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6%的终端利率远远不够?!“异类”策略师豪言:美联储将加息至8% 金融危机与衰退将齐袭
go
lg
...
,随着中国经济重新开放和能源价格走高,
核心通胀
在近几个月放缓后将出现反弹,并传导至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目前徘徊在4.4%左右。根据多沃-弗莱克特,目前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溢价为85个基点,反转仍有上行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在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尔克(Paul Volcker)为抑制当时的高通胀而严厉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这一利差曾达到200多个基点。 “如果我对通胀和美联储政策利率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将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多沃-弗莱克特表示。“因此,我看到了更深层次反转的潜力。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大幅走高。超过6%很容易。”
lg
...
夏洛特
2023-02-10
警惕中国央行“突袭”!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央行下季度可能降息
go
lg
...
表示,剔除波动性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的
核心通胀
今年可能得到控制,因为家庭资产负债表受损,他们更愿意和有能力消费还需要时间。 钟正生并指出,疲软的房地产市场将有助于保持租金稳定,劳动力供大于求。他预计,2023全年中国通货膨胀率将为1.7%。
lg
...
天马行空
2023-02-09
CPT Markets:全球经济料将扬眉兔气了吗?带您回顾年间盘势及关键重点分析
go
lg
...
PMI 2. 由于欧元区去年 12 月
核心通胀
仍然创下新高,欧洲央行官员发言仍偏向鹰派,多数委员均支持2/2利率会议再度升息2码,部分委员如斯洛维尼亚、爱尔兰、斯洛伐克、荷兰央行行长甚至支持除了在 2、3 月会议连续两次升息 2 码外,不排除在之后会议持续升息。 CPT Markets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 以上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未来投资建议。CPT Markets 发布的文章主要根据国际财经数据报告及国际新闻为参考依据。
lg
...
CPT_Markets
2023-02-09
【欧股收盘】欧洲股市周三收高 企业财报强劲 石油和天然气股领涨
go
lg
...
定者克拉斯·诺特周三表示,如果到5月份
核心通胀
没有缓解,欧洲央行可能会将其大幅加息的连续性延长。 乐观的收益也推动化工股上涨1.2%。荷兰涂料制造商阿克苏诺贝尔在预测原材料成本下降后上涨 1.0%,而Yara股价上涨 3.4%,此前这家化肥制造商的季度收益超出预期。 德国林德股价上涨3.0%,延续涨势,此前这家全球最大的工业气体公司周二预测2023年的收益会更高。 法国第三大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将坏账准备金提高五倍,这限制了STOXX 600指数的上行空间。 珠宝制造商Pandora因第四季度业绩好于预期而上涨10.6%,而瑞典Handelsbanken在提议低于预期的股东派息后下跌 8.6%。
lg
...
楼喆
2023-02-09
印度央行加息25个基点,进一步放缓紧缩步伐
go
lg
...
个基点,连续第二次放缓加息步伐,同时在
核心通胀率
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保持紧缩倾向。 印度央行行长达斯(Shaktikanta Das)表示,该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六名成员以4比2的投票结果决定,将政策回购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6.50%,立即生效。 达斯周三在孟买的一次直播讲话中表示:“全球经济前景现在看起来不像前一段时间那么严峻。尽管一些主要经济体的通胀率仍远高于目标。”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周三的加息将标志着印度央行当前紧缩周期的结束,因为通胀已有所缓解,国内需求已显示出疲软迹象。 印度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7%,较11月的5.9%放缓。相比之下,印度央行的通胀目标区间为2%至6%。 尽管总体通胀率已经回到了印度央行设定的2%-6%的目标区间,但该行自去年5月份以来连续六次加息,目的是抑制
核心通胀
。
核心通胀
剔除了波动较大的食品和燃料成本,过去15个月,印度的
核心通胀
一直保持在6%以上。保持当前的政策立场,将使政策制定者有进一步提高借贷成本的空间,就像美联储官员在讨论提高利率峰值的可能性一样。
lg
...
金融界
2023-02-08
英国经济今年有望避免衰退 但700万家庭感受将不同
go
lg
...
ESR 认为通胀压力明显更为持久,因为
核心通胀
仍十分棘手,而更高利率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NIESR 预测,消费者价格通胀要到 2025 年底才能回到 2% 的目标,今年平均为 8.3%,2024 年平均为 4.2%,是英国央行预测的两倍多。 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上周表示,劳动力市场数据将是了解通胀下降速度的关键。 英国央行连续第 10 次将借贷成本上调至 4%,但暗示即将结束加息行情。 #2023年前景展望# #高通胀/经济衰退#
lg
...
芷莹
2023-02-08
邦达亚洲:如期加息并释放鹰派信号 澳元早盘上行
go
lg
...
应该坚持加息,直到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
核心通胀率
证实经济正在降温。她表示:“我们给美联储的建议是,在
核心通胀
开始下降之前,要坚持到底。美联储必须非常小心,不要过早地开始放松金融环境。” 今日需要关注的数据有,德国12月季调后工业产出月率、法国12月贸易帐、美国12月贸易帐和加拿大12月贸易帐。 黄金/美元 黄金昨日震荡盘整,日线微幅收涨,现汇价交投于1874附近。空头回补是支撑黄金自1860关口附近反弹收涨的主要原因。此外,欧美股市下滑市场的避险情绪挥之不去也对黄金构成了一定的支撑。不过,美元指数在美联储官员鹰派言论和强劲非农报告影响发酵的支撑下持续攀升限制了黄金的回调空间。今日关注1890附近的压力情况,下方支撑在1860附近。 澳元/美元 澳元昨日震荡下行,日线小幅收跌。美元指数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支撑下持续攀升是施压澳元下滑的主要原因。此外,市场的避险情绪升温也对澳元构成了一定的打压。亚市早盘,澳洲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并释放了未来将进一步加息的信号,澳元反弹收涨,现汇价交投于0.6940附近。今日关注0.7050附近的压力情况,下方支撑在0.6850附近。 美元/加元 美元/加元昨日震荡上行,刷新4个交易日高位,现汇价交投于1.3420附近。美元指数在在美联储官员接连发表的鹰派言论和强劲非农就业报告的联合支撑下持续攀升并刷新4周高位是支撑汇价攀升的主要原因。不过,原油价格在中国需求回升与供应担忧等因素的支撑下止跌反弹限制了汇价的上升空间。今日关注1.3500附近的压力情况,下方支撑在1.3350附近。
lg
...
金融界
2023-02-07
邦达亚洲: 如期加息并释放鹰派信号 澳元早盘上行
go
lg
...
应该坚持加息,直到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
核心通胀率
证实经济正在降温。她表示:“我们给美联储的建议是,在
核心通胀
开始下降之前,要坚持到底。美联储必须非常小心,不要过早地开始放松金融环境。” 澳洲联储在新年首次利率决议中如期加息25个基点,将利率上调至3.35%,为2012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自2022年4月以来已累计加息9次,共加息325个基点。关于经济前景,澳洲联储在其货币政策声明中表示,2022年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强劲,未来几个月需要进一步加息;预计2023年和2024年,GDP增长将放缓至1.5%左右,实现软着陆的路径仍然狭窄。关于通胀问题,澳洲联储表示,澳大利亚需求强劲是因为通胀压力,澳洲联储决心将通胀率恢复到目标水平,通胀预计将在今年下降;预测今年CPI将降至4.75%,到2025年年中将降至3%左右。澳洲联储主席洛威随后表示:“高通胀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并且损害了经济的运行,如果高通胀在人们的预期中变得根深蒂固,那么以后降低通胀的代价将非常高昂。全球通胀率仍然很高。然而,随着能源价格的降低,供应链问题的解决和货币政策的收紧,通胀正在缓和。不过,通胀率要回到目标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全球经济的前景仍然低迷。”
lg
...
邦达亚洲
2023-02-07
欧美央行官员纷纷强调鹰派立场 债券市场应声大跌
go
lg
...
预期。不过,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等项目的
核心通胀
指标仍维持在历史最高水平,同时上周五美国发布了强劲的就业数据,这均表明央行远未到停止紧缩的时候。 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一一度上涨11个基点至2.30%,高于欧洲央行宣布加息决定前的水平。该行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2.5%,并暗示3月将再度加息50个基点。 对欧洲央行峰值利率的押注升至3.50%,这意味着在市场当前充分体现的加息水平的基础上额外累计加息50个基点。市场预期上周一度跌至3.30%。 “远未走完” Holzmann是最新一位强调进一步收紧政策的重要性的欧洲央行官员。在此之前,他的同僚也传递出类似信息。管理委员会成员Bostjan Vasle表示,加息之路“远未走完”,而Gediminas Simkus称下个月拟进行的50个基点加息可能不会是最后一次。 周一的抛售导致英国国债收益率全线走高。英国央行官员Catherine Mann表示,鉴于通胀上行的风险依然很大,英国央行更有可能在下次会议上加息,而不是暂停加息周期。 随着交易员将对利率峰值的押注上调至4.39%,2-10年期英国国债的收益率飙升约20个基点。英国央行上周将关键利率上调了50个基点至4%,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lg
...
金融界
2023-02-07
基金经理投资笔记|趁调整逢低关注TMT和医药 2月宏观面三大分歧点剖析
go
lg
...
必须坚持的操作原则。也就是说,在见不到
核心通胀率
达到或接近3%的水平,大概率是不会停止加息的,贸然停止加息,死灰复燃将后患无穷。 我们也一直认为工资的螺旋式上升是通胀最终的核心矛盾,这使得停止降息的动作大大延后。2月3日美国劳工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51.7万人,远超预期的18.5万人。失业率维持在近50年来的低位,平均时薪同比增长4.4%,略高于预期的4.3%。美国劳动力市场韧性十足,海外分析师已经开始认为,劳动力市场或将取代CPI,成为美联储关注的关键指标;也有人认为让劳动力市场降温是美联储使
核心通胀
放缓至2%的唯一方法。从这个逻辑上看,憧憬美联储很快停止加息的预期过于乐观。 分歧二:中国经济复苏的程度 从数据上看,中国经济进入弱复苏阶段,向上的方向较明确。宏观上看,PMI指数重回扩张,经济触底温和反弹;从微观上看,企业盈利基本接近筑底,静待反弹。市场关注的是下一步经济复苏的动力。我们认为有三点是需要明确回答的,房地产的修复、消费的修复以及政府的财力支撑程度。 第一个问题:房地产的修复 必须明确政策对房地产是友好的,在高层态度缓和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冲动双重加持下,地产政策继续出台。一月已有多个城市降低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至4%以下,各地方政府通过解除限购,上调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调整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延长消费补贴,提高多孩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明确认房不认贷等政策刺激房地产市场。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1月贝壳50城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2%,为自2021年8月连续17个月环比下跌以来首次止跌,同时带动同比跌幅收窄。分城市看,约六成城市二手房价格1月止跌,止跌城市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城市群。 地产的修复是市场所期待的,地产是否重回支柱产业更是市场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2023年是中国高质量发展与产业转型继往开来的开始,房地产再塑辉煌的概率很小,它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对宏观经济不产生系统性风险的拖累,寄希望加分就有点奢望。从长远看,随着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地产的作用越来越弱化。2022年中国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这一趋势或将很难改变。 第二个问题:消费的修复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振兴消费,摆脱对经济的拖累成为各层级的共识。个人消费由即期可支配收入(Current spendable income,I)、即期资产(Current assets,A)与预期收入(Future income,F)决定。 从即期收入看,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3.9%,实际增长1.9%。人民银行2022年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不论是当期收入感受指数、未来收入信心指数,还是未来就业期望指数,都处于低点。 即期资产的分析目前及集中在市场热议的超额储蓄。市场流行观点认为2022年居民存款增长比较明显,比正常的增长可能额外多增6-7万亿,认为2022年居民部门受疫情冲击,消费和投资支出减少,把钱都存下来了。这一观点选取的是住户存款这一指标,但该指标受到居民持有资产的偏好变化影响很大。我们认为,住户存款只是居民持有资产的一种方式,只要居民把其他资产卖掉变成存款,即使当年没有多存下来钱,存款也可以明显多增加,而这可能就是2022年发生的事情。 按照当年储蓄=当年可支配收入-当年的各项开销测算,2022年居民新增储蓄大概在16.9万亿左右,同比增长8.7%。2021年同比增长0.5%左右,2020年同比增长20%左右,三年年化同比增长9.4%,比7%左右的名义GDP增速略快。而疫情前的三年储蓄年化增长差不多在11%,名义GDP增速在9.7%。我们测算认为,乐观估计,过去三年居民部门的超额储蓄大约为0.5万亿-1万亿,远低于住户存款指标估算出的6-7万亿,2023年稳增长扩内需需要各项政策齐发力、市场各参与主体都努力,才能最终形成经济企稳向好的合力。 预期收入取决于就业,就业取决于投资修复以及更多岗位的提供,目前这一循环还没有完成闭环,需要继续观察,方能得出明确的结论。 第三个问题:财政的实力 从2022年财政部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央具备加杠杆的能力,地方财力堪忧。在财政三本账中,我们看到,一般公共预算中,非税收入透支较为严重。2022年中央非税收入增长96.5%,主要是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入库、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石油特别收益金专项收入增加等特殊因素拉动,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后,中央非税收入增长3%左右。地方非税收入增长17.8%,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以及与矿产资源有关的收入增加,拉高地方非税收入增幅14.3个百分点。在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地方赤字31284亿元,房地产修复对地方财力至关重要,问题是,政府的救助是地产修复的前提,二者形成良性循环需要时间。 分歧三:政策的分歧,短期的政策操作与长期的制度建设 在2023年度宏观策略报告中我们提到,2023年的政策是短期稳增长(消费、地产)、中期纠偏(平台经济、医疗)、长期安全部署(信创、芯片、硬科技和高端制造),三方面都要进行,每个行业和板块都慢慢恢复,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的合力。政策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这与过去几年政策大开大合、爱憎分明是明显不同的,财政紧平衡,没有绝对重点倾斜,需要持续松绑,以刺激经济主体积极性。 在2023年一月的市场交易中,投资者对于短期的政策过于关注,对政策的层次感认知不够。我们需要提醒投资者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下面这些制度建设是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的: 1)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 2)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我们的理解是,扩大有约束和支撑条件的消费、投资、金融需求。 3)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 4)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 5)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6)全面注册制的一个意义是资本市场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另一个是适应科技创新和安全发展的需求。 三、资产与配置 资产配置因子变化 从宏观因子看,在政策预期先行带来的估值修复行情走完后,经济基本面的修复程度和外部冲击的幅度,短期内不会很清晰。一季度市场的修复可能还会有所反复,若调整,可逢低将关注点从债切换至股。 从产业主导因子看,两会后产业政策的实际落地情况,以及政策驱动后产业的内生修复是需要最新关注的。需要核心关注政策落地情况、消费修复的数据、工业生产修复情况以及年报的数据验证。阶段性重点在自主可控的信创、工业软件、数据要素等软科技,半导体等硬科技在两会前后的政策落地,以及一季度的订单与预算情况。疫后重启主题进入消费场景修复阶段,预期快速上涨暂歇后,餐饮、食品饮料、医疗服务、酒店的恢复最有望得到数据支撑。 大类资产配置 股债性价比仍倾向权益,政策逐步落地,基本面逐渐触底修复,短期反弹较多。若出现波动,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宏观冲击,建议更多高低切换而不做大的仓位调整。 单一资产配置 1)债券 长端利率上行趋势或难以避免,强一致预期下可适当把握超调后的交易性机会。2月资金面预计维持宽裕,短端利率有望修复。银行理财赎回对信用债市场的影响缓解,短久期信用债的杠杆票息策略仍是相对较好的投资策略,依然可关注中短久期(3年以内)、中高评级(AA+及以上)信用债。中高评级、短久期城投债依然具备配置价值,短久期中高评级银行二永债(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票息收益较高,可以适当关注。转债性价比偏低,建议适当关注。 2)美股 2023年美股仍难实现盈利估值的双击,阶段性乐观情绪过后,继续等待底部。 3)A股 复苏兑现之后,市场将等待下一个数据验证点的到来。市场风格将偏向成长轮动。结构上,行业配置主导的依然是政策因子,长期主线在安全、自主可控,虽然短期上涨后叠加疫情冲击,风险偏好出现了一定回调,但国产替代逻辑与周期底部的需求回暖共同驱动的核心逻辑不变,TMT和医药可趁调整时逢低关注。消费、传媒、地产等,我们认为属于阶段性机会,是交易因子低位+政策改善预期带来的阶段性上涨。短期新涌现出的主题机会:国企估值重塑,其中低估值,且有基本面支撑的国企可适当关注。 4)港股 港股本轮的反弹确实具备形成反转的条件,但短期而言,交易过热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震荡消化不可避免,建议等待回落的配置机会。港股投资仍是2023年资金配置的重点方向,AH价差或将持续缩窄。建议关注电信、能源、中字头高股息低估值标的,也可逢低关注科技、医药的成长方向及消费股。 【了解作者】 魏凤春,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投委会委员兼秘书长,宏观策略配置部总监,兼任MOMFOF投研总部总监,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学术研究与教学以及宏观经济走势、金融产品分析等实务领域经验丰富、成果卓著。从业23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周期波动的框架内运用财政的视角解构宏观经济的运行,将中国经济看作一份资产,通过资本资产定价的方式来确定其价值与风险。
lg
...
金融界
2023-02-06
上一页
1
•••
420
421
422
423
424
•••
482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美联储9月降息“悬了”?!PPI大幅高于预期,黄金急挫、险破3340
lg
...
美国7月PPI“封死”美联储9月“大幅降息”可能性,加入VSTAR 抢占行情风口
lg
...
【直击亚市】罕见公开批评!贝森特称日本将加息、美联储应降息150点 比特币创新高
lg
...
贝森特突然发声、美联储最新驳斥!今日PPI给全球市场再添一把火?
lg
...
彭博独家爆料道中国政府重磅计划 或有助加快清理4.08亿平方米房市过剩库存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