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开源证券:给予沪光股份买入评级
go
lg
...
把握新能源汽车机遇,2024年H1公司
营
收
同比高增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年H1实现
营
收
34.18亿元,同比增长142.03%;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721.73%;扣非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626.55%。Q2净利率达8.18%,同比+10.31pct,环比+1.61pct;毛利率达16.51%,同比+4.98pct,环比+2.55pct,毛利、净利同环比均提升显著。公司充分利用现有研发、生产及客户资源优势,加快客户结构优化、加大新能源客户资源开发力度;加强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保存量市场份额的同时开拓新的增量市场份额,实现
营
收
和净利润的同比高增。我们维持此前的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0/6.19/8.1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8/1.42/1.87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的PE分别为23.0/17.5/13.2倍,维持“买入”评级。 持续开拓优质客户,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面向全球市场开拓了众多优质高端客户资源,是目前为数不多进入上汽大众、戴姆勒奔驰、奥迪汽车、赛力斯、美国T公司等全球整车制造厂商供应商体系的内资汽车线束厂商之一。2024年上半年,公司陆续取得了极氪EX1E低压线束、北京奔驰·MBEA-M高压线束、集度MARS MCA、Venus800V充电线、极氪SEA-RSEA-R高压线束等项目定点;分别实现了上汽通用·凯迪拉克XT5低压线束、集度·Venus低压线束、L汽车W01低压线束、北京奔驰BR254/214高压线束、L汽车X01B/X02B高压线束、上汽智己S12L高压线束等项目量产。 立足产品创新,带来业务增长新动力 公司通过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推进新型高自动化率的低压线束设计解决方案落地,实现传统低压线束横向拓展。2024年H1公司组建百人的研发团队,实现了40A~600A全系高压连接器、充电插座、定制高压部件的产品研发,并提供整车高压连接器选型设计全套解决方案。目前高压连接器产品已在赛力斯、上汽等整车客户上实现搭载。未来公司将进一步优化连接器、高压接插件一体化产品结构,围绕客户战略进行产业布局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民生证券崔琰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78.66%,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5.81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18.63。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4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3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34.11。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2024-09-06
华鑫证券:给予拓荆科技买入评级
go
lg
...
布了研究报告《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上半年
营
收
稳健增长,强研发拓品打造新增长极》,本报告对拓荆科技给出买入评级,当前股价为124.55元。 拓荆科技(688072) 事件 拓荆科技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7亿元,同比增长26.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3.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20亿元,同比减少69.38%。 投资要点
营
收
稳健增长,全年在手订单充足 受益于国内下游晶圆制造厂对国内半导体设备的需求增加,2024年H1公司新签销售订单及出货金额均同比大幅增加,出货金额32.49亿元,同比增长146.50%,上半年持续获得下游客户的新签订单,包括新型工艺机台的复购订单,在手订单充足,且保持增长态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64%,低于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速,主要原因为:1)公司持续进行高强度研发投入,不断拓展新产品及新工艺,包括超高深宽比沟槽填充CVD设备、PECVD Bianca工艺设备及键合套准精度量测产品,并持续进行设备平台及反应腔的优化升级,包括新型设备平台(PF-300T Plus和PF-300M)和新型反应腔(pX和Supra-D)等,同时进一步扩大公司产品及工艺覆盖面,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9.61%;2)为支持业务规模的高速增长及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销售人员薪酬等费用有所增加,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9.24%。 不断拓展PECVD产品矩阵,客户验证持续推进 公司持续深耕薄膜设备产品及工艺的研发与产业化。在PECVD设备方面,公司不断拓展通用介质薄膜材料工艺及先进介质薄膜材料工艺的应用。公司自主研发并推出了PECVDBianca工艺设备,上半年公司首台PECVD Bianca工艺设备通过客户验证,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两款新型设备平台(PF-300T Plus和PF-300M)和两款新型反应腔(pX和Supra-D)均持续获得客户订单并出货至多个客户端;公司用于新型功率器件领域SiC器件制造中的SiO2、SiN、TEOS、SiON等薄膜工艺PECVD设备以及NF-300H型号的PECVD设备已实现产业化应用,目前已持续出货至客户端,逐渐扩大量产规模。 推进混合键合产业化应用,获得客户重复订单 公司积极进军高端半导体设备的前沿技术领域,研制应用于晶圆级三维集成工艺的键合设备产品。2024年H1公司晶圆对晶圆键合产品Dione300及芯片对晶圆混合键合前表面预处理产品Propus均实现产业化,两款产品均获得客户量产重复订单。此外,公司自主研发了键合套准精度量测产品Crux300。该产品可同时兼容晶圆对晶圆和芯片对晶圆混合键合量测场景,已获得客户订单。公司近几年陆续推出先进产品到客户端验证,目前处于逐步放量阶段。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39.73、53.07、67.30亿元,EPS分别为2.81、3.84、5.0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4.4、32.4、24.6倍。公司持续深耕薄膜设备产品及工艺的研发与产业化,同时积极进军高端半导体设备的前沿技术领域,收入以及利润增速有望持续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的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长江证券杨洋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79.71%,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7.27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47.72。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9家,增持评级6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01.42。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2024-09-06
隔夜美股全复盘(9.6)| 蔚来大涨逾14%,Q2
营
收
同比增长99%,Q3交付指引超预期;博通盘后一度跌逾7%,Q3AI产品收入不及预期,Q4
营
收
指引逊色
go
lg
...
98%,蔚来涨 14.39%,蔚来Q2
营
收
同比增长99%,Q3交付指引超预期。小鹏涨 4.74%,B站涨 2.26%,瑞幸咖啡跌 0.15%,名创优品跌 5.31%,好未来涨 1.52%。 大型科技股涨跌互现。苹果收涨 0.69%,微软跌 0.12%,英伟达涨 0.94%,谷歌收涨 0.5%,亚马逊涨 2.63%,Meta涨 0.8%,礼来跌 3.55%,礼来周四宣布,其胰岛素周制剂efsitora在QWINT-1和QWINT-3两项临床3期试验中达到了主要终点,表明这是一种对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来说更方便的治疗方案。特斯拉涨 4.9%,特斯拉计划于25Q1在中国推出全自动驾驶(FSD),目前正等待批准。博通跌 0.84%,盘后一度跌逾7%,Q3AI产品收入不及预期,Q4
营
收
指引逊色。诺和诺德跌 2.71%。 03 每日焦点 1、欧佩克+减产协议延长两个月 将从12月开始逐步取消 9.6 此前在2023年4月和11月宣布额外自愿减产的欧佩克+国家,包括沙特、俄罗斯、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和阿曼,于2024年9月5日举行了一次虚拟会议,会上八个成员国强调了他们确保完全遵守自愿生产调整的集体决心。八个成员国已同意将其额外的自愿减产220万桶/日延长两个月,直到2024年11月底,之后这些减产将根据附表从2024年12月1日开始逐步取消,并可根据需要灵活地暂停或逆转调整。超产国家还重申了其承诺,即在2025年9月之前对全部超产量进行全额补偿。 小摩:调降Q4油价预期 欧佩克+未来一年产量将维持不变 9.6 摩根大通表示,随着逐步停止减产的机会窗口关闭,欧佩克+将至少在未来一年内维持当前的生产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预计2025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平均为75美元/桶,而到年底将跌至60美元/桶的低点。60美元/桶的价格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都不是一个好价格,如果欧佩克+坚持市场管理,其将需要再减产100万桶/日。鉴于8月份油价表现不佳,我们对2024年第四季度油价的预测从85美元/桶下调至80美元/桶,但保持2025年的预期不变。 2、淘宝明确9月12日后商家逐步开通微信支付 9.5 继昨日宣布计划新增微信支付能力后,淘宝今日发布公告,明确9月12日后逐步向所有淘宝天猫商家开通微信支付。截至发稿,目前部分商家已经逐步收到开通邀请。根据昨日淘宝天猫发布的公告,为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淘宝计划新增微信支付能力,并于本意见征集结束后,进行平台规则调整。这也意味着,外界期待已久的淘宝全面接入微信支付即将正式落地。 3、蔚来Q2
营
收
和交付量双创新高 Q3
营
收
指引强劲 9.6 蔚来发布2024年二季度财报,
营
收
和交付量双创新高:二季度
营
收
174.5亿元,同比增长98.9%,环比增长76.1%;交付量5.74万台,同比增长143.9%,环比增长90.9%;整车毛利率12.2%,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3个百分点;研发支出32.2亿元,现金储备416亿元,亏损同比大幅收窄16.7%。 蔚来同时给出史上最强单季交付和
营
收
指引:三季度交付指引为6.1万台至6.3万台;三季度
营
收
指引为191.1亿元至196.7亿元,两项指引均创历史新高。 4、OpenAI考虑将订阅价格提高至每月2000美元 9.5 据The Information:OpenAI考虑将订阅价格提高至每月2000美元。OpenAI目前有100万ChatGPT付费商业用户。 OpenAI将针对其新的大型语言模型(如“草莓”和名为“猎户”的新旗舰LLM)推出订阅服务。一位直接了解相关数字的人士表示,在OpenAI早期的内部讨论中,每月最高2000美元的订阅价格已经被讨论过,不过这还不是最终结果。 5、英特尔欲减持Mobileye股份以回笼资金 9.6 **士透露,英特尔(INTC.O)正在考虑出售所持自动驾驶计算公司Mobileye Global(MBLY.O)股份的选项,这是对其战略进行全面评估的一部分。英特尔可能会在公开市场上或通过出售给第三方的方式减持其在Mobileye所持88%股份中的一部分。Mobileye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召开董事会会议,会上将讨论英特尔的计划。去年,英特尔出售了一部分Mobileye的股份,从中套现了大约15亿美元。如果英特尔继续利用出售Mobileye股份来筹资,那么后者将处于一个艰难时期。今年Mobileye的股价下跌了约71%,市值约为102亿美元,并且公司正面临着连续第三年的亏损。 英特尔CFO:预期2027年代工业务将带来“可观”的收入 将专注于18A制造工艺 9.5 据路透,英特尔首席财务官David Zinsner在周三的投资者会议上表示,预期2027年合同芯片制造业务将带来“可观”的收入。他指出,英特尔目前正在与12个潜在客户商讨代工生产合约,预期相关收入可于2026年部分入帐,并于2027年全面入帐。他还表示,公司决定不推广起20A制造工艺,而是专注于更先进的18A制造工艺。代工业务目前的收入来自其先进的封装业务。Zinsner没有直接回应路透社周三的一篇报道,该报道称其18A晶圆代工工艺未能通过博通测试。此外,英特尔正在实施一项扭亏为盈的计划,其中包括剥离一些业务并裁员15%。Zinsner表示,裁员将在英特尔公布当前季度收益时基本完成。在今年年底之前,该公司“不太可能”获得来自《芯片法案》的资金。 04 今日前瞻 今日重点关注的财经数据 (1)20:30 美国8月失业率 (2)20:30 美国8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 (3)20:30 美国8月平均每小时工资年率 (4)20:30 美国8月平均每小时工资月率 (5)20:45 美联储威廉姆斯发表讲话 (6)23:00 美联储理事沃勒就经济前景发表讲话
lg
...
格隆汇
2024-09-06
华安证券:给予东方电缆增持评级
go
lg
...
缆发布2024年中报:2024H1公司
营
收
/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40.68/6.44/5.48亿元,同比+10.31%/+4.47%/-9.50%。对应2024Q2
营
收
/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27.58/3.81/3.55亿元,同比+22.55%/+5.54%/-0.70%,环比+110.43%/+44.57%/+83.77%。 2024上半年海缆产品毛利率下滑,海洋工程毛利率提升 2024年上半年度海缆系统及海洋工程营业收入合计17.69亿元,同比下降5.01%,减少0.93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43.48%,海缆系统平均毛利率约40%,海洋工程平均毛利率约33%;实现陆缆系统的营业收入22.94亿元,同比增长25.91%,增加4.72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56.38%,陆缆系统平均毛利率约10%。 截至8月12日合计在手订单89亿元,环比一季度披露订单+24.8%截止2024年8月12日,公司在手订单89.05亿元,其中海缆系统29.49亿元,陆缆系统45.23亿元,海洋工程14.33亿元,220千伏及以上海缆、脐带缆占在手订单总额约22%,国际订单占在手订单总额近29%。 投资建议 公司海缆在手订单增长,长期受益于海风发展。2024年是公司订单高增之年,预计在2025年进入业绩释放期。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1.50/16.15/17.03亿元(2024-2025前预测值为16.21/21.19亿元,下调系出于保守考虑,下调2024-2025年海缆系统收入增速及毛利率水平),对应2024-2026年PE估值为29/21/20倍,下调为“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线缆企业盈利的风险,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市场需求的风险,线缆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海上风电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方正证券郭彦辰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79.84%,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12.81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25.74。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6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4家,增持评级1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55.43。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2024-09-06
半年千亿级增长!成都银行上半年总资产稳步迈入1.2万亿元
go
lg
...
。 随着规模增长,成都银行经营业绩实现
营
收
净利双增长,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5.85亿元,同比增长4.28%;归母净利润61.67亿元,同比增长10.6%。从盈利能力来看,上半年该行基本每股收益为1.62元,同比增长0.13元。 在资产规模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得益于贯通贷前—贷中—贷后的精控风险管理体系,成都银行通过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精细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资产质量保持持续向好。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再次下降至0.66%,较年初整体再降0.02个百分点,始终在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资产质量达到行业标杆水平,拨备覆盖率达到496.02%,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近日,国投证券、平安证券等机构对成都银行纷纷给出了“增持”的积极投资评级,研报分析认为,成都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规模扩张、非息收入增长和拨备释放,同时看好其在成都区域经济活力和政务金融方面的发展机遇。 战略落地,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在银行业普遍息差持续收窄的大背景下,2024年半年报中,成都银行非息收入增长令人眼前一亮。 2024年上半年,成都银行非息收入显著增长,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加31.94%至4.52亿元,增幅较上年同期增加44.01个百分点。这一成绩意味着,成都银行在政务金融、实体业务、零售负债三大业务“护城河”之外,构建“第二增长曲线”正在取得关键性进展。 近年来,成都银行深度聚焦实体客群行业分析及风控体系搭建、异地分行贡献能力提升、特色财富管理业务顾问服务品牌打造、“成行消贷”特色品牌升级、金融市场业务收益贡献扩大的“五大提能方向”,推进展开落地有声。 零售业务方面,成都银行坚持“市民银行”品牌塑造,将“亲民、便民、惠民”作为品牌内涵,强化以”芙蓉锦程”为品牌的区域理财品牌形象,不断深化“成行消贷”品牌建设,为“大零售”转型带来显著成效,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特质,不断提升客群经营和服务能力,稳步推动个人客户AUM规模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银行通过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正成为推动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为业务全面赋能。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手机银行已迭代升级至7.0版本,月活客户规模达 128 万户;此外,成都银行还完成了涉及互联网贷款、综合理财、移动信贷展业、中小企业贷款对接智慧蓉城等多个重点项目落地,为业务拓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强大的发展动力;围绕“智慧蓉城”建设目标,成都银行为市属和区属集团企业量身打造财资管理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在近150家集团企业落地,管理账户余额近1000亿元,以数字金融助推自身发展同时,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根植地方,服务区域同频共振 区位优势是成都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成都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重点区域,正在成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成都银行主动适应区域发展的新需求、新变化,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和地方发展规划,牢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都市圈建设等战略机遇,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推动城市发展能级提升做好资金要素保障,在深耕区域中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主力军”。 成都银行对公业务存贷业务保持双增长。截至6月30日,成都银行公司存款余额41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5%;企业贷款和垫款579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56%。 在科技金融领域,成都银行紧密围绕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立足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两条主线,从机制建设、产品创新、行业研究和队伍建设四方面入手,及时满足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和多场景的融资需求。截至2024年一季度,成都银行对成都市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和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服务覆盖率分别超过60%、80%和90%,科技金融业务余额和增量均位列全省金融机构之首。 此外,在绿色金融方面,成都银行以低碳引领,积极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助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普惠金融领域,成都银行通过开展普惠金融专项攻坚行动,采取单列额度、升级产品、精简流程、限时办结、降低利率、减免费用等举措,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活水”近740亿元。 展望下半年,成都银行表示,将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和地方发展规划,把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机遇,聚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和都市圈建设,全力以赴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服务高质量发展。
lg
...
金融界
2024-09-05
华安证券:给予鸿路钢构买入评级
go
lg
...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实现
营
收
103.26亿元,同比下降6.73%;归母净利润实现4.28亿元,同比下降22.58%;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2.36亿元,同比下降47.50%。 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加快推进钢结构智能制造 2024年上半年,公司钢结构产品产量约210.58万吨,同比增长0.12%;公司大规模对生产设备装置进行智能化改造,对产量略有影响。2021年,鸿路成立智能制造研发团队,致力于智能化装备的改造升级;2023年公司自主研发“弧焊机器人控制系统”,并应用于公司集成的轻巧焊接机器人和地轨式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目前十大生产基地已部分投入使用轻巧焊接机器人和地轨式机器人焊接工作站,随着生产环节智能化的升级,预计公司整体产能及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充分发挥钢结构及配套产品的相互协同效应,实现“打造一站式钢结构及其配套产品采购平台”的经营战略,今年上半年,公司提升了钢筋桁架楼承板、C/Z型钢等配套产品的产能。 钢价下降盈利能力提升,政府补助增厚利润明显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0.71%,同比增加0.06个百分点,主要因为钢材价格持续走低;进入三季度,热轧卷板价格仍处于下降通道,预计全年毛利率具备改善空间。上半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4.14%,同比减少0.89个百分点,主要因为公司加大智能化改造,相关费用支出处于高峰期。 具体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较为稳定;研发费用率为3.21%,同比增加1.37个百分点,体现出公司智能化改造仍处于关键阶段;财务费用率为1.48%,同比增加0.26个百分点,主要因为上半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为负值,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均有明显增加,公司资产负债率提升至62.24%。2024年上半年,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31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比例为54%,主要由于此前公司增加全国生产基地布局,获得当地政府产业扶持奖励。 新签合同聚焦材料订单,钢价下跌影响增速 2024年1-6月,公司累计新签销售合同额约143.56亿元,同比下降4.66%;因合同报价为原材料成本+加工费模式,钢价波动对合同金额影响较大。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热轧钢卷板(上海)报价均价为3878元/吨,同比下降5.49%;由于钢价下降幅度高于合同金额降幅,我们判断公司新签钢结构加工吨数同比仍然是增长趋势,鸿路的市占率持续提升。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订单全部为材料订单,聚焦制造业商业模式。从合同金额达到1亿元或钢结构加工量10000吨以上订单来看,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资本开支对公司订单有明显带动作用,如光伏厂房项目、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新材料精密智造项目等。 增资全资子公司,加强经营实力 公司公告两则增资事项:1)全资子公司重庆鸿路拟对全资子公司重庆小路精密钢结构公司增资680万元,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增资后重庆小路注册资本为1680万元。重庆小路2023年
营
收
4.42亿元,2024年上半年
营
收
3.85亿元,处于较快发展阶段。2)公司拟对全资子公司涡阳县鸿阳建材增资8000万元,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增资后鸿阳建材注册资本为8500万元。鸿阳建材2023年
营
收
为1250.97万元,2024年上半年
营
收
为1.06亿元,处于较快增长阶段。预期公司增资后,可协助两个子公司实现更强的生产经营能力。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4-2026年
营
收
分别为218.54亿元、235.03亿元、255.00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9.86亿元、11.38亿元、13.75亿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8.20倍、7.11倍、5.8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基建地产项目投资不达风险; (2)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风险; (3)智能化改造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天风证券王涛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78.27%,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9.12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8.88。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4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2家,增持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9.58。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2024-09-05
华安证券:给予天准科技买入评级
go
lg
...
.0pct。 2024年视觉制程设备
营
收
高增,整体提质增效 2024年上半年视觉检测装备
营
收
2.22亿元,占
营
收
41.01%,同比下降2.26pct,毛利率38.59%;视觉制程装备销售收入1.59亿元,占
营
收
29.41%,同比上升6.88pct,毛利率30.3%;视觉测量装备销售收入1.31亿元,占
营
收
24.23%,同比下降2.49pct,毛利率56.08%;智能网联方案销售收入0.29亿元,占
营
收
5.35%,同比下降2.13pct,毛利率10.47%。 平台化布局多点开花,半导体设备持续突破 消费电子受益下游创新周期。公司于2024年1月获得大客户手机某新型零部件的检测设备批量订单,合同金额9,047.35万元。在消费电子行业轻薄化、折叠屏、AI深化应用的大趋势下,客户正在推进多项产品创新,公司积极配合客户开展相关视觉测量与检测设备的样机研发。另外,公司在2024年成为国内某头部消费电子品牌客户的P级供应商,并获得其手机零部件检测设备首批7,665.20万元订单。公司在2024年还成为小米、OPPO手机关键零部件检测设备的供应商,获得首批订单。 随着行业的回暖,PCB业务订单在2024年上半年快速增长。公司PCB激光直接成像设备(LDI)持续升级,设备销量稳步提升;PCB AOI/AVI设备继续扩大销售;CO2激光钻孔设备已通过Demo客户的长期量产验证,开始形成销售;高速贴片机已通过客户验证,开始正式推向市场。通过持续的开拓,PCB各产品线均取得显著进展,获得了沪电股份、东山精密、景旺电子等行业头部客户的认可。 半导体设备持续突破。公司参股的苏州矽行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获得重大进展,首台明场检测设备TB1000(面向65nm工艺节点)通过客户验证,已经在客户产线上使用,面向40nm工艺节点的TB1500明场检测设备也已完成厂内验证。目前TB1000和TB1500设备已经收到多家晶圆厂的晶圆样片。公司德国全资子公司MueTec完成40nm工艺节点Overlay产品的升级研发,并正式发布推向市场;在Mask的光学关键尺寸测量等领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并持续获得英飞凌、欧司朗等大客户的订单。 智能驾驶领域加深大客户合作。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继续深化与地平线合作,继2023年基于地平线J5芯片获得多个成功项目之后,公司在2024年成为J6芯片平台的首批四家量产合作伙伴。此外,公司基于英伟达Jetson芯片的边缘计算业务持续开拓,除已广泛落地到智能网联、无人物流车领域,公司新拓展了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 投资建议 考虑消费电子修复进度且光伏下游景气度影响,我们出于审慎考虑调整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09/22.08/25.45亿元(调整前为19.61/23.28/26.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1/3.17/3.99亿元(调整前为2.62/3.15/3.86亿元),以当前总股本1.93亿股计算的摊薄EPS为1.2/1.6/2.1元。公司当前股价对2024-2026年预测EPS的PE倍数分别为25/19/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市场竞争加剧风险。2)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3)宏观经济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风险。4)测算市场空间的误差风险。5)研究依据的信息更新不及时,未能充分反映公司最新状况的风险。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财通证券杨烨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高达81.35%,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2.63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23.15。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3家,增持评级2家。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2024-09-05
5天4板!彻底炒疯了!
go
lg
...
去年年度及今年一季度财报披露,行业整体
营
收
及利润表现反映行业仍未回暖,板块迎来连续4个月的集体阴跌行情。 其中,老百姓的股价从27元高位一路阴跌,期间累计下跌接近60%。益丰药房、一心堂、健之佳等其他连锁药店,也上演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行情。 整个板块都走出了让股民无比揪心难受的单边熊市。 这还不是最惨的,它们当中,有些是从2020年高点就开始震荡大跌下来的,有的到现在已经相比当初高位时甚至跌去了70%以上。 在2020年中时,连锁药店普遍都在讲并购扩张故事,并获得了机构资金的大量追捧。益丰药房、国药股份、大参林、老百姓等头部几家品牌药店一度迎来股价至少翻倍的强势行情。 在当时,各大药房们为了争取时间尽快把店面铺向全国,不惜动辄发行数十亿巨额债券和牺牲经营利润效益来疯狂扩张。比如大参林,至今4年3次募资,总额超过50亿元,在疯狂的开支下,门店规模迅速突破1万大关。老百姓、一心堂、益丰药房等头部连锁巨头,也很快达到了万家大关。 除了上市公司,未上市的连锁药店也一点不慢。比如成立于2017年的高济健康,在高瓴资本等巨头支持下,2018年其并购的药店数量就超过了1万家,成为中国第一家门店数量破万的医药零售企业,官网显示其目前已设立1.5万余家连锁药店。 不过,疯狂烧钱扩张的代价同样巨大。 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零售药店的客流量开始出现下滑,客单价、品单价以及客品数都低于了2023年同期水平。 上半年,全国实体药店零售规模(涵盖药品与非药品)2986亿元,同比下滑3.7%,零售终端市场规模增速下滑至近十年来新低。 据中康产业研究院预测,1-5月份,全国有72%的医药门店生意出现下滑,有人经过相关数据测算保守预估其中有超过45%的门店亏损,尤其在5月这个数据提升至54%。 这个估算也得到了上市公司业绩方面的确认。 国大药房上半年其净利润亏损0.14亿元,成为近年来首个正式确认亏损的上市连锁药店。国药一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77.86亿元,同比下降1.57%,净利润为7.43亿元,同比下降10.45%。 还有一心堂预告二季度净利润中值5915万元,同比下降78%,环比下降了76%。健之佳预告二季度净利润中值1074万元,同比下降87%,环比下降了79%。 这还是线下连锁药店面临的困境问题之一。 还有近年来个人医保账户**、监管部门推出线上比价、医药电商复苏等因素,都带来了非常不利影响。 02 游资炒作什么逻辑? 既然这个行业依然还在阴云密布,那为什么又会突然得到游资集体哄炒呢? 在我看来,这并非是无的放矢。 一方面,近期资金抱团银行股瓦解后,A股再无明显大主线概念,市场进入乱炒概念的“垃圾时间”。 而得益于博士眼镜、深圳华强、科森科技等妖股持续疯炒却未被监管“叫停”的态度下,游资进一步寻找全民关注的概念。在有意的推波助澜下,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美好愿景系列概念股”。 另一方面,连锁药店行业一方面经过集体大跌之后,近期机构开始认为已经具有一定的估值修复空间。 主要逻辑是虽然这个行业在面临巨大的业绩增长压力,但行业龙头在淘汰赛中不断获得了被空出来的市场空间,对未来形成利好。 今年一二季度,全国分别闭店6778家、8792家,但同时上半年药店数量仍旧增加了高达1.5万家。其中很大部分的新增店铺是来自头部连锁药店。 比如国大药房预计每年新增门店数量10%左右(不算投资并购),益丰药房计划2024年开店4000家,老百姓计划2024年开店3500家,漱玉平民计划2024年新增门店3400-3500家。 同时,虽然2024年上半年全国实体药店零售规模增速下滑至近十年新低,但百强连锁药店的销售占比却持续上升,由2021年的44%提升至2022年的46%,门店占比也由2021年的20.3%上升至2022年的22.7%,这说明资源正加速向这些头部企业聚拢。 也就是说,这些行业巨在试图通过承受亏损扩张和牺牲短期效益也要先继续“跑马圈地”,换取未来发展。 2021年,国家商务部出台《商务部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当中指出,“支持药品流通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现代药品流通骨干企业。” 政策甚至还给出了明确量化指标指引:到2025年,培育形成5-10家超500亿元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我国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 但现在为止,目前头部的连锁药店的
营
收
规模最多还不到250亿元,距离政策指引的“2025年培育形成5-10家超500亿元的零售连锁企业”,还有1倍的距离。 同时,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目前我国药店连锁率约为59%,距离目标指引的70%也有不小距离。 而目前剩余时间已所剩无多。 这些行业巨头如果想要配合达成目标,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要继续大规模扩张,最好能做到高质量扩张(一边淘汰亏损店面一边加速在优质区域扩张)。在这种战略下,药店无太多精力顾及经营效益表现,进而导致了业绩承压的局面。 但机构认为,这种实际上是“时间换空间”的打法,业绩承压造成的估值低迷就有估值失真的成分。对于这个逻辑,股民们还没有反映过来,游资反而领了先手,对头部连锁药店开始运作起来了。 当然了,这或许只是游资现在想要炒作时找到的一个理由。 03 残酷淘汰赛才开始 实际上,连锁药店行业想要真正等到困境反转,还要走很长的时间。 药店这门生意,本质上一开始的门槛不算高的,但能活下来赚到钱才是真本事。在各种规则束缚下,这个行业的赚钱门槛会不断拔高,不仅要服务多样化、店铺规模化、还要经营管理更科学、更高效。 线下药店想要活下来可能不难,但想要赚到足够利润,并不容易。 今年6月份,全国零售药店门店总数已经突破到了70万家,平均单间药店服务已低于2000人,个别地区仅有1000人左右。 按照第七次普查的常住人口数据,门店的店均服务人数在2000人左右,趋于生存临界点。 对比海外国家,单店服务人数一般在3000-5000就足够合理了,按照专家预估未来药店数量将逐步回落至40万家店左右才合理。也就是说未来行业不仅不能再增加,反而还要淘汰掉30万家,相当于40%的比例,才能实现行业利润平衡。 而目前行业集中度已经来到46%左右,但按照服务型行业的正常规律,这个数字至少要到65%以上,淘汰赛才会缓下来。 而随着监管趋严和集采政策的推行,线下连锁药店的利润端被压缩比之前更明显,小玩家的生存难度无疑比巨头更大。 所以,这个淘汰赛大概率会是一个无比残酷的过程。 在咱们社会,虽然加速进入老龄化时代后对医药行业是长期利好,但国家对老百姓的医疗保障的质量体系监督从来都会是高压线。药企即使跑到最后成为活下来的幸运儿,也得合法合规经营,以惠民为核心。 而药店作为国民性的服务行业,也注定是一个惠民的行业,拿合理的利润。这就意味着药店再想如之前疯狂扩张获得资本疯狂追捧的资本故事,将会越来越难。或许只有头部的几家巨头能笑到最后。 但既然如此,它们未来能吃到多少红利,业绩增长到底能否契合股价上涨幅度,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大家还是不要太上头了。(全文完)
lg
...
格隆汇
2024-09-05
华金证券:给予万华化学买入评级
go
lg
...
学发布2024中报,2024H1年实现
营
收
970.67亿元,同比增长10.77%;归母净利润81.74亿元,同比增长-4.60%;扣非归母净利润80.99亿元,同比增长-2.54%;毛利率16.41%,同比微降0.01pct。2024Q2实现
营
收
509.06亿元,同比增长11.42%,环比增长10.28%;归母净利润40.17亿元,同比增长-11.03%,环比增长-3.38%;扣非归母净利润39.72亿元,同比增长-8.09%,环比增长-3.76%;毛利率15.31%,同比微降0.09pct,环比下降2.32pct。公司发布中期分红公告,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52元(含税),总金额达到16.33亿元,现金分红总额占2024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20%。 福建聚氨酯项目投产,产销同比增长。上半年冰冷、汽车等市场需求保持增长,海外建筑行业投资需求好转,部分海外装置出现供应波动,纯苯价格持续高位,对聚氨酯产品价格产生推涨效应。随着福建MDI装置技改扩产、TDI装置有效产能增加、烟台聚醚新装置投产,产销量实现同比增长。2024年上半年纯MDI产品需求平稳,但下游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均价在20000元/吨左右;聚合MDI产品市场价格震荡上行,下游冰箱、冷柜行业保持增长趋势,上半年市场均价在16500元/吨左右;TDI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市场价格下行,上半年均价在15200元/吨;软泡聚醚产品,上半年家居行业同比下滑,汽车行业内外销呈增长态势,聚醚上半年市场均价在9070元/吨左右;原料方面,2024年上半年,纯苯均价为8652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4.35%。2024H1公司聚氨酯板块实现收入354.55亿元,同比增长8.19%;毛利率28.00%,同比下滑1.12pct。从量上看,24H1聚氨酯实现产量283万吨,同比增长15.04%;实现销量269万吨,同比增长14.47%。价格上,24H1均价13180元/吨,同比增长-5.48%。单季度看,24Q2实现收入179.54亿元,同比增长5.15%,环比增长2.58%;聚氨酯产量和销量分别为147万吨和13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08%和11.29%,环比分别增长8.09%和5.34%;均价13010元/吨,同比增长-5.52%,环比增长-2.62%。 石化业务仍处底部,优化结构和资源配置。上半年受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石化行业下游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石化行业虽然略有复苏但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位。在产业周期仍处底部、需求增速放缓的不利背景下,一方面通过研产销协同,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加强国内外和区域间的资源疏导,优化资源配置,缓解供需错配的价格压力。2024年上半年,石化产品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涨有跌。山东丙烯价格6875元/吨,同比下跌1.90%;山东正丁醇价格8290元/吨,同比上涨9.95%;山东丙烯酸价格6193元/吨,同比下跌4.55%;山东丙烯酸丁酯价格9284元/吨,同比上涨0.83%;NPG华东加氢价格10563元/吨,同比上涨3.60%;山东MTBE价格6857元/吨,同比下跌4.46%;华东PP拉丝价格7510元/吨,同比上涨0.13%;华东LLDPE膜级价格8344元/吨,同比上涨2.38%;华东乙烯法PVC价格5914元/吨,同比下跌。原料方面,2024年上半年丙烷、丁烷价格呈小幅震荡趋势,整体平稳,丙烷CP均价609美元/吨,同比下跌0.16%;丁烷CP均价613美元/吨,与去年同期持平。2024H1公司石化板块实现收入395.75亿元,同比增长9.53%;毛利率4.52%,同比提升2.21pct。从量上看,24H1石化系列实现产量277万吨,同比增长23.11%;销量275万吨,同比增长-59.80%(上年销量包含较多贸易业务)。价格上,24H1均价14391元/吨,同比增长172.43%。单季度看,24Q2实现收入210.61亿元,同比增长17.37%,环比增长13.76%;石化产量和销量分别为138万吨和14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97%和-61.58%(上年销量包含较多贸易业务),环比分别增长-0.72%和5.22%;均价14937元/吨,同比增长205.49%,环比增长8.11%。 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业务多点开花。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公司ADI业务紧密跟踪关键目标客户,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业务,销量提升;随着公司双酚A项目的投产,万华化学PC产业链配套更加完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一期年产20万吨POE项目已经投产,4.8万吨/年柠檬醛各工序一次性开车成功。2024H1公司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板块,实现收入129.79亿元,同比增长15.23%;毛利率16.99%,同比下滑5.06pct。从量上看,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板块系列实现产量100万吨,同比增长26.58%;销量92万吨,同比增长24.32%。价格上,均价12979元/吨,同比增长-8.97%。单季度看,24Q2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板块实现收入68.74亿元,同比增长16.03%,环比增长12.59%;产量和销量分别为53万吨和4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9.27%和23.08%,环比分别增长12.77%和9.09%;均价12969元/吨,同比增长-10.24%,环比增长-0.16%。 技术研发持续迭代,多项目推进积蓄发展动能。公司已形成产业链高度整合、深度一体化的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新兴材料四大产业集群,通过持续加大技术创新、不断拓展国际化布局、深化构建卓越运营体系,公司持续快速发展。产能方面,2023年报口径,公司聚氨酯方面设计产能为516万吨/年,其中包括MDI项目310万吨/年、TDI项目95万吨/年、聚醚项目111万吨/年,截止2023年末产能利用率达98%,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MDI和TDI供应商;石化业务板块,公司拥有一套75万吨/年的PO/AE一体化装置和100万吨/年的乙烯装置,产能利用率均超90%;精细化工品及新材料业务板块,拥有设计产能为48万吨/年的PC项目和16万吨/年的PMMA项目,截止2023年年末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6%、64%。2024年,公司福建MDI装置通过技术改造产能由40万吨/年扩至80万吨/年,TDI产能由25万吨/年扩至33万吨/年,进一步提升公司聚氨酯业务板块生产能力;石化业务板块,2024年3月9日公司120万吨/年乙烯项目开正式开工,该项目下游规划高端聚烯烃,主要包括乙烯裂解装置、低密度聚乙烯(LDPE)装置、聚烯烃弹性体(POE)等装置,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未来石化板块的整合利用能力;精细化工品及新材料业务板块,公司持续突破高端化工新材料及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的异氰酸酯固化剂、聚醚胺、甲基胺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各项指标行业领先。卡波姆一次性开车成功。医疗用PMMA新产品开发成功,形成销量。XLPE、MS树脂等中试开车,为工业化做好储备。2024年上半年POE、POCHP、MQ树脂、尼龙12弹性体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极大地丰富了高端材料产品线。PC、水性树脂、改性异氰酸酯、TPU、改性材料等不断推出差异化的产品。完成了膜材料全线产品迭代升级,聚焦于海淡膜等高附加值领域,部分产品已进入客户长周期验证阶段。在研发AI、电化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持续保持与高校的产学研紧密合作。2024年7月公告拟与ADNOC、北欧化工等合资建设福建160万吨/年特种聚烯烃项目。2024年下半年,公司继续推动乙烯二期、蓬莱一期建设工作,争取如期投产。 投资建议:万华化学为化工行业龙头,聚氨酯地位稳固,石化、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产品不断延伸,受宏观经济企稳复苏业绩有望上行。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038.96/2301.45/2539.99亿元,同比增长16.3%/12.9%/10.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82/240.06/271.88亿元,同比增长20.0%/18.9%/13.3%,对应PE分别为11.0x/9.3x/8.2x;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项目进度不确定性;贸易摩擦风险;安全环保风险。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东莞证券卢立亭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高达80.73%,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179.87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12.36。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0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8家,增持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01.82。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2024-09-05
华金证券:给予平安电工买入评级
go
lg
...
料产品需求旺盛,推动公司2024上半年
营
收
增长加速;同时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公司毛利率出现较大幅度提升。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14.0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4亿、同比增长25.38%。1)2024上半年公司业绩实现稳步增长,且
营
收
增速较去年同期抬升7.08个百分点;究其缘由,主要受益于新能源绝缘材料产品的需求旺盛。具体来看,公司产品主要分为新能源绝缘材料、云母绝缘材料、以及玻纤布,2024上半年上述产品分别实现收入增速204.09%(增速提升168.58个百分点)、-10.56%(下降15.27个百分点)、以及10.62%(提升10.31个百分点);新能源绝缘材料产品收入增速远高于公司整体
营
收
增速,且较上年同期增速实现了较大提升。2)上半年净利润增速高于
营
收
增速,主要系毛利率提升带来的影响。而对于毛利率的提升,一方面预计与产品结构升级相关,报告期内高附加值的陶瓷云母带、新能源复合材料、高导热云母纸等新产品陆续实现规模化销售;按产品进行拆解,2024H1云母绝缘材料毛利率为37.97%、同比提升3.41个百分点,玻纤布毛利率25.81%、同比提升1.95个百分点,新能源绝缘材料毛利率39.05%、同比提升0.49个百分点,三类产品毛利率均稳中有升。另一方面,预计与生产效率提升相关,报告期间公司多个产品线实施了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升级。 2024Q2公司单季度
营
收
同比增速有所抬升,而净利润同比增速则有所放缓。2024Q2公司实现
营
收
2.71亿元、同比增长16.70%、较第一季度
营
收
增速提升5.83个百分点;实现单季度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增长21.03%、较第一季净利润增速下降11.18个百分点。1)同比来看,2024Q2公司单季度
营
收
及净利润均有所抬升,基本保持同步。2)2024Q2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主要系低基数效应导致2024Q1净利润增速较高。2023Q1毛利率相对偏低,预计系受春节假期及疫情等因素影响、规模效应不足,相应净利润亦处于低位;但自2023Q2起、在规模效应增强及产品结构升级的共同作用下,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单季度毛利率由32%提升至35%、并在2024Q1攀至近年峰值37.45%,净利润随之增加;因此,2024Q1净利润受低基数影响、实现高增,而2024Q2同期基数抬升,高增速未能延续。 展望未来,伴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以旧换新”政策等利好,电线电缆领域与家电领域的云母制品市场预期迎来发展新机遇。1)电线电缆领域是公司现阶段的业务基本盘,目前已实现对特种电线电缆领域的知名企业进行供货;在国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欧洲电网改造计划的共同驱动下,公司电缆领域业务需求或稳中有升。国内方面,2024年,国家能源局陆续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要求提速新型智能电网建设;同时,市场监管总局规定2025年7月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阻燃线缆不得对外销售,对线缆产品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国外方面,欧洲于2024年1月提出电网建设行动计划;考虑到欧盟40%的配电网络已有40年以上的历史、电力跨境传输能力需求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1倍等因素,预计整个电网现代化计划的投资规模将达5840亿欧元,带动相关云母制品发展前景良好;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7年全球电缆行业云母市场规模将达27.40亿元,2023年到2027年市场年复合增速为13.90%。2)家电领域同样需求向好。国内方面,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家电是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重点领域,并提出对冰箱、洗衣机、空调等8类家电产品给予补贴,或在较大程度上对家电消费市场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家电出海势头强劲、连续17个月实现正增长,2024年1-7月,包括电扇、洗衣机、吸尘器、微波炉、液晶电视在内的家电累计出口4091.9亿元、同比增长18.1%。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年全球家电行业云母市场规模将达13.41亿元,其中国内家电行业云母市场为6.61亿元。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景气、风光储领域较快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绝缘材料需求有望维持良好发展态势。1)公司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云母绝缘材料核心供应商之一,截至目前已成功向小鹏汽车与特斯拉等头部车企,以及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龙头厂商实现批量稳定供应;从应用层面来看,云母制品可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换向器片间绝缘、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外壳等,有望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加速而保持需求景气。据乘联会最新统计,2024年8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105万辆、同比增长32%,延续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或助力公司相关云母制品收入进一步攀升。2)风电光伏、储能系统等新能源行业已成为云母绝缘材料下游应用的新兴领域。在全球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背景下,各国新能源装机持续增长,2024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5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稳步迈上新台阶;同时,随着工商业储能系统的大力发展,公司预计2023年到2027年全球储能云母材料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为64.40%。 公司积极推进国内外配套产能的建设,以支撑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1)原有的募投项目方面,据公司2024中报披露,武汉生产基地与通城生产基地目前仍处于建设阶段,但其中的通城生产基地新能源车间已于报告期间建成投产、助力公司产能提升;预计整体项目都将于2026年3月底建设完工,届时两项目合计新增新能源安防件4068吨/年、较2023年产量提升265.2%;新增云母绝缘材料18600吨/年、较2023年产量提升58.6%。2)针对日益扩张的海外市场,公司于2022年11月新设全资子公司平安马来作为海外主体生产基地;目前来看,该基地或仍处于建设阶段,预期随着产能建设的有序进行,公司交付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利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推进。 投资建议:公司2024年上半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展望2024年全年,电线电缆、家电、以及新能源等关键应用领域有望维持景气,叠加配套产能建设的持续推进,预期公司云母绝缘材料业务有望维持良好发展态势。长期来看,公司是全球云母绝缘材料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以“PAMICA”品牌在业内形成较高知名度,且产品性能指标比肩海外国际品牌。我们预计2024-2026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0.77亿元、13.40亿元、16.4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2%、24.4%、22.5%;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9亿元、2.69亿元、3.3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9%、28.9%、25.1%;对应EPS分别为1.13元、1.46元、1.81元,对应PE分别为18.6x、14.4x、11.5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产品出口和汇率波动风险、出现替代性技术或产品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2024-09-05
上一页
1
•••
977
978
979
980
981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黄金市场突传大消息!金融时报:美国对一公斤金条征关税 恐颠覆全球金条市场
lg
...
黄金突然“大变脸”的原因在这!金价大涨26美元 接下来如何交易黄金?
lg
...
定了:特朗普很快与普京会谈!大规模新关税正式生效,美元连跌五日
lg
...
特朗普威胁对芯片征收100%关税,金价一度逼近3400 投资者如何借助VSTAR抓住避险资产机遇?
lg
...
中国央行连续9个月买黄金!金价再获利好直逼3400大关,特朗普要做出重要决定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