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国统股份收盘上涨5.44%,最新市净率2.94,总市值17.66亿元
go
lg
...
目施工与服务、PCCP管材、塑化管材、
钢筋混凝土
管片、建筑安装服务(脚手架)、运输。公司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是国内最大的PCCP管道及配件的专业制造供应商之一。在市场竞争中,公司竞争能力位居行业前列,公司获得“中国PCCP产业发展30周年特殊贡献奖”、“中国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十强企业”等称号。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4年三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0亿元,同比64.48%;净利润-30780024.56元,同比74.69%,销售毛利率28.60%。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6 国统股份 -10.75 -6.92 2.94 17.66亿 行业平均 21.61 16.13 0.97 122.49亿 行业中值 22.41 15.54 0.97 62.28亿 1 万年青 -55.37 17.76 0.60 40.59亿 2 四川金顶 -54.82 -57.55 10.59 23.73亿 3 金隅集团 -44.04 735.44 0.42 185.79亿 4 西藏天路 -24.84 -15.42 2.19 82.71亿 5 天山股份 -21.79 20.33 0.50 399.61亿 7 冀东水泥 -8.99 -8.92 0.48 133.71亿 8 海南瑞泽 -8.01 -7.74 4.34 39.25亿 9 福建水泥 -7.15 -5.82 1.71 18.79亿 10 韩建河山 -4.95 -4.66 3.69 14.48亿 11 ST三圣 -4.40 -3.51 8.17 15.85亿
lg
...
金融界
02-10 16:24
中美局势!中国在北京建造大型“战时军事指挥中心” 英媒:解放军扩充核武器库
go
lg
...
具有敏感军事设施的所有特征”,包括重型
钢筋混凝土
和深层地下隧道。“这座堡垒比五角大楼大近10倍,符合中国领导层超越美国的野心,”该研究员说。“这座堡垒只有一个用途,那就是充当中国日益精良和强大的军队的末日掩体。”
lg
...
圈内人
02-03 07:04
归乡记 | 岁寒烟火暖
go
lg
...
,故乡容不下肉身。 无论是穿梭于城市的
钢筋水泥
丛林,还是奔波在远方的田野山川,故乡始终是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是无论走多远都割舍不了的牵绊。 从归心似箭的期待,到近乡情怯的忐忑,过去几年,我们在《归乡记》活动中看到了大家笔下不同的个人成长、乡土人情、经济变化。 它们也无一不浸染着对故土无尽的赤忱与热爱。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继续推出《2025,我的归乡记》系列,用文字记录这些温暖而真实的瞬间,本文为此系列第七篇《岁寒烟火暖》。 天还没亮透,南京市高淳区漆桥老街檐角青瓦便窸窸窣窣往下落霜。我缩在雕花木门后呵气,看白雾在门神画像的钢鞭上凝结成珠。 “腊月廿八的霜抵得过三床棉被哩。”父亲搓着冻红的耳朵跨进门槛,军大衣肩头落满细碎的银屑。他手里拎着刚熬好的米浆,陶罐口腾起的热气在寒风中扭成麻花。 灶间传来锅铲刮擦铁锅的脆响,水芹表姐的长辫子在水盆上方晃荡。“阿楠快来搭把手!”她朝外头喊:“腊鱼要翻身了!” 我应声钻进暖烘烘的厨房,见悬在梁上的腊肉正往下滴油,落在炭火里滋啦作响。 表姐麻利地将青鱼翻面,鱼皮在柴火熏烤下泛起琥珀色,油星子溅到她的碎花袖套上,洇出点点斑痕。 “今年春联贴‘六畜兴旺’可好?”父亲踩在竹梯上刷浆糊,青砖缝里的陈年红纸屑簌簌往下掉。 我踮脚按住翘起的红纸角:“城里人现在都贴‘财源广进’。” “你懂个甚!”父亲笑骂,浆糊刷子在空中划出弧线:“咱家猪圈新添了五只猪崽,鸭棚里……” 话音未落,巷口突然炸起鞭炮,惊得竹梯晃了两晃。 隔壁阿婆的雕花木窗“吱呀”推开,颤巍巍探出个红灯笼:“刘家大哥,梯子可得扶稳喽!” 石板路上的晨霜泛着幽蓝的光,像是撒了层碎钻的绸缎,在熹微晨色里流转着冷冽的珠光。布鞋底碾过霜花时,细碎的咯吱声惊醒了沉睡的街巷。 穿蓝布衫的老汉佝偻着脊背,扁担在肩头压出深陷的弧度,箩筐沿垂下的麻绳还在滴水,在青石板上拖曳出蜿蜒的湿痕。 箩筐里青鱼忽然甩尾,银鳞刮过篾条发出筝弦般的颤音,溅起的水珠正巧落在铁匠铺檐下的冰棱上——那冰棱昨夜才冻成琥珀色,此刻被鱼尾扫落的朝露浸润,竟折射出翡翠般的光晕。 “小伢子来拜年啦?”王叔掀开靛蓝门帘,锡壶嘴突突喷着白汽,将他霜白的眉睫染成雾凇。他摊开的手掌像块老松树皮,裂纹里嵌着经年的铁屑和煤灰,掌心里躺着的牛皮纸包正渗着蟹黄油花,油渍在菱纹纸上晕染开来,恰似一幅水墨梅图。 “趁热吃,”他眼角的皱纹堆成菊瓣,“你六岁那会儿,捧着汤包在门槛上哈气,烫得直跳脚,倒把看门的大黄狗吓得窜上房梁。” 我接过纸包,滚烫的温度穿透棉手套,指尖仿佛触到二十年前的冬日暖阳。 那时,铁匠铺的砖墙还未生苔藓,王叔抡锤的臂膀还能映出古铜色的光。扎羊角辫的小丫头蹲在门槛上,对着汤包吹气的模样,倒影在门边那洼未冻的积水里。 此刻纸包缝隙溢出的热气里,分明浮着旧年景:蟹黄是秋阳晒透的艳,姜丝是初雪洗净的嫩,面皮十八道褶子仍旋着菊花盏——只是王叔拇指上的烫疤,已从赤红褪成了暗褐的星。 日头堪堪滑过飞檐戗角,瓦当影子渐渐爬上东墙。祠堂巷的鼓点撞碎晨雾时,三舅公的石阶上已经积了层烟灰。 “省剧团今年卯足劲了。”他卷烟丝的手指沾着金箔碎屑,下巴朝戏台方向努了努:“光钟馗的面具就贴了二百三十片鱼鳞甲。” 话音未落,戴青面獠牙的汉子突然腾空翻过香炉,铜铃震落的雪粒扑簌簌掉进我后颈,激得浑身一颤。 “快让让!热气腾腾咧——”姑妈的大嗓门劈开人群。她头顶着三层蒸笼挤进堂屋,酒酿圆子的甜香混着桂花气息在梁柱间流窜。 穿汉服的小侄女突然从供桌底下钻出来,腮红抹得活像年画娃娃:“表姑快帮我连WiFi!直播间三千人等着看跳马灯呢!” 二叔举着云台从祖宗牌位前掠过,镜头险些撞翻糖藕,惊得供桌上的鲤鱼冻都晃了三晃。 后厨的雾气漫到天井时,剁荸荠的节奏正合上远方的锣鼓。二婶的菜刀在砧板上跳踢踏舞,震得水缸漾起细密涟漪。 “逮着你了!”表弟从柴房钻出来,棉袄鼓囊囊像只偷食的松鼠。 爷爷握着紫砂壶站在廊下笑,壶嘴热气在他花白胡须上织出蛛网:“随他去吧,我十岁那会儿往灶膛塞过二踢脚……” 日头斜过马头墙时,舞狮队红绸带扫落了瓦当上的残雪。红狮跃上八仙桌的瞬间,四姑奶奶的智能手机突然响起唢呐彩铃。 “接着!”领狮人将生菜往梁上一抛,二十八个铜钱叮叮当当砸在供盘里。 人群喝彩声惊飞檐角的斑鸠,扑棱棱撞碎一片冰凌,亮晶晶的碎玉洒了姑奶奶满头。 暮色爬上祠堂门槛时,长明灯的火苗正舔舐着夜色。供桌上的烛泪在铜烛台积成珊瑚礁,鲤鱼冻映着烛光,鳞片竟泛出活物般的青辉。 家族群里突然炸开烟花表情,三爷爷的老花镜滑到鼻尖:“这……这怎么弄……”他拇指在屏幕上划拉半天,突然吼出句:“大家伙儿……那什么……吉祥如意!”满祠堂的笑声震得烛火直晃。 子时的炮仗惊醒整条街巷时,我正咬着冻硬的春卷在二楼观景。红鞭炮炸开的碎屑混着雪片翻飞,小侄子把电子烟花插在雪人手里,蓝光滋滋窜上天,在夜空绽成朵朵木棉花。 “还是老法子够劲。”父亲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攥着半截哑炮,“不过,去年王铁匠家小子玩掼炮烧了草垛……” 天井的薄雪覆住“光绪年造”的刻字时,快递车的红灯笼已经晃进村口。“刘阿婆!您闺女寄的养生壶!”穿红马甲的小哥踩着冰碴喊。 祠堂前忽然响起嗡嗡声,无人机掠过百年香樟的枯枝,镜头里蜿蜒的拜年队伍正如一条苏醒的赤龙,龙须是飘扬的红围巾,龙鳞是闪光的手机屏幕。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送年锣鼓惊散了最后一缕炊烟。我站在老井边哈气,看白雾与晨雾纠缠着升腾。 父亲忽然指着井栏:“你十岁刻的歪字还在呢。”青石上稚拙的“福”字早被岁月磨得浑圆,新落的雪粒正在沟壑间填出银边。 手机在兜里震动,家族群弹出表弟的航拍视频:黛瓦白雪间,百年老宅正披着霞光苏醒,炊烟在镜头里化作一条温柔的河。
lg
...
格隆汇
02-01 18:28
归乡记 | 故乡的春节,最温暖的港湾
go
lg
...
,故乡容不下肉身。 无论是穿梭于城市的
钢筋水泥
丛林,还是奔波在远方的田野山川,故乡始终是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是无论走多远都割舍不了的牵绊。 从归心似箭的期待,到近乡情怯的忐忑,过去几年,我们在《归乡记》活动中看到了大家笔下不同的个人成长、乡土人情、经济变化。 它们也无一不浸染着对故土无尽的赤忱与热爱。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继续推出《2025,我的归乡记》系列,用文字记录这些温暖而真实的瞬间,本文为此系列第六篇《故乡的春节,最温暖的港湾》。 春节,像一个无声的召唤,牵动着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心。随着年关将近,那股浓浓的乡愁再也抑制不住,催促着我踏上归乡的路途。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后退,我的思绪却早已飘回了故乡,飘回了儿时那些充满年味的春节。 记忆中的儿时春节,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大人们忙着卫生大扫除,我们家乡叫“筅堂”。筅是指用竹子等做成的刷锅、碗的用具,福州话读音是cian,可以引申为“清扫”、“扫除”的意思。 “筅堂”时用新鲜竹叶做成的扫帚扫除屋梁、墙壁上的积尘。一家老少,统统上阵,擦的擦,洗的洗,扫的扫,往往要忙乎好几天,才能把整座房子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筅堂”不仅有卫生大扫除之意,而且还有辞旧迎新的意思。 到了腊月二十四,就是南方传统的小年。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要祭灶,祭灶需要用到灶糖灶饼、甘蔗、荸荠、桔子等各种甜食,据说让灶公灶婆吃了满嘴抹蜜,到玉皇大帝处说好话。 在灶台上摆好供品,母亲就叫我们给灶公灶婆上香,还要对着灶符拜拜,嘴里念叨着:“灶公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奴。保佑奴爹有钱趁,保佑奴奶福寿长。” 母亲祭灶用的供品 孩子们就等着祭完灶,吃供品。小时候,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就是那一大包灶糖灶饼,里面大大小小有几十种点心糕点:老鼠囝、骑马酥、芙蓉酥、芝麻酥......特别是那包红纸包,是我们的最爱。 它用红纸包成小砖块状,里面主要是豆粉和花生粉,口感细腻香酥,小时候,家里孩子多,整袋灶糖灶饼里面只有一个红纸包,母亲只能把所有的糖饼分成四份,想吃红纸包的就少分一点其他的糖饼,让大家都不吃亏。 小年过后,家里就开始忙活着置办各种年货。买对联、买鞭炮、蒸年糕、蒸芋头糕、杀鸡杀鸭、买鱼做鱼丸,做燕丸........ 年味在阵阵炊烟里,在蒙蒙的锅气里渐渐浓郁。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香气四溢,欢声笑语交织。每一道精心准备的菜肴,都承载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 最期待的莫过于除夕了。一大早,孩子们会把对联贴在大门上,不会区分上下联也没关系,那红艳艳的对联一上门,整个家仿佛都焕然一新,充满了节日的气息。 一家人就开始为晚上的年夜饭开始准备了。切的切,洗的洗,该炸的先炸、该蒸的先蒸,先忙着准备祭祖的供品,摆放整齐,焚香祭拜。满桌子摆满了丰盛的饭菜,照例要先请列祖列宗吃。 孩子们忙着在桌上摆好碗筷,酒杯,烧香请祖宗回来,然后烧纸钱,顺带念几句:祖宗保佑全家平安,保佑孩子聪明伶俐等。 祖宗享用完毕,全家人便围坐一桌,共享这顿充满仪式感的年夜饭。桌上摆满了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佛跳墙、糖醋鱼、炸春卷等等。每一道菜都承载着新年的祝福。 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推杯换盏,互相说着祝福的话。屋里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总是要吃到肚子滚圆才肯下桌,而大人们则在一旁微笑着,眼神中满是欣慰与满足。 这温馨的场景,仿佛将一年的辛劳都化作了此刻的幸福。 等忙完一切,大人们就给孩子们发压岁钱。那压岁钱一定要压在枕头底下,一起守岁。 家里的年夜饭 吃过晚饭,我们早早就打开电视机,等着看春节联欢晚会。 春晚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嗑瓜子边聊天,期待着节目的开始。电视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小品、相声、歌舞等节目轮番上演,让人目不暇接。 孩子们最喜欢看的是魔术表演,眼睛瞪得圆圆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大人们则对歌舞节目情有独钟,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摆。 三四个小时的晚会,孩子们都强打着精神,一定要守岁,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当电视上播报倒计时“十、九、八、七......”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我们朝着窗户对着楼下准备放鞭炮的父亲发出指令“放!” 此时,整个村庄都沸腾了起来,鞭炮声震耳欲聋,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我们望着那绚烂的烟花,许下了新年愿望。 除夕夜的璀璨烟花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都要吃芥菜饭,父亲说,这是忆苦思甜饭。母亲趁我们不注意,用草纸擦我们的嘴巴。说是过年要多说吉利话,但小孩说错话是常有的事,所以都要用草纸(用来擦屁股的)来拭小孩的嘴巴,寓意小孩的嘴像屁股,说的不吉利话不算数。 吃过早饭,我们就可以拿着零食去找邻居玩,大家互相比比新衣新鞋,男孩子就喜欢揣着小鞭炮,时不时放一个。还没玩一会儿,就要被叫回来吃太平面,就是用鸡肉汤泡长寿面,并且还要吃两个鸭蛋。福州话“鸭蛋”就是“压乱”,寓意这一整年平安健康,讨个好彩头。 初一过后,就开始走亲访友,你来我往的好不热闹。一直到正月十五,这年的高潮又起一波。正月十五元宵节往往比除夕夜更热闹。点大香、供大烛、放烟花、赏花灯、游神,各种民俗活动层出不穷。 一整天,鞭炮声不绝于耳,各家各户用炮竹声声来迎接各路神仙,保佑自家一年财运亨通,万事如意。这样的热闹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九,村里的各个庙殿开始撤走香烛,灯笼也逐一摘下。 随着最后一盏花灯的熄灭,新的一年正式拉开序幕,人们带着满满的祝福和期待,迎接新的生活。孩子们恋恋不舍地告别了烟花和鞭炮,开始上学去了。 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振兴乡村政策让家乡焕发生机。以前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矮小的瓦房变成了高楼大厦,家乡加发美丽,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越来越多地方成为网红打卡地。 农村的生活既有了现代的便利,又不失传统的韵味。 现在很多年货都可以在网上购买,方便快捷,甚至连年夜饭都在酒店预定了,省去了繁琐的准备过程。虽然形式变了,但那份浓浓的年味和对家的眷恋依旧未减。 挂上灯笼的村头的那座桥也有了年味 “妈,我回来啦!”一踏进家门,这一声妈,就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纯真无邪的童年。 母亲闻声从厨房赶来,手里拿着锅铲,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她的眼角虽然添了几丝皱纹,但那份慈爱和亲切却丝毫未减。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母亲的话语里满是关切和期待。那一刻,我仿佛能听到时间的脚步在这一刻放缓,让我们有机会细细品味这份来自岁月的馈赠。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对家庭和亲情的坚守。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始终保持一份宁静与温暖。 无论身处何地,心系故乡,便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这份坚守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让我们在追逐梦想的同时,不忘根本,心怀感恩。 故乡的春节,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每一次归乡,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践行。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那份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始终如一。
lg
...
格隆汇
02-01 18:17
归乡记 | 故乡的春节,最温暖的港湾
go
lg
...
,故乡容不下肉身。 无论是穿梭于城市的
钢筋水泥
丛林,还是奔波在远方的田野山川,故乡始终是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是无论走多远都割舍不了的牵绊。 从归心似箭的期待,到近乡情怯的忐忑,过去几年,我们在《归乡记》活动中看到了大家笔下不同的个人成长、乡土人情、经济变化。 它们也无一不浸染着对故土无尽的赤忱与热爱。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继续推出《2025,我的归乡记》系列,用文字记录这些温暖而真实的瞬间,本文为此系列第六篇《故乡的春节,最温暖的港湾》。 春节,像一个无声的召唤,牵动着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心。随着年关将近,那股浓浓的乡愁再也抑制不住,催促着我踏上归乡的路途。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后退,我的思绪却早已飘回了故乡,飘回了儿时那些充满年味的春节。 记忆中的儿时春节,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大人们忙着卫生大扫除,我们家乡叫“筅堂”。筅是指用竹子等做成的刷锅、碗的用具,福州话读音是cian,可以引申为“清扫”、“扫除”的意思。 “筅堂”时用新鲜竹叶做成的扫帚扫除屋梁、墙壁上的积尘。一家老少,统统上阵,擦的擦,洗的洗,扫的扫,往往要忙乎好几天,才能把整座房子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筅堂”不仅有卫生大扫除之意,而且还有辞旧迎新的意思。 到了腊月二十四,就是南方传统的小年。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要祭灶,祭灶需要用到灶糖灶饼、甘蔗、荸荠、桔子等各种甜食,据说让灶公灶婆吃了满嘴抹蜜,到玉皇大帝处说好话。 在灶台上摆好供品,母亲就叫我们给灶公灶婆上香,还要对着灶符拜拜,嘴里念叨着:“灶公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奴。保佑奴爹有钱趁,保佑奴奶福寿长。” 母亲祭灶用的供品 孩子们就等着祭完灶,吃供品。小时候,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就是那一大包灶糖灶饼,里面大大小小有几十种点心糕点:老鼠囝、骑马酥、芙蓉酥、芝麻酥......特别是那包红纸包,是我们的最爱。 它用红纸包成小砖块状,里面主要是豆粉和花生粉,口感细腻香酥,小时候,家里孩子多,整袋灶糖灶饼里面只有一个红纸包,母亲只能把所有的糖饼分成四份,想吃红纸包的就少分一点其他的糖饼,让大家都不吃亏。 小年过后,家里就开始忙活着置办各种年货。买对联、买鞭炮、蒸年糕、蒸芋头糕、杀鸡杀鸭、买鱼做鱼丸,做燕丸........ 年味在阵阵炊烟里,在蒙蒙的锅气里渐渐浓郁。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香气四溢,欢声笑语交织。每一道精心准备的菜肴,都承载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 最期待的莫过于除夕了。一大早,孩子们会把对联贴在大门上,不会区分上下联也没关系,那红艳艳的对联一上门,整个家仿佛都焕然一新,充满了节日的气息。 一家人就开始为晚上的年夜饭开始准备了。切的切,洗的洗,该炸的先炸、该蒸的先蒸,先忙着准备祭祖的供品,摆放整齐,焚香祭拜。满桌子摆满了丰盛的饭菜,照例要先请列祖列宗吃。 孩子们忙着在桌上摆好碗筷,酒杯,烧香请祖宗回来,然后烧纸钱,顺带念几句:祖宗保佑全家平安,保佑孩子聪明伶俐等。 祖宗享用完毕,全家人便围坐一桌,共享这顿充满仪式感的年夜饭。桌上摆满了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佛跳墙、糖醋鱼、炸春卷等等。每一道菜都承载着新年的祝福。 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推杯换盏,互相说着祝福的话。屋里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总是要吃到肚子滚圆才肯下桌,而大人们则在一旁微笑着,眼神中满是欣慰与满足。 这温馨的场景,仿佛将一年的辛劳都化作了此刻的幸福。 等忙完一切,大人们就给孩子们发压岁钱。那压岁钱一定要压在枕头底下,一起守岁。 家里的年夜饭 吃过晚饭,我们早早就打开电视机,等着看春节联欢晚会。 春晚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嗑瓜子边聊天,期待着节目的开始。电视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小品、相声、歌舞等节目轮番上演,让人目不暇接。 孩子们最喜欢看的是魔术表演,眼睛瞪得圆圆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大人们则对歌舞节目情有独钟,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摆。 三四个小时的晚会,孩子们都强打着精神,一定要守岁,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当电视上播报倒计时“十、九、八、七......”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我们朝着窗户对着楼下准备放鞭炮的父亲发出指令“放!” 此时,整个村庄都沸腾了起来,鞭炮声震耳欲聋,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我们望着那绚烂的烟花,许下了新年愿望。 除夕夜的璀璨烟花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都要吃芥菜饭,父亲说,这是忆苦思甜饭。母亲趁我们不注意,用草纸擦我们的嘴巴。说是过年要多说吉利话,但小孩说错话是常有的事,所以都要用草纸(用来擦屁股的)来拭小孩的嘴巴,寓意小孩的嘴像屁股,说的不吉利话不算数。 吃过早饭,我们就可以拿着零食去找邻居玩,大家互相比比新衣新鞋,男孩子就喜欢揣着小鞭炮,时不时放一个。还没玩一会儿,就要被叫回来吃太平面,就是用鸡肉汤泡长寿面,并且还要吃两个鸭蛋。福州话“鸭蛋”就是“压乱”,寓意这一整年平安健康,讨个好彩头。 初一过后,就开始走亲访友,你来我往的好不热闹。一直到正月十五,这年的高潮又起一波。正月十五元宵节往往比除夕夜更热闹。点大香、供大烛、放烟花、赏花灯、游神,各种民俗活动层出不穷。 一整天,鞭炮声不绝于耳,各家各户用炮竹声声来迎接各路神仙,保佑自家一年财运亨通,万事如意。这样的热闹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九,村里的各个庙殿开始撤走香烛,灯笼也逐一摘下。 随着最后一盏花灯的熄灭,新的一年正式拉开序幕,人们带着满满的祝福和期待,迎接新的生活。孩子们恋恋不舍地告别了烟花和鞭炮,开始上学去了。 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振兴乡村政策让家乡焕发生机。以前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矮小的瓦房变成了高楼大厦,家乡加发美丽,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越来越多地方成为网红打卡地。 农村的生活既有了现代的便利,又不失传统的韵味。 现在很多年货都可以在网上购买,方便快捷,甚至连年夜饭都在酒店预定了,省去了繁琐的准备过程。虽然形式变了,但那份浓浓的年味和对家的眷恋依旧未减。 挂上灯笼的村头的那座桥也有了年味 “妈,我回来啦!”一踏进家门,这一声妈,就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纯真无邪的童年。 母亲闻声从厨房赶来,手里拿着锅铲,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她的眼角虽然添了几丝皱纹,但那份慈爱和亲切却丝毫未减。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母亲的话语里满是关切和期待。那一刻,我仿佛能听到时间的脚步在这一刻放缓,让我们有机会细细品味这份来自岁月的馈赠。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对家庭和亲情的坚守。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始终保持一份宁静与温暖。 无论身处何地,心系故乡,便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这份坚守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让我们在追逐梦想的同时,不忘根本,心怀感恩。 故乡的春节,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每一次归乡,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践行。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那份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始终如一。
lg
...
格隆汇
02-01 18:07
归乡记 | 翻顺德:在烟火与记忆中寻根
go
lg
...
,故乡容不下肉身。 无论是穿梭于城市的
钢筋水泥
丛林,还是奔波在远方的田野山川,故乡始终是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是无论走多远都割舍不了的牵绊。 从归心似箭的期待,到近乡情怯的忐忑,过去几年,我们在《归乡记》活动中看到了大家笔下不同的个人成长、乡土人情、经济变化。 它们也无一不浸染着对故土无尽的赤忱与热爱。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继续推出《2025,我的归乡记》系列,用文字记录这些温暖而真实的瞬间,本文为此系列第五篇《翻顺德:在烟火与记忆中寻根》。 “得就得,唔得翻顺德”,是一句顺德人名言,意思是出来混不成功就回家乡重来。这句话能够折射出顺德人无惧挫败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核。 那天,刚登上归乡的列车,我的心情就像即将挣脱牢笼、振翅高飞的鸟儿,满心都是按捺不住的雀跃。 就在这时,一阵悠扬婉转的粤剧唱腔,如同一缕清风,悠悠地飘进我的耳中。那软糯的乡音,婉转的曲调,瞬间穿透了四周的喧闹,将我拽入了记忆的漩涡。 刹那间,儿时跟着爷爷奶奶赶庙会的场景在脑海中浮现:戏台上,演员们身着华服,粉墨登场,咿咿呀呀地唱着古老的故事,台下的观众们或摇着蒲扇,或嗑着瓜子,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 这些熟悉的画面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我对故乡顺德的思念再也抑制不住。 随着列车缓缓启动,发出沉闷的轰鸣声,车轮与铁轨摩擦,发出有节奏的 “哐当” 声。窗外的景色像是被一双无形的手按下了快进键,连绵起伏的山峦,像大地隆起的脊背,快速向后退去;错落有致的田野里,农作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如沉默的卫士,迅速消失在视野中。我紧紧地贴着车窗,鼻尖都快碰到玻璃,眼睛一眨不眨地追逐着那些一闪而过的画面,心早已飘向了远方的顺德。 稍纵即逝,列车便缓缓驶入站台,熟悉的顺德方言在耳边此起彼伏,那亲切的乡音,如同母亲温柔的呼唤,我知道,我离家乡又近了一步。 刚下火车,一股带着泥土芬芳与水乡独特气息的清新空气,猛地钻进我的鼻腔,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熟悉与亲切,好似故乡伸出的温柔怀抱,热烈地迎接游子归来。踏出车站,踏入顺德这片土地,熟悉的岭南风情便扑面而来。 抬眼望去,只见独具特色的镬耳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仿佛是岁月精心摆放的艺术品。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在高高翘起的镬耳山墙上,闪烁着古朴的光泽,好似一双双凝视历史的眼眸,格外醒目。传说中,镬耳的形状象征着官帽两耳,有着 “独占鳌头” 的美好寓意。 同时,这种设计不仅能在岭南常见的台风天气中,像忠诚的卫士般为房屋遮风挡雨,遇到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又宛如坚固的防火墙,有效阻隔火势蔓延。 每一座镬耳屋都像是一位沉默的长者,身上的每一道纹理、每一处斑驳,都在静静诉说着顺德的悠悠历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顺德人的珍贵记忆。 凑近细看,精美的木雕上,细腻的纹路像是岁月亲手雕刻的痕迹,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砖雕中的人物、花鸟栩栩如生,人物的眉眼间似有神情,花鸟的羽毛似能触摸,好似下一秒就要跃出墙面;细腻的灰塑,色彩虽经岁月洗礼却依旧明艳,那些繁复的图案,是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无不体现着顺德人对传统建筑美学的极致追求,也彰显着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舌尖上的顺德 漫步在顺德的街道上,街边的小店琳琅满目,一家挨着一家,每一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石板路上,勾勒出一片片光影,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走进一家老店,木质的门发出 “吱呀” 一声轻响,老板热情洋溢的招呼声和熟悉的乡音瞬间将我拉回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那时,我总会和小伙伴们在这些街巷中穿梭,鞋底与石板路摩擦,发出清脆的声响。我们用积攒许久的零花钱去买心仪的零食,撕开包装时,那 “嘶啦” 的声音都带着快乐。 顺德,作为 “世界美食之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早已声名远扬。双皮奶、鱼皮、均安蒸猪等特色美食,每一道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是顺德人舌尖上的乡愁,也是对外展示顺德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路过一家甜品店,还未进店,香甜嫩滑的双皮奶香气便迫不及待地钻进鼻腔,那股浓郁的奶香,像是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拉扯着味蕾,让人垂涎欲滴。 店内,师傅正专注地制作双皮奶,只见他选用新鲜的水牛奶,将奶倒入锅中,小火慢煮,牛奶表面逐渐泛起一层细密的泡沫,恰似清晨湖面上的薄雾。煮沸晾凉后,表面凝结出一层厚厚的奶皮,如同给牛奶铺上了一层柔软的丝绸。师傅小心翼翼地用竹签沿着碗边划开,再用勺子轻轻将奶皮舀出,那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对待稀世珍宝。 随后,加入蛋清和适量的糖搅拌均匀,蛋清与奶液完美交融,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亲密无间。搅拌好的奶液再缓缓倒入碗中,像是山间清澈的溪流,缓慢而优雅。上笼蒸制后,双皮奶便大功告成。 上层奶皮甘香,入口即化,仿佛一阵温柔的春风拂过舌尖;下层奶皮香滑润口,每一口都带着浓郁的奶香,如同在口腔中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每一口都承载着家乡的味道,是无数顺德游子记忆中的甜蜜,是对童年纯真时光的深情回望。 再看那凉拌鱼皮,薄如蝉翼的鱼皮被切成细长的条状,晶莹剔透,在灯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鱼皮上点缀着翠绿的香菜、金黄的炸花生米、鲜红的辣椒丝,色彩搭配堪称一绝,光是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夹起一筷子鱼皮放入口中,首先感受到的是鱼皮爽脆的口感,“嘎吱” 一声,仿佛是在耳边奏响了一曲欢快的乐章。紧接着,鱼皮的鲜香在口腔中散开,再搭配上特制的酱料,酸、甜、辣、鲜各种味道相互交融,层次丰富,让人欲罢不能,每一口都是对顺德美食独特风味的极致体验。 均安蒸猪更是顺德美食中的一绝。整头猪被处理得干干净净,平铺在特制的大蒸笼里。蒸制时,猪皮在高温的作用下逐渐变得金黄油亮,像是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猪身上的油脂不断渗出,滴落在蒸笼底部,发出 “滋滋” 的声响,那是美味诞生的声音。 打开蒸笼的瞬间,一股浓郁的肉香扑面而来,香气中带着淡淡的香料味,瞬间弥漫整个空间,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诱人的香气全部吸入腹中。 吃的时候,师傅将蒸猪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猪肉鲜嫩多汁,猪皮软糯弹牙,入口即化,每一丝肉纤维都饱含着浓郁的香味,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充分展现了顺德人对食材本味的尊重和对烹饪技艺的精湛掌握。 二、吾家顺德 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我终于走到了家门前。手缓缓抬起,指尖触碰到那扇熟悉的门,轻轻一推,门发出 “嘎吱” 一声。 父母早已在门口翘首以盼,他们的眼神中满是惊喜与欣慰,母亲的嘴角微微上扬,眼角的皱纹都透着笑意,父亲的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思念与喜悦交织的光芒。看到他们日益增多的白发和脸上被岁月镌刻的深深皱纹,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视线也变得模糊起来。 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饭桌旁,桌上摆满了家乡的美食,有我最爱吃的酿鲮鱼。妈妈亲手做的鲮鱼,将鱼肉起出,再把鱼肉剁成鱼胶,重新酿回鱼皮里,经过煎、焖等多道工序,鱼肉鲜嫩,鱼皮香脆。 那些平日里只能通过电话传达的生活点滴,此刻在欢声笑语中尽情流淌。 父亲夹起一块鱼肉,放进我的碗里,笑着说:“多吃点,在外面肯定没吃好。” 这一刻,我深深体会到,无论走多远,家永远是我最坚实的依靠,是我心灵的避风港。 在家乡的日子里,我迫不及待地重游了儿时的乐园 —— 那片充满欢声笑语的桑基鱼塘边。如今,鱼塘依旧,水面波光粼粼,阳光洒下,仿佛无数细碎的金子在跳跃。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涟漪,那涟漪像是大自然书写的诗篇。岸边的桑树郁郁葱葱,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宛如在低声吟唱着古老的歌谣。 桑基鱼塘是顺德独特的农业生态模式,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小时候,我常常跟着大人在塘边玩耍,看着他们熟练地采摘桑叶,手指在桑叶间灵活穿梭,一捋一掐,桑叶便落入篮中。他们喂养肥硕的蚕宝宝时,蚕宝宝们 “沙沙沙” 地啃食着桑叶,像是在演奏一首生命的乐章。再将收获的蚕丝拿去售卖,那是劳动后的收获与喜悦。 这不仅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更是顺德人智慧的结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见证了顺德这片土地的繁荣与发展。 三、生生不息 归乡的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转眼间,又到了离别的时刻。 坐在返程的车上,我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故乡,那些熟悉的街道、房屋、树木,都慢慢消失在视线中,心中满是不舍。车窗外的风呼啸而过,像是在为我的离去而叹息。 但我知道,这份对顺德的眷恋之情,早已深深扎根在我的生命里。往后的日子,无论面对生活的何种挑战,每当我在异乡的街头品尝到那一口熟悉的双皮奶,听到那一段久违的粤剧唱腔,或是回忆起桑基鱼塘边的蝉鸣与欢笑,顺德的温暖与力量便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给予我前行的勇气和慰藉。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故乡,更是我灵魂深处的避风港,在岁月的长河中,源源不断地为我输送着情感的养分,让我无论走多远,都能在心底找到那份最初的宁静与归属感。 我期待着下一次归乡,就像期待与久别的老友重逢,每一次踏上那片土地,都是一次情感的回溯,一次心灵的充电。 我愿将这份对顺德的热爱,化作生活中的点滴传承,让顺德的文化与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在我生活的每一处角落,在每一个与我相遇的人的心中,绽放出独有的光芒,生生不息。
lg
...
格隆汇
02-01 17:57
归乡记 | 跨越山海,奔赴心之 “念想”
go
lg
...
,故乡容不下肉身。 无论是穿梭于城市的
钢筋水泥
丛林,还是奔波在远方的田野山川,故乡始终是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是无论走多远都割舍不了的牵绊。 从归心似箭的期待,到近乡情怯的忐忑,过去几年,我们在《归乡记》活动中看到了大家笔下不同的个人成长、乡土人情、经济变化。 它们也无一不浸染着对故土无尽的赤忱与热爱。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继续推出《2025,我的归乡记》系列,用文字记录这些温暖而真实的瞬间,本文为此系列第一篇《跨越山海,奔赴心之 “念想”》。 家,是一个“念想”,在外漂泊的人,大多有回家的“执念”。 ——题记 回家过年感想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北方的小年,也是我年前最后一次出差。此刻,刚写完报告,稍稍整理思绪,便开启了今年“归乡记”的构思——那宛如心中永恒星辰般的念想。 回首往昔,自上大学起,我便告别了农村的家。那时的我,满心满眼都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以挣脱农村的束缚为动力,攥着录取通知书,登上火车的瞬间,竟天真地以为就此彻底脱离了那个生活近二十年、略显破败的家。农村的生活,在年少轻狂的我眼中,满是局限与不便,那蜿蜒的土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出行总是沾得满脚泥污;那陈旧的房屋,每逢雨季,屋内四处漏雨,摆满了接水的盆盆罐罐;还有邻里间的家长里短,似乎都成了我想要逃离的理由。 (到达之后母亲炒的菜,全是农村纯天然食材) 然而,时光悠悠,人总是后知后觉。当真正远离,才惊觉曾经拼命逃离之地,已然化作过年时心底最深切的渴望。在城市的时光越久,这份归乡的念想便愈发浓烈,每一年,我都会在公众号或是日记中,留下关于回家的点滴感悟。 犹记有一年春节返乡,我在拥挤的列车上,一路站了整整 21 个小时,偶尔运气好,能中途蹭个把小时座位。路途的艰辛自不必说,双腿酸胀、腰背发疼,可一想到“回家”二字,那些疲惫委屈便都消散如烟。列车上,有人感慨年味儿渐淡,我不禁反问:“咱们站几十个小时也要回来,图啥?不就是寻根嘛!”尚未下火车,我便在家族群里询问夜间有无回家的车,刹那间,原本寂静的群热闹非凡,这个打来电话关切,那个发来司机号码,还有人惦记我路费够不够……那一刻,暖流涌上心头,这就是血浓于水的家人啊!是回家团圆! “还没到站,父母亲就早已打了好几个电话;还没下车,两个弟弟就等在了大巴车下车的地方;刚放下行李箱,伯爹(大伯)就叫着去他们家吃饭,碗里装着满满的骨头炖萝卜。大伯说,你碗里少放点饭,多吃些肉,多放些在碗里。怕什么?(杀猪匠)还怕你吃不成?” “去大伯家吃饭,或许是因为饿坏了,或许是因为太想念这个熟悉的味道了,竟然很快就吃了一碗饭,米饭混着骨头,白萝卜,汤,猪皮吃了一碗又一碗,直到肚子装不下。是的,就是这个味道。棒极了!” 另有一年,在外漂泊一年,每日在职场如履薄冰,身心俱疲。当踏入家门,躺倒在那略显杂乱却无比熟悉的床上,长长舒出一口气,“我回家了”,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仿佛寻得世间最安稳的港湾。彼时,我提笔写下:一个人心中的家,绝非仅仅是一间屋子,而是在这屋内岁岁年年沉淀的生活。哪怕它低矮破旧、贫寒简陋,可那些散落于各个角落、如金子般珍贵的生活片段,唯有家人与你一同珍藏、回味,旁人无从知晓。踏入此门,“回家了”的归属感便油然而生。 东坡居士曾云:“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寥寥数语,道尽漂泊游子的心声。 过年,亿万人的千里奔“袭” 近2000公里,今年,我决定开车回去! (杭瑞高速堵车实况,各位一定要平安到家) 工作了五六年,今年终于买了辆代步车。起初买车压根不在计划之内,更遑论驾车跨越近 2000 公里的漫漫归乡路。 当初不买的理由有很多,大致陈列如下, 其一:在上海这般大城市,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出行便利,似乎并无购车必要; 其二,车子作为消耗品,每年保险、保养、停车费等费用开支不菲; 其三,想存首付钱,这几年,换了四五处地方,经常要和中介、二房东周旋,频繁搬家苦不堪言。找房时,在烈日下奔走于各个小区,看一间间出租屋,不是房子条件太差,就是租金太贵。好不容易定下来,还得时刻提防中介的套路、二房东的刁难,相较之下,汽车并非刚需。 (路上凌晨7点晨曦初见的风景) 但最后促使我下定决心买车的缘由只有一个:盼着过年时,能让爸妈舒舒服服坐上自家车,不必再大年初一背着背篓、步履蹒跚地去拜年及烧香祭祖。记忆中,每到新年,父母总是早早起床,收拾好礼品和祭品,背着沉重的背篓,迈着蹒跚的步伐走亲戚、祭先祖。 岁末年终,无数人像我一样,一脚油门,开启千里奔“袭”之路,目标只有一个——回到那心心念念的故乡。故乡,究竟是什么?它是年少时千方百计逃离,年长后魂牵梦绕、拼死也要回归之地。 作家彭学明在作品《娘》里深情地写道:“人生苦短,故乡情长。游子心灵,夜夜还乡。” 我们恰似漂泊的浪子,之所以为浪子,只因心底始终装着家。 余华也曾感慨:“你只有走出去,你再回来,你才明白故乡的意义。”是啊,故乡,是根、是魂,是我们血脉的源头,是无可替代的心灵归宿,承载着我们一生的眷恋与念想,岁岁年年,永不磨灭。 (请大伯来写春联) 每一次归乡,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对过往岁月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家,那个永恒的“念想”,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岁月流转,或许未来的日子里,我依然会在城市中拼搏,但故乡永远是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每年的归乡之旅,都将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时刻,见证着我的成长,承载着我的乡愁,延续着那份永恒的“念想”。因为,家在,根就在;根在,心就安。
lg
...
格隆汇
01-28 18:21
南充市顺庆汇交商贸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go
lg
...
池销售;灯具销售;建筑材料销售;建筑用
钢筋
产品销售;日用百货销售;石棉水泥制品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金属材料销售;电器辅件销售;家用电器销售;新型陶瓷材料销售;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企业名称 南充市顺庆汇交商贸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蒋小丽 注册资本 1000万人民币 国标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工业与专业设计及其他专业技术服务 地址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西河中咯128号1幢2-1 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营业期限 2025-1-24至无固定期限 登记机关 南充市顺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lg
...
金融界
01-25 16:30
江苏绿资云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go
lg
...
程机械与设备租赁;金属结构销售;建筑用
钢筋
产品销售;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机械设备租赁;金属制品销售;软件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信息安全设备销售;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租赁;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再生资源销售;国内集装箱货物运输代理;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采购代理服务;国内货物运输代理;财务咨询;法律咨询(不含依法须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的业务);安全咨询服务;标准化服务;认证咨询;销售代理;国内贸易代理;工程管理服务;贸易经纪;建筑用金属配件销售;工程造价咨询业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企业名称 江苏绿资云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黄晓烽 注册资本 1000万人民币 国标行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开发 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文峰街道校西路238号三里墩花苑31幢201室 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营业期限 2025-1-24至无固定期限 登记机关 南通市行政审批局
lg
...
金融界
01-25 00:14
江西拓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go
lg
...
售,金属结构销售,涂装设备销售,建筑用
钢筋
产品销售,电线、电缆经营,合同能源管理,灯具销售,太阳能热发电装备销售,光伏发电设备租赁,市政设施管理,工程管理服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对外承包工程,城乡市容管理,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安装服务,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咨询策划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个人商务服务,社会经济咨询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科技中介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企业名称 江西拓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沈建利 注册资本 1000万人民币 国标行业 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其他建筑安装业 地址 江西省赣州市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橙乡大道12号保利联发康桥二期2号商务楼1602#商务C区 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营业期限 2025-1-21至无固定期限 登记机关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lg
...
金融界
01-22 00:12
上一页
1
•••
4
5
6
7
8
•••
25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纽约时报评论:这是习近平一直在等待的贸易战
lg
...
夏洁论金:黄金跌势已成定局?,行情最新走势分析及建议
lg
...
夏洁论金:黄金还会跌?下周黄金走势解析
lg
...
盛文兵:聚焦国际黄金,下周黄金走势及分析!
lg
...
中国4月CPI连跌三月,PPI创六月最大跌幅,贸易战加剧经济压力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5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46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