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中国通商集团(01719)上涨8.7%,报1.0元/股
go
lg
...
从事投资、发展、营运及管理集装箱及其他
港口
,提供
港口
相关、物流及其他服务,包括综合物流、
港口
及仓库租赁及供应链管理及贸易服务。截至2022年3月25日,湖北
港口
持有本公司已发行股份约87.66%,成为本公司的直接控股公司。 截至2023年中报,中国通商集团营业总收入1.72亿元、净利润107.78万元。
lg
...
金融界
2024-01-05
秦港股份(03369)上涨5.19%,报1.42元/股
go
lg
...
运输等基础服务以及货运代理、多式联运等
港口
物流链服务。公司在秦皇岛港、唐山曹妃甸港区、沧州黄骅港区三大港区进行业务运营,拥有煤炭、杂货矿石、油品、集装箱等现代化专业泊位,是我国北方首个自开口岸,也是我国能源运输的主枢纽港。 截至2023年三季报,秦港股份营业总收入53.62亿元、净利润12.93亿元。
lg
...
金融界
2024-01-05
龙溪股份-10.0%跌停,总市值44.59亿元
go
lg
...
筑路桥、高铁动车、清洁能源、冶金装备、
港口机械
、水利水电等领域,产品远销欧美亚等四十多个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 截至9月30日,龙溪股份股东户数2.3万,人均流通股1.74万股。 2023年1月-9月,龙溪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4.11亿元,同比增长10.68%;归属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590.78%。
lg
...
金融界
2024-01-05
山东: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铁路、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放力度
go
lg
...
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铁路、高速公路、
港口
码头及相关站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放力度,除国家明确的条件要求外不提高门槛。加大能源类项目向民间资本推介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已确定的交通、水利、能源项目加快推进,在招投标中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
lg
...
金融界
2024-01-05
港股红利ETF(159691)盘中景气上涨1.89%,市场交投活跃
go
lg
...
)、中国海洋石油(00883)、招商局
港口
(00144)、中国财险(02328),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1.59%。 本条资讯来源界面有连云,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提供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4-01-05
中国交建上涨2.11%,报7.74元/股
go
lg
...
价值创造能力处于领先地位,是世界最大的
港口
设计建设公司、公路与桥梁设计建设公司、疏浚公司、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公司、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设计公司,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公司、中国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资商。 截至9月30日,中国交建股东户数14.99万,人均流通股10.78万股。 2023年1月-9月,中国交建实现营业收入5477.02亿元,同比增长1.05%;归属净利润162.46亿元,同比增长2.59%。
lg
...
金融界
2024-01-05
中国中铁上涨2.1%,报5.83元/股
go
lg
...
、房建、城市轨道交通、水利水电、机场、
港口
、码头等基本建设领域。公司连续16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2021年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35位,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5位,参与建设的铁路占中国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建成电气化铁路占中国电气化铁路的90%,参与建设的高速公路约占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八分之一,建设了中国五分之三的城市轨道工程。 截至9月30日,中国中铁股东户数49.23万,人均流通股4.99万股。 2023年1月-9月,中国中铁实现营业收入8845.2亿元,同比增长4.05%;归属净利润240.12亿元,同比增长4.37%。
lg
...
金融界
2024-01-05
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go
lg
...
融合,创新商渔船防碰撞、航运路线规划、
港口
智慧安检等应用。挖掘数据复用价值,融合“两客一危”、网络货运等重点车辆数据,构建覆盖车辆营运行为、事故统计等高质量动态数据集,为差异化信贷、保险服务、二手车消费等提供数据支撑。支持交通运输龙头企业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和复用,加强人工智能工具应用,助力企业提升运输效率。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支持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进行商业化试运营试点,打通车企、第三方平台、运输企业等主体间的数据壁垒,促进道路基础设施数据、交通流量数据、驾驶行为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应用,提高智能汽车创新服务、主动安全防控等水平。 (八)数据要素×金融服务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金融机构融合利用科技、环保、工商、税务、气象、消费、医疗、社保、农业农村、水电气等数据,加强主体识别,依法合规优化信贷业务管理和保险产品设计及承保理赔服务,提升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水平。提高金融抗风险能力,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在依法安全合规前提下,推动金融信用数据和公共信用数据、商业信用数据共享共用和高效流通,支持金融机构间共享风控类数据,融合分析金融市场、信贷资产、风险核查等多维数据,发挥金融科技和数据要素的驱动作用,支撑提升金融机构反欺诈、反洗钱能力,提高风险预警和防范水平。 (九)数据要素×科技创新 推动科学数据有序开放共享,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重大项目等产生的各类科学数据互联互通,支持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数据库建设,依托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等平台强化高质量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和场景应用。以科学数据助力前沿研究,面向基础学科,提供高质量科学数据资源与知识服务,驱动科学创新发现。以科学数据支撑技术创新,聚焦生物育种、新材料创制、药物研发等领域,以数智融合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科学数据支持大模型开发,深入挖掘各类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通过细粒度知识抽取和多来源知识融合,构建科学知识资源底座,建设高质量语料库和基础科学数据集,支持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和训练。探索科研新范式,充分依托各类数据库与知识库,推进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以数据驱动发现新规律,创造新知识,加速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十)数据要素×文化旅游 培育文化创意新产品,推动文物、古籍、美术、戏曲剧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艺等数据资源依法开放共享和交易流通,支持文化创意、旅游、展览等领域的经营主体加强数据开发利用,培育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产品和品牌。挖掘文化数据价值,贯通各类文化机构数据中心,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鼓励依托市场化机制开发文化大模型。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促进文物病害数据、保护修复数据、安全监管数据、文物流通数据融合共享,支持实现文物保护修复、监测预警、精准管理、应急处置、阐释传播等功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支持旅游经营主体共享气象、交通等数据,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构建客群画像、城市画像等,优化旅游配套服务、一站式出行服务。提升旅游治理能力,支持文化和旅游场所共享公安、交通、气象、证照等数据,支撑“免证”购票、集聚人群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等。 (十一)数据要素×医疗健康 提升群众就医便捷度,探索推进电子病历数据共享,在医疗机构间推广检查检验结果数据标准统一和共享互认。便捷医疗理赔结算,支持医疗机构基于信用数据开展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推动医保便民服务。依法依规探索推进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数据融合应用,提升保险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协同发展。有序释放健康医疗数据价值,完善个人健康数据档案,融合体检、就诊、疾控等数据,创新基于数据驱动的职业病监测、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等公共服务模式。加强医疗数据融合创新,支持公立医疗机构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向金融、养老等经营主体共享数据,支撑商业保险产品、疗养休养等服务产品精准设计,拓展智慧医疗、智能健康管理等数据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加强中医药预防、治疗、康复等健康服务全流程的多源数据融合,支撑开展中医药疗效、药物相互作用、适应症、安全性等系统分析,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十二)数据要素×应急管理 提升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探索利用电力、通信、遥感、消防等数据,实现对高危行业企业私挖盗采、明停暗开行为的精准监管和城市火灾的智能监测。鼓励社会保险企业围绕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研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评估模型,开发新险种,提高风险评估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提升自然灾害监测评估能力,利用铁塔、电力、气象等公共数据,研发自然灾害灾情监测评估模型,强化灾害风险精准预警研判能力。强化地震活动、地壳形变、地下流体等监测数据的融合分析,提升地震预测预警水平。提升应急协调共享能力,推动灾害事故、物资装备、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经营许可等数据跨区域共享共用,提高监管执法和救援处置协同联动效率。 (十三)数据要素×气象服务 降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支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数据与气象数据融合应用,实现集气候变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转移的智能决策新模式,防范化解重点行业和产业气候风险。支持气象数据与城市规划、重大工程等建设数据深度融合,从源头防范和减轻极端天气和不利气象条件对规划和工程的影响。创新气象数据产品服务,支持金融企业融合应用气象数据,发展天气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和气候投融资新产品,为保险、期货等提供支撑。支持新能源企业降本增效,支持风能、太阳能企业融合应用气象数据,优化选址布局、设备运维、能源调度等。 (十四)数据要素×城市治理 优化城市管理方式,推动城市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多维度数据融通,支撑公共卫生、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基层治理、体育赛事等各领域场景应用,实现态势实时感知、风险智能研判、及时协同处置。支撑城市发展科学决策,支持利用城市时空基础、资源调查、规划管控、工程建设项目、物联网感知等数据,助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策略精细化、智能化。推进公共服务普惠化,深化公共数据的共享应用,深入推动就业、社保、健康、卫生、医疗、救助、养老、助残、托育等服务“指尖办”“网上办”“就近办”。加强区域协同治理,推动城市群数据打通和业务协同,实现经营主体注册登记、异地就医结算、养老保险互转等服务事项跨城通办。 (十五)数据要素×绿色低碳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精细化水平,推进气象、水利、交通、电力等数据融合应用,支撑气象和水文耦合预报、受灾分析、河湖岸线监测、突发水事件应急处置、重污染天气应对、城市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等。加强生态环境公共数据融合创新,支持企业融合应用自有数据、生态环境公共数据等,优化环境风险评估,支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设计和绿色信贷服务。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制造与能源数据融合创新,推动能源企业与高耗能企业打通订单、排产、用电等数据,支持能耗预测、多能互补、梯度定价等应用。提升废弃资源利用效率,汇聚固体废物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各环节数据,促进产废、运输、资源化利用高效衔接,推动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支持打通关键产品全生产周期的物料、辅料、能源等碳排放数据以及行业碳足迹数据,开展产品碳足迹测算与评价,引导企业节能降碳。 四、强化保障支撑 (十六)提升数据供给水平 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在科研、文化、交通运输等领域,推动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开展行业共性数据资源库建设,打造高质量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集。加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在重点领域、相关区域组织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探索部省协同的公共数据授权机制。引导企业开放数据,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支持社会数据融合创新应用。健全标准体系,加强数据采集、管理等标准建设,协同推进行业标准制定。加强供给激励,制定完善数据内容采集、加工、流通、应用等不同环节相关主体的权益保护规则,在保护个人隐私前提下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 (十七)优化数据流通环境 提高交易流通效率,支持行业内企业联合制定数据流通规则、标准,聚焦业务需求促进数据合规流通,提高多主体间数据应用效率。鼓励交易场所强化合规管理,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服务生态,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安全可信流通环境,深化数据空间、隐私计算、联邦学习、区块链、数据沙箱等技术应用,探索建设重点行业和领域数据流通平台,增强数据利用可信、可控、可计量能力,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培育流通服务主体,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通过新建或拓展既有园区功能等方式,建设数据特色园区、虚拟园区,推动数据商、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等协同发展。完善培育数据商的支持举措。促进数据有序跨境流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优化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措施,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探索。 (十八)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落实数据安全法规制度,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等制度,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丰富数据安全产品,发展面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精细化、专业型数据安全产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和工具包,支持发展定制化、轻便化的个人数据安全防护产品。培育数据安全服务,鼓励数据安全企业开展基于云端的安全服务,有效提升数据安全水平。 五、做好组织实施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强化重点工作跟踪和任务落实,协调推进跨部门协作。行业主管部门要聚焦重点行业数据开发利用需求,细化落实行动计划的举措。地方数据管理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落实方案,因地制宜形成符合实际的数据要素应用实践,带动培育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营造良好生态。 (二十)开展试点工作 支持部门、地方协同开展政策性试点,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结合场景需求,研究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落地举措,探索数据流通交易模式。鼓励各地方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强模式创新,及时总结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推动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数据资源进行会计处理。 (二十一)推动以赛促用 组织开展“数据要素×”大赛,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搭建专业竞赛平台,加强数据资源供给,激励社会各界共同挖掘市场需求,提升数据利用水平。支持各类企业参与赛事,加强大赛成果转化,孵化新技术、新产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完善数据要素生态。 (二十二)加强资金支持 实施“数据要素×”试点工程,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其他各类资金加大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依法合规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发挥相关引导基金、产业基金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数据产业。支持数据商上市融资。 (二十三)加强宣传推广 开展数据要素应用典型案例评选,遴选一批典型应用。依托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及各类数据要素相关会议、论坛和活动等,积极发布典型案例,促进经验分享和交流合作。各地方数据管理部门要深入挖掘数据要素应用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影响力。
lg
...
金融界
2024-01-04
每日钢市:供需两弱,成本高位运行,钢价涨跌幅度有限
go
lg
...
料每日价格行情 铁矿石:1月4日,山东
港口
进口铁矿主流品种价格较昨日暂稳。贸易商报价积极性尚可,多随行就市为主,截至目前现货成交一般;远月市场询报情绪尚可,1月底PB粉有少量成交,3月、4月底PB粉有出货需求;买盘方面,区域内钢厂按需补库为主,询盘较谨慎。目前PB粉主流在1060-1062;卡粉主流在1155-1160;麦克粉主流在1045-1050;PB块主流在1205-1210。(单位:元/湿吨) 废钢:1月4日,全国45个主要市场废钢平均价2636吨,较上一交易日价格上调9元/吨。具体来看,4日全国废钢价格主稳个涨运行,华东区域价格普遍趋稳,华中、华南以及北方出现小幅上涨行情。钢厂方面,国内大部分钢厂冬储日程开启,废钢性价比突出的情况下采废积极性较高,但是近期价格偏强运行,钢厂到货情况略微低下,钢厂或依据自身库存进一步拉涨。市场方面,基地和贸易商多反馈由于社会废钢资源的紧张和当前大家盼涨情绪的高涨,市场收货难度加大,对短期废钢价格有所支撑。综合预计5日全国废钢价格主稳个涨运行。 焦炭:1月4日,焦炭市场价格暂稳运行,冶金焦价格下降一轮后,部分焦企利润开始小幅亏损。原料煤4日竞拍价格有所下降,竞拍成交较弱,各煤种有30-50元/吨不等的降幅。但是目前处于冬储阶段,补库预期仍在,炼焦煤价格下降空间比较有限,对焦企的利润提升帮助有限。下游钢厂目前复产较为缓慢,限产程度较高,对焦炭采购需求较弱,对焦炭仍有第二轮提降预期。 四、钢材市场价格预测 供给方面:据Mysteel调研,本周五大品种钢材产量876.45万吨,周环比减少9.86万吨。其中,螺纹钢、线材、热轧板卷、冷轧板卷等产量减少,中厚板产量增加。 库存方面:本周,五大品种钢材总库存量1364.09万吨,周环比增加25.88万吨。其中,钢厂库存量440.68万吨,周环比减少10.62万吨;社会库存量923.41万吨,周环比增加36.50万吨。 周初,在矿价炒涨推动下,钢材市场价格跟随上涨。不过,下游终端对高价资源接受程度不高,拿货意愿偏低。 冬季钢市交易量或进一步萎缩,钢厂检修减产范围也将扩大,供需两弱态势延续,钢厂库存压力不大,贸易商被动冬储居多。同时,原燃料价格表现分化,焦炭、炼焦煤价格偏弱,铁矿石价格仍然坚挺,钢铁成本高位调整。短期来看,钢价或窄幅震荡运行。
lg
...
我的钢铁网
2024-01-04
港股收评:恒指平收 海运股全天活跃 石油股午后涨幅扩大
go
lg
...
幅居前;红海危机恶化航运供应链更严峻,
港口
及海运股继续活跃,中远海运、中国外运等多股刷新阶段高价;石油股、煤炭股午后拉升明显,中石油、中海油涨约3%。另一方面,经销商盈利压力依然较大,汽车经销商股跌幅明显,航空股、互联网医疗股、半导体股、黄金股、锂电池股多数表现低迷。
lg
...
金融界
2024-01-04
上一页
1
•••
294
295
296
297
298
•••
571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突传重磅!彭博独家:中国考虑处理地方政府拖欠民企逾1万亿美元债务问题
lg
...
中国股市顶住“资本主义过度”警告!市场提前定价降息25基点,美元冷门交叉盘走弱
lg
...
中国警告墨西哥!在提高关税前“三思后行”,并威胁要……
lg
...
中美大消息!南华早报:美中官员通话为特朗普访华铺平道路 时间点可能在...
lg
...
特朗普突发罕见举动!特朗普撤销对华鹰派出任中美科技战关键职位提名 释放什么信号?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