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竞争,以及生态内的利益协调,并要防范熊市时币价-业务负螺旋的可能性。 竞争挑战:现货DEXs 现货DEXs作为DeFi领域最重要,竞争也最激烈的赛道,目前在一线竞争者中已经形成了两种模式,即Uniswap VS Curve。这是DeFi领域到底能不能构建垄断的绝佳对比实验,Uni目前是简洁免费开放派,是典型的公共用品协议,导致迟迟无法盈利;而Curve尝试通过交易+流动性交易市场,联合其伴生项目,希望构建具有护城河、垄断性、强价值捕获的现金流项目,但是Uniswap这类免费公共品的挑战,在熊市有限的交易量份额中只给Curve留下了受限的空间。 竞争挑战:流动性市场 相比现货DEXs,Curve在流动性市场有更明显的优势。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认识到DEXs+流动性市场这种业务模式的好处,Balancer、Solidly、Velodrome等项目也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后续对于流动性的争夺会进一步加剧。 利益协调的挑战 对于Curve生态治理权的持续积累,可以为生态项目在流动性的获取,治理票的寻租上争取到直接的利益,这也成为CRV的直接需求来源之一。但另一方面,无许可性、低门槛、可组合、流动性的低成本和管理方案的灵活性,是Curve作为流动性市场对于项目方来说的核心价值。目前对于大部分新项目来说,跨入Curve生态的门槛正在越来越高,虽然它们可以自由构建工厂池,但是想要进入Gauge却需要获得社区的投票,要跨过这一门槛并不容易。后续Curve社区如何通过内部协调,在“保证现有治理权大户的利益”和“开放生态接纳更多参与者”这两者间做好平衡,也是很大的挑战。 CRV币价下跌造成流动性激励下降导致的业务负螺旋 与许多DeFi一样,Curve的业务激励由其权益代币CRV负责,CRV币价上涨会提升激励价值,促进业务上涨,反之币价下跌会造成激励降低,流动性会逐渐流失。这种负螺旋在熊市中是对项目的严峻考验,但目前来看Curve的抗压能力不错。 四.估值对比 考虑到商业模式、市场地位的相似和相近,笔者在这里选择同样是老牌DeFi,目前也同样兼营DEXs和流动性市场的Balancer来跟Curve做估值的横向对比。 这里具体采用的对比方案是:以交易手续费+贿选收入作为两个项目的收入项,与两个项目的已发行代币和全稀释代币市值做收益倍数的对比。此外,我们也对两个项目在流动性激励上的代币价值与它们的收入计算了比值。 项目 周手续费收入 周贿选收入 已发行代币量 代币价格 已发行代币市值 全稀释市值 PS(已发行代币) PS(全稀释市值) 每周流动性激励代币 每周代币排放价值 收入\激励比 Curve 216,203 1,520,000 1,472,518,296 1.04 1,531,419,028 3,435,151,511 16.96 38.05 3,725,659 3,874,685 0.45 Balancer 99,736 276,500 55,627,315 7.25 403,298,034 697,092,604 20.61 35.63 145,000 1,051,250 0.36 数据来源:Dune、Llama.airforce、Coingecko、官方代币合约信息,数据时间:2023.3.1 PS:1.已发行代币量,指的是项目已排放的权益代币总量,包括处于ve锁仓状态和自由流通状态的代币; 2.除PS和收入\激励比指标外的数字单位均为美元。 制表:Mint Ventures 从表中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两者从收益倍数的角度来看非常接近,Curve的相对估值略低(已发行代币的市值更具可参考性,我们主要以此为准) Curve的收入\激励比更高,显示在同样的流动性激励金额下,Curve目前有着更高的综合收入 当然,以上Curve与Balancer在收益倍数层面的对比是比较粗略的,以下几个因素没有完全考虑在内: 贿选收入一栏,笔者仅统计了Llama.airforce的贿选收入数据,该收入数据仅覆盖了Votium(Curve最主要的贿选平台)和Hiddenhand(Balancer最主要的贿选平台)的贿选收入数据 贿选收入并不能完全囊括流动性采购者在采购流动性上的付费,因为还有很多项目方没有采用贿选的方式采购流动性,而是选择直接购买CRV或BAL进行锁仓来获得veTOKEN,进行长期的流动性采购 Curve的代币排放除了用于激励流动性的部分,给团队的每周代币激励还有3,841,978CRV(时值近400万$),不过这部分代币大部分未进入流通 总体来说,基于以上收益倍数,Curve相较于Balancer的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来源:金色财经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