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会才能拿到小额快速融资的资格,临时股东大会是没法授权的,拿到资格不代表一定使用,还需要经过实际的论证,到底是否需要融资?采取什么方式方法融资? 公司结合目前的发展环境慎重考虑后,这一授权和融资工具还是要拿在手里的,如果后续项目需要,可能会考虑采取这一方式进行融资,也可能会考虑其他融资方式,具体根据项目安排来定,将来用的时候比较方便,有没有小额快速融资工具和用不用是不一样的。 四期项目基于客户产能需求启动,旨在突破高端碳纤维产能瓶颈,同步布局高性能纤维技术储备。去年四期项目主要是一些前期的论证,包括今年前一两个月的细化论证。目前四期项目基础土建已经开始做了,针对四期项目的可研报告和细化施工方案目前已在优化过程中,具备条件后会提请公司董事会审议。 公司四期项目既有原丝也有氧化碳化。原丝方面,公司具备干法和湿法两种,主要针对新一代纤维不同客户的需要。干喷湿纺方面,公司目前只有一条产线,考虑为了需求就新建了一些产线,干喷湿纺主要针对未来对成本要求比较高的需求领域。 民用航空主要是T800级及以上,公司未来要做干喷湿纺。公司四期项目中氧化碳化产能会比三期略多,主要解决航空应用方面对于 ZT9的需求,多出的产能做一些干喷湿纺纤维以用于其他场景,也考虑了配套专用设备,对更高模量的纤维做技术升级和产品上量的储备。 6. 公司的三个项目当前投产状态如何?ZT 7、ZT9 系列产品的产能如何?四期项目与前三个项目的关系是? 公司产线设计思路均为柔性产线。 ZT7 系列:百吨线主要供 3K 规格,年产能约 120 吨,千吨线年产能约 300 吨;公司三期项目三条产线主要供应 ZT9H均已投产,但生产速度与验证效率尚未完全达设计目标,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实际产能需结合订单节奏来安排。 四期项目应用户急迫需求启动的,要求我们做好新一代产能倍增的各项准备工作,评估后认为三期项目产能提速需要验证,周期较长,如果等下去可能会错失市场机会,经综合考虑老用户亟需、正在开发的新市场及项目建设周期等因素后,公司启动了项目建设。 7. 公司当前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方案设计进展如何? 材料是长期行业,未来强化核心团队稳定性,我们这次回购激励的对象主要是聚焦愿意和公司一起长期发展的核心骨干,在指标的设计上,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也会考虑侧重一些长期指标,目前公司管理团队及中介机构已经在准备具体方案。 8.当前客户集中度较高,航空领域向其他主机厂扩展及航天等新领域布局成效如何? 航空方面公司当前仍然主要为传统地区,其他地区公司也在积极准备样品,做一些验证,目前还没有进行实质性大批量的供货。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并拓展其他应用场景,公司从产品线方面拓展丰富碳纤维系列产品,让客户有更多的选择;二是将产业链向下做延伸,从纤维到织物,再到预浸料,随着共同努力,近两年会有一些新的应用场景逐步显现。 航天方面今年公司应该会有比较明显的突破,主要用公司的 T800级别产品,公司的 ZT9H 也在积极向航天方面拓展,还需要配合完成试验和验证。 9. 当前低端民品市场竞争激烈,请问公司在低空经济、汽车等应用领域有何布局? 公司持续关注低空经济领域,由于该等市场对质量和成本要求较高,单纯供应碳纤维的话价格优势不明显,未来计划通过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如预浸料等)来满足其需求。 10.关于子公司的预浸料及工程材料研发,请介绍公告中提到的四款主要产品的研发进展及客户前景。此外,公司面向装备领域重大场景开发功能材料,是否会与大客户产生业务冲突? 目前产品的研发进展顺利,今年 3月已完成部分测试设备的调试优化。这些产品主要面向某些领域亟需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方面,在客户现有应用领域,我们不与其竞争,主要配合其需求,承接其产能不足或做起来成本较高的业务。未来在新的应用领域进行尝试,特别在功能材料方面,与大客户没有任何竞争。 11.在下一代航空装备上,碳纤维整体的渗透比例相比于当前如何?目前的主要客户未来两三年对产品的拉动趋势将如何? 目前装备的先进性主要看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水平,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新型装备上的应用比例均逐步上升。随着多个应用场景的研制与定型进度,客户对于新一代碳纤维的需求刚更大,将来的应用数量较老的装备更多。 12.公司新一代碳纤维产品从性能指标来看在国内竞争态势如何?相比于竞争对手处在什么身位? ZT9H 强度在 T800-T1000 之间,模量超过 T1100,我们针对特殊应用领域量身定制开发而出,赫氏公司对应的有 HM50,几乎也是同时出来的。国内几家同行的 T1100也陆续产出,公司也在进行相应技术的研发,保持特色优势的同时丰富产品谱系,夯实核心竞争力。 从产业应用来看,ZT9H 走在前列,应用量很大,评价非常充分,不少新的用户以及正在开发的用户表示了浓厚兴趣。 13.湿法工艺生产的纤维和树脂结合度是否更好?在一些应用中是否更具优势? 目前确实如此,湿法纤维表面的特殊构造与树脂结合更好,制备的复合材料评价性能更好。 14. 公司 ZT 7、ZT9 两类产品在生产线的组织上是否有冲突?未来如何组织生产? 2024年至2025年2月,公司开展大量验证工作,对产品组织生产的灵活性起到很好的作用。目前安排百吨线和千吨线生产 ZT7系列,三期生产ZT9H,兼顾下ZT8E产品。 15.2024 年应收账款计提坏账 1750 万,一季度回款情况如何,后续是否会冲回? 基于审慎性判断,按照会计政策的迁徙率来计提的,公司相关部门持续关注并在积极沟通中,后续绝大部分基本都可以收回来。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