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策略师:美联储将加息至8% 两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6%轻而易举
go
lg
...
机,最终将迫使美联储改变行动。她表示,
核心通胀率
最近几个月放缓后,随着能源价格的走高,且渗透到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中,核心通胀势将反弹。 目前2年期美债收益率在约4.4%徘徊。Dwor-Frecaut表示,相对于10年期收益率的溢价目前为85个基点,倒挂仍有进一步加剧的空间。1980年代初,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为遏制高通胀而大幅收紧货币政策时,收益率差一度达到了200多个基点的水平。
lg
...
金融界
2023-02-10
印度央行加息25个基点,进一步放缓紧缩步伐
go
lg
...
个基点,连续第二次放缓加息步伐,同时在
核心通胀率
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保持紧缩倾向。 印度央行行长达斯(Shaktikanta Das)表示,该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六名成员以4比2的投票结果决定,将政策回购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6.50%,立即生效。 达斯周三在孟买的一次直播讲话中表示:“全球经济前景现在看起来不像前一段时间那么严峻。尽管一些主要经济体的通胀率仍远高于目标。”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周三的加息将标志着印度央行当前紧缩周期的结束,因为通胀已有所缓解,国内需求已显示出疲软迹象。 印度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7%,较11月的5.9%放缓。相比之下,印度央行的通胀目标区间为2%至6%。 尽管总体通胀率已经回到了印度央行设定的2%-6%的目标区间,但该行自去年5月份以来连续六次加息,目的是抑制核心通胀。核心通胀剔除了波动较大的食品和燃料成本,过去15个月,印度的核心通胀一直保持在6%以上。保持当前的政策立场,将使政策制定者有进一步提高借贷成本的空间,就像美联储官员在讨论提高利率峰值的可能性一样。
lg
...
金融界
2023-02-08
邦达亚洲:如期加息并释放鹰派信号 澳元早盘上行
go
lg
...
应该坚持加息,直到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
核心通胀率
证实经济正在降温。她表示:“我们给美联储的建议是,在核心通胀开始下降之前,要坚持到底。美联储必须非常小心,不要过早地开始放松金融环境。” 今日需要关注的数据有,德国12月季调后工业产出月率、法国12月贸易帐、美国12月贸易帐和加拿大12月贸易帐。 黄金/美元 黄金昨日震荡盘整,日线微幅收涨,现汇价交投于1874附近。空头回补是支撑黄金自1860关口附近反弹收涨的主要原因。此外,欧美股市下滑市场的避险情绪挥之不去也对黄金构成了一定的支撑。不过,美元指数在美联储官员鹰派言论和强劲非农报告影响发酵的支撑下持续攀升限制了黄金的回调空间。今日关注1890附近的压力情况,下方支撑在1860附近。 澳元/美元 澳元昨日震荡下行,日线小幅收跌。美元指数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支撑下持续攀升是施压澳元下滑的主要原因。此外,市场的避险情绪升温也对澳元构成了一定的打压。亚市早盘,澳洲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并释放了未来将进一步加息的信号,澳元反弹收涨,现汇价交投于0.6940附近。今日关注0.7050附近的压力情况,下方支撑在0.6850附近。 美元/加元 美元/加元昨日震荡上行,刷新4个交易日高位,现汇价交投于1.3420附近。美元指数在在美联储官员接连发表的鹰派言论和强劲非农就业报告的联合支撑下持续攀升并刷新4周高位是支撑汇价攀升的主要原因。不过,原油价格在中国需求回升与供应担忧等因素的支撑下止跌反弹限制了汇价的上升空间。今日关注1.3500附近的压力情况,下方支撑在1.3350附近。
lg
...
金融界
2023-02-07
邦达亚洲: 如期加息并释放鹰派信号 澳元早盘上行
go
lg
...
应该坚持加息,直到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
核心通胀率
证实经济正在降温。她表示:“我们给美联储的建议是,在核心通胀开始下降之前,要坚持到底。美联储必须非常小心,不要过早地开始放松金融环境。” 澳洲联储在新年首次利率决议中如期加息25个基点,将利率上调至3.35%,为2012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自2022年4月以来已累计加息9次,共加息325个基点。关于经济前景,澳洲联储在其货币政策声明中表示,2022年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强劲,未来几个月需要进一步加息;预计2023年和2024年,GDP增长将放缓至1.5%左右,实现软着陆的路径仍然狭窄。关于通胀问题,澳洲联储表示,澳大利亚需求强劲是因为通胀压力,澳洲联储决心将通胀率恢复到目标水平,通胀预计将在今年下降;预测今年CPI将降至4.75%,到2025年年中将降至3%左右。澳洲联储主席洛威随后表示:“高通胀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并且损害了经济的运行,如果高通胀在人们的预期中变得根深蒂固,那么以后降低通胀的代价将非常高昂。全球通胀率仍然很高。然而,随着能源价格的降低,供应链问题的解决和货币政策的收紧,通胀正在缓和。不过,通胀率要回到目标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全球经济的前景仍然低迷。”
lg
...
邦达亚洲
2023-02-07
基金经理投资笔记|趁调整逢低关注TMT和医药 2月宏观面三大分歧点剖析
go
lg
...
必须坚持的操作原则。也就是说,在见不到
核心通胀率
达到或接近3%的水平,大概率是不会停止加息的,贸然停止加息,死灰复燃将后患无穷。 我们也一直认为工资的螺旋式上升是通胀最终的核心矛盾,这使得停止降息的动作大大延后。2月3日美国劳工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51.7万人,远超预期的18.5万人。失业率维持在近50年来的低位,平均时薪同比增长4.4%,略高于预期的4.3%。美国劳动力市场韧性十足,海外分析师已经开始认为,劳动力市场或将取代CPI,成为美联储关注的关键指标;也有人认为让劳动力市场降温是美联储使核心通胀放缓至2%的唯一方法。从这个逻辑上看,憧憬美联储很快停止加息的预期过于乐观。 分歧二:中国经济复苏的程度 从数据上看,中国经济进入弱复苏阶段,向上的方向较明确。宏观上看,PMI指数重回扩张,经济触底温和反弹;从微观上看,企业盈利基本接近筑底,静待反弹。市场关注的是下一步经济复苏的动力。我们认为有三点是需要明确回答的,房地产的修复、消费的修复以及政府的财力支撑程度。 第一个问题:房地产的修复 必须明确政策对房地产是友好的,在高层态度缓和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冲动双重加持下,地产政策继续出台。一月已有多个城市降低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至4%以下,各地方政府通过解除限购,上调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调整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延长消费补贴,提高多孩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明确认房不认贷等政策刺激房地产市场。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1月贝壳50城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2%,为自2021年8月连续17个月环比下跌以来首次止跌,同时带动同比跌幅收窄。分城市看,约六成城市二手房价格1月止跌,止跌城市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城市群。 地产的修复是市场所期待的,地产是否重回支柱产业更是市场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2023年是中国高质量发展与产业转型继往开来的开始,房地产再塑辉煌的概率很小,它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对宏观经济不产生系统性风险的拖累,寄希望加分就有点奢望。从长远看,随着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地产的作用越来越弱化。2022年中国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这一趋势或将很难改变。 第二个问题:消费的修复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振兴消费,摆脱对经济的拖累成为各层级的共识。个人消费由即期可支配收入(Current spendable income,I)、即期资产(Current assets,A)与预期收入(Future income,F)决定。 从即期收入看,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3.9%,实际增长1.9%。人民银行2022年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不论是当期收入感受指数、未来收入信心指数,还是未来就业期望指数,都处于低点。 即期资产的分析目前及集中在市场热议的超额储蓄。市场流行观点认为2022年居民存款增长比较明显,比正常的增长可能额外多增6-7万亿,认为2022年居民部门受疫情冲击,消费和投资支出减少,把钱都存下来了。这一观点选取的是住户存款这一指标,但该指标受到居民持有资产的偏好变化影响很大。我们认为,住户存款只是居民持有资产的一种方式,只要居民把其他资产卖掉变成存款,即使当年没有多存下来钱,存款也可以明显多增加,而这可能就是2022年发生的事情。 按照当年储蓄=当年可支配收入-当年的各项开销测算,2022年居民新增储蓄大概在16.9万亿左右,同比增长8.7%。2021年同比增长0.5%左右,2020年同比增长20%左右,三年年化同比增长9.4%,比7%左右的名义GDP增速略快。而疫情前的三年储蓄年化增长差不多在11%,名义GDP增速在9.7%。我们测算认为,乐观估计,过去三年居民部门的超额储蓄大约为0.5万亿-1万亿,远低于住户存款指标估算出的6-7万亿,2023年稳增长扩内需需要各项政策齐发力、市场各参与主体都努力,才能最终形成经济企稳向好的合力。 预期收入取决于就业,就业取决于投资修复以及更多岗位的提供,目前这一循环还没有完成闭环,需要继续观察,方能得出明确的结论。 第三个问题:财政的实力 从2022年财政部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央具备加杠杆的能力,地方财力堪忧。在财政三本账中,我们看到,一般公共预算中,非税收入透支较为严重。2022年中央非税收入增长96.5%,主要是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入库、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石油特别收益金专项收入增加等特殊因素拉动,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后,中央非税收入增长3%左右。地方非税收入增长17.8%,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以及与矿产资源有关的收入增加,拉高地方非税收入增幅14.3个百分点。在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地方赤字31284亿元,房地产修复对地方财力至关重要,问题是,政府的救助是地产修复的前提,二者形成良性循环需要时间。 分歧三:政策的分歧,短期的政策操作与长期的制度建设 在2023年度宏观策略报告中我们提到,2023年的政策是短期稳增长(消费、地产)、中期纠偏(平台经济、医疗)、长期安全部署(信创、芯片、硬科技和高端制造),三方面都要进行,每个行业和板块都慢慢恢复,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的合力。政策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这与过去几年政策大开大合、爱憎分明是明显不同的,财政紧平衡,没有绝对重点倾斜,需要持续松绑,以刺激经济主体积极性。 在2023年一月的市场交易中,投资者对于短期的政策过于关注,对政策的层次感认知不够。我们需要提醒投资者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下面这些制度建设是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的: 1)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 2)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我们的理解是,扩大有约束和支撑条件的消费、投资、金融需求。 3)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 4)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 5)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6)全面注册制的一个意义是资本市场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另一个是适应科技创新和安全发展的需求。 三、资产与配置 资产配置因子变化 从宏观因子看,在政策预期先行带来的估值修复行情走完后,经济基本面的修复程度和外部冲击的幅度,短期内不会很清晰。一季度市场的修复可能还会有所反复,若调整,可逢低将关注点从债切换至股。 从产业主导因子看,两会后产业政策的实际落地情况,以及政策驱动后产业的内生修复是需要最新关注的。需要核心关注政策落地情况、消费修复的数据、工业生产修复情况以及年报的数据验证。阶段性重点在自主可控的信创、工业软件、数据要素等软科技,半导体等硬科技在两会前后的政策落地,以及一季度的订单与预算情况。疫后重启主题进入消费场景修复阶段,预期快速上涨暂歇后,餐饮、食品饮料、医疗服务、酒店的恢复最有望得到数据支撑。 大类资产配置 股债性价比仍倾向权益,政策逐步落地,基本面逐渐触底修复,短期反弹较多。若出现波动,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宏观冲击,建议更多高低切换而不做大的仓位调整。 单一资产配置 1)债券 长端利率上行趋势或难以避免,强一致预期下可适当把握超调后的交易性机会。2月资金面预计维持宽裕,短端利率有望修复。银行理财赎回对信用债市场的影响缓解,短久期信用债的杠杆票息策略仍是相对较好的投资策略,依然可关注中短久期(3年以内)、中高评级(AA+及以上)信用债。中高评级、短久期城投债依然具备配置价值,短久期中高评级银行二永债(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票息收益较高,可以适当关注。转债性价比偏低,建议适当关注。 2)美股 2023年美股仍难实现盈利估值的双击,阶段性乐观情绪过后,继续等待底部。 3)A股 复苏兑现之后,市场将等待下一个数据验证点的到来。市场风格将偏向成长轮动。结构上,行业配置主导的依然是政策因子,长期主线在安全、自主可控,虽然短期上涨后叠加疫情冲击,风险偏好出现了一定回调,但国产替代逻辑与周期底部的需求回暖共同驱动的核心逻辑不变,TMT和医药可趁调整时逢低关注。消费、传媒、地产等,我们认为属于阶段性机会,是交易因子低位+政策改善预期带来的阶段性上涨。短期新涌现出的主题机会:国企估值重塑,其中低估值,且有基本面支撑的国企可适当关注。 4)港股 港股本轮的反弹确实具备形成反转的条件,但短期而言,交易过热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震荡消化不可避免,建议等待回落的配置机会。港股投资仍是2023年资金配置的重点方向,AH价差或将持续缩窄。建议关注电信、能源、中字头高股息低估值标的,也可逢低关注科技、医药的成长方向及消费股。 【了解作者】 魏凤春,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投委会委员兼秘书长,宏观策略配置部总监,兼任MOMFOF投研总部总监,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学术研究与教学以及宏观经济走势、金融产品分析等实务领域经验丰富、成果卓著。从业23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周期波动的框架内运用财政的视角解构宏观经济的运行,将中国经济看作一份资产,通过资本资产定价的方式来确定其价值与风险。
lg
...
金融界
2023-02-06
本周最大瓜!鲍威尔重磅讲话“鹰派重返视野” 美元涨、黄金跌的剧本将继续?
go
lg
...
年的略高于4%。我们对美联储的建议是在
核心通胀率
开始下降之前保持不变,美联储必须非常小心,不要过早地开始放松金融条件。”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像所有其他金融机构一样,美联储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 格奥尔基耶娃最后说:“新冠疫情教会了我们要更加开放,不可想象的事情可能会发生,欧洲地缘战争更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相关人员都非常认真地对待美国债务违约,如果违约,这将对美国消费者造成非常大的损害,这将推高利率。如果人们不喜欢今天的通货膨胀,他们根本不会喜欢明天可能发生的事情。” 黄金将继续走跌? FXStreet分析师Sugar Dua提到,在复制一个扩大的三角形的看跌扩音器图表模式被击穿后,黄金价格出现暴跌。金价可能会在1月5日低点1825.08美元附近的潜在支撑附近找到缓冲。 黄金与20周期指数移动平均线(EMA)背离极大,因此不能排除向前者的均值回归。然而,在没有任何复苏信号的情况下,看跌趋势跟踪行动将继续。 (来源:FXStreet) 相对强度指数(RSI)(14)在20.00-40.00的看跌区间内震荡,表明下行势头非常稳固。
lg
...
小萧
2023-02-06
会员
周末突发多条重磅消息!香港明起正式与内地全面通关,A股下周解禁市值超1500亿,“插座大王”解禁压力最高
go
lg
...
值具体会在哪里,但将略高于当前水平;在
核心通胀率
开始回落之前,很难说通胀放缓。 高通认为美商务部最新变化不会影响其对华为供货 据高通官网消息,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高通技术许可和全球事务总裁Alex Rogers表示,美国商务部最近做出的变化对高通来说仍然未知,高通认为这些新变化不会对华为供货产生任何重大影响。Alex Rogers称,高通已经获得了美国商务部颁发的关于向华为供应4G和其他(包括Wi-Fi)技术的芯片组的许可,这些许可证是美国商务部在确认相关许可不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任何威胁之后颁发的。“这些许可证将持续数年时间,因此在这些许可证的范围内,我们看不到任何影响。” 马斯克在2018年的推文引发的官司中胜诉 马斯克在2018年的推文引发的官司中战胜特斯拉股东,陪审团裁定,马斯克在2018年发布的有关特斯拉私有化的推文中没有误导公众。特斯拉股东们在指控马斯克推文欺诈案中要求赔偿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特斯拉上调美国MODEL Y SUV车型价格 特斯拉提高了美国MODEL Y SUV车型的价格,MODEL Y长续航里程版价格提高到54990美元,MODEL Y性能版价格提高到57990美元,价格分别上调2000美元和1000美元。
lg
...
金融界
2023-02-05
欧央行Simkus:3月拟进行的50基点加息可能不是最后一次
go
lg
...
能”。 整体通胀率可能已经见顶,但
核心通胀率
还没有。
lg
...
金融界
2023-02-04
别和鲍威尔对着做!无视欧洲、英国央行鹰派加息的原因:通胀真的开始变慢了
go
lg
...
是如何达成的有些令人费解的解释。 由于
核心通胀率
仍处于创纪录的5.2%,因此欧洲央行肯定仍需要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措施,只是可能不像上次会议上暗示的那么多。 (来源:彭博社) 英国央行正处于类似的十字路口,在其货币政策摘要中,它强调通胀风险“明显向上倾斜”。但其信息中的细微差别是,虽然持续的价格上涨需要进一步收紧,但必须有伴随的压力没有减轻的证据。此外,它从其对政策可能会如何反应。 州长安德鲁·贝利表示,现在就宣布抑制消费价格的胜利“还为时过早”,英国的通胀率仍远高于其他国家,为10.5%。英国央行很可能会在3月23日的下一次会议上再次加息,但货币市场现在预计这将是今年的最后一次加息,而且仅加息25个基点。 季度货币政策审查对其经济前景进行了一些修正,但并不特别重要。正如预期的那样,英国经济增长前景被上调以预测温和的衰退。 英国央行现在预计产出将持续五个季度下降近1%,而不是两年内下降2.9%。预计到今年年底,通货膨胀率将降至4%,并在其三年预测期结束时降至零。政策制定者表示,今年工资结算将从目前的6%开始下降。 引用温斯顿·丘吉尔的话:“这可能不是结束,但它是全球加息周期结束的开始。” 美联储正在带头暂停,而现在从数据与预测观点看来,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不会落后太多。
lg
...
小萧
2023-02-03
会员
韩国1月通胀率意外回升至5.2% 强化韩央行进一步加息预期
go
lg
...
剔除农产品和石油相关产品后,1月
核心通胀率
从12月的4.8%升至5%,表明潜在压力仍然很大。 这一结果强化了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在上月加息后的警告,即市场不应急于断言当前的紧缩周期已经结束。
lg
...
金融界
2023-02-02
上一页
1
•••
164
165
166
167
168
•••
186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美股收评】华尔街悲观情绪暂时缓解 美国股市三大股指持续反弹 标普500创20年来最长连胜记录
lg
...
强劲就业数据支撑鲍威尔“按兵不动”立场,特朗普再度敦促美联储降息
lg
...
单月关税收入破174亿美元!特朗普利用关税疯狂吸金 试图改写美国贸易战纪录
lg
...
关税是最大风险!摩根大通:投资者担心特朗普的哪些政策?
lg
...
OpenAI紧急回滚ChatGPT更新,因“过度讨好”用户引发争议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2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