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Coinbase:链上火了,“卖水人” 真能躺赢?
go
lg
...
周期性供应减半 + 美元信用受损 +
特
朗
普
政府的监管友好,支撑了加密货币从 2022 年至今的上涨。 截至 6 月 23 日,加密货币市场规模来到了 3.3 万亿美元,自 2023 年以来,上涨了快三倍。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规模最大、市值贡献超 60% 的比特币,也从 2023 年中,不足 3 万美元一枚上涨至今天的 10 万 +。 3.3 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全球 GDP 的 3%。如果把整体加密资产,视作一个国家经济体或者是一个叫 Crypto 的公司,那么: 当下的加密资产等同于一个中上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击败法国位列全球第 7; 同时也是一个超越苹果(3 万亿),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值的公司。排在前面的微软、英伟达,3.6 万亿左右,以当下的趋势 Crypto 成为全球老大指日可待。 因此,站在全球资产配置的视角,加密货币资产越来越难被忽视,海豚君决定开始着手跟踪。 考虑到监管仍然是当下最大的影响因素,目前尚处于从严到有所放松的中间地带,因此我们优先选择商业模式良好、合规属性较高的龙头公司开展研究。 加密资产系列以$Coinbase(COIN.US) 打头阵,本篇将主要讨论 Coinbase 的商业模式和未来增长的核心逻辑,下篇将重点围绕稳定币展开,同时算算 Coinbase 和$Circle(CRCL.US) 的未来价值。 以下为详细分析 一、交易所不是终点 如果把 “加密货币” 视作股票市场中的上市公司标的,或者是商品市场中的大宗商品合约,那么 Coinbase 就是纽交所、芝商所,最基础的功能,就是提供加密货币报价、撮合、结算等等类交易所功能。 但与传统不同的是,Coinbase 还抢了“经纪商”的角色——即能够直接面对投资者,提供交易、借贷、托管、质押以及提现等服务。 随着数字钱包等基础设施和商家生态的完善,Coinbase 很快就推进了主要基于 BTC 的支付场景。2019 年更是与 Visa 合作上线 Coinbase Card,支持用户线下/线上刷卡买实物。但支付场景推广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加密货币价值波动太大。因此,稳定币出来,并获得官方认可后,Coinbase 的支付场景才有望真正得到饿更有力的推进。 除了交易和支付外,Coinbase 还在申请股票代币交易平台。一旦被 SEC 通过,那么意味着在 Coinbase 上也能间接投资股票了。 至此,Coinbase 未来的商业版图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蓝图,即加速现实资产上链,致力于打造一个链上综合金融场景平台,而不单单是一个纯粹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了。 海豚君认为,支付和投资都是扩大加密货币应用场景的关键操作,而场景的延伸,就意味着加密货币整个市场的膨胀,这对于 Coinbase 这个 “卖水人” 来说,也会赚得更多。 在加密货币市场里,Coinbase 这一类的交易平台的存在,不仅纵向缩短了整个产业链条,同时还能快速横向跨越多个需求场景,部分是密货币过去监管不充分、业务扩张便利。而对于 Coinbase 这样,在规模和合规层面都相对顶级的龙头来说,未来监管的更多渗透,只会帮助它来消灭潜在对手。 因此,我们自然而然的可以想到,Coinbase 理应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分配。 事实确实如此,但由于加密货币市场的高波动性,Coinbase 的业绩并不稳定。不过,撇除特殊时期(比如上市、收购等扰动短期利润率的影响),正常时期的盈利能力(以利润率衡量)还是基本分布在 25%~65% 区间。虽然跨度区间大,但基本已经可以对标成熟的传统金融机构。 以 2024 年的情况来看,Coinbase 的利润率接近于 Robinhood 等低折扣/免佣经纪商,但低于纯交易所,说明还未完全体现交易所,以及产业链优势带来的更多获利空间。 那在虚拟货币市场未来随着加密资产得到更普世级别的认可,而不断壮大的过程中,Coinbase只要竞争地位稳固,那么它的利润率上限会逐步打开,终局状态下,海豚君认为可以触达到一个相比传统金融机构更有优势的盈利水平。 二、 合规优势打开 “交易” 之外的想象空间 那么 Coinbase 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竞争环境?海豚君围绕 Coinbase 的基本业务和商业模式,边梳理边讨论。 直接看下图,从收入贡献的大类上看,Coinbase 主要有三项创收来源:交易收入、订阅收入、其他。 其中交易收入极易受交易行情影响,但也是当下 Coinbase 创收扛把子,占比仍然有 50%。订阅收入和其他(包含托管结算、质押、稳定币、数据/云以及公司投资收益等),则更像是起到一个润滑剂的作用,由于增长相对稳定,可以稍微平抑交易收入的波动。 但一个明显趋势是:随着场景的拓宽,竞争加剧、以及增量资金来源的结构变化,Coinbase 未来对交易收入的依赖性会越来越低。 1. 交易门槛会逐步降低 与同行相比,Coinbase 的产品优势就是合规、安全,但劣势是散户手续费高、衍生品交易品种短缺。不过,这两个缺点,过去 1-2 年,Coinbase 正在快速追赶同行。 Source:CoinDesk 目前 Coinbase 运营三家交易所,现货交易的 Coinbase Exchange,面向非美国本土的专业个人和机构交易的 Coinbase International Exchange(CIE),以及通过收购 FairX 转型而来的衍生品交易所 Coinbase Derivatives Exchange(CDE)。 上述三家交易所,涵盖了目前市场中绝大多数的近 300 种加密货币。在美国现货交易市场中,Coinbase 的产品覆盖量算绝对的老大(合规门槛阻拦了同行大规模上线长尾币种)。但如果放到全球地区,并且算上衍生品交易的话,那么 Coinbase 所涵盖的交易品种就算不上靠前了,比如与 Binance、Bybit 的差距就很明显。 除了交易品种的范围外,Coinbase 在交易上的最大差异还包括交易成本。和传统证券交易一样,Coinbase 的交易费基于交易规模和一定的(阶梯)费率。比如下图所示为 Taker(快速吃单)交易者收费明细,Maker(挂单)交易者收费一般会 Taker 更低一些: 对于普通散户来说,上述不同的交易方式(简单交易、高级交易、Coinbase one 交易)存在不同的交易成本。用户交易成本=“交易费率 + 官方隐藏价差”: 1)散户的交易成本可以低至 0.05%,高至 2.5%(2022 年底,散户 200 美元以上的交易,交易费率从 1.49% 降至最高 0.6%)。 2)对于使用 Prime 或 Exchange VIP 层级的机构用户来说,费率报价在 0.03%-0.18% 区间。 如果直接从最终财报体现的综合费率来看,散户和机构的交易费率(含价差 Spread),分别为 1.49% 和 0.03%。这个收费水平相比同行(尤其是交易所同行),主要是面向散户的收费,Coinbase 不占优势。 以 Binance 为例,散户现货交易中最高层级的费率 0.1%,也只有 Coinbase 的 1/6(还是 2023 年 Coinbase 降价之后),而如果用 BNB(币安币)支付手续费,那这个费率还可以打个 75 折。 如下图,其他可交易加密货币的平台中,交易所属性的都比 Coinbase 收费便宜,其他平台则主要是支付机构的会更贵,折扣券商的交易费用同样比 Coinbase 低。 Coinbase 在 2022 年 8 月已经有过一次降费,也就是Advanced Trade上线,针对过去 30 天交易额在 10K 以下的用户,交易成本(交易手续费 Taker 0.6%,Maker 0.4%,基本无隐藏 Spread)不到 Simple Trade(1.49%+ 大约 0.5%spread)的一半。 交易品种少(主要是衍生品)和交易成本高,很容易影响散户的交易热情。虽然 Coinbase 平台上拥有全球最多的加密货币资产(AUC 占 12%),但在交易规模上,Coinbase 只占 5%。这还只是现货,如果再加上衍生品交易,那么 Coinbase 总交易规模就直接排到了 TOP10 之外。 只有在美国本土,因为牌照合规的问题,Coinbase 才能称霸市场,现货交易量占到了全美 50% 以上。 为什么 Coinbase 资产量不低,但交易规模却不够大呢? 问题出在换手率上,Coinbase 明显低于同行,一点没有提现加密资产高风险、高波动的特征。但换手率只是表象,背后还是资金结构(用户属性)的不同导致,而用户属性本质上也是由产品特征/优劣势带来。 一个普遍性的交易特征是,对于当下的加密货币,散户中以长期资产配置为目的的占比在不断增长,这部分用户天然交易低频。机构中目前还是以高频交易做波动收益的量化居多,但随着主流资金正在加速进入,未来整体机构交易频率会降低。 而 Coinbase 上由于交易品种不多,交易成本更高,对高频交易的散户吸引力不高,但其合规、安全性,反而吸引了以长期配置的高净值散户,以及对投资托管也有着严格合规要求的主流资金,而这两类都属于低频交易群体。 当然,Coinbase 也很清楚自己在交易上的劣势点,正在奋力追赶同行。 关于交易品种少的问题,Coinbase 加快了新币交易的上线速度,并且在 5 月初宣布收购 Deribit(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期权与期货交易平台),以补足自己在衍生品交易品种以及相关机构客户的欠缺。(关于 Deribit 的详细情况,海豚君将在 Q2 财报合并 Deribit 后再进行讨论) 关于交易成本高的问题,其实这与交易规模存在伴生性,短期 Coinbase 交易费居高不下,除了因为承担了额外的合规成本及其他技术费(比如 Base 的开发成本)外,可能也因为交易规模低,导致在 “自砍一刀” 的时候舍不得一杆子降到底。 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海豚君认为 Coinbase 的“降价” 动作很快就会继续。 (1)合规放松,内部出清、外来竞争加剧 未来竞争将不局限于加密资产交易所的行业内竞争,威胁越来越大的,还有来自传统金融机构的外部竞争。 目前在业内竞争上,Coinbase 的主要优势就是“合规性”,尤其在美国市场。Coinbase 是唯一上市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关键是,也是第一个获得在美国全境运营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但 “合规” 的反面,就是在交易资产品种(加密货币种类、衍生品种类)上,并不占优。不过,自 2025 年起,在
特
朗
普
政府的积极 “站台” 下,加密货币逐渐被更多的主流官方认可。 “认可” 的主要方式,就是以非打压的目的,纳入 “友好监管” 范畴,其中美国的《市场结构法案》、《稳定币法案》是主要推动器。 众议院通过的《市场结构法案》赋予了 CFTC 现货加密货币专属管辖权,后续若继续通过参议院投票和总统签名生效,则代表结束了 SEC 与 CFTC 管辖纷争。 由 CFTC 管而不是 SEC 管的好处就是在监管便利性上更高: 1)不需要另外申请牌照(ATS+BD);2)减少清算成本;3)新代币上市无需逐一进行信息披露; 在 CFTC 的管辖下,加密货币交易所做衍生品,只需做经纪端登记,做现货则可以甚至不用向 CFTC 注册,这不仅省去了高昂的合规成本(法务、审计等),也无需改造现有系统去对接 NMS 级别的清算管线。 监管对加密资产越来越认可自然是好事,随着更多的资金涌入加密货币市场,Coinbase 等本身合规做的不错的龙头会直接受益,长尾的小平台会持续出清。 但与此同时,官方认可也会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开始放心大胆的加速转型,尤其是一些本身就靠业务创新杀出血路的平台,对行业前沿变化的反应决策会更灵敏。 零售用户上,比如经纪商 Robinhood,或者是支付钱包 Block 等。两个平台多年前就已经支持加密货币买卖,后续通过完善 “投资场景”,并快速扩展到 “商家支付” 等领域。但鉴于合规性和安全性要求,传统金融机构主要围绕头部加密货币 BTC、ETH 等,“交易品种更稀少”是它们面对 Coinbase 平台最明显的劣势。 但后续随着加密货币被进一步的广泛认可下,可以合理想象,传统金融机构会更有动力拓宽加密货币品种范围,这些本身有着用户、场景优势的平台,将与 Coinbase 展开更加直接的竞争。 (2)资金流入更多转向机构 监管认可带来的另一方面影响,就是资金流入方式的变化。过往参与加密货币市场交易的机构主要是靠波动收益的量化为主,主流机构会因为合规性问题,配置规模受限。但随着监管限制打开,未来主流机构的参与也会进一步增加。 那么对于新散户而言,配置加密货币的方式可能就不一定需要 “亲自下场” 了,从资金安全和便利性角度,可以通过投资机构基金的方式来进行配置。 因此,纯散户交易的市场占比会进一步萎缩,且竞争不减反增下,降费也将成为 Coinbase 的必经之路。 2、未来附加值来自于链上场景的拓宽 截至 1Q25,Coinbase 零售交易收入(交易费 +Spread),占到了交易收入的 92%,总收入的 57%。与此同时,交易带来的边际利润也非常高,因此如果降费不能立即给交易规模带来显著提升,那么降费对 Coinbase 整体业绩的影响将非常大。 但既然是无法改变的大趋势,这意味着开发非交易收入在当下和未来都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Coinbase 的非交易收入,主要是指包含托管、质押、稳定币以及借贷等综合金融的订阅收入。这部分功能需求,除了支付场景的开拓更依赖零售用户外,其他场景需求主要来源于资金规模相对庞大的用户,因此服务对象也以机构客户为主。 因此以较低的交易费降低资金进入门槛,再通过综合金融服务来扩大附加值,是 Coinbase 更乐意一降到底——压低机构交易费率(拉齐到同行水平)的原因。 下面具体来看目前订阅业务中占比相对较大、未来随着机构入局,能够同步扩大收入规模的细分业务: (1)机构托管:最易开发的增值服务 资金托管一般伴随交易业务衍生而来,主要面向机构客户,提供加密货币的冷存储、24*7 取款流程、保险、审计以及合规对账报告等服务,计算得综合托管费在 0.1% 左右。(2025 年一季度起不再单独披露,下图为海豚君预估值) 由于费率基本稳定,托管收入的增长主要靠机构的资金规模扩张驱动。对于机构而言,Coinbase 所拥有的合规性优势是它们考虑平台的首选要素,因此对于 Coinbase 来说,只要未来监管趋势是不断放松的,那么这一块收入增长就可以持续。 但长期同样也会面临一个外部竞争的问题,当更合规、且具备跨市场资产的传统金融机构 “降维打击”,Coinbase 如何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主流资金? (2)质押收益:中长期增长有天花板 在 2022 年与 Circle 牵手之前,Coinbase 非交易业务中最大的来源是加密资产质押,曾最高在总收入中占比近 13%。 加密资产质押收入,类似于用户用加密资产投资挖矿项目(成为主流 PoS 公链的验证人)从而获得的收益,Coinbase 在其中分一笔托管服务费。这笔钱由 Coinbase 从前端收到收益后,自己留下 25%,剩余给到用户。 质押收益率不同币种差别可以很大,通常和该币种的币值稳定、通胀率(供给增加的比例),以及共同竞争成为验证人的拥挤度(总质押量)有关。 头部的加密币种的质押收益率一般偏低,主要在于其供给固定或越来越少,但由于本身币值相对稳定,验证人竞争 “上岗” 太拥挤。由于要成为验证人就得拥有更多的 “保证金”(质押资产),单币质押收益就会被摊薄。 如下图,头部的 ETH 以太坊质押收益率为 3.4%~4.5%,但小币种 DOT 波卡币的收益率则有 12%~15%。 短期而言,质押收入基本随着质押资产规模的扩大而扩大。但中长期来看,在供给相对受限下,优质加密货币出块率会趋势性走低,而劣质/小众加密货币,就算出块率高,但可能本身币值不高或波动下,质押激励实际换算成美元价值后,真实的质押收益率其实也不高。因此,这种趋势下,将限制质押业务收入的长期成长空间。 似乎(1)-(2)看下来,Coinbase 的订阅业务,短中期内随着加密货币市场蛋糕的扩大和稳定的竞争优势(安全、合规、官方站台),增长无需担忧,但长期若传统机构加速下场,Coinbase 还能在主流机构被视为 “优选” 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就是(3)稳定币业务。一方面做大加密货币蛋糕,在官方认可下现实资产上链速度加快,资金不再因投机需求流入加密货币市场,而是更加稳定的支付、储藏价值。另一方面,Coinbase 的超额优势来自于目前它在 USDC 产业链中的特殊地位。 因此,收入占比 15% 的稳定币业务,是 Coinbase 未来增长的大动脉,也是决定 Coinbase 估值是否已经打满的关键。目前 Coinbase 在稳定币业务上的综合分成比例达到了 55%,但实际平台上的 USDC 持有量只占 17%,很明显 Coinbase 有 “特权”。 但问题是,Coinbase 在稳定币上的特殊地位一部分是源于与 Circle 深层捆绑。但双方的利益诉求,其实也并非完全一致。Coinbase 可能会基于用户需求,对市场规模更大的另一个稳定币 USDT 提供类似的分销便利,而 Circle 上市后,也会产生对收入增长的诉求,从而试图争取到更大的分成比例。 这些业务上的分歧,就目前 Coinbase 对 Circle 少量的股权投资而言(早期双方五五持股的 Centre 联盟于 2023 年解散,USDC 发行权归总于 Circle),很难保证分歧扩大不会影响到双方的合作: 像去年底引入 Coinbase 的竞对 Binance 到生态合作,虽然 Binance 分成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但其实也削弱了 Coinbase 因为 USDC 而拥有的竞争优势。 除此之外,Circle 也在通过抢 USDC 余额(通过旗下 Mint 钱包返利,激励做市商和本地支付公司将待发资金停留在 Mint,而不是交易所钱包)、做大必须对接发行人的需求场景(比如跨链桥、Tokenized T-Bill、传统清算)做大来提高总收益的分成占比。 2023 年的协议,约定期限为 7 年,也就是 2030 年之前,两者的利益瓜分可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做大 USDC 蛋糕固然是当务之急(暴涨 6 倍后 Circle 的稀缺性开始受到质疑),但七年之后呢? 万亿市场规模预期下,USDC 能吃到多少?USDC 生态中 Coinbase 与 Circle,一个拥有场景端,一个掌握发行端,最终谁会取得更多的话语权?换言之,涨到现在 Coinbase 和 Circle 谁的未来具备更大的价值空间?下一篇,海豚君将重点围绕稳定币展开讨论。
lg
...
海豚投研
07-01 20:08
特
朗
普
出口限制下,中国被迫“自力更生”?
go
lg
...
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特
朗
普
以出口管制为筹码向中国施压稀土出口之际,中国展示出在没有美国高端芯片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技术能力。 在中国政府本月组织的一次媒体行程中,记者被带往江苏和浙江这两个诞生AI明星企业DeepSeek的沿海富裕省份。政府安排了一系列科技企业高管与彭博新闻社及其他媒体记者见面,传递出的核心信号是:即便在美国的限制下,中国科技行业依然志在全球领先。 以位于苏州的魔法原子机器人(Magiclab Robotics)为例,这家公司成立还不到两年。公司总裁吴长征表示,他们用于制造人形机器人的零部件中,超过90%为自主研发,剩下的芯片和微控制器则来自国内和海外渠道,并未使用美国芯片。 他说:“中国在这个产业中并没有太多薄弱环节。”在展示一台面向工厂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时,他淡化
特
朗
普
最近针对半导体设计软件的出口禁令的影响,并称自家机器人只需使用“标准芯片”。 媒体行程从江苏南京启动,当地科研人员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是纽约的三倍。在前往苏州及邻近浙江的高铁上,行程重点逐渐转向绿色科技发展。 五天的行程涉及生物制药、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汽车等多个产业,都是习近平推动高端制造业战略中的重点领域。不少中国企业对
特
朗
普
关税和出口管制表达出“团结一致”的态度,支持政府强化科技自主。 在外媒通常难以接触企业高管、采访常受限制的中国,此次集中接触展示了北京试图重塑外资信心的努力。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房地产崩盘、通缩压力以及百年来最高的美方关税挑战。尽管DeepSeek年初的AI技术突破证明中国在芯片受限下依然能实现创新,但无法获得英伟达最先进AI芯片的现实,仍让中美技术差距难以完全弥合。 此次媒体行程主要展示的是对芯片需求不高的企业,比如车载AI音视频系统制造商AISpeech公司。对于那些专注于自动驾驶、通用人工智能等需要尖端计算力的企业,芯片的先进程度仍至关重要。 美国打压强化中国“自力更生”能力 在没有触及国家补贴等敏感话题的情况下,八位科技企业负责人在政府官员旁听下表示,美国几年来的打压反而强化了中国的“自力更生”能力。 这些企业强调,他们正在利用不易被外部扰动的本地优势,例如庞大的人才库与独立供应链。 AISpeech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俞凯表示,公司已在北京和苏州的研发中心招聘700多名员工,而最初只是在英国剑桥由不到10人组建的小团队开发算法。公司还在深圳设立子公司以靠近智能硬件生产基地,并在华南地区建立子公司为汽车合作伙伴提供软件服务。 由于美国的技术管控日益严厉,中国领导层高度警惕。今年习近平对稀土磁体出口实施管控,试图反制美国出口限制。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上周表示,美中已签署协议,落实上月在日内瓦谈判达成的贸易条款,其中包括中国承诺继续出口稀土材料,这些材料广泛用于风电设备与喷气飞机。 美国限制冲击高科技行业 当前,中国国内对于是否必须依赖最先进芯片制造设备以及英伟达最新AI加速器的意义仍存在争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表示,中国公司可通过芯片堆叠技术取得接近尖端芯片的效果。另一方面,北京屏蔽了大多数美系AI服务,这也使国内企业避开与美企正面竞争。 据华盛顿智库Stimson Center前瞻战略中心负责人Julian Mueller-Kaler分析,在经历数年技术打压后,中国需要向世界展示“信心和外部形象”。他指出,高端AI芯片可以被性能稍逊的芯片取代,只是代价是更高的能耗。 他表示:“中国没有对几年前的芯片管制做出太强烈报复,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北京其实欢迎这种限制。它迫使中国公司建立自身能力,减少对美方技术的依赖——而这正是中国政策制定者长期以来的目标,但过去受经济现实限制未能推进。” 不过,尽管展示出较强自主能力,但在中美关系持续恶化下,很少有公司能完全幸免。一些受访高管坦言,在
特
朗
普
“美国优先”政策下,美国投资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限制带来明显冲击。 IASO生物医药董事长张金华说:“融资受到的影响很大。我对团队说,别再问‘寒冬什么时候过去’,我们要把冬天当成四季,适应长期不确定性。”
lg
...
风起
07-01 19:35
疯狂的铜,又杀回来了
go
lg
...
货近2000元。 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特
朗
普
针对铜加征关税的预期悬而未决。具体来看,2月26日,
特
朗
普
签署行政命令启动对进口铜产品的“232调查”。而据232条款,美国相关部门会在270天之内调查,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22日。 3月5日,
特
朗
普
在对国会的讲话中提到对铜加征关税,税率为25%。 基于关税预期,导致下游厂商提前补库以及内外套利贸易,驱动海外铜加剧向美国市场转移,打破了全球铜市场平衡格局。 上半年,LME铜亚洲仓库库存从20万吨大幅锐减至6万吨,去库幅度高达70%。 此外,LME欧洲库存前5个月保持平稳,但从6月开始大幅减少,从月初的6.26万吨减少至月底的3.44万吨,锐减幅度高达44%,逼近多年同期低位水平。这一仓位减少,市场传言欧洲仓库多为俄铜,贸易商提货送往中国进行销售。 LME两大核心仓同时持续去库,可用库存总量较年初已经大幅下降80%左右,目前仅相当于全球一天的用量。 在此大背景下,引发了LME铜现期货升水快速拉升。据数据显示,本周一现货铜价较三个月期货价格高出了280美元/吨,创下自2021年创纪录飙升以来的最大价差。这一巨幅现货溢价表明供应短缺。 铜现货短缺,升水幅度过大,市场开始担忧LME铜可能会再次发生逼仓风险。 目前来看,发生概率依旧不高。 一方面,为应对市场扭曲风险,LME交易所于近期出台了新规,设定了50%的持仓集中度强制借出规则,若大额多头继续增仓可能触发干预,抑制逼仓行为。 这标志着监管从危机应对转向事前预防。事实上,2021年COMEX铜遭逼仓后,交易所已强化风险监控,包括限制现货溢价与延期交割规则。 另一方面,伦铜相较于国内沪铜溢价水平很高。中国铜出口窗口打开,炼厂向海外输送铜,进而抑制逼仓行为的发生。同时,市场传言LME欧洲仓提货转移至中国,逻辑上站不住脚,因为两地价格已深度倒挂。 美国对铜232调查迟迟没有落地,美铜价格对亚洲、南美市场均有很强的虹吸效应,那么也会导致这些地区的铜供应出现偏紧状态,一定程度上支撑铜价保持高位水平。 当然,LME亚洲仓、欧洲仓继续持续去库,现货升水持续拉升,那么仍有可能在期货市场引发逼仓风险。这需要进一步观察与跟踪。 02 历史上,铜期货市场发生过多次骇人听闻的逼仓事件,包括1996年住友商社“锤子先生”滨中泰男操纵案、2005-2006年发生的国储铜事件,以及2021年发生的托克集团库存操控逼仓案。 尤其是2021年这次史诗级逼仓,助推A股铜金融板块的超级牛市。尤其是行业风向标的北方铜业,在短短几个月大涨超300%。 那么,2021年的铜逼仓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又能给本次可能诱发的逼仓行为提供什么指引? 2020—2021年,全球铜矿因疫情减产,南美矿山运营中断率高达30%,精矿供应缺口扩大。与此同时,全球主流央行祭出超大规模的货币、财政政策手段来刺激经济,稳定了铜需求。 用铜大户中国因控制疫情很快,且海外因供应链迟迟无法修复,触发了中国加码外贸出口,驱动经济呈现较快复苏。且中国“双碳”政策推动新能源产业(电动车、光伏)爆发,加剧了铜的供需矛盾。 铜价格已在2020年大幅上涨,LME铜期货价格从最低的4371美元大幅上升至年底的7753美元,累计涨幅高达75%以上。 在此大背景下,总部位于瑞士、世界500强,且为大宗商品交易商的托克集团从2021年初开始从LME仓库系统性提取铜库存。 当年10月,集中性提取铜,导致当时LME铜库存注册仓单从一个月前的超15万吨,大幅下降至当月中旬的仅1.4万吨,创下1998年以来最低。 与此同时,托克首席交易员Kostas Bintas公开宣称“铜价将达15000美元”,进一步刺激投机买盘与操控舆论。 10月18日,LME铜现货较三个月期铜一度溢价超1000美元,远超过去创下的历史极值。虽然第二日收盘时溢价降至338美元/吨,但是仍处于历史高位。同期,LME三月期铜价半月内暴涨14%,突破10700美元/吨,逼近历史高点。 托克集团之所以能够成功逼仓,其实利用了交易所的规则漏洞。一方面,托克通过分散账户(子公司+合作贸易商)持有头寸,规避交易所干预阈值。另一方面,LME库存中俄铜占比一度超40%,但受欧美制裁无法用于交割,加剧可交割资源短缺。 之后,LME修订规则,要求披露关联账户持仓,增设“现货溢价熔断机制”。但此次逼仓事件对LME交易所影响深远,尤其是信用受损,企业转向场外交易,LME库存占比降至全球总量15%,而此前高达35%。 2021年铜逼仓事件与本次有较大不同。这一次可能不是单一大户操控库存,而是多机构因美国232调查诱发的套利交易共识,导致非美市场出现紧平衡状态的结果。 且本次库存水平、现货升水幅度与2021年还有很大差距。加之LME交易所在此前逼仓后补上了规则漏洞,因此本次难以轻松完成逼仓。 03 目前,不管是美铜,还是伦铜,价格快来到历史最高附近。那么,中长期铜价又会如何演化? 供给端,铜产能增长较为乏力。事实上,全球大型铜企资本开支在2013年热潮之后就再也没有大规模增加了,即便2022年之后铜价多次刷新历史新高。一来,全球铜市场格局较为稳固,企业经营逐渐转为保守。二来,全球优质铜矿资源越来越少,开采成本因品味下降上升较快。 需求端,中国是用铜大户,占比全球50%左右。尤其是电网投资规模大,且增速逐年加快,是决定铜需求增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年前5个月,中国电网投资完成额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近20%,而之前三年(2022-2024年)同比增速分别为2%、5.4%、15.3%。 此外,虽然新能源汽车整体用铜量基数比较低,但伴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上升,未来也将成为拉动铜消费增长的主力行业之一。因为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铜量是燃油车的2-3倍。 据中金的研报预期,2026-2028年,LME铜有望冲击12000美元/吨。 而铜价格中枢往上持续抬升,其实利于开采成本低、且产能有释放的铜矿企业(下文所涉及公司仅为介绍,不能作为买卖推荐)。 目前中国最大的铜矿企业为紫金矿业,其铜总储量超5000万吨,主要分布在刚果(金)卡莫阿、塞尔维亚佩吉、西藏巨龙等,为中国境内总储量的120%以上,资源量更是超11000万吨。 其铜产量在2024年已突破100万吨,位居全球第四,且五年年复合增速高达24%。 再如中国第二大铜矿企业为洛阳钼业,2024年铜产量为65万吨,同比增长55%,得益于刚果(金)TFM和KFM两座世界级铜矿山产能逐步落地。后期,这两座铜矿还有较大增产潜力,预计到2028年铜产量将达到80万吨—100万吨。 还有,西部矿业2024年铜产量为17.75万吨,同比大增35%,主要因玉龙铜矿一二期改扩建完成。玉龙铜矿第三期扩建投产后,2026年产能将达到18-20万吨,总矿产铜产能提升至23万吨。 可见,国内中大型铜矿企业在铜产能上均有一定扩张计划,整体将维持“量价齐升”态势,尤其是主营业务还包括金矿的巨头,如紫金矿业,业绩增长确定性会更强一些。 总体而言,当前A股铜金属板块难以奢望LME铜逼仓事件重演,类似2021年的共振大牛市行情或难再现。更为理性的做法是,选择业绩成长性高、估值合理的铜金资源类优质公司,伺机而动。(全文完)
lg
...
格隆汇
07-01 18:49
特
朗
普
底气增强:鲍威尔又被施压了!特斯拉再遭一劫,大而美法案悬而未决
go
lg
...
财经报社(欧洲)讯 在美国总统唐纳德·
特
朗
普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税收和支出法案即将投票之际,全球股市周二小幅上涨,美股期货在标普500指数创下自2023年以来最佳季度表现后小幅回落,投资者正密切关注贸易谈判进展以及华盛顿围绕
特
朗
普
总统税改法案的政治博弈。美元则徘徊在多年低位,刚刚结束自1970年代以来最差的上半年表现。
特
朗
普
公开抨击马斯克 欧洲股市小幅下跌,此前6月年内累计涨幅约为6.5%。美国基准指数期货下跌0.2%,预示当天美股可能小幅回调,此前连续两个交易日创下历史新高。在盘前交易中,特斯拉股价下跌超过4%,此前
特
朗
普
公开抨击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 此前
特
朗
普
表示应审查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名下企业所获得的政府补贴。马斯克曾公开批评
特
朗
普
的税收和支出法案,并在6月初与
特
朗
普
在社交媒体上爆发激烈争执。 Hargreaves Lansdown的高级股票分析师Matt Britzman表示:“随着特斯拉即将公布交付数据,公司核心汽车业务面临激烈竞争,这场政治闹剧可能会重新点燃市场对其看空的情绪,正值股价刚刚开始反弹之际。” 尽管特斯拉仍位居华尔街最具价值的十大公司之一,但自去年12月创下历史新高以来,其市值已蒸发约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芯片制造商英伟达正接近创纪录的4万亿美元市值,可能成为历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其股价在欧洲市场保持平稳,等待美股盘前交易。 尽管
特
朗
普
的贸易改革、中东战争以及对经济增长与通胀的持续不确定性曾令市场震荡,但如今多头已重新掌控局势。不过,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美方正全力推进7月9日贸易谈判的截止期,同时
特
朗
普
也试图敲定一项预算案,该预算案未来十年预计将使美国财政赤字增加逾3万亿美元。
特
朗
普
关键法案表决推迟 此前一交易日,全球股市因贸易乐观情绪而刷新盘中历史高点。但由于参议院围绕该法案展开马拉松式辩论——预计该法案将在未来十年使美国债务增加3.3万亿美元——市场情绪受到打压。 原本预计该项大规模减税与财政支出法案将在亚洲交易时段内进行投票,但由于共和党和少数党民主党围绕众多修正案争论不休,表决推迟。
特
朗
普
希望该法案能在7月4日独立日前通过。与此同时,全球贸易谈判代表正加紧努力,希望在
特
朗
普
设定的关税期限前达成协议,投资者也在等待将于周四公布的关键美国劳动力市场数据。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外汇策略主管Ray Attrill表示:“本周市场焦点显然是贸易问题,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得关注那项正在参议院辩论的‘伟大而美丽的法案’的命运。” 他在播客中补充说,后续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对市场情绪和美联储可能的降息时点具有重要影响”。 鲍威尔压力加大 汇市方面,美元兑日元下跌0.6%,至143.21日元,兑欧元基本持平,报1.18美元,接近2021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今年上半年,美元兑六种主要货币的加权指数下跌逾10%,创下至少50年来最差的上半年表现。 美国国债延续周一尾盘的涨势,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跌4个基点至4.19%,投资者正加大对今年美联储降息幅度的押注。 荷兰国际集团首席投资策略师Vincent Juvyns表示:“我们即将进入财报季,接下来就看多头是否能找到实质性理由继续推动行情。”他补充称:“目前美国预算问题并未成为市场担忧点,从美国国债收益率就能看出市场并未承压。” 尽管经济学家普遍预计
特
朗
普
的关税将推高通胀,但当前温和的价格走势让这种看法受到质疑,这反而增强了白宫的底气,也加大了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施压。 虽然美联储目前尚未开始降息,但已有两位美联储理事公开与鲍威尔持不同观点,暗示最早7月就可能开始降息。 利率掉期市场显示,交易员预期年底前将实施至少两次25个基点的降息,12月前第三次降息的可能性约为60%。 鲍威尔及其他主要央行官员将在周二稍晚于葡萄牙举行的欧洲央行年度论坛上讨论货币政策。投资者还将关注一系列经济数据,包括一波PMI读数以及美国职位空缺报告,以提前研判周四非农就业数据的走向。 Jefferies国际首席欧洲策略师Mohit Kumar表示:“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当前环境对风险资产是有利的。但由于市场仓位已经偏多,行情将不会大幅飙升,而更可能是缓慢推升式的上涨。”
lg
...
欧罗巴
07-01 18:45
日元季节性“黄金七月”预期升温,日元汇率或重返140?
go
lg
...
元疲软,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贸易战。随着
特
朗
普
准备在7月初再次升级贸易战,美元恐处于更不利的位置。 日元贬值局面终结的挑战 随着7月交易日开启以及美国关税谈判期限将至,日元黄金七月可能会因市场预期而实现自我强化,日元汇率达到140不无可能。 不过,日经新闻报道称,日元贬值局面可能尚未终结。 文章指出,今年以来,日元升值主要受到美元贬值因素的驱动、而非日元升值因素。为了避免日元贬值局面的扭转仅仅停留在对美元表面上升值,如何吸引持续流向海外的资金回到日本国内日趋重要。 截至2024年底,对日直接投资余额为53万亿日元,远不及日本政府提出的150万亿日元的目标。 原文链接
lg
...
TradingKey
07-01 18:40
“特马”互撕大戏重演,特斯拉准备好崩了!
go
lg
...
统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 和解才没几天,
特
朗
普
和马斯克的“口水战”又呛起来了。 最近,两人围绕“大而美”法案激烈开麦。 此前,马斯克就一直明里暗里地痛批该法案“令人作呕”,并威胁要成立新政党。 老是骂骂咧咧,
特
朗
普
便也绷不住了。 他最新嘲讽马斯克说,“补贴拿的比谁都多”,没有补贴马斯克就得关门大吉。 只要两人不对付,特斯拉股价立马闻声跳水。 上个月初,“特马”激烈对骂的时候,特斯拉当天暴跌逾14%,市值一夜蒸发超1500亿美元。 今天截止发稿,美股盘前跌近5%,股价300美元岌岌可危。 互撕大戏又来了!
特
朗
普
突然下场开撕。 当地时间7月1日,
特
朗
普
在社交平台上炮轰马斯克。 他声称,其获得的补贴可能比历史上任何人都多。如果没有补贴,马斯克可能得关门大吉,“返回南非老家”了。
特
朗
普
还威胁说,让政府效率部好好查查马斯克的补贴情况。 “火箭发射、卫星生产和电动汽车生产都停止了,我们国家就能省下一大笔钱。” 马斯克在隔空火速回应称:“全部削减,就现在。” 他表示,“大而美”法案的“疯狂支出”将使债务上限增加创纪录的5万亿美元。 “我只是要求不要让美国破产。如果不断提高债务上限,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此前,马斯克发文批评共和党,暗指共和党为"猪党";他还呼吁组建一个新政党。 事实上,这不是两人第一次下场“开撕”。 自马斯克辞别政坛后,
特
朗
普
与马斯克在6月初首次公开撕破脸。 不过,两人紧张关系没几天便又出现缓和。当时,
特
朗
普
还祝愿马斯克一切顺利,马斯克则发文后悔自己“做的太过分了”。 但随着“大而美”法案的推进,两人立马又剑拔弩张了起来。 眼下,正值美参议院投票该法案。 当地时间6月30日,美国参议院开始就
特
朗
普
力推的“大而美”减税及支出法案进行投票。 目前,绝大多数共和党参议员都强烈支持“大而美”法案尽快通过,不过民主党还在抵制。 一旦参议院修正版本通过,众议院也需就参院修正版本表决,两者均顺利通过后,将转交
特
朗
普
签署确认。 据美国的无党派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测,估计参院版本法案将在2025年至2034年间,使美国赤字增加近3.3万亿美元,比众院版本法案增加近1万亿美元。 特斯拉还扛得住吗? 自从与MAGE阵营关系破裂,马斯克便全身心扑在了特斯拉上。 这期间,“特马CP”更是经历了撕破脸、火速和好,然后又撕破脸…… 两人谜一般的“友谊”,反正把特斯拉是折腾的死去活来。 原先就因为马斯克在成功助攻
特
朗
普
当选后,闯荡美国政坛,令特斯拉经历了超强暴击。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股价累计超21%,在美股七姐妹中表现最惨烈。 除了股价之外,特斯拉业绩也惨不忍睹。 上半年,特斯拉欧洲销量大跌,市场份额急速萎缩。 数据显示,特斯拉5月在欧洲市场销量下挫近28%,注册量同比暴跌45% 6月份,特斯拉欧洲销量也没好转多少。 据悉,特斯拉6月在丹麦的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61.57%,在瑞典的新车注册量同比下滑64.4%。不过在英国、西班牙和荷兰,其电动汽车注册量较5月份有所增长。 据说,因为此前销量滑铁卢,马斯克回归后“挥剑斩心腹”,解雇了特斯拉副总裁、北美和欧洲的运营主管。 再看中国市场,特斯拉销量同样不容乐观。 特斯拉今年前五月累计销量20.32万辆,同比下降7.7%。 自2024年10月至今年5月,特斯拉已经是连续第8个月出现同比下滑。 不过在马斯克回归后,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落地,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又开始重拾信心。 最近,多家大行上调特斯拉目标价和评级。 此前瑞银将其目标价由190美元上调至215美元,研究公司Benchmark Company上调至475美元,同时维持“买入”评级。 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则维持其买入评级,分别维持目标价410美元、345美元。
lg
...
格隆汇
07-01 18:39
暴涨超40美元:黄金逼近关键买盘点位!今日鲍威尔来袭,别忘了
特
朗
普
关键投票
go
lg
...
至三年多以来的低点。由于参议院正在推进
特
朗
普
提出的“大而美丽”的财政支出法案,市场对美国财政健康的担忧加剧,严重打压了美元。 ActivTrades经纪公司高级分析师Ricardo Evangelista表示:“由于对美国财政前景的担忧以及与关税相关的不确定性仍在持续,尤其是在
特
朗
普
政府于7月最后期限前保持各种政策选项开放的情况下,黄金的避险吸引力正在增强。” 他还补充道:“我预计金价短期内将进一步走高,并在接近3,350美元时吸引更多买盘兴趣,下一道显著阻力位在3,370美元附近。” 在周一,
特
朗
普
总统对美日贸易谈判表达了不满,而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也警告称,尽管谈判是本着诚意进行的,但随着7月9日关税生效日期临近,各国可能会收到大幅加税的通知。 与此同时,市场也在密切关注
特
朗
普
提出的大规模减税和财政支出法案的投票进程,这一立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
特
朗
普
还继续向美联储施压,要求其降息。他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提交一份全球主要国家的利率清单,并亲手标注建议美国利率应在日本0.5%至丹麦1.75%之间。
特
朗
普
对美联储及其主席的持续批评,引发了投资者对央行独立性与公信力的担忧。 本交易日来看,金价目前正等待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讲话,以获取关于未来降息时点的最新线索。交易员似乎正在对美元空头仓位进行调整,准备应对鲍威尔在欧洲央行于辛特拉举行的央行年会上的发言,他将与其他主要央行行长同台参与政策讨论。 市场目前预计,美联储本月降息的概率为20%,而9月降息的可能性则高达77%。如果鲍威尔再次释放出通胀前景疲软的信号,市场将进一步强化对宽松政策的预期,可能推动美元进一步下跌。这种鸽派基调将有利于无息资产黄金进一步回升。 不过,如果鲍威尔意外发表鹰派或谨慎的言论,则可能加剧近期黄金的下行压力。 在经济数据方面,市场正等待当天稍晚公布的职位空缺数据,以及周三的ADP就业报告和周四的非农就业数据,以判断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的可能路径。 黄金通常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和低利率环境下表现良好,被视为重要的避险资产。 黄金技术分析 从技术面来看,金价周一在3250美元心理关口附近获得支撑,目前正在测试3320美元的50日简单移动均线(SMA)。在反弹过程中,金价在日线收盘时重新站上4月历史高点反弹走势的38.2%斐波那契回撤位3297美元。不过,14日相对强弱指数(RSI)仍位于50下方,显示金价从月内低点反弹的持续性仍存在疑问。 若金价周二能够稳定在3320美元的50日均线上方,反弹走势可能进一步延伸至3350美元的21日均线水平。若继续上行,则将再度挑战3377美元的23.6%斐波那契回撤位。 相反,如果金价跌破3297美元的38.2%回撤位,则可能再度回撤至3248美元的月度低点。
lg
...
欧罗巴
07-01 18:26
3334空止损,欧盘黄金现价3348在空一次,黄金策略
go
lg
...
周四晚间公布。当前市场的焦点是7月9日
特
朗
普
关税截止日,我认为这是多头最后的机会;不排除市场在寄希望于美联储降息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关税不能有效的给黄金多头带来上涨动能,美联储降息更难支撑黄金多头。 黄金6月收取一根阳十字线,目前月线连续三个交易月出现上影线,且影线较长,说明上方抛压比较大;这样,对于后市,我们更多的是看好冲高回落,在当前国际局势和经济形势下,大扫荡还会持有,和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这段走势相似。昨日黄金如期在2614以来的年度趋势线获得支撑,6日均线下破后收回,后市将继续拉扯以消耗时间;昨天我们也说了,当前的黄金处于多空两可区域。对于空头一方而言,下破年度趋势支撑就是继续大跌的开始,后市大概率测试3120区域甚至破位。对于多头而言,长期趋势支撑守住,那多头随时都会卷土重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今日的话,短线在昨日大阳线支撑下必定还有上攻,早间已经惯性上冲一波;日内更多的是关注冲高回落走势。第一阻力3334区域,这里当前是2957和3120构成的趋势线跌破后回踩位置,然后是3350区域,行情反弹不宜扩大话,否则将改变跌势;后市进一步冲破3350有望测试3380或3400关口再跌。如果冲高下跌,下方的话,首先关注3295区域,然后3275~70区域,这两个位置首次回踩看反弹。操作上,反弹已经如期发生,就等再次下跌;参考阻力区域反弹做空,昨日有参考布局多单的今天获利出局,下方首次回撤支撑做反弹多单。 昨日说过本周反弹至少3332一线,并且昨日也是逢低做多为主。但是低位3262-63和3270附近都没有给出机会。所以我们晚间3280-83附近直接做多也是刚好给到83开始上涨,同时白盘3290-95空也是一样完美拿下目前价格上涨3333一线,再次低位多机会没有只能等非农过后操作。 昨日早间开盘价格从3276快速拉升3281.5一线后下跌至日内低点3246附近和前期形成双底支撑。之后价格反弹3270一线后在3259-3263区间筑底反弹到3296.7一线,欧美盘价格震荡下跌至3274.5附近后再次触底拉升3309一线回撤3302附近并收盘。早间价格从该位置拉升至目前3320一线。 从昨日走势看:目前3276-78和3289-92以及3297-3302成为当前的支撑点。 行情解析: ①月线昨日收线带有较长上影线的十字星,而我们纵观连续三月收线都是较长上影线,说明上方有见顶信号的迹象。而月线指标macd高位金叉放量震荡,灵动指标sto超买附近徘徊代表价格的高位震荡。同时均线短期还是呈现多头排列我们关注均线MA5和MA10的支撑对应3265和3000一线,中间的抛物转向点位于3065附近。 从月线裸“k”图上看:本月是逢高做空为主,而高点是在3434-3351下方。而下方关注的点是十字星低点3120以及0.236位置3054一线。价格想要到达0.382位置2780至少得需要3个月。 ②周线昨日解析过:目前上方关注3335-3364-3397-3436一线,因为周线指标目前呈现空头,所以目前关注高点3397下方的3364附近*即可。 ③日线指标macd死叉放量震荡,灵动指标sto勾头向上修复,代表价格小幅反弹。目前我们日线级别只需要关注中轨附近的压力即可对应3341-3350一线,均线MA10压力在3335附近。 从目前日线来讲:今日反弹是不会超过中轨3350的,那么3336和3345就是今日做空点位。目前日线斐波拉契回调线支撑3285-3292一线。 ④4小时当前macd金叉放量开口,灵动指标sto超买运行,代表4小时持续反弹。而我们目前需要关注的就是上方均线MA60和上轨压力对应3340和3348一线。支撑位于均线MA30和中轨附近对应3310-3303一线。 从4小时裸“k“图看:目前从波段3451-3246的斐波拉契回调线看压力在0.382位置3324一线,其次是0.5位置3348-49附近。中间的3336和3343是联排阻力压力。 目前4小时还是上涨走势,短期不会回落只能去小幅回落追多。 ⑤小时线目前macd二次金叉放量震荡,灵动指标sto超买运行,代表价格的高位震荡。短期关注均线MA10的支撑3307一线,其次是中轨附近支撑3297-98一线。 综合而言: 因为4小时目前处于多头,所以我们亚盘时段只能去高位多,那么3410附近就是我们的追多点。因为日线笔者判断反弹不会超过中轨3350一线,因此我们追多的目标是3335和3345附近。如果早间回落下破3302,那么日内回撤会到达3292-3278一线。 策略: 【1】亚盘3309-3311附近多,防守3302,目标看3321-3331 【2】3334-37附近空,防守3342,看3323-3312-3292 已经止损出局 【3】日内如果见3348-50附近果断空,防守3363,目标不变 【4】再次多单定3292-3278两点,具体等盘中提示。需要欧美盘时段。 全方位指导时间:早7:00┄次日凌晨2:00(周末也从不停歇,可供随时咨询), VX《RSi166888》 钉钉《jydr888》
lg
...
金油控盘大师
07-01 18:23
人民币创下8个月新高!央行上调中间价,CFETS却急跌 大型国有银行出手了
go
lg
...
的新高,原因是市场担忧美国总统唐纳德·
特
朗
普
的支出法案导致美元走弱。 过去两个月,中美两国之间贸易紧张局势有所缓解,为人民币提供了支撑。 交易商预计,中国当局将继续专注于维持汇率稳定,并指出在中美利差仍大、国内通缩压力持续的背景下,人民币没有大幅升值的基础。 当天人民币的上涨主要反映出美元的整体疲软。尽管共和党内部在
特
朗
普
3.3万亿美元支出法案上的分歧仍在持续,但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仍试图推进该大规模减税与支出计划。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盘中升至7.1538,为2024年11月8日以来的最强水平,与此同时,截止发稿,离岸人民币则报7.1554。 但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大型国有银行在在岸即期市场中积极购汇,试图抑制人民币升势。 华侨银行外汇策略师Christopher Wong表示:“我们认为,政策制定者将继续以‘有节奏地’设定美元/人民币中间价,来稳定整体汇率。” 他还指出:“若人民币快速或大幅升值,可能会引发出口商集中抛售美元,从而带来过度的人民币波动与升值风险。” 在市场开盘前,中国人民银行将美元/人民币中间价设在7.1534元,为2024年11月8日以来的最强水平,比路透调查预测的7.1509略弱25个基点。人民币即期汇率每日允许在中间价上下2%的范围内波动。 根据周二官方中间价测算,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贸易加权汇率(即中间价参考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下跌至95.15,创下自2021年1月4日以来最低水平。 尽管人民币兑美元今年以来升值1.9%,但CFETS指数年内累计下跌6.23%,主要是由于欧元等其他货币大幅升值导致。 星展银行外汇及信用策略师Chang Wei Liang表示:“尽管人民币即期汇率小幅升值,但由于其他货币大幅上涨,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NEER)仍处于较低水平。” 数据方面,市场对一项私营部门调查反应平淡。财新调查显示,中国6月制造业活动重返扩张,主要受到新订单增加推动生产所带动。
lg
...
风起
07-01 17:58
大转变!海量资金最新动作曝光
go
lg
...
魄的2025上半年,终于落下帷幕。 受
特
朗
普
2.0影响,2025年上半年的全球局势依旧充斥不确定性: 年初全球股市上演反转交易,港股、欧股一季度领涨全球,美股垫底;“4.2对等关税”血洗全球,恒指创下单日暴跌13%的史诗级纪录,黄金一枝独秀;暴跌后全球股市反弹,美股再创历史新高,黄金震荡盘整。 截至6月30日收盘,韩国股市后来者居上,以28%涨幅问鼎全球股市,德国DAX、恒指以20%涨幅紧随其后,纳指、标普500上半年涨近5%,上证指数涨2%,沪深300指数微涨0.03%。 上半年市场的剧烈动荡告诉我们:确定性已成为当下时代最昂贵的奢侈品,而适应变化才是生存的不二法则。 抽丝剥茧2025年上半年的投资主线,可以归纳为出4个变化。 1 港A股上半年的4大变化 第一个变化就是科技创新引发的中国资产重估。 今年年初,横空出世的DeepSeek、炙手可热的机器人、持续火爆的BD交易、印巴冲突,让算力、机器人、创新药和军工板块均迎来“DeepSeek时刻”,由此引爆沉靡了三年之久的中国资产的重估浪潮。其中恒生医药ETF(159892)以50.83%涨幅领涨。 第二个变化,消费赛道迎来重塑,悦己新消费火热,labubu、古法黄金、宠物经济成为新宠。老铺黄金上半年股价翻三倍,泡泡玛特股价翻近2倍。 第三个变化,
特
朗
普
“对等关税”闪电袭击下,美元信用体系动摇,全球资金寻求再平衡,黄金成为避险首选,黄金股ETF(159562)、黄金ETF华夏(518850)上半年分别涨38%和23%,稳定币则是6月最热火朝天的新词汇,稳定币指数以76%涨幅超越DeepSeek、黄金,问鼎【A股上半年最性感指数】。 第四个变化,中国正进入前所未有的低利率时代,盛行三年的高股息方向依旧备受资金青睐,上半年银行股屡创新高,超百亿资金涌进红利策略ETF,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10)涨10%。 在科技创新引发中国资产重估、新消费爆发、“对等关税”冲击和前所未有的低利率的四大变化下,资金上半年开启一场历史罕见的大迁徙。 2 资金上半年的布局 资金南下港股、杠杆资金冲高回落、“国家队”借道ETF稳市、险资频频举牌银行股是上半年资金面突出特征。 其中ETF凭借低成本、高透明度、分散风险的独特优势,成为上述资金布局的枢纽。 截止6月30日,ETF市场规模达到4.3万亿的历史高点,上半年合计净流入3023亿元,ETF资金流向同样是资金偏好的重要观察窗口之一。 南下资金6月净买入港股802.51亿港元,为连续第24个月净买入,上半年累计净买入港股7311.87亿港元,逼近2024年全年水平(8078.66亿港元),更是2023年(3188.41亿港元)的两倍多。 南向资金净买入居前的个股同样呈现上半年的四大变化:“互联网巨头+银行股+新消费+科技创新”。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事实上港股大牛市的背后集中在少数行业甚至个股,年初以来跑赢指数的个股占比只有35%,因此ETF成为资金南下的主要工具之一,如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跟踪的恒生科技指数上半年“吸金”151亿元。 杠杆资金方面,在2-3月DeepSeek引发的中国资产重估行情中,融资资金大幅流入A股成为主要的增量资金之一。6月末融资余额的回升同样引爆大金融行情。 进入4月的市场巨震,融资余额下降,同期中央汇金、中国诚通等“国家队”逢低大幅买入股票ETF,4月单月爆买超2000亿元,为市场提供重要的流动性支持,如沪深300ETF华夏(510330)上半年净流入303.17亿元,规模位居全ETF市场第一。 2025年保险举牌潮持续,截止到6月20日, 保险举牌次数合计19次,其中9次举牌银行股(7 次举牌港股银行),4次举牌交通运输股、2次举牌公用事业股、1次举牌金融非银股,可见高股息依旧是险资配置的“压舱石”。 在风险事件频发的二季度,成长股高位回落,红利低波指数防御能力开始凸显,开启屡创新高之路,红利低波ETF基金(159547)上半年涨6%,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 红利低波ETF基金(159547)、银行ETF基金(515020)跟踪的指数红利低波指数、中证银行指数上半年分别“吸金”52.6亿元和32.22亿元。 3 2025下半年,主流大型机构怎么看? 对于权益投资者而言,今年需要接受一个不太一样的投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全球资金配置再平衡、股市的战略定位前所未有高、拥抱科技创新。 如果将时间往前拨至自去年9月24日以来观察,发现上文归纳的四大变化【科技创新引发中国资产重估、新消费爆发、“对等关税”冲击和前所未有的低利率】指向中国经济变革的破局之道——财政(内需)、科技创新和关税。 中金团队指出,判断下半年走向的一个视角就是看关税、财政与AI这三者的相对变化,鉴于中国经济整体修复但有结构亮点的情况下更有利于港股,建议聚焦分红、科技、出海、新消费等。 从各大券商年中策略看,“科技+红利+消费”杠铃策略是机构下半年的主流看法。 过去三年,港股经历了罕见的暴跌,之后迎来史诗级反弹。同时,A股龙头企业赴港二次上市、18C制度吸引专精特新企业、中概股加速回归,使港股汇聚大量优质资产。 回顾历史,从2019年以来,中国股市每逢大行情启动,都是港股先行,A股随后跟上。 A股自去年“924行情”以来,大部分时间在3400点上下区间窄幅震荡,随着管理层不断稳定资本市场预期,每逢关键时点护盘资金强势稳市,再者长期资金入市抬升市场中枢。 在此背景下,以中央汇金为代表的国家队持续买入宽基ETF,个人投资者也借道ETF参与市场,带动ETF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 去年三季度末,被动投资基金持有A股市值历史上首次超越主动权益基金,对市场生态以及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港股为例,近一年来大量资金南下涌入港股,主要偏好于科技、医药、金融和消费: A股投资者也在借道ETF买入港股,其中恒生科技指数ETF、港股通金融ETF、港股消费ETF上半年净流入额达16.57亿元,14.58亿元、1.67亿元。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一键囊括30家港股市值最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企业,包括腾讯、阿里、小米等,覆盖互联网、新能源车、芯片等多个高增长赛道,是布局港股科技龙头的优质工具。 港股通金融ETF(513190)及其联接基金(A类:020422,C类:020423)聚焦港股金融蓝筹股,成份股涵盖港股上市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 港股消费ETF(513230)的权重股不仅有互联网巨头小米(16.17%)、腾讯(14.99%)、阿里巴巴(14.44%),同时还囊括了体育国货李宁、新秀消费泡泡玛特等A股稀缺的“新消费”龙头。 A股方面,资金青睐于科技、金融等领域: 科创50ETF(588000)及联接基金(A类:011612,C类:011613)作为跟踪科创板核心资产的工具,其成分股高度聚焦半导体、医药生物等战略领域,管理费年费率为0.15%、托管费年费率为0.05%,均为全市场最低水平。 为了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科创板“1+6”政策6月18日正式发布,科创板未来或将有更多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上市,向市场释放“资本市场要为硬科技提供长期资金”的政策信号。市场看好科技板块6月反攻,科创50ETF当月大幅净流入16.36亿元。 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及其联接基金(A类:023884,C类:023885)是去年“9·24”行情中横空出世的“牛市新第一旗手”,区间最高涨幅超100%。 该ETF被动跟踪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涵盖软件开发、互联网金融及数字货币产业链,同时囊括拉卡拉、京北方、四方精创等稳定币热门个股,稳定币概念股含量达20.66%,因此在稳定币概念火爆的6月,金融科技ETF华夏净流入2.17亿元。 人形机器人作为新一代产业风口,仅机器人ETF(562500)一只产品上半年就净流入104亿元,该基金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涵盖传感器、伺服系统、AI 算法等机器人产业链关键领域,成份股包括拓普集团、绿的谐波、鸣志电器等龙头企业。 365编辑器 4 小结 近些年发生的事足以让大家明白,世界正置身于变革的洪流中,各领域都经历前所未有的动荡,不变则退。 2025年5月,我们亲眼见证了银行存款利率破1的历史性时刻,货币基金收益率从2013年年的6%收益率到如今逼近跌破1%关口,意味着无风险收益已接近归零,未来的收益取决于个人能承受多少风险,以及对时代更迭的清醒认知。 然而权益投资投资大多时候都在坐冷板凳,如万得全A指数从2024年9月1日-2025年6月30日的197个交易日里有112天上涨,区间涨幅31.79%,其中的97%的涨幅是去年的9月24日-10月8日的5个交易日贡献的。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克服 “择时冲动”、通过长期持有和纪律性投资是更务实的选择。 正如橡树资本霍华德・马克斯所说:“投资的关键不是时机,而是时间——你在市场里待了多久,比你什么时候进入市场更重要。”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上述内容仅反映当前市场情况,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基金投资收益的保证或任何投资建议。指数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购买任何基金产品前请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请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lg
...
格隆汇
07-01 17:50
上一页
1
•••
496
497
498
499
500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8月核心PCE数据支持“渐进宽松” 美联储降息将维持既定节奏
lg
...
特朗普新一轮关税突袭、市场越来越多疑!美联储大降息不再笃定,今日别忘了PCE
lg
...
上涨空间看起来有限:黄金3750深受美联储鹰派定价打压!今日小心PCE
lg
...
美元阻力确认,黄金短线调整?最新走势分析
lg
...
娃哈哈宗氏家族百亿遗产案再起波澜:香港高院驳回宗馥莉上诉许可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5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