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特朗普2.0时代的全球市场——关税、TACOs和美元
go
lg
...
,也使供应链规划更加复杂,但确实削减了
贸易赤字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6月贸易逆差降至两年来低点——602亿美元;对华逆差在五个月内缩减70%,降至21年来最低水平。 同样,美国与欧盟的贸易顺差在关税宣布前激增,随后下降。瑞士在线银行Swissquote高级分析师Ipek Ozkardeskaya指出:“这表明贸易战可能对欧盟的打击大于中国,因为中国的应对策略更成熟。”
lg
...
欧罗巴
昨天20:17
日本右转:回到繁荣,还是走向幻灭?
go
lg
...
大自己。 整个80年代,全美三分之一的
贸易赤字
都来自日本,存在巨大的逆差。 1983年,卡特皮勒时任总裁李·摩根发布《美元与日元不匹配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指责日本利用汇率优势占美国便宜,导致制造业被重锤,大量工人失业。 报告发出后,美国民间迅速掀起反日高潮,失业者们成群结队跑到大街上打砸日本车。 美国失业者打砸日本车 1985年9月22日,美、日、德、英、法签订《广场协议》,强迫日元升值。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打掉日本货的竞争力,减少日本对美国的出口。 于是从85年到11年,日元汇率暴涨,美元兑日元一路从300多跌到75。 与之相对应的,日本的名义GDP,在“失去的二十年”中,仍然在继续上涨。 到2011年,也就是日元汇率达到顶峰的那一年,日本的名义GDP也达到历史最高点。 所以,如果只看美元计价,压根就看不出日本哪里失去二十年了,只能说增长缓慢。 但这个汇率上涨、名义GDP持续上升的阶段,属于是面子好看,里子难受。 最直观是外贸。 日元越来越值钱,等于日本货越来越贵,出口的竞争力渐渐消退,极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结果是日本企业的大量资金都投资到国外,而国内投资严重不足。 比如我们亲眼所见的,90-10年代,有大量日资跑到大陆办厂;近些年,又成批成批撤回去了,比如佳能。 即便啥也不研究也能猜出来,肯定是他们国内出现了转机。 2012年12月,围绕核能与经济问题,安倍晋三,重返首相宝座。 仅仅一个月后,日本内阁就推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结构改革政策”、“扩大财政支出政策”,共同组成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 手段简单粗暴:大幅降息,大量印钞,增发国债。 2012-2015年,美元兑日元迅速从75涨回125,日本名义GDP跟着大幅下跌。 但是,大量企业却因此保住了性命。 企业活下来了,就业就有了保障。 在名义GDP下降的阶段,日本先是被德国超越,紧接着又要被印度超越……但国内的失业率率却从10年代开始不断下滑,最近甚至出现了企业抢人的新闻。 这一点非常反直觉,但确实是事实。 在整个安倍二次执政期间,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71个月的景气期,失业率持续下降,股市也开启十年长牛。 但这种行为,与四十年前利用低汇率占盟友便宜有区别吗?并没有。 为此,日本政府承受了欧美和隔壁韩国的巨大压力,韩国公开宣布不允许日本汇率降到110,还要求美国直接干涉日本的汇率。 日本失业率总体下行,来源:国信证券 2015年后,全世界围绕日元汇率问题的斗争,始终很激烈。 日元汇率长期在110上下浮动。 但从2022年开始,日元贬值速度明显大幅加快,等于是加速吸盟友的血。 虽然那时安倍晋三已经不是首相,但作为灵魂人物,他必须死。 2022年7月8日,安倍在街头遇刺,震惊世界。 这之后短短几个月,美元兑日元汇率迅速涨到151.9,然后又快速跌回127。 2023年开始,日本央行开始连续出台政策,上调10年期国债利率上限,美元兑日元一路又回到150以上。 这一系列事件背后,必然发生了许多不为普通人所知的政治博弈。 美元兑日元,来源:Choice 不过仅看日元走势,日本方面虽然迫于压力变相小幅加息了两次,但日本整体还是往继续贬值的方向在走。 他们似乎并没有妥协。 甚至,到了今天,安倍晋三又被秽土转生“回来了”。 继承还是变体? 从欧美再到日本,很多人大概都有疑问。 为什么右翼政治家魁首,很多是女性? 带入到职场中,可能更好理解。 不论是从政还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普通职场女性,为了摆脱女子软弱的刻板印象,一般都会比男人更强硬。 不过,这既是buff,也是debuff。 同样是因为刻板印象,即便她们发表更极端一点的观点,人们感受到的攻击力也会弱化不少,更容易接受一些。 至少在此之前,高市早苗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早在2006年,安倍晋三第一次执政,做出了一个令党内震惊的决定:在815纪念日停止首相和内阁大臣参拜靖国神社。 但高市早苗却突然跳出来公开抗命,成为内阁中唯一的参拜者。 从那个时候,外界就明白了她的政治定位。 投桃报李,第二次执政期间,安倍任命高市早苗为日本第一位女性总务大臣。 安倍晋三多次称赞她为“保守派之星”,高市早苗也被称为“安倍女孩”。 2022年,安倍遇刺,高市公开表示要继承安倍的遗志,顺势得到保守派的拥护。 作为安倍遗志的继承人,高市早苗也有自己的三支箭。 1.通过扩大政府危机管理职能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增长; 2.通过加税和优化政府资金使用扩张财政,避免增发国债; 3.明确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责任,但允许日本央行自主选择工具。 乍一看,似乎与安倍的三支箭没有多大区别。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调侃安倍被秽土转生了,灵魂归来三度执政。 但时代环境不同,两者怎么可能没有区别? 首先,通胀环境不同。 与10年前的长年通缩不同,近几年日本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通胀,国民的财富三十年来第一次缩水。 在这种背景下,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很可能转化为更高的通胀,进一步提高民生成本。 若输入性成本上升而工资跟涨迟缓,将实质压缩家庭消费,降低扩张性财政的乘数效果。 日本通胀率,来源:TRADING 其次,政治博弈更激烈,政策很难执行。 第三支箭,很明显是在挑战日银的独立性,不可能不遭到反对。 同时财务省与执政党、鹰牌与鸽派之间也存在明显分歧。 近两年,日元的主基调是跟随美元加息,如果要回归安倍时期的政策,势必会在“扩张”与“稳健”间反复博弈。 但更重要的是,债务膨胀的规模,也远不是当年可比。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践政府快速加杠杆实现泡沫经济软着陆的经济体,日本成功地将出清周期拉长到十五年以上。 但代价是,目前,日本政府债务总额已经突破1300万亿日元大关,公共部门债务占GDP比率超过260%,私营和公共部门债务总额与GDP之比高达400%以上。 以京都市为例,财政调整基金已经见底。以目前的状况而言,最快到2028年可能将沦落为“财政再生团体”,也就是破产。 京都市长已经向外宣布,10年内京都市可能破产。 怎么给他们续命?似乎只有走回曾经的道路、扩大财政刺激才有可能。 本质上,所谓的“早苗经济学”,就是将安倍经济学再度发扬光大,通过印钞和打压汇率实现繁荣。 今日近日,必须要重拾安倍那一套,才能给政府续命。 但今时今日的情况,无论内外环境,又使得政策的执行难度大大增加。 这无疑是很难的。 尾声 战后的日本凭什么繁荣?按照本文的思路,最大的依仗恐怕就是凭借低汇率优势,让盟友给自己输血。 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于Japan is back again这句话,我们或许能品出不一样的意思。 此时此刻的日元,虽然经历了数年贬值,兑美元一度达到161:1。 但想当年,美元兑日元长期维持在300以上,远远超过现在。 安倍重演四十年前的玩法,高市重演安倍的玩法…… 利用低汇率的优势,经济继续走强是可行的。 但能走多远,这个就不好说了。 日本股市的十年长牛,本质上就是三波大放水导致的结果。 只不过最近一次是被动的。 继续下去怎么办? 第四次水?第四次牛?再调整?再放水? 第四次或许会有,但不可能无限循环下去。
lg
...
格隆汇
10-22 22:04
用数字说话:美国7月商业库存小幅上升 销售激增推动去库加快
go
lg
...
95个百分点的净出口贡献所抵消,因当季
贸易赤字
收窄。 继第一季度年化下降0.5%后,第二季度美国经济以3.3%的年化速度增长。亚特兰大联储目前预计第三季度GDP增速为3.1%。 零售库存7月份增长0.2%,与上月公布的预估报告一致。6月份同样增长0.2%。 汽车库存增幅被修正为0.5%,高于此前报告的0.3%;6月份为增长0.9%。剔除汽车的零售库存(计入GDP核算)如预期小幅上升0.1%。 7月份批发库存增长0.1%,制造商库存增长0.3%。 商业销售在7月份大幅增长1.0%,继6月份上涨0.7%之后继续走强。按7月份的销售速度计算,企业清空货架所需时间为1.37个月,低于6月份的1.38个月。
lg
...
Heidi
09-17 00:32
很难预测股市何时见顶,但这位分析师因两大警示信号已开始考虑撤出时机
go
lg
...
如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崩盘是在美国
贸易赤字
不断扩大、美元贬值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些因素加剧了人们对美联储可能被迫加息的担忧。当年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年初的7.1%飙升至10%。同时,美国众议院还提出立法限制并购交易的税收优惠。 贝雷津指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一个估值已然偏高的市场。 1998年的市场下跌,也不只是对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爆雷的反应,亚洲当时最大的私人投资银行——百富勤投资控股倒闭,也加剧了恐慌。市场还担心中国将被迫货币贬值,随后俄罗斯又出现主权债务违约。 再比如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往往被过于简化为估值过高所致。实际上,投资者也受到美联储恢复加息和大量新增股票发行的冲击。BCA的数据显示,净股票发行量从1999年的90亿美元激增至2000年第一季度的590亿美元。 更近的例子也显示,市场有时会对不利因素暂时充耳不闻。尽管早在2021年秋季,通胀激增就已表明美联储将大幅加息,但标普500指数仍从2022年年初至10月下跌了27%。 贝雷津指出,以往的市场深度下跌中,有一个积极因素是:真正的熊市往往出现在经济疲软的阶段,“而当经济保持韧性,比如1987年、1998年、2020年和2022年那样,股市往往会迅速反弹。” 但展望未来,贝雷津认为当前牛市的两大支撑——强劲的经济表现和人工智能的狂热——都可能减弱。 他表示,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恶化,这表明经济存在脆弱性,“表面上看失业率只是略微上升,但这被一个事实所掩盖,很多人已经放弃找工作。如果把那些虽然未被统计为劳动力,但目前仍想找工作的人计算在内,失业率自1月以来实际上已上升了0.76个百分点。” 他还表示,美国房地产市场看起来“越来越不稳”,而美国以外的经济增长则主要靠抢在关税前的需求支撑。 此外,虽然人工智能是一个长期增长故事,但它也无法避免周期性下行的影响。BCA指出,Meta和Alphabet等公司对广告收入高度依赖,一旦消费者支出放缓,广告收入也将大幅减少。 BCA表示:“过往的经验表明,一旦自由现金流开始下降,投资者往往就会变得紧张。” 这种情况在2021年末已经发生过,当时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和甲骨文这几家大型云服务商的自由现金流曾短暂下滑。 BCA预计,大型云计算公司的资本支出将在2026年下半年才见顶,但目前这些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市值已占到标普500指数总市值的三分之一,“可能在那之前就会经历股价大跌”。 而随着股市财富缩水,消费者支出也将进一步下滑。 贝雷津总结道:“虽然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全球股市何时见顶,但目前已有足够多的脆弱因素,值得投资者保持随时撤出的准备。”(市场观察)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09-13 00:00
投行预警:美元熊市远未结束,或再跌7%
go
lg
...
。担忧包括:美国“双赤字”(财政赤字与
贸易赤字
)问题、疲软的就业市场可能迫使美联储(Federal Reserve)更激进降息,以及全球基金经理正在重新考虑外汇对冲策略,逐步降低对美元的敞口。 Insight Investment货币解决方案主管弗朗西斯卡·福尔纳萨里(Francesca Fornasari)表示:“美元的下行趋势正在进行,而且远未结束。这一过程可能会相当混乱,也会非常嘈杂。” 支撑美元走弱的多重因素依然存在:美国例外论的削弱、特朗普总统(President Donald Trump)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引发的经济增长担忧,以及长期存在的双赤字问题。 疲软的就业数据给予美联储更大降息空间,从而侵蚀美元的收益优势。Amundi固定收益与外汇策略主管帕雷什·乌帕迪亚亚(Paresh Upadhyaya)指出:“市场现在开始思考美国经济到底会走弱到什么程度……劳动力市场未来会有多疲软,这意味着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前景。”他预计,美联储下周将恢复降息,并在今年余下时间持续下调短期利率。 全球投资者的对冲困境 多年来美国资产的超额回报,使全球投资者对美国产品和资产高度敞口。今年4月的关税冲击促使部分投资者削减头寸并重新评估对冲策略,但调整仍远未完成。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等机构估计,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资产规模以数万亿美元计,若开始系统性减持,美元可能面临更大压力。 Insight Investment的福尔纳萨里称,未来三到六个月,更多市场参与者可能加入对冲美元的行列。常见的对冲方式包括通过远期或掉期卖出美元,从而增加市场供给并压低汇价。德意志银行全球外汇研究主管乔治·萨拉维洛斯(George Saravelos)指出:“进一步的美联储降息将显著增加海外投资者对美元资产进行对冲的动力。” 特朗普政府不会“挺美元” 投资者认为,美元多头难以指望特朗普政府的支持。“美国优先”的政策议程和推动制造业回流的计划,均不利于强势美元。纽伯格伯曼(Neuberger Berman)董事总经理、全球投资级固定收益联席主管萨诺斯·巴尔达斯(Thanos Bardas)表示:“他们依然相信强势美元,但不会希望美元维持在年初那样的高位。美元指数在110时,美国不可能实现制造业回流。”他预计,美元指数短期将在95至100之间徘徊。 加拿大丰业银行(Scotiabank)首席外汇策略师肖恩·奥斯本(Shaun Osborne)则认为,美国并不会明确表示希望美元走弱,但也不会阻止其贬值。他预计未来一年美元兑主要货币还将再跌5%至7%。 美元仍被高估 不过,也有部分分析人士提醒,考虑到美元今年以来的跌幅,以及市场已计入大幅宽松预期,美元在某些情况下仍可能获得支撑。纽伯格伯曼的巴尔达斯指出,如果美国经济意外加速增长,可能会对弱美元预期构成挑战。 尽管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速上修,受益于人工智能等知识产权领域的投资,但关税冲击使前景仍显阴霾。 Amundi的乌帕迪亚亚表示:“美元目前仅仅回到我认为的中性水平,远未到低估的地步。美元熊市远未结束。”
lg
...
Peng
09-11 23:37
美国7月商品贸易逆差激增,或拖累三季度经济增长
go
lg
...
加大美元波动,同时削弱企业盈利前景。若
贸易赤字
继续走高,市场或将重新评估美联储的政策路径,强化对 9月降息 的预期,以缓冲外部冲击。 股市方面,进口增加意味着消费者需求依旧旺盛,但制造业和出口企业可能面临利润压力。华尔街投行认为,若贸易逆差持续放大,美国全年GDP增速恐将落在 1.5%–2% 区间,低于美联储官员所认为的 1.8%“非通胀增长水平”。
lg
...
Linlin
08-29 23:28
美国财长贝森特:预计特朗普贸易问题将在10月底前解决
go
lg
...
指出,随着制造业回流和关税政策的推进,
贸易赤字
将逐渐缩小,形象地称其为“正在融化的冰块”。 关键时间节点及政策进展数据 时间节点 事件内容 相关政策或数据 2025年7月4日 《大而美法案》正式签署生效 创纪录的税改措施生效 2025年8月10日 贝森特接受《日经新闻》采访 预计贸易问题将在10月底前解决 2025年10月底 预计完成主要贸易谈判 制造业回流带动进口减少 权威点评与总结 贝森特的“三脚凳”模型清晰地展现了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结构与相互依赖性。税收、贸易和监管三方面政策联动,旨在激活美国经济内生动力,恢复制造业竞争力。 特别是贸易政策的“关税+制造业回流”策略,虽在短期内引发争议,但长期来看有望改善美国贸易结构,减少经常账户赤字。预计10月底的贸易问题解决时间表,展现出政府应对贸易摩擦的决心与效率。 未来市场需关注关税政策的实施进展及其对制造业回流的实质影响,同时监测监管改革对企业成本及投资环境的优化效果。 “贸易政策转向关税,旨在通过制造业回流减少美国经常账户赤字。” —— Goldman Sachs,高盛,2025年8月 “税收、贸易与放松监管构成特朗普经济政策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 —— Morgan Stanley,摩根士丹利,2025年8月 “预计10月底前完成贸易相关工作,显示美国政府解决贸易摩擦的紧迫感。” —— JPMorgan Chase,摩根大通,2025年8月 常见问题解答 问: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核心目标是什么? 答:核心目标是将制造业带回美国,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改善
贸易赤字
。 问:贝森特提到的“三脚凳”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税收、贸易和放松监管三大经济政策支柱。 问:预计贸易问题何时能解决? 答:贝森特预计将在2025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相关工作。 问:放松监管具体指什么措施? 答:特朗普政府实行“一进十出”原则,即出台一项新规必须废除十项旧规,以减轻企业负担。 问: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有何长期影响? 答:长期有望促使制造业回流,减少
贸易赤字
,改善美国经济结构。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8-12 00:11
进口激增拖累
贸易赤字
,加拿大6月逆差扩大至59亿加元
go
lg
...
加拿大统计局周二(8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一笔来自美国的高价值油气设备一次性进口推高总进口额,加拿大6月商品贸易逆差扩大至59亿加元(约合42.4亿美元),为历史第二高,仅次于4月创下的76亿加元纪录。
lg
...
Lisa
08-05 22:27
没必要谈:特朗普一条推文就成为周末主场!与鲍威尔争斗激化,市场反应过于精明
go
lg
...
经济学家是否错了。 目前看起来,美国的
贸易赤字
问题尚未得到神奇的解决。中国今天报告称,6月对美贸易顺差增长48%,达到近270亿美元,而中国的整体出口也超出预期。 特朗普也抽空继续激化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争斗,表示如果鲍威尔辞职将是“非常好的事情”,而他八年前才提名鲍威尔担任这一职位。 令人担忧的是,白宫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在周末警告称,特朗普可能有理由因美联储华盛顿总部翻修费用超支而解雇鲍威尔。 分析师认为,特朗普如果选定一个美联储主席,会按照他的意愿通过大幅降息,但其他FOMC投票成员是否同意这一点仍然存在疑问。这可能会使短期市场利率下跌,但长期收益率可能会上升,因为投资者会要求对更高通胀风险的补偿,就像土耳其发生的情况一样。 周一可能影响市场的关键发展: 欧洲央行理事皮耶罗·奇波洛内将出席欧洲议会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会的会议。
lg
...
风起
07-14 15:42
邦达亚洲:英国GDP数据表现疲软 英镑刷新14日低位
go
lg
...
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所造成的长期、持续的
贸易赤字
。在给辛鲍姆的函件中,特朗普指责墨西哥打击贩毒集团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美国境内的芬太尼危机。尽管墨方协助美方处理边境问题,但“墨西哥做得不够”。特朗普还表示,如果欧方和墨方采取关税反制措施,美方将在30%基础上对等增加关税税率。
lg
...
邦达亚洲
07-14 10:27
上一页
1
2
3
4
5
•••
22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黄金收评】发生了什么!?金价巨震68美元 中国重磅消息一度引发金价暴跌
lg
...
白宫爆发激烈争论!美媒曝“一场被取消的谈判”:特朗普临时叫停英伟达对华芯片计划
lg
...
中俄突发重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寻求促进投资 扩大与俄经济联系
lg
...
【直击亚市】美联储官员最新信号吓坏市场!Palantir引爆不安,美元连涨5天
lg
...
中美突发重磅!白宫:美国将于下周开始暂停向中国船只收取港口费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1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1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