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沃森生物收盘下跌1.71%,滚动市盈率154.70倍,总市值202.16亿元
go
lg
...
,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云南沃森
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的主营业务是人用疫苗等生物技术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及服务是自主疫苗、技术服务、中间产品。报告期内,由公司牵头筹建的“云南疫苗实验室(筹)”通过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筹建期验收,按程序报批审定后,正式挂牌“云南疫苗实验室”建设;由公司主持实施的云南省新型疫苗研发评价中试平台建设项目和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临床研究项目获省科技厅验收通过;云南省生物技术药物工程研究中心获主管部门考核通过。公司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云南省重点产业领军企业(云南省高新技术领军企业)荣誉称号。上述项目验收通过和荣誉的获得,充分体现了公司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上获得的认可和肯定。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同比-22.93%;净利润264.62万元,同比-81.27%,销售毛利率71.48%。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13 沃森生物 154.70 142.20 2.14 202.16亿 行业平均 82.25 64.63 10.85 218.10亿 行业中值 45.42 44.39 3.15 89.15亿 1 西藏药业 12.79 12.26 3.14 128.86亿 2 长春高新 19.34 16.45 1.81 424.99亿 3 川宁生物 20.68 19.73 3.37 276.31亿 4 安科生物 22.61 22.33 3.86 157.89亿 5 英诺特 22.74 18.06 2.16 44.58亿 6 上海莱士 23.20 21.19 1.43 464.66亿 7 派林生物 24.32 23.25 2.16 173.26亿 8 华兰生物 26.82 28.09 2.51 305.55亿 9 天坛生物 26.88 25.62 3.49 396.86亿 10 卫光生物 26.93 26.61 2.99 67.45亿 11 康华生物 32.26 21.84 2.51 87.06亿 12 特宝生物 34.89 37.14 11.18 307.34亿
lg
...
金融界
昨天17:08
科拓生物收盘下跌2.39%,滚动市盈率47.02倍,总市值45.22亿元
go
lg
...
,持股市值2.22亿元。 北京科拓恒通
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的主营业务是食用益生菌制品、动植物微生态制剂以及复配食品添加剂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食用益生菌制品、动植物微生态制剂、复配食品添加剂。公司参与的《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61.29万元,同比31.49%;净利润2032.96万元,同比9.79%,销售毛利率50.33%。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13 科拓生物 47.02 47.92 2.50 45.22亿 行业平均 42.14 44.12 5.85 141.91亿 行业中值 31.71 33.39 2.63 53.99亿 1 红棉股份 12.15 11.91 3.23 61.12亿 2 元祖股份 13.21 12.33 1.88 30.67亿 3 中粮糖业 14.85 12.57 1.85 215.38亿 4 承德露露 15.09 14.39 2.64 95.89亿 5 维维股份 15.84 13.69 1.58 56.28亿 6 甘源食品 15.99 14.35 3.05 53.98亿 7 巴比食品 16.50 16.35 1.97 45.23亿 8 洽洽食品 16.79 13.57 2.08 115.23亿 9 天新药业 17.17 19.04 2.56 123.98亿 10 光明乳业 17.40 16.65 1.24 120.20亿 11 安井食品 17.45 16.94 1.88 251.47亿 12 双汇发展 17.89 17.40 3.90 868.24亿
lg
...
金融界
07-25 17:49
港股开盘:恒指跌0.53%、科指跌0.51%,科网股普遍走低,生物技术及黄金股普涨
go
lg
...
手跌1.57%,哔哩哔哩跌2.44%;
生物技术股
延续涨势,维立志博涨超106%;黄金股回暖,灵宝黄金涨超6%;建材水泥股普涨,西部水泥涨超2%;锂电池概念活跃,赣锋锂业涨超3%。 企业新闻 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LM-350“CDH17 ADC”获美国FDA的IND批件。临床前研究显示,LM-350在多个异种移植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00386.HK):上半年油气当量产量约2.63亿桶,同比增长2%。 绿色动力环保(01330.HK):上半年累计发电量25.39亿度,同比增长1.62%。 瑞和数智(03680.HK):正式布局Web3.0和加密货币资产领域,预算8000万港币。 元征科技(02488.HK):不寻常股价波动,预计中期净利润不低于1.9亿元。 龙蟠科技(02465.HK):认购中国银行理财产品,涉资1.67亿元。 业绩速递 灵宝黄金(03330.HK):发布盈喜,预计中期净利润约6.56-6.87亿元,同比增加约330%-350%。 建滔集团(00148.HK):发布盈喜,预计中期纯利超约25.6亿港元,同比增超70%。 天保能源(01671.HK):发布盈喜,预计中期净利同比增长至约980万元。 永胜医疗(01612.HK):发布盈喜,预计中期净利润逾5000万港元,同比增超50%。 燕之屋(01497.HK):发布盈喜,预计中期净利润约7200-8100万元,同比增约20%-35%。 宏华集团(00196.HK):发布盈喜,预计中期净利同比增至不低于2700万元。 天虹国际集团(02678.HK):发布盈喜,预计中期纯利同比增加约60%。 金达控股(00528.HK):发布盈警,预计中期净亏损约1.15-1.35亿元,同扭盈为亏。 REPUBLIC HC(08357.HK):发布盈警,预计中期净亏损大幅增长。 远航港口(08502.HK):发布盈警,预计中期净利同比下跌约35%。 信义储电(08328.HK):发布盈警,预计上半年纯利同比大幅减少60%-80%。 回购、增持动态 汇丰控股(00005.HK):斥资约1.94亿港元回购194.72万股,回购价99.35-99.95港元。 百胜中国(09987.HK):斥资626.16万港元回购1.64万股,回购价379.6-385.4港元。 机构观点 兴业证券:港股牛市进入“漫长夏天”,受益于国家赋能、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升及增量资金流入,下半年将持续走强。银河证券表示,展望未来,预计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且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在全球权益市场中,港股绝对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水平,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水平。 中银国际发:随着大盘屡创新高,港股估值已大幅修复,进一步扩张空间可能较为有限。后续的上涨空间将更多依赖于企业盈利的增长。今年以来,流动性的持续改善为港股大盘向上提供了强劲的支持。在新的趋势性投资主题尚未出现前,行业轮动将会加快。半年报业绩公布期即将开启,目前市场参与者对企业业绩的预期较高,预计资金将会从拥挤度较高的新消费、创新药和银行等板块,往拥挤度较低、估值偏低、业绩有望超预期的板块轮动,比如科技板块(AI产业链相关)。 瑞银:由于外卖等行业的竞争压力可能导致盈利下调,瑞银认为港股市场短期内面临一定压力。尽管如此,随着 “反内卷” 行动的推进,政策调整似乎正在酝酿,同时南向资金和国际投资者可能提供资金支持,因为与其他国内资产和全球股市相比,港股估值仍具吸引力。在当前宏观环境下,瑞银仍然认为杠铃策略是最适合的行业配置方式。瑞银对港股和中国股市整体维持正面看法,并认为鉴于具有吸引力的估值(尤其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股),“逢低买入” 将获得有力支撑,这可能吸引南向资金流入(尽管低于上半年)和潜在的外资流入。
lg
...
金融界
07-25 09:37
港股多板块上涨推动恒指小幅走高,意味着市场信心开始修复
go
lg
...
+3.00% 硬蛋创新 -4.12%
生物技术股
亦有亮眼表现,尤其是康方生物、锦欣生殖等公司涨幅超过6%。 个股亮点纷呈,结构性机会显现 多家公司个股表现抢眼,表现出显著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公司 涨幅 催化因素 东方甄选 +9% 付费会员增长、打造大单品 新特能源 +9.02% 光伏概念强势回暖 中国宏桥 +6% 铝价上涨预期,大摩看好 泡泡玛特 +4% 或将纳入恒指成份股 中通快递-W +4% 盈利韧性强,反内卷受益 机构研报揭示板块前景,港交所、金沙中国受关注 多家国际投行发布研报,表态对部分公司前景看好。 机构 公司 评级 目标价 摩根大通 ASMPT 中性 67港元 花旗 金沙中国 买入 24.5港元 美银 港交所 买入 520港元 其中,美银预期港交所上半年纯利增长31%,显示交易活跃支撑下,港交所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权威点评与总结 综合今日港股表现,多板块轮动上涨显示市场情绪边际改善。尤其是半导体、生技、光伏概念股表现强势,受益于政策预期和基本面修复。恒指收涨虽幅度有限,但结构性机会正逐步显现。 然而,科技股的分化提醒投资者需关注行业基本面和估值匹配度,短期或仍有波动。 ASMPT先进封装业务增长可持续,但主流芯片订单的持续性仍有疑问,整体维持中性判断。 —— 摩根大通,2025年7月24日 金沙中国在赌台优化与套房增加下有望重新赢得市场份额,维持买入评级。 —— 花旗,2025年7月24日 预计港交所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31%,手续费收入增长抵消了利息波动的不利影响。 —— 美银证券,2025年7月24日 常见问题解答 Q1: 为什么恒生指数今天上涨但恒生科技指数下跌? A1: 恒生指数受金融、能源等权重股上涨带动,而恒生科技指数则因网易、快手等科技股下跌拖累,导致指数表现分化。 Q2: 港股通南向资金净流入说明了什么? A2: 表明内地投资者对港股依旧抱有信心,尤其是在优质成长股和价值股上具备配置意愿。 Q3: 半导体板块为什么普遍上涨? A3: 主要受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支持及先进封装需求上升带动,尤其是中芯国际、华虹等龙头表现亮眼。 Q4: 东方甄选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4: 公司通过打造大单品和优化会员体系,实现用户黏性提升,被机构看好其电商平台转化潜力。 Q5: 港交所为何被上调目标价? A5: 因上半年成交活跃带动手续费大增,加之市场预期改善,使得美银将目标价提升至520港元。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7-25 00:10
赛伦生物收盘下跌1.97%,滚动市盈率55.51倍,总市值25.85亿元
go
lg
...
,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上海赛伦
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的主营业务是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针对生物毒素及生物安全领域的预防和治疗药物以及快速诊断产品。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抗蝮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抗银环蛇毒血清、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62.13万元,同比-2.59%;净利润375.73万元,同比154.77%,销售毛利率74.83%。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13 赛伦生物 55.51 58.37 2.35 25.85亿 行业平均 85.49 66.30 10.68 218.45亿 行业中值 45.48 44.22 3.18 91.59亿 1 西藏药业 12.92 12.39 3.18 130.22亿 2 长春高新 19.49 16.58 1.82 428.25亿 3 川宁生物 20.63 19.68 3.37 275.64亿 4 英诺特 22.56 17.92 2.14 44.23亿 5 安科生物 22.92 22.64 3.92 160.06亿 6 上海莱士 23.37 21.34 1.44 467.98亿 7 派林生物 24.21 23.14 2.15 172.50亿 8 卫光生物 26.84 26.52 2.98 67.22亿 9 华兰生物 27.14 28.42 2.54 309.21亿 10 天坛生物 27.71 26.41 3.59 409.12亿 11 康华生物 33.67 22.79 2.62 90.87亿 12 特宝生物 35.20 37.47 11.28 310.06亿
lg
...
金融界
07-24 19:50
万孚生物收盘上涨10.59%,滚动市盈率22.57倍,总市值120.16亿元
go
lg
...
万股,持股市值0.00亿元。 广州万孚
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的主营业务是快速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的研发、生产智造、营销及服务。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传染病检测、慢性疾病检测、妊娠及优生优育检测、毒品(药物滥用)检测。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生物工程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世界海关组织AEO高级认证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广东省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资质,是国内首批通过美国FDA现场审核的体外诊断试剂企业之一,并建有国家发改委批准的POCT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025年1月,公司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同比-7.06%;净利润1.89亿元,同比-13.37%,销售毛利率66.67%。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13 万孚生物 22.57 21.40 2.13 120.16亿 行业平均 54.55 49.68 4.73 113.96亿 行业中值 37.54 37.87 2.62 53.43亿 1 九安医疗 11.10 11.22 0.87 187.29亿 2 英科医疗 12.56 13.54 1.12 198.43亿 3 新华医疗 15.65 14.51 1.28 100.34亿 4 奥美医疗 16.13 15.80 1.66 58.26亿 5 振德医疗 16.16 15.23 1.03 58.67亿 6 山东药玻 16.17 16.21 1.86 152.90亿 7 康德莱 16.76 16.78 1.39 36.12亿 8 九强生物 17.46 16.24 2.14 86.48亿 9 维力医疗 17.93 18.64 2.10 40.88亿 10 奥泰生物 18.42 19.42 1.49 58.73亿 11 三鑫医疗 19.31 19.32 3.18 43.93亿 12 安图生物 19.98 19.07 2.57 227.83亿
lg
...
金融界
07-24 17:48
麦济生物赴港IPO:八年“烧钱”超7亿,26亿估值能否撑起“长效抗体”梦?
go
lg
...
日前,湖南麦济
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麦济生物”)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这一动作,让这家成立仅八年的创新生物药企,再次成为市场焦点。麦济生物由张成海博士及其外甥女李敏共同创立,目前仅有43名员工,却围绕过敏性及自身免疫疾病打造出8款抗体候选药管线,其中核心产品MG - K10已推进至注册性III期临床。然而,其发展之路充满挑战与变数,此次赴港上市,更像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突围战”。 麦济生物自2016年成立以来,历经多轮股权融资,估值曲线陡升,但资金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据统计,公司成立以来合计融资超过7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8年间放大近45倍。从2017年初获得华盖资本800万元天使轮投资,投后估值约5800万元,到2025年5月Pre - IPO轮再获2.6亿元现金注入,海南康哲药业领投1亿元,投后估值攀至26.4亿元,资本对其“长效抗体平台”故事的逐步肯定,推动了估值的一路飙升。 但估值高歌猛进的背后,是条件严苛的回购条款。公司招股书显示,早期投资协议中嵌入了对赌条款,若公司未能在2025年底前上市,部分A + 轮和Pre - B轮投资者可要求以年息12%的价格回购股份。一级私募研究员陈星指出:“这意味着麦济生物的融资时钟始终在滴答作响,本次赴港上市在相当程度上是一场被时限驱动的资金接力。” 麦济生物的财务报表,呈现出典型生物科技公司的“高研发 - 低收入”结构。2023年公司收入仅872.2万元人民币,主要来自一次性技术服务,当年研发费用却高达1.66亿元,净亏损2.53亿元。2024年公司干脆暂停对外服务,实现基本“零收入”,全年研发投入仍达1.50亿元,净亏损1.78亿元。累计来看,2023 - 2024两年公司经调整后净亏损合计约3.07亿元,研发费用率始终超过70%。进入2025年,亏损仍在扩大,一季度麦济生物未录得任何收入,单季研发开支2430万元,经营亏损约2700万元。 在烧钱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麦济生物的资金缺口愈发明显。据行业测算,类似MG - K10这样处于全球多中心III期的抗体项目,仅后续临床及注册开销就可能高达5 - 6亿元人民币。而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仅7078万元,当年预算研发支出约1亿元,资金缺口显而易见。尽管2024年完成B轮募资后,公司流动比率一度跌破0.3,但同年末再获2.5亿元B++轮增资及预付款入账,使2025年一季度末现金储备回升至3.65亿元(含等价物),但这笔资金也只是“远水解近渴”,按当前试验计划,现有现金大约只能覆盖未来24个月的研发和日常开支。 正因如此,麦济生物选择将IPO时间点踩在核心产品全球III期启动之前,通过18A上市募集外部资金,为即将到来的多中心试验和BLA申报烧钱高峰期做好“粮草”储备。值得注意的是,MG - K10已于2023年11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III期注册临床,2024年底也收到美国FDA的反馈同意同步开展境内外试验,这使公司满足了港交所18A章对于“核心产品处于III期或新药申请阶段”的硬性要求。 由于尚未实现产品上市,麦济生物在商业化环节存在典型的“空心化”隐忧:研发管线虽丰富,但销售网络和生产资质仍属空白。为弥补这一短板,公司选择在核心产品上抱紧战略投资者“大腿”。2025年1月,麦济生物与康哲药业(00867.HK)签署了一份跨区域合作协议,授予后者对MG - K10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新加坡市场的独家商业化权利,并约定由双方按50:50比例共同承担除特应性皮炎(AD)以外其他适应症的后续临床费用。 作为交换,康哲药业支付了“数亿元”的首付款,并承诺在开发和销售里程碑达成时分期支付后续款项,同时按净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向麦济生物提成。不过,招股书披露,该协议首付款占总里程碑金额比例不足8%,显著低于近年行业授权交易11%左右的中值水平。这种“低前期付款、重后期分成”的设计,一方面降低了对方的初期投入压力,另一方面表明麦济生物更看重康哲成熟渠道所能带来的长期市场回报,愿意将更多收益后置以换取对赌式合作。 公开资料显示,康哲深耕皮肤免疫领域已久,建立了覆盖全国31个省份、超过5000家医院的学术推广网络,旗下有近2300人的专业销售团队。对于康哲而言,MG - K10作为潜在“同类最佳”(Best - in - class)的长效IL - 4Rα抗体,将完善其在皮肤病和哮喘领域的产品梯队,实现从“每两周注射一次”向“每月一针、维持疗效”的新模式过渡。康哲药业在今年1月的新闻稿中直言MG - K10 “有望成为国内同靶点疗法中的最优长效方案”,显示出对其临床价值的认可和市场前景的期待。同时,康哲在上海自建有2000升规模的生物药生产车间,具备抗体药物原液生产及灌装能力,可在MG - K10上市后承担一部分本地化生产和供应工作,为产品快速放量保驾护航。 此次合作在资金和风险分担上亦体现出“各取所需”。麦济生物通过让渡区域权益,一次性获取了宝贵的运营现金流。康哲药业2025年初支付的预付款据悉约为数亿元规模,相当于麦济生物过去一年研发开支的近1.5倍,大大缓解了公司短期资金压力。更关键的是,康哲药业同意分担AD以外诸如哮喘、慢阻肺(COPD)等扩展适应症的临床费用,让麦济生物不至于因“开疆拓土”而资金断链。 麦济生物管理层在今年6月的投资者沟通中也透露,假如AD、哮喘等高发病适应症全部顺利获批,“MG - K10峰值年销量甚至可能突破人民币60亿元”。基于这一预期,双方合作条款中设置了颇为激进的销售里程碑:一旦MG - K10在中国上市后年度净销售额超过10亿元、30亿元和60亿元三个门槛,康哲药业需依次向麦济生物支付额外的奖励款。这意味着麦济生物将与合作伙伴一同分享产品放量的红利,也表明公司对该产品未来销量的信心。 然而,“联姻”大药企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由于签订了区域独家协议,麦济生物放弃了MG - K10在大中华区自行销售的可能,其收入将主要来自康哲的里程碑和提成付款。这在减轻自建销售团队成本的同时,也限制了公司对本土市场的主动权。陈星指出,选择与康哲深度绑定,意味着麦济生物“用未来一部分市场换取当下生存所需资源”,其长远价值能否最大化取决于产品能否达成那些乐观的销售目标。 对于麦济生物而言,登陆资本市场只是征途的起点,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一边是高企的烧钱速度和临床试验的不确定性,一边是巨头环伺和医保控价压力。在“长效抗体”这条长跑赛道上,公司既要跑赢时间获取监管批准,又要在上市后迅速兑现市场回报。港股18A生物科技板块近年起伏不定,投资者对未盈利药企的耐心有限。麦济生物能否凭借自身技术护城河和外部合作助力,实现从研发驱动向商业成功的跃迁,仍有待后续III期数据、监管审批和市场营销的多重检验。
lg
...
金融界
07-24 10:07
麦济生物冲击港股IPO,专注自免疾病,未来几年竞争格局可能变差
go
lg
...
药企递表港交所。 格隆汇获悉,湖南麦济
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麦济生物”)于7月14日递表港交所,以18A章规则寻求港股上市,由中金公司担任保荐人。 麦济生物是一家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过敏性及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01 三生国健前员工创业,石药集团参投,面临赎回权相关的风险 麦济生物于2016年成立,由张成海博士与李敏(为张博士的外甥女)创办,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 递表前,麦济生物一共完成了多轮融资,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华盖创投、上海张江、盛世景、广发证券、康哲药业、国海创新、石药集团等。 就在2025年7月,公司还完成了递表前轮融资,募集资金约2.6亿元,投后估值达26.4亿元。 公司历史融资情况,来源: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不少投资者在投资协议中约定了特别权利;其中,最核心的赎回权于公司向港交所递表的前一日终止;但是,如果公司未能在2026年年底之前上市,那么赎回权将于2027年1月1日起恢复行使。 目前,麦济生物的核心研发团队包括张成海博士及朱玲巧博士。张成海博士通过直接及间接的方式合计控制公司约42.65%的投票权。 张成海博士今年48岁,安徽大学微生物学学士,福建医科大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硕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理生物学博士。张成海博士目前在麦济生物担任执行董事、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在创立麦济生物之前,张博士曾在Van Andel Research Institute、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后在三生国健(688336.SH)从事抗体药物研发相关的工作。 朱玲巧博士今年42岁,四川师范大学生物技术学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博士;朱博士目前担任执行董事兼研发部副总裁,主要负责项目立项及研发管理。 在加入麦济生物之前,朱博士曾在密歇根大学担任博士后及研究专员,主要负责免疫学研究,后在三生国健、维亚生物(1873.HK)从事抗体研发相关的工作。 02 核心产品处于III期临床阶段,竞争格局在未来几年将可能快速恶化 麦济生物是一家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过敏性、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其他炎症与免疫性疾病方面的适应症。 公司的产品管线包括8款候选产品,其中3款目前处于临床阶段,所有产品均为自主研发。 免疫系统在炎症及免疫性疾病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因为其调节人体对感知威胁的反应,不论这些威胁是来自外部(例如致敏原),还是来自内部(例如自身组织)。 众所周知,免疫系统失调可以导致各种炎症及自身免疫疾病。主要例子包括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及慢性炎症疾病。 过敏性及自身免疫疾病药物的市场规模庞大,全球市场规模在千亿美元级别,容易出大单品。 根据2024年全球医药市场数据,全球销售额最高的十款药物中,有3款是针对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药物。其中,赛诺菲开发的度普利尤单抗以135.57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居第四,强生的乌司奴单抗、艾伯维的利生奇珠单抗销售额也进入了前十。 目前,在港A股上市公司中,重点研发自身免疫疾病药物的公司包括康诺亚、三生国健、泽璟制药、康乃德、智翔金泰、荃信生物等。 产品管线以及各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开发状况,来源:招股书 核心产品——MG-K10 MG-K10是一种长效抗IL-4Rα单克隆抗体,可治疗Th2型炎症,包括特应性皮炎、哮喘、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结节性痒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嗜酸性粒细胞性食道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 该产品目前正在中国进行特应性皮炎的注册III期临床试验、哮喘的注册III期临床试验、结节性痒疹的注册III期临床试验及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I/III期临床试验。 对特应性皮炎患者及哮喘患者进行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根据非头对头比较,每四周(Q4W)一次300 mg MG-K10在大多数疗效指标上优于每两周(Q2W)一次300 mg度普利尤单抗;为潜在同类最佳。 竞争格局方面,目前,中国仅有2款生物制剂获批准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包括度普利尤单抗及司普奇拜单抗(康诺亚开发的)。 美国只有4款生物制剂获得批准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包括度普利尤单抗、曲罗芦单抗、lebrikizumab及奈莫利珠单抗。 不过,特应性皮炎适应症的在研管线数量众多,竞争环境将可能在未来几年快速恶化。全球有62款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生物制剂处于临床阶段,其中九款为抗IL-4R单抗。MG-K10为全球临床进展最快的抗IL-4R单抗之一。 哮喘适应症的竞争格局也类似,目前全球有六款用于治疗哮喘的生物制剂获批,包括度普利尤单抗(一种IL-4Rα抗体)及特泽鲁单抗(一种TSLP抑制剂)。还有46款用于治疗哮喘的生物制剂处于临床阶段,MG-K10为全球临床进展最快的哮喘治疗候选药物之一。 关键产品 关键产品MG-014是一种自主研发的抗TSLP单抗,用于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关键产品MG-013是一种自主研发的抗MASP-2单抗,用于治疗经由凝集素通路活化补体所引发的炎症。 除了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外,还有几项IND申报前候选药物,包括MG-012、MG-015、MG-018、MG-208及MG-242。 03 过去两年研发开支超3亿元,已与康哲药业达成商业化合作 目前,麦济生物没有任何候选药物获得上市批准,因此没有从产品销售中获得收入,所有收入均来自向客户提供的研发服务。 2023年、2024年、2025年1-3月(报告期),公司的收入分别为870万元、2.4万元、0。 公司持续产生与日常运营相关的重大开支,因此报告期内录得亏损。报告期内,麦济生物分别录得净亏损2.53亿元、1.78亿元、2730万元。 关键财务数据,来源:招股书 作为一家研发阶段的创新药公司,研发开支是麦济生物成本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公司的研究及开发开支分别为1.66亿元、1.5亿元、2430万元。 除内部研发活动以外,根据制药业的惯例,公司还聘请CRO、SMO和第三方研究中心来支持研究和临床试验。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080万元。招股书中估计,这一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将能够维持16个月的财务能力。 2025年1月,麦济生物与康哲药业集团订立一项协议,授予康哲药业MG-K10的独家商业化权利,并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和新加坡针对某些适应症共同开发MG-K10。 总体而言,麦济生物专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核心产品的临床数据有一定的亮点,但是基于的是非头对头数据,未来还需要持续验证。 尽管目前已上市的自免领域的生物制剂不算多,但是各个细分适应症的在研药物多达几十款,未来几年竞争格局可能会急速恶化。未来公司能否顺利推进产品的研发,最终实现产品上市销售,格隆汇将保持关注。
lg
...
格隆汇
07-20 17:27
过去两年多累计亏损4.58亿元,麦济生物拟赴港IPO
go
lg
...
上市。 7月14日,湖南长沙的湖南麦济
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麦济生物”)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IPO上市,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 公开资料显示,麦济生物成立于2016年,由创始人是张成海博士以及其外甥女李敏共同成立,公司主要聚焦开发自免疾病领域的大分子药物,首发管线IL-4R抗体处于三期临床阶段,后续管线还有TSLP抗体、MASP-2抗体、IL-33抗体、IL-1RA抗体等。 据了解,麦济生物的核心产品MG - K10是一款自主研发、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长效抗IL - 4Rα抗体,具备潜在同类最佳特性。目前,该产品正针对特应性皮炎及哮喘等八种适应症开展或规划临床试验。 截至目前,麦济生物尚未有任何产品获批上市或进入商业阶段。不过麦济生物与康哲药业集团达成了合作协议,主要推动核心产品MG - K10在中国(含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销售。根据协议,麦济生物将获得数亿元的预付款和开发里程碑付款,同时还将按一定比例获取销售分成。 在业绩表现上,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三个月,麦济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872.2万、2.4万和0元,相应的研发开支为1.66亿、1.50亿和0.24亿元,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2.53亿、1.78亿和0.27亿元。 整体来看,因为尚未有任何产品获批上市或进入商业阶段,过去两年多累计亏损4.58亿元,其中研发开支占比74.24%。 两年多收入不足千万的麦济生物,凭借着自身的发展潜力与市场前景,在资本市场上备受青睐。 据了解,2017年1月,麦济生物以800万元天使轮融资成立,投后估值5800万元,投资者是华盖资本。 此后在2019年1月完成4650万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2.175亿元,投资者包括上海张江、桂林三金和谢宁宁等。2021年3月完成1.13亿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5.134亿元,投资者包括天汇资本、盛世景等机构。 2024年4月,麦济生物又完成1.51亿元B1轮融资,投后估值16.51亿元,后又获5000万元B2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7.01亿元。 在IPO之前,麦济生物在2025年7月11日,完成Pre-IPO轮2.6亿元融资,投后估值达到26.4亿元,其中海南康哲出资1亿元领投,算上之前投资的老股,海南康哲成为了第一大外部机构投资人持股8.13%。 从招股书披露的股权机构来看,麦济生物创始人、控股股东张成海博士直接持股29.24%,通过控制员工持股平台持股13.41%,合计持股约42.65%。经历过多轮融资之后,康哲药业持股8.13%,湖南国创持股6.59%,天瑞丰年持股6.36%,上海张江持股6.13%,北京金汇金持股4.99%,桂林三金持股4.92%,石药仙瞳持股1.90%,黔力生物持股1.87%。 本次麦济生物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公司核心产品抗IL - 4Rα抗体MG - K10正在开展以及计划开展的临床试验;二是支持MG - 014、MG - 013正在进行和计划进行的临床试验,以及包括但不限于MG - 012、MG - 015、MG - 018、MG - 208和MG - 242等多项处于临床前及发现阶段资产的持续临床前研发工作;三是开展技术及平台研究,为新资产的持续发现和开发提供支撑。此外,部分募集资金还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以及满足其他一般性企业用途。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7-15 15:37
润本股份收盘下跌1.51%,滚动市盈率38.37倍,总市值118.51亿元
go
lg
...
3万股,持股市值15.50亿元。 润本
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的主营业务是驱蚊类、个人护理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驱蚊产品系列、婴童护理产品系列、精油产品系列。2024年新获得2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合计新获得13项专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71项,合计拥有专利95项。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亿元,同比44.00%;净利润4419.74万元,同比24.60%,销售毛利率57.67%。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11 润本股份 38.37 39.48 5.58 118.51亿 行业平均 38.85 46.40 4.06 106.22亿 行业中值 41.56 40.01 2.63 68.15亿 1 依依股份 17.78 18.75 2.14 40.34亿 2 科思股份 18.71 13.00 2.67 73.11亿 3 珀莱雅 19.99 21.12 5.70 327.78亿 4 豪悦护理 22.07 22.34 2.55 86.59亿 5 敷尔佳 22.30 20.27 2.33 133.98亿 6 爱美客 28.11 26.91 6.39 526.84亿 7 诺邦股份 29.91 33.03 2.20 31.45亿 8 稳健医疗 30.52 33.42 2.04 232.41亿 9 百亚股份 35.57 39.03 7.10 112.27亿 10 力合科创 38.06 40.44 1.37 99.27亿 12 丸美生物 44.75 47.95 4.66 163.81亿
lg
...
金融界
07-11 18:18
上一页
1
2
3
4
5
•••
52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突传重磅!路透独家:特朗普推动贸易之际 美国两党议员拟推法案施压中国
lg
...
中国已经意识到问题了!政府支出重点已经转向……
lg
...
中美突发重磅!特朗普称并不寻求与习近平举行峰会 但可能访问中国
lg
...
一个关键数据:中国破纪录的贸易恐遭重大减速!
lg
...
中美重磅!中美就关税停火举行新一轮谈判 为习近平与特朗普会晤铺平道路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