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ETF市场日报(1月19日):QDII走势分化,多只港股医药相关ETF创上市以来新低
go
lg
...
,2024年1月15日,为积极应对人口
老龄化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从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扩大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四大方面提出26项具体举措。 国元证券认为,具体到A股市场,目前,97家上市公司已布局养老领域,总市值近1万亿元,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房地产、计算机等行业。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决定了普惠型养老机构将成为养老地产发展的重点;203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目标规模或达到16万亿元,涉及居家养老的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医疗器械、保健品,以及养老地产、养老金融等领域。 活跃度方面,沪深300ETF尾盘持续放量,日经ETF(513520.SH)市场关注度居高不下 沪深300ETF(510300.SH)当日成交额再破百亿元,达120.79亿元,居股票类ETF市场首位。另有沪深300ETF(159919.SZ)、沪深300ETF易方达(510310.SH)、沪深300ETF华夏(510330.SH)交易额均位居市场TOP10。上证50ETF(510050.SH)亦受市场关注,交易额高达57.49亿元,居股票类ETF市场次席。 日经ETF(513520.SH)换手率再超100%,较前几日有所下滑,但仍居ETF市场首位。富国货币ETF(511900.SH)换手率达103.34%,备受资金关注。 光大证券认为,展望2024年一季度,投资将成为扩大需求的有效抓手。一是,随出口企稳、盈利转正、库存走低、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制造业投资有望稳定复苏;二是广义财政发力将驱动基建投资扩张;三是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的配套资金和安置政策正在加速落地,有望对冲房地产开发投资下行风险。 ETF发行市场方面,下周一(2024年1月22日)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SH)开始募集,A股市场第二只黄金股ETF即将上市 公告显示,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SH)将于2024年1月22日开始募集。该指数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中央企业实际控制的分红水平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股息率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兴业证券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目前,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提升行动正在进行。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国有企业迎来布局良机。逐步筑底,港股市场投资价值显现:当前港股市场处于近年来历史估值低位。后续在内外环境改善,叠加利好国央企政策的情况下,资金对港股国央企的认可度有概率上升,AH溢价收敛可能会带来补涨的行情。 黄金股ETF(159562.SH)、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SZ)将于下周一上市。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2024-01-19
荣昌生物跌超12%,港股医药ETF(159718.SZ)全天溢价交易,净值下探创新低
go
lg
...
体系,催生了较大体量市场。随着我国人口
老龄化
加速,养老需求快速扩容,医疗服务、医疗器械、AD等检测设备及试剂等板块有望受益。 东海证券指出,近期JPM大会在美国召开,多家国内创新药企出席发表演讲,并有多家国内药企达成授权合作,国产创新药越来越获得全球认可,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展望2024年,创新药海外授权、海外注册上市有望取得更多成就,出海将成为重要的市场看点。 港股医药ETF(159718.SZ)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50只流动性较好、市值较大的医疗卫生行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医药卫生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9日,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30965)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百济神州(06160)、药明生物(02269)、石药集团(01093)、信达生物(01801)、京东健康(06618)、中国生物制药(01177)、药明康德(02359)、康方生物(09926)、国药控股(01099)、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41%。 港股医药ETF(159718.SZ),场外联接(A类:019598;C类:019599)。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2024-01-19
我国已成世界最大自动化采用国 机器人正在慢慢“取代人类”吗?
go
lg
...
作机器人的安装量增长了11%。 在人口
老龄化
的国家,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取代了人类的工作 。 路透社报道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调查了60个国家的人口和行业数据,发现年龄在各国采用机器人的差异中占35%,而那些工人年龄较大的国家更有可能采用机器人。 02. 机器人的数量会超过人类吗? 亚马逊刚刚发布了其首款家用机器人Astro 。 这款机器人有望通过新功能增 强智能家居。 Astro旨在帮助客户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家庭监控以及与家人保持联系。 亚马逊还拥有其他几种帮助企业完成任务的机器人,其中包括仓库中的自主机器人和送货机器人。 马斯克前段时间推出的特斯拉机器人 ,其设计采用了与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相同的大部分技术。 尽管这一机器人设计的目的是处理极端工作环境中危险、重复和枯燥的任务,但人们担心这些机器人最终会取代市场上更多的工作。 特斯拉的这款人形机器人被命名为“擎天柱”(Optimus),它的一些功能使人们更加担忧。 一些人认为这款机器人可能会有自我意识,从而毁灭人类。 亚马逊和特斯拉忙于开发人形机器人,以方便人类的未来生活,华为也在幕后忙碌——这家在美国一直是被视为威胁的科技公司。 华为开发出了首个虚拟人“云生” ,也是该公司第一个虚拟人员工。 据报道,华为利用AI自动建模、AI语音驱动和AI渲染加速等技术开发出了“云生”,这三项技术帮助华为组建了一个完美的虚拟人。 在Huawei Connect 2021上的正式介绍中,云生以别样风趣的方式介绍了华为云的使用案例。 目前还不清楚华为的虚拟人具体会做什么工作,但从表面上看,云生只是未来更多虚拟人的主流先驱,并且拥有更多功能。 事实上,从峰会期间的演示来看,虚拟人可能只是改善了电子商务中的客户体验,为客户提供了无缝的人类体验。 03. 机器人未来将会如何发展? 随着Astro、Optimus和云生展示了它们如何与人类合作,现在的问题是: 如果一切都由机器人代劳,人类会怎么样 ? 人类最终能否让机器人接管所有琐碎的工作,并在余生中从事更多高质量的工作,还是说,随着技术为人类完成一切工作,人类只会变得更加懒惰。 人工智能已经使得机器人能够读写和学习。 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让机器能够做更多事情,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5G使机器的连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数字货币正变得比实际货币“更有价值” 。 大多数技术专家认为,人类最终仍将掌控自己的生活,并淡化了好莱坞机器人电影中的大多数场景。 但现实情况是,机器人正在慢慢取代人类的工作,并增加在我们身边的存在感。 它们正在观察人类,学习新技能。 它们正在预测我们需要什么,想要什么。 它们也为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提供服务。 只有时间才能证明这些机器是否会统治世界。 原文由Aaron Raj撰写 ,中文内容由元宇宙之心(MetaverseHub)团队编译,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4-01-18
豪江智能:公司智能驱动及控制系统在养老护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go
lg
...
员获得远程陪伴、医疗、看护等服务。随着
老龄化
的日趋加重、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人口收入水平的提升、国家推动养老床位的大范围建设以及电动医疗床的普及,共同推动了智慧养老领域电动护理床相关产品的普及和推广,公司智能驱动及控制系统在养老护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lg
...
金融界
2024-01-18
什么情况?行业最大医疗器械ETF(159883)盘中创历史新低!机构:诊疗复苏趋势持续向好,坚守底部静待反转良机
go
lg
...
险。2024年,在国产替代、创新出海、
老龄化
诊疗需求提升的逻辑下,医疗器械的投资机会凸显。 2、中泰证券认为,医药板块长期向好逻辑不变,板块价值凸显,当前时更加乐观,建议积极把握底部优质筹码,坚定看好医药板块机会。 同时,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全国医疗服务情况,2023年8月份,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6.0亿,同比提高5.9%,环比提高3.0%,其中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同比分别增长9.6%、-4.9%、6.9%,诊疗复苏持续得到数据验证,预计2024年就诊需求有望进一步恢复,前期跌幅较大的相关行业有望迎来修复。 【借道行业代表指数ETF-医疗器械ETF(159883),低位布局医疗器械板块】 资料显示,医疗器械ETF(SZ159883)为目前A股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行业ETF,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已纳入互联互通范围。一指覆盖医疗设备、高低值医用耗材、IVD、医美四大细分领域,全面表征A股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迈瑞医疗作为第一权重股占比近15%,联影医疗作为第二权重股占比近8%。 指数创新属性凸显:在最新调样后,医疗器械ETF的科创板股票含量最新突破41%,踏上了科创板的快车道,指数创新属性突出。 未来,在“疫后复苏”、创新迭代、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创新出海国际化升级的逻辑共振中,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将开启万亿规模之路,各细分赛道全面开花,从跟跑到领跑,国产器械黄金时代或正在到来。场内可通过159883高效交易,场外也有联接013416、013415可布局。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2024-01-18
专家警示:中国出生率7连降,经济及社会将面临长期挑战
go
lg
...
两倍多。人口学家表示,这一增长是由人口
老龄化
和自2022年12月开始并持续到去年2月的广泛新冠疫情爆发所造成的。 统计局表示,总人口为14亿。根据联合国的估计,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中国在2023年跌至第二位,排在印度之后。 下降的出生率反映了中国长期面临的经济和社会挑战,即生育率下降。尽管政府近年来提供了生育奖励并放宽了二孩政策,允许家庭生育三个孩子,但生育率仍然很低。 较低的生育率,再加上由于医疗保健的改善而导致人们寿命延长,意味着中国正在缓慢
老龄化
,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减缓经济增长,并对政府的财政和为老龄人口提供更少劳动力的挑战。专家预计即使生育率反弹人口下降仍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 前上海社会科学院执行副院长、人口学家左学金估计,到2050年,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可能会翻一番,超过30%。 本周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发布了有关发展“银发”经济和提高老年人幸福感的指导方针。其中包括扩大老年医院和护理服务,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服装、食品等产品,打击针对老年人的诈骗。 出生人数下降54万,或5.6%,较前三年的两位数百分比下降要小。2023年出生的900万婴儿不到2016年总数的一半。所有数据均为基于调查的估计,不包括香港和澳门。中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面人口普查。 中国曾试图通过一孩政策控制人口增长,现在正面临相反的问题。政府自2014年至2016年逐渐放宽政策以允许二孩,随后于2021年允许三孩,但收效甚微。 许多人推迟结婚或选择不要孩子。即使有孩子的人也往往只有一个孩子,因为在城市中教育孩子的成本在激烈的学术环境中较高。育龄妇女的人口也有所下降。 据中国国家广播公司的在线报道,地方政府正在提供新生儿的激励措施。中国内蒙古地区的一个市政府已开始为第二个孩子提供2000元的奖励,为第三个孩子提供5000元的奖励,并要求雇主为第二和第三个孩子额外提供60和90天的带薪产假。 习近平主席去年10月告诉全国妇联的新领导层,有必要加强对年轻人婚姻、育儿和家庭观点的引导,推动支持育儿并应对人口
老龄化
的政策,他说:“我们必须讲述好家庭传统的故事,引导妇女在促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并创造一种新的家庭文明文化。” 16岁至59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继续下降,占总人口的61%。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升至21%。中国的官方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0岁或55岁。 由于中国于2022年12月突然结束疫情限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因疫情死亡。政府报告称,从去年12月初到2月中旬,有大约8万人因新冠相关原因死亡,但专家认为实际数字要高得多。研究估计死亡人数可能达到140万或190万。 中国英文报纸《中国日报》本周早些时候的一次论坛上的一位专家表示,由于疫情效应减弱,以及从2024年2月开始的辰年被认为是生育的吉祥之年,人口下降预计今年将减缓。 但南开大学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补充说,“中国总人口的下降趋势注定是长期的,将成为一个固有的特征。” 汇盛金融首席经济学家,纽约大学客座教授陈凯丰教授表示,中国人口下降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极为巨大的。企业的市场越来越小,利润下降。A股将会继续下跌,房地产长期熊市。学校,医院,商场,公共基础设施等都会过剩。而人口下降叠加
老龄化
,将会使社会的资源越来越紧张,税负加重,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内需要敲响警钟,马上开始大规模鼓励生育的政策了。否则中华民族将会面临空前危机。 (图片来源:Baidu) 马斯克在一个访谈中说,人口出生率下降是各国面临的严重挑战,特别是对于中国,按照现在的出生率,三代以后中国人口将会只剩下现在的1/10,也就是1.6亿中国人。印度已经超过中国人口数量。后面还会有很多国家人口数量超过中国。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人口数量稳健上升。美国过去三年新增移民数量达到1千万人。这些人对于美国劳动力供给,消费增长,房地产市场都有强劲帮助。 (图片来源:CNN)
lg
...
佳华168
2024-01-18
越来越多的人实际上已“放弃”婚姻!一些较富裕的中国人直言负担不起
go
lg
...
,他们正在努力应对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迅速
老龄化
的问题。中国曾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结婚率与出生率密切相关,因为未婚母亲经常被剥夺抚养孩子的福利。 中国的生育率目前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周三的官方数据预计将显示中国人口连续第二年下降,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人口下降的担忧。 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有必要“积极培养一种新的婚姻和育儿文化”,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地方政府也宣布了各种鼓励新家庭的措施,包括减税和住房补贴,以及新娘年龄在25岁或以下的现金“奖励”。 Julia Meng的公司“茱莉亚活动”(Julia's Events)组织此次上海单身活动,她表示,越来越多的35岁及以上的人实际上已经“放弃”婚姻。 像参加此次活动的Jack Jiang这样的中国年轻人说,他们想结婚,但高房价、不确定的就业前景和总体经济形势都对他们不利。 这位32岁的企业家说:“并不是我们想单身,而是城市结构和经济形势导致了这个结果。”
lg
...
超启
2024-01-17
中国2023年人口加速下滑!出生人口创新低 美媒:与新冠相关的死亡人数攀升
go
lg
...
son & Co)董事沈萌表示:“人口
老龄化
和出生率下降将导致经济增长发生结构性变化,尤其是消费。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些领域的全面发展政策。” 2023年902万的出生人口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低。自1960年代以来,新生儿数量一直在稳步下降;在2016年,在政府放宽独生子女政策后,出生人口出现短暂的上升,但随后的提高出生率的措施几乎没有阻止出生人口的下降。 中国是正在努力扭转出生率下降趋势的东亚国家之一,出生率下降可能会减少推动经济增长和为养老金体系提供资金的劳动力规模。 对中国来说,一个快速
老龄化
的社会将给其萎靡不振的经济带来进一步的不利因素,部分原因是会损害住房的长期需求。政府也可能难以支付其资金不足的国家养老金体系。 为应对人口
老龄化
问题,中国政府周一发布“银发经济”计划,支持金融机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中国国家卫健委此前表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14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占20%,到2035年左右占比预计将超过30%。
lg
...
天马行空
2024-01-17
2023年人口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比上年下降54万,报告称未来或每十年减少一百万出生人口,人口专家:龙年或迎生育小高峰
go
lg
...
减少一百万。 报告称,中国呈现少子化、
老龄化
、区域人口增减分化、人口素质提升等趋势性特征。面对人口总量和结构的重大变化,建议实施包括延续人口数量红利、积极应对人口
老龄化
等五方面战略举措,创造条件使人口变化的负面影响最小化、正面影响最大化、不确定影响尽可能转化为正面影响,以全面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龙年或迎生育小高峰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振武表示,2024年是龙年,中国人对生肖偏好非常明显,上一个龙年也就是2012年时就有一个生育小高峰。综合来看,2024年的生育率有望提升。“少子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生育水平都比较低,这是规律。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大概为1.05。翟振武认为在全面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落地后,未来有望回到1.3左右甚至之上。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表示,国际经验表明,人口负增长最初时期常伴有人口增减交替的波动。按人口规模性变化和“三年疫情“影响,2023年人口负增长会比2022年更甚,但2024年,生肖龙年和“三年疫情”生育反弹,人口负增长可能缓和一些。 原新近日在《有识》栏目指出,长周期的少子化和长寿化是导致人口负增长和人口
老龄化
的原因。但中国有提振生育率的可能性。不过,如果想让生育率在短期之内能够有一个明显的提升,难度是非常大的。 原新指出,未来30年,无论生育率高与低。总人口下降的速度是相对温和的,这是人口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但从更长周期来看,如果生育率提升得不好,越低的生育率,总人口远期的减量就越剧烈。
lg
...
金融界
2024-01-17
五问中证红利,当下配置价值几何,未来十年10%年化是否可期?
go
lg
...
机构,未必能容忍特别高的波动率,在人口
老龄化
后,对财富管理波动率的诉求是要越来越低。 因此,这类资产具有巨大的长期发展空间,同时拥有深刻的产业背景和老百姓的理财需求。 第二个维度,红利资产相较于沪深300指数等其他宽基指数有一个很大区别。大部分指数从某种意义上是以追涨的方式构建的,只有满足一定的总市值或者流通市值的要求,才能纳入某个宽基指数或者某个产业指数。而这种追涨的方式通常意味着,某个板块的某些龙头公司纳入指数时,往往是处于高点。 因此,投资者从指数中获取超额收益的概率和难度往往较大。红利指数的构建是基于分红收益率的底层逻辑,即如果一个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但股票跌了10%,红利指数的配置是会增加的,因为它的分红收益率是上升的。 所以,红利指数的构建原理,相较于一般宽基指数或者行业指数更具投资价值。国外数据也可以佐证这一点。 五问:如何挑选红利标的。 答案:分红稳定、超额突出的红利类ETF。 首先,既然选择红利,就不要去选择单市场红利ETF,尽可能选取全市场标的ETF,比如中证红利这样的全市场成份红利ETF。 从分红次数看,过去4年,分红次数最多的ETF是中证红利ETF(515080),近三年基本上每年分红两次,基本维持在4.5%左右的分红水平。尽可能选取分红规律、节奏稳定的ETF。 数据来源:Wind 最后看超额的话,进几年的这轮红利行情中,中证红利ETF(515080)绝对一马当先,值得关注。红利因子毕竟是个全市场因子,需要放在全市场才有发挥最大的效用,这就是不推荐大家选用单市场红利ETF的原因。 图片来源:Wind 最后小结一下:过去红利的增长,完全靠股息和盈利增长贡献收益。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大趋势下,红利资产供给会越来越丰富,红利资产维持高股息分红基本确定。从资产的拥挤度看,目前也完全处于历史地位,完全不用担心周期问题,企业盈利角度看,当前估值已经完全压缩至底部。未来就算估值完全不扩张,股息+企业盈利也能轻松获得10%年化的长期回报。 最后补充一个最关键的一点,股票持续、健康的分红很重要,基金也是,如果每年持续的分红到账4-5%,也许是最适合广大理财投资需求的优质资产。 图片来源:Wind 来自:投基之王,略作删改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2024-01-17
上一页
1
•••
127
128
129
130
131
•••
265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突传重量级声音!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反对中国稳定币的想法
lg
...
中国互联网“三巨头”市值一夜蒸发270亿美元!美团利润崩塌,与阿里和京东卷入恶性竞争
lg
...
突发重磅!南华早报独家:香港高官退出亚洲比特币大会 避免“与特朗普合作”
lg
...
中国内地投资者创纪录抛售港股,释放什么信号?
lg
...
中国释放重要信号!中国商业银警告不要使用信用卡为股票交易提供资金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15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