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特斯拉销量拉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go
lg
...
车推迟了关键电动汽车车型的生产,和一笔
电动
化
转型
投资。 除此之外,奥迪曾于2023年计划在2025年前推出10款纯电动汽车,但近来它又宣布会将战略重心转移到燃油车和插混车型上,对于电动车的推进则采用灵活的战略;福特也在去年下半年推迟了120亿美元的新能源研发计划,并削减了电动车产量、下调相应利润率目标。 从去年四季度来看,特斯拉在欧洲的收入(包含在其他收入中)已经开始下滑,同比下降了6.1%,这种情况在历史上非常罕见: 除了欧洲,特斯拉在美国的业出现了下降,去年四季度的收入同比下降了1.7%,而此前的增速普遍在两位数以上。 马斯克曾将美国收入下滑归咎于美联储加息,利率提升抑制了需求,但从今年一季度来看,多家机构预测的销量是1580万辆,较去年同期的1490万辆增长6%: 根据其他车企的数据,如宝马一季度在美国的纯电销量增长了63%;丰田汽车北美3月汽车销量为214,894辆,增长21.8%;本田汽车一季度美国车辆销售增长17.3%... 很明显,增速乏力是特斯拉自身的问题,而非大环境。 除了特斯拉的竞争格局恶化,纯电动也在被混动分流,尤其是纯电面临充电桩等基础不完善的问题,而混动既节油,同时售价也很燃油车平价,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这点在中国非常明显,聚焦纯电的蔚来和小鹏的销量早就触及了瓶颈,而混动的理想,销量却远超这两家。 甚至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企业比亚迪,其3月销量虽然高达30万辆,但纯电只有14万辆,混动占比过半! 除了需求端疲软之外,特斯拉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根据乘联会的数据,特斯拉3月在华销量89064辆,同比仅增长0.2%。 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小米su7,今年3月一经上市,火遍中国,其2024年的产能已经被预定一空,大定数量超12万辆! 这些都将对特斯拉的销量带来压力,尤其是在其他车企开启降价促销时,特斯拉逆势上调了售价。 总结下来,无论是欧洲政策补贴退坡还是竞争加大,特斯拉面临的情况都不太妙,而目前特斯拉的市盈率仍高达60倍以上,妥妥的压力山大: $特斯拉(TSLA)$
lg
...
老虎证券
2024-04-03
小米SU7将开启第二轮追加开售!智能网联汽车ETF(159872)上涨2.28%冲击3连阳
go
lg
...
智能化进展带来的边际变化,持续看好智能
电动
化
转型
速度较快的自主品牌以及小米SU7相关零部件产业链投资机会。 智能网联汽车ETF(159872),场外联接(A类:021080;C类:021081)。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2024-04-01
暴跌2万亿,这家龙头还有救吗?
go
lg
...
府不愿意拿钱出来补贴,传统车企也放缓了
电动
化
转型
脚步。 春江水暖鸭先知。 作为最清楚汽车行业的公司,这些传统车企显然已经不像几年前那样,对电动车感到恐慌,相反他们非常清楚,电动车取代燃油车的步伐会显著放缓。 为什么呢? 因为电动车目前看来,除了有限的,在驾乘方面的体验稍微优于燃油车,其他的并没有太多优势。而在价格上、里程焦虑的问题上,则一直是电动车明显弱于燃油车的地方。 所以,当新鲜感退却,当一批又一批的人回归到汽车的使用本质--拉人运货,大家忽然发现,其实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就可以了,油车还是电车,并没有特别大的分别。 这个时候,往往就是行业增速下滑的拐点。而这个拐点一出现,资本市场就会随即跟进,开始重视起利润端来,这个时候,因为要从成长逻辑改为利润逻辑,用PE取代PS。 或者说,市场在杀的,是特斯拉的估值。因为它超过40倍的PE,明显有点虚高,因为汽车业不可能享受这样的高估值。 那是不是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就此放弃特斯拉呢? 03如何反转? 对于既然市场的估值逻辑开始转向利润端,那咱们就从利润端说起。 首先,大的结论就是,特斯拉如果想实现反转,那么利润端得先出现反转。 作为全球较为成熟的市场,美股是比较理性的,不见兔子不撒鹰,在别的市场里只靠讲故事画饼就能吸引资金的套路,在美股不一定行得通。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家公司发了财报,业绩大超预期,股价可以一天涨10个点、20个点甚至30个点,而在别的市场,这些涨幅通常早早就有了,等到真正财报出来那天,反而是趁利好出货的时刻。 了解到美股的这个特点,再去理解特斯拉最近几个季度财报日的大跌,以及预测什么时候会迎来反转式的大涨,就很简单了。 只需要抓住一点核心,那就是特斯拉到底靠什么去增加营收,提升利润率? 现在看来,比较靠谱的有几点措施: 第一是减成本,比如裁员,这是最为简单粗暴,也是最容易实施,效果还相当好的方式。依靠生产工艺改进,规模效应,也能够达成减成本的目的,只不过速度会比较慢,而且马斯克自己也承认,现在的车型成本已经接近极限,再往下的空间不大了。 第二,是尽快推出更多新车型,比如万众瞩目的走量车型model 2,这款小车因为价格低,能够有效提升销量,并且有望凭借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率。也可以加快对全球市场的开拓,让特斯拉的车进入到更多的国家销售,还可以加快提升cybertruck的产量和交付。 第三,是加快未来新增长点的落地,比如FSD、AI云服务、机器人等等。 利润公式很简单,无非就是营收减去成本。所以,要么在营收端做大,要么在成本端做小,两者都做得到,就最好了。 其实,特斯拉自己也在积极想办法,并已经付诸实施,比如突然涨价,又比如在美国免费给特斯拉用户使用一个月FSD,旨在增加更多的用户购买自动驾驶服务。 但这些举措,目前看还不能完全扭转市场预期,特斯拉恐怕还得继续加大力度。 04结语 特斯拉的基因就是极致创新,从开始到现在,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都代表了全球最顶级的技术创新公司。 这是它的可贵之处。 为什么特斯拉每个新产品,都要磨那么久才推得出来,原因也在于此。马斯克也绝不是那种随便抄一抄,就拼凑一个产品出来赚钱的人。他要做到的,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大事情。 这可能也是特斯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遭遇一次低谷的根本原因。因为在商言商,市场始终在意的,是你赚了多少钱,是你每个季度的财务报表,星辰大海般的理想也会占据一定的比例,但这个因素,在财务数据好的时候可以锦上添花,反之就可能会被嘲讽,被做空。 要说现在值不值得买入特斯拉? 还是那句话,如果只是依据短期的市场看法,不值得,因为利润端压力依然很大;如果是长线信仰,值得。 而支撑这个长期信仰的,其实不少,比如FSD。 在自动驾驶领域,FSD是真正的遥遥领先,虽然在模型参数不及GPT,自研芯片算力也不及英伟达,但优势在于海量的测试数据。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测试数据,它在AI领域的重要性,并不比算力和算法差,在自动驾驶领域甚至要强于这两者。 因为真正训练自动驾驶能力的,是足够多的corner case,也就是各种拐弯、转角等刁钻的场景数据,而这些数据的获得没有捷径,是特斯拉汽车每天在全世界一点一滴收集回来的。 加上在算法上引入神经网络,替换掉传统的基于规则的算法,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进步非常快,V12版本已经很接近全自动驾驶目标。只要持续在算力、算法和数据上进化,FSD依然遥遥领先。 毫无疑问,它将是特斯拉未来最大的商业化成果。 如果你对此抱有希望,并且是有能力等待的长线资金,那什么时候买,都不成问题。
lg
...
格隆汇
2024-03-29
华泰证券:美国长期电动化战略明确 我国锂电产业出海空间广阔
go
lg
...
目标维持减半,该标准将长期推进美国汽车
电动
化
转型
的加速,同时因美国本土产业链建设滞后,或进一步打开我国锂电产业出海空间。
lg
...
金融界
2024-03-23
吉利汽车(00175.HK)2023年报:新能源转型效果凸显,展现高价值成长
go
lg
...
转型。 吉利汽车“渐入佳境”,其智能化
电动
化
转型
效果逐渐凸显,背后离不开“两个蓝色吉利行动”和“智能吉利2025”战略计划给出的方向指引,以及围绕战略展开的前瞻性的体系化技术布局。 从平台架构SEA、e-CMA,到金砖电池、“龍鹰一号”车规芯片,再到车机系统Flyme Auto、算力大脑星睿智算中心、高阶智能驾驶“浩瀚智驾”,技术成果如今都一一兑现,赋能吉利汽车新能源车型领跑智能化赛道。 在智能驾驶方面,浩瀚智驾高速NZP已经与极氪007 同步交付,其城市NZP将在今年6月开启公测。极氪001高速NZP也将于3月底覆盖60座城市,二季度内覆盖全国90%以上的地级市。 目前吉利汽车Mobileye方案与自研方案并行,逐步向自研转变,随着自研方案在主销车型上验证,技术迭代后智驾能力提升,全面应用后还将刺激产品迎来更多的市场需求。 伴随AI浪潮的来临,有AI技术加持,吉利汽车已发布星睿AI大模型,是汽车垂直领域首个全栈自研全场景AI大模型,以及率先实现AI原生应用规模化量产上车。这将充实吉利汽车智能座舱的差异化体验,另外即将推出的AI数字精灵又让这种体验进化到情感陪伴层面,更深层次绑定用户,产品溢价能力将持续提升。 可以期待,智能化技术成果将推向吉利汽车更多主流产品。通过上述智能化技术布局,吉利汽车智能化转型得以再提速,并构筑起强大的护城河,在新能源车下半场竞争中实现领跑。对汽车行业而言,其给同行带来值得跟随的创新潮流和趋势,这将推动汽车产业不断创造价值新高度,摆脱价格内卷。 从新能源车出海的角度来看,技术成果也将助力吉利汽车顺利开拓海外市场,加速全球市场销量增长。去年海外出口已再创新高,领克品牌有序在全球市场继续开拓布局,极氪品牌已正式开启全球化布局。从节奏来看,是技术和产品相匹配的出海步伐,吉利汽车能够真正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依托技术优势的“技术出海”。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还介绍到,吉利汽车海外布局坚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秉着“走上去”的战略目标,吉利汽车会推动品牌运营本地化,增强海外核心竞争力。 所以目前来说,吉利汽车完成2024年销售计划已经拥有充足的保障。新一年的销量目标定在190万辆,较2023年总销量增长13%,同时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超66%。吉利汽车在智能化赛道上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布局,让实现这一销量增长目标有了强有力的底气。 结语: 2024年开年销量给完成目标开了好头。1-2月,吉利汽车销量达到32.49万辆,同比增长55.21%,已经完成设定总销量的约17.1%,远远跑赢大盘。今年吉利汽车还围绕技术、产品、渠道、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展开布局,叠加行业内汽车以旧换新等新一轮政策催化市场需求,后续超额完成目标值得迎来更多期待。 就结果而言,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实干和沉淀,让外界看到低调的吉利汽车身上掩不住的光芒。其新能源转型本质上也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体现,是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和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这样的吉利汽车,有实力收获技术、产品、资本市场的三重认可。
lg
...
格隆汇
2024-03-21
吉利汽车(00175.HK)2023年报:新能源转型效果凸显,展现高价值成长
go
lg
...
转型。 吉利汽车“渐入佳境”,其智能化
电动
化
转型
效果逐渐凸显,背后离不开“两个蓝色吉利行动”和“智能吉利2025”战略计划给出的方向指引,以及围绕战略展开的前瞻性的体系化技术布局。 从平台架构SEA、e-CMA,到金砖电池、“龍鹰一号”车规芯片,再到车机系统Flyme Auto、算力大脑星睿智算中心、高阶智能驾驶“浩瀚智驾”,技术成果如今都一一兑现,赋能吉利汽车新能源车型领跑智能化赛道。 在智能驾驶方面,浩瀚智驾高速NZP已经与极氪007 同步交付,其城市NZP将在今年6月开启公测。极氪001高速NZP也将于3月底覆盖60座城市,二季度内覆盖全国90%以上的地级市。 目前吉利汽车Mobileye方案与自研方案并行,逐步向自研转变,随着自研方案在主销车型上验证,技术迭代后智驾能力提升,全面应用后还将刺激产品迎来更多的市场需求。 伴随AI浪潮的来临,有AI技术加持,吉利汽车已发布星睿AI大模型,是汽车垂直领域首个全栈自研全场景AI大模型,以及率先实现AI原生应用规模化量产上车。这将充实吉利汽车智能座舱的差异化体验,另外即将推出的AI数字精灵又让这种体验进化到情感陪伴层面,更深层次绑定用户,产品溢价能力将持续提升。 可以期待,智能化技术成果将推向吉利汽车更多主流产品。通过上述智能化技术布局,吉利汽车智能化转型得以再提速,并构筑起强大的护城河,在新能源车下半场竞争中实现领跑。对汽车行业而言,其给同行带来值得跟随的创新潮流和趋势,这将推动汽车产业不断创造价值新高度,摆脱价格内卷。 从新能源车出海的角度来看,技术成果也将助力吉利汽车顺利开拓海外市场,加速全球市场销量增长。去年海外出口已再创新高,领克品牌有序在全球市场继续开拓布局,极氪品牌已正式开启全球化布局。从节奏来看,是技术和产品相匹配的出海步伐,吉利汽车能够真正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依托技术优势的“技术出海”。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还介绍到,吉利汽车海外布局坚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秉着“走上去”的战略目标,吉利汽车会推动品牌运营本地化,增强海外核心竞争力。 所以目前来说,吉利汽车完成2024年销售计划已经拥有充足的保障。新一年的销量目标定在190万辆,较2023年总销量增长13%,同时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超66%。吉利汽车在智能化赛道上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布局,让实现这一销量增长目标有了强有力的底气。 结语: 2024年开年销量给完成目标开了好头。1-2月,吉利汽车销量达到32.49万辆,同比增长55.21%,已经完成设定总销量的约17.1%,远远跑赢大盘。今年吉利汽车还围绕技术、产品、渠道、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展开布局,叠加行业内汽车以旧换新等新一轮政策催化市场需求,后续超额完成目标值得迎来更多期待。 就结果而言,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实干和沉淀,让外界看到低调的吉利汽车身上掩不住的光芒。其新能源转型本质上也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体现,是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和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这样的吉利汽车,有实力收获技术、产品、资本市场的三重认可。
lg
...
格隆汇
2024-03-21
欧美电车“大溃败”,“逆版本”丰田的逆袭
go
lg
...
,电动车热潮转变将放缓。 丰田汽车曾因
电动
化
转型
步伐较慢而饱受批评,但在最近,情况有所反转,其专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战略被证明是成功的。 在从去年4月开始的9个月里,丰田的利润达到了270亿美元,大约是前一年同期利润的两倍。相比之下,海外电动汽车头号玩家特斯拉在2023年的利润为150亿美元,较2022年仅提高了约19%。 此外,由于特斯拉的销量增长放缓,且每辆车的利润一直在下降,特斯拉的股票市值目前跌至不到其2021年11月1.2万亿美元市值峰值的一半。同期,丰田的市值则上涨了约三分之一,达到约4000亿美元。 欧美电车“大溃败” 多年来,汽车行业一直处于电动汽车的狂热之中。汽车制造商纷纷对电动车型的销售做出乐观预测,并宣布了雄心勃勃的电动汽车增长目标。华尔街也基于这些厂商对电动汽车未来的愿景,提高了传统汽车制造商和初创企业的估值。 但现在,这种炒作正在消退,各大公司再次强调消费者选择的重要性。包括福特汽车、通用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大众汽车、捷豹路虎和阿斯顿·马丁在内的汽车制造商,都在缩减或推迟电动汽车计划。 即便是美国电动汽车领导者特斯拉,其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也曾在1月底表示,做好了迎接“可能明显更低”的增长速度的准备。 而福特电动汽车部门首席运营官Marin Gjaja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在2021年和2022年看到的是一个暂时的市场高峰,当时电动汽车的需求真正起飞了。它仍在增长,但没有达到我们在2021、2022年预期的速度。” 目前,福特正在大幅增加其混合动力车型的生产和销售,这可以帮助那些可能还没有准备好转向纯电车型的司机,更容易地过渡到电动汽车。 作为首家全力投入电动汽车的传统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目前也计划在电动汽车和汽油车之外,为消费者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现代汽车起亚以及大众等其他汽车制造商,计划在其产品线中提供不同程度的电气化。 需要明确的是,尽管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并没有像高管们预期的那样出现,但预计未来几年电动汽车的销量仍将增长。 据Cox Automotive估计,去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达到创纪录的120万辆,占美国汽车市场的7.6%。分析师预测,到本十年末,这一比例预计将增至30%至39%。 媒体援引AutoForecast Solutions负责全球汽车预测的副总裁Sam Fiorani表示:“市场永远不会平稳过渡到电动汽车,我们预计,随着早期用户需求被满足,这一转变将放缓。” “逆版本”丰田的逆袭 到目前为止,电动汽车未能赢得许多购车者的心,因为即使考虑到政府激励措施,它们通常也比燃油或混合动力车型更昂贵。此外,电动汽车充电的挑战、对续航里程的担忧以及它们在寒冷天气下的表现,也让一些人犹豫不决。 混合动力汽车则没有这些问题。一些混合动力车型的价格仅比相同的汽油车型贵几百美元,车主可以通过节省燃油很快收回这一额外支出。 马斯克曾嘲笑混合动力汽车,称在引擎盖下拥有两种推进系统毫无意义。但消费者似乎并不在意,纷纷转向混合动力汽车,导致现在丰田的销量正在飙升。 丰田提供超过20款混合动力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占其销量的近30%,远高于大多数其他汽车制造商。去年在美国市场,丰田售出220万辆汽车,超过了除通用汽车之外的所有汽车制造商。 “我们并不是说电动汽车不是解决碳排放问题的有效方案,” 丰田北美分公司执行副总裁Jack Hollis表示,“它们确实是有效的方案,但它们并不是唯一的方案,而且许多客户告诉我们,他们想要选择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 目前,丰田正计划大幅增加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量和销售,其混合动力版本的Tacoma皮卡即将推出。并且,今年春季将上市的全新凯美瑞轿车,仅提供混合动力版本。
lg
...
金融界
2024-03-18
万钢:交流与合作依然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大势
go
lg
...
要供应商。 万钢认为,随着全球汽车产业
电动
化
转型
持续推进,各国共同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日益凸显,当前,交流与合作依然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大势,增进理解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界的共同追求。
lg
...
金融界
2024-03-16
国际能源署提姆·古尔:中国在换电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是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主力
go
lg
...
与电动道路系统一起有力地促进重型车实现
电动
化
转型
。“中国是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主力,约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60%,中国对电动汽车的国补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底终止,但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仍创下新高,这表明市场进入商业化的新阶段,主要推手在于技术创新和消费者偏好”,他说。
lg
...
金融界
2024-03-16
不能一窝蜂都搞新能源!李书福“泼凉水”背后,欧美纷纷暂缓电动化,吉利新能源销量占比仅30%
go
lg
...
虑两个方面的平衡的问题,既要考虑智能化
电动
化
转型
,又要考虑整个成本结构和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性价比。” 李书福认为:“如何把握好节奏很重要,不能一窝蜂地都搞新能源,不然市场也很难一下子能够接受。” 从用车成本来看,不少欧美消费者也受购车和用车成本影响而向燃油车倾斜。汽车市场调查机构JATODynamics的报告显示,从汽车均价来看,欧洲电动车平价价格为6.68万欧元(约52.1万元),美国为7.16万美元(约51.5万元),远高于中国电动车均价(约23.6万元)。 而二手车价格在新能源车企屡屡价格战的影响下,贬值越来越快。二手车数据专业企业iSeeCars表示,自2022年以来,平均交易价格下降幅度最大的5款二手车都是电动汽车。其中包括日产Leaf、特斯拉Model 3、雪佛兰Volt、特斯拉Model X、特斯拉Model S。 此外,两会期间,李书福还谈到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问题,他认为:“电车出海,首先要在提升电车安全问题上下决心,现在电动汽车在安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电动汽车自燃的比例比传统汽车要高一点,所以要解决这些安全困惑的问题。” 事实上,李书福的判断不无道理。从自燃率角度看,根据官方数据,2021年全国发生了约3000起电动汽车火灾事故。按照接近800万辆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计算,电动汽车的着火概率大约在万分之三左右。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的年火灾事故率约为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 显然,就目前而言,电动车的安全性相比燃油车而言仍有待提高。 欧美车企纷纷暂缓“全面电动化” 不过,在李书福喊出“不要急于求成”的同时,欧美日韩车企“放弃全面电动化”的讨论已经愈演愈烈。 近期,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在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奔驰将放弃“全面电动”的计划。鉴于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未达预期,奔驰将不再坚持原先2030年前在主要市场全面转向电动汽车销售的目标,此外做好长期生产燃油车的准备,同时保证继续改进其燃油车。 该表态迅速引发市场争议,随后梅赛德斯-奔驰向外界表示:该公司对
电动
化
转型
的坚定决心不变,将采取一切必要步骤推进电动化,在战略上保持聚焦,同时保持灵活性。2030年起,将根据市场条件提供客户需要的产品,无论是纯电车型、还是电动化内燃机车型;在不具备条件的市场,将继续带来电动化的内燃机车型;预计在2030年前,梅赛德斯-奔驰的新车销量中新能源车型占比最高将达50%。此外,在中国,梅赛德斯-奔驰将继续推动
电动
化
转型
,给客户带来丰富的产品选择。 同样因市场条件暂缓全面电动化还有大众、福特等车企。 2023年10月,福特对外表示,正在削减Mustang Mach-E的产量,同时缩减电动汽车领域约120亿美元投资;通用汽车宣布,为控制成本、改善生产流程,进一步减缓电动车业务投资。同年12月,奥迪新任CEO杜尔纳表示,短期内将推广内燃机、插电式混动汽车,放缓纯电动汽车推出速度;今年2月捷豹路虎首席执行官阿德里安·马德尔表示,将延长纯电动车型的开发周期,并加快生产更多插电混动车型。 促使欧美车企暂缓全面电动计划的原因,则在于欧洲当地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电动汽车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激励补贴政策退场等因素阻碍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 此外,据大众、奔驰、福特、通用、斯特兰蒂斯、现代等跨国车企发布的2023年年度销售数据或财报,部分在中国市场销路遇阻的车企去年仍然实现了营收与盈利的新高,其中燃油车的贡献比例远远高于电动车。因此,暂缓电动车确实也是车企在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保存实力的无奈之举。 吉利难舍燃油车,新能源出货占比30% 在国内,燃油车市场还几度出现复苏情况。 乘联会近期发布的"不同燃料类型市场占总体市场份额"的统计结果显示,1月中国汽车市场燃油车占比由去年12月的59.9%回升至67.2%。而放大到全球汽车市场,燃油车的占比依旧保持在80%左右。在市场人士看来,燃油车市场出现复苏,主要还是近期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作用。同时,燃油车前期购买消费群体进入换购高峰期、旅游消费需求拉动等都对燃油车消费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过,从吉利自身的发展来说,燃油车确实是李书福难以割舍掉的一块“肥肉”。据吉利汽车公布的2月销量数据,2月份吉利汽车总销量合计111398辆,其中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销量分别为20113辆和13395辆,两者合计占比仅30%。因此,燃油车与混合动力汽车依旧占据着吉利汽车总体销量近70%,是稳住吉利汽车销量以及上市公司盈利的基盘。 对于吉利的发展战略,李书福强调“稳”,“要把传统汽车生产好、研发好,无论是技术、质量、服务都要做好,这个就是稳”。目前,吉利汽车一直沿着燃油、混合动力、插电混动和纯电动并行发展的战略思路,在保持成本与利润稳定平衡的同时,又能通过科技的迭代,实现李书福口中的“以进促稳”。 因此,李书福也在对话中表示,2024年,整个吉利的生产销售的规划还是按照增长20%的规划进行。同时,吉利控股集团整个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和盈利结构,在2024年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这个格局已经定了。 不过,在燃油车与电动车之外,李书福对于新能源车终极形态的甲醇汽车产业已深耕18年。李书福曾表示:“绿色甲醇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一样,都是终极的新能源汽车,无论是汽车产业还是能源行业,都将因此而迎来巨大商业机遇。抓住了机遇就是成功,失去了机遇就将面临挑战。我坚定看好绿色甲醇产业和绿色甲醇汽车产业的发展。”
lg
...
金融界
2024-03-12
上一页
1
•••
6
7
8
9
10
•••
16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突然语出惊人!任何国家这样做都将被禁止与美国做生意 剑指中国
lg
...
突发!特朗普“终止”中国低价包裹关税豁免 取消大型零售商优惠
lg
...
中美重磅!英国金融时报:中国释放与美国开启贸易谈判的信号 北京立场软化
lg
...
中美突传“关税谈判”消息、特朗普语出惊人!比特币冲破9.7万 黄金3246非农前反弹
lg
...
中美重磅!特朗普对华145%关税反弹 中国“出手”导致美国零售价飙升377%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2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