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突发!万亿税改来了
go
lg
...
年的转移支付,有点转不动了…… 来源:
财政部
万恶之源,还是房地产。 前两天,保利老总表示:行业最坏的时刻基本过去了。 部分机构研报的观点也类似:市场最悲观的时候过去了。 我们不知道,他们究竟看到了哪些积极信号,凭什么逻辑做出这样的判断。 我们能看到的是,各地土地出让金的收入,仍然在大幅下滑。 自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土地财政收入地方占70%,中央占30%。 通过卖地、收入、投资为循环的经济模式,地价和融资成本大约占房价的60%-70%,地方政府直接成了房地产最大的受益人。 触手可及的好处使得全国各地都在疯狂基建、疯狂城市化,30年就走完了别人两百年的进程。 但这有个BUG。 之前在《究竟该怎么救楼市?》中,我们讨论过,房地产实际上就相当于以前的人头税。 地方政府卖地,居民透支未来30年买房,本质上是把未来多年的税,一口气全收了,直接导致债务和资源错配。 这怎么玩得转? 好在,加入WTO后,出口成了国民经济的另一大主线,短短20年中国就成了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巨大的产能,带来了巨大的税收,掩盖了早就该补上的窟窿,所以一直没有显现出来。 但现在,出口这驾马车也跑不动了…… 水突然干了,大家才惊觉,卧槽!这么大的洞,怎么填? 只能求助三驾马车的最后一辆——消费。 但是,能起到多大效果呢? 我国的消费税是中央税,全部直接上交给国家的。 据
财政部
数据,2023年全国消费税的收入为1.61万亿元,占整体税收的比重为8.9%。 远低于增值税的38.3%和企业所得税的22.7%。 为了应对地方财政困难,这次财税改革,很可能将这一块部分下移到地方。 但是,即便全部下移,1.6万亿的规模,能解决这么多地方的问题吗? 不太可能吧。 想要真正解决问题,只有三种可能:1.提税率;2.扩品类;3.向后移。 提税率这一块,是最简单粗暴的,但是很难。 一来,原来那些收消费税的奢侈品,本来就是还要收增值税的,税率已经很高了。 对比来看,美国消费税最高也没有超过10%。 我们这边要是搞得太贵,富人也不是傻子,为什么不到国外买? 为什么今天免税方向领涨,这是一方面原因。 有人会拿茅台反驳。 奢侈品就是越贵越有人买,贵才能体现身份。 但能拿来炒作的商品,只可能是少数几个,不可能什么玩意都拿来炒吧? 更可能的,是扩品类。 国内目前的消费税主要有这几种: 奢侈品:高消费。污染品:汽油类。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烟草酒精之类。高能耗:汽车类。 核心目的是保护资源环境、引导健康消费和调节收入分配。 如果要扩,可能就是往不那么健康、和谐的方向扩。 比如游艇、高档小区、高尔夫乃至以前算是半灰产的一些领域,全覆盖上。 听起来,好像富人们吃了大亏。 但是,这依然存在一个BUG:你不论给富人加多少税,他们总有手段向下转移,最终还是要落在广大的普通人身上。 给我加税是吧?我给员工降工资不就行了?涨房租不就行了?…… 影响我开法拉利吗? 所以,什么增加高端消费税收、劫富济贫之类的观点……我觉得都是在YY。 真正苦的,最终还是普通人,可不是富人。 你要从源头上真正解决问题,只能是第三种可能。 03尾声 要是真为大家好,就直接面向14亿所有中国人,把税基往后移,从生产端转移到消费端。 2023年的社零规模高达47.15万亿元,远比房地产销售额大,更不谈奢侈品。 这么大的盘子,足够让我们慢慢摆脱对制造业的依赖,从而走出产能过剩的困境。 当然,这依然存在一个问题。 改成全民消费税了,大家没钱消费怎么办? 都这样了,学美国、日本,央行多印点钱、直接给居民发钱,有问题吗? 水放下来,通胀起来了,大家也不存钱了,还不去买买买? 税不就收上去了? 更关键的是,钱贬值了,实际的债务是不是就相对变少了? 我可以消费,你可以(隐蔽)赖账。 你好、我好,大家好。 有人担心这样一搞,会直接搞得货币疯狂贬值。 说实话,就算不发钱,贬得还少吗? 货币只有流动起来,才是财富;堆在银行里不动,那就是一堆废纸,还不如贬值。
lg
...
格隆汇
2024-07-03
免税茅涨停!LV全线涨价!
go
lg
...
税收入向地方倾斜。 不要小看这个改革。
财政部
数据显示,2023年,消费税收入规模达1.61万亿元,占整体税收比重的8.9%,规模和占比仅次于增值税(38.3%)和企业所得税(22.7%)。在我国四大税种中,消费税是唯一尚未实行央地共享的税种,而世界上的主流国家,像美国、日本、法国等实施的都是央地分成制度。 同时,现行的《消费税暂行条例》最后一次修订是在2008年,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环境。比如,针对高档甚至奢侈消费品的税目不足,大量奢侈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私人飞机、马术、高档会所娱乐休闲等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 因此,在新一轮改革中被给予厚望。实际上,消费税的改革方向已经是“明牌”,市场也一直有相关传闻。 为什么消费税改革必然会进行? 先看下面的数据。 2024年1-5月,中国实现税收收入8.05万亿元,同比下降5.1%,1-4月税收收入同比下降4.9%;单5月,中国实现税收收入1.35万亿元,同比下降6.05%,单4月税收收入同比下降4.85%。 2024年1-5月,中国实现增值税3.01万亿元,同比下降6.1%,1-4月增值税同比下降7.6%。 2024年1-5月,中国企业所得税为2.24万亿元,同比下降1.7%,1-4月增速为0.9%。单5月,企业所得税为4484亿元,同比下降了10.57%。 2024年1-5月,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1.28万亿元,同比下降14%,1-4月降幅为10.4%,降幅扩大了3.6个百分点。 不管是整体税收,还是两个大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以及卖地收入,这些主要的地方财政收入来源,都在下降。而同一时期,各省、直辖市中,除了上海还能够在财政上自给自足,其他的都是支出大于收入,包括经济最好的广东省。 可见地方财政的紧张程度。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财政紧张问题,节流固然重要,开源也很重要。 在可能的开源选项中,卖地收入受困于地产低迷,已经很难有作为;现在实体经济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开源空间也较难,那么消费税改革就是一个顺应时代需求的选择。 一来,消费税改革所涉及的,更多是高端消费,针对的是富人阶层,属于比较好的税基;二来,中央和地方分成的改革方向,有利于补充地方财力,缓解财政压力,以及引导地方政府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从重生产重投资转向重消费,加快形成消费型社会。 而高端商品加税了,相关产品价格肯定也会转嫁给消费者,比如一些奢侈品会跟着涨价。这样一来,免税店相比国内要交更多税的商家,价格优势就出来了。 这个逻辑看上去确实非常通顺。 这不,消费税改革传闻一出,就有消息称LV中国门店已于7月2日全线涨价,涨幅约3%~6%左右,反应速度比谁都快。 02对中免影响几何? 免税品品种一般具有特定限制,烟酒、高档化妆品等免税幅度多在25-50%,最高可达300%。口岸入境免税店经营品类限制为14类,包括烟、酒、香化产品、美容美发及保健器材、手表、眼镜、小皮件和箱包、首饰和工艺品、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离岛免税商品品种限定为45类,还包含消费电子产品等,在各类免税品中,烟草、酒类、高档商品等由于关税、消费税较高,免征幅度相对较大。 如果国内消费税扩基,上述的一些商品可能会纳入,那么差价优势会比之前的更明显。 所以定性来看,如果消费税改革如大家想的,那么对免税行业来说确实有利好,只是定量来看,这利好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准,还需要时间验证。 毕竟经济大环境对消费的压力是整体的,消费税改可能会增加富人的压力,进而可能影响消费市场。 时代洪流巨变之下,免税这个曾经的黄金赛道也遭受重创。先是三年疫情冲击,然后是地产冷却和互联网降温,还有如今宏观局势变化导致经济和消费压力如影随形而至,都对免税业务带来重大影响。 这几年来,免税牌照的稀缺性也随着竞争对手的扩张而稀释,中免面临行业竞争的压力也在提升。 中国中免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75.40亿元,同比增长24.08%,实现归母净利润67.14亿元,同比增长33.46%,数据足够让人意外。但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88.07亿元,同比下滑9.45%,归母净利润23.08亿元,同比仅增0.33%,又让市场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目前市场对于中免未来业绩的预期也并没有什么明显信心回升,年初的A股市场集体大反弹,中免却是一众消费巨头中反弹幅度垫底的,到大市反弹结束开始回调,它又跌的比谁都快。 甚至前不久
财政部
、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发布自香港澳门进境居民旅客携带行李物品免税额度由5000元提升至12000元的利好消息,也只是让其稍微弱势反弹了一下。 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内整体消费力的不足,及市场对于未来经济预期的信心不足。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万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较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但整体消费增速已经连续多月维持在低位水平,反映总体消费力的承压。 其实为了应对形势的下行,中免也做出过较多积极改变。 2023年12月,中免与首都机场、上海浦东和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重新修改机场租金合同。重新约定了每月机场租金的收取方式为年保底经营费和年实际销售额提成两者取高的模式,实现保底租金和扣点的大幅降低。比如与上海及首都机场签订租金补充协议,(上海机场7.07亿元、首都机场5.58亿元),远低于2021年以前(上海机场约60亿,首都机场约30亿),综合扣点率也由2019年约45%降至约28%-32%,很大程度甩掉了沉重的成本包袱。 同时,中免还搭建了线上平台“CDF会员购”,针对过去180日内曾到访海南的顾客提供离岛补购等业务,也给业绩带来了不小的增量。 另外从今年的旅游经济和免税消费数据表现来看,免税行业的实际经营局面还不至于市场预期那么悲观。比如现在中国不断加大对全球多国的免签和和72/144小时过境免签,带动东南亚出境游热度有望超过2019年同期,国内航班量回到了去年的水平,国际航班也超过了去年,不过还只是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4%。 但到目前为止,在今天未涨停前中免的PE估值已跌破20倍,PB估值约2.5倍,几乎是其上市来估值历史上最低的水平。 目前中免的股息率已经来到了2.4%的幅度,还比茅台的2.0%稍强一筹。 综合这几个数据,再参考中免以往的业绩增长平均水平,中免的股价跌到这种程度也算是对各种利空预期做出了比较充分的兑现。 如今政策面又有了上述的各种利好(免签国增多+出境数据修复+免税额提升+消费税改革),可以说是给中免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小潜在好处的,只是现在消费大环境还不够给力,这些潜在利好被打了折扣。 既然这路已经铺得够好了,等往后大环境好起来,中免的业绩反弹力度可能会变得更明显。 不过在这之前,未知数还是有太多。
lg
...
格隆汇
2024-07-03
“上海跟佛祖借了100亿元?”官方回应:纯属谣言
go
lg
...
,上海辟谣平台发布消息称,从民宗部门、
财政部门
获悉,该传言不实,纯属谣言。 中国社交平台7月2日一张图片传播开来,标题为《地方财政的紧张程度,可能远超你的想象,我们是真没钱了》。其中提到“上海向辖区内寺庙临时借款100亿元的香火钱作为短期周转债务”“静安寺贡献最大,贡献了48亿元”……社群平台上传言称这些消息的来源为上海市财政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 据上海市财政局预算处浦处长介绍,今年上半年,上海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稳有增,财政运行总体健康,具体数字按照信息公开规定会在7月中旬在相关权威平台公布。 目前,网信部门已对相关不实信息介入调查,并将相关违法线索移交公安机关进一步处置。 同日下午,网易号发布辟谣声明表示,接到用户反馈,社交平台传播一张图片,标题为“地方财政的紧张程度,可能远超你的想像,我们是真没钱了”。其中提到“上海财政局某工作人员透露上海向多个寺庙借款100亿”相关消息,内容来源指向为网易新闻╱网易号。网易号第一时间对全站内容进行了详细排查。 (来源:网易号截图) 声明称,经查,网易号没有任何网传图片中涉及上海财政相关资讯。这张网络图片有非常明显的人为伪造、拼接消息,纯属谣言。 目前中国经济持续不振,并且面临多重挑战,国内房地产危机尚未解决,失业率高企等问题促使民众捂紧钱包。 除了国内挑战外,中国还面临来自外国的经济压力。美国一直在协调其一些盟国,包括日本和荷兰,限制中国获取先进技术,例如半导体芯片的能力。与此同时,美国和欧盟都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了关税,加拿大也在考虑效仿。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7月15至18日召开第二十届三中全会,由总书记习近平主持,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外界憧憬中共会推出新招提振经济。
lg
...
超启
1评论
2024-07-03
重磅传闻来袭!千亿大白马涨停
go
lg
...
、华夏基金旅游ETF上涨。 消息面上,
财政部
、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提高自香港澳门进境居民旅客携带行李物品免税额度的公告,额度从5000元提高至12000元。 此外,重磅传闻来袭。有消息称,万亿级消费税改革将近,奢侈品、高档服务或率先试点。 近年来,关于进一步改革消费税的呼声很高,其中一个原因是现行的《消费税暂行条例》最后一次修订是在2008年,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环境,比如,针对高档甚至奢侈消费品的税目不足,大量奢侈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私人飞机、马术、高档会所娱乐休闲等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
财政部
数据显示,2023年消费税收入规模达1.61万亿元,占整体税收比重的8.9%,规模和占比仅次于增值税(38.3%)和企业所得税(22.7%)。 从我国实际消费税征收来看,消费税税负主要集中在烟、油、车、酒这四大项。根据2019年官方宣布的数据,卷烟缴纳的消费税占全部消费税的52.6%,成品油占34.9%,汽车占7.4%、酒占3.6%,其他消费税应税商品收入仅有1.5%。 从税种地位讲,在我国四大税种中,消费税是唯一尚未实行央地共享的税种,因此在新一轮改革中被给予厚望。分析师普遍认为,扩大征收范围、后移征收环节、稳步下划地方是未来消费税改革的三大看点。 海通证券研报指出,消费税的改革方向已经是“明牌”,主要是扩大征税范围,以及后移征税环节并逐步下划给地方,并在此过程中伴随税率的相应调整: 从扩大征税范围来看,预计将从奢侈品、有害健康消费品、损害环境消费品三个角度出发;从征税环节后移来看,客观上可能增加不超过2000亿税负弥补地方财力,更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建立了地方通过减少一些消费场景制约来鼓励消费的激励机制。 有网友表示,过去几十年,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现在外贸出口看人脸色,投资也过了高峰期,消费税改革就是重头戏! 2 交易所将重点监控! 纳指科技ETF年内风险提示80余次 受海外股市飙涨刺激,A股相关基金出现大幅溢价,相关机构接连提示风险。 多家券商公告提示纳指ETF交易风险。主要内容是相关基金溢价较高,大幅偏离基金净值,存在炒作风险。同时,为防范交易风险,维护市场秩序,深交所对该基金重点监控,对频繁大量参与该基金交易、存在异常交易行为的投资者从严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纳指ETF基金已发布超80次溢价风险提示公告。 海外股市持续飙涨,多只相关QDII基金净值持续走高,溢价率也在上涨。 截至7月2日,景顺长城纳指科技ETF涨超56%,溢价率17.59%;博时标普500ETF涨幅22%,溢价率6.95%;华夏日经ETF涨10%,溢价率5.42%;华夏标普ETF、博时纳指100ETF、华夏纳斯达克ETF、国泰标普500ETF涨幅均超过20%,溢价率均超5%。 由于相关QDII产品被资金强烈追捧,导致二级市场出现罕见的高溢价率。 何为高溢价?如果某只基金A单位价格是1.5元,单位基金份额净值是1.2元,那么这只基金的溢价率就是25%。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花费超过基金实际价值25%的价格才能购买到这只基金在二级市场上的每份份额。 除纳指科技ETF外,2024年以来,日经ETF、MSCI美国50ETF等高溢价率QDII均被交易所重点监控。 今年1月,上交所表示,对MSCI美国50ETF等溢价较高的基金进行了重点监控。深交所对日经ETF等重点监控,对频繁大量参与该证券交易、存在异常交易行为的投资者从严监管。 如今“高溢价风潮”已从美国和日本市场刮到了欧洲市场。昨日法国CAC40ETF溢价3.3%,随后该基金发布了溢价风险提示公告,并表示将根据溢价率情况采取临时停牌等措施。 此外,7月才刚刚开始,短短两天时间,就有5只跨境基金发布溢价风险提示。 截至7月2日收盘,75只QDII ETF中有64只出现溢价,整体溢价率达到1.72%,其中27只产品超2%,溢价率最高的高达17.59%。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多只QDII基金规模暴增,其中易方达美国50ETF和南方东证指数ETF基金份额增长超过10倍,华泰柏瑞中韩半导体ETF、景顺长城纳指科技ETF、华安法国CAC40ETF等多只QDII基金份额年内已经翻番。 从资金净流入看,截至7月2日,年内景顺长城纳指科技ETF吸金超48亿,博时标普500ETF吸金超35亿。 3 外资爆买日股!持股比例创新高 日本东证指数创34年新高,日经225指数连续四天上涨,创下今年3月以来最长的连涨纪录,创3月27日以来新高。 上半年全球主要投资品种中,日经225指数回报率高于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排名第二。 外资涌入低估值且高分红的“日特估”股票,推动日本股市主要指数在2024年创下历史新高。 近日日本交易所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外资持股比例刷新历史纪录。 截至今年3月的财年中,外国投资者持有日本股票的比例升至创纪录的31.8%。这是1970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时外资持有日股的比例仅为4.9%。 早在2020年8月,巴菲特首次宣布持有日本五大商社5%的股份。之后巴菲特不断地买入日本股市的股票。 在股神光环的加持下,外资持续涌入,日本股市一路走高。 前日文章《数据炸裂,全球狂欢》中提到,本轮全球股市上行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大盘股,A股、美股、日股和欧股均呈现同样规律。 2023年以来日本股市涨势较好,主要驱动力来源外资涌入高股息大盘股,带动股指不断上行。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公司从这五大商社中获利已超过2万亿日元(约合129亿美元)。 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上财年购买的股票金额增加至320万亿日元(约合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超40%。 虽然日本股市表现强劲,但日元汇率疲软也令全球交易者变得谨慎。7月2日日元暴跌,日元兑美元汇率触及38年以来新低。 一方面,近几年日本股市的强劲增长,很大程度受益于日元贬值。许多日本企业的大部分营收来自海外,贬值放大了上市公司盈利。 另一方面,日本在能源食品等领域依赖于进口,日元贬值正大幅推升该国物价。 随着日元持续贬值,外国投资者担心以美元计价的日本股票价值受波及。近几周以来他们净抛售日本股票,这是自2023年3月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由于贬值负面因素的积累,引发了施罗德投资公司最新下调对日本股市的评级。就不断贬值的日元而言,渣打预计,随着四季度美联储有望降息、日本央行则有望继续加息,日元可能企稳。
lg
...
格隆汇
2024-07-03
摩根大通战略主管表示,特朗普的贸易和移民政策是引发“滞胀的灵丹妙药”,可能使美国陷入衰退
go
lg
...
收到的众多类似批评如出一辙。 最近,前
财政部长
拉里·萨默斯(谴责特朗普的政策为“滞胀之母”,因为贸易关税带来的收入远不及国内税收。 与此同时,分析师们认为移民是疫情后就业市场的主要推动力,移民从事低薪工作,从而维持了就业稳定。 彼得森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上周表示,驱逐这些工人将严重削弱劳动力供应,并可能引发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衰退。 凯利认为,特朗普能否切实落实其提案值得考虑,并指出他此前承诺的并非全部兑现。不过,他说,这确实值得考虑, “我的意思是,仅一些政策冲击可能会使经济陷入衰退。” 凯利表示,目前美国经济状况良好。他指出,虽然低收入消费者的支出正在减少,但财富增加、就业增加和工资增长抵消了这种影响。 “消费者支出增长将放缓,今年剩余时间将在1.5%左右,而不是2%,”他说,“但这已经足够了。”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2024-07-03
法国大选中,左翼和中间派竞争对手勉强联合起来对抗勒庞极右翼
go
lg
...
性的移民政策。 不参加连任竞选的经济和
财政部长
布鲁诺·勒梅尔表示,即使在与国民联盟候选人进行第二轮选举时,他也不支持投票给“法国不屈服”。 其他一些人,例如即将离任的地方政府和农村事务部长多米尼克·福尔遵循了马克龙的指示,但明确表示他们不同意。福尔在周二的一份声明中写道:“对我来说,继续参选是打击极端主义的最佳解决方案。” 在法国总统和总理的巨大压力下,她宣布退出选举。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2024-07-03
芬兰总统:习近平只需给俄罗斯一个电话就能结束乌克兰战争,这对中国有好处
go
lg
...
于3月1日宣誓就职,此前曾担任过总理、
财政部长
和外交部长。他的前任绍利·尼尼斯托在执政12年后达到了宪法规定的任期限制。 斯塔布在金碧辉煌的 19 世纪总统府发表讲话时表示,结束普京在乌克兰的“侵略和殖民战争”将使中国受益。总统府曾是俄罗斯沙皇的住所,当时芬兰还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 他说:“中国需要维护与领土完整和主权相关的国际规则。这是正确之举,也将展示中国的领导力。” 匈牙利总理维克托·奥尔班周二表示,他已要求泽连斯基与俄罗斯进行谈判,并寻求尽快停火。芬兰总统对此表示反对。 “目前推动停火是不可能的,需要真正的和平谈判,”斯图布说,“俄罗斯唯一懂得的就是权力。因此,我们现在能帮助乌克兰越多,战争结束得就越快。” 斯塔布还敦促欧洲加强对乌克兰的支持,同时加强自身在传统军事领域以及应对俄罗斯混合战争方面的防御能力。 斯塔布表示,乌克兰既需要物质援助(包括财政援助),也需要政治支持,包括坚定地走加入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道路。 他说,欧洲需要转向“战时经济”,集中弹药和武器订单,为国防工业提供长期视角。除了国家资助外,斯塔布呼吁他此前担任副总裁的欧洲投资银行(EIB)突破红线,在军事工业融资方面更加“积极”。 总统表示,欧洲还需要做的是制定应对混合攻击的方案。这需要制定在攻击后恢复系统和运行的方案,同时还需要简化沟通,以形成针对克里姆林宫的统一战线。网络攻击、GPS干扰、领空侵犯和移民武器化是俄罗斯混合战争的部分形式,芬兰和其他北约东翼国家在过去几个月里都经历了这些。 “俄罗斯试图通过混合攻击让我们做出过度反应或不同反应,”斯塔布说,并补充道,将混合行动归咎于俄罗斯也有助于终结此类行动。“如果你否认或视而不见,那么我认为俄罗斯会继续这样做。” 芬兰拥有超过 1,300 公里(800 英里)的边境,守卫着北约与其主要对手的边界线的一半,并且与俄罗斯的共存历史充满艰辛。 在作为俄罗斯帝国大公国一部分存在了100多年后,芬兰于1917年赢得独立,并与苏联进行了两次战争,于1944年割让部分领土。随后,芬兰在冷战期间小心翼翼地维持中立——这是出于无奈而非选择,在向莫斯科让步的同时保持独立,这种政策后来被称为芬兰化。 苏联解体后,芬兰紧随瑞典,立即寻求加入欧洲,并于1995年加入欧盟。在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芬兰决策者几乎从未将俄罗斯视为主要军事威胁——至少在公开场合如此。2023年4月,芬兰加入北约。 为了生存,这个北欧国家一直保持警惕,能够在战时部署28万军队,拥有欧洲最强大的炮兵之一。 “从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的角度来看,芬兰目前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因为北约与俄罗斯接壤的边界刚刚增加了一倍,”斯图布说,“很多人都在指望我们。”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2024-07-03
歧视亚洲人!Polkadot财报掀争议风波 社群曝光“生态圈有毒” 币价闻讯快速回落
go
lg
...
Hydration上;4700万美元由
财政部
用于特定用途;640万美元专用于Omnipool; 370万美元应收贷款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项目提供1年期贷款。 以当前状况资产而言,Polkadot仍拥有充足的资金。但是,上半年的支出总支出高达8700万美元,远超2022年和2023年两年共4600万美元的支出总和,用途却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其具体包括推广支出3700万美元,主要为广告和媒体、线上线下社群建设活动以及大型会议等;开发支出2300万美元;经济支出1500万美元;人才与教育支出550万美元; 营运支出380万美元;研究经费210万美元。 (来源:Polkadot) 加密社群对此表达高度质疑,认为按照目前的烧钱速度,Polkadot将在不到两年时间内破产。 知名意见领袖Trading Axe写道:“Polkadot似乎向KOL提供每月30万美元的行销费用,但却看不到任何有实质或有价值的内容被发布。这种行销模式本身存在缺陷,除了一些拥有10万粉丝以上的帐号并不意味着拥有活跃粉丝外,许多KOL并非是因为看好项目发帖,更多的是为了收入。” “Polkadot花费3700万美元来推广吸引新用户、开发者和企业,然而在推特等平台上仍鲜为人知。” 此外,Polkadot公链歧视亚洲人的指控意外曝光。 作为模组化区块链Manta Network创始人,Victorji.eth批评Polkadot生态圈“高度有毒”(highly toxic),甚至出现歧视亚洲人的现象。 (来源:Twitter) 他指出:“作为Polkadot生态系统中最大非DOT总锁仓量(TVL)和市值专案的创始人,我不得不说,我们根本不想与Polkadot生态系统和团队有任何接触。” “这是一个高度有毒的生态系统,对Web3没有任何真正的价值,它根本不关注用户或采用。我们实在是太忙了,无法揭露我们身为亚洲创始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面临的歧视,”他续称。 他也强调,这是所有亚洲创始人共同的感受。 他最后写道:“Polkadot团队能力不足,而且没有真正实现去中心化。如果他们花点时间努力来支援他们生态上的建设者,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失望,整个Polkadot生态系统基本上已经死了。” (来源:Twitter) 周三亚市午盘,DOT价格快速回落至6.34美元,跌幅1.59%。 (来源:CoinMarketCap)
lg
...
秉哥说市
2024-07-03
港股午评:恒指盘中上万八关口、科指涨2.51%,旅游及软件股普涨,中国中免涨逾15%
go
lg
...
股个别强势,中国中免涨近15%。近日,
财政部
、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提高自香港澳门进境居民旅客携带行李物品免税额度的公告。对自香港、澳门进境,年满18周岁的居民旅客,携带在境外获取的个人合理自用行李物品,总值在12000元以内(含12000元)的予以免税放行。同时,在设有进境免税店的口岸,允许上述旅客在口岸进境免税店购买一定数量的免税商品,连同在境外获取的个人合理自用行李物品总值在15000元以内(含15000元)的予以免税放行。 石油股涨势活跃,中石油、中石化涨超2%。瑞银发表报告指,由于石油需求季节性反弹,而供应增长仍然有限,预计第三季将出现每天140万桶的巨大供应赤字,并于明年第一季将因季节性需求下降而回落至每天50万桶。另外,6月2日OPEC+宣布逐步停止自愿减产的计划,但瑞银预测将在明年第二季首次恢复产量计划。瑞银仍偏好“三桶油”,继续推荐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因为OPEC+减产可能会在第三季支持油价。 波司登宣布配售,股价大跌15%。波司登国际港交所公告称,董事局主席高德康同意按每股4.31港元的价格配售4亿股股份。出售股份占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3.64%,预计配售将于7月5日完成,摩根大通为配售代理,所得款项将用于卖方资金需求和慈善事业发展。
lg
...
金融界
2024-07-03
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区换帅,近期在港A股丢单已超6亿元,原主席赵柏基被质疑把普华永道带入恒大这个火坑
go
lg
...
担任了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财政部
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并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由于他在行业内的杰出贡献,2015年,李丹被
财政部
授予“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的荣誉称号,成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专业人士。 对于此次人事变动,普华永道方面表示,相信在李丹的带领下,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区将继续秉持“解决重要问题,营造社会诚信”的企业使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原主席赵柏基被质疑把普华永道带入恒大这个火坑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普华永道亚太和中国区主席职位由赵柏基担任。赵柏基是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会员及香港执业会计师公会会员,自2015年起被推选为普华永道中国主席,并在2017年出任普华永道亚太主席。 4月16日,普华永道发布声明称,近日,注意到一封自称“一部分普华永道合伙人” 的匿名信在某些社交平台或媒体发布和传播。该匿名信含有有关普华永道及部分合伙人的不实信息,相关言论与事实明显相悖,严重侵害了普华永道的商业声誉和合法权利,造成了恶劣影响。普华永道对此事高度重视,已经采取应对措施,并将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 此前的周末,一封网传公开信《是谁把普华永道带入恒大这个火坑的?》把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内讧传闻暴露在阳光下,其中矛头直指普华永道的中国区主席、首席合伙人和首席执行官赵柏基。 4月19日,香港会计及财务汇报局针对近期流传的普华永道匿名举报信,第三次明确表示正在调查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国恒大集团账目时的责任。 会财局称,注意到一份举报信流传并获媒体广泛报道。该举报信就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即普华永道香港,以下统称普华永道)的质量管理系统,以及对中国恒大集团进行的审计素质的潜在缺失表达严重担忧。 其主要指控包括:未能建立及维持有效的质量监控制度,以确保审计素质以及遵守专业准则和适用的法律及法规要求;向中国恒大集团提供审计及其他专业服务时,未能遵守有关客户承接及维持客户关系的专业准则;未能分配适当人员负责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系统的关键职位,有可能损害事务所的监控职能;以及未能对中国恒大集团的审计执行适当的审计程序。 会财局指出,举报信中对普华永道质量管理系统及对中国恒大审计质量的潜在缺失表示严重担忧,基于指控的严重性,为保护公众利益及维持公众对会计专业诚信的信心,会财局有责任展开调查。会财局强调,若发现不当行为或违反《会计及财务汇报局条例》的情况,将毫不犹豫地对涉事事务所及个人采取严厉的执法行动。 普华永道接连丢失大单 近日,普华永道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位受到重大挑战。6月28日晚间,中国电信发布公告称,计划开展2024年度外部审计师的公开选聘工作,此举意味着普华永道可能失去一笔价值高达“千万元级”的审计大单。 据悉,中国电信在一个月前的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已经审议通过聘任普华永道为2024年度外部审计师的议案,并计划参照2023年度审计费用的标准支付相关费用。然而,近期中国电信决定重新进行审计师的选聘工作,此举无疑给普华永道带来了沉重打击。 中国电信的公告称,此次重新选聘是基于审慎原则,综合考虑了公司对审计服务的需求。尽管普华永道在之前完成了中国电信的年度审计工作,并得到了公司的认可,但中国电信仍决定采取更加开放的选聘方式,以寻求更合适的审计合作伙伴。 值得注意的是,普华永道近期已经多次遭遇上市公司解约的情况。不仅是中国电信,还有其他上市公司如宁波银行等,也在近期取消了原本与普华永道签订的审计合作协议。据不完全统计,普华永道近期在A股和港股市场失去的审计业务订单金额合计已超过6亿元。 普华永道作为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一直以来以大型企业为主要客户,收费水平也大多在“千万元级”或“亿元级”。然而,近期多家上市公司不再续聘普华永道为审计机构,对其业务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与此同时,安永、毕马威和德勤等审计机构纷纷启动大规模招聘,试图“挖角”普华永道的审计人员,以补充自身团队力量。截至6月12日普华永道在境内公开丢失的33个审计大单,27家已经确定了新的审计机构,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另外三家拿下大部分份额。其中,安永拿下8单,毕马威紧随其后,拿下7单,德勤华永拿下6单。如果以2023年审计费用作为参考,剔除没公布费用的招商局集团,安永也是当前的最大赢家——8单项目2023年审计费用合计1.68亿元;毕马威6单项目2023年审计费用合计9578万元;德勤华永6单项目2023年审计费用合计8384.5万元。
lg
...
金融界
2024-07-03
上一页
1
•••
503
504
505
506
507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突传重磅!彭博独家:欧美风投走访中国后得出“不可投资的”西方资产清单
lg
...
突发大消息!彭博独家爆料香港机场考虑停飞所有客运航班36小时 怎么回事?
lg
...
中国经济疲态显现,央行刚刚按兵不动!接下来盯紧四中全会
lg
...
美国政坛“黑天鹅”正在逼近!特朗普发出重大警告
lg
...
中美重磅表态!特朗普称将在韩国APEC会见习近平 明年初到访中国举行峰会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3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