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QDII基金7月表现:平均回报3.95%
go
lg
...
”该基金2025二季度末重仓信达生物、
映
恩
生物
、三生制药等。 此外,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南方港股医药行业A等主动权益基金在7月收益率同样居前。 中长期业绩方面,截至7月31日,4只主动权益QDII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超过30%,分别为嘉实全球产业升级A、南方港股数字经济A、南方港股医药行业A、华宝纳斯达克精选A。 数据显示,嘉实全球产业升级A成立于2023年2月,现任基金经理为刘杰、陈俊杰。基金二季度末重仓股包括英伟达、美光科技等。 图3:嘉实全球产业升级A成立以来净值走势 40余只QDII基金收益率告负 宏利基金、华安基金、广发基金等产品领跌 另一方面,2025年7月40余只QDII产品收益率为负,多涉及印度、日本市场等相关基金。 宏利印度在7月回撤幅度居前,达到3.84%。该基金主要挖掘在印度发行上市的优质公司。根据基金2025年二季报,基金经理称:“印度市场二季度大市值公司表现好于中小市值公司,但考虑到基本面的修复,整体组合由去年四季度的强防御逐步增加了估值调整到位和业务敞口在印度当地的公用事业和新消费板块,也增加了中市值公司的比重,对受到美国经济影响的科技股的暴露配置依然保持谨慎。”2025年二季度末,基金重仓持股包括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信实工业、巴帝电信等。 图4:宏利印度人民币近1月净值走势 华安三菱日联日经225ETF联接A 7月收益率为-2.19%,净值回撤幅度较大,该基金标的指数为日经225指数。 广发全球医疗保健A人民币净值回撤幅度同样居前,7月收益率为-1.99%。基金标的指数为标普全球 1200 医疗保健指数。截至7月31日,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为-2.24%。 图5:广发全球医疗保健A人民币今年以来净值走势 【读财报】是由新华财经与面包财经共同打造的一档以上市公司财报解读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内容全面覆盖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 (文章序列号:1955193970468458496/GJ)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知识产权声明:面包财经作品知识产权为上海妙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lg
...
面包财经
08-18 10:05
创新药狂飙!中慧生物-B招股中,怎么看?
go
lg
...
全市场的焦点,医药新股更是备受追捧。
映
恩
生物
上市首日以116.7%的涨幅惊醒了不少资金,此后打新越发疯狂,药捷安康、维立志博的有效认购倍数双双超过了3400倍,不断刷新记录。 目前正在招股的中慧生物-B(02627.HK)作为一家以18A章规则上市的疫苗公司,也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那么公司此次招股如何看? 先说结论,公司基本面和估值水平一般般,并不值得全力打新,同时,考虑到近期二级市场有不少其他的好机会,如果融资打新导致资金冻结,反而可能会错过更好的机会。因此,只能作为医疗跟风票去小额搏一搏,如果风险偏好低的话放弃也不可惜。 当然,港股打新基本面也很重要,小伙伴们一定要看到最后哦。 01 招股信息及打新分析 格隆汇获悉,中慧生物-B(02627.HK)于2025年7月31日至2025年8月5日招股,中信证券、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中慧生物-B此次港股IPO,招股信息如下: 招股日期:2025年7月31日至2025年8月5日; 上市日期:2025年8月8日; 发售情况:拟全球发售3344.26万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超额认购15倍以上可回拨至30%,50倍回拨至40%,100倍回拨至50%。 另有15%发售量调整权,假设发售量调整权未获行使,发售股份将占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8.50%。倘若发售量调整权获悉数行使,则发售比例约9.65%。 招股价:每股发售价12.9港元-15.5港元; 发行市值:50.75亿-60.98亿港元; 入场费:3131.26港元,每手200股; 保荐人:中信证券、招银国际;(这两家保荐人近两年保荐的项目胜率较高) 基石投资人:嘉兴鑫扬(华泰掉期),认购金额约为1.02亿港元,认购股份占比19.5%至23.4%; 绿鞋:无 募资金额:假设发售价为每股发售股份14.2港元(发售价的中位数),同时假设发售量调整权未获行使,扣除相关费用后,所得款项净额约4.205亿港元。 募资用途:约63.6%将分配至核心产品的开发及国内外注册,约18.1%将用于其他在研疫苗的开发和注册,约8.4%将分配至提升生产及商业化能力,约4.9%将分配至技术平台,约5.0%将分配至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基本面概况:核心产品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慧尔康欣”已经于2023年9月开始商业化,另外一个核心管线是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目前还处于III期临床阶段,其它管线都比较早期。 2023年、2024年、2025年1-3月(报告期),公司的收入分别为5220万元、2.596亿元、41万元,净利润分别亏损4.25亿元、2.59亿元、8730万元。流感疫苗销售具有季节性。 目前港A上市公司中,公司的同行有华兰疫苗、金迪克生物、百克生物、智飞生物、成大生物等。其中华兰疫苗和金迪克生物以流感疫苗为主,2024年二者的收入分别为11.28亿元、8080万元,市值目前分别为113.4亿元、20亿元,对应静态PS分别为10.05倍、24.75倍。 以中慧生物2024年的收入计算,如果PS落在10.05倍至24.75倍之间,对应市值约26.08亿元至64.25亿元。而此次发行市值为50.75亿至60.98亿港元,总体不便宜。 打新价值分析:中慧生物的基本面一般,竞争格局比较差,估值也不便宜,如果能下限定价还稍好。此外,无绿鞋,基石不亮眼且占比不高。 而优点在于保荐人过往胜率不错,且公司所处的赛道属于大医疗赛道,尽管疫苗不是创新药,但是近期也受益于佛山新病毒和医药流动性外溢等利好,康希诺、智飞生物、康泰生物、金迪克等疫苗公司均已从底部起涨,全行业都在涨水位。 这从公司的申购倍数也能看出来,截至8月2日中午,富途显示融资申购倍数为681倍,预计申购倍数为1192倍,最终申购倍数应该会超过2000倍。 总体而言,基本面和估值水平一般般,并不值得全力打新,至于会不会套路回拨,不确定太大,不好预测。同时,考虑到近期二级市场有不少其他的好机会,如果融资打新导致资金冻结,反而可能会错过更好的机会。因此,只能作为跟风票去小额搏一搏,如果风险偏好低的话放弃也并不可惜。 02 基本面情况:专注于流感疫苗及狂犬病疫苗领域,竞争激烈 中慧元通成立于2015年10月28日,总部位于江苏泰州,2022年3月10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创新疫苗及采用新技术方法的传统疫苗的研发、制造及商业化。 公司自成立以来共经历了三轮融资,2021年6月B轮融资的投后估值为41.89亿元。 中慧元通专注于疫苗领域,以在中国取代传统疫苗和进口疫苗,目前公司的产品管线包括两种核心产品,即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及在研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以及其他11种在研疫苗。 公司主要在研产品,来源招股书 中国人用疫苗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的市场规模约9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4%。预计到2033年,中国人用疫苗市场将进一步增至3319亿元,2024年至203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8%。 核心产品: 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2023年5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三岁及以上人群,商品名为“慧尔康欣”,是目前在中国获批的首款且唯一一款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此外,公司已提交关于在6至35月龄儿童中使用该疫苗的NDA,于2024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与全病原体或裂解疫苗相比,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仅含有病毒的关键成份,需要在病毒裂解后进一步纯化,从而有利于精准的抗原靶向,确保更好的安全性和更低的不良反应风险。 中国的流感疫苗市场从2019年的20亿元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7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7%。流感疫苗的批签发总数由2019年的3080万剂增至2024年的7540万剂。与美国约50%的流感疫苗接种率相比,中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约为2%至4%。 不过,国内流感疫苗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 目前,中国有26种已上市的流感疫苗,主要包括13种三价疫苗(包括11种裂解疫苗、1种亚单位疫苗及1种减毒活疫苗)及12种四价疫苗(包括11种裂解疫苗及1种亚单位疫苗,即公司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 此外,国内还有19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在研流感疫苗,包括6种三价疫苗(含公司的三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及13种四价疫苗(包括11种裂解疫苗及2种亚单位疫苗)。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基于人二倍体细胞开发,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并预计于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中国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产值由2019年的38亿元增至2024年的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3%。批签发总量由2019年的5880剂增至2024年的7780万剂。 同样的,狂犬病疫苗的竞争也较为激烈。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中国有23种已上市人用狂犬病疫苗,包括15种利用Vero细胞研制的疫苗、6种利用仓鼠肾细胞研制的疫苗及2种利用人二倍体细胞研制的疫苗。 中国有20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在研人用狂犬病疫苗,主要包括12种利用Vero细胞研制的疫苗及6种利用人二倍体细胞研制的疫苗(包括公司的在研狂犬病疫苗)。 公司2023年9月开始商业销售首款商业化产品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2023年、2024年、2025年1-3月(报告期),公司的收入分别为5220万元、2.596亿元、41万元,全部来自该产品的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的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分别为4.25亿元、2.59亿元、8730万元。 关键财务数据,来源:招股书
lg
...
格隆汇
08-02 16:08
大肉签首日暴涨92%!7月创新药新股被疯抢!港股IPO火爆
go
lg
...
前7个月港股新股首日涨幅榜第二,仅次于
映
恩
生物
-B。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7个月港股新股首日涨幅榜前三名都是创新药公司。此外,年初至今,港股创新药ETF(159567)的累计涨幅也超过98%,接近翻倍,足以见得如今创新药板块有多受资金追捧。 从2025年各月的表现来看,5月是港股IPO募资金额最多的月份;6月共有15家新股上市,成为新股上市数量最多的月份。 其中,今年7月共有9家新股上市,首发募集资金超过184亿港元,虽然不及5月和6月,但仍明显高于今年前4个月。 今年港股迎来多家大型IPO上市,其中,宁德时代首发募资金额超过410亿港元,恒瑞医药、三花智控、海天味业的首发募集资金均在100亿港元以上,这些大型IPO的接连上市也从侧面印证了港股市场的火爆。 今年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热潮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其中不乏三一重工、牧原股份、紫金矿业、东鹏饮料、欣旺达等行业龙头纷纷递表港交所。 近期,还有立讯精密、首创证券、中微半导、利欧股份、山金国际(山东黄金子公司)、协创数据、卧龙电驱、军信股份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拟赴港上市,可见赴港IPO的队伍相当庞大。 赴港上市的企业中,绝大部分是大陆企业。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2025年已有168家境内企业提交赴港上市备案申请,这个数量远超过往几年。 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在港股市场回暖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意愿回升。而且A股企业赴港上市折价率低,部分甚至出现溢价,这也提升了企业赴港IPO的动力。 与此同时,港交所政策的优化也提升了企业上市便利性。 近年来,港股IPO不仅审核时间缩短,港交所还在2025年5月推出“科技企业通道”,允许保密申报和同股不同权架构。 由于一些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产品尚未商业化,过早或长期披露营运策略、专有技术或上市计划,可能带来过高风险。允许保密申报,能帮助这类企业减轻风险,从而吸引更多优质公司上市融资。 据德勤中国预计,2025年港股市场将迎来80只新股上市,其中将有25只左右为A+H股上市,IPO总集资额将达到2000亿港元。 总之,在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改善、企业需求推动等共同作用下,今年的港股IPO市场将持续火热,无论是上市企业数量还是集资额都可能达到近年来的较高水平,让我们拭目以待!
lg
...
格隆汇
07-31 18:19
年内涌现16只“翻倍基”,全是创新药主题!
go
lg
...
富香港优势精选为例,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
映
恩
生物
-B、科伦博泰生物-B、信达生物、和黄医药、康诺亚-B、三生制药、诺诚健华、石药集团、康方生物、荣昌生物。 其中第一大重仓股
映
恩
生物
-B是二季度的新进个股,一举买入21.63万股,而一季度的第一大重仓股荣昌生物持股数锐减90%至15.1万股,跌落至第十大重仓股。 对于创新药板块后续的走势,张韡在二级报中表示,中国创新追上并反超美国的证据持续积累,2024-2025年,licenseoutdeal占比持续提升;产业调研来看,趋势有望延续。中国新药研发的高效率,高产出,高性价比开始吸引世界的关注。这一交易占比有望在3-5年转化成全球销售额,全球5000亿美金+的新药市场,有望为中国新药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我们认为这将是医药行业未来几年最重要的主线。 此外,随着医药行业监管进入常态化,国内医疗需求和医疗行为逐渐修复,2025 年产品型企业将迎来恢复性增长。同时,各项支持创新药行业发展的政策也会持续推出落地,支付端、准入端、投融资端均有望看到显著改善。 张韡表示,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药企业也会开始体现长期成长空间。坚守投资主线、沿着以下方向布局: 1)创新药:产品有全球竞争力和成长空间的 pharma 和 biotech; 2)进口替代率低,壁垒高的优秀设备耗材龙头。
lg
...
格隆汇
07-30 17:30
创新药板块延续强势!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开盘涨近4%,价格创历史新高,冲击7连涨
go
lg
...
创新药企赴港IPO热潮再起,恒瑞医药、
映
恩
生物
等十余家重量级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 2025年7月17日开盘,康方生物涨超8%,亚盛医药-B、乐普生物-B、三生制药等涨超5%;康希诺、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跟涨。 相关ETF方面,2025年7月17日早盘,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强势涨近4%,冲击7连涨,盘中价格再创历史新高!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7月16日,港股创新药ETF近1周累计上涨8.24%。港股创新药ETF盘中换手超18%,成交达26亿元,市场交投活跃。 拉长时间看,近22个交易日内有12日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8.38亿元,日均净流入达3809.97万元。数据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港股创新药ETF最新融资买入额达4.50亿元,最新融资余额达9.22亿元。 图片来源:Wind 【License-out交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创新药竞争力持续加强】 广发证券指出,中国药企在海外市场的License-out交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展现出中国创新药研发的全球竞争力。 一是交易结构升级,从早期的小分子药物授权转向ADC、双抗、siRNA等前沿技术平台输出;二是国际认可度提升,多次与默沙东、诺华等MNC达成重磅合作;三是商业模式创新,2024年NewCo模式兴起,通过合资公司实现风险共担和深度绑定。另外,在政策与AI加持下,创新药有望在2025~2026迎来收获期。创新药研发周期处于5至7年左右,基于AI的研发应用、基于中国创新药投入产出比以及实力的增强,2025年乃至2026年或将逐步进入收获期。 【创新药BD项目占比上升,创新药企有望受益】 中邮证券统计,中国在全球创新药BD交易中的项目数占比从2019年的3%跃升至2024年的13%,金额占比从1%提升至28%。2025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 out总金额更是已接近660亿美元,赶超2024全年BD交易总额,MNC对中国创新药资产关注度有望延续。 中邮证券指出,短期内ADC、双抗领域交易有望延续,2025H2或有数项相关BD落地。中长期看,三抗、CAR-T、TCE、干细胞等平台产品BD有望快速增多。疾病谱方面,MNC公司对于代谢内分泌、自身免疫产品购买意愿显著提升。考虑到成药确定性,对于拥有丰富后期相关管线的创新药企有望持续受益。 【创新药投资逻辑或不断深化,关注港股创新药ETF(513120)】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支持T+0交易,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在交易日内进行多次买卖,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流动性。 具体来看,该指数的优势集中在: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在香港市场中选取不超过50家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香港市场创新药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1、业绩表现方面,港股创新药相对来说往往因为波动性更强,向上和向下的弹性都更大。因此在共同利好的情景下,短期反弹的行情下医药赛道中港股创新药是值得关注的。 2、估值方面来看,横向看,相较A股和美股生物科技板块,港股创新药企业普遍存在估值折价(如市销率/市研率更低);纵向对比: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HSHKBIO)自2021年高点回调超60%,部分优质企业估值已接近历史底部区间,长期配置价值逐步显现。无论是从市盈率还是市净率看,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港股龙头企业的性价比都值得关注。 3、从整体看,港股关注度依然很高,港股特别是港股创新药久旱逢甘,国内政策全面支持下,AI+鼓励创新有望掀起港股创新药一波资产持续重估,未来港股特别是港股创新药依然值得关注。AI在医药创新方面的研发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近期港股创新药整体行情继续围绕创新持续演绎,包括出海、商业化和早期创新品种价值演绎。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T+0高效布局高弹性港股创新药板块!规模已达140.35亿元,居全市场港股医药类ETF第一,是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的唯一选择。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7-17 10:08
20亿美金BD悬了?ADC创新药企百力司康冲刺港股IPO,高瓴押注
go
lg
...
研发ADC药物的公司主要包括荣昌生物、
映
恩
生物
、百利天恒等。 百力司康目前正在推进4个处于临床阶段的ADC候选药物。 产品管线以及各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开发状况,来源:招股书 核心产品BB-1701 百力司康的核心产品BB-1701(核心产品)是一种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型艾立布林ADC候选药物,以满足TOP1-i ADC经治患者(包括优赫得经治患者)尚未满足的大量需求,主要针对乳腺癌(BC)、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潜在的其他HER2表达癌症。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HER2过度表达或突变被公认为是一些高发癌症(包括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胃癌)的主要诱因。 目前针对优赫得(第一三共旗下一款HER2靶向ADC药物)经治转移性乳腺癌尚无获得批准的疗法,且多项临床研究已显示TOP1-i ADC及其他HER2靶向药物的局限性。 根据目前在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进行的2期研究,BB-1701已经显示具有较好的疗效以及可控的安全性,尤其是在260名患者中只有三例ILD(两例1级,一例2级),较优赫得有所改善。 目前,全球仅有4款获批的HER2 ADC药物,分别为:罗氏制药的赫赛莱、第一三共╱阿斯利康的优赫得、荣昌生物的爱地希、恒瑞的艾维达。 此外,还有17个针对乳腺癌的HER2 ADC候选药物处于2期或更后阶段。 全球已上市HER2 ADC药物,来源:招股书 不过,在百力司康专注的细分领域,公司进展相对较快。目前尚无获批用于优赫得治疗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法,BB-1701是在优赫得治疗后HER2 ADC试验中进展最快的候选药物。 尽管如此,百力司康面临的竞争依然不乐观。虽然说在细分领域当中公司的进度较为靠前,但是极为细分的适应症也意味着有限的市场空间;随着适应症的拓展,公司必然要面对上述近20款在研管线的竞争。 关键产品 除核心产品外,百力司康还有其他三种处于临床阶段的ADC,目前所有管线资产都拥有完全的全球权利。 BB-1705,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且含艾立布林的ADCBB-1705是用于治疗后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肿瘤的开创性疗法,目前处于一期临床开发阶段。 BB-1712,靶向B7-H3且含艾立布林的ADCBB-1712靶向B7-H3表达的实体肿瘤,目前正处于1期临床开发阶段。 BB-1709,靶向CD73且含MMAE的ADC目前,尚无获批上市的分化抗原73(CD73)(一种在多种癌症中过度表达的蛋白质)靶向ADC。BB-1709将成为靶向CD73的同类首创ADC,目前正处于1期临床开发阶段。 03 尚无产品上市,面临优先股相关的赎回负债风险 目前,百力司康没有任何候选药物获得上市批准,因此没有从产品销售中获得收入,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与卫材的合作款项。 2023年、2024年(报告期),百力司康的收入分别为1.8亿元、2260万元,几乎全部来自于与卫材订立的临床试验合作开发协议,主要是合作里程碑付款及向卫材提供研发相关服务等的收益。 报告期内,百力司康分别产生年度亏损2.06亿元、5.57亿元。2024年年内亏损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公司发行的优先权相关的赎回权的估值提高,导致赎回负债的账面值发生更大的变动。 关键财务数据,来源:招股书 作为一家研发阶段的创新药公司,研发开支是百力司康成本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023年及2024年,公司的研发成本总额分别为1.44亿元、1.2亿元。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的内部研发团队由95名成员组成。 除内部研发活动以外,百力司康也与30多家CRO合作。报告期内,公司向五大供应商作出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56.5%及41.3%。其中,最大的供应商是卫材,采购额占比分别为29.7%及13.7%。 截至2024年年末,百力司康的资产负债表录得负债净额12.64亿元。主要是因为与优先股相关的赎回负债所致,如果公司能成功上市,这些优先股将转换为普通股。 汇总财务状况表概要,来源:招股书 截至2024年年末,百力司康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32亿元,招股书根据一系列假设,预估这一现金将能够维持约27个月的运营。 总体而言,百力司康当初与卫材的合作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但是招股书显示合作将逐渐终止,导致市场对公司的前景产生了担忧;未来公司能否顺利推进产品的研发,最终实现产品上市销售,格隆汇将保持关注。
lg
...
格隆汇
07-15 17:38
一天16家,港股IPO爆了!
go
lg
...
整理 从个股表现来看,首日涨幅前两名是
映
恩
生物
-B、药捷安康-B,分别上涨116.7%、78.7%,均是以18A章规则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另一家医疗公司佰泽医疗以42.4%的涨幅位于第五;涨幅前十的公司中,有IFBH、蜜雪集团、沪上阿姨、布鲁可4家公司属于近期大火的消费赛道。这与今年港股医药、新消费大火的整体环境相一致。此外,涨幅第十的吉宏股份属于A+H双重上市的公司。 除上市数量和募资金额大幅增加外,今年港股IPO的认购也非常火爆;其中,布鲁可、蜜雪集团、沪上阿姨、药捷安康-B、IFBH几家公司的网上发行有效认购倍数超过1000倍。布鲁可以6000倍的认购倍数成为今年港股的“超购王”,其申购一手中签率为10%,稳中一手的最低申购金额为7228万港元。 此外,药捷安康-B的有效认购倍数为3419.9倍,申购一手中签率为0.8%,未能有申请者稳获一手。认购倍数最高的十家新股中,三花智控稳中一手的最低申购金额仅4.5万港元。 港股的中签率分化比较大,除周六福和药捷安康-B的一手中签率不足1%外,其余新股的一手中签率都在1%以上,比A股高出不少。今年共有14家公司中签率超过50%;其中古茗、南山铝业国际、正力新能、赛目科技、宜宾银行5家公司的1手中签率达到了100%。 回拨方面,今年上市的43家公司中有35家公司触发回拨机制,其中7家公司套路回拨,分别是江苏宏信、容大科技、新琪安、药捷安康-B、博雷顿、汇舸环保、佰泽医疗、MIRXES-B,这几家套路回拨的公司中,除江苏宏信上市首日收平,其余均上涨,相对而言,套路回拨的公司打新胜率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A股上市公司赴港寻求A+H双重上市的热度高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年内已有8家A股公司成功在港二次上市。其中,吉宏股份、恒瑞医药、钧达股份、宁德时代上市首日涨幅超过了15%,海天味业勉强收红,涨0.6%,三花智控、南山铝业国际破发,赤峰黄金收平。 此外,年内还有60余家A股上市公司处于赴港上市的不同阶段。 据Wind数据统计,2025年1-6月,港交所受理的新申请企业约2103家,远超2024年上半年的73家首次递表数量,其中单6月受理的企业数量就接近80家。此外,港交所网站显示,截至6月30日,已获上市委员会批准、待上市的企业有10家。 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有134家企业获境外首发备案和全流通备案(如需详细表格请后台留言)。 在6月18日的2025陆家嘴论坛“推动资本市场持续稳健发展”全体大会上,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当前港股IPO排队企业超160家,仅5月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 政策方面,6月中旬,相关部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首次明确表示,允许香港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回归深圳交易所上市,这一政策将与当前内地企业赴境外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潮流形成互补。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未来港A两地的上市公司将逐渐相互渗透,通过港股这座重要的桥梁,中国资产将在全球资本体系中迎来重新评估的重大机遇。
lg
...
格隆汇
06-30 18:19
25H1最受关注的港股IPO——十家公司,十个关键词,看懂今年上半年港股IPO的热与冷
go
lg
...
饮赛道最偏好的投资方向之一。 3. $
映
恩
生物
-B(09606)$ |上市日期:4月15日 关键词:暗盘/首日表现最强|中签率高且回报好 作为细胞治疗概念股,
映
恩
生物
-B上市前便获得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其暗盘上涨87%,上市首日大涨116.7%,为2025H1最亮眼的新股之一。同时,一手中签率高达80%,实现了高命中+高回报的稀缺组合,同时其一手金额高达18105港元,首日一手的收益超12000港元,堪称“散户最幸福的新股”。 4. $沪上阿姨(02589)$ |上市日期:5月8日 关键词:超购倍数最高|新式茶饮人气王 又一茶饮赛道代表IPO,引发市场热情。沪上阿姨上市前公开超购高达3616倍,为“新规”(申购杠杆不得超过10倍)之后的全港之最。一手中签率10%,暗盘大涨60%,发行后首日大涨40%。公司以加盟+品牌扩张模式赢得资本市场青睞,是“平价消费”赛道中估值性价比高的典型代表,也精准捕捉Z世代消费流量红利,接住了这波茶饮流量。 5. $宁德时代(03750)$ |上市日期:5月20日 关键词:全球新能源电池龙头|募资/市值第一|强定价权+溢价发行|一手金额最高 宁德时代发行价263港元,几乎不折价,发行市值达到1.19亿港元,募资307亿港元,是上半年之最。超购倍数也达到455倍,一手中签率仅10%。一手金额高达26300港元,首日涨幅16.43%,,一度高于A股价格,短暂实现A/H倒挂,体现其强大的定价能力与资金吸引力,获得包括中东、北美及中国大型基金在内的广泛基石支持。同时上市7天内就纳入港股通也创下纪录。新能源第一股的气势,实至名归。 6. $恒瑞医药(01276)$ |上市日期:5月23日 关键词:A股医药龙头|募资额第二|折价25%|医药重磅回归 恒瑞医药此次港股上市发行价为44.05港元,较A股价格折价约25%,吸引大批价值投资者参与,募资高达99亿港元,发行市值2909亿港元,位列2025H1第二。上市后成功纳入港股通,成为医药板块中机构配置的重点标的。其创新药研发管线成熟,是港股医药板块罕有的“行业龙头+价格洼地”。 7. $海天味业(03288)$ |上市日期:6月19日 关键词:消费板块市值之最|稳健基本盘之选 海天味业作为A股酱油龙头首次登陆港股,发行市值高达2114亿港元,成为上半年港股消费类公司中体量最大的IPO。但首日表现高开低走,仅涨0.55%,并在次日破发,说明稳健现金流与品牌价值的传统消费类企业并不被市场太过关注,更多被看作“港股中罕见的防御型消费股”。 同类型的传统餐饮企业绿茶,多次递表后上市成功,也在热潮下获得317倍超购,但首日大跌12.5%,令投资者大跌眼镜;新消费的IFBH则在获得2682倍超购下,首日大涨45% 8. $三花智控(02050)$ |上市日期:6月23日 关键词:一手金额最低(2253港元)|小资金博高预期 一手申购金额仅2253港元,是2025H1新股中最低者,极具“亲民性”。三花主营新能源车热管理零部件,受益于行业渗透率提升与客户结构优化,成长预期良好。小额打新、高弹性,是多数散户眼中的“潜力票”。虽然募资总额也达到了81亿港元,但由于越来越多的套利投资者的加入,对其H股折价20%左右似乎并不太认可,暗盘和首日开盘均出现大跌,但在稳价人的操作和市场后续博弈中逐渐拉回收盘价,首日破发-0.13%,次日升回。 9. $药捷安康-B(02617)$ |上市日期:6月23日 关键词:最低一手中签率(0.8%)|创新药临床管线被看好 一手中签率仅0.80%,为上半年最低,同时出现了“顶头槌”都需要抽签的罕见场景,筹码极度稀缺,机构抢筹积极,散户也在博弈,但主要是在打“套路回拨”的预期。公司本身聚焦罕见病与重大疾病的创新疗法,仍在早期阶段,生物科技新股中不乏“高Beta成长型”选手。 10. $周六福(06168)$ |上市日期:6月26日 关键词:黄金消费概念|较低一手中签率(0.8%) 随着金价飙升,珠宝黄金消费赛道重新受到资本青睐。且在今年以”老铺黄金“为首的新消费黄金带领下,整体黄金板块表现强势;上市仅2天的周大福也本轮港股上市中获得抢筹;由于其甲乙组分布较为均衡,一手中签率为非常低的0.82%。黄金类资产回归港股的风向标,具有较强的防御属性与避险情绪溢价。 总结来看,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呈现出“新消费+医药+新能源”三驾马车并行的格局,这十家代表性的公司分别在品牌势能、成长潜力、定价策略、市场热度等多个维度表现突出——从蜜雪冰城的高门槛热度,到宁德时代的“一骑绝尘”,再到
映
恩
生物
的冷门翻倍,都折射出市场对“有护城河、有话题性”的企业持续买单,也反映了对目前非美市场投资机遇的认可。 在震荡市环境下,这些IPO提供的不仅是打新的财富机会,更构建出港股市场新主线的轮廓。
lg
...
老虎证券
06-30 16:19
一年涨6倍,荣昌生物到头了吗?
go
lg
...
巨大。 但目前,国内市场竞争对手众多,
映
恩
生物
的 D1303、康宁杰瑞的 JSKN-003、正大天晴的 TQB2102 以及恒瑞医药的 SHR-A1811 均已入Ⅲ期临床,维迪西妥单抗领先优势不明显: 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治疗一线HER2表达胃癌,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HER2是胃癌治疗领域的重要标志物,但传统靶向药曲妥珠单抗仅对高表达(IHC 3+或IHC 2+/FISH+)人群有效,且易耐药。而HER2中低表达(IHC 1+或2+/FISH-)患者长期缺乏有效靶向方案,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有限。 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及化疗/曲妥珠单抗一线治疗HER2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的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标准治疗,显著改善了一线晚期胃癌的疗效,并把获益人群拓展至既往靶向药无效的人群。 从维迪西妥单抗适应症拓展来看,未来同样具备潜力。 除这两款核心产品外,荣昌生物研发进度较快的有RC28,是眼科药物,其中用于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进入临床实验三期。 预计2028年中国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抗 VEGF 药物市场规模为73亿人民币: 但目前已有多款创新药上市,且在研产品较多,未来RC28竞争压力较大: 中国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抗 VEGF 药物市场规模和湿性老年性黄斑相近,且有多款创新药上市,在研产品众多,荣昌生物研发进度没有优势。 荣昌生物其他研发管线处于临床早期阶段,公司并未透露过多信息,潜在的市场规模难以预估,且上市时间尚需数年,这里不过多介绍。 总体来看,仅靠现有的产品拓展适应症及进军全球市场,荣昌生物的业绩就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但是,创新药市场竞争激烈,相应产品上市后,荣昌生物能拿到多少份额,受多种因素影响,普通投资者难以预估。 因此,参考券商分析师的预测,多数分析师认为今年及未来2年的营收复合增速在30-40%左右,分析师普遍预测2026年营收在30亿。 据此测算,荣昌生物远期市销率超11倍,当前为18倍,处于近年来较高位置: 换算成市盈率,荣昌生物远期估值也在100倍以上! 因此,从估值上看,荣昌生物不便宜。 但正如上文所述,创新药到底能拿到多少收入有不确定性,如果荣昌生物营收超预期,有望带动乐观情绪。如果在研产品传出对外授权或良好的临床实验数据,也有望带动股价大涨。 拿估值判断创新药公司,尤其是刚刚商业化的公司,有极大的难度,很难据此判断股价转折点。 因此,荣昌生物本轮牛市是否到头?只能从趋势上去判断。短期来看,荣昌生物短时间内涨幅巨大,上行压力增大,中长期来看,创新药牛市今年刚刚起步,考虑到行业下跌了近4年的时间,好不容易迎来牛市,不太可能半年就结束。 因此,荣昌生物本轮牛市大概率尚未见顶,但能走多远,受多种因素影响,只能持续跟踪,或许一个配股融资的消息就能把股价干下来。
lg
...
老虎证券
06-25 18:27
港股IPO热潮持续,蜜雪集团、宁德时代领涨,“打新”盈利四大特征凸显
go
lg
...
源、机器人和高端制造等科技领域。其中,
映
恩
生物
-B(09606.HK,当前股价58.74港元)作为创新药龙头,首日涨幅高达116.70%,得益于生物医药行业的资本追捧;蜜雪集团(02097.HK,当前股价22.65港元)作为新消费代表,首日上涨43.21%,反映了低价茶饮市场的强劲需求。此外,布鲁可(00325.HK,当前股价13.88港元)和沪上阿姨(02589.HK,当前股价18.42港元)等新消费企业,以及科技巨头宁德时代(03750.HK,当前股价410.12港元)和恒瑞医药(01276.HK,当前股价62.37港元)均录得优异表现。以下为部分热门IPO首日表现对比(截至6月16日): 公司 行业 首日涨幅 当前股价(港元)
映
恩
生物
-B 创新药 116.70% 58.74 蜜雪集团 新消费 43.21% 22.65 宁德时代 新能源 16% 410.12 普华永道香港资本市场负责人Eddie Wong表示:“科技与消费类IPO的强劲表现反映了投资者对高增长赛道的信心。” A股公司赴港上市表现强劲 2025年,A股公司赴港上市成为IPO热潮的重要推手,5家A股企业完成上市,募资总额超500亿港元,其中宁德时代单家募资410亿港元,占港股IPO总募资的近四成。值得注意的是,这5家企业无一破发,吉宏股份(02603.HK,当前股价15.22港元)首日涨39.06%,钧达股份(02865.HK,当前股价19.85港元)和恒瑞医药均涨超20%,赤峰黄金(06693.HK,当前股价24.30港元)首日持平。A股公司赴港上市通常以折价发行,提供了较大的上涨空间,吸引了大量“打新”资金。X平台用户@TaiWanHelloH评论:“A股龙头赴港二次上市热潮为港股注入了优质资产。”以下为A股赴港IPO表现对比(截至6月16日): 公司 募资额(亿港元) 首日涨幅 宁德时代 410 16% 吉宏股份 12 39.06% 恒瑞医药 35 20% 宁德时代首席执行官曾毓群表示:“香港IPO为我们提供了国际化融资平台,助力全球新能源市场布局。” 基石投资者的质量背书 基石投资者制度是港股IPO的独特机制,优质基石投资者的参与被视为对企业基本面和发展前景的强力背书,直接影响首日表现。2025年,约70%的港股IPO引入了来自中国国有背景的基石投资者,较2024年增加10个百分点。科技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石投资者尤为突出。例如,
映
恩
生物
-B拥有15家基石投资者,包括国际药企BioNTech、礼来亚洲基金以及内地头部公募基金,认购金额占募资总额的60%。宁德时代的基石投资者阵容更为豪华,包括中石化、高瓴资本、科威特投资局等,认购203.71亿港元,占募资总额的66%。以下为典型IPO基石投资者对比: 公司 基石投资者数量 主要投资者
映
恩
生物
-B 15 BioNTech、礼来亚洲基金、富国 宁德时代 10 中石化、高瓴资本、科威特投资局 BDO有限公司审计主管Andrew Lam表示:“优质基石投资者的参与显著提升了新股的市场信心。” 超高申购倍数助推涨幅 超高申购倍数是港股新股首日强势的另一关键特征,反映了散户和机构对新股的热烈追捧。以蜜雪集团为例,其IPO认购金额创纪录达到1.83万亿港元,散户申购倍数超5000倍,机构认购倍数达35.23倍,打破快手2021年创下的1.26万亿港元纪录。2025年首日涨幅超10%的13只新股中,绝大多数认购倍数超过100倍,显示市场热情直接推动了股价表现。X平台用户@propay_eth评论:“今年港股‘打新’收益爆表,超高申购倍数是牛股的标配。”香港券商实时发布的申购数据成为投资者判断新股热度的关键指标。以下为高倍数认购IPO表现对比: 公司 认购倍数 首日涨幅 蜜雪集团 超5000倍 43.21%
映
恩
生物
-B 432.34倍 116.70% 香港交易所首席执行官陈翊庭表示:“高认购倍数反映了香港市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 编辑总结 2025年港股IPO市场的火热得益于“新消费+硬科技”双轮驱动、A股公司折价上市、优质基石投资者的背书以及超高申购倍数的助推。蜜雪集团、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的强劲表现凸显了市场对高增长赛道的追捧。然而,破发率虽有所下降,投资者仍需警惕短期热情掩盖的长期风险。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市场持续性,建议投资者深入研究企业基本面和行业前景,谨慎参与“打新”以平衡风险与回报。 2025年相关大事件 6月12日:海天味业启动港股IPO,认购金额超200亿港元,申购倍数达150倍,创消费品IPO新高。 5月20日:宁德时代在港交所上市,募资410亿港元,创港股近四年最大IPO纪录。 4月15日:恒瑞医药完成港股IPO,募资35亿港元,首日上涨20%,吸引全球医药投资关注。 2月26日:蜜雪集团IPO认购金额达1.83万亿港元,申购倍数超5000倍,刷新港股历史纪录。 1月15日:布鲁可上市,募资16.7亿港元,首日上涨57%,成为新消费领域亮点。 国际专家点评 Ringo Choi,EY亚太区IPO负责人,6月12日:“香港IPO市场的火爆得益于监管优化和‘新消费+硬科技’的吸引力,A股公司二次上市进一步推高了募资规模。” 来源:EY中国报告 Eddie Wong,普华永道香港资本市场负责人,6月5日:“科技与消费类IPO的成功反映了投资者对高增长领域的信心,预计2025年港股将跻身全球前三。” 来源:普华永道香港报告 Andrew Lam,BDO有限公司审计主管,6月10日:“优质基石投资者的参与显著提升了新股的认购热情和首日表现。” 来源:Hong Kong Business Chen Crain,香港交易所首席执行官,2月27日:“香港IPO市场的复苏得益于政策支持和市场流动性改善,预计2025年将吸引更多国际企业上市。” 来源:路透社 Ronald Chan,Chartwell Capital首席投资官,12月29日:“企业在特朗普上台前加速IPO是明智选择,以规避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波动。” 来源:雅虎财经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6-18 00:12
上一页
1
2
3
4
5
6
•••
9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直击亚市】中国限制英伟达恐反噬自身!美联储终于扣动扳机,美元走强或是短暂喘息
lg
...
中美突发重磅!特朗普与习近平周五通话时间定了 特朗普刚刚就中美协议表态
lg
...
中国不买美国大豆了,特朗普想出一招救农民
lg
...
“美联储保护伞”又回来了:全球市场大反攻!美元反弹恐昙花一现?
lg
...
英伟达在华业务消息“越来越像是政治表演”?中国最新禁令影响几何?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