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Sn、ReBCO)、有色金属(钨、铜等)、特种钢材、特种气体(氘、氚)等原料供应。 中游环节是产业链的核心,涉及到聚变技术的研发、装备制造以及相关软件的开发。下游是核电建设和运营,应用场景包括发电、医疗和科研等领域。 中游的超导磁体是可控核聚变装置里的关键组成部分。 高温超导磁体相较于同体积下的低温超导产生的磁场更强,超导磁体厚度被缩小,但同时其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壁垒较高,需要面对大电流、磁场、高应力、极低温等考验。 去年3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宣布通过他们所研发的新型高温超导磁体,能够将可控核聚变装置托卡马克的体积和成本压缩至目前的1/40。 如果能够成功商业化,能够大大减少所占空间、降低了装置的体积和造价。国内布局的上司公司包括西部超导、联创光电。联创光电旗下的联创超导去年12月中标了中核集团“星火一号”项目,首个订单金额4180万。 其次,等离子体稳定燃烧需要被约束在真空室内,配备真空杜瓦提供稳定的真空环境,保证装置安全。 国内合锻智能在在BEST项目中承接了核心关键部件的制造任务,其中包括真空室扇区核心部件、窗口延长段以及重力支撑等。上海电气在2022年以来先后承接上海能量奇点和河北新奥的核聚变实验项目,为后续聚变领域产品打下扎实基础。 第一壁相关结构主要包括包层系统和偏滤器。包层系统对真空室和外部设备起到了保护作用,偏滤器能够减少来自器壁杂志对芯部等离子体的污染。提供包层系统的相关企业涉及东方电气、国光电器等;偏滤器相关企业包括安泰科技、国光电气等。 从市场空间来看,Maximize Market Research预测,2030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望达到4965.5亿美元,2024-2030年CAGR约为7.4%。 核聚变实验堆目前由于材料及部件技术问题而造价昂贵,价值量目前已达数百亿美元,而且实际建工成本可能被低估,尚且不具备出色的发电经济性。 从反应堆系统各组成部分价值量,以CFETR反应堆系统为例,磁体系统、真空系统、第一壁相关结构占比最高,分别达37%、13%、11%。 但未来,磁体系统有望随着超导材料突破,产业规模降本以及磁体体积缩小等因素实现成本大幅降低,优化核聚变发电经济性。 从投资角度来看,我国核聚变产业才刚刚迈入实验堆、示范堆阶段,短期这些储备项目带来零部件需求,能够参与关键项目且具备设备研发制造资质的公司更受益于产业加速。 其中,可以关注高价值量环节(超导磁体)、高弹性(绑定核心项目,后续订单收入弹性大),以及高确定性(不同技术路线难以绕开的环节)。(全文完)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