宏观也指出,当前央行逆周期调节因子对中间价影响已经明显加大,中间价与市场一致预期偏离程度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当前人民币汇率形势已引起央行重视,需要央行启动管理工具。缓解贬值压力最好的方式是,启用外汇流动性调节工具,短期内维稳汇率走势。
lg
...
金融界
2023-07-05
2023年7月5日人民币中间价列表
go
lg
...
30 4.83100 4.82310
新西兰
元/人民币 156.00 4.47090 4.45530 4.44180 新加坡元/人民币 -68.00 5.34700 5.35380 5.35460 瑞士法郎/人民币 -277.00 8.04480 8.07250 8.09180 加元/人民币 -70.00 5.45670 5.46370 5.46850 人民币/马来西亚林吉特 -4.10 0.64480 0.64521 0.64398 人民币/俄罗斯卢布 929.00 12.43120 12.33830 12.20720 人民币/南非兰特 -71.00 2.58420 2.59130 2.60170 人民币/韩元 -31.00 179.94000 180.25000 181.57000
lg
...
FX168财经集团
2023-07-05
新西兰
房价进一步下跌,削弱了反弹的乐观情绪
go
lg
...
数据显示,
新西兰
6月房价较5月下跌1.2%,目前已连续15个月下跌,同时也是自去年10月以来的最大跌幅。住房贷款利率上升和经济放缓迫使购房者变得谨慎,在过去一年半里推动房价大幅下跌。 CoreLogic
新西兰
研究主管Nick Goodall称,数据表明,房地产市场状况仍然多样化,虽然一些市场可能正在经历周期的低谷,但其他市场可能会进一步下跌。此外他表示,待售房产的总量很低,供应紧张,加上净移民数量高、信贷要求放宽,以及抵押贷款利率见顶的迹象,应会支撑需求,并使房价最终攀升。不过尽管当前价格持续下跌,但平均价格只会回到2021年中期的水平,对许多人来说仍难以负担,这表明不太可能出现需求激增或价格强劲反弹。
lg
...
金融界
2023-07-04
【专家视点】袁吉伟:生物多样性金融创新方式和路径
go
lg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过欧盟、澳大利亚、
新西兰
等部分国地区家仍在加强制定系统化生物多样性战略,此外加拿大、印度等国家正在根据2020年以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制定本国最新的生物多样性战略。 欧盟推出了生物多样性十年战略,提供近1000亿欧元用于生物多样性支出。消除河流障碍,到2030年让 25000 公里的河流畅通无阻,保护海豚和鲨鱼等海洋物种,阻止传粉媒介种群的流失,确保每个欧洲城市和城镇至少有10%的树冠覆盖率;确保至少10%的欧盟农用地都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点,欧盟至少25%的农业用地进行有机耕作管理,并且明显地增加农业生态做法;减少50%的化肥养分损失,从而使化肥用量至少减少20%;欧盟按照生态原则种植30亿棵树。后续欧盟又推出了森林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指引。 澳大利亚发布了2019年至2030年自然战略和行动方案,主要有三个目标,分别为让所有澳大利亚人与自然紧密联系,提升对自然的理解,重视自然在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保护所有自然物种,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分享和建立知识,更好理解自然和生物多样性,提高自然管理科学性。 我国早在2015年我国就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和保障措施。监管部门正在研究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稳定的关系,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与自然相关的财务信息披露力度。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提出未来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目标、战略任务和优先行动;同时,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加快制定新时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为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政府部门、NGO以及金融机构联合成立各种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业组织,诸如金融业生物多样性承诺(Finance for Biodiversity Pledge and Foundation)、私人投资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Coalition for Private Investment in Conservation)、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等。除了这些国际性的倡议组织,国内金融机构也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合承诺和组织,诸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等。 三、生物多样性金融管理机制创新 有效管理生物多样性挑战和机遇,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金融机构至关重要。 一是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业务政策。国际金融机构加强生物多样性的重视,一方面,将生物多样性风险纳入到风险管理范畴,评估相关影响;另一方面,在投融资等业务中注重评估业务本身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到投资政策当中,瑞士信贷调研数据显示,37%的受访机构已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投资者政策,44%的机构推进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投资政策,金融机构参与生物多样性投资的积极性日渐提升。摩根大通已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可持续发展政策,特别重视森林、水等方面保护,加强交易对手评估和筛选。 二是开展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开始加强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评估工具主要包括ENCORE、IBAT、SCRIPT、TRASE等,并使用GBS、STAR等指标加强相关风险监测。以英杰华保险集团为例,其利用ENCORE数据库分析各产业和行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依赖程度,使用其他工具进一步明确各产业上下游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依赖度,以此指导投资管理。2022年,英杰华重点评估自身业务对森林砍伐的影响,使用CDP等内外部数据,对被投资企业森林砍伐风险进行打分,最终发现金融行业以及零售行业森林砍伐管理评分较低,相关风险较高。 三是加强相关信息披露。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已披露气候相关财务信息以及可持续发展信息,美国银行等大型银行逐步开展与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展现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内部治理、管理策略、管理工具等方面,提高生物多样性信息透明性。此外,法国等部分国家强制要求金融机构披露生物多样性相关信息,推动金融机构重视生物多样性风险。 四是设立专营机构。为了专业化推进生物多样性金融业务,部分金融机构加强了专营机构的建设。2020年,汇丰银行与Pollination一起成立气候资产管理公司,该公司结合了投资管理和自然资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为投资者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风险调整回报的投资解决方案,并为生态系统提供了自然保护,以帮助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加快向净零的过渡。再如,南京银行南京研创园支行是江苏省内首家政府批复和授牌的绿色支行,其在参与生物多样性方面逐步发挥更大作用。 四、生物多样性金融模式创新 金融机构加快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银行为各类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整体来看,仍有必要进一步创新业务模式,提升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 (一)PPP项目建设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依照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共同开发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以此降低政府部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压力,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广义的PPP包括建设-营运-移交(BOT)、建设-拥有-营运(BOO)、转让-营运-移交(TOT)等模式,政府部门可以根据项目特点,选择不同PPP形式。PPP模式已在全球得到大范围推广,欧洲、北美等地区PPP市场已发展的相对成熟,而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地区为了解决基础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也开始加大PPP项目推广。 PPP模式在生物多样性金融中应用,帮助解决政府资金不足问题。以非洲公园为例,非洲公园模式的目的是修复和保护野外生态,实现自然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在此模式下,政府是公园有所者,公园运作、管理等功能由各类私人机构承担,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非洲公园建设为公园内以及附近的居民带来了生态、经济方面的好处,2019年,支付员工工资1370万美元,95%的员工为当地居民。 (二)债务自然互换机制 债务自然互换(debt-for-nature swaps)是指债权方与债务国达成协议,债务国的债务得以重组,作为交换,债务国承诺保护自然环境,将重组方案中的一部分债务等值置换,投入到生态保护项目上。 债务自然互换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2016年,塞舌尔完成了以海洋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债权置换项目,塞舌尔政府承诺成立4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保护区,将受到保护的海洋面积从仅占其海域面积的0.04%提高到30%。 (三)混合融资创新 混合融资除了适用于气候投融资,也适用于自然保护。自然保护方面的混合融资主要有四种模式,分别为设计和筹备基金(Design and Preparation Funds),支持项目或者企业设计和筹备,以达到能够进行外部融资;技术援助基金(Technical Assistance Funds),帮助被投资企业建设技术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形成商业模式等方面;担保和风险保险(Guarantees and Risk Insurance),作为资本结构的一部分,保障投资免受损失;优惠融资(Concessional Finance),以低于市场水平的利率获得融资,有助于提升商业化经营。 以加利福尼亚为例,当地三分之一的家庭面临野火的威胁,提高森林管理和降低野火风险的资金缺口大约为60亿美元,森林韧性债券(Forest Resilience Bond)用于吸引私人资本和慈善资本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项目前期设计和筹备捐赠资金,此外在该项目后期发行债券时,愿意提供优惠利率,以便让其他私人投资机构能够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增强债券吸引力。 (四)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挂钩的金融工具创新 生物多样性挂钩债券或者贷款方面,主要是在发行债券或者发放贷款时,将债券或者贷款要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挂钩,以此激励融资主体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表现。法国巴黎银行为芬兰企业UMP发放可持续挂钩信贷7.5亿欧元,主要挂钩目标是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产生积极影响 环境影响债券方面,这类债券以所投向项目是否产生预期效果作为支付债券本息的前提,如果经第三方机构检查,未能达到设立的初始目标,那么投资者将无法获得本息,如果达到了预期效果将由政府或者其他捐赠者支付本息。以世界银行的犀牛债为例,该野生动物保护债券共发行1.5亿美元,期限为5年,用于保护濒危物种黑犀牛。债券到期后,如果达到预期保护效果,则由全球环境基金承担世界银行应向投资者支付的利息,世界银行负责办理相关支付手续;否则世界银行将不向投资者付息,全球环境基金也不再向世界银行支付赠款资金,即保护失败的成本最终由投资者承担。 (五)生物多样性信用机制创新 与碳信用类似,开发生物多样性信用机制,为生物多样性定价,建设生物多样性信用交易市场,以此鼓励社会和企业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资者和政府越来越关注生物多样性信用机制,希望加强此方面的投资和参与力度,已有部分机构开展了此方面的探索。Terrasos是哥伦比亚致力于环境保护的企业,运营栖息地银行等方式,创新生物多样性金融模式。其创立了一种自愿型生物多样性信用机制,每个交易单位代表了未来20年内在至少10平方米内对于生物多样性做出的积极贡献。生物多样性信用初始价格是由项目直接和间接成本、投入资金机会成本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该创新机制既可以为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组织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渠道,也有利于鼓励当地社区和居民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 五、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各国政府仍要围绕全球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最新目标,尽快制定本国行动方案和目标。此外,加强金融机构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激励和约束,对于生物多样性金融给予一定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推动金融机构披露相关信息,加强社会监督。 二是推进金融机构参与。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将生物多样性因素融入发展战略,明确内部治理结构,制定相关业务政策,管理好相关风险,降低金融机构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提升正面效应;推动金融机构影响被投资企业,运用投票和参与等工具,做好尽责管理。 三是创新金融模式。生物多样性金融相对单一,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创新相关金融工具,特别是要发展权益类工具以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结果相挂钩的工具,优化金融工具结构,提升实际效果。 四是完善数据和风险指标。生物多样性金融的风险和机遇管理重要性日渐突出,不过目前生物多样性数据相对不足,而且充分代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标仍没有形成共识,未来需要国际社会和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加快解决上述阻碍生物多样性金融发展的难题。(本文作者:资管研究员 袁吉伟)
lg
...
金融界
2023-07-04
2023年7月4日人民币中间价列表
go
lg
...
00 4.82310 4.79920
新西兰
元/人民币 135.00 4.45530 4.44180 4.40030 新加坡元/人民币 -8.00 5.35380 5.35460 5.34420 瑞士法郎/人民币 -193.00 8.07250 8.09180 8.06140 加元/人民币 -48.00 5.46370 5.46850 5.47210 人民币/马来西亚林吉特 12.30 0.64521 0.64398 0.64467 人民币/俄罗斯卢布 1311.00 12.33830 12.20720 11.99550 人民币/南非兰特 -104.00 2.59130 2.60170 2.58810 人民币/韩元 -132.00 180.25000 181.57000 181.97000
lg
...
FX168财经集团
2023-07-04
上一页
1
•••
223
224
225
226
227
•••
34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重磅!鲍威尔杰克逊霍尔谢幕演讲“鸽声嘹亮”、开启9月降息之路!黄金和比特币狂飙、美元爆挫
lg
...
中国突传重磅消息!路透独家:国家主席习近平或将缺席10月东盟领导人峰会
lg
...
“美联储传声筒”透露鲍威尔新行动!黄金承压再探3300,“死叉”再添利空
lg
...
出乎意料的言论!鲍威尔一席话引爆大行情 美元大跌、金价大涨33美元
lg
...
今日!鲍威尔重磅亮相:9月降息押注骤降 英伟达停产中国特供芯片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3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