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市场风向又变了!中国经济前景愈发黯淡 中国和欧洲恐将美国拖入衰退“泥沼”?
go
lg
...
投资者现在关心的不仅仅是美国自身的经济
衰退
风险
,还有中国和欧洲是否会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拖入衰退。 在中国公布的令人失望的第二季经济增长数据盖过了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的言论后,周一的部分交易就是这种情况。耶伦表示,她认为美国不会陷入衰退。欧洲股市大多收低,美国主要股指在纽约早盘略有波动,但随后摆脱了对前景的疑虑,最终收高。中国经济数据也令大宗商品承压,促使金价收低,油价连续第二个交易日下跌。 周一(7月17日),全球市场弥漫着对中国的关注,这突显出投资者和交易员正在考虑的说法的最新转变。几个月来,他们主要关注的是美国经济是硬着陆、软着陆还是不着陆。人们较少谈论的是,强劲的美国经济能否经受住全球经济低迷的考验。#高通胀/经济衰退# 今年早些时候,由于生活成本危机,欧元区陷入了技术性衰退。与此同时,中国在自我封锁后重新开放贸易的努力正在失败,通货紧缩压力一直在加大。 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GDP第二季环比仅增长0.8%,低于第一季的2.2%,较上年同期则增长6.3%,也低于预期。根据ICE美元指数,美元周一在涨跌之间波动。美元的走势与投资者对美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表现的看法有关。 “最近,我们与世界其他地区,包括中国和欧洲——全球宏观环境中最大的参与者——之间出现了分歧,我们所有人的增长速度都不同,通胀压力不同,努力摆脱疫情的时间也不同,”亚特兰大GLOBALT Investments高级投资组合经理布坎南(Keith Buchanan)说,该公司管理着约25亿美元资产。 “在欧洲面临更持久的通胀之际,另一方面的问题是,‘中国需要更多刺激措施吗?’”布坎南周一说道。“这是一场与我们和欧洲完全不同的战斗。所以很自然的问题是,这三者能在不影响彼此的情况下继续发展下去吗?市场一直在消化美国即将结束紧缩周期的情况,并对软着陆持乐观态度,但考虑到影响世界其他地区的因素,这种软着陆会是软着陆吗?只有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在这一点上,更大的问题是,在我们考虑是否能够使我们自己的经济免于衰退之前,是否有足够的意愿通过刺激措施重新点燃和推动中国经济。” 周一来自中国的疲软数据似乎盖过了耶伦讲话的影响。耶伦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尽管中国经济放缓可能在全球引发连锁反应,但她预计美国经济不会出现衰退。 上周公布的6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数据令投资者乐观地认为,通胀可能会在不严重损害就业市场的情况下继续缓解,从而推动股市周度上涨。 塞浦路斯XM首席投资分析师博亚吉安(Raffi Boyadjian)表示:“中国经济在2023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6.3%,低于7.3%的预期,这不仅引发了人们对经济放缓加剧的担忧,也引发了人们对当局缺乏强有力政策回应的担忧。” 这位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考虑到这个亚洲国家的经济比之前预期的“弱得多”,而且缺乏实质性的刺激措施,“人们对中国日益萎缩的经济前景越来越感到沮丧和焦虑”。
lg
...
忆芳
2023-07-18
欧美分道扬镳!中国GDP爆冷,欧洲意外成“最大输家” 中国这一会议或有惊喜
go
lg
...
续提振英镑。然而,对英国高利率导致经济
衰退
风险
的担忧可能导致英镑在中期走弱,“因为投资者对英国整体经济背景感到恐慌,并削减了他们的英镑多头头寸。” Foley表示,随着英国央行加息,经济状况可能会恶化,并导致英镑在中期内走弱。
lg
...
夏洛特
2023-07-18
“软着陆”可能性重回桌面!最新调查:经济学家正降低经济衰退预期 但GDP料仍将萎缩
go
lg
...
美)讯 眼下,经济学家们正在降低对经济
衰退
风险
的预期。 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企业和学术界经济学家认为,通胀放缓、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以及经济韧性使未来12个月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从前两次调查的61%降至54%。#高通胀/经济衰退# (图源:华尔街日报) 虽然从历史比较来看,这一可能性仍然很高,但这是自2020年8月以来最大的月度环比降幅,当时经济正在从新冠大流行引发的短暂但严重的衰退中复苏。它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即使美联储提高了利率,通货膨胀率也有所下降,但经济仍在保持增长。 在《华尔街日报》的最新调查中,经济学家预计第二季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将增长1.5%,大幅高于上一次调查的0.2%。他们仍然预计GDP最终会萎缩,但萎缩的时间会比之前晚一些,幅度也会小一些。他们预计,美国经济第三季将增长0.6%,而此前调查的预期是萎缩0.3%,第四季度萎缩0.1%。预测者称,2023年GDP将较上年同期增长1%,较之前预测的0.5%增长了一倍。 近60%的经济学家说,他们对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预计通胀将继续放缓。美国劳工部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涨3%,远低于2022年6月9.1%的峰值,也是两年多来的最低水平。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扣除食品和能源的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的年度变化——已从2022年3月的5.4%降至5月的4.6%。经济学家预计,到今年第四季,失业率将达到3.7%,尽管这仍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 (图源:华尔街日报) 通往软着陆的道路 许多经济学家从去年年中开始预测经济衰退,当时持续的高通胀促使美联储以近30年来最激进的速度加息。从历史上看,通胀率的大幅降低总是伴随着更高的失业率和经济低迷,几乎没有经济学家认为这次会有所不同。 中佛罗里达大学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Sean Snaith说,现在,实现"软着陆"或在不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降低通胀的可能, "又回到了桌面上"。他说,"在今年年初,这似乎更像是痴人说梦",而现在,"经济衰退似乎一直在不断滑向未来"。Snaith将经济衰退的概率,从4月份的90%下调至45%。 平均而言,经济学家仍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劳动力市场,每月将减少10551个工作岗位,与之前的预测基本持平。但与4月份的调查不同的是,经济学家们不再预计今年第三季和第四季会出现大规模失业。 他们预计明年第二和第三季雇主将增加就业岗位,这表明任何经济下滑都将是温和的。 Wilmington Trust首席经济学家Luke Tilley表示:"通胀已经明显放缓,我们认为通胀还将继续放缓,因为支出增长大幅放缓,劳动力增长有助于服务提供商。" 尽管如此,根据调查,今年强于预期的经济增长,也将可能导致美联储在更长时间内维持较高利率。 经济学家们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区间的中值 ,将在12月份达到5.4%的峰值,与上次调查中预测的5%相比大幅上升。最新预测意味着美联储将至少再加息一次。 更多加息举措,降息时间推迟 上月,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基准利率稳定在5%至5.25%的区间,这是自2022年3月以来连续10次加息后的首次暂停。联邦基金期货市场显示,市场参与者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7月25-26日的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 经济学家对美联储最终何时开始降息的预期也在推后。 在最新的调查中,只有10.6%的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下半年降息,低于上次调查的36.8%。大多数经济学家(近79%)预计,随着失业率上升,美联储将在2024年上半年降息。约42.4%的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将在第二季首次降息。 (图源:华尔街日报) 经济学家对政府在大流行时期暂停学生债务还款的影响相对乐观,这个政策使数百万美国人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避免了每月的一大笔账单。 学生贷款付款的恢复,预计将在今年秋季产生相对较小的影响,从今年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消费者支出增长中减少0.2个百分点(按年化计算)。 富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Jay Bryson表示:"由于恢复支付影响了某些家庭的消费能力,今年年底我们可能会看到支出增长有所放缓,但我们认为不会普遍到对美国家庭整体支出产生重大影响的程度。" 这项针对69位经济学家的调查于7月7日至12日进行。并非每位经济学家都回答了每个问题。
lg
...
财经风云
2023-07-16
折戟加密领域、创下7年来最差业绩 淡马锡铩羽而归?
go
lg
...
– 摘要 尽管淡马锡将该结果归结于经济
衰退
风险
、利率上升和地缘政治紧张的局势等因素,但其在加密领域的折戟也无法被忽视。公布财报的当天,淡马锡首席投资官 Rohit Sipahimalani 在接受 CNBC 采访中表示,在加密货币行业监管不确定的情况下,淡马锡目前并不打算投资加密货币公司。Sipahimalani 还补充说,“我们从未想过投资加密货币。即使是对 FTX 的投资,我们也是指对交易所的投资,这使我们能够获得基于费用的收入,而不考虑资产负债表风险或任何交易风险”。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主权基金,淡马锡对于加密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也具有风向标的意义。从 2018 年左右正式通过投资和创业涉足区块链,再到在 FTX 上折戟 2.75 亿美元,带头开启风投问责制,以及时至今日宣布暂退加密投资,淡马锡是否在加密领域真的要铩羽而归? 新加坡最强国企的Web3之路,投资与创业双管齐下 淡马锡最早成立于 1974 年,新加坡政府财政部对其 100% 控股,也是新加坡政府所有全资公司中拥有最高知名度的。淡马锡掌控了包括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新加坡地铁等几乎所有新加坡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企业,可以说几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不过尽管是政府控制的国有资本,但政府对于其不直接管理企业,遵循市场化的运营。 而淡马锡崛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 2004 年何晶出任 CEO,彼时淡马锡已因亚洲金融危机的洗劫和 911 后全球经济衰退而日薄西山。尽管何晶因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夫人的身份而备受争议,但在她的领导下,淡马锡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庞大资本帝国扩张之路,开启公开财报的透明制度,加大了扩张步伐。淡马锡的净投资组合价值从何晶接任时的 900 亿美元达到约 2804 亿美元(截至 2021 年 3 月底)。 淡马锡早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庞大资本帝国,据其 2023 年财年年报显示,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淡马锡投资组合净值为 3820 亿新元,主要布局在交通与工业,金融服务、电信、媒体与科技,消费与房地产,生命科学与农业食品,多行业基金等领域。在电信、媒体与科技领域中,腾讯、阿里、美团都是其主要的投资代表项目。而金融服务领域中,贝莱德,万事达卡,PayPal,中国工商、建行、平安保险等、以及渣打集团、星展集团都是其主要的投资项目。 来源:淡马锡年度报告 2023 – 摘要 在引领社会发展趋势的投资理念下,淡马锡大概于 2018 年前后正式加入了区块链、Web3的浪潮。不仅对该领域进行投资也与合作伙伴合作创办区块链公司。 据公开报道, 2018 年底,淡马锡已投资了企业区块链软件公司和全球银行联盟 R 3 ,而旗下风险投资部门 Vertex Ventures(祥峰投资)对币安进行了战略投资(官网显示已退出)。 于此同时,淡马锡将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确定为能够实现全球数字颠覆的“基础技术”,并组建了对应团队开发。时任淡马锡投资(区块链)董事总经理的 Mr Pradyumna Agrawal,放弃在淡马锡金融服务投资团队的董事职务,正式组建区块链团队创立了 Affinidi,其专注于便携式和可验证的数字身份及证书。 总的来说在投资上,淡马锡主要投资中后期的较头部项目。而对于早期项目,淡马锡 2022 年设立了早期Web3风投基金 Superscrypt,Superscrypt 独立运营,其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和新兴用例,比如钱包、身份和凭证、开发人员工具、数据索引和搜索、扩展和隐私等。 截止目前,根据加密数据平台 RootData 统计,淡马锡在区块链领域公布了近 7 笔投资,基本投资都是加密领域知名项目,其中包括 FTX、FTX.US、Amber Group、Immutable、ConsenSys、Animoca Brands 等,而对于 Animoca Brands、Immutable、Amber Group 的投资中,淡马锡都是领投方。 来源:RootData 而淡马锡旗下早期Web3风投基金 Superscrypt 投资节奏更快。从 2022 年创办至今,已投资了近 20 笔投资,大部分是基础设施类项目,而代表项目有 Aptos、Safe 等。值得一提的是,在 FTX 暴雷之后,Superscrypt 的投资节奏并未明显放缓, 2023 年以来,其已经出手了 12 笔,基本上每月 2-4 笔。 来源:RootData 此外淡马锡还曾在 2021 年第三季度持有约 210 万美元的 Coinbase 股票所有权,但随后在第四季度已全部抛售。而淡马锡旗下 Vertex Ventures(祥峰投资)除了 2018 年参与了币安的战略投资外, 2022 年底还领投了去中心化身份项目 Carv 的 400 万美元融资。 在创办区块链企业上,除了 2018 年设立了前文提到的专注于便携式和可验证的数字身份及证书的 Affinidi,淡马锡还在 2021 年与摩根大通、星展银行共同打造了区块链平台 Partior,致力改善全球跨境支付痛点。目前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数据与数字化、可持续解决方案共同构成“淡马锡运营系统 ”,以推动淡马锡生态系统的创新与增长。 不过,虽然要积极参与区块链发展浪潮,但淡马锡也在官网声明中表明,区块链和数字资产行业的兴起带来了无数机会的同时,也带来巨大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淡马锡在该区块链领域决定双管齐下,通过创建企业和投资的方式来布局。 对于聚焦的区块链领域,淡马锡表示: 在创建区块链企业上,淡马锡专注于可编程货币、数字资产代币化、以及去中心化身份和数据。其中一些实体现阶段不以区块链为基,而依赖这一技术并把重点放在落实开放数据解决方案和开放网络。 在区块链投资上,淡马锡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服务提供商,为数字资产领域提供与协议无关且市场中性的投资;以及技术基础设施,包括协议、钱包、开发者工具、跨链信息传递、元宇宙和游戏基础设施。 折戟 2.75 亿美元,开启风投问责制 让淡马锡真正意义上开始活跃在加密领域视野中的,恐怕是对于 FTX 的投资。但也正是这笔投资让淡马锡声誉受损,并开启了风投问责制。 根据淡马锡的官方声明,淡马锡大约向 FTX、FTX US 投资约 2.75 亿美元,其在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 月的两轮融资中,对 FTX 投资了 2.1 亿美元,持有其约 1% 的少数股权,并以 6500 万美元对 FTX US 进行投资,持有其约 1.5% 少数股权。而其 FTX 的投资成本占淡马锡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的 4030 亿新元投资组合净值的 0.09% 。FTX 暴雷后,淡马锡对其投资全部减记,根据福布斯统计,淡马锡与红杉资本、 Paradigm 是 FTX 事件中损失最大的三家投资机构。 因 FTX 被爆的污点太多,淡马锡作为核心投资者,且其国有资本的性质,也被强烈问责。去年 11 月底,新加坡国会专题讨论新加坡财政部负责监管的控股投资公司淡马锡对 FTX 的投资失败事件。 新加坡副总理 Lawrence Wong 在国会上甚至谴责,FTX 所发生的事情不仅给淡马锡造成财务损失,而且还损害了声誉。 Lawrence Wong 透露,在宣布减记高达 2.75 亿美元的 FTX 投资之后,淡马锡也正式启动内部审查,而本次审查将由一个独立的团队完成,旨在“研究和改进其流程,并为未来吸取教训”,该团队将直接向董事会报告,这也是淡马锡常规审查程序的“升级”。 因 FTX 投资发生在何晶任期期间,她也在脸书做出了回应:“FTX 不是一个市场波动的问题,它提醒我们,光有好的目标是不够的,我们也需要对风险的衡量保持清醒的头脑。” 而淡马锡对于 FTX 投资复盘声明中表示,其对 FTX 的投资逻辑是,投资一家领先数字资产交易所,交易所以交易费模式作为收入来源,没有交易方向和资产负债表的风险,这提供给我们对加密市场的无关于协议、市场中性的敞口。并补充,“市场有一种误解,认为我们对 FTX 的投资是对加密货币的投资。在这里要澄清的是,淡马锡目前没有对加密货币的直接投资。”而对于其尽调过程,淡马锡表示从 2021 年 2 月到 10 月共花费约 8 个月的时间,对其财务、团队以及监管风险都有所调查。 今年 5 月底,淡马锡董事长发布了关于 FTX 投资交易内部审查结果的声明。简而言之,投资都有风险,FTX 对淡马锡在内的投资者隐瞒信息,存在欺诈。而淡马锡投资团队在得出投资建议的过程中没有不当行为。但是尽管没有不当行为,该投资团队以及对投资决定负责的高级管理层承担集体责任,并集体降薪。淡马锡一定程度上,开启了风险投资的问责制。 宣称暂停加密投资,真的要全身而退? FTX 的暴雷是淡马锡对于加密投资收紧的一大转折点。如今淡马锡明确表示,在加密货币行业监管不确定的情况下,淡马锡目前并不打算投资加密货币公司。而淡马锡自 FTX 暴雷过后,确实没有再宣布任何加密投资,最后一笔投资还是 2022 年 11 月份宣布的区块链平台 Partior,前文提到,Partior 也是由淡马锡与摩根大通、星展银行共同打造的旗下企业。 虽然淡马锡主体暂时隐退加密货币投资,但对于其旗下独立的运营的早期Web3风投基金 Superscrypt 是否也暂停加密投资,并没有进一步声明。而 Superscrypt 在 2023 年以来已经投资了 12 笔,最近宣布一笔投资还是在 6 月 30 日,整个 6 月份甚至出手了 4 笔。Superscrypt 也一直较为低调,其官网和推特上除了投资项目的动态外,几乎很少有对于加密观点的陈述。 而事实上,淡马锡对于加密投资一直较为谨慎。2021 年纽约数字投资集团(NYDIG)首席执行官 Robert Gutman 以及 Real Vision 创始人透露,淡马锡已开始购买比特币,特别是直接来自矿工产出的比特币。但随后淡马锡便声明并不拥有比特币,只是积极参与区块链投资,并正在寻找该行业的新兴机会。而近日,公布 2023 年财报之际,淡马锡首席投资官 Rohit Sipahimalani 再次强调,我们从未想过投资加密货币。 除了屡次否认直接投资加密货币外,淡马锡也多次否认对于一些加密公司的投资。比如 2018 年,淡马锡否认参与投资比特大陆上市前融资,今年 5 月份,对于“基于智能合约与 AI 的算法货币系统开发商 Array 以超 1 亿美元估值获淡马锡 1000 万美元投资”,淡马锡也发声明否认。 此外,近两年,对于淡马锡参与投资加密投资基金的消息也都未得到证实,比如曾有报道称淡马锡和谷歌、黑石等巨头联合成立规模数百亿美金的区块链基金,以及参投了风险投资机构 Hack VC 的 5 亿美元加密风险基金,最后都没有下文。 时至今日,淡马锡在公布 2023 年财年年报之际,宣布暂时隐退加密投资,或许警示我们,常炒作的传统大财团入场加密带来巨大资金泵的叙事,在加密自身技术创新有限和监管未完善的当下,很有可能是一种幻想。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7-16
“感觉已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华尔街日报: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感觉已进入经济衰退
go
lg
...
和其他西方经济体仍因加息抑制通胀而面临
衰退
风险
的情况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中国今年将占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中国经济活动的低迷将抑制对澳大利亚等国资源的需求,同时损害依赖中国庞大国内市场的跨国公司的利润。 德国化工企业朗盛(Lanxess)首席执行官Matthias Zachert在6月底的电话会议上对分析师表示:“我们的预测是,2023年全年中国经济都将疲软。” 该公司警告说,第二季和全年利润将低于市场预期,部分原因是预期的中国市场在重新开放后的回升并未实现。 问题接连出现 中国的经济问题反映了自身造成的伤害和不可避免的挑战的结合。 西方对消费品需求的减弱打击了中国经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也造成了外国在华投资的下降。 (图源:国家统计局、Wind) 近年来债台高筑的家庭和地方政府终于不得不偿还部分债务。人口老龄化增加了医疗和其他成本,限制了支出。 监管部门对房地产开发商和互联网公司的打压使得许多私营企业不愿投资。 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当局一直避免采取大规模刺激措施,而只是采取了温和的降息和其他有限的措施。 经济学家说,中国不愿采取更多行动,部分反映出北京方面希望将国家的重点从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快速增长转向采取措施,帮助中国为未来可能与一个更具敌意的世界发生冲突做好准备。 蒙特利尔研究公司BCA Research的首席新兴市场经济学家Arthur Budaghyan说,“我认为中国政府正在努力防止经济下滑,但它对推动经济达到非常高的增长率不感兴趣。” 不全是坏消息 中国今年仍有望实现政府设定的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考虑到去年的经济状况,这个目标被认为相对容易实现。 (图源:国家统计局、Wind) 这一增速将轻松超过世界银行(World Bank)预测的美国今年1.1%的GDP增速和欧元区0.4%的GDP增速。 中国政府优先考虑的半导体等行业正在吸引大量投资。今年第一季,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一些人说,他们比一年前感觉好多了,当时新冠疫情封锁让他们感到沮丧。 “今年我更想花钱了,”北京健身教练牛润爽(音)说。她说,自从中国取消防疫限制措施以来,她花在酒吧、看电影和听音乐会上的钱更多了。 然而,她说,小城市的同行们就没那么乐观了。当她最近回到位于大连的老家时,她说她看到了更为明显的经济痛苦。为了省钱,居民们更喜欢在户外跑步或在家锻炼,而不是去健身中心。 许多人不愿意消费 北京市中心的一名服装售货员说,她原以为认为疫情后重返办公室有助于促进她的商店的销售。她的商店销售工作服。但他们一直不温不火。 “人们还没有从三年的大流行中完全恢复过来。许多人减薪或失业。”“我希望这只是疫情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影响,明年情况会有所改善。” 天津失业居民刘子怡(音)在大学里学过俄语。他说,尽管疫情结束了,他也不打算花更多钱。他指着一件衬衫说他是打折买的。 今年上半年,中国家庭储蓄约1.7万亿美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15%,当时上海遭遇封锁。家庭贷款的胃口一直很弱。 中国央行在第二季度对储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预计未来三个月房价会下跌,而对收入和就业前景有信心的人越来越少。 前述在深圳经营LED业务的企业家表示,他还在上海经营一家二手车经销店,每月仅售出约20辆汽车——不到2015年销量的一半,比去年还要糟糕。他指责政府缺乏对家庭的支持,比如现金刺激支出,这在疫情期间在西方很常见。 官方消费者信心指标虽然今年略有改善,但仍远低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私营部门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最近,以国务院总理李强为首的政府官员试图安抚私人投资者的担忧,并敦促他们进行投资。让他们相信存在好机会就更难了。 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的一项调查发现,到2022年,在18岁至64岁的中国人中,只有6%的人打算在三年内创业,低于2021年的21%,也低于22%的全球平均水平。 26岁的李伟宁(音)在一家私营企业负责建筑工程,他担心自己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由于住房需求低迷,他的公司近年来转向为快递公司建造仓库。但他说,这个行业基本上已经饱和。他估计,与2022年的100万平方米相比,今年迄今为止只有30万平方米的仓库空间投入使用。 他说,在得知公司今年解雇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员工后,他选择不要求加薪。 玩具生产商和出口商深圳娇阳实业有限公司的老板洪彬彬(音)说,由于来自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订单大幅减少,公司不得不重新调整方向,转向国内销售。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降价来赢得客户和订单,”住在深圳的洪彬彬说。“我对政府的帮助不抱任何希望。我只希望我能熬过今年。” 洪彬彬说,他要求房东本周降低房租。房东说他会考虑的。 “我只是告诉他,经济运行不佳,很难做生意。如果我们放弃了,你就很难找到新房客了。”
lg
...
会员
财经风云
2023-07-15
“美国明年经济
衰退
”
风险
达59%!重磅调查:过度紧缩是罪魁祸首 银行倒闭、债券收益率倒挂
go
lg
...
Bankrate发布调查显示,美国明年内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高达59%,大多数受访者明确认同。美联储过度紧缩是罪魁祸首,银行倒闭、债券收益率倒挂也成为灾难因素。
lg
...
小萧
2评论
2023-07-14
全球最大养老基金GPIF增持美国国债 经济
衰退
风险
突显日元避风港价值
go
lg
...
,美联储似乎已接近加息周期的顶峰,全球
衰退
风险
突显日元走势作为避风港的价值。 不过,在过去12个月里,美元兑日元汇率上涨9.2%,而美国国债则下跌4.5%。GPIF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和票据以日元计算增加了8.2%,达到21.6万亿日元。 日本投资者是美国国债最大的外国持有者,截至4月份持有价值1.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中国以8690亿美元排名第二,其次是英国和比利时。 GPIF的资产配置并不直接反映其市场观点。该基金将投资外包给贝莱德(BlackRock)和三井住友信托资产管理公司(Sumitomo Mitsui Trust Asset Management)等管理公司,其中86%的外国债券被动投资于跟踪基准指数。GPIF的资产也同样分为外国和本地股票以及债券。
lg
...
一禾
2023-07-14
美银:银行股或出现熊市反弹?
go
lg
...
场温和、信贷正常化、监管不确定性和经济
衰退
风险
等众多阻力,投资者对持有银行股的兴趣有限。 最容易被看到的EPS修订路径呈下降趋势。 然而,低预期结合缺乏实质性的信贷惊喜以及监管明朗化的改善,考虑到目前的估值已经充分折现了EPS下修的痛苦,以及当前空头仓位较高,因此预计银行股股价可能会反弹。 下调EPS预期,成本灵活性是不确定性因素 由于存款成本上升,终端Beta系数44%,2023年底NIB占比26%,而Q1是31%。 ChatGPT注:NIB通常指“Non-Interest Bearing Deposits”,即不带息存款。这种类型的存款不会产生利息收入,通常是企业或个人在银行中保留的流动性现金。与此相反的是,有息存款会产生利息收入,因为银行会向存款人支付利息以吸引他们进行存款。 NIB对银行的影响在于,它们可以提供一定的流动性,但不会产生利润。银行可以使用这些资金进行贷款和其他投资活动,以获得利润。但是,银行需要平衡NIB与有息存款的比例,以确保它们能够维持足够的流动性,同时获得足够的利润。 NIB也可以被用作衡量银行流动性的指标之一。如果一家银行的NIB占总存款的比例较高,可能意味着该银行需要更多的有息负债来支持其贷款和投资活动,否则可能会影响其盈利能力。 叠加交易/投行业务受抑、信贷成本正常化和有限的股票回购,导致EPS预期面临下调。成本效益比可能是缓解EPS预期下调的不确定因素。汉庭顿银行(HBAN)、市民银行(CFG)和夏威夷银行(BOH)表示,希望灵活运用成本杠杆。 小摩、富国银行具有良好收益前景 对于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WFC.N)而言,未来加息预期应支持其净利息收入(NII)前景。 对于小摩来说,投资者还将关注巴塞尔协议4出台前的股票回购前景。据美银报告显示,该协议4要求普通一级股本率比监管最低要求高190bp。 巴塞尔协议4(B4)的规则将在未来几周公布,尽管美联储2023年的银行压力测试显示,在假设的经济衰退下,由于净利息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所有23家银行都达到了最低资本要求。但据悉,即将出台的B4监管规定可能会大幅提高资本要求。 美联储监管副主席巴尔周一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解决最近的银行倒闭问题,并通过对大型银行更严格的资本要求来支持金融体系。 富国银行的资本回报状态良好,并且在2024年前可以节省成本。商业地产敞口(占贷款的16.3%)可控。 而花旗集团(C.N)在假设23财年指引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改善股票回购的可见性,这才能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高盛、大摩将迎来挑战性季度,下半年前景不明朗 由于投行业务下滑(出现复苏?)、交易受抑(预期是否下调?)以及成本削减(改善ROTC可持续性?)的影响,这两家投行二季度业绩恐录得疲软表现。 预计高盛将报告商誉和房地产减值,消费者业务将占用时间,风险/回报比例有利于1.1倍的账面价值,但该行的股票价格缺乏催化剂。 面对收入阻力和监管变化,摩根士丹利的有形股本回报率(ROTC)可持续性将受到考验。 ChatGPT注:有形股本回报率(Return on Tangible Common Equity,ROTC)是一种金融指标,用于衡量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它表示公司在扣除无形资产后,每股普通股所产生的净收益。通常,无形资产是指商誉、专利权、商标等无法具体量化的资产,因此ROTC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ROTC=净收益/有形股本,其中有形股本指扣除优先股和无形资产后的普通股本。ROTC越高,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每股股票所创造的价值越高。 将美国合众银行评级为买入 美银认为,美国合众银行(USB.N)相对的风险/回报比太有吸引力,无法忽视,因为该股票的市盈率与富国银行(WFC)/PNC金融服务集团(PNC)等同类公司相比折价2倍。资本方面的担忧是合理的,但可控。品牌质量和EPS的可持续性被低估了。 此外,M&T银行(MTB)和五三银行(FITB)也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风险/回报比,给予同样的“买入”评级。这些公司在最近修订的财务指引后削减了风险。 对于低于市场表现的PNC金融服务集团(PNC)(溢价估值,对行业阻力缺乏免疫力)和锡安银行(ZION)(净利息收入面临高于平均风险),因此保持谨慎。
lg
...
金融界
2023-07-14
中国经济引领下一轮比特币牛市?分析师:央妈进入降息周期 紧缩政策推动币价上行
go
lg
...
面,可能会导致扩张性货币政策以遏制经济
衰退
风险
。这可能会推动下一次比特币价格牛市,因为历史证明,币价对经济刺激政策极其敏感。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从5月的109.10点降至108.20点,连续第9个月下降,比去年同期下降5.4 %自2015年12月以来最剧烈的一次。 与此同时,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与去年同期持平,5月份仅上涨0.2%。日本投资公司野村证券的分析师预计,7月份的经济增速将较2022年同期进一步下降0.5%。 (来源:Trading Economics) 除此之外,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从4月的412654.20元人民币,降至5月的406420.84元。此前,2020年根本没有创造任何货币,2021年也只创造了少量货币。 巴克莱经济学家表示:“充满挑战的通货紧缩环境和增长动力急剧放缓支持了我们的观点,即中国央行已进入降息周期。” 中国央行6月已降低政策利率以增加流动性,并承诺采取措施刺激家庭消费。 由于历史证明,比特币的价格对货币流动性冲击非常敏感,因此中国转向更具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都可能对其产生积极影响。 比特币价格年初至今已上涨82.71%,并且随着贝莱德(BlackRock)、富达(Fidelity)和WisdomTree等全球最大的一些资产管理公司最近提出ETF申请,分析师认为市场已经进入下一个牛市的早期阶段。 渣打银行预计,在下一次减半的影响下,比特币价格到今年年底将达到5万美元,到2024年底将达到12万美元。 Bitcoin News评论称,得益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和香港制定的新的加密法规利好,自2023年第二季起允许在中国境内进行零售交易,中国金融市场可以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金融时报》援引消息人士报道,在5月的一次会议上,香港金融管理局就英国和中国的银行为何不接受加密货币交易所作为客户提出质疑,并正在向包括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在内的银行施压,要求他们将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作为客户。 延伸阅读:比特币经典牛市将重演?“减半”时间表曝光!火币研究院:外围资金炒作启动……
lg
...
小萧
2023-07-13
拜登首席经济顾问淡化
衰退
风险
:美国经济复苏“稳固”
go
lg
...
美国总统拜登的首席经济顾问淡化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并称美国通胀率低于其他经济体。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布雷纳德定于周三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讲话,根据预备好的讲稿,她会把这些进展归功于拜登的政策。政府高官安排了一系列公开露面,以便在2024年大选前提升总统在经济层面的形象,布雷纳德的讲话也是其中之一。 “虽然不断有预测称经济衰退即将到来,但美国经济复苏稳固,通胀率也在下降,”布雷纳德表示,“有预测认为就业不出现大幅下降,通胀就不会下降,经济的表现正在让这种预测落空。” 就在几个小时前,数据显示美国通胀降至两年低点,为白宫带来好消息。共和党曾批评拜登支持的支出法案助长物价上涨,这一新数据为拜登驳斥这些说法提供了新助力。 “这些经济上的得益并不是靠运气,而且如果没有深思熟虑的战略,它们也不会持续,”布雷纳德表示。
lg
...
金融界
2023-07-13
上一页
1
•••
106
107
108
109
110
•••
223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突传重磅!习近平罕见警告:中国政府这一举动恐损害人们对当局的信任
lg
...
底层人的挣扎!中国法院裁决冲击弱势群体 北京恐直面改革的代价?
lg
...
中国突传重磅消息!路透独家:国家主席习近平或将缺席10月东盟领导人峰会
lg
...
重磅前瞻!鲍威尔或拟重塑美联储政策框架,稳定通胀将成基石?
lg
...
黄金周五交易提醒:鲍威尔重量级演讲势必引爆行情!关键日如何交易金价?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3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