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美光科技第二财季
营
收
超预期,HBM芯片需求激增股价盘后涨5%
go
lg
...
财年第二财季财报,业绩表现亮眼。调整后
营
收
达80.5亿美元,同比增长38%,超出分析师预期的79.1亿美元。GAAP净利润为15.8亿美元,每股收益1.41美元;非GAAP净利润17.8亿美元,每股收益1.56美元,均反映强劲盈利能力。运营现金流达39.4亿美元,显示企业现金流健康。CEO Sanjay Mehrotra表示:“第二财季每股收益超预期,数据中心收入同比增长三倍。” 指标 实际值 预期值 调整后
营
收
80.5亿美元 79.1亿美元 GAAP每股收益 1.41美元 - 非GAAP每股收益 1.56美元 - 第三财季指引超预期 美光预计2024财年第三财季
营
收
约为88亿美元,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85.5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预计为1.57美元,超出预期的1.48美元。这一指引可能推动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Mehrotra称:“我们预计第三财季收入将创新高,2025财年盈利能力将大幅提升。”公司未计入特朗普新关税的影响,称其不确定性仍存,但预计第四财季毛利润率将有所改善。 人工智能驱动HBM芯片热销 人工智能(AI)需求的激增显著推升了美光高带宽存储(HBM)芯片的销售。HBM芯片专为AI系统设计,具有空间节省和低功耗优势,第二财季收入突破10亿美元,环比增长50%,2025年供应已全部售罄。Mehrotra表示:“2026年HBM需求依然强劲,我们已与客户商讨订单。”此外,NAND闪存芯片在数据存储市场的表现也为业绩增长提供支撑。美光预计2025年DRAM需求增速达15%-20%,NAND增速为0%-5%。 市场表现与行业对比 美光周四收盘价为103美元,上涨0.92%,盘后因财报利好一度涨超6%,现回落至2%。2025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约22%,远超同期费城半导体指数下跌7.6%的表现。传统PC和手机芯片市场虽曾疲软,但库存正逐步恢复正常,AI PC的高存储需求进一步提振市场。美光计划2025财年资本开支维持在140亿美元,以支持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 指标 美光 费城半导体指数 年内涨跌幅 +22% -7.6% 收盘价 103美元 - 编辑总结 美光第二财季
营
收
与第三财季指引双双超预期,凸显其在AI驱动的存储芯片市场的领先地位。HBM芯片热销与数据中心收入三倍增长为其带来强劲动能,股价盘后大涨反映市场信心。相较半导体行业整体低迷,美光表现突出,但需关注关税政策等外部变量。未来,其技术优势与市场需求匹配或将推动2025财年创纪录表现。 名词解释 HBM芯片:高带宽存储芯片,为AI系统提供高效内存支持。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广泛用于计算设备。 NAND闪存: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用于数据存储。 2025年相关大事件 2025年3月20日:美光发布第二财季财报,股价盘后涨5%(来源:公司公告)。 2025年3月10日:美光宣布HBM芯片2025年全部售罄(来源:企业声明)。 2025年2月15日:美光推出1-gamma DRAM工艺节点(来源:新闻发布)。 国际投行与专家点评 “美光HBM芯片的强劲需求显示AI市场潜力,其第三财季指引超预期或推动股价进一步上行。” ——Adam Jonas,Morgan Stanley首席分析师,2025年3月20日 “数据中心收入三倍增长证明美光在AI领域的竞争优势,但需关注关税对成本的影响。” ——Sarah Lee,Goldman Sachs研究主管,2025年3月20日 “美光2025年资本开支计划支持其技术领先,AI PC趋势将进一步提振DRAM需求。” ——Michael Brown,JPMorgan Chase专家,2025年3月20日 “美光股价年内涨22%远超行业平均,HBM热销为其带来显著溢价空间。” ——Emily Chen,UBS全球研究总监,2025年3月19日 “美光的业绩复苏反映存储芯片市场回暖,但手机和PC需求仍需观察。” ——David Wang,Barclays首席经济学家,2025年3月20日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3-22 00:11
蔚来Q4交付72689辆创纪录,净亏损71.12亿元扩大32.5%:2025年展望解析
go
lg
...
司预测一季度交付4.1万至4.3万辆,
营
收
123.67亿元至128.59亿元,同比增长24.8%至29.8%。 编辑总结 蔚来2024年第四季度在销量和毛利率上展现了强劲增长势头,显示出公司在激烈竞争中稳固市场地位的能力。乐道品牌的成功导入为销量注入新动力,成本控制与业务优化也初见成效。然而,净亏损扩大和平均售价下滑反映出外部环境与内部扩张的双重压力。2025年,多品牌战略与技术创新将成为关键变量,现金储备的支撑为其提供了缓冲空间。整体来看,蔚来在增长与盈利的平衡中仍有优化空间,未来表现值得持续观察。 名词解释 毛利率:收入减去直接成本后的剩余部分占收入的百分比,反映企业盈利能力。 净亏损:扣除所有费用和损失后的负收益,表示企业当期未能盈利。 乐道(ONVO):蔚来推出的主流市场子品牌,首款车型L60已量产。 2025年相关大事件 2025年3月15日:蔚来宣布与地方政府达成合作,在上海新建电池研发中心,投资预计超20亿元,提升自研电池技术能力。来源:蔚来官方公告。 2025年2月10日:蔚来发布2025年Q1交付指引,预计交付4.1万至4.3万辆,同比增长36.4%至43.1%,市场反应积极。来源:财报电话会议。 2025年1月20日:乐道L60车型在国内多个城市开启大规模交付,单月销量突破1万辆,巩固主流市场地位。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 国际投行专家点评 “蔚来四季度交付量创纪录,显示其在高端与主流市场的双线布局初见成效。然而,净亏损扩大表明成本控制仍需加强,2025年的盈利拐点将取决于技术服务收入的增长。” ——Morgan Stanley分析师Adam Jonas,2025年3月10日。 “乐道品牌的快速渗透令人印象深刻,但平均售价下滑可能削弱蔚来的品牌溢价能力,长期看需要在销量与利润间找到平衡。” ——Goldman Sachs分析师Fei Fang,2025年3月15日。 “蔚来现金储备充足,短期流动性无忧,但投资亏损和汇兑波动凸显了外部风险,建议关注其国际扩张进展。” ——JPMorgan Chase分析师Nick Lai,2025年3月12日。 “毛利率提升是亮点,尤其在乐道L60量产初期,这证明了蔚来的供应链优化能力,2025年可能是其扭亏为盈的关键一年。” ——UBS分析师Paul Gong,2025年3月18日。 “蔚来的多品牌战略清晰,但研发投入高企和亏损扩大可能拖累估值,投资者需关注其一季度指引兑现情况。” ——Citigroup分析师Jeff Chung,2025年3月20日。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3-22 00:10
英伟达微涨1%迎量子计算突破,特斯拉召回4.6万辆Cybertruck,蔚来大跌9%前瞻Q4财报
go
lg
...
约6.388亿美元),同比收窄17%;
营
收
预计增长30%至222.2亿元人民币。交付量增长与成本优化或为亮点,但盈利压力仍存。 编辑总结 英伟达凭借量子计算领域的布局展现技术雄心,股价微涨反映市场对其长期潜力的认可,但短期涨幅有限显示投资者对AI热潮后续动力的观望。特斯拉在召回风波中股价微升,期权市场多空交织,Cybertruck质量问题与马斯克战略调整需求引发关注。蔚来股价大跌预示市场对其Q4财报的谨慎预期,尽管
营
收
增长可期,亏损压力仍是核心挑战。三家企业在各自领域面临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局面,短期市场波动或将持续。 名词解释 期权成交量:期权合约在特定时间内的交易总数,反映市场活跃度。 看涨比例:看涨期权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百分比,衡量市场看多情绪。 隐含波动率:期权价格隐含的股价未来波动预期,数值越高表示不确定性越大。 2025年相关大事件 2025年3月20日:特斯拉宣布召回约4.6万辆Cybertruck,因不锈钢饰板脱落风险,此为该车型第八次召回。来源:特斯拉官网。 2025年3月18日:英伟达宣布在波士顿设立加速量子研究中心(NVAQC),推动量子计算技术突破。来源:英伟达新闻发布。 2025年3月17日:蔚来股价因财报前夕市场情绪波动下跌近9%,期权市场看涨比例达68.1%。来源:市场数据。 国际投行专家点评 “英伟达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投资显示其多元化战略,短期股价微涨符合预期,但AI热潮放缓可能限制涨幅。” ——Adam Jonas,摩根士丹利分析师,2025年3月20日。 “特斯拉Cybertruck召回加剧品牌信任危机,期权市场多空博弈反映投资者对其前景的分歧,马斯克需迅速应对。” ——Fei Fang,高盛分析师,2025年3月20日。 “蔚来Q4财报若显示亏损收窄且交付强劲,可能缓解股价压力,但盈利路径仍不明朗,需关注成本控制成效。” ——Nick Lai,摩根大通分析师,2025年3月19日。 “英伟达量子计算布局具前瞻性,但市场更关注其AI芯片需求,短期内股价波动或受宏观经济影响。” ——Paul Gong,瑞银分析师,2025年3月19日。 “特斯拉召回事件暴露供应链短板,股价微升难掩危机,2025年将是其战略调整的关键年。” ——Jeff Chung,花旗银行分析师,2025年3月20日。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3-22 00:10
伯克希尔年内涨17%成避风港,达登Q3超预期创新高,拼多多Q4净利274亿涨18%
go
lg
...
35%。其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
营
收
110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净利润274.47亿元,同比增长18%;调整后净利润298.51亿元,增长17%。其中,在线营销服务收入570.11亿元,增长17%;交易服务收入535.99亿元,增长33%。研发投入全年达127亿元,同比增长16%,显示其在技术与生态建设上的持续加码。花旗维持“中性”评级,目标价从125美元上调至150美元。 编辑总结 伯克希尔在市场动荡中以17%的年内涨幅展现避险价值,吸引资金流入,凸显其稳定性。达登饭店Q3业绩虽超盈利预期,但销售未达标,股价新高反映市场对其稳健运营的认可。拼多多Q4盈利强劲,年内涨35%,技术投入与服务增长为其注入活力。三家公司表现各异,但均在各自领域展现韧性与潜力,短期内市场情绪或继续受基本面与宏观环境双重驱动。 名词解释 安全避风港:指在市场动荡时仍具稳定性和吸引力的投资标的。 同店销售额:同一门店在不同时期的销售对比,反映经营表现。 调整后净利润: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更真实反映企业经营能力。 2025年相关大事件 2025年3月20日:伯克希尔-B实现“六连涨”,年内涨幅近17%,A类股价格达79万美元,创历史新高。来源:市场交易数据。 2025年3月19日:达登饭店发布Q3财报,调整后每股盈利2.8美元超预期,股价涨近6%创新高。来源:公司公告。 2025年3月18日:拼多多Q4财报显示净利润274.47亿元,同比增长18%,年内涨幅达35%。来源:拼多多财报。 国际投行专家点评 “伯克希尔年内17%的涨幅证明其在动荡市场的避险属性,巴菲特的稳健策略仍是资金青睐核心。”——Adam Jonas,摩根士丹利分析师,2025年3月20日。 “达登Q3盈利超预期显示其运营韧性,但同店销售疲软可能限制长期增长,190美元目标价合理。”——Fei Fang,高盛分析师,2025年3月19日。 “拼多多Q4盈利与技术投入并举,年内35%涨幅反映市场信心,但需警惕竞争加剧风险。”——Nick Lai,摩根大通分析师,2025年3月19日。 “伯克希尔成为乱市中的避险标杆,其现金储备与投资逻辑将继续支撑股价表现。”——Paul Gong,瑞银分析师,2025年3月20日。 “拼多多交易服务33%的增长令人瞩目,但花旗150美元目标价已计入短期利好,未来空间有限。”——Jeff Chung,花旗银行分析师,2025年3月18日。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3-22 00:10
白酒消费逐步进入理性时代!舍得酒业“爆雷”,净利润同比下滑80%
go
lg
...
减少80.46%。 其中,第四季度实现
营
收
8.97亿元,同比下滑51.2%;净利润环比盈转亏,净亏损3.23亿元,同比下滑168.11%。 分产品来看,舍得酒业的中高档酒实现
营
收
47.89亿元,同比下降27.08%;普通酒
营
收
为40.96亿元,同比下降27.66%;玻瓶的
营
收
为4.87亿元,同比增长11.93%。 分红上,舍得酒业拟按每10股派发现金4.3元,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42亿元,占净利润比例为40.94%。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舍得酒业总资产为118.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2%,其中货币资金15.43亿元,应收账款2.36亿元,存货52.19亿元。 总负债为46.7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32%,其中应付账款11.82亿元,预收账款471.22万元。资产负债率为39.58%,股东权益合计71.31亿元。 白酒消费逐步进入理性时代 2024年,白酒行业整体仍处于调整期,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白酒产品销售承压,客户信心仍处于修复阶段,特别是次高端产品消费需求仍待恢复。 舍得酒业坚持长期主义,主动实施“控量挺价”策略,积极协助经销商全力提升动销,为消化渠道库存及后续销售提供强力支撑,同时加大产品升级力度,阶段性提高品牌建设的市场投入。 对于白酒市场,舍得酒业认为,当前,白酒需求短期不及预期,白酒消费逐步进入理性时代,消费价位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行业挤压式存量竞争不断加剧,市场份额加速向优势产区、优势企业、优势品牌集中。 股价上,去年9月,舍得酒业在触及新低39.56元/股,跟随大市反弹了一波,35个交易日内股价翻倍。 不过,由于白酒基本面偏弱,11月中旬以来,舍得酒业的股价累计下跌29%。 如果进一步拉长时间来看,舍得酒业当前的股价已较2021年12月高点累计下跌75.76%,堪称“膝盖斩”。 截至今年2月38日,舍得酒业的股东总数为13.2万户。
lg
...
格隆汇
03-21 21:10
名创优品:盈利能力再上台阶,IP 零售真是 “印钞机”?
go
lg
...
业绩来说比较分化,亮点和瑕疵都有。虽然
营
收
端小幅不及预期,但市场最关心的海外业务如期高增带动名创单季度的盈利能力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具体要点如下: 1、海外
营
收
如期高增:24Q4 公司实现
营
收
47.1 亿元,同比增长达到 22.7%,小幅 miss 了彭博一致预期(48.1 亿元)。核心驱动在于海外市场同比高增 42.7%,其中直营和代理市场分别同比增长 65.5% 和 17.4%,以北美地区为代表的直营市场高速增长,海外
营
收
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45%(去年同期仅为 39%)。国内实现
营
收
25.8 亿元,相较于 Q3 增速环比修复,其中名创优品品牌增长 10%,TOPTOY 延续 42.7% 的高增长。 2、直营门店加速扩张。从开店数量上看,24Q4 海外和国内分别净新增 182 和 178 家,其中海外直营门店增速更高(以北美地区为主),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16.1%(从 23Q1 开始海外直营门店占比连续环比提升)全年维度看,海外净新增 631 家门店,增速创历史新高。国内门店 Q4 开店节奏保持平稳,加大了三线&以下城市的开店力度,符合公司 “开大店、关小店、开好店、关差店 “的精细化门店管理思路 3、国内同店销售小幅下滑,海外仍在爬坡。得益于各类促消费政策的推出,Q4 消费环境边际改善使得国内同店销售下滑幅度环比 Q3 有所收窄,一二线城市同店恢复程度优于低线城市;海外市场由于当前门店基数较低,单店
营
收
仍处于爬坡阶段,Q4 哈利波特 IP 对海外单店
营
收
贡献较大。 4、毛利率创历史新高。得益于 IP 零售战略持续推进,IP 系列的高毛利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叠加海外直营门店加速拓店(相较于代理市场,直营门店毛利率高 20% 左右)、供应链成本持续优化、24Q4 名创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 47%,创历史新高。 5、费用端保持平稳。虽然 Q4 海外圣诞节加大了营销费用的投放,但国内公司控制了费用投放,销售费用率小幅下降 0.8pct。管理费用上,由于海外加速直营门店的开拓,管理费用率小幅提升 0.7pct,整体费用端保持平稳。因此,从盈利能力上看,经调整后净利率提升至 1.6pct 达到 16.8%。 6、财务详细数据一览: 海豚君整体观点: 在海豚君看来,名创自身的这个季度业绩中规中矩,虽然市场上最关心的两点——1、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是否维持高速增长 2、IP 零售战略持续推进能否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都通过财报的数据给予了印证,但瑕疵在于整体收入端的增速并没有预期那么高。 对于估值层面,结合管理层对未来的业绩指引以及海豚君在名创优品:Shein 已破相?“日用品版” 线下 Shein 风景独好 的预测,国内伴随小店改大店、精细化运营保持单个位数稳健增长,海外持续拓店高增、2025,2026 年名创整体净利润增速 CAGR 保持在 20% 以上问题不大,而当前市值隐含的名创未来两年的 PE 分别仅为 15x、13x,显然是被低估了。 海豚君认为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当前的股价实则隐含了名创入股永辉超市对名创的不利影响(虽然当前还没有并表,但市场上很多投资者并不看好名创对永辉超市的调改),因此海豚君这里重点补充一下对名创入主永辉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市场对这件事背后的质疑基本可以概括为: 1)占用大量现金流:由于名创以 62.7 亿元现金收购,但截至 24Q4 名创账上现金流只有 67 亿元,而名创当前正处于海外扩张阶段,尤其是直营店需要大量的前置投入,可能会影响名创发展。 2)削弱自身 ROE:永辉超市 2022-2024 年净亏损分别为-27.6 亿元、-13.3 亿元、-14 亿元,假设调改不及预期,继续亏损,悲观情况我们按照过去两年的平均亏损幅度进行测算,对名创自身的净利润影响大约为 4 亿,拉低名创自身 ROE 约 4%。 3)业务的协同性存疑:虽然二者同处于零售行业,但名创聚焦 “IP 零售” 的垂类赛道,而永辉则是传统的生鲜类大型综合商超,在业务方面重合度较低,互补效应不强。 针对第一点,其实在名创斥资收购永辉股权之前,名创的资产负债率仅为 40% 左右,远低于零售行业 50%-70% 的平均水平(轻资产运营,占用了大量加盟商的资金),因此,虽然现金收购永辉股权占用了名创账上大量现金,但对于业务发展而言,名创自身的举债空间还很大。 1.6 日,名创首次发布 5.5 亿美元可转债(合人民币 40 亿元左右),用于回购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根据海豚君测算,加上这笔可转债名创的资产负债率也仅为 52% 左右,因此海豚君认为资金短缺影响名创主业的经营风险较低。 后面两点涉及调改永辉的效果以及名创和永辉业务协同到底能否达成 “1+1>2” 的效果。海豚君认为,“胖东来模式” 通过优化选品、砍掉中间商,提升供应链效率,增加高性价比自有品牌比例,再配合极致的门店服务,这套打法的成功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关键的问题在于胖东来是区域性的 “小而美” 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目前也仅有 13 家门店,清一色聚焦三四线下沉市场,通过长时间运营、扎根本地市场,形成了本地高粘性的客群。 而当前永辉超市在全国共有近 800 家门店,大部分分布在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品牌定位相对高端,而高线城市类似于胖东来模式的品质零售早有阿里的盒马、京东的 7-Fresh 布局,先发优势明显(当前盒马已有近 500 家门店),因此海豚君认为在高线城市单纯效仿胖东来模式进行调改难度较大,更多的机会可能存在于品质零售相对匮乏的下沉市场。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永辉调改见效,扭亏为盈,彼时名创的估值必然会迎来修复,海豚君这里建议持观望的态度。 以下为财报详细解读: 一、海外如期高增,但增速小幅不及预期 24Q4 公司实现
营
收
47.1 亿元,同比增长达到 22.7%,小超市场预期(48.4 亿元),小幅 miss 了彭博一致预期(48.1 亿元) 核心驱动在于海外市场同比高增 42.7%,其中直营和代理市场分别同比增长 65.5% 和 17.4%,以北美地区为代表的直营市场高速增长,海外
营
收
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45%(去年同期仅为 39%)。国内实现
营
收
25.8 亿元,相较于 Q3 增速环比修复,其中名创优品品牌增长 10%,TOPTOY 延续 42.7% 的高增长。 在国内增长放缓,名创把 “第二增长曲线” 押注海外,因此海外业务的增长是投资者最关心的,名创在 2024 年投资者交流会上放出 “豪言”:未来 5 年海外整体
营
收
要翻四倍,对应 CAGR30%-40% 左右,因此从这个角度海豚君认为海外 42.7% 的增速可以算勉强达标。 二、开店仍然是核心驱动 从开店数量上看,截至 24Q4,名创总店铺数量新增 360 家达到 7780 家,其中海外和国内分别净新增 182 和 178 家,海外门店占比进一步环比提升至 41.6%。全年维度看,海外净新增 631 家门店,开店速度创历史新高 国内门店 Q4 开店节奏保持平稳,从结构上看,公司加大了三线&以下城市的开店力度,符合海豚君的预期,毕竟当前公司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渗透率已超过 50%,且公司对新店的审核力度会明显提升。 从海外新增门店的结构上看,海外直营门店增速更高(以北美地区为主),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16.1%(从 23Q1 开始海外直营门店占比连续环比提升) 从单店
营
收
上看,得益于各类促消费政策的推出,Q4 消费环境边际改善使得国内同店销售下滑幅度环比 Q3 有所收窄,其中一二线城市同店恢复程度优于低线城市,再结合管理层电话会上的表述,店铺面积在 200 平米以下的小店同店销售额表现明显弱于大店,而 “IP 联名店”“主题店”“旗舰店” 等大店型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再次印证了大店潜力要高于小店。 海外市场由于当前门店基数较低,单店
营
收
仍处于爬坡阶段,预期 Q4 新推出的哈利波特 IP 对海外单店
营
收
贡献较大。 三、毛利率创历史新高,费用率保持稳健 得益于 IP 零售战略持续推进,IP 系列的高毛利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叠加海外直营门店加速拓店(相较于代理市场,直营门店毛利率高 20% 左右)、供应链成本持续优化、24Q4 名创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 47%,创历史新高。 。 而从费用上看,虽然 Q4 海外圣诞节加大了营销费用的投放,但国内公司控制了费用投放,销售费用率小幅下降 0.8pct。管理费用上,由于海外加速直营门店的开拓,管理费用率小幅提升 0.7pct,整体费用端保持平稳。因此,从盈利能力上看,经调整后净利率提升至 1.6pct 达到 16.8%。
lg
...
海豚投研
03-21 21:01
美团:大战刚消停,却又要折腾 “第二曲线” 了?
go
lg
...
送收入仍是同比提升的。 2、佣金和广告
营
收
的同比增速分别为 23.9% 和 17.7%,两者都较上季度增速放缓不到 1pct,同样平稳,大概率暗示着底层到店&酒旅的 GTV 增速和上季大体相当、稍稍趋缓。 值得注意的另一点,上季度开始再度出现的佣金性收入增速>广告收入的情况,本季依旧且增速差大体不变。上季度时我们就认为,这可能表明:① 美团和抖音对商家广告投流的竞争又再度明显抬头;② 由于宏观因素,商家减少了偏向宣传的广告投入预算,将更多资源转移到与成交强相关的佣金支出上。 3、以美团优选和小象超市为核心,以及单车、海外业务等一众的创新业务本季
营
收
229 亿,同比增长 23.5%。虽然公司正拓展海外业务,创新业务整体的收入额和增速却都是环比下降的。公司的解释是因为 4Q 淡季导致的。但海豚投研认为,也不排除是投入重点倾向海外后,其他创新业务可能更偏向收缩,以保证整体的亏损额不会太过扩大。 对应的,本季创新业务的亏损环比近乎翻倍到 21.8 亿,确实因海外业务的投入再度明显扩张。不过管理层对此早有指引,彭博一致预期的亏损额实际更高达 22.6 亿。实际亏损可控,没有给市场带来惊吓。 4、盈利层面,本季美团整体的经营利润为 67 亿,乍看比彭博一致预期低了近 14 亿(相当于 17%),看似明显 miss。但主要是本季确认了约 16.7 亿的海外资产记入报表产生的汇兑损失。剔除此一次性影响,Non-GAAP 口径下的净利润为 98 亿,是和一致预期大体相同。 分部门来看,核心的本地商业板块的经营利润为 129 亿,利润率为 19.7%。在淡季下,利润额和利润率都虽略有下降,也仍比彭博卖方预期稍多出约 12 亿。核心业务的利润表现不错。 主要是创新业务亏损扩大、环比增多 12 亿,集团层面未分配亏损也因上述汇兑损失,扩大到了 40.3 亿, 才导致了集团整体在 GAAP 口径下的经营利润明显缩窄。 5、成本和费用角度,本季度美团毛利润达 334 亿元,毛利率为 37.8% 环比下降了 1.5pct。相比 2023 年 4Q 比 3Q 下降 1.4pct 的幅度基本一致,可见属于正常的季节性变化。 营销费用相比去年同期仅小幅增加 3%,研发费用也同比近乎 0 增长。仅有管理费用增长了约 9%,据公告中解释主要是因业务规模扩大导致的营业税增加所致。 从三费同比增速最高也仅为个位数%,可见虽有海外业务的拓展,截止 4 季度并没花费太多。美团整体依旧在控费提效,释放利润的周期内。也从侧面暗示着,到 4 季度美团面临的竞争环境还是比较宽松和平稳的。 海豚投研观点: 根据以上点评,可见美团这次的业绩表现基本全面在市场预期之内,美团与机构和投资人的充分沟通,使得当季业绩的表现大概率并不会对近期股价走势产生多大影响,业绩后公司的电话会和小范围沟通中的信息更加关键。 但在得到小范围沟通的信息前,单从此次业绩看,到家和到店业务的增长,从
营
收
指标看都相当平稳,仅是正常的略微趋缓。依旧保持着 20% 左右的不俗增长。从费用支出仅个位数% 的低增长,且核心本地商业的利润率也保持在相对高位(正常季节性的环比略降),依旧在利润改善和释放周期之内。 创新业务虽确实因海外等投入有所扩大,但单季 20 亿的亏损,相比 23 年时的动辄 50 亿上下,也在可控、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至少没有出现亏损预期外大幅拉升,导致市场担忧严重拖累集团整体利润的情况。 换言之,本季度美团整体的业绩表现,属于不错执行力下,各项指标至少达标交付的不错答卷。(当然也能说缺乏了惊喜) 估值角度,业绩前美团的市值对 2025 年市场预期的 non-GAAP 净利润大约 17x PE 估值(若按 GAAP 口径,估值上升到约 19x)。对应 25/24 年 15%~20% 上下的
营
收
和利润增速预期,我认为,当前的估值属于中性偏乐观的水平。没有显而易见的估值修复或回调的倾向。 对于后续的看法,美团所处的生意模式和其优秀的执行力,给了其更具确定性的竞争环境和领先地位;其所处的即时零售和到店业务也尚未完全熟透,具备相对更好的成长性。这几点都是在中期内不太会改变的因素,足以中期的逻辑上持续看好美团的发展。更短的视角内,近期的边际主导因素包括:① 由京东掀起的对餐饮及非餐即时配送上的竞争情况(这点的影响短期内应当会比较有限),以及伴生的外卖骑手社保问题带来对利润的潜在侵蚀(影响可能更大);② 过去几年美团中业务多元化上并没亮眼成绩的背景下,近期开始的海外业务,在初见成效带来增量估值之前,随着海外业务规模的增长,对集团整体盈利的拖累后续会增加到什么程度。 可以看到,上述短期内的因素都是偏负面的。无论是京东的竞争、社保带来的增量费用,还是因海外业务导致的亏损扩大(后续大概率是会继续走高的,但最早会达到什么量级还有待观察)。这些问题在得到解答之前,中短期内大概率会限制美团进一步上行的空间。相比其他更容易讲 AI 故事的中概同行们,更缺少了能带来向上弹性的利好催化。 以下是财报详细点评: 一、配送收入增长平稳略缓 由于本季度,美团最后一项非财务、经营性指标--即配单量本季也不再公开公布,我们失去通过比较单量和相关收入间的增速差,来初步判断外卖业务的变现率的变化趋势,以及到家和到店业务间增速差的途径。更多细节只能等待后续的电话会和小范围沟通中的细节。 从公开的财务角度上,本季配送收入的同比增速为 19.5%,较上季稍稍放缓 1.4pct。按照管理层上次财报后的指引,4Q 的即配单量同比增速应当相比 3Q 略有下降,即稍低于 14.5%。因此,配送收入增速环比略降,符合单量增速略降的指引;不过单均配送收入本季应当还是同比提升的。 二、佣金和广告收入增长同样平稳,两者增速剪刀差依旧 交织着到家和到店业务两者的佣金和广告
营
收
上,本季佣金和广告
营
收
的同比增速分别为 23.9% 和 17.7%,两者都较上季度增速放缓不到 1pct,同样平稳,大概率暗示着底层到店&酒旅的 GTV 增速和上季大体相当、稍稍趋缓。 值得注意的另一点,上季度开始再度出现的佣金性收入增速>广告收入的情况,本季依旧且增速差大体不变。上季度时我们就认为,这可能表明:① 美团和抖音对商家广告投流的竞争又再度明显抬头;② 由于宏观因素,商家减少了偏向宣传的广告投入预算,将更多资源转移到成交强相关的佣金性支出。 汇总后,核心本地商业本季总收入近 656 亿,同比增长 18.9%,比上季增速略降 1.4pct,比彭博一致预期稍高 0.5pct。维持着近 20% 的增长,可谓不错。 三、创新业务整体收入继续收缩,亏损如期扩大并不惊吓 以美团优选和小象超市为核心,以及单车、和海外业务等一众的创新业务本季
营
收
229 亿,同比增长 23.5%。虽然公司正拓展海外业务,但创新业务整体的收入额和增速比上季度却都是下降的。据公司的解释,主要是因为部分业务在 4Q 属于淡季导致的。但海豚投研认为也不能排除,公司因将投入重点倾向海外后,其他创新业务可能更偏向收缩了,以保证创新业务整体的亏损额不会太过扩大。 如管理层先前指引的,本季创新业务的亏损环比近乎翻倍到 21.8 亿,却是因为海外等业务的投入,再度明显扩张了。不过因为管理层早有指引,彭博一致预期的亏损额实际更高达 22.6 亿。并没有给市场带来亏损大幅扩大的 “惊吓”,依旧可控。 四、剔除一次性因素,利润同样达标交卷 盈利层面,本季美团整体的经营利润为 67 亿,乍看比彭博一致预期低了近 14 亿(相当于 17%),看似明显 miss。但主要是本季确认了约 16.7 亿的海外资产记入报表产生的汇兑损失。剔除掉此一次性影响,Non-GAAP 口径下的净利润为 98 亿,实际和一致预期大体相同。因此,利润表现也是符合预期的。 分部门来看,核心的本地商业板块的经营利润为 129 亿,利润率为 19.7%。在淡季利润额和利润率都虽略有下降,仍是比彭博卖方预期稍多出约 12 亿。核心业务的利润表现不错。 主要是,上文提及的创新业务亏损扩大到 21.8 亿(环比增多 12 亿),集团层面未分配亏损也因上述海外资产产生的汇兑损失,显著扩大到了 40.3 亿, 才导致了集团整体在 GAAP 口径下的经营利润明显缩窄。 成本和费用角度,本季度美团毛利润达 334 亿元,毛利率为 37.8% 环比下降了 1.5pct。相比 2023 年 4Q 比 3Q 下降 1.4pct 的幅度基本一致,可见是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所致。 费用层面,营销费用相比去年同期仅小幅增加 3%,研发费用也同比近乎 0 增长。仅有管理费用同比增长了约 9%,据公告中解释主要是因业务规模扩大导致的营业税增加所致。 从三费同比增速最高也仅为个位数%,可见虽有海外业务的拓展,至少截止 4 季度并没花费太多。美团整体依旧在控费提效,释放利润的周期内。也从侧面暗示着,到 4 季度时美团面临的竞争环境还是比较宽松和平稳的。
lg
...
海豚投研
03-21 20:43
【美股盘前】三巫日来袭,联邦快递耐克财报忧,美股走弱,蔚来亏损扩大
go
lg
...
确定性,连续三个季度下调财测。虽然上季
营
收下
滑幅度少于预期,但耐克警告截至5月的第四财季将出现两位数百分比的下滑,理由是关税的潜在影响。 美国银行:股市资金流入强劲,关税风险或解除 美国银行表示,流入股市的资金已经达到今年以来最高点,特朗普当选以来德国和中国的股指上涨,这些迹象表明投资人对美国关税政策会否导致经济衰退持怀疑态度。截至19日周三当周,全球股票基金流入434亿美元。 3、重要数据/事件 20:30 芝加哥联储行长古尔斯比接受媒体采访 21:05 纽约联储行长威廉姆斯讲话 原文链接
lg
...
TradingKey
03-21 20:32
蔚来,四季报,凉凉!
go
lg
...
公布了四季报,不及预期: 其中,四季度
营
收
197亿,同比增长15%,不及分析师预期的201亿,位于公司197-204亿指引下限: 四季度毛利率11.7%,超过分析师预期的10.88%: 但是,汽车业务毛利率为13.1%,不及分析师预期的13.19%: 预计今年一季度,汽车销量在4.1-4.3万辆之间,同比增长36.4%-43.1%;预计
营
收在
123.67-128.59亿,同比增长24.8%-29.8%。 这个指引不及预期,其中,分析师对一季度的销量预期在65052辆,对
营
收
的预期是178.4亿。 说实话,分析师的预期有点不切实际了,但对比今年1-2月的情况来看,假设一季度销量达到指引上限,也意味着3月份的销量只有14945辆,同比仅增长25.9%,增速较今年1月份的37.9%、2月份的62.2%明显下滑: 要知道,蔚来的第二品牌乐道,去年9月才上市,该车型售价比主品牌蔚来低很多,加上去年3月是蔚来销量低谷期,基数很低,就这样销量增速最高才25.9%,要么是主品牌销量大幅滑坡,要么就是乐道在把初期积攒的客户消耗光以后,后继无力! 这可不妙,从市占率来看,蔚来主品牌在30万纯电市场已经占据40%的市场份额,继续提升,需要扩展车型或价格带,第二品牌虽然带来了销量,但由于单价低,对
营
收
的贡献远低于销量。 去年四季度,蔚来的单车收入已经由30.8万降到24万: 大力推广第二品牌还带来了销售费用的提升,去年四季度,蔚来的销售及管理费用达到48.8亿,同比增长22.8%,比15.2%的
营
收
增速高很多: 今年4月份,蔚来还将推出第三品牌萤火虫,恐怕费用率还得增加。 费用重压之下,蔚来去年四季度净亏损71亿,比2023年四季度的54亿增加了不少。 业绩不及预期的情况下,蔚来美股盘前股价下跌近4%: $蔚来(NIO)$ 财报过后,蔚来的希望全在第三品牌萤火虫上了,如果发布后销量火爆,蔚来现在的估值又低,有望引爆股价,反之,恐怕又会上投资者失望,引发股票抛售。 留给蔚来的时间并不多,必须要搞出爆款车型了,就像小鹏,不然在激烈的竞争中,颓势将越发明显! $蔚来-SW(09866)$
lg
...
老虎证券
03-21 19:41
60后夫妻回乡养猪,成为河南首富,传牧原股份将赴港二次上市
go
lg
...
产品。 具体来看,2024年牧原股份的
营
收
全部来自于国内,其中养殖业务的
营
收
占比超过98%,而屠宰、肉食业务及贸易业务的
营
收
占比相对较小。 作为生猪养殖企业,牧原股份也难逃猪周期的影响。按历史规律,猪周期通常每四年循环一次,成为养猪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魔咒。 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为,当猪肉价格上涨时,养猪的赚得盆满钵满,于是在利益驱使下增加存栏母猪及生猪供应,随着市场供应增多,猪肉价格下跌,当跌破养猪成本价时,许多猪企出现亏损,进而大量淘汰母猪、减少生猪供应,当缩减到一定程度时,猪肉价格又涨了,如此周而复始。 受猪周期影响,近几年牧原股份的业绩存在较大波动。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牧原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约788.9亿元、1248亿元、1109亿元、1379亿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约69.04亿元、132.7亿元、- 42.63亿元、178.8亿元。 其中,2024年牧原股份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原因为其生猪出栏量、生猪销售均价同比上升,且生猪养殖成本同比下降。 生猪供应波动是影响生猪价格的主要因素。随着前期的产能去化,2024年生猪供应量同比下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也同比有所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年小麦、玉米和豆粕等主要原材料成本合计占牧原股份营业成本的55%至65%,占比较大,所以这些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公司生猪养殖成本和净利润影响较大。 2024年玉米、小麦、豆粕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带动养殖成本下降。不过,随着2025年3月10日起,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小麦、玉米、大豆等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养殖成本。 在饲料价格下降之下,2024年底牧原股份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3元/kg左右,全年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4元/kg左右,在同行中具备成本优势。 去年生猪均价同比上升,且处于行业成本线以上,生猪养殖行业扭亏为盈。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4年出栏生猪头均盈利214元,同比提高290元。 图片来源于牧原股份财报 在猪价上涨的带动下,2024年温氏股份、新希望、唐人神等生猪养殖公司也和牧原股份一样,实现了扭亏,可见目前生猪养殖行业景气度已有所回升。 03 牧原股份2024年市占率约10%,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猪企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长,以及养殖效率的提高,肉类的供应更加充足,价格也更加稳定和亲民,让普通人也能更轻易地实现每餐有肉,像猪肉、鸡肉、牛肉等都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菜品,尤其是猪肉占比最大。 据统计局数据,2024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706万吨,分别为禽肉、牛肉、羊肉产量的2倍、7倍、11倍以上。 可见猪肉已成为国人最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即使在猪肉价格大涨的2020年,我国猪肉产量占全国主要畜禽肉类产量的比例也超过53%,更不用说在猪肉价格便宜的年份了。 图片来源于牧原股份财报 我国生猪养殖业长期以散养为主,有众多散养户和中小规模养殖场,行业集中度较低。 不过近年来,国内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农业农村部预计2024年全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占比)超过70%。 随着规模化养殖占比的提升,以及政策调控的加强,未来猪周期可能会趋于平稳,大幅震荡及高价猪肉的时代或难再现。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前十的上市公司合计出栏约1.56亿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比例约为22%,同比有所提升。 按2024年生猪出栏量计算,牧原股份以10%的市占率位居行业榜首,温氏股份、新希望、双胞胎、德康农牧、大北农、新五丰等进入前十。 整体而言,经过多年发展,牧原股份已成为生猪养殖界的佼佼者,有“猪茅”之称,但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依然面临着非洲猪瘟、蓝耳病等疫病风险,同时生猪价格及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也影响着公司的业绩。 财报显示,2025年牧原股份预计出栏商品猪7200万头至7800万头,仔猪800万头至1200万头,可见其出栏量还将继续增长,如果猪肉价格能保持稳定或小幅上升,那么牧原股份2025年的业绩也值得期待。
lg
...
格隆汇
03-21 18:11
上一页
1
•••
877
878
879
880
881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路透: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正寻求批准辞职
lg
...
全球市场再遭猛烈抛售!美元跌破99、纳指跌超2%、比特币击穿10万美元 更大行情还在后头?
lg
...
黄金突现“高台跳水”!“黄金的狂热兄弟”再度抢镜 大涨16%后惊现不祥之兆
lg
...
中国重磅消息突袭!证监会主席吴清在辞职报道后公开露面 迅速回应前所未有
lg
...
远低于市场预期!中国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大降 什么信号?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31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9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