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月中关键时点!A股逐步展开修复性行情?红利低波是共识?看十大券商周策略...
go
lg
...
2月A股估值分位数跌至近三年2%附近,
沪
深
300
风险溢价和股债收益差指标均与历次市场底部较为接近,A股破净股占比上升至8%,接近历次底部;交易情绪来看,A股成交额换手率均较高点大幅萎缩,强势股占比下行至28%的低位,创新低个股占比最高升至29%;投资者行为来看,上证所新增开户数较年初已有大幅下行,新发权益基金已有接近两年处于低迷状态,产业资本净减持规模明显萎缩等。 根据以上梳理,我们判断本轮A股“市场底”大概率已在去年12月形成,随着稳增长和资本市场政策落地,2024年A股有望逐步展开修复性行情。
lg
...
金融界
2024-01-08
十大券商策略:本轮A股“市场底”大概率已形成 月中迎来关键时点
go
lg
...
2月A股估值分位数跌至近三年2%附近,
沪
深
300
风险溢价和股债收益差指标均与历次市场底部较为接近,A股破净股占比上升至8%,接近历次底部;2)交易情绪来看,A股成交额换手率均较高点大幅萎缩,强势股占比下行至28%的低位,创新低个股占比最高升至29%;3)投资者行为来看,上证所新增开户数较年初已有大幅下行,新发权益基金已有接近两年处于低迷状态,产业资本净减持规模明显萎缩等。根据以上梳理,我们判断本轮A股“市场底”大概率已在去年12月形成,随着稳增长和资本市场政策落地,2024年A股有望逐步展开修复性行情。 中信证券:资金跨年效应显著 月中迎来关键时点 开年首周资金的跨年效应显著,机构调仓和加仓均抱团于红利低波,市场交易生态和风格分化趋于极致;1月中旬是关键时点,随着经济数据和地缘扰动的落地,政策将持续加码,场外配置型资金预计将逐步入场,市场将迎来重要拐点,当前依然建议优先布局以科创为代表的超跌成长。一方面,资金的跨年效应较往年更为显著,无论是避险情绪演绎、机构存量调仓、长期资金加仓,开年资金行为的共识高度集中于红利低波主线,相关交易迅速拥挤,市场交易生态和风格分化趋于极致;美元降息预期下修普遍扰动全球股市,春节前后国内降息概率较大。另一方面,1月中旬将迎来关键时点,国内经济数据披露落地,打开政策再加码的重要窗口;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落地,资金行为模式将趋于明确,场外配置型资金预计将逐步入场。 招商策略:那些年演绎过的风格切换“一月冲刺”行情 A股根据经济发展阶段、主导增量资金、行业景气结构的变化,往往会出现比较显著的以2-3年维度的风格切换。回顾2006年至今发生的几轮风格切换,可以发现几个重要特征:1)每一轮最强的风格,一般在出现在上一轮周期中后两位中的一个,反之未必;2)大多数情况下一种风格无法连续两个周期占优,也就是同一个风格占优很难超过三年;3)风格超额收益多数情况下,相对WIND全A的超额收益比例介于0.7~1.3之间;4)最近四次风格切换,几乎都发生在1月前后。而且最近四次风格切换中又三次发生了前两年最强风格的“一月冲刺”行情。今年1月开年的第一周,在红利风格占优两年后,也发生了明显的冲刺红利风格的交易特征。考虑到国内基本面的改善、企业盈利的上行以及流动性的边际宽松,我们认为市场情绪也将迎来修复。 海通策略:当前A股估值处历史底部 大金融可能有阶段性机会 当前A股市场估值已处在历史底部,性价比突出。从估值来看,A股PE/PB估值水平与历史大底时已经较为接近。目前全部A股PE为16.3倍、处05年以来从低到高24%分位;全部A股PB为1.47倍、处05年以来从低到高1%分位。阶段性关注大金融,中期重视白马成长。随着稳增长、防风险政策持续加码,大金融或有阶段性表现机会。今年以来市场对宏观环境的预期走弱使得大金融板块的估值承压,截至24/1/4,银行PB(LF,下同)为0.43倍、处13年以来0.3%分位,证券为1.14倍、处0.8%分位。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活跃资本市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我们认为如果24年一季度上述相关政策能出台落地,则受益于政策的银行和券商估值可能修复,有望迎来阶段性机会。 华安策略:市场仍需信心提振 配置继续短稳健、长确定 1月第1周市场调整,其中创业板指调整幅度较大,主要是受到了经济增长及政策预期偏弱,投资者对后续预期尚未扭转的制约。当下政策层面发力出现了积极信号,财政货币表态均较为积极,同时去年底新增国债陆续发行,央行新增3500亿PSL贷款支持等。但当前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缓慢以及宏观政策力度的预期尚未得以有效改善或扭转,可能还需要等待更多或者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接续,或经济数据给予积极反馈。此外,海外市场和外部风险偏好也出现变化,受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未提及最早降息时间点和较为强劲超预期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影响,前期市场对美联储降息周期过于乐观的预期近日出现修正。展望后市,预计市场仍将维持震荡运行。 申万宏源策略:高股息也会有分化 仅就眼前的春季窗口,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是高股息能够延续进攻性?我们看到,年初配置类机构配置高股息,其他类别投资者主要基于防御思维配置高股息。我们认为,高股息也会有分化。我们分三类资产讨论高股息板块的中短期机会:(1) 中期能够期待稳中有升的方向,应该是稳定分红预期,受到业绩波动影响小的高股息核心行业和标的。(2) 中期的进攻性,来自于“动态高股息”(分红比例由低到高,稳定分红预期从无到有,这是高股息投资中有成长性的方向)。这两类资产,中期可能持续受益于无风险利率的进一步下行。(3) 短期高股息赚钱效应的扩散方向,部分是有基本面回落压力的静态高股息。在这些方向进攻后,赚钱效应扩散难免物极必反,后续可能有调整压力;而当市场总体转向进攻,春季行情窗口,市场大概率会有新的进攻方向。 中原策略:蓄势震荡 短线关注银行保险家电等行业 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1.84倍、31.85倍,处于近三年中位数以下水平,市场估值依然处于较低区域,适合中长期布局。两市周五成交金额7548亿元,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下方。国内经济增长将实现5%的预期目标,不过经济持续回升有待扩大需求政策进一步支持,虽然PMI继续回落,但建筑业PMI开始回升,显示逆周期政策效力开始显现。工业企业盈利继续改善,同比降幅有较大改善。美国就业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在美国通胀回落的情况下,市场预期美联储3月份启动降息。国内外宏观环境有利于国内市场预期改善。未来股指总体预计将维持蓄势震荡格局,同时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我们建议投资者短线关注银行、保险以及家电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方正策略:高股息的本质是“稀缺资产”的垄断优势 高股息行情的本质:“稀缺资产”抵御经济下行压力的垄断优势。市场担心高股息资产持续上涨会稀释其股息率优势,但我们认为:高股息只是表象,并不是所有高股息资产都能获得超额收益;只有具备垄断优势的高股息“稀缺资产”,才能够长期获得超额收益。比如,长江电力尽管股息率长期在4%以下,但垄断优势能确保持续的超额收益。行业配置建议继续布局3类“稀缺”资产:供给约束(部分周期)+行政约束(中特估)+技术约束(硬科技)。 广发策略:高股息 新范式下的长牛策略 面对不确定性持续提升的市场环境,A股高股息风格将走出长牛之势!以2大“给确定性予溢价”的市场为例:复盘“失去的三十年”开始后的日本股市,可以发现日本在经济增速放缓、资产负债表恶化、人口增长拐点后,高股息风格在绝大多数时间内占优;而香港市场高股息风格几乎持续占优,核心则源于离岸市场的特征导致香港股票市场始终存在更高的不确定性,因此市场持续地给确定性以溢价,带来高股息风格占优。中国面临内外不确定性提升,A股高股息将走出长牛! 兴证策略:三大指标解析红利低波 考虑到红利低波整体拥挤度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当前可以关注其内部拥挤度未达高位、估值安全边际较高的细分方向:从市净率分位数的维度来看,保险、水泥、建筑、白色家电、银行等行业2019年以来的PB分位数处于较低水平,后续估值修复仍有空间。从狭义拥挤度来看,出版、保险、水泥、运营商、建筑等行业的拥挤度仍处于历史较低或中等偏低水平,同时银行、公路铁路、石油石化、火电等行业的拥挤度处于中等或中等偏高水平、但尚未达过热区间。 综合来看,当前公路铁路、纺织服饰、钢铁、银行、白色家电、建筑、水泥和保险行业的PB历史分位数处于50%以下、狭义拥挤度未到较高区间,这类低位的红利低波行业值得关注。
lg
...
金融界
2024-01-07
徐翔妻子应莹:目前上证指数已在2882点见底 未来将继续进行中级反弹
go
lg
...
股已出现一大批个股跌破净资产现象。A股
沪
深
300
估值持续下降,已吸引高股息资金持续流入,显示出大资金对未来乐观预期。 综合上述,目前上证指数已在2882见底,未来将继续进行中级反弹。
lg
...
金融界
2024-01-07
应莹:目前上证指数已在2882见底,未来将继续进行中级反弹
go
lg
...
股已出现一大批个股跌破净资产现象。A股
沪
深
300
估值持续下降,已吸引高股息资金持续流入,显示出大资金对未来乐观预期。综合上述,目前上证指数已在2882见底,未来将继续进行中级反弹。
lg
...
金融界
2024-01-07
中信证券:场外配置型资金预计将逐步入场,市场将迎来重要拐点,优先布局以科创为代表的超跌成长
go
lg
...
截至2024年1月5日,红利低波指数和
沪
深
300
的PB之比为0.53,处于2021年以来的最高位置;另一方面,市场当前对经济的预期相比政策目标存在较大上修空间,随着经济预期在政策支撑下上修,红利低波相对表现会有走弱。 3)美元降息预期下修普遍扰动全球股市。一方面,1月3日发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没有释放进一步鸽派的信息:官员们并未在会议上讨论何时开始降息,且与会者保留了若通胀再次升温就加息的选项;另一方面,美国12月失业率保持在3.7%的低位,低于预期,时薪同比增长反弹至4.1%,高于预期。受其影响,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从年前的高位下修,驱动近期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回升。CME数据显示3月降息概率下降至62.3%,5月前降息的概率为92.3%。降息预期下修压制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开年第一周分别下跌1.7%和3.34%,全球股市普遍受到负面影响,MSCI全球和新兴市场指数同期分别下跌2.01%和2.37%。我们认为,受实际数据约束,特别是考虑到失业率上行趋势,美联储最早将在今年年中首次启动降息。 4)国内开年公开市场回笼下,预计春节前后还有降息操作。一方面,本周(1月2日-1月5日)共有2664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央行合计开展2410亿元逆回购操作,净回笼24230亿元;但考虑到去年最后一周高额净投放12570亿元,央行跨年熨平流动性波动的背后,银行间市场整体稳定,本周DR007维持在1.8%以下,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维持在2.45%附近。另一方面,回顾近五年的货币政策操作经验,春节前后往往是央行降准降息的重要窗口,中信证券研究部FICC小组判断,目前经济修复需求、实际利率情况等角度来看,一季度存在较高的降息概率,春节前后落地可能性较大。 1月中旬是关键时点,经济数据落地 政策继续加力,资金行为模式趋于明确 1)1月中旬,受季节性与周期性因素共振影响的经济数据落地。首先,去年末经济收官数据逐步披露中,显示生产景气进一步放缓,12月制造业PMI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至49.0%;产需两端均有回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2%和48.7%,较前值下降0.5和0.7个百分点。其次,基数影响下预计12月通胀和出口数据温和回升,预算内财政支出快速放量,基建增长表现相对亮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料将有所上升。最后,预计信贷投放边际好转叠加政府债发行量较大,社融增速将有所改善。 2)1月中旬,是把握和部署下一阶段扩张性政策的重要窗口。1月中是重要的宏观预期校准窗口,政策制定有充分的数据参考后,预计还有再次发力的必要和空间。首先,预计以进求稳的导向不变,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1月2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2024年中国经济工作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举措要及时破除。其次,市场关注的“三大工程”改造需要大量中长期低成本资金,近期数据显示央行已重启PSL,三大政策性银行在2023年12月单月新增PSL3500亿元,预计相关资金部分将应用于上述领域,预计后续PSL或将继续投放,今年全年规模不止3500亿元。伴随资金陆续到位,“三大工程”建设也进展积极,深圳、重庆、广州等地在三大工程均有因地制宜的地方实践。 3)1月中旬,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落地,资金行为模式将趋于明确,场外配置型资金预计将逐步入场。2024是全球选举大年,外围频繁扰动是常态,我们认为当前中美关系处于阶段性缓和期。一方面,2023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的意义在于在底线问题上管控分歧、在全球挑战上共担责任,会晤后中方致力于淡化摩擦升级,积极倡议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12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再次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且在美国“去风险”战略的背景下我国已经做好了积极的政策应对,正在尽最大努力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此外,2024年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于1月13日开票,近期抹黑大陆的言论频发,国台办发言人1月4日做出回应,认为选举本是对政党、候选人的一次集中检视,而抹黑大陆是民进党的惯用伎俩。我们认为月中时点过后,外部地缘因素对市场预期的扰动将快速回落,资金行为模式将趋于明确,场外配置型资金将逐步入场。 资金跨年效应显著 月中迎来关键时点 开年首周资金的跨年效应显著,机构调仓和加仓均抱团于红利低波,市场交易生态和风格分化趋于极致;1月中旬是关键时点,随着经济数据和地缘扰动的落地,政策将持续加码,场外配置型资金预计将逐步入场,市场将迎来重要拐点。配置上,当前市场仍处于“三阶段配置策略”中的第二阶段,建议优先布局以科创板为代表的超跌成长,行业配置上则主要围绕科技和医药板块展开。其中科技板块包括AI产业(国产算力,AI芯片设计、应用等),智能驾驶(华为链、国产整车等),终端消费转暖(消费电子、安卓链复苏、数据要素、运营商),机器人和卫星互联网等;医药板块重点关注创新药出海品种(药品、器械等)。此外,新能源板块可以积极关注,港股中的消费、互联网等白马品种也可以提前布局、逐步参与。 风险因素 中美科技、贸易、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推出、实施力度及经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外资流出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升级。
lg
...
金融界
2024-01-07
A股2024年“开门黑”,创业板指大跌6.12%,日线4连阴创调整新低,机构:内外部市场环境或迎来改善
go
lg
...
6.12%,上证50指数跌2.48%,
沪
深
300
指数跌2.97%,科创50指数跌超5%。 本周A股量能减弱,周二两市成交额跌破了节前两个交易日的8000亿元规模,而周四成交额更是不足7000亿元,不过在周五伴随着是的下跌,量能有所放大。本周A股两市日均成交额萎缩至7337.46亿元,前一周该数据报7811.42亿元。 分享 平安证券指出,展望2024年,内外部市场环境有望迎来改善,新兴产业企业蓄力向前,市场自下而上的结构性机会将显著增加,建议把握新兴产业边际新变化对投资机会的指引主线。一是科技成长主线,以汽车与TMT行业为代表,华为产业链有望引领技术创新与应用迭代;二是医药成长主线,以创新药为代表拉动,出口链也进一步打开空间。 渤海证券认为,就短期而言,市场仍处于底部博弈的过程,未来如果市场整体不破前低,流动性缓慢恢复,则行情完成回踩后,将重拾涨势。如果最终此轮回踩跌破前低,则行情底部的构建时间将会更长,这将延后反弹行情的发展。行业配置方面,目前多数行业估值基本处于底部区域,同时业绩真空期下基本面催化因素不多,因而展望而言,1月行业层面的驱动因素或仍来自资金面。行业层面主题性机会有望活跃,可关注AI模型由云向端产业趋势下以电子行业为核心的TMT板块,以及中长期资金入场所带来的大金融、交通运输、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此外,还可关注配置型资金的核心权益品种——高股息板块的投资机会。
lg
...
金融界
2024-01-07
A股继续下探,北向资金尾盘火速进场!银行股全天鼎力护盘,银行ETF(512800)逆市涨近1%!
go
lg
...
银行板块共计11次跑出相对收益,(相对
沪
深
300
),跑赢
沪
深
300
概率为69%,在各行业板块中位居首位;相对
沪
深
300
平均收益率为1.7%,在各行业板块中同样位居首位。 资料来源:光大证券 站在当下,银行板块在1月的强势表现能否再度上演?两方面因素或有望支撑银行继续走强:一是银行股高股息率带来的绝对收益空间凸显;另一方面是,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增强其成本改善预期。 1、风格切换背景下,银行板块股息配置价值凸显 新年以来,A股市场风格切换至高股息高分红方向的态势明显。银行板块股息率居于各板块前列,截至2023年12月末,银行板块股息率为5.97%,股息率较无风险利率相对溢价处于历史高位,股息吸引力持续提升。 市场分析认为,当前资金避险需求下,银行板块作为能提供稳健分红的高股息品种,再度成为优选。 2、成本预期改善推动,基本面持续好转 日前,国有行与股份行2023年第三轮存款利率调降已开启,有望带动中小银行跟随下调,银行板块成本预期改善,有望缓解净息差压力。 东海证券表示,前期存款降息范围和节奏强于预期,有望较大程度缓解息差压力并进一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12月政策性银行PLS规模净增3500亿元体现货币与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以上积极政策利于宏观修复。 看好银行板块估值重塑行情的投资者,相关产品银行ETF(512800)。公开资料显示,银行ETF(512800)跟踪中证银行指数,成份股囊括A股市场42只上市银行,近三成仓位布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大行,捕捉“中特估”主题机会;约七成仓位聚焦招商银行、兴业银行、西安银行等高成长性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是分享银行板块行情的高效投资工具。 二、“N”型走势!供需两端积极因素涌现,地产ETF(159707)翘尾收涨0.33%,终结四连阴! 跌宕起伏!今日地产板块上演“过上车”行情,早盘震荡冲高,午后跟随大盘跳水,尾盘又小幅拉升。代表A股龙头房企行情的中证800地产指数收跌0.19%,成份股涨跌互现。华发股份收涨2.96%,万科A、保利发展等收红,张江高科跌逾3%,招商蛇口跌逾1%。 热门ETF方面,地产ETF(159707)呈现“N”型走势,早盘场内价格一度涨逾1%,午后跳水翻绿,场内价格一度跌近1%,临近收盘又突然“翘尾”,最终逆市收涨0.33%,终结四连阴。全天换手率近10%,成交额为2540万元,交投活跃。 图片来源:Wind 综合市场信息来看,受外部政治紧张因素影响,大盘情绪午后转弱,地产亦跟随调整。不过尾盘板块情绪有所回暖,整体看,今日地产多头力量大于空头力量。开年以来需求端的楼市支持政策、供给端风险释放等积极因素均有助于板块的修复。 需求端方面,多城开年“花式”支持楼市!据不完全统计,仅1月2日至3日,就有一线城市上海、“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东莞以及洛阳菏泽出台新政,围绕降房贷利率、降首付比例、加大公积金支持力度等促进购房者积极入市。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新政可在短期内提振购房信心,带来一波成交上涨。 供给端方面,2024年出险房企化债将提速。截至1月4日,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富力、融创、奥园等少数房企基本完成境内外债券重组或展期;龙光、花样年、时代、碧桂园等房企基本完成境内债券展期,华夏幸福、当代、绿地等房企基本完成境外债券展期或重组。业内人士认为,出险企业债务重组取得明显进展,房企风险出清将提速。 中银证券也指出2024年地产板块需求端仍存在结构性的机会。机会一方面来自于一线城市需求端政策大幅优化,另一方面来自于核心城市的改善性需求具备一定韧性。具体房企上,流动性安全、重仓高能级城市、产品力突出的房企或更具备α属性。 布局工具上,资料显示,地产ETF(159707)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汇集市场16只头部优质房企,在投资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头部集中度优势,前十大成份股权重超8成,央国企含量高!地产ETF(159707)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的行业ETF,具备稀缺性与辨识度。 本文图片、数据来源于沪深交易所、华宝基金,截至2024.1.5。风险提示:中证100ETF基金标的指数为中证100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5.12.30,发布日期为2006.5.29;银行ETF被动跟踪中证银行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3.7.15;地产ETF被动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日期为2012.12.2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不作为任何个股推荐,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和本基金投资方向。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根据基金管理人的评估,中证100ETF基金、银行ETF、地产ETF的风险等级均为R3-中风险。销售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销机构和其他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本基金进行风险评价,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销售机构所出具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基金产品并自行承担风险。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本条资讯来源界面有连云,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提供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4-01-05
【A股收市】中国又出招振兴股市!三大指数低开低走 外资一度买入超50亿
go
lg
...
3年仍是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蓝筹股
沪
深
300
指数(CSI300)以11%的跌幅收盘,而全球股市则上涨了20%。
lg
...
风起
2024-01-05
2024开年全球一团乱麻,创业板指重挫6%背后“时间的煤贵”绽放!市值榜单上演两个“一哥之争”,同时出现罕见断层
go
lg
...
6.12%,上证50指数跌2.48%,
沪
深
300
指数跌2.97%,科创50指数跌超5%。 本周A股量能减弱,周二两市成交额跌破了节前两个交易日的8000亿元规模,而周四成交额更是不足7000亿元,不过在周五伴随着是的下跌,量能有所放大。本周A股两市日均成交额萎缩至7337.46亿元,前一周该数据报7811.42亿元。 行业板块表现及热点题材复盘 全周维度来看,申万31个一级行业跌多涨少,煤炭行业再度领跑,本周涨幅达5.59%,公用事业、石油行业则涨超1%,钢铁、银行、环保、家用电器等小幅上涨;电子行业领跌,与计算机行业一同跌超6%,通信跌5.72%,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国防军工、美容护理等行业跌幅超过4%。 高股息行情火热,农业银行、中国海油、长江电力等多股创历史新高,另外中国神华也是连续刷新2008年以来的新高,在周五总市值一度超越宁德时代。从上市公司的分布行业上看,其分别所属银行、石油石化、公用事业、煤炭板块,均为红利概念行业,而上述行业也在开年的行情中表现尤为出色。 “哈尔滨”火到了A股,冰雪概念持续活跃,以长白山、大连圣亚为代表的股票收到了资金的追捧。最新消息面上,2024年1月5日,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将盛大启幕,哈尔滨市公休1天。此前元旦假期三天,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达到历史峰值。 华为余承东发布全员信称:2024 年是原生鸿蒙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加快推进各类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集中打赢技术底座和三方生态两大最艰巨的战斗。余承东强调,要构建强大的鸿蒙生态,拉动中国电子工业崛起,开启终端未来大发展的新十年。另外,华为将在1月18日举办重要活动,被称为“纯血鸿蒙”的HarmonyOS NEXT即将在此活动中正式揭晓。而且据华为方面表示,除手机鸿蒙之外,PC端的鸿蒙操作系统已经接近完成。由此鸿蒙概念本周强势爆发。 本周核能核电、可控核聚变等相关题材也较为出色。消息面,2023年12月29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广东太平岭、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同一天,由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正式宣布成立。招商证券研报显示,大量资金涌入核聚变赛道,行业发展按下加速键:国际上,2021、2022年全年聚变行业投资总额达28亿、48亿美元。此前,2011-2020年十年累计投资金额也才20亿美元。国内,联创光电与中核聚变设计研究院联合建设聚变-裂变混合实验堆项目,总投资预计超过200亿元。 一周十大牛熊股榜单 本周十大牛股中,北交所的鸿蒙概念股倍益康领跑市场,4个交易日累计上涨53.57%,同为鸿蒙概念的亚华电子涨53.45%,东方中科涨30.85%;东北旅游概念长白山、大连圣亚分别上涨46.4%、39.42%;混合现实概念股日久光电涨39.03%;中药概念股生物谷涨39.04%;锂电池概念股力王股份涨36.75%;华维设计本周涨27.69%,消息面上公司联营企业中大监理与中非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喀麦隆、刚果(布)铁矿石项目监理合同》;核电概念股利柏特涨25.82%。 本周十大牛股(备:不含ST股及上市天数小于5天的股票) 熊股方面,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ST易联众大跌36.36%;限售股解禁压力之下,存储芯片概念股佰维存储大跌31.07%;机器人概念叠加龙字辈的龙洲股份跌26.56%;北斗导航概念股航天宏图跌同样超25%;混合现实/虚拟现实概念股中光学、深科达、天威视讯、丝路视觉、亿道信息集体大跌;脑机接口概念股南京熊猫跌18.57%。 本周十大熊股(备注:不含ST股及上市天数小于5天的股票) A股千亿市值公司榜单 截至周五收盘,A股共114家千亿市值公司,总数较前一周减少1家,其中,青岛啤酒、科大讯飞因股价下跌导致总市值跌落1000亿元关口,国投电力、万泰生物股价上涨,进入千亿市值俱乐部;另外,中国海油因股价上涨,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A股8家万亿市值公司中的一份子。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A股的市值榜单有诸多新变化,简单可以概括为两个罕见。第一个罕见就是目前A股上市公司市值分布出现断层,在8000亿、9000亿元市值中,没有上市公司出现。第二个罕见就是,本周有两个“一哥之争”,一是酱香科技代表贵州茅台与信息科技为代表的中国移动争夺A股总市值“一哥”的宝座,另一个就是传统能源代表中国神华与新能源代表宁德时代正对“能源一哥”的宝座。 与前一周五收盘时相比,从市值增减金额来看,近2个交易周的千亿市值公司中,中国神华本周市值增长417.24亿元领跑,中信银行市值增长超186亿元,兖矿能源、交通银行分别增长186.07亿元、155.48亿元、126.25亿元,陕西煤业、招商银行、中煤能源、邮储银行、华能国际、中国海油市值增长绝对值也相对靠前。 千亿市值公司市值增长金额TOP10 宁德时代本周总市值跌去543.72亿元,中国人寿市值单周蒸发超400亿元,工业富联、五粮液市值分别蒸发361.52亿元、352.06亿元,兴业银行则跌去了290.84亿元,中国平安、泸州老窖、海康威视、金山办公、恒瑞医药等本周市值下跌绝对值靠前。 千亿市值公司市值蒸发金额TOP10 从市值增幅来看(即周涨幅),前五名分别为兖矿能源、中煤能源、华能国际、中信银行、万泰生物;总市值降幅来看(即周跌幅),前五名分别为金山办公、工业富联、科大讯飞、长安汽车、泸州老窖。 截至当前,千亿市值榜单中总市值TOP5为:中国人寿(7574.94亿元)、招商银行(7134.69亿元)、中国平安(7096.53亿元)、中国石化(6707.43亿元)、中国神华(6646.02亿元)。 5000亿市值以上公司名单 新股风向标 本周2只新股成功登陆A股市场,目前三大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合计超过5330家。本周的2只新股均未出现破发情形。捷众科技上市首日涨超120%;艾罗能源上市首日涨近60%。 主力资金动向揭秘 本周主力资金4日累计净流出规模达1049.63亿元。 行业维度来看,白色家电、国有大型银行、农商行、炼化及贸易等二级行业4日主力净流入金额靠前,其中白色家电达4.32亿元,国有大型银行达4.15亿元,农商行、炼化及贸易、保险分别获净流入2.43亿元、1.92亿元、1.87亿元;光伏设备主力净流出金额近83.63亿元,软件开发遭净流出51.25亿元,半导体、证券、通信设备、IT服务、乘用车等遭净流出超40亿元,通用设备、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等4日主力净流出规模靠前。 个股方面,艾罗能源5日主力净流入金额超5.21亿元,位居两市之首,海康威视净流入超3.87亿元,恺英网络、中国核电、天娱数科、中国石化、中国太保等较受青睐;长安汽车遭主力出逃20.01亿元,隆基绿能4日主力净流出金额16.6亿元,赛力斯、科大讯飞、东方财富、五粮液、中兴通讯等主力净流出规模靠前。 北向资金动向 周五北向资金尾盘积极进场,出现明显抢筹动作,全天净买入19.9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5.64亿元,深股通净买入4.28亿元。北上资金一周累计成交3844.20亿元,成交净卖出55.25亿元,其中,深股通合计净卖出72.95亿元,沪股通合计净买入17.71亿元;周净卖出额创近3周新高。 北向资金净流入情况叠加上证指数 行业增仓方面,截至1月4日收盘的近5个交易日数据显示,电力、银行等板块受到北向资金的青睐,期间北向资金电力行业净买入金额最多,达到了15.55亿元,银行、有色金属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获增持金额分别为14.93亿元、11.57亿元,煤炭行业、电网设备、光伏设备、小金属等行业增持金额相对靠前。文化传媒板块遭净卖出超10亿元,汽车零部件、保险遭减持规模超8亿元,石油行业、软件开发、计算机设备、食品饮料等板块净卖出额规模靠前。 个股变动方面,截至1月4日的近4个交易日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大比例加仓个股名单中,变动比例最高的是大有能源,变动比例高达407.65%,新智认知、地铁设计、陕西黑猫的变动比例也较高,金徽股份、峨眉山A、华辰装备、金刚光伏、山西路桥、中贝通信等增持变动比例靠前。 近5日北向资金大比例加仓个股 同期,北向资金大比例减仓个股名单中跨境通变动比例最高,路维光电、昊志机电、天力锂能、健麾信息、德生科技、帝科股份、波长光电、振邦智能、天润乳业等变动比靠前。 近5日北向资金大比例减仓个股 同期,如果从持股比例变动量来看,鸿博股份、中贝通信、华明装备、江淮汽车、光弘科技、赛腾股份、德业股份、艾比森、莱宝高科、航宇科技等获大比例增持,奥普特、南网科技、派能科技、中文在线、上声电子、内蒙新华、嘉环科技、和林微纳、智度股份、利元亨等则遭大比例减持。 如果从同期北向资金增持金额来看,美的集团、长江电力、农业银行、兖矿能源、工商银行、宝钢股份、福耀玻璃、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神华获北向资金大手笔加仓,而宁德时代、贵州茅台、五粮液、汇川技术、三花智控、工业富联、兴业银行、中国平安、韦尔股份、伊利股份则遭北向资金大规模减持。 机构最新调研路线图 本周(1.1-1.5)披露相关调研信息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77家。这70余家公司主要集中在化学制品(7家)、电力设备(4家)、汽车零部件(4家)等行业。其中4家获得超100家机构的扎堆调研,乐歌股份成为机构“宠儿”,合计有253家机构走访,利安隆、英杰电气、香飘飘等同样获得机构的聚焦。 本周获得超过10家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
lg
...
金融界
2024-01-05
中国突传重磅消息!路透:中国证监会要求基金公司优先推出股票型基金 以提振低迷股市
go
lg
...
3年仍是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蓝筹股
沪
深
300
指数全年下跌11%,而MSCI全球市场股指全年大涨20%。 路透社报道称,一位供职于一家国有共同基金的消息人士表示,中国证监会最近要求一些基金管理公司在推出任何新的债券基金之前,至少要推出四只新的股票基金。 另一位来自一家外国基金管理公司的消息人士表示,他们也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指导,即股票型基金的募集应优先于其它任何产品。
lg
...
天马行空
2024-01-05
上一页
1
•••
958
959
960
961
962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重大转向:普京-特朗普会晤倒计时!中国经济传坏消息,今日别忘了“恐怖数据”
lg
...
路透:中国又一位高级外交官被拘留问话!
lg
...
高盛预警“金发姑娘”行情或将终结——波动加剧前,你准备好了吗?
lg
...
今日特朗普与普京会面!激进降息破灭黄金3345震荡,是时候逢低买入?
lg
...
美国股市高位运行 鲍威尔讲话或引发剧烈波动 美联储年会能否为降息确定基调?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