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5年期LPR下降25个基点!专家:100万房贷25年等额本息还款,每月少还140元
go
lg
...
值修复。同时,基本面稳步复苏,为人民币
汇率
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从国内通胀温和可控,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央行政策空间足,同时,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整体保持良好,LPR仍有调降空间。由于目前经济处于复苏关键阶段,后续降息等工具仍在工具箱,但具体实施需要看国内需求恢复进度、物价回升节奏,以及房地产复苏情况等。如果消费、物价、房地产复苏进度不够理想,不排除央行进一步通过降息、降准、结构工具等,引导市场利率中枢下移,为消费和投资复苏提供额外动力。
lg
...
金融界
2024-02-20
光大证券:预估2月份下调LPR确定性很强
go
lg
...
本市场波动性加大、跨市场风险扰动,维持
汇率
稳定依然是占优选择,未来MLF调整或因海外市场货币政策调整而打开空间。回溯历史,MLF-LPR联动机制并不意味二者需等幅调整,MLF“按兵不动”,LPR单独下调情况亦有发生。结合当前局势,预估2月份下调LPR确定性很强。
lg
...
金融界
2024-02-20
否极泰来!?美联储即将扣动降息扳机 人民币等三大亚洲货币料将强势归来
go
lg
...
说,中国过去一直试图稳定人民币兑美元的
汇率
,预计还会继续这样做。 Bharath说:“虽然人民币兑美元
汇率
已经跌至7,反映出中国经济形势的疲软,但随着政策制定者开始在财政刺激、信贷增长和支撑房地产价值方面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人民币不太可能进一步贬值。” 他指出,人民币
汇率
可能会在“目前7.10的
汇率
附近窄幅波动”。 与日元、美元等自由浮动
汇率
不同,中国严格控制在岸人民币。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每日中间价是根据人民币之前的收盘价和银行间交易商的报价设定的。 去年,在岸人民币兑美元
汇率
一度跌至16年低点7.2981。 如果美联储在夏季之前开始降息,这可能会缩小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收益率差距,并减轻人民币的一些压力。收益率差是通过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差异来比较债券的一种方式。 中国央行是管理人民币
汇率
的主要参与者,Monex外汇分析主管Simon Harvey表示,这可以通过央行的每日定价、流动性措施、监管渠道以及指示国有银行进行干预来实现。 最后一种方法最为不透明,因为我们无法确定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总额。 卢比跃跃欲试 印度卢比今年可能受益于套息交易。套息交易是交易商借入美元等低收益货币,以购买债券等高收益资产的一种策略。 “很多套利交易是针对日元或欧元等其他货币进行的,但一旦美国利率下降,我们将看到利差扩大,从而允许套利交易发生。所以这些对印度货币也是有利的。”Kotak Securities负责货币和衍生品研究的副总裁Anindya Banerjee说。 卢比可能走强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预期印度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速度可能比其他央行慢。 Banerjee指出,印度央行的降息步伐将比美联储“慢得多”,而且“将一直远远落后于美联储,这是因为印度没有欧洲或美国那样的通胀问题。” Banerjee说:“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财政政策正在开足马力,经济表现非常好,他们不希望在这个时候出现任何过热。” 过去三个月,卢比兑美元
汇率
已升至82.82。2023年,卢比兑美元下跌0.6%,与前一年11%的跌幅相比,跌幅要小得多。 韩元贬值压力减轻 三年来,韩元一直处于压力之下,但经济前景的改善和美联储宽松的政策将有助于缓解2024年的压力。 “作为一种低收益且高度周期性的货币,我们认为韩元将成为美联储下半年宽松周期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因美国降息不仅将通过利率渠道减轻韩元的压力,还将导致全球经济成长前景好转,”Monex的Harvey表示。 但Harvey表示,韩元的涨幅也将取决于美联储降息的幅度。他预计,如果宽松周期较深,韩元升值幅度可能在5%至10%之间;如果宽松周期较浅,韩元升值幅度可能只有3%。 韩国的经济前景也有望在今年有所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韩国2024年和2025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3%,高于去年的1.4%。
lg
...
市场焦点
2024-02-20
人民币长假期后疲软回归!中间价超预期900余点,警惕市场盲目乐观
go
lg
...
中国人民银行(PBOC)将人民币兑美元
汇率
中间价设定为7.1032,比2月9日的7.1036高出4个基点。周一的中值比路透预估的7.1970高出938个基点。人民币兑美元
汇率
被允许在中间价2%的区间内波动。 中国央行延续了数月来的做法,将官方指导价设定在比市场预期更坚挺的水平,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为了保持人民币稳定。 巴克莱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将官方指导
汇率
维持在1美元兑7.10元左右,可以“被解读为维持现状,(人民币即期
汇率
)在7.10-7.25元人民币之间的区间应该会继续保持下去。” 现货市场上,在岸人民币开盘报7.1930,午盘报7.1961,收盘报7.1976,较上一交易日下跌49点。 汇丰外汇研究全球主管Paul Mackel表示:“自年初以来,美元兑人民币现货
汇率
一直略低于7.20的水平,由一直稳定在7.10附近的中间价锚定。” Mackel说:“然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假期结束后在岸市场的人气是否会有所改善。衡量这一点的一个方法是看中国国内股市近期的表现。” 中国股市早盘小幅走高,受假期消费数据利好的旅游和电影类股提振。周日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中国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7.3%。与此同时,假期期间中国票房收入超过80亿元人民币(11.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我们确实在数据中看到了一些力量,但我们敦促市场参与者保持谨慎,”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表示,“我们担心,市场可能会陷入目前的乐观情绪,认为中国经济在中国人隐藏的消费热情的推动下突然触底反弹。” 中国央行周日在对到期中期贷款进行展期时,一如预期地维持关键政策利率不变。围绕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时机的不确定性,限制了中国政府在货币政策上的操作空间。
lg
...
云涌
2024-02-19
会员
提前降息没戏了? A股"迎头赶上" 美股本周将迎关键考验
go
lg
...
方面,较高的债券收益率支撑着美元兑日元
汇率
至149.95日元。尽管日本央行干预支撑日元的威胁迄今已将该货币对限制在150.88日元。 美元指数小幅走强,欧元兑美元当天稳定在1.0774美元附近。 收益率的上升并没有影响无收益黄金的光芒,黄金上升0.3%至每盎司2,018美元左右。 由于对需求的担忧与中东供应中断的威胁相矛盾,油价走软。 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76美分,至每桶82.71美元;美国4月份原油价格下跌51美分,至每桶78.91美元。
lg
...
marsh
2024-02-19
财信研究评1月货币数据:信贷需求回暖需观察,政策宽松有必要
go
lg
...
声,1月份美元市场利率有所回落和人民币
汇率
总体趋稳,当月新增外币贷款989亿元,同比多增1120亿元,也对社融形成一定助力(见图3)。 (二)政府债券、人民币贷款和股票融资均对社融形成一定拖累。一是本月政府债券发行2947亿元,同比少增1193亿元(见图5)。其中主要原因可能与去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大部分结转今年初使用有关,因此预计随着结转国债的加速使用和年初“开门红”项目的开工,3月份以后政府债券发行量将趋于抬升。二是新增人民币贷款(社融口径,即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914亿元,对当月社融有一定拖累(见图3)。但需要注意的是,贷款同比少增主要是去年同期高基数所致,本月新增贷款4.84万亿元,较近5年同期均值多出超8000亿元(见图6)。根据央行2月8日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要求“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以及“要减少对月度货币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要“三多看”,即“要多看利率下行的成效”“要多看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要多看涵盖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或者拉长时间观察累计增量、余额增速等”,预计中长期内债券融资有望部分替代信贷,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实体融资需求变化,社融指标更能反映社会融资需求变化;同时,月度间信贷投放有望相对更趋均衡,但不会改变信贷投放的季节性规律。三是随着监管层收紧IPO、再融资政策,加上资本市场波动较大、赚钱效应仍偏弱等因素的影响,1月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同比减少542亿元(见图3),这也是第7个月连续同比少增。 预计2024年上半年社融增速或先降后升、整体回升态势。一是2023年上半年社融增速由升转降,基数效应使今年同期增速先降后升(见图2)。二是受益于2023年10月底增发1万亿国债资金有约8000亿元在今年上半年使用,以及地方债限额提前下达和加快发行使用,有望从信贷需求和政府债券发行两方面对社融形成较强支撑,从而使一季度社融增速可能不因高基数而大幅下降,二季度会因低基数而上升,上半年增速有望呈整体回升态势。三是受益于政策加大对地产融资支持,加上专项债、新增万亿国债和5000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额度,将带动基建、“三大工程”等相关融资回暖,预计实体信贷需求亦有望得到修复。 二、居民贷款同比多增较多,宜将1-2月作为整体来判断居民贷款需求是否出现边际变化 1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4.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00亿元(见图7),高于市场预期;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为10.4%,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见图8),延续了2023年初以来的下行趋势,反映当前实体信贷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信贷结构方面,企业中长期贷款下降较多是主要原因(见图9),已连续7个月同比少增(见图10);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均出现明显反弹,是否是消费需求和一揽子地产刺激政策效果显现所致,做出判断还为时尚早,需观察后续更多数据。 (一)企业端:高基数和信贷需求不足,中长贷连续7个月同比少增。1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新增贷款3.86万亿元,同比少增8200亿元(见图9)。其中,受去年高基数和实体需求仍偏弱等叠加影响,企业新增短贷和中长贷分别同比少增500、1900亿元,中长贷连续7个月同比少增(见图10);“其他部门”即机关团体贷款同比少增了5800亿元,是本月贷款少增的主要原因。企业中长贷持续同比少增,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高基数的影响,2023年1月份中长期贷款达到3.5万亿元,高出近5年均值约1.4万亿元(见图11)。二是前期支撑企业中长贷维持强劲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部分到期,对相关信贷和制造业中长贷的带动作用或有所弱化,如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工具均已到期(见图13),去年四季度贷款余额较三季度分别减少900亿元和105亿元。三是当前实体需求不足问题依旧突出,尤其是地产下行趋势未改、出口相关产业链企业和民营企业增加资本开支意愿不足,亦对企业中长贷形成一定制约。 (二)居民端:短贷和中长贷均大幅同比多增,宜将1-2月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来判断居民贷款需求的边际变化。1月份居民部门新增贷款9801亿元,同比多增7229亿元,是当月信贷总量保持稳定的重要贡献力量(见图9)。其中,随着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多地因地制宜放松限购限贷等一揽子房地产政策持续落地,居民提前还贷现象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1月居民新增中长贷6272亿元,与近5年均值水平相当,同比大幅多增4041亿元(见图9和图12)。但我们预计房地产市场调整尚未结束,如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6.95%,居民中长贷改善的可持续性仍需继续观察。居民短贷方面,受春节临近消费需求恢复和新能源汽车销售较好影响,居民短期贷款3528亿元,同比多增3187亿元(见图9),对信贷需求形成较强正向支撑。考虑到历史上春节所在月份居民贷款一般均会下降,今年春节在2月,预计下月贷款数据大概率会有所降低。因此,观察居民贷款需求的边际变化,宜将1-2月份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较合适。总体看,受消费需求逐步恢复影响,居民信贷需求处于恢复过程中,但预计仍受居民“就业-收入-消费”循环恢复偏弱的制约,其修复高度与弹性不宜高估。 三、春节错月因素和经济恢复共致M1增速提高 1月末M2同比增长8.7%,较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见图14),原因主要有四:一是信贷余额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导致贷款创造存款的信用货币创造降低,不利于M2增速保持稳定,如扣除翘尾因素影响后,今年1月贷款需求推动M2增长1.96%,去年同期为3.0个百分点;受去年春节在1月、今年春节在2月的春节错月因素影响,今年1月居民存款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3.67万亿元(见图15),也拉低了M2增速。二是高基数效应的影响,2023年1月M2增速较上月大幅提高0.8个百分点,不利于今年1月M2增速的提高。三是年初以来资本市场调整,预计金融结构对证券投资趋于谨慎,证券净投资增速下降也是影响M2增速降低的原因之一。四是1月份财政存款8604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多增17825和1776亿元,不利于阶段性增加同时段银行体系存款,不有利于 M2增速的稳定。 1月末M1同比增长5.9%,增幅较上月大幅提高4.6个百分点(见图16),归功于春节错月因素和经济恢复,其中前者对增幅的贡献率超过一半。从结构看,占M1比重超过80%的单位活期存款,其增速由上月的0.0%跃升至6.0%,是M1大幅走高的主要支撑因素;同期M0增速较上月回落2.4个百分点至5.9%,不利于M1增速提高。本月单位活期存款增速在去年同期基数大幅走高4.6个百分点的背景下,依旧较上月提高6个百分点,原因有二:一是春节错月导致的低基数效应贡献了其中的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近70%。2023年春节在1月,今年在2月,春节所在月份企业单位一般会给员工发放年终奖金和工资,导致单位活期存款的减少,因此历史上春节当月单位活期存款金额会较前后月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如果前后两年春节错月,则会出现基数效应问题。据测算,5.9%的M1增速中,春节错月导致的低基数效应贡献了2.5个百分点,占4.6%增幅的一半多。二是经济活动的恢复好转贡献了2个百分点左右。从整体看,当前实体需求不足导致企业盈利困难,实体企业尤其是房企现金流偏紧。如1月30大中城市地产销售面积高频数据显示,1月同比增长-6.95%,虽然降幅有所收窄,但这是在去年同期降幅达40%的基础上的下降,表明房地产企业销售回款偏弱,不利于其活期存款增加;历史上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与M1增速走势也较为一致(见图17)。但从1月份数据看,扣除基数效应后的M1增速从上月的1.3%回升至3.4%,部分反映了消费和出行等经济活动的恢复性向好。往后看,受房地产继续磨底、实体需求和工业企业盈利偏弱等因素影响,预计M1增速继续低位运行概率偏大,但由于2023年基数将大幅走低、工业企业去库存步入尾声、PPI降幅收窄等,将有利于支撑2024年M1增速逐步回升。 1月份M1与M2增速负剪刀差较上月大幅收窄5.6个百分点至-2.8%(见图16),即使扣除基数效应后的剪刀差也仍趋于收窄,表明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有所边际好转,但没有改变实体需求恢复动能偏弱格局。往后看,随着逆周期政策持续加力,预计未来M1与M2的剪刀差总体有望继续收窄,但一揽子政策刺激后地产、民间投资、居民消费修复持续性和力度仍具有一些不确定性,将限制两者收窄幅度、制约经济和企业盈利恢复弹性。 四、预计上半年采取降息等宽松措施刺激需求的必要性较强 一是当前国内需求不足矛盾依旧突出,房地产市场尚未见底,是阻碍消费和投资循环畅通的最大阻碍,未来短期内经济恢复存在波折和反复,仍需货币宽松加力。如从价格指标看,1月CPI和核心CPI分别同比增长-0.8%、0.4%,较上月下降0.5和0.2个百分点,均处于“零时代”,低通胀格局明显,背后的实质是国内需求不足和信心不足在价格上的反映。从房地产高频数据看,1月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在去年同期极低基数的情况下同比仍未转正,降幅近7%,表明一揽子房地产刺激政策效果低于预期,房地产市场尚未见底,仍需宽松政策加力。从经济景气指数看,1月PMI指数仍处于50%的荣枯线下方,国内经济恢复存在波折和反复,根据前几轮的宽松经验,只有当PMI指数稳定回升至50%的荣枯线上方后,降准、降息等宽松政策一般才会结束(见图18)。 二是从价格方面看,实体部门盈利仍困难和实际利率处于高位,制约了需求恢复。如根据我们用三种不同方法计算的真实利率指标,有两个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而1-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仍下降4.4%,规上私营工业利润率已降至近20年来低位,实际利率偏高叠加企业盈利困难,明显不利于实体需求缺口恢复,实体降成本诉求仍强。 三是从银行资本约束和息差约束看,两者都在强化,需要降准降息增加信贷投放能力。随着银行对实体信贷投放量和支持政府债券发行力度的加大,资本充足率尤其是核心资本充足率面临一定压力;此外,银行让利实体后进一步压缩息差至1.74%下方,下降空间很小。为扩内需稳增长,缓解两约束因素,需要货币政策采取降准降息等宽松措施,以提高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和降低负债成本。 四是从政策表述看,存贷款利率均有下调可能。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保持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当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4年2月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要“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均反映出下一阶段宽松仍是货币政策主基调。 综上,受房地产尚未见底、内循环不畅、外需放缓、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影响,我国短期内需求不足问题仍将比较突出。为开好局起好步,2024年上半年货币政策降息等的必要性较高,以配合财政政策发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
lg
...
金融界
2024-02-19
2020年来极端一幕!日股喜奔历史高位,日元空头仓位激增
go
lg
...
位增加至逾一年来最高水平,表明投资者对
汇率
风险仍持谨慎态度。 根据彭博社对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的分析,截至2月13日,日元头寸与东证100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6,为2020年以来之最。 这表明,当日本大型市值股上涨时,资产管理公司的外汇头寸往往会转向看跌方向。 今年迄今,日元兑美元已经下跌6%,这与日元将在2024年反弹的预测相反。日元贬值侵蚀日本股市上涨给以美元计价的全球投资者带来的回报,这些投资者可能正将资金从低迷的中国股市转移到日本市场。 日元一直走弱,因为外界越来越预期,即使日本央行在未来几个月实现2007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它也不会急于进一步加息。 “我们看好日本股市,”法国巴黎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多资产量化解决方案投资组合经理Wei Li说。他称,鉴于日元可能会保持疲软,我们对股票头寸进行“货币对冲”。 对冲日元贬值的三个月成本为-5.6%,这表明只要日元不大幅走强,做空日元的投资者就能获利。 继去年27%的涨幅(2013年以来最大涨幅)之后,东证100指数今年迄今上涨了14%。由于外界对日本通缩即将结束的乐观情绪,该指数已达到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日本内阁一位高级官员说,日本正处于宣布战胜消费者价格下跌的最后时刻。 1月中旬,全球投资者净买入日本股票和股指期货的52周移动总额攀升至8.1万亿日元(540亿美元),这是自2015年以来交易所数据中最高的。尽管截至2月9日的一周,购买量已放缓至5.8万亿日元,但仍远高于2015年以来的平均水平2.4万亿日元。 “当日本股市上涨时,海外投资者抛售日元以对冲股票收益的需求就会增加,”大和证券高级外汇策略师Yukio ishiuki说。“日元的短期前景似乎是悲观的,因为人们猜测日本央行加息将是缓慢而渐进的,而美联储降息的时间将晚于此前的预期。”他说,日元即将触及去年低点。
lg
...
风起
2024-02-19
会员
航亚科技业绩快报:2023年归母净利润9021.2万元,同比增349.66%
go
lg
...
0.35元。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增长、
汇率变动
收益、产品结构优化、批产规模效应提升。
lg
...
金融界
2024-02-19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一幕快要重演!美联储“鹰派”正在掀起一场汇市灾难……
go
lg
...
,美元走强。 2023年10月,林吉特
汇率
触及4.7958,为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根据彭博技术分析称,若跌破这一水平,则可能会使每美元4.82-4.85林吉特的区间成为焦点。 新加坡Oversea-Chinese Banking Corp.外汇策略师Christopher Wong表示:“如果美元继续走高,无论是由于美联储降息周期的进一步推迟还是更大的避险事件,那么林吉特的风险将持续存在。” 尽管如此,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分析师预测,随着马来西亚经济增长势头增强,林吉特将在今年年底走强。 Wong提到,“这最终将缩小美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的收益率差异,为货币提供支持。” “林吉特还有收复部分失地的空间。”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银行首席经济学家Mohd Afzanizam Abdul Rashid表示,由于美国的数据继续显示出消费的弹性,2月份较上月的79.0点有所上升,密歇根大学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79.6点,预计林吉特短线上仍将承压。 与此同时,中国央行并未削减中期贷款便利,目前利率为2.50%,上次下调基准利率是在2023年8月。 Mohd Afzanizam表示,这一决定表明,尽管经济面临通缩压力,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在提供额外货币刺激方面犹豫不决。
lg
...
圈内人
2024-02-19
明天LPR下行?机构:5年期以上降幅或大于1年期,MLF“按兵不动” LPR单独下调历史曾发生三次
go
lg
...
降低了降息的紧迫性;三是春节前后人民币
汇率
表现弱于季节规律。 光大固收研究指出,今年1月份新增信贷已超预期地创出历史单月最高值,2月5日实施的降准又释放了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近期银行体系对于中期基础货币的渴求度明显下降,春节后还有大量现金回笼充实银行体系流动性。此时央行依然选择净投放MLF资金,显然是在释放其尽力维护流动性充裕的信号。 光大金融指出,MLF维持“价平”,依然是主要考虑了人民币
汇率
约束。在他们看来,这对市场是一个有效的信号,甚至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的利率政策选择。今年以来,人民币
汇率
压力有所减轻,但依然存在外部掣肘。 美国通胀、就业数据呈现较强韧性,经济“软着陆”态势明显。中美利差倒挂幅度自139bp逐步走阔至188bp,仍处在历史较高水平。从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预期看,通胀、非农读数超预期偏高背景下,市场降息预期有所降温,FedWatch显示市场预期三月降息概率自2月1日的37%降至2月16日8.5%,年内降息或最早出现在5月。 光大金融认为,即便面对经济高频数据的指向性、趋势性变化,即便面对资本市场波动性加大、跨市场风险扰动,维持
汇率
稳定依然是占优选择,未来 MLF调整或因海外市场货币政策调整而打开空间。 明天LPR下行概率高,5年期以上LPR降幅或大于1年期LPR 如何看待下一步货币政策动向?光大金融指出,回溯历史,MLF-LPR联动机制并不意味二者需等幅调整,MLF“按兵不动”, LPR单独下调情况亦有发生。2019年9月、2021年12月、2022年5月三次MLF利率保持不变,而LPR点差调降。其中2019年9月、2021年12月均是1Y-LPR单独下调5bp,2022年5月则是5Y-LPR单独下调15bp。 光大金融分析,观察上述三次LPR报价调整共性,期间流动性环境均相对宽松,月内或前期均有降准等 “宽货币”操作落地,推动银行负债端资金成本压降,进而为LPR下调提供操作空间。 消息面上,1月24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明确指出,降准和再贴现利率下调,“都将有助于推动信贷定价基准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我们说的LPR下行”。 光大固收分析,自去年8月以来,LPR一直未曾出现变化。预计2月20日形成的LPR较有可能小幅下行,且5年期以上LPR较1年期LPR下行的空间更大。LPR是以MLF利率为基础加点形成的,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报价行自身的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近一段时间以来,银行的资金成本下行幅度较大,这有助于推动LPR下行。 一方面,去年9月和12月,主要银行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和市场供求状况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另一方面,自今年1月25日起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各下调了0.25%,自今年2月5日起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再一方面,当前银行主动负债工具的发行成本也已明显下行,2月9日1Y AAA级CD和5Y商业银行债的利率已分别低于去年11月末33bp和30bp。 东方金诚也指出,2月MLF操作利率继续“按兵不动”,可能与当月降准落地,有望带动LPR报价单独下调等因素有关。此外,2023年11月、12月国内主要银行下调了存款利率,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推动 LPR 报价下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 MLF 利率下调,带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lg
...
金融界
2024-02-19
上一页
1
•••
881
882
883
884
885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突发重磅!特朗普警告中国必须做到这一点 否则将面临200%的关税
lg
...
重磅!特朗普罢免美联储理事库克立即生效 美元跳水、金价短线暴涨近35美元
lg
...
史无前例!特朗普突宣将解雇美联储理事库克 分析人士最新解读来了
lg
...
特朗普政府突发大动作!美国关键矿产清单迎来2018年来最重大调整 TA们被加入清单
lg
...
【直击亚市】库克回应“不会辞职”!特朗普威胁限制芯片出口,美元走弱黄金反弹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3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