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12月16日午后两市机构大单抛盘40股(名单)
go
lg
...
-0.075% -0.2337% 节能
风
电
601016 3.85 -1.53% 413 1092 679.0 0.1142% -0.059% 0.187% 0.4532% 京运通 601908 6.67 -3.33% 147 778 631.0 0.2613% -0.07% 0.019% 0.6313% 福田汽车 600166 2.77 -1.42% 1243 1846 603.0 0.0917% -0.014% 0.088% 0.1337% 科力远 600478 9.66 -3.98% 300 897 597.0 0.3605% 0.03% 0.107% 1.0325% |||| 实时行情截至:2022-12-16 13:59:36 资金流入流出统计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收盘价 涨跌幅 大单(万股) 卖出净量占流通盘比列 买入 卖出 买卖差 当日 T-1 T-2 一周 ST大集 000564 1.81 -5.24% 13859 28798 14939.0 0.984% 1.323% 0.246% 2.777% 美邦服饰 002269 2.29 -6.91% 8628 16265 7637.0 3.0396% -5.593% -4.353% -10.1524% 英飞拓 002528 6.72 -6.01% 3723 6779 3056.0 2.9204% -3.904% -1.964% -1.3786% 众泰汽车 000980 5.44 -6.37% 3532 5574 2042.0 0.4763% -0.106% -0.15% 0.5893% 青岛金王 002094 4.17 -7.13% 2544 4529 1985.0 2.8749% -8.961% -2.509% -8.4101% 跨境通 002640 4.53 -5.23% 5583 7457 1874.0 1.2105% 0.271% 3.243% 4.5755% 巨轮智能 002031 2.93 -2.01% 3862 5478 1616.0 0.8357% -1.052% -8.025% -7.6083% 胜利精密 002426 2.82 -2.08% 1321 2614 1293.0 0.4104% -0.555% 0.547% 1.6804% 世联行 002285 3.62 -1.63% 2852 4114 1262.0 0.6263% -0.28% -0.208% 1.6453% 大北农 002385 9.31 -1.48% 2648 3902 1254.0 0.3844% -0.483% 0.199% -0.8566% 华谊兄弟 300027 2.74 -2.49% 2503 3702 1199.0 0.5202% 0.622% -1.332% -0.3058% 步 步 高 002251 6.8 -3.41% 3010 4141 1131.0 1.3092% 3.709% -9.371% -7.3018% 协鑫集成 002506 3.09 -1.9% 357 1453 1096.0 0.1874% -0.041% 0.015% 0.4014% ST易购 002024 2.32 -2.93% 1765 2840 1075.0 0.1364% 0.315% -0.386% 0.6904% 二六三 002467 4.87 -3.56% 1155 2188 1033.0 0.7604% -0.162% -0.029% 1.0194% 正邦科技 002157 4.28 -3.17% 906 1936 1030.0 0.4239% 0.459% 0.218% -0.3841% 赛为智能 300044 2.92 -9.88% 1604 2598 994.0 1.4854% -0.161% -0.073% 1.0714% 久其软件 002279 5.66 -4.23% 469 1460 991.0 1.2601% -0.701% -0.834% 0.0701% 中科三环 000970 13.1 -3.82% 299 1266 967.0 0.7954% -0.538% 0.174% 0.4244% 盈方微 000670 7.88 -4.95% 797 1760 963.0 1.5791% -2.902% -1.258% -2.5199%
lg
...
金融界
2022-12-16
天风证券:给予宝新能源买入评级,目标价位9.31元
go
lg
...
其中火电装机规模达 347 万千瓦,
风
电
装机规模为 4.8 万千瓦,同时参股汕尾后湖海上风电项目,持股比例为 8.09%。另外,公司业务积极向金融投资领域拓展,发起设立梅州客商银行,并参股东方富海等多个金融机构,2022Q1-3 公司实现投资收益 1.17 亿元,带动公司实现整体盈利。 电价+电量双重保障,火电存量资产优质性突出 电价方面, 荷树园电厂为公司核心优质资产,环保属性享受优惠电价政策,近年来上网电价相比于广东省燃煤基准价价差达到 0.141-0.145 元/KWh,对比省内其他电力企业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电量方面, 公司旗下发电厂均位于革命老区,政策扶持保障机组出力水平, 2021 年公司火电利用小时数达 5305 小时,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857 小时。 电价+电量双重保障作用下,公司火电盈利能力行业领先,在当前燃煤价格维持高位的情况下表现出较强的防御属性。 煤价调控叠加电价上浮,火电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从成本端来看, 一方面,国家层面积极落实煤炭保供稳价政策,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可能性不断增强,而公司也积极落实签订煤炭长协以降低煤炭综合采购成本,另一方面,沿海电厂采购进口煤的性价比逐渐显现,而公司采取灵活的煤炭采购策略,有望优先受益; 从收入端来看, 广东省今年月度交易成交均价基本保持高比例上浮,叠加一次能源价格传导机制,公司火电盈利能力有望优先修复,业绩或将深刻受益。 火电核准速度加快,公司装机增长弹性可观 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保供压力严峻,而火电由于出力稳定性较强,在中长期仍是电力供应中不可或缺的主力电源。在此背景下火电板块迎来价值重估,核准速度加快, 公司陆丰甲湖湾 3、 4 号机组于 2022 年 9 月获得核准,新增核准装机弹性位列行业前列。远期来看,公司背靠梅州、陆丰两大高效清洁能源利用基地,未来高质量火电机组有望持续扩张。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可实现营业收入 101.34、103.55 和 107.45 亿元,同比分别增加 7.69%、 2.18%和 3.77%;可实现归母净利润 2.05、 15.28、 21.84 亿元,同比分别增加-75.09%、 643.95%和 42.98%。给予公司 2023 年目标价 9.31 元,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超预期反弹的风险, 煤炭价格波动风险, 电力价格波动风险, 新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投资业务盈利不及预期风险, 监管措施及监管函对公司可能的负面影响等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中信证券李想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33.18%,其预测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19.53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6.9。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7.67。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宝新能源(000690)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有息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2.5星,好价格指标3.5星,综合指标3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2-12-16
东方财富财经早餐 12月16日周五
go
lg
...
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型
风
电
、光伏基地。 尼尔森IQ:中国快消品市场增速虽略有放缓,但企业复苏迹象已现。超半数的被访企业表示整体业绩表现评估好于年初预期。展望2023年,对于中国经济及所在行业和公司持乐观态度。 工信部:2022年1-10月,全国晶硅电池产量超过230GW(吉瓦)。多晶硅环节,1-10月全国产量约61万吨,同比增长超过49.3%。硅片环节,1-10月全国产量同比增长40.7%。电池环节,1-10月全国晶硅电池出口约19GW,同比增长117.4%。组件环节,1-10月全国晶硅组件出口约132GW,同比增长61%。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今年11月,汽车类零售额为3788亿元,同比下降4.2%,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8%;今年前11个月汽车类零售额为4.07万亿元,同比增长0.3%,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2%。 上海钢联:15日部分锂电材料报价下跌,电池级碳酸锂跌2500元/吨,均价报55.7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跌4500元/吨,均价报53.45万元/吨;氢氧化锂跌2500元/吨;镍豆跌2600元/吨。 财联社:斯诺威股权拍卖触及20亿元熔断之后,新一轮的拍卖显示中止,P矿拍卖价已罕见环比下跌3.84%。从部分机构及锂盐厂获悉,此前碳酸锂价格超60万元/吨成交主要由贸易商推动,机构人士表示,目前无锡盘相交价格低迷,其实一定程度上会刺激贸易商神经,贸易商会谨慎很多,碳酸锂价格或已见顶。 财联社:福特汽车和宁德时代正考虑在美国新建一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厂,旨在获得美国政府即将生效的税收优惠。宁德时代在回复媒体的一份声明中写道,在美投资的选项还在处于考虑阶段,尚未作出决定。福特也表示,双方的谈判仍在继续,暂没有新消息要宣布。 科技日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叶海峰研究员团队历时8年创造创新系统,将生命机体中侦测病毒的能力改装成一个“元器件”,并用它合成一个系统在体内“检测”多种病毒。在动物实验中,系统携带的中和抗体输出模块,在病毒感染后6小时自动输出,比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产生中和抗体至少提早了一周,为传统的抗病毒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加州能源委员会:斥资29亿美元投入清洁交通投资计划,包括建设其电动汽车充电桩和加氢站网络,以加速淘汰使用化石燃料的汽车和卡车。将使全州现有的8万个公共充电桩增加一倍以上,达到17万个。目标到2025年拥有25万个充电桩。 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资产化是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一个关键引擎。今年全年累计要挂牌超过800个数据产品,大部分属于企业类的数据,占比38%,金融类的数据产品占比在12%左右。 统计局:1-11月,生产原煤40.9亿吨,同比增长9.7%;生产原油1678万吨,同比增长2.9%;生产天然气1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粗钢产量93511万吨,同比减少1.4%。 能源局:1-11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85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用电量518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用电量135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11月,全社会用电量68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4%。 中国国航:11月,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下降26.2%,环比下降11.3%;旅客周转量同比下降22.7%,环比下降14.2%。平均客座率为62.1%,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 TrendForce:第三季度在乌俄冲突、疫情、通胀压力与客户库存调节等负面因素影响下,第三季全球前十大IC设计业者营收达373.8亿美元,环比减少5.3%。高通仍居产业龙头之位,而博通由于高端网通芯片销售情况良好,排名第二,英伟达与超威排名分别下滑至第三与第四。 IDC:预计2023年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0.9%,降幅收窄;2024年有望迎来反弹。短期内,智能手机发展难有大的创新突破。但是厂商会加强与供应链深度合作,推出更多定制化产品,尽可能吸引消费者。新形态的折叠屏手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中新经纬:在全球经济低迷导致存储芯片行情遇冷的背景下,三星电子第三季DRAM销售额环比下滑34.2%。以销售额为准,三季度DRAM的市占率为41%,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创下2014年第三季度以后8年来的最低水平。 央视新闻:日本青森县三泽市一养鸡场有大量鸡死亡,青森县将对养鸡场内饲养的约137万只鸡进行扑杀,这些鸡确认感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本次扑杀处理的鸡的数量是日本历史上最多的一次。 国家统计局:11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一线城市同比涨幅回落、二三线城市同比降势趋缓。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51个,比上月减少7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62个,个数与上月相同。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分别有51个和64个,个数均与上月相同。 甘肃兰州:印发《兰州市助企纾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出,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取消现行限售政策,个人住房贷款不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延长住房公积金缓缴期限。 南方都市报:市场有消息传言深圳住宅性质的单身公寓、宿舍类产品即将放开限购。南山市住建局有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单身公寓不属于商品住房的类别,它不在我市的限购政策范围内。项目销售人员则表示,项目确实限贷不限购,不占名额但是占贷款记录,土地性质是住宅,税费和其他政策都按住宅的来。 广东省广州市:12月15日,挂牌2022年第四批次集中供地地块,共涉及6宗地,总用地面积69.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6.3万平方米,总起价244.6亿元。最终,成交5宗,另有1宗流拍,总成交价191.2亿元。 经济观察网:日本大型住宅建筑商在2025年4月之后在东京建造的所有新房都必须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以减少家庭碳排放。这项任务是日本市政当局的首例,要求大约50家主要建筑商为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房屋配备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电池板。 i茅台:12月15日上午,i茅台APP注册用户突破3000万。从试运行首日注册用户超500万,到上线百日超1900万,再到突破3000万,共用了200多天。日均申购用户数超300万,日活用户近400万,累计预约人次近19亿。 芯源微:公司定于12月17日上午10:30召开浸没式高产能涂胶显影机新品发布会,本次发布的产品为公司最新的前道浸没式高产能涂胶显影机。该机型采用公司独创的对称分布高产能架构,满配36 Spin处理单元,搭载公司自主研发的双向同步取放机械手,可大幅提升整机的机械传送产能和传送精度,能够匹配全球主流光刻机联机生产。 东方电热:公司全资子公司东方九天拟在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建设高端锂电池外壳用预镀镍钢带项目,并与江苏泰兴黄桥经开区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书》。黄桥经开区计划在江苏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内出让给东方九天约120亩土地作为项目建设用地,东方九天计划总投资不低于20亿元。 宁德时代:12月12日-2022年12月13日,公司成功发行了2022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发行总额为50亿元,募集资金已于12月14日到账。 国轩高科:公司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国轩和和Nuovo拟在泰国共同出资设立一家合资公司,建设动力锂离子电池Pack基地。合资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3亿泰铢(按汇率换算应为6006万元人民币)。该合资公司总投资金额预计为6亿泰铢(按汇率换算应为1.2亿元人民币)。 深圳能源: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秉承平等尊重、开放公平、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技术创新,在能源和电力领域、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围绕智能风光、智慧电厂、数字化转型、企业管理及文化等开展全方位合作。 海南矿业: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一期)开工建设,项目拟建设一条2万吨/年单水氢氧化锂生产线、仓库及配套公用设施,总投资10.56亿元,建设周期为15-18个月。 沪深股市:12月15日,沪指收跌0.25%,报3168.65点,深证成指收涨0.32%,报11358.11点,创业板指收涨1.31%,报2399.12点。汽车、电池、半导体板块领涨,贵金属、旅游酒店、食品饮料板块领跌。 沪深港通:12月15日,北向资金净买入49.36亿元。宁德时代、歌尔股份、隆基绿能分别获净买入4.19亿元、2.35亿元、2.15亿元。恩捷股份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2.66亿元。 龙虎榜:12月15日,上榜龙虎榜个股中,资金净流入最多的是南电转债,为1.4亿元。机构参与龙虎榜中个券共涉及29只(1只可转债),其中10只个券(1只可转债)被机构净买入,南电转债被买入最多,为1.39亿元。另外19股被机构净卖出,中京电子被卖出最多,为2329.23万元。 融资融券:截至12月14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15694.5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1.05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4746.7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2.66亿元;融券余额为947.7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61亿元。 证券时报网:12月15日,两市成交额再度萎缩,全日成交约7600亿元。A股维持短期弱势震荡的主基调,情绪层面短期高点已经出现,此外如果继续维持弱势的格局,那么市场极有可能出现加速下跌的情景,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做好波动操作的准备。 财联社:12月15日,汽车相关板块集体走高,多个细分方向涨幅居前。目前,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陆续落地,各大巨头入场布局,汽车市场持续复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对汽车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提出规划要求,多政策共同助力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证券日报:截至12月14日,四季度以来452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比去年同期增长38%。今年以来,由于市场波动导致很多上市公司股价被低估,因此,上市公司通过“真金白银”的回购行为来稳定市场预期,向市场传递看好企业价值的积极信号。 经济参考报:12月以来,河北、山西、广东、安徽等地的十余家私募机构收到当地证监局罚单,涉及违规行为包括未有效执行风险防控措施、资金募新还旧等。整体看,强监管下私募行业“优胜劣汰”趋势延续,年内已有超2000家私募机构主动或被动注销,行业生态更趋健康。 美股:标普500指数收跌99.57点,跌幅2.49%,报3895.75点。道指收跌764.13点,跌幅2.25%,报33202.22点。纳指收跌360.36点,跌幅3.23%,报10810.53点。 欧股:德国DAX 30指数收跌3.28%,报13986.23点。法国CAC 40指数收跌3.09%,报6522.77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收跌0.93%,报7426.17点,富时250指数收跌0.76%。 亚太股市:12月15日,香港恒生指数收跌1.55%,报19368.59点,恒生科技指数收跌2.39%,报4136.42点。日经225指数收跌0.46%,报28036.50点。韩国KOSPI指数收跌1.60%,报2360.95点。 人民币:在岸人民币兑美元(CNY)北京时间23:30收报6.9760元,较周三夜盘收盘跌240点。成交量209.26亿美元。 黄金:COMEX 2月黄金期货收跌1.7%,报1787.80美元/盎司。 原油:WTI 1月原油期货收跌1.51%,报76.11美元/桶。布伦特2月原油期货收跌1.80%,报81.21美元/桶。 央视财经:当地时间12月15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3.5%。这是去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连续第九次加息。英国央行自去年12月以来,已将基准利率自0.1%上调至目前的3.5%。 财联社:欧洲央行将三大主要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利率水平达2008年12月以来最高。欧洲央行判断利率仍需以稳定的速度大幅上升,以达到足以确保通胀及时恢复至2%中期目标的限制性水平。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2022年第三季度同比萎缩3.7%,较之前报告的萎缩4.0%有所改善。俄罗斯GDP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5%,第二季度同比萎缩4.1%。俄罗斯经济部预测2022年GDP将整体下降2.9%。 德国联邦议院:正式投票通过了对天然气和电力价格进行限制的法案。根据该法案,德国将于2023年3月开始对天然气和电力设置价格上限,补偿条款可追溯至2023年1月。 日本财务省:由于日元贬值和能源价格飙升,日本连续16个月出现贸易逆差,当月贸易收支逆差达到2.0274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35.5日元),超过2013年11月的高点。日本11月进口额同比增长30.3%,达到10.8649万亿日元,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进口额大增,增幅分别达106.8%、69.7%和51.9%。当月出口额为8.837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0%,船舶、建设用矿山机械、汽车出口额增幅居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2年11月,银行结汇13304亿元人民币,售汇13754亿元人民币。2022年1-11月,银行累计结汇157776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151344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值,2022年11月,银行结汇1857亿美元,售汇1920亿美元。2022年1-11月,银行累计结汇23616亿美元,累计售汇22613亿美元。 国债期货:12月15日,1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盘报99.955,跌0.11%;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报100.815,跌0.05%;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盘报100.755,与前一交易日持平。 活跃债券:12月15日,截至18:00,10年国债活跃券报2.9100%,上行2.70BP;10年国开活跃券报3.0475%,上行3.00BP。 Shibor:12月15日,隔夜shibor报1.2230%,上涨2.4个基点;7天shibor报1.6260%,下跌4.3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3210%,上涨2.3个基点。
lg
...
东方财富网
2022-12-16
晚间公告全知道:陆家嘴拟购买陆家嘴集团相关优质资产 格力地产免税集团前三季营收12.64亿元
go
lg
...
对生物质板块新增投资,集中资源重点发展
风
电
、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业务,以增量发展带动存量转型。 博实股份:签订4335万元销售合同 博实股份公告,近日,公司收到与宁夏晶体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签订的商务合同,合同合计金额为4335万元,合同标的为(多晶硅)自动包装线(含嵌入式软件)、(多晶硅)自动装箱线(含嵌入式软件)。 巨星科技:参股公司中策橡胶IPO申请获受理 巨星科技公告,参股公司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中策橡胶成立于1992年,主要从事全钢胎、半钢胎、斜交胎和车胎等轮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截至公告日,中策橡胶总股本为78703.7038万股,公司间接持有其11.44%的股份。 美诺华:非泼罗尼原料药获得欧洲CEP证书 美诺华公告,非泼罗尼原料药获得欧洲CEP证书。药品用于驱杀犬、猫体表跳蚤和犬虱。 华联综超:证券简称12月21日起变更为创新新材 华联综超公告,因公司主营业务变更为铝合金及其制品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加工,公司证券简称自12月21日起变更为“创新新材”。 赛诺医疗:冠脉球囊扩张导管获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 赛诺医疗公告,公司产品冠脉球囊扩张导管获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 中国中铁:近期中标重大项目合计589.3亿元 中国中铁公告,近期中标重大项目589.3亿元,约占本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2021年营业收入的5.51%。 逸豪新材:与上海恒越签订阴极铜采购合同 逸豪新材公告,为满足公司扩大的经营规模,主要原材料阴极铜的采购数量相应增加。公司与上海恒越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阴极铜采购合作协议书,采购量按实际订单计算,有效期为三年。2021年12月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与上海恒越已累计签署采购订单金额合计为9.51亿元(含税),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总资产的62.52%。 楚江新材:控股子公司顶立科技上市辅导备案 楚江新材公告,控股子公司湖南顶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向湖南证监局申请办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辅导备案登记,并于12月14日获得湖南证监局受理,辅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茂化实华:公司目前没有生产茂金属聚丙烯 茂化实华公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茂名石化是本公司第二大股东;本公司没有氢燃料电池供氢装置,没有生产茂金属聚丙烯。 中鼎股份:获空气悬挂系统产品项目定点书 中鼎股份公告,子公司AMK公司之子公司安徽安美科近期收到客户通知,公司成为国内某头部自主品牌主机厂新平台项目空气悬挂系统的空气供给单元总成产品的批量供应商。本次项目生命周期为6年,生命周期总金额约为4.2亿元。 中兴通讯:出资认购众投湛卢二期基金 中兴通讯公告,全资子公司中兴众投拟作为普通合伙人出资250万元认购陕西众投湛卢二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众投湛卢二期基金”),中兴通讯拟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7800万元认购众投湛卢二期基金。不低于基金认缴出资总额的60%投资于通信、电子信息产业链领域内项目;投资阶段以中早期项目为主,兼顾成熟期项目。 芯源微:将召开浸没式高产能涂胶显影机新品发布会 芯源微公告,公司定于2022年12月17日上午10:30召开浸没式高产能涂胶显影机新品发布会。该机型采用公 司满配36 Spin处理单元,搭载公司自主研发的双向同步取放机械手,可大幅提升整机的机械传送产能和传送精度。 东方电热:拟不低于20亿元投建高端锂电池外壳用预镀镍钢带项目 东方电热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东方九天拟在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建设高端锂电池外壳用预镀镍钢带项目,并与江苏泰兴黄桥经开区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书》。黄桥经开区计划在江苏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内出让给东方九天约120亩土地作为项目建设用地,东方九天计划总投资不低于20亿元。 宁德时代:成功发行2022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 宁德时代公告,公司成功发行2022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发行总额为人民币50亿元,发行利率2.90%。 赛为智能:涉嫌信披违法违规 公司及实控人遭证监会立案 赛为智能公告,公司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周勇于12月14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周勇立案。 福能东方:子公司与耀能新能源累计签署5.95亿元设备合同 福能东方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超业精密与耀能新能源(赣州)有限公司于3月至11月累计签署日常经营合同总金额达到5.95亿元,订单累计金额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的50%。超业精密主营锂电池中后段及整线设备,该合同顺利履行有利于公司在锂电设备业务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开立医疗:公司产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开立医疗公告,公司的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于近日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爱声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次性使用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于近日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塞力医疗:控股股东拟将其持有的6.88%公司股份转让给盎泽太盈六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塞力医疗公告,控股股东赛海科技拟将其持有的公司6.88%股份转让给上海盎泽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盎泽太盈六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转让价格为11.78元/股,转让总价(含税)共计1.65亿元。 中芯国际: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增持公司267.64万股 中芯国际公告,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12月14日增持公司267.64万股,本次变动后,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持有公司境内股票9927.9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25%。 一汽解放:子公司拟6.71亿元投资长春检测中心 一汽解放公告,公司所属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为进一步做好公司产品一致性的管控以及新能源、智能网联等产品的研发测试及认证检验,拟投资长春汽车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金额为6.71亿元。 国轩高科:拟泰国设合资公司 建设动力锂离子电池Pack基地 国轩高科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国轩和和Nuovo拟在泰国共同出资设立一家合资公司,建设动力锂离子电池Pack基地。合资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3亿泰铢(按汇率换算应为6006万元人民币),其中,新加坡国轩占合资公司49%的股权,Nuovo占合资公司51%的股权。该合资公司总投资金额预计为6亿泰铢(按汇率换算应为1.2亿元人民币)。PTT集团系泰国国家能源集团公司,Nuovo公司是PTT集团绿色能源开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公司。 科达利:ACC预计向公司批量采购约2亿套方形锂电池壳体和盖板 科达利公告,与ACC签订《采购协议》,双方约定2024年至2030年期间,ACC预计向公司批量采购约2亿套方形锂电池壳体和盖板。
lg
...
金融界
2022-12-15
粤开策略:2023年A股投资策略
go
lg
...
“一带一路”等。 (一)绿色低碳:
风
电
&;光伏&;储能&;新能源车 1、
风
电
:大基地+分散式+海风建设贡献动能;国产化替代和原材料推动产业链修复 1)国内政策积极布局,海外能源转型迫切,陆海风内外需求旺盛 国内方面,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陆上风电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分散式
风
电建
设逐步提速;海上风电未来需求有望超预期,平价上网和走向深远海成必然趋势。 2022年1-10月我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共21.14GW,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仍同比增长10%。结构上看,补贴退坡背景下,2020年陆上风电、2021年海上风电经历“抢装潮”,
风
电
装机规模增长迅猛,海上风电在
风
电新
增装机占比明显提高。 2022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推动
风
电
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
风
电
项目审批流程简化,加上各地区推动
风
电
下乡,推进清洁能源农村发展,未来分散式
风
电建
设需求和热情高涨。 海外方面,俄乌战争背景下欧盟各国加速新能源转型,海上风电建设持续加速,2022年5月德国、丹麦、荷兰、比利时四国提出的海风建设规划目标在当前规模基础上增加10倍;欧洲各国上游高成本传导至电价,分布式能源的竞争力凸显,居民自建分布式风光意愿强烈。美国方面免税政策持续,同时积极规划海上风电,按照拜登政府宣布的2030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30GW的目标,未来十年间美国年均新增海风装机3.34GW。 2)国产化替代加速,降本增效驱动下风电产业链有望修复 多年来,在政策有力引导下,我国风电产业得到了高质量发展,如今已初步实现国产化。我国企业在
风
电主轴
、铸件、塔筒、海缆等细分行业产能领先,具备行业壁垒和规模优势。在相对落后的轴承等高技术壁垒领域,我国企业依托于销售电价、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和基地成本等优势,有望奋起直追,不断提高国产化替代水平。 随着技术发展迭代,
风
电
相关成本持续降低,LCOE竞争力显现,目前陆上风电实现全面平价,海上风电平价上网进程加速推进。2022年陆上风电投资成本约为5000元/kW,其中风机成本占比40%,假设年利用小时数达到2200h,则陆上风电度电成本将降至0.2元以下,极具竞争力;2022年海上风机招标价格已降至约3500元/kW,相较2020年降幅近36%。今年二季度开始的原材料价格下降,将反映到22Q4及明年的业绩中,轴承、锻铸件等相关环节边际利润改善将得到体现,
风
电
产业链有望迎来修复。 明年
风
电
需求旺盛与供给降本形成共振,建议关注:1)
风
电
整机龙头企业;2)具备成本优势且产能领先的
风
电
环节企业;3)铸件、塔筒、法兰、海缆等领域有海外布局的制造企业。 2、光伏:需求持续高增,产业链供需错配改善,竞争格局改变 1)光伏装机需求有望高增:大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贡献动能 国内方面,风光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分布式光伏经济性更佳和整县推进政策支撑需求高增。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十四五”时期规模近300GW,目前第一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第二批项目已部分开工,因此2023年集中式光伏装机需求具备持续性。 分布式光伏装机更具经济性,叠加整县推进政策支撑,分布式光伏占比将持续提升。成本方面,分布式电站造价显著低于集中式电站;收益方面,随着电力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第三方纳入参与主体范畴,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显现,同时电价改革扩大了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有望提高分布式收益率。 2022年1-9月我国光伏新增并网装机共52.6GW,前九月累计新增装机量已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结构上看,2021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首次超过集中式,成为光伏装机增量的主要力量,预计2022年增幅超过100%,分布式市场景气持续升温。 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022年5月欧盟的“RepowerEU”计划提出2025年光伏发电能力翻番,2030年总装机量达600GW,较2021年底装机规模提高近2.6倍。此外,欧盟计划加快可再生能源审批程序,放宽环评标准,利好光伏发展。 2)上游硅料产能释放缓和供需矛盾,产业链格局变化关注技术革新和海外布局 上游产能持续扩充缓和了供需错配矛盾,2023年产能进一步释放带动成本边际改善,并向中下游传导。2022年11月下旬以来,受益于新增产能释放硅料价格持续回落,带动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业链环节产品价格下跌。2023年硅料全年供给产能进一步扩充,预计超13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硅料长单签约总量,目前签约总量已达363.148万吨,同比增幅达到86.71%,创近年新高。 上游价格下滑利好中下游企业,盈利再调整下组件和逆变器环节有望受益,继而进一步刺激终端需求释放,推动光伏产业链维持高景气。 供需错配问题解决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将围绕技术革新和订单优势展开。具体环节来看,上游硅片技术发展趋向大型化、薄片化;中游N型电池技术日益成熟,成本加速降低,经济性凸显,其中TOPcon技术已实现量产,HJT和xBC技术各有优势,当前仍在快速发展迭代,未来N型电池得益于高效率低成本,其出货量占比将快速提升;下游微型逆变器受分布式发展,又由于其效率、安全、成本更优,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石英坩埚、银浆、胶膜等辅材领域中具备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受益。 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链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技术和成本优势显著,海外高需求直接利好全球布局的国内光伏企业。2021年硅片、电池、组件、多晶硅的国内产能分别占全球产能比重的97%、88%、82%和79%,国内光伏企业已在全球多区域布局产能,相关技术和产品位居行业领先水平。 光伏产业链利润重分配,竞争围绕技术革新和订单优势展开:上游产能持续扩充缓和了供需错配矛盾,2023年产能进一步释放带动成本边际改善,并向中下游传导,盈利再调整下组件和逆变器环节有望受益,继而进一步刺激终端需求释放,推动光伏产业链维持高景气。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链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技术和成本优势显著,海外高需求直接利好全球布局的国内光伏企业。2023年光伏产业链格局变化关注技术革新和海外布局,建议布局1)具有规模优势、垂直一体化和全球布局能力的光伏龙头企业;2)各环节细分领域新技术领头企业。 3、储能:电源侧和用户侧储能放量发展,关注新型电池技术 1)储能作为“碳中和”的稳定器和平衡器,发展空间广阔,明年保持高增速。 储能市场处在爆发增长阶段:国内外政策加码叠加系统性成本下降,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装机规模有望放量,同时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将大幅提升对储能长期持续的需求。根据of-week预测,2021-2025年,国内及全球储能装机量的年化增长率分别为93%、104%。得益于储能行业发展、技术升级和品类拓展,国产储能逆变器全球市占率快速上升,有望加速出海抢占全球市场。 应用场景来看,电源侧储能需求主要来源于新能源发电渗透率持续提高,政策要求强制配储,截至2022年10月,国内储能项目累计招标超12GW/26GWh,电网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得益于商业模式的开拓和电力辅助服务制度的完善,收益率有明显改善。预计在政策支持和规划目标引领下,2023年国内储能市场持续火热,储能电池产业链充分受益。 海外方面,美欧为储能建设主力。受到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和高电价影响,欧洲户用储能需求旺盛,分布式能源家庭户储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美国与中国类似,储能需求以能源转型下的电源侧建设为主,同时受IRA政策推动,2023年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2)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加速,关注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等新技术、新工艺 钠电池:安全性高,高低温性能优异,与锂电池结构类似,可借鉴锂电池产业化经验,成本节点已至。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相比于锂离子电池有30-40%的下降空间。中科海钠数据显示铜基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约为0.26元/Wh,低于磷酸铁锂电池。从能量密度的角度考虑,钠电池有望首先替代铅酸和磷酸铁锂电池主导的低速电动车、储能等市场,但短期内难以撬动消费电子和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场。 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易扩展、寿命长等优势,目前技术逐渐成熟,示范项目已商业化运行。凭借其独特的安全性和度电成本的优势,钒电池被视为是在中大型储能领域最具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2022年8月大连100MW/400MWh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的商业化运行也标志着钒电池技术的规模化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2023年关注电源侧、电网侧钒电池的应用发展。 氢能:全球氢能产业正在高速扩张,多国制定氢能发展战略。2021年全球氢气总需求量达到9400万吨,同比增长5%。当前多国发布或制定了国家氢能战略,日本提出建设“氢能社会”,德国大力发展氢能科研,俄罗斯以出口氢能为导向,美国助力产业脱碳。按照目前各国制定的氢能发展政策,到2030年,全球氢气需求有望达到1.15亿吨。 全球储能市场处在爆发增长阶段,电源侧和用户侧应用场景前景无限:国内外政策加码叠加系统性成本下降,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装机规模有望放量,同时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将大幅提升对储能长期持续的需求。受到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和高电价影响,欧洲户用储能需求旺盛,分布式能源家庭户储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加速,关注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等新技术、新工艺:钠电池安全性高,高低温性能优异,与锂电池结构类似,可借鉴锂电池产业化经验,成本节点已至;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易扩展、寿命长等优势,目前技术逐渐成熟,示范项目已商业化运行;全球氢能产业正在高速扩张,多国制定氢能发展战略。 2023年储能发展仍将如火如荼,重点关注1)锂电产业链龙头企业,受益全球高需求的海外布局企业;2)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技术领先企业。 4、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政策支持下高景气持续 1)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延续,销量持续增长,渗透率提升 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延续,销量持续增长,渗透率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支持下延续高增趋势,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海外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2023年全球大部分区域在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支持下延续高增趋势,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2022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27.26万辆,同比增长109%,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4%。按照当前增长趋势,预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70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约24.5%。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力度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持续加大,政策方面,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续实施至2023年底,预计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高增长,渗透率进一步提高。 海外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增长。分区域来看,欧洲受地缘冲突下的供应链限制、能源危机和补贴政策到期三重影响,本土销量将延续低迷走势,美国随着《通胀削减法案》通过,市场对于23年税收减免退坡的顾虑得以消除,本土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再加码,短期内将刺激市场销量大幅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长6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13%,同比增长5.2pct,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展望2023年全球大部分区域在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 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益行业发展,动力电池产能扩充落地,产业格局形成,关注新技术发展和海外产业布局 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高增,将带动动力电池需求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锂电池上游资源价格暴涨,随着明年新增产能集中落地,上游价格有望小幅回落,产业部分利润向中下游转移。同时电池高端产能、材料端供给约束有所放松,行业竞争格局取决于企业一体化降本成效和新技术工艺优势。 2023年中国电池产业技术迭代加速,46系电池、pet铜箔、钠电池等新技术有望落地中高端车型。钠离子电池相较锂电具有低成本、安全性和宽温性等优势,依照锂电池发展经验,其有望在汽车、储能领域快速放量;磷酸锰铁锂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佳,当前已有量产产线,预计2023年可实现装车;复合箔具有低成本、轻质量等优势,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良率还有提升空间。竞争加剧格局下,看好新技术的放量应用、及提前布局具有技术产能优势的企业。 此外,中国企业占据了锂电产业关键环节的主导地位,国际竞争力领先,海外产能布局企业将充分受益全球高增长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益行业发展,动力电池产能扩充落地,产业格局形成,关注新技术发展和海外产业布局:随着明年新增产能集中落地,上游价格有望小幅回落,产业部分利润向中下游转移。同时电池高端产能、材料端供给约束有所放松,行业竞争格局取决于企业一体化降本成效和新技术工艺优势。中国企业占据了锂电产业关键环节的主导地位,国际竞争力领先。 2023年竞争加剧格局下,看好1)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2)产业链环节上,新技术放量应用及提前布局具有技术产能优势的企业;3)充分受益全球高增长需求的海外产能布局企业。 (二)大消费:线下消费&;必选消费&;可选消费&;生物医药 未来消费行业的复苏主要受到疫情放松后需求回暖进程以及稳增长政策的影响。于前者而言我们可以借鉴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防疫政策变化后消费恢复经验。 香港自2020年以来经历了多次疫情管控的收紧及放松,全面的防疫政策逐步宽松是在2022年4月中旬。2022年2月香港爆发第五波大规模奥密克戎疫情,短期造成较为严重影响,新增确诊病例及死亡病例远超前几轮疫情的情况,并于3月初单日新增确诊人数达到本轮的峰值,超3万例,约一个半月后随着疫情趋于稳定,香港政府的疫情管控措施逐步放开。 2022年以来,台湾的疫情经历了5-6月和9-10月两轮反弹,今年防疫政策全面开始解除管制是2022年4月26日,较香港而言消费相关活动恢复时间较短,大约用时3个月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从消费支出来看,香港22Q1私人消费开支同比增速下滑5.8%,较2019年同期下降14.6%,22Q2和Q3随着疫情好转以及大规模消费券的提振作用,实现同比正增长;从零售业数据来看,4月14日政府宣布将逐步放宽社交距离限制后,零售业销货总价值直至10月才恢复到19年同期水平,消费数据修复历经约两个季度的时间。 4月底台湾开始执行“重症清零,管控轻症,不求确诊清零”,消费开支二季度同比增速仍维持正增长,于三季度恢复19年同期水平;零售业营业额月度增速仅在5月有较明显的回落,6月、7月实现营业额同比大幅增长22.53%、18.09%,均超过疫情前水平。 从行情走势来看,22Q1受疫情影响恒生指数震荡走弱,后续随着逐步宣布全面放宽社交距离限制,6月底出现短期小幅反弹高点。在开放后较短时间里各行业均未实现大幅正收益,但消费相关行业相对坚挺,在3个月时间维度里大消费板块均表现较好,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可以看到日常必选消费和服务向可选消费、制造业传导。 22Q1台湾在宣布逐步在各个方面解除防疫管制半个月后,台湾加权指数出现反弹,并于5月底达到反弹高点。由于半导体产业链是台湾经济的支柱,疫情后全球电子需求量的高企使其电子制造及出口表现出较强韧性。从台湾股市各行业的走势来看,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放开,电子制造作为台湾的优势产业表现一直较为坚挺,消费方面线下场景修复程度逐步加深,并且由必选消费向可选消费传导。 国内未来防疫优化下消费行业演绎推演 在疫情的冲击下,国内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出现明显下滑,10月同比增速为-0.5%,自20年以来月度增速持续低于疫情前8-10%的增速水平,内部出口、投资和消费表现分化,消费部门对经济的贡献占比下降,疫情对消费活动影响显著。从线上线下消费来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维持在历史低位,但占比有所提升,这意味着线下消费受损较为严重。 根据港台经济复苏经验,在防疫宽松政策全面推进后,经济恢复并非一蹴而就,各项消费指标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存在约1-2个季度的缓冲期,从股市行情的角度来看,在开启全面放松的防疫政策后,市场反弹通常会滞后0.5-1个月,反弹持续超1个月达到高点,并且由于疫情还有小幅反复的可能,会对市场会造成一定扰动。考虑到12月6日我国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未来消费相关行业的恢复趋势较为确定,但修复速度还需关注疫情的演变及政策落地实施情况。 借鉴港台经验来看,在防疫政策全面放宽后,对线下消费场景的限制首先被放开,直接促进了出行、聚会等社交活动的恢复正常,从港台股市行情来看,消费相关行业表现均占优,线下消费会逐步修复,必选消费较有韧性,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会从必选消费转向可选消费。 1、线下消费场景: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 在疫情影响下,出行及服务等线下消费受损程度较为明显,修复弹性更大。并且从盈利一致预期角度也同样印证未来线下消费服务的业绩修复空间较大,在申万二级行业中2023年预期盈利高增及改善幅度排名均居前五的行业包括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 根据港台全面开放后大消费板块各行业的走势,服务业率先回暖,且行情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未来一年疫情走向好转的大趋势较为明确,大部分人恢复正常生活节奏后,出行和服务需求将显著增加,但同时也需时刻关注疫情发展变化,根据港台经验在防疫全面放宽之后,疫情仍有短期反复扰动的风险。 2、必选消费:食品饮料、养殖 就各行业营业收入较2019年同期水平恢复程度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食品饮料作为必选消费增长超过了以家用电器、汽车为代表的可选消费以及线下消费相关的商贸零售、社会服务,相对具有较强韧性但增盈利速较疫情前有明显放缓(19Q3、20Q3、21Q3、22Q3食品饮料的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速分别为19.47%、12.17%、13.02%、12.47%)。根据港台股市经验,在当前防疫管制开启全面宽松的时点食品饮料行业板块具有韧性,并且随着线下场景的放开,社交聚会逐步恢复,酒类饮料等将有望出现显著的需求反弹,并且成本端随上游大宗商品的价格回落将利好利润率表现。白酒的产品升级和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大方向确定,随着消费场景的恢复,白酒行业将迎来较为确定的增长前景。 今年能繁母猪去产能将逐步影响生猪出栏量,猪价拐点已现,有望于2023年见顶,利好生猪养殖行业利润增长。短期来看,冬季是猪肉消费需求旺季,猪价有望维持在年内高位。中长期来看,疫情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将被消化,未来一年生猪行业盈利有望边际回暖,并且生猪价格的增长趋势确定,养殖户将扩大补栏,养殖量将回升,将带动饲料行业受益,叠加低基数效应,养殖产业链将迎来高景气。 3、可选消费 总体而言,可选消费疫情受损程度大于必选消费,随着防疫宽松政策的推进,行情演绎将有望从必选消费传导至可选消费,修复空间较大。综合来看,就当前时点来看,疫情对需求端造成的压力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后续可关注促消费政策出台的可能。 2022年在疫情多点、散发的冲击之下,线下消费受损明显,增速由2021年高点转为负增长,3~6月、8~9月受到持续冲击。展望2023年,在防疫政策优化下,客流复苏将带动可选消费核心渠道的免税板块受益。同时,稳增长下刺激消费、海南自贸港等有望成为扩内需的重要驱动,同时由于今年的低基数效应,明年业绩弹性较大,积极布局免税产业链阿尔法机会。此外,受益于社交“重启”的餐饮、酒店、旅游板块需求也将迎来回暖。 4、生物医药 参考美国、英国、韩国及国内港台政策松绑之后表现,我们认为2023年医药市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得到修复,建议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精准科学防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要求下,新冠防控相关直接需求将持续存在,建议重点关注抗原检测、中药以及新型疫苗等重点领域。二是疫后复苏叠加政策托底,创新药、医疗器械及CXO有望得到修复。 一是,精准科学防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看好抗原检测、中药以及新型疫苗。 1)抗原检测:抗原检测具有感染早期灵敏度高的特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发布《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为抗原应用市场空间打开新局面。关注上市较早、曾在海外大量使用、灵敏性和特异性已经得到主要国家市场验证的相关产品,重点关注其中产能效率高、成本优势大的细分龙头公司。同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抗体、NC膜、平台渠道企业均有望分享红利。 2)中药:中医药能够显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发热、咽喉疼痛、咳嗽、乏力等症状,在缩短核酸转阴时间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我们预计,如发生疫情冲击下的大面积感染,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中药(尤其是非处方药物)需求将会迅速放量。建议重点关注“三药三方”、解毒镇痛类中成药及其相关产业链。 3)新型疫苗:国内来看,推进疫苗序贯免疫相关工作提上日程。考虑到居民前期普遍接种的为传统灭活病毒路线疫苗,我们认为,序贯免疫中已上市(或获得紧急使用)的新型疫苗更具备竞争力,建议关注已有新型疫苗产品在研或上市的相关企业。 二是,疫后复苏叠加政策托底,创新药、医疗器械及CXO有望得到修复。 1)创新药:创新药增长的逻辑主要在于医保支付价格边际转暖、重磅品种批量上市、出海业绩值得期待。医保支付方面,今年医保目录调整的工作方案总体上较为温和,创新药价格调整预期边际转暖。重磅品种方面,2023年预计将会有30个左右国产一类创新药物获批上市,big pharma和biotech公司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双双进入收获期。国际化市场方面,多家药企自主出海进入关键节点,海外销售放量具备确定性。 2)医疗器械: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集采政策政策边际缓和三向托底支撑医疗器械行业全年成长逻辑。医疗设备方向,预计政策红利叠加品牌认知度提高,国内龙头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耗材和试剂方向,集采政策边际转暖,具有成本优势、销售渠道优化迅速、产品线丰富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3)CXO:头部公司高增长态势不减,考虑到疫后修复下游企业研发需求恢复和周期下滑拐点到来,叠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恢复,具备(人力、原材料)成本优势的本土CXO有望再创佳绩。 (三)金融&;基建&;地产链 2022年,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拖累了经济企稳,行业供给侧改革出清,临近年底,政策松绑力度持续加大: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悉数落地。我们认为2023年,房企的现金流和负债表将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2016年首提“房住不炒”后,成为地产政策的主基调,因此之后的政策调整更多的是以因城施策下的局部调整为主。市场对行业未来需求和预期普遍较为悲观,因此需求端的政策宽松仍值得期待。 回溯历史,2000以来共经历四轮较大级别的地产行情,分别是:2008年、2012年、2014年和2018年。其中,2008和2014年,政策大幅放松,因此持续时间和超额收益明显;2012和2018年,主要表现为放松公积金、取消限购等,宽松力度较小,因此行情的持续和超额收益较小。 历次的地产行情演绎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基本面下行→政策边际宽松→基本面证实/证伪。房地产是观察下游需求最为重要的行业之一,其对于中游制造业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并且由于其涉及到的产业链长、市值占比大。从过去四轮的表现来看,板块内的行业轮动为:开工环节相关的房地产开发、银行、挖机、重卡等表现,接着竣工环节相关的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板块,最后传导至地产后周期与销量相关的家电、轻工等行业。 七、风险提示 1)疫情蔓延超预期,内需复苏低于预期;2)地产复苏不及预期,拖累经济继续下行;3)通胀数据超预期风险;4)地缘政治超预期风险。
lg
...
金融界
2022-12-15
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生态、民生等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
go
lg
...
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型
风
电
、光伏基地,有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应用。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有序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黄河古贤水利枢纽等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引江济淮、滇中引水等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推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实施一批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引调水工程。加快解决防洪薄弱环节,提高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堤防、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等工程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和河湖整治,提高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大农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节水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实施国家物流枢纽组网工程,稳步推进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铁路(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建设,科学有序推进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布局建设。深化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和应用,完善集疏运体系,推进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建设。优化以综合物流园区、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商贸物流设施网络,鼓励三四线城市建设区域性仓储物流集散中心。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提升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发展水平,加快实施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 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建设一批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设施短板,建设危险废物风险防控技术中心和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全面推进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厂、规模化养殖场恶臭治理设施建设。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重有色金属矿区历史遗留废物整治工程,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修复关键栖息地。加快沿海、内河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建设促进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环保设施。 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改善疾控机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改善县级医院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地方可因地制宜加强护理院(中心、站)、康复医院建设。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聚焦普惠性幼儿园、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高质量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普惠性养老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建设婴幼儿照护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机构及设施。提升图书馆、文化馆等县级公共文化设施水平,加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设施、基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加强旅游信息基础设施、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持续改善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建设国家步道体系,推动体育公园、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鼓励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成体育设施。 加快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建设“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加强城镇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
lg
...
金融界
2022-12-15
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
go
lg
...
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型
风
电
、光伏基地,有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应用。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有序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 20.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黄河古贤水利枢纽等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引江济淮、滇中引水等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推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实施一批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引调水工程。加快解决防洪薄弱环节,提高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堤防、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等工程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和河湖整治,提高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大农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节水基础设施建设。 21.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实施国家物流枢纽组网工程,稳步推进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铁路(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建设,科学有序推进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布局建设。深化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和应用,完善集疏运体系,推进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建设。优化以综合物流园区、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商贸物流设施网络,鼓励三四线城市建设区域性仓储物流集散中心。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提升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发展水平,加快实施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 22.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建设一批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设施短板,建设危险废物风险防控技术中心和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全面推进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厂、规模化养殖场恶臭治理设施建设。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重有色金属矿区历史遗留废物整治工程,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修复关键栖息地。加快沿海、内河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建设促进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环保设施。 23.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改善疾控机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改善县级医院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地方可因地制宜加强护理院(中心、站)、康复医院建设。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聚焦普惠性幼儿园、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高质量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普惠性养老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建设婴幼儿照护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机构及设施。提升图书馆、文化馆等县级公共文化设施水平,加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设施、基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加强旅游信息基础设施、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持续改善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建设国家步道体系,推动体育公园、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鼓励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成体育设施。 24.加快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建设“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加强城镇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 (三)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25.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建设国家枢纽节点和数据中心集群。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加快千兆光网建设,扩容骨干网互联节点,新设一批国际通信出入口,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加快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实施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工程,创建车联网先导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优化提升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特定学科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五、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 (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6.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城市落户条件。健全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标识、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农户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相关权益。 27.培育城市群和都市圈。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培育发展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鼓励都市圈社保和落户积分互认、教育和医疗资源共享,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支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 28.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顺应县城人口流动趋势和发展分化态势,立足县域主体功能定位、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防止人口流失县城盲目建设。夯实县城产业发展基础,完善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健全县城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县城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按照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 29.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设。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改造资金的机制,完善老旧小区配套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改造提升城市存量片区功能,基本完成大城市老旧厂区改造,改造一批大型老旧街区,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城中村。 (二)积极推动农村现代化。 30.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综合考虑村庄演变规律、集聚特点、现状分布,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半径,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规模。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邮政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物流、消防等基础设施,发展安全坚固、功能现代、成本经济、风貌乡土、绿色低碳的新型农房,继续做好农村清洁供暖改造、危房改造,推进绿色建材下乡。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山洪地质灾害民居搬迁避让工程。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运输等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31.完善乡村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改造提升乡镇商贸网点,打造“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村级商贸服务网点。推动农村节能家电等消费,促进农村品质消费、品牌消费。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加快乡镇影院建设。持续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规范农村市场秩序。 32.丰富乡村经济形态。推动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品牌化水平,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检验检测认证等平台和智能标准厂房等设施。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带动县域经济整体提升。 33.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统筹相关资金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将农业农村领域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保障设施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机制,鼓励将符合法律规定、产权清晰的农村资产纳入抵押担保融资范围,发展农业保险,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并享受相关权益。 (三)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34.依托区域重大战略打造内需新增长级。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紧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实施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尾矿库污染治理“4+1”工程,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深化绿色发展示范,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完善国际科创中心“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深化通关模式改革,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深入推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上中下游共抓大保护,统筹沿黄河县城和乡村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3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内需增长空间格局。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生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区域合作与利益调节机制,推动区域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与共享,支持流域上下游、粮食主产区主销区、资源输出地输入地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利益补偿。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 (一)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产品。 36.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37.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海洋装备等关键领域,5G、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链核心环节,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培育一批集群标杆,探索在集群中试点建设一批创新和公共服务综合体。 38.加强创新产品应用。完善激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等示范应用。建立重要产品快速审评审批机制。 39.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新兴数字产业,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智慧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开展数字化试点示范,大力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加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力度。建设若干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数字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数字商务建设,培育众包设计、智慧物流、智慧零售等新增长点。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 40.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选好用好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赋予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培养培训一大批“数字工匠”。 (二)积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4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协调,优化种植业结构,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稳步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实施种养结合。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加快推动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海洋渔业。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强化动物疫病风险防控,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 42.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纺织等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造纸、有色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一体化推进网络、平台、安全体系建设,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型应用模式和产业生态。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智能制造先行区。 43.优化区域产业产能布局。优化石化化工等重要基础性产业规划布局,严格控制建设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等,支持引导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依托资源要素禀赋,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上承接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加强对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三)持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延伸。 44.发展服务型制造。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鼓励制造业企业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45.支持服务业向制造端延伸。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高重点行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综合集成能力。鼓励互联网等企业发展在线定制等创新模式,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服务业,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四)着力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建设。 46.健全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优化完善地理标志保护标准体系。健全智能家电、智能家居、可穿戴产品等领域标准体系。继续推进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接轨工程。健全旅游、养老、家政、商贸流通、文化等服务业标准体系。优化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大力发展先进团体标准,推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 47.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大力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积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面向中小企业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健全质量认证体系,着力发挥强制性产品认证“保安全底线”和自愿性产品认证“拉质量高线”作用,加大高端品质认证制度供给,完善质量认证采信机制。加大缺陷产品调查力度,推进缺陷消费品召回常态化。健全主要消费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实施优质服务标识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统计监测体系。 48.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传播品牌发展理念,凝聚品牌发展共识,宣传推介国货精品,在市场公平竞争、消费者自主选择中培育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加快建设品牌强国。培育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和特色传统文化品牌,健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商标及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保护,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品牌。 七、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 (一)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 49.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制修订国家职业标准,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社保关系转移接续。进一步推动医保服务便民高效,加快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落地应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50.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统一交易规则,纳入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完善城乡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制定与发布制度,逐步形成与市场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调控制度,健全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加快培育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 51.完善知识、技术、数据要素配置机制。深入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和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加大科研单位改革力度,支持科研事业单位试行更灵活的编制、岗位、薪酬等管理制度。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运营服务。推动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安全防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 (二)加快建立公平统一市场。 52.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标准制定、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53.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台账。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开展招标投标领域改革创新试点,健全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则。推进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三)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54.优化现代商贸体系。发展高水平商品交易市场,推动消费品骨干市场转型升级,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设施。提升城乡商贸设施水平,改善商业综合体、商务区、步行街等消费聚集区设施条件。建立完善农村商业体系。推动传统零售业创新转型。合理配置社区菜店、超市、连锁便利店等设施,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55.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骨干运行网络,完善区域分拨配送服务网络,优化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发展城乡高效配送。加快补齐农村物流发展短板,促进交通、邮政、商贸、供销、快递等存量农村物流资源融合和集约利用,打造一批公用型、共配型物流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效能。推动联运转运设施、场站合理布局建设,积极发展公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和铁路快运。优化国际海运航线,强化国际航空货运网络,巩固提升中欧班列等国际铁路运输组织,推动跨境公路运输发展,支持优化海外仓全球布局,加快构建高效畅通的多元化国际物流干线通道。 八、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需发展动力 (一)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 56.持续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持续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事业单位改革,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及能够分离的生产经营部门逐步转化为企业。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公建民营。将更多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大政府购买力度。 57.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健全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建立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建立假冒伪劣产品惩罚性巨额赔偿制度。健全产品伤害监测、产品质量担保等制度,完善多元化消费维权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简化小额消费争议处理程序。严格食品药品监管,强化重点商品和服务领域价格监管。 (二)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58.加大对民间投资支持和引导力度。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参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鼓励和引导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59.优化投资审批和监督管理。规范有序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区域评估、标准地改革等投资审批创新经验,加强投资决策与规划和用地、环评的制度衔接,提高投资项目前期工作效率。贯彻落实《政府投资条例》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完善投资法规制度和执法机制。建立健全投资审批数据部门间共享机制,推动投资审批权责“一张清单”、审批数据“一体共享”、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加强投资项目特别是备案类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 60.健全投资项目融资机制。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大金融机构对生态环保、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重大项目和工程的资金支持力度。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功能,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合理扩大债券融资规模,进一步发展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项目收益债等,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 (三)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61.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打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着力推动照后减证、并证。推进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推广告知承诺制等模式。完善工业产品准入制度和企业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建立企业破产案件简化审理模式,开展个人破产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并严格执行抽查事项清单,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健全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健全营商环境评价长效机制。 62.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的法律保护。完善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完善涉企产权保护案件申诉、复查、再审等机制。对故意侵害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依法执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健全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评估管理体系。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确权和保护制度,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 63.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社会信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依法依规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广信用承诺制度。依法依规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公开、应用,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推广惠民便企信用产品与服务。 (四)发挥对外开放对内需的促进作用。 64.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已签文件落实见效,推动与更多国家商签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推进中欧班列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有序推动重大合作项目建设。深化经贸投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共同拓展第三方市场,积极发展丝路电商。 65.持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全面深入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优化外商投资服务,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支持外资企业扩大中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传统制造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投资,鼓励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参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66.打造高水平、宽尺度、深层次的开放高地。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先导示范效应,打造面向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沿边开放合作门户。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积极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序实现货物贸易“零关税”、服务贸易“既准入又准营”,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全面推行“极简审批”投资制度。创新提升国家级新区和开发区,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 67.稳步推进多双边贸易合作。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实施工作,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工作。促进我与周边国家地区农业、能源、服务贸易、高新技术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落实促进外贸发展的财税政策。 68.扩大重要商品和服务进口。支持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设备及零部件进口,鼓励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进口。扩大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优质商品、医药产品等进口。支持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 九、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 (一)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 69.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劳动者劳动收入。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鼓励增加高质量就业的技能密集型企业发展,落实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同工同酬。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统筹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金,创新使用方式。鼓励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推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着力帮扶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体就业。 70.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健全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推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71.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健全知识、技术、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体制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用足用好股权、期权等各类中长期激励工具,有效激励包括科研人员在内的企业关键岗位核心人才。完善股票发行、退市、信息披露等制度,推动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进一步丰富资产管理产品,增加居民投资收益。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 72.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加大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改善营商环境,减轻税费负担,提供更多市场化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稳定经营、持续增收,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勤劳致富。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合理减轻中等收入群体负担。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 (二)逐步健全再分配机制。 73.加大财税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研究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好基本民生支出保障。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支持力度。 74.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巩固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逐步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综合救助格局。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三)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75.发展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完善慈善褒奖制度,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规范培育发展慈善组织,落实公益性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活动的监督动的监督管理,提高公信力和透明度。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和激励保障机制,壮大志愿者队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十、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内需发展基础 (一)保障粮食安全。 76.推进粮食稳产增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稳定农业基本盘,确保稳产保供。推进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77.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科学确定粮食储备规模、结构、布局,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粮食、棉、糖等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区域性农产品应急保供基地。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持续倡导节粮减损。 78.推进种业振兴。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进国家农作物、畜禽、海洋和淡水渔业等种质资源库建设。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支持,开展农业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推进育种联合攻关。在尊重科学、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建设现代化农作物制种基地、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和水产供种繁育基地,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 (二)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 79.增强国内生产供应能力。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入,保持原油和天然气稳产增产。做好煤制油气战略基地规划布局和管控。加大重点勘查区、重要矿集区、资源集中区和重要找矿远景区找矿力度,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三)推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80.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公共卫生、灾害事故等领域应急物资保障,完善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完善国家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升级地方应急物资储备库和救援装备库,中央应急物资储备向中西部地区和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倾斜。提高应急物资技术质量标准,加大科技含量高、存储时间长、适用范围广的物资研发和储备。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区域布局,实施应急产品生产能力储备工程,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必要的产能储备,建设区域性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基地,完善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 81.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实施应急救援中心工程,建设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完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强化救援装备、技术支撑及综合保障,推进新型装备研发配备,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推动救援队伍能力现代化。强化危险化学品、矿山、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生命防护,完善配套应急处置设施,提高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防控能力。 82.推进灾害事故防控能力建设。实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高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提升能源基础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化解油气管道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泄露、油气开采井喷失控和硫化氢中毒风险。优化国土空间防灾减灾救灾设施布局,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加固,加快构建城乡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加快构建灾害事故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通信体系。发展巨灾保险。
lg
...
金融界
2022-12-15
国家统计局:11月份电力生产增速有所放缓
go
lg
...
1%。 分品种看,11月份,火电、
风
电
、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水电降幅收窄,核电增速加快。其中,火电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月放缓1.8个百分点;
风
电
增长5.7%,增速比上月回落13.5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同比持平,增速比上月回落24.7个百分点;水电下降14.2%,降幅比上月收窄3.5个百分点;核电增长11.1%,增速比上月加快3.7个百分点。
lg
...
金融界
2022-12-15
A股盘前速览 | 贵州茅台拟投资155.16亿元建设茅台酒“十四五”技改建设项目
go
lg
...
5亿元,仍用于建设年产15万吨射阳基地
风
电
塔筒智能制造项目。 4.陕天然气:拟申请发行超短期融资券不超15亿元。 5.中国东航:拟分别对东航食品、中联航增资6.75亿元、20亿元。 6.拓山重工:子公司拟投建年产15万吨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智造项目,投资总额为12亿元人民币。 7.中国神华:2022年11月煤炭销售量3660万吨,同比增长3.7%。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15
万润科技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go
lg
...
、工业等领域综合能源服务及分布式光伏、
风
电
等新能源业务,致力于通过整合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充分利用高效节能环保设备、转变客户用能来源、用能方式等手段,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设、运营“一条龙服务”,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次万润新能源投资建设广济药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属于长江产业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之间业务协同,有利于公司培育和布局分布式综合能源服务“副产业”,扩大湖北区域综合能源赛道的业务布局,有利于公司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本次关联交易按照市场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定价公允,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构成重大影响。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15
上一页
1
•••
468
469
470
471
472
•••
52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经济突发重大信号!8月中国工业利润逆转跌势 惊现大幅攀升
lg
...
特朗普突传重磅!路透独家:特朗普考虑根据芯片数量对外国电子产品征收关税
lg
...
周评:特朗普关税传来大消息!金价暴涨75美元创历史新高 鲍威尔释重要信号
lg
...
金价本周暴涨后将怎么走?两张图看黄金技术前景 投资者如何获利了结
lg
...
币圈遭遇数月来最残酷的抛售!本周加密货币市值蒸发3000亿美元 TA领跌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5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