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朱晓彤卸任特斯拉北京公司法定代表人 仍任董事长
go
lg
...
司任职。去年下半年以来,其已卸任特斯拉
汽车
销售
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特斯拉
汽车
销售
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
汽车
销售
服务(苏州)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仍担任董事长职务。
lg
...
金融界
2023-02-08
徐成城:利好扎堆,新能源车赛道回暖?
go
lg
...
是刺激政策的影响,主要是为了对冲防控对
汽车
销售
及生产的拖累。 2022年上半年,上海、吉林等地区受到防控影响比较严重,这些区域也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重镇,直接影响了汽车的生产供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去年上半年的汽车生产和销售都受到了一些影响。 当然防控不仅影响生产,从需求侧来看,由于经济增速下降以及相关的政策,使得汽车的销量实际上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到了下半年,随着复工复产以及防控政策逐渐优化,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都得到不错的恢复。 到了6月份的时候,政策端也有非常强烈的发力,直接出台了
汽车
销售
补贴政策。这次的补贴政策跟传统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对传统燃油车也有一定程度的补贴。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在下半年出现了产销两端都非常超预期的表现。 这个政策也使得市场直接上调了新能源汽车的全年销量数据。2022年全年汽车销量是268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达到了680万辆。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销量背后,政策的正面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当然同时也导致2022年下半年汽车销量基数是比较高的,可能会对今年构成一定压力。 整体来看,2022年汽车行业受到防控的扰动是比较大的,直接对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都造成了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下半年复工复产之后,在稳 增长的基调下汽车行业的刺激政策也是非常给力的,毕竟汽车是促消费的重要抓手。 2、汽车行业补贴政策现状 徐成城:从补贴的程度上来说,我们看到现阶段现金补贴确实是已经进入了退步的阶段,很多混动车型的补贴大部分都下降了。当然部分地区目前补贴还在继续,比如说上海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应是持续到2023年6月份。但是,整体上来看补贴应该是下降的阶段。 不过我们也看到,其他方面比如路权、基础设施建设、充电桩等利好汽车消费的政策其实还在持续发力。也许它的补贴并不是集中于消费者,而是更多集中于生产以及配套设施方面。我们觉得这些政策应该还是会起到持续的效果。 从对应的产品来看,可以关注汽车ETF(516110)。这个产品是以整车制造和零部件为主,主要集中于汽车的上游零部件(包括汽车内外饰、汽车电子、动力系统以及车身结构等)和中游整车制造。 从产业链整体来看,整车厂应该还是处于核心低位,很多整车企业在产业链上都具有很强语权,至少我们知道在燃油车时代整车厂的话语权非常强。到了新能源车时代,最重要的三个部件分别是汽车的热管理、动力电池以及整车架构,外部供应商语权变得更强一些。因此,过去几年很多做新能源配套设施或者零部件的企业的估值有大幅提升,本质上来说他们也是受益于新能源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3、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0%之后…… 徐成城: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680万辆,这个数据其实已经接近了30%的渗透率。今年如果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还有30%的增长,渗透率就会提升到33%—35%的水平。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从某种意义上,一方面是产业快速工业化、规模化,以及技术的提升带来的产品供给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就是补贴和政策的驱动。未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没有可能进一步的超预期提升,还有待商榷。 一方面,从现在的政策角度上来说,市场比较期待汽车消费相关政策的出台,但是快速推进汽车新能源化意味着某种程度上就会挤占传统行业以及其他的一些资源。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虽然我们看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很快,但是也会面临一些隐忧,比如说渗透率过高造成的需求疲软,供给过大造成的上游产能不足等等。 比如上游产能不足体现到新能源或汽车行业就是去年上游原料都在涨价,不仅是传统汽车需要的钢铁、铝、铜,还是新能源汽车需要的锂都在涨价。在这种情况之下,就造成了新能源汽车成本的快速提升。 某种意义上,现在看到的这些补贴政策,也是为了去对冲成本上涨所带来的汽车整车厂盈利压力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未来有没有新的政策出现,如果没有新的政策,就要看整车厂有没有自己的方式去对冲目前所面临的成本上升风险。我个人觉得,后续针对汽车刺激的利好应该还会出台。 4、汽车投资主线:新能源化、智能化 徐成城: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汽车现在已经分为了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这两条线。再继续往下细分,主线也变成了两条,一个是新能源化,另一个就是智能化。 新能源化对应的就是渗透率,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到了30%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也是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 新能源汽车背后其实是技术的快速进步,包括像是动力系统的快速进步,比如续航里程越来越长,加速越来越快,充电效率越来越高,还有汽车轻量化、热管理。体现到驾驶和产品力上就是汽车驾驶体验越来越好,因为车比较轻,操控越来越强,同时热管理做得越来越好。 另一方面,整车的智能化程度也在快速提升。因为智能化也是提升汽车价值量的重要方向,它的盈利模式也是受益于汽车电子以及各种汽车先进的生产理念,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之后带来汽车智能驾驶体验的提升。智能化又分为智能驾驶、驾驶辅助,比如说现在说L1、L2、L3级的驾驶辅助。还有就是智慧座舱,各种越来越大的中控屏,汽车的控制也越来越方便。同时也整合了汽车驾驶辅助以及车内的一些娱乐和整车的控制系统在座舱里面,使得驾驶者的体验感越来越强。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其实是沿着这两条主线去发展,我觉得市场此前比较关心的是汽车的新能源化,它说到底是一个国家政策的驱动,包括电池、电机、电控这些企业,以及上游的锂、钴、镍,还有锂电设备等等这些企业,他们都受益于这一轮新能源化的过程。 现在我国电池的产能已经达到了全球份额第一,同时分项来看,锂电原料,很多像是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分项都做到了全球第一或者第二,海外占比也是非常大,而且在逐步提升的过程中。所以过去几年我们看到新能源汽车的上游业绩爆发力是非常强的,一些企业估值也非常高。 1、新能源化 现在新能源化的演变会不会继续?我觉得是会的。尽管现在渗透率已经达到30%左右,但是相比于未来的目标(在交通出行侧新能源化达到70%-80%)还有很远的距离。而且在10%—50%的区间,产能提升以及成本下降、规模化以及技术突破所带来的一些利好其实是能够起到快速提升渗透率的作用。在这样的状态下,汽车产业可以受益于新能源化的快速提升,而且这种提升还会越来越快。 这是汽车新能源化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是没有办法去阻止的。汽车现在要走向新能源化,新能源相关的一些配套措施越来越友好,比如充电桩越来越多了、绿牌路权也是非常强。很多一线城市里传统燃油车可能一牌难求,这样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就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当然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在快速提升,各大车厂都在推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无论是直接在自己的产品线上进行改造,还是全新的品牌,或者是通过全新的整车架构去推广新能源汽车,所有企业都会去走向新能源的道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政策的扶持之下,新能源会持续有一个非常景气的状态。 2、智能化 汽车智能化这一端,其实完全依赖于技术的突破以及零部件企业的研发。 汽车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它并没有享受政策,而纯粹就是消费者来投票,单纯是因为汽车搭载了一些性能之后,产品力得到提升,消费者越来越愿意去买这种车。 同样的车型,用户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智能驾驶的程度高的汽车,例如可以达到L3级别的自动驾驶;可以车载互联网,可以进行OTA升级等等。同时带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比如说自动泊车、自动跟车,还有一些跟互联网相关的娱乐体验,可以装各种各样的APP,同时跟你的手机互联,甚至能够帮你进行很好的路线规划,或者说进行无人干涉的自动驾驶或者驾驶辅助功能,这些是我们看到大家购买新车时重视的一些东西。 现在零部件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比较典型的就是像空气悬挂这一类,过去都是在海外高端车型上才有的一些配置,现在随着国内企业逐渐进入海外的供应链掌握了这些技术,拥有了研发能力以及产品之后,国内零部件企业也逐渐开始国产替代,同时价格也是大幅下降,极大的提升了驾驶者的感受。 比如,国产车型里智能化程度非常高,自动驾驶能力非常强,还带有像空气悬挂这类极大提升驾驶体验的一辆车,可能售价主打区间也就是20万左右。如果看海外的一些对标车型,同样的价格可能就只能有基础配置。 同时,消费者很喜欢用脚投票,会去买国产的品牌,这一块也使得国内的一些企业受益于这一轮汽车智能化带来的销量快速提升。从2020年开始,销量连续不断的创下新高。在这个过程中,整车零部件技术提升也使它的价值量得到快速的提升,包括但不限于轻量化、热管理、玻璃、智慧座舱以及自动驾驶相关的零部件等领域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状态。 5、汽车行业怎么投资? 徐成城: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方面,如果看好新能源提升的这条主线,可以关注新能源车ETF(159806),它主要是集中于配置新能源汽车的中游和上游零部件企业,尤其是跟电池、电机、电控以及电池原料相关的,像是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这些企业,还有上游锂、钴、镍等能源金属相关的企业。 汽车ETF(516110)是比较专注于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这部分的逻辑就是国产化率的提升,包括国产替代。特别是一些新的零部件或者采用新的技术带来的渗透率的提升。比如汽车电子、热管理、一体化压铸、空气悬挂这些技术目前渗透率相对比较低,未来前景应该比较好。 整体而言,沿着这两条主线进行配置,基本上就可以在整个汽车的所有产业链当中更多地参与价值分配,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里面目前国内企业是显著占优的。 6、制约汽车行业的不利因素 徐成城:伴着着近几年汽车销量的快速爆发,也出现了几个比较不利的状态。 1、成本提升 汽车的上游除了传统的钢铁、铝、铜这一类之外,还包括新能源汽车的锂、钴、镍等能源金属。目前上游供给仍处于比较紧缺的状态。去年受到上游原料价格的提升,很多车企在上半年都比较难受,因为它的利润率比较低,下半年有了补贴之后,很多车企的利润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基本动力电池方面,像是氢氧化碳酸锂的价格,从2021年底,大概6万-7万左右,到了2022年末、今年年初的时候,价格最高达到60万左右。现在随着供给慢慢释放,未来价格能够稳定在几十万的区间内,但是这也造成了汽车成本提升了大概5000—10000元左右,这个提升是直接反映在车价上的。 对于消费者而言,车涨价了,同样的钱买不到过去相同的配置。如果买到相同的配置,那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了,因为企业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补贴给客户,原料涨价它会自己消化掉,这对于车企来说是不利的状态。 车企在上游企业的博弈当中其实是比较劣势的。因为现在汽车销量非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得不增加车型,增加车辆供给,即使在盈利能力上受到一定的损失,也要做到市场份额的提升。 对于车企来说,就要看如何做博弈,要么要销量,要么要利润,显然销量或者市场份额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2、芯片短缺 由于现在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去年出现芯片短缺的情况。缺芯主要指的是汽车核心芯片零部件,包括MCU、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储存等汽车内部的芯片。 汽车芯片在防控之后供给受损,车厂向芯片厂商或者代工厂订购芯片,需要提前一年左右。而大部分的车企都没有预测到,经历了2020年的防控和
汽车
销售
低迷之后,在各国
汽车
销售
刺激政策下新能源车销量会快速复苏。因为车企没有预料到这一点,导致汽车销量快速提升之后,上游就出现了芯片短缺的问题。同期,当时由于PC、手机的热销,使得代工和晶圆厂的产能也出现不足的情况。 整体来看,随着需求逐渐稳定,供给不断抬升,慢慢双方的供需缺口减少,现在已经没有过去那么紧张的状态,但是部分高端芯片的产能多半还是不够用的情况。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高端芯片主要应用在汽车内部计算的场景上,比如说智能驾驶、智能辅助驾驶等。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汽车未来在智能化方面,要期待国内企业做到国产替代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我国芯片行业能不能突围。 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比较成熟的智能驾驶或者驾驶辅助用的硬件和软件,大部分都是国外比较占优,未来这将是一块价值量非常高的业务。 7、汽车智能化赛道更具成长性 徐成城:整体来看,汽车行业在2023年相对其他行业应该会有比较不错的超额收益。主要的路径就是依托于新能源化(电动化)、智能化这几条赛道。我个人比较偏向于选择汽车智能化这一条赛道,走零部件或者智能相关零部件景气度高的这一条逻辑。 在电动化(或者电动化率提升)这条赛道,面临的压力还比较大。电动化本质上就是降本增效的过程,主要是在电动、电池这一块降本增效。电池现在比较受压,因为原料价格比较高,使得电动化这一条路径上产业链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承压。因为成本这么高,下游不太可能会有一个非常高的利润,除非下游新能源汽车快速放量。但目前的情况是,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30%左右,假如今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继续维持高增速,意味着未来的成长动能会缓慢下降。现在补贴没有那么高,而且需求上该买的都买了,该更新换代也换了,所以增速不会那么快。 新能源汽车未来还会很景气,但是像过去呈爆发式增长、所有细分领域都赚钱的这种状态大概率应该不会有了。当然也可能有,比如再出一些关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重磅政策,补贴再延长等等。但是这样的话,财政的压力就受不了了。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一块能够形成一些结构性的机会,但是整体大幅的超额收益应该比较少见。 在智能化的赛道上,我觉得更有成长性。主要是汽车本身不是特别依赖政策补贴或者政策驱动,如果是我把产品做得越来越好,让消费者、驾驶者的体验越来越好的情况下,自然而然会有越来越多人选择这样一个产品。 今年年初出现了一件事,就是特斯拉大幅降价,产生的结果就是新能源汽车赛道会一定程度上承压。但是在智能驾驶或者汽车智能化这一条赛道上,我觉得反而是一个机会。为什么这么说? 先看这件事,特斯拉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官方宣布降低售价,Model3和ModelY降价幅度大概是3%—5%左右,而且特斯拉还是在全球都开始降价。为什么这样?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需求的预期减弱。 特斯拉在产业链里面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个地位并不是车造得多么好。现在看到很多品牌,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造出了各种各种的产品,有一些比特斯拉的续航长、加速快、造型好看或者是有一些其他的功能,但论单车的盈利能力,绝对没有一家企业比得上特斯拉。 换句话说,特斯拉是所有做电池车,甚至包括传统燃油车里面,毛利最高的。这一块是它竞争的本钱,或者是降价的本钱。为什么?特斯拉在规模扩大的情况下,利用很多技术,比如说一体化压铸、电池管理、热管理技术,在把电容量提升的情况之下,还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电池能量密度,这些就导致特斯拉和其他汽车相比有更大的盈利能力,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程度上打价格战的空间。 现在就是价格战,特斯拉在产能提升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提高市占率,一方面用走量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利润;另外它可以在汽车销量需求预期减弱的情况下,快速抢占市场,把别的竞争者挤走,这是它大的商业计划。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很多企业进行了跟随,海外也有,汽车进入残酷价格战的区间,这对于车企来说是不利的,尤其是对于那些竞争力不强、盈利能力不够强、技术不够好,或者说它的规模化效应不够大的企业来说是比较不利的。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之下,市占率越高,垂直一体化能力越强的车企其实才是占优的。对于那些依赖供应商,或者是依赖上游零部件的企业,压力是比较大的。 但是这种降价事实上也会带来一个好处,在目前销售预期比较疲弱的情况下,降价可以很好的刺激消费。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特斯拉依赖于它的策略,从去年已经开始降价,直接使得它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从7%跳升到11%左右的位置,这一轮再降价,个人觉得它的市占率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同时,它也会使得整体的汽车销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汽车电动化这一条路径,非常依赖于成本。但是反过来看,汽车智能化这一条产业链,我觉得就是比较占优的状态。首先,在智能化方面,国内车企做的绝对不比特斯拉差,很多消费者都肯定坐过特斯拉,没坐过也见过车,它这种车内的智能化程度,中控屏、大小,以及智能化的体验其实比较一般,没有前面的显示器,抬头显示也需要选装,中控屏很多人使用也不太习惯,尽管有一些辅助驾驶的功能,但是一方面需要每年额外的包月或者包年的费用来激活,另一方面在国内因为没有高精度地图的支持和数据的支持,可能表现的不如国内其他使用高精地图和国内原生自动驾驶的汽车体验更好。 叠加过去特斯拉独有的技术,包括热管理、轻量化、一体化压铸,在工业领域实现了扩散,别的车企也在逐步运用特斯拉相关的智慧、智能驾驶的软件和硬件,提升价值感受。在这样的情况下,事实上使得国内其他国产化企业得到比较好的受益。特斯拉自己在销量提升的过程当中,也间接带来了国内企业销量的提升,在智能驾驶或者汽车智能化方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因为销量提升之后,这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需要增加车辆的配置,要把产品做得更好,使用更多、更好的跟智能化驾驶相关的技术、零件和产品,提升产品力。不然是追不上特斯拉的降价步伐的,要么跟着它一起降,要么提升自己的产品力。提升产品力后,虽然我没有降价,但是我增加了很多比较先进的功能,比如智慧驾驶或者是提升驾驶者感受的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可以走比较好的成长路径。毕竟汽车智能驾驶的赛道跟手机一样,它是成长性的行业,你的产品越来越强,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买单。 短期而言,一些整车厂可能会受到特斯拉降价的打压,策略上显得比较被动。但是随着整体新能源汽车或者传统汽车价格中枢的下降,使得国内这些企业进一步去提升产品力,通过汽车自动驾驶和汽车高价值零部件来进一步提升市占率。这是今年我们相对而言比较看好汽车ETF(516110)所代表的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原因。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2-08
A股头条:兔年妖股连拉7涨停,交易所出手!美股集体收高纳指涨近2%!A股遇北向资金连续3个交易日减仓
go
lg
...
降38%,较上月下降40%。评:1月的
汽车
销售
数据不要很在意,因为税收等政策,年底这波购买力在去年12月兑现了,环比下滑也是很正常。 5、北向资金周二净卖出38.61亿元 连续3日减持! 北向资金周二净卖出38.61亿元。比亚迪、歌尔股份、通威股份分别获净卖出4.07亿元、3.15亿元、2.55亿元。贵州茅台净买入额居首,金额为5.53亿元。这继2022年12月13日以来首次连续3日减仓;此外,以近三日数据(截至2月6日)统计,电池、保险、软件开发板块获其重点增持,三个板块增持市值均在10亿元以上。个股方面,宁德时代成为近日北向“宠儿”,三日增持市值高达21亿元,位列第一,中国平安、恒生电子、隆基绿能、招商银行位居其后。评:借着全面注册制的利好消息,北上资金敲起了退堂鼓,一顿甩卖,先把之前的浮盈兑现了再说。你以为北向资金是个可以“长情”的高富帅,其实他是个眼里只有钱的渣男。 6、中国1月外汇储备为31844.6亿美元 较2022年末上升568亿美元 中国1月外汇储备为31844.6亿美元,预期31520亿美元,前值31276.9亿美元。中国1月末黄金储备报6512万盎司(约2025.46吨),环比增加48万盎司(约14.93吨),为连续第三个月增持黄金。评:最近人民币升值明显,在加上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1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7、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多家公司倡议:规范智能电视收费 杜绝“套娃收费” 近一段时间,智能电视机“套娃”式收费现象干扰了互联网电视行业传播秩序,引发群众不满和舆论关注。为此,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互联网电视工作委员会联合多家互联网电视集成运营机构,对规范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提出倡议。其中提到。规范内容和服务收费,建立完善科学、公开、透明、诚信的收费公开制度,依法依规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杜绝“套娃收费”“套路收费”,畅通投诉、咨询和纠纷解决渠道,优化用户体验。评:最近爱奇艺的骚操作弄的用户有点受不了,甚至闹到了起诉。流媒体的盈利目前还是遥遥无期,所以在收入端这种摩擦还将继续发生。 8、抖音否认3月1日全国上线外卖服务 7日有媒体报道称,抖音将于3月1日上线全国外卖服务。对此,抖音内部人士回应,没有“3月1日全国上线外卖服务”的计划,后续将视情况考虑逐步拓展试点城市,目前均无具体时间表。据内部人士透露,抖音与饿了么基于抖音开放平台的外卖合作,以及抖音闭环开展的“团购配送”项目,仍在部分城市试点过程中。其中,“团购配送”则为抖音闭环开展的试点项目,正在北京、上海、成都试点,并已开放商家自助入驻。评:抖音做外卖是迟早的事,毕竟是全网流量的最顶端的分发平台。在流量的变现的压力下,本地生活业务是抖音盈利的重要方向之一。 9、连拉7涨停!交易所出手 ChatGPT妖股汉王科技已经7连板。2月7日晚,交易所出手,向汉王科技发出关注函。除了例行关注是否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情形等,深交所重点关注公司炒作的源头——“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简称NLP)”。汉王科技自称该技术“处于业内领先地位”,深交所要求说明上述表述的具体依据,是否真实、准确、谨慎,并说明公司NLP业务的具体产品、应用情况、研发投入及相关财务数据、2022年业绩预计情况等。 隔夜外盘 美股:“市场调整有序,百度领导ChatGPT行情,牛市向4300-4400迈进!”超好的经济数据令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而鲍威尔通胀开始降低的言论令美股呈“N”字型窜跳,道指涨近270点,纳指涨超220点重新上涨12000点,标普涨近1.3%;ChatGPT概念表现强劲,WSB概念普跌,微软盘中重返两万亿美元市值,百度涨逾12%,知乎大涨31%,3B家居暴跌48%,游戏驿站跌超11%。 商品:WTI 原油期货收涨4.09%,报77.14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收涨3.33%,报83.69美元/桶。COMEX 4月黄金期货收涨0.3%,报1884.80美元/盎司。 市场策略 周二各股指震荡收涨,近几日沪指、上证50指数持续缩量,而中证1000指数的成交量并未出现明显萎缩。这表示从权重股中撤离,在集中火力炒中小盘股。近期ChatGPT概念股持续活跃,也带动了整个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板块。虽然目前只是概念炒作,但其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不过拓尔思冲高回落,汉王科技早盘巨量开盘,或预示炒作步入尾声。短线大盘或仍有上冲空间,但要防范再度掉头向下。 题材掘金 元宇宙:据媒体报道,日前,国际电信联盟(ITU)已成立一个专家焦点组,致力于为元宇宙制定国际技术标准。该焦点组提供了针对相关技术标准着手奠定基础的平台,此类技术标准有助于创建一个基础性的技术和商业生态系统,以鼓励市场进入、促成创新和提升成本效率。据悉,焦点组将于2023年3月8日至9日在沙特利雅得举行首次会议。 标的:会畅通讯(300578)、捷成股份(300182) 液态金属:据报道,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邓涛团队、副研究员尚文团队等通过构建微米玻璃球阵列支撑的液态金属柔性密封复合材料,解决了传统封装材料无法同步兼顾可拉伸和高气密性的难题。科研人员介绍,此类器件作为可拉伸电子器件中的储能组件潜力巨大。这项研究已发表于《科学》。 标的:宜安科技(300328)、安泰科技(000969) 人机对话:据报道,近日,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纷纷公布人机对话相关专利。其中,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申请的“人机对话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专利可实现人机顺畅沟通;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人机对话及预训练语言模型训练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专利可提升问答交互的准确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人机对话方法以及对话系统”专利可识别用户异常行为进行回复。 标的:天源迪科(300047)、华数传媒(000156) 公告精选 【重大事项】 科大国创 300520:未与OpenAI开展合作 与CHATGPT无相关业务联系 七连板汉王科技 002362 收关注函:说明公司NLP业务的具体产品及相关财务数据等情况 光云科技 688365:公司未与OpenAI开展合作 与ChatGPT无相关业务联系 通威股份 600438:拟60亿元投建年产12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项目 国联证券 601456:拟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 【业绩速递】 贝特瑞 835185 业绩快报:2022年净利23亿元 同比增61% 中国电研 688128 业绩快报:2022年实现净利3.57亿元 同比增长13% 三峡能源 600905 业绩快报:2022年实现净利70.99亿元 同比增10.52% 瑞尔特 002790 业绩快报:2022年净利润2亿元 同比增49% 环旭电子 601231 业绩快报:2022年净利润30.6亿元 同比增长65% 国泰君安 601211 业绩快报:2022年净利润115亿元 同比下降23% 重庆啤酒 600132 业绩快报:2022年净利润12.6亿元 同比增长8% 【并购重组】 生物股份 600201:公司实际控制人拟变更 恒逸石化 000703:拟定增募资不超15亿元 【增持减持】 杰克股份 603337:拟以6000万元-1.2亿元回购股份 罗曼股份 605289:上海诚毅拟减持不超过3.8%股份 三连板华锋股份 002806:广东科创拟减持公司不超2%股份 新晨科技 300542:股东蒋琳华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闽东电力 000993:省投集团拟减持不超过2% 新凤鸣 603225:多名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2.01%公司股份 华生科技 605180:华册投资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其他事项】 风范股份 601700:中标2.64亿元南方电网招标项目 科林电气 603050:子公司中标1.98亿元南方电网招标项目 温氏股份 300498:1月肉猪销售收入环比下降35% 通化东宝 600867:URAT1抑制剂(THDBH130片)Ⅱ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长春高新 000661:子公司水溶性黄体酮注射液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 江苏国泰 002091:子公司拟与平安资本共同投资设立基金 澜起科技 688008:签署原材料及研发工具等采购协议 经纬辉开 300120:公司变更为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远翔新材 301300: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山东墨龙 002490:签署HIsmelt熔融还原技术实施许可合同 天邦食品 002124:1月商品猪销售收入环比下降39% 东湖高新 600133:全资子公司中标20.27亿元EPC项目 湘佳股份 002982:1月活禽销售收入7597万元 环比增长2% 引力传媒 603598:控股股东终止协议转让股份 北新路桥 002307:子公司中标1.08亿元项目 泉峰汽车 603982:子公司拟4亿元投建高端汽车零部件成型智能制造项目 利和兴 301013:孙公司电子元器件产品日综合产量约为3000万只 新疆交建 002941:拟投资不超8696万元参与公路建设项目 唐人神 002567:1月生猪销售收入合计3.61亿元 环比下降39.66% 赛为智能 300044: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占比不高 近期股价上涨与公司基本面相关性较弱 宁波能源 600982:拟参与竞买阜南公司90%股权和宝泉岭公司90%股权及相关债权项目 天准科技 688003:公司新产品第六代光伏硅片分选机设备取得批量订单 四方光电 688665:收到欧洲著名主机厂项目定点通知书 超越科技 301049:子公司取得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资质认定证书 福龙马 603686:相关政策对公司新能源环卫装备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凤凰传媒 601928:控股股东拟将所持10%股份协议转让予中移投资 中国铁物 000927:与湖北港口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 华帝股份 002035:拟12亿元投建厨电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园项目 交易提示 1.和泰机电 申购代码:001225 股票代码:001225 发行价格:46.81 发行市盈率:22.99 申购评级:建议申购 2.亚通精工 申购代码:732190 股票代码:603190 发行价格:29.09 申购评级:建议申购 3.龙迅股份(科创板) 申购代码:787486 股票代码:688486 发行价格:64.76 发行市盈率:63.14 申购评级:建议申购 【限售解禁】
lg
...
金融界
2023-02-08
花旗:将汽车之家目标价由35.5美元上调至41.5美元 评级买入
go
lg
...
争对手价格上涨,今年竞争可能会放缓,但
汽车
销售
增长前景似乎很温和。因此该行将22至24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0%、6%、7%,以反映最新的
汽车
销售
前景,并将目标价上调至41.5美元,由于估值便宜和竞争缓和,维持买入评级。
lg
...
金融界
2023-02-08
力帆科技:1月新能源汽车生产1301辆,同比增长295.44%
go
lg
...
01辆,同比增长295.44%;新能源
汽车
销售
1,502辆,同比减少21.03%。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2-07
刚刚,A股一哥终结罕见“9连阴”,券商投顾却大胆预测:今年宁王市值将赶超茅台,成为A股第一!
go
lg
...
油车减少了200多万辆,但是呢,新能源
汽车
销售
增长了200多万辆,渗透率呢已经超过30%这个零件点了,量的提升毋庸置疑。第二个呢,就是在这种成长星赛道里面,长的最快的一个逻辑就是估值提升,估值提升来自于数的提升,首先它有很大的一个业务基础,加上护城河的积累,就比如说麒麟电池,那这个一个故事一讲,咔咔咔也就上去了,既有业绩有估值双提升,在今年赶超茅台,拭目以待。” 据视频作者个人资料页信息显示,此人为恒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员工。 在证券业协会,根据姓名检索,此人在恒泰证券股份公司的职业岗位为证券投资咨询(投资顾问)。 周一,A股白酒板块再度迎来“限酒令”利空的袭扰,五粮液、贵州茅台等各个探底回升,最终贵州茅台收跌1.27%,不过却终结了日线9连阴的走势。当前公司股价报1795元,总市值2.25万亿元。 另一方面,宁德时代今日股价下跌1.23%,报450.6元,最新市值1.1万亿元。 目前,贵州茅台总市值是宁德时代总市值的1倍有余,二者差距1.15万亿元。简单粗暴的去理解,那就是今年贵州茅台股价持续横盘,宁德时代的股价也要翻一倍才有可能“挑战成功”;抑或是宁德时代股价横盘,贵州茅台股价要“腰斩”,宁王才能“躺赢”。回顾此前,2021年12月3日,宁德时代盘中达到上市以来最高价692元,市值突破1.6万亿元,创下历史高位。 值得关注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A股全年总市值蒸发榜上,宁德时代蒸发了接近4100亿元,位居首位,贵州茅台全年也蒸发了超4000亿元的市值。 在上述视频的评论区,不少高赞评论都是对此观点的不认同,部分用户回复称“可能吧,但是没人敢说50年后一定还有宁德时代,但是茅台肯定还在!”、“你不要害人了。应该远离宁王。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赶紧买茅台”、“听君一席话,多吃个地板”、“快卖宁王”。 随后作者也在评论区回复称:“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lg
...
金融界
2023-02-06
“木头姐”年度报告精华版:2030年 比特币将破100万美元
go
lg
...
4、电池成本的下降应该会继续推动电动
汽车
销售
的指数级增长 5、尽管电动汽车销量呈指数级增长,但普遍的预测是线性的 2017年,ARK预测,到2022年,200英里(约合320公里)以上续航里程的电动汽车全球销量将接近1700万辆。全球疫情爆发、供应挑战、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以及消费者对更长距离的偏好将销量限制在800万辆左右,仍然是2017年普遍预期的4倍。换句话说,ARK的预测与预期相差了45%左右,但市场的普遍预期与预期相差了400%左右。现在,看看对2027年的预测差异。电动汽车将占汽车总销量的25%还是65% ? 6、燃油车可能会失去大量市场份额 到2027年,购车者可能会认为,二手车或新型电动汽车比新型内燃机汽车更具经济价值。如果是这样的话,燃油车销量的下降可能会让许多现有汽车制造商陷入死亡漩涡。为了应对价格下跌,消费者可能会推迟购买电动汽车,或者以购买新的内燃机汽车为代价购买二手车。 7、未来五年,计划投资水平将支持电动汽车产量从780万辆增加到6000万辆,增长约7倍 如果ARK对2027年的预测是正确的,那么未来五年电动汽车销量将增长50%,从2022年的780万辆左右增长到2027年的6000万辆。 四、数字消费 1、沉浸式虚拟体验将催生下一个游戏浪潮 随着游戏行业向全方位的虚拟世界过渡,视频游戏和社交媒体可能会合并,因为消费者在游戏形式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社交和娱乐,而不是在物理环境中。根据ARK的研究,游戏和社交媒体之间的融合应促进游戏收入的增长,从过去五年的复合年率7%增加到未来五年的10%。 2、数字资产的交易和创造在熊市中出现分歧 2022年,NFT交易量同比增长15%,主要由高知名度的收藏项目如Bored Ape Yacht Club和Crypto Punks主导。然而,铸造的NFT份额转向基于实用的项目,如链上域名和数字会员资格。注重基础价值而不是投机,向实用性的转变是一个健康的发展趋势。 3、数字钱包:传统银行去中介化 随着数十亿消费者和数百万商户的加入,数字钱包可以改变与传统支付交易相关的经济活动,节省近500亿美元的成本。 数字钱包目前拥有32亿用户,已经渗透到全球人口的40%。ARK研究表明,数字钱包的用户数量将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将渗透到全球人口的65%。 随着消费者和商家采用数字钱包,传统的支票账户、信用卡和借记卡以及商家账户的使用应该会减少,从而冲击传统的支付中介机构——银行。 剔除中间商,数字钱包可以促进50%以上支付量的闭环交易,到2030年,有望在目前1万亿美元的数字钱包企业价值基础上,再增加4500亿美元。 4.数字钱包在在线和离线交易中的份额不断增加 2021年,49%的电子商务交易基于数字钱包,高于2016年的18%。自2016年以来,数字钱包份额一直在保持增长,对应则是信用卡、银行转账和现金交易份额的下滑。2021年,29%的线下交易通过数字钱包完成支付,比2018年的16%几乎翻倍。在2020年疫情期间,数字钱包超过了现金,成为线下交易的主要手段,数字钱包继续获得份额。 5、数字钱包为消费者和商家创造闭环生态系统 在获得数十亿用户之后,数字钱包正在将数以百万计的商户纳入平台,使消费者与商户之间的直接交易脱离传统金融机构。 6、到2030年,闭环交易可能占到数字钱包支付的50%以上 闭环交易在中国大陆很普遍,它可以绕过第三方的介入,为数字钱包平台、消费者和/或中国大陆以外的商家节省近500亿美元的成本,到2030年,数字钱包平台的总企业价值,将在目前的1万亿美元基础上,再增加4500亿美元。 五、公链:在危机中获得前进动力 2022年,来自Terra/LUNA、Three Arrows Capital、Celsius和FTX/Alameda的传染性暴雷吞噬了约1.5万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市场资本。 尽管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公链继续促进货币、金融和互联网变革。比特币、DeFi和Web3的长期机会仍在增长。 加密货币和智能合约在未来十年内可以分别获得20万亿美元和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 1、传染性暴雷在2022年吞噬了约1.5万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市值 熊市事件: ——包括FTX和Crypto.com在内的加密公司主导了超级碗广告,这是非理性繁荣的一个迹象 ——美联储自2018年以来首次加息 ——Luna和UST的崩溃,成为加密领域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事件 ——借贷平台Celsius宣布破产 ——OFAC制裁了开源软件Tornado Cash ——加密交易所FTX宣布破产 ——主要经纪商Genesis和Gemini的Earn暂停提款 ——借贷平台BlockFi宣布破产 牛市事件: ——以太坊通过了权益证明转换的第一个主要测试 ——Coinbase与BlackRock宣布合作, ——以太坊成功过渡到权益证明 ——比特币的哈希率创历史新高 2、尽管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公链继续促进多种变革的发生:货币、金融、互联网变革 3、金融变革:通过加密货币危机推动的去中心化金融 问题: ——超过20亿人无法获得基本的银行服务,包括账户管理和信贷。 ——传统金融机构的不透明性造成了灾难性的金融崩溃。 ——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对手风险,会引发单点失败(5)。 // 编注5:单点失败指系统架构中的某个资源(可以是硬件,软件,组件)出现故障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形。 数据: ——DeFi交易量约为1.2万亿美元,从2020年到2022年增长12倍。 ——在FTX崩溃后,DeFi交易量相对于总的加密货币交易量增加了52%。 ——9万亿美元的链上稳定币转账,比2022年的卡网络万事达卡、运通卡和Discover卡的总和还要多。 ——2022年,~320亿美元的提款和近10亿美元的清算。 变革: ——DeFi消除了对传统的中介机构的依赖。 自动化的智能合约保证了执行,而不需要信任的收费员。 ——DeFi是全球性的。 部署在开放协议上的金融服务使任何有互联网连接的人都能访问托管、交易和借贷设施。 ——DeFi是可互操作的。 金融服务是开源的、可互操作的,允许快速创新和实验。 ——DeFi是可审计和透明的。 用户管理风险和功能,而抵押和资产流动是公开的,可供检查。 4、互联网变革:Web3正达到一个转折点 问题: ——互联网依赖于技术垄断,这些技术垄断者利用、拥有用户数据并将其货币化。 ——网上的身份和声誉是不能互用的。 ——中心化的决策者支配着信息的发现,主观地调节着内容和交流。 数据: ——在以太坊名称服务和Unstoppable Domains中发行了500万个独特的ID。 ——NFT的年交易量为220亿美元,2022年增长15%。 ——1.27亿美元的累计NFT创作收入。 ——主要品牌,包括星巴克、阿迪达斯、耐克、可口可乐和NBA,与Web3协议合作。 ——包括Instagram、Twitter、Reddit在内的主要社交平台推出NFT驱动的功能。 变革: ——Web3是用户拥有的。 Web3首次引入了数字产权。 ——Web3依靠的是协议,而不是平台。 去中心化的协议使分布式数据的管理和开放访问成为可能,限制了平台的控制能力。 ——Web3提出了新的货币化模式。 Web3将经济学概念带到软件中,使用户能参与到网络发展中并从中获利。 ——Web3实现了消费和投资之间的融合。 随着经济的数字化,消费者行为正在发生变化,使购买、拥有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新范式成为可能。 5、加密资产可以媲美并重新定义传统资产类别 根据我们的研究,加密货币和智能合约可以分别创造20万亿美元和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 6、比特币:一个持久耐用的网络 我们相信比特币的长期机会仍在增长。尽管经历了动荡的一年,比特币并没有停滞。它的网络基本面已经加强,它的持有者已经变得更加关注长期。 由中心化交易方引起的传染性崩盘提升了比特币的价值主张:去中心化、可审计性和透明度。 单个比特币的价格,在未来十年可能超过100万美元。 7、从比特币历史最高点的下跌,其市值缩水规模和下行周期在金融史上分别为第五、第二 8、尽管存在严重下跌,比特币的长期表现超过了所有主要的资产类别。 比特币的波动性掩盖了它的长期回报。尽管自2009年诞生以来,比特币有五次跌幅超过75%,但在3年、4年和5年的时间范围内,比特币的年化回报率为正。 9、比特币清仓行为与过去的价格低点呈现相关性 10、交易所已经提高了透明度,以应对中心化加密实体的信任崩溃 2022年,中心化交易所的净流出量达到56万个BTC,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一场 "银行挤兑 "迫使创纪录数量的交易所公布可审计的财务状况和可加密验证的偿付能力证明,也就是所谓的 "储备证明"(PoR)。 11、比特币有可能扩展成一个几十万亿美元的市场 ARK的研究估计,到2030年,单个比特币的价格可能超过100万美元 六、智能合约网络:促成金融和互联网变革 在去年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中介机构出现灾难性失败之后,去中心化的公链上的自动化自我执行合约,出现了透明和非托管的金融服务的替代方案。 事实证明,去中心化对于维持公链基础设施的原始价值主张更为关键。 根据ARK的研究,随着代币化金融资产在链上的价值增长,去中心化应用和智能合约网络,可以推动这些资产催生4500亿美元的年收入,到2030年达到5.3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 1、智能合约网络的效用正在扩大和多样化 像以太坊这样曾经被简单的资产转移所主导的公链,现在已经多样化到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务(DeFi)和基于NFT的数字商品的创造和所有权,以及其他应用。 2、去中心化金融是中心化中介机构的一个有前途的替代方案 放弃中心化中介机构,转向自我托管解决方案,交易者越来越青睐于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透明度。 自2020年以来,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交易量占总加密货币交易量的比例一直在上升。 该比例在夏季下降,也许是由于围绕仅限于DEX的长尾资产的投机交易在Terra / Luna、Celsius和Three Arrows Capital倒闭后逐渐消失。然而,在FTX于11月倒闭后,DEX的市场份额猛增52%,从总交易量的9%上升到14%。 3、合并将以太坊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在2022年9月的合并期间,以太坊从工作量证明(PoW)过渡到权益证明(PoS)。不再需要向能源密集型矿工支付安全费用,以太坊加强了其货币政策,并减少了新代币的发行。在新的代币模式下,以太坊的年净发行量已经趋于平缓,现在低于比特币的1.7%和以太坊之前PoW模式的4%。随着网络的持续发展,以太坊的供应量将下降。 4、以太坊的第二层网络开始扩展,但仍处于早期阶段 由于受到严重拥堵的挑战,以太坊已经开发了一个扩展的解决方案--"第二层"网络,正在获得有意义的前进动力。Arbitrum和Optimism这两个流行的"第二层"网络的交易数量,现在与以太坊的基础层相当,并且在2022年,每个网络的活跃地址数量分别增长了11倍和19倍。 5、合并后对审查的担忧加剧了 验证者中心化 :由于质押者优先考虑的是便利性而不是去中心化,前三大质押服务现在大约占到了以太币总质押量的三分之二。 交易审查:由于最大化奖励的财务激励开始超过审查的阻力,Flashbots和其他审查交易的服务商在新区块中的份额正在增长。 6、真正的去中心化对新网络来说更加困难 在第一层区块链上,分配给内部人员--包括创始团队、私人投资者以及私人控制的基金会和生态系统基金的代币供应比例一直在增加。自2017年以来,创始人们不断尝试的打造新链应对现有对手的竞争,风险资本则积极投资基础层协议。此外,监管方面的担忧阻碍了首次代币发行作为一种开放的分发模式。因此,新的网络不能声称他们在代币持有人的基础上充分去中心化,并可能容易受到来自内部的压力。 7、到2030年,智能合约网络可催生4500亿美元的年费 智能合约可以促进代币化资产的发起、拥有和管理,而成本仅是传统金融服务的一小部分。如果金融资产以类似于早期互联网采用的速度迁移到区块链基础设施,并且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务收取传统金融服务的三分之一的费用,那么,到2030年,智能合约这项业务可以催生4500亿美元的年费,创造出5.3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06
2022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共销售 2314.8万辆
go
lg
...
业(集团)共销售 2314.8万辆,占
汽车
销售
总量的 86.2%。 在上述十家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比亚迪股份销量增速最为明显,奇瑞汽车和广汽集团也呈两位数快速增长,吉利控股和长安汽车小幅增长,其他企业呈不同程度下降。
lg
...
金融界
2023-02-06
马斯克“游说”成功!美国更新规定使更多电动车符合税收抵免,特斯拉借机提价
go
lg
...
以民主党投票通过了法案。其旨在刺激电动
汽车
销售
,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更大规模努力的一部分。 但是复杂的要求网络,包括必须在哪里制造车辆和电池才能获得资格,使人们怀疑买家是否可以获得全部 7,500 美元的抵免额。 财政部周五表示,希望让消费者更容易知道哪些车辆有资格获得抵免。根据修订后的规则,汽车分类将由面向消费者的燃油效率标准决定,而不是由环境保护局制定的更复杂的公式。
lg
...
Dan1977
2023-02-05
别太乐观!中国的经济复苏之路仍艰难,尽管前景向好
go
lg
...
受益太多,随着鼓励购买的减税措施到期,
汽车
销售
可能成为重大拖累。” 工业部门也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才能从Covid-19中断的影响中恢复过来。传统上,假期对于制造商来说是一个较慢的时间,因为工人大部分回家与家人一起庆祝。随着限制措施的取消,冲击全国的新冠感染浪潮也可能导致工人患病。 官方公布的制造业活动指标显示,1月份出现了扩张,尽管只是轻微的扩张。周三,私人调查显示,小型企业仍在挣扎,这项指数连续第六个月萎缩。 彭博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常舒表示:“如果说周二强劲的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表明中国已经开始快速复苏,那么周三的财新报告则表明经济的很大一部分仍在苦苦挣扎。可以肯定的是,1月份财新制造业指数的上升强化了我们的观点,即情况正在好转。但仍低于50的收缩区域读数表明出口商和小公司在复苏中滞后。”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哲在随该新闻稿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疫情在1月份继续对经济造成影响。但随着企业预期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该行业的乐观情绪继续改善。”
lg
...
Peng
2023-02-01
上一页
1
•••
169
170
171
172
173
•••
19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美股收评】华尔街悲观情绪暂时缓解 美国股市三大股指持续反弹 标普500创20年来最长连胜记录
lg
...
强劲就业数据支撑鲍威尔“按兵不动”立场,特朗普再度敦促美联储降息
lg
...
单月关税收入破174亿美元!特朗普利用关税疯狂吸金 试图改写美国贸易战纪录
lg
...
关税是最大风险!摩根大通:投资者担心特朗普的哪些政策?
lg
...
OpenAI紧急回滚ChatGPT更新,因“过度讨好”用户引发争议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2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