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日历
更多
时间
指标
影响
详解
2025-11-21 16:00:00
第三季度
GDP
(年率)修正值
前值
7.64%
前值(修正前)
--
预测值
--
公布值
待公布
--
2025-11-20 --
第三季度
GDP
终值(年率)
前值
2.9%
前值(修正前)
--
预测值
--
公布值
待公布
--
2025-11-20 --
第三季度季调后
GDP
终值(季率)
前值
1.3%
前值(修正前)
--
预测值
--
公布值
待公布
--
168人气号
更多
用户1738926910981
GDp
lg
...
lg
...
关注
用户1675405384638
GDp
lg
...
lg
...
关注
gdpifwpc
lg
...
lg
...
关注
gdpabc760606
lg
...
lg
...
关注
文章
韩国股市,快翻倍了
go
lg
...
的繁荣与实体经济开始脱节。 三季度韩国
GDP
只涨1.1%,消费涨0.8%,工业还降了0.3%,股市与经济涨幅之差比历史均值高了44%。 更重要的是,杠杆确实加得太高了。 散户杠杆资金接近2021年峰值,当年杠杆崩了,KOSPI单月跌22%,韩国金融协会不得不下场发出警告,再猛加杠杆,小心“赚的钱全吐回去”。 韩国金融监督院把杠杆ETF涨跌幅限制从30%缩到20%,还让券商提醒杠杆超30%的投资者。 12%的散户交易都要受影响,算是给狂热降降温。
lg
...
格隆汇
3小时前
加拿大经济站在衰退边缘 央行或继续“按兵不动”
go
lg
...
a)最新公布的数据,8月国内生产总值(
GDP
)环比下滑0.3%,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持平水平。该机构的提前估算显示,9月经济仅微增0.1%,预计第三季度年化增长约为0.4%,低于加拿大央行此前预测的0.5%。一些经济学家担心,央行对于第四季度1%的增长预期可能过于乐观。 加拿大央行在本周三宣布下调基准利率至2.25%,并表示这一水平是“合适的”,有助于在控制通胀的同时维持经济稳定。然而,最新
GDP
数据令外界质疑,这一降息是否足以支撑经济走出疲态。 总体来看,加拿大经济正承受增长停滞、制造业低迷与贸易不确定性的多重压力。虽然央行近期降息释放了宽松信号,但经济数据持续走弱,使得政策制定者面临艰难抉择——继续降息可能推高通胀,而维持利率不变则可能拖慢复苏步伐。随着年底临近,加拿大经济的“软着陆”能否实现,仍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 以下是多家机构的不同观点 Capital Economics:下滑未必如表面严重 Capital Economics北美副首席经济师Stephen Brown指出,8月
GDP
的0.3%降幅“看似惊人,但未必那么糟糕”,主要受到空乘罢工和干旱导致水电产量下降等短期因素的影响。 不过,他同时表示,制造业和批发行业的普遍疲软反映了关税冲击的负面影响。Brown认为,随着第四季度前景趋弱,加拿大经济可能继续低于央行预期。他预计,央行或将在2026年再度降息50个基点。 BMO:数据仍不足以“吓到央行” BMO资本市场经济学家Benjamin Reitzes指出,8月有多达12个行业出现萎缩,显示贸易战的余波仍在影响加拿大经济。虽然经济表现大体符合BMO及央行对0.5%年化增长的预期,但持续的关税不确定性将抑制未来增长。 Reitzes认为,目前的疲软程度“还不足以让央行感到害怕”,但风险依旧偏向下行。他补充说,下周即将公布的预算可能对增长预期带来一定提振。 Oxford Economics:加拿大濒临技术性衰退 Oxford Economics高级经济师Michael Davenport直言,加拿大经济正“站在衰退的悬崖边”。第二季度
GDP
年化收缩1.6%,而最新数据“显著增加了技术性衰退的可能性”。 他指出,两季度连续负增长即可定义为技术性衰退。尽管当前
GDP
走势与央行预期大体一致,但若后续数据显示经济及就业进一步疲软,不排除央行再次小幅降息的可能。 CIBC:数据或存在偏差 CIBC资本市场经济学家Andrew Grantham认为,虽然第三季度经济看似重返增长,但幅度有限,仍无法吸收经济中的闲置产能。受贸易冲击较大的仓储、运输、批发和制造业均出现显著下滑。 他同时指出,受贸易波动影响,月度行业数据与季度支出数据存在偏差,令第三季度
GDP
估算的可靠性降低。此外,美国政府停摆造成的数据缺失,也可能导致未来修正。Grantham预计,央行短期内仍将维持观望态度,但若增长持续疲弱,明年或难以继续按兵不动。
lg
...
Lisa
21小时前
外资大幅撤离印度!
go
lg
...
前脚,IMF刚刚报来喜讯:印度今年的
GDP
预计突破4.19亿美元,正式超越日本。 后脚,路透社就出来泼冷水:今年外资从印度股市卷走170亿美元,也是亚洲外国投资组合资金流出情况最严重的市场。 与2023年净流入200亿美元形成鲜明对比,印度在全球新兴市场基金中的配置比例也从2024年9月21%的峰值暴跌至16.7%。 同时,2024-2025财年净FDI从101亿美元暴跌至3.53亿美元,跌幅高达96.5%。 5月更是创下耻辱纪录:净FDI仅3500万美元,还不够在孟买南部买套带泳池的豪宅。 在此关键时刻,印度本土机构持股(17.62%)首次超过外资(17.22%),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扛起大梁,总体上维持了市场稳定,避免了崩盘式下跌。 外资走了,但印度自己的钱袋子没掉链子。 但在全球资产普遍上涨、尤其是亚洲各国市场大幅上涨的环境中,不涨、和跌没多大区别。 虽然从估值的角度看,印度股市当前PE估值处于历史中位数下方,吸引力还是很高的。 再加上庞大的人口红利……客观来说,印度拿了一手好牌。 为什么表现会比周边市场更差? 很多人将之归因为名声太臭。 一骗二抢三罚款,总有人受不了要溜,只不过这一次特别多。 但在几乎一边倒嘲讽的时候,数据背后的博弈,更值得关注。 01 外资的撤离确实唬人。 早在今年1月份,外国证券投资者单月抛售股票就已经达到7802.7亿卢比,创下2008年来跑路纪录。 到10月底,累计流出突破1万亿卢比,换算成纸钞能塞满十列印度高铁的行李架。 归其原因,特朗普政府的两份“礼包”确实戳中了印度软肋: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远高于越南的15%;H-1B签证费暴涨至10万美元,而72%的该签证都给了印度人。 这直接打懵了依赖美国市场的印度IT业。 Infosys、TCS等巨头60%收入来自美国,利润率硬生生被削去3-5个百分点。 有工程师吐槽:“以前去美国出差像镀金,现在像交赎金。” 全球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中,各国的制造业虽然都面临关税压力,但印度的IT+纺织双支柱也被精准命中了。 为什么印度跑输周边市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同时,货币贬值也是一大关键因素。 印度卢比今年跌了3.9%,美元兑卢比接近89,不仅让外资账户缩水约20%,也让80%依赖原油进口的印度原材料成本涨了至少15%。 所以从数据上看,外资大举撤离印度,并非是完全的全面撤离。 看细分行业,实际上更像是腾挪位置。 资金流出大部分集中于IT、快消品领域,四个月流出1249.7亿卢比;国防与金融则成了香饽饽。 更值得玩味的是“毛进净出”的怪象。 2024-25财年,FDI涨了13.7%,515亿美元盈利被汇走的同时,本土企业趁机砸292亿美元出海投资。 这操作像极了,主人请客,客人吃完打包,主人自己也顺带捎走特产,算不得彻底的“人情破裂”。 同时,保险与养老基金持续加仓,硬生生把外资撤离的窟窿填了大半,导致Nifty 50指数虽然连续5个月跑输MSCI亚太指数,但24倍的市盈率仍高于新兴市场平均水平。 这更像估值回归而非泡沫破裂,毕竟企业利润还在涨,只是从8%放缓到5%。 印度市场的吸引力仍然存在:政府已明确电子制造、化学品、玩具、电动车为引资重点领域,计划砸1.4万亿美元搞基建。 更关键的是,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仍在扩大,2025年人均收入将达2880美元,这对消费、医疗企业仍是诱惑。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的潜力和吸引力从来不缺少。 但潜力如果不变成动力,永远就这么潜着,一动不动那是驮石碑的王八。 外资撤离更像一场“压力测试”:暴露了政策反复、基建滞后的老问题,也倒逼出金融改革、产业聚焦的新动作。 就像印度网友自己说的:“我们的经济不是蹦极绳,而是大象——转身慢,但踩得稳。” 02 外贸界有一句话:没被印度人坑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这行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 某天,突然有个印度客户找上门,说要定制一批货,数量很大。 多大?起码让你的工厂排两个月工期赶货。 三哥许诺,这单成了,以后你就是他家的长期供应商。 订单?大大的有。 你怕我是骗子?30%定金,拿去。 你觉得这哥们财大气粗,能处。 然后就签了合同、拿了定金、开始忙活。 两个月后,等你辛辛苦苦备好货,这哥们突然怎么也联系不上。 你开始急了,这批货是定制的,市面上根本不流通,只能扔仓库吃灰。 你心里也迷糊,这哥们付了定金就不要了,岂不是自己也亏了? 他不亏! 又两个月后,突然又有个印度客户找来,拿着类似的需求找订单。 你就像找到救世主一样,千方百计把库存尾货低价处理,好歹能回点本。 新客户摆出一副便秘的表情,勉强吃下这批货,好像吃了很大亏。 很明显的,这两拨印度人是一伙的,串通一气宰你! 有人会说,让他们付全款不就行了? 太年轻了。 全款可以啊,但必须送货上门。等你到印度港口了,对方就推三阻四不提货,港口开始产生高额的滞纳金。 这越拖越亏! 等你熬得受不了了,三哥才慢悠悠过来,各种杀价。 按世界银行统计的商业便利排名,中国31,印度100多。 别看只相差70名,实际上是天壤之别,尤其在制造业。 其一是工会。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皿煮国家,这里是有工会的。 但他们的工会,可能跟你想的不同。 工会内部,核心人员往往不是资深工人,而是最能打、最狠的,各种敲诈勒索无所不用其极,几乎等于黑帮。 他们以煽动工人闹事为手段,勒索外资企业,收取保护费。 你以为这是在为工人谋福利?想多了。 这些年,除了被印度政府坑,很多外企就是因为被工会搞怕了,最终撤资: 2012年,日本铃木汽车在印度的工厂,因管理层与工会冲突,厂子直接被烧了。 2016年,韩国浦项钢铁被印度法院、环保组织、农民轮番勒索,最终放弃投资。 2020年,纬创发给工人的薪水被工会私吞,厂子被愤怒的工人烧了。 纬创印度工厂火灾 其二是司法。 外资对印度的秋后算账套路确实犯怵:小米48亿资产被冻结三年未解,沃达丰赢了仲裁却拿不到执行,比亚迪10亿美元建厂申请因“安全担忧”被拒,而本土塔塔集团却获20亿美元补贴。 种种因素导致,印度的人力成本看起来很低,但你要去投资建厂,实际成本并不低。 所以近些年,虽然全世界都在吹印度,但真实情况是,印度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越来越低。 甚至比破产的斯里兰卡还低。 2023-2025年,共3200家外资企业撤离,平均每8小时就有一家跑路。 制造业FDI降65%,占
GDP
比重跌到14%,离莫迪25%的目标越来越远。 怎么办?得给出诚意。 面对危机,印度政府推出了改革大礼包: 保险业外资持股上限从74%提升至100%,资本利得税降到12.5%,SWAGAT-FI系统承诺30天审批时间从6个月缩短至30天。 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也推出11项改革:简化海外印裔开户流程,允许银行信贷支持股市投资;央行也放松资本缓冲要求,消除低评级公司海外借款障碍。 效果是有的,10月外资在金融股的持仓环比回升2%,部分资金确实已经开始回流。 但深层的问题依然还在。 根据新加坡盛宝银行的说法:美国政策明朗、卢比稳定、估值合理这三个回流条件尚未满足。 更关键的事印度科塔克资管斯里尼瓦桑的那句话:“营商便利度在改善,但监管顽疾还没彻底清除。” 这就导致保险业开放后,不但没迎来投资,反而有公司趁机加速撤资。 就如同我们的促消费,各种政策层出不穷,诚意也看得到。 但隔靴搔痒,根子上的东西无法动摇,很难让人相信其长期效果。 甚至等药效过了,还容易跌跟头。 03 尾声 2014年,莫迪曾承诺,要创造出1亿个就业岗位。 紧接着先后推出《征地法》、《劳工法》,动作不断,试图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2023年8月,莫迪在印度建国76周年庆典上,再度定下“Amrit Kaal”目标,大概意思是黄金年代。 到2047年,也就是建国100年,印度要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这是个宏伟的决心,我们要用所有的力量去实现它。” 他鼓励所有20-25岁的青年,在接下来二十多年人生的黄金岁月中,实现“印度梦”。 …… 中央政府当然希望吸引外企来投资,地方上的各个邦的地主、本土的大企业、乃至民间帮派们却不乐意,疯狂煽动民意,搞得很多印度平民觉得外国人就是来抢钱的。 外企别说超国民待遇,直接被当成了仇人和大肥羊。 所以当遇见全球性的利空,但此时此刻的现实就是,制造业岗位流失和IT业裁员潮来袭,导致印度考公考场挤得比孟买火车还满。 寒冬中,私人消费增长从5%跌到2.1%。 虽然根据预测,2025年印度
GDP
依然能增长6.8%,但其中政府支出占了2.3%,私人投资只贡献了0.5%。 “Amrit Kaal”成为现实的前提,或许并不是有多少廉价劳动力。(全文完)
lg
...
格隆汇
昨天19:46
黄金今日行情趋势分析及最新独家交易操作策略建议
go
lg
...
隐现:美国制造业PMI持续走低,一季度
GDP
预期降幅扩大至2.8%,经济放缓与通胀预期高企的组合,正是黄金发挥抗通胀属性的最佳环境;其三,政策宽松预期升温:市场已开始定价美联储年内降息,利率下行周期中,零息资产黄金的吸引力将进一步提升。多重因素叠加下,黄金的上涨逻辑不仅未被削弱,反而愈发清晰。核心逻辑只有一句话:地缘政治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将持续刺激民间与官方黄金需求。报告指出,全球央行购金步伐不减,私人投资者对通胀与货币贬值担忧升温,均构成价格上行动力。从更宏观视角看,美元指数虽尾盘涨0.38%报99.51,但日内高点99.72已创8月1日以来新高。美元走强通常*金价,但本次却未能抵消避险买盘——足见市场对不确定性的敏感程度。在央行购金、美元疲软与地缘冲突推动下,黄金与白银仍将维持强势格局。但世界银行警告:2026年或是“高位稳定”的巅峰期,此后市场可能回归理性,贵金属的狂飙或暂告段落。 10.31黄金行情走势分析: 黄金技术面分析:黄金昨天来回震荡洗盘,晚间上破日内高点再次到前高附近,日线最终收阳,基本最高价收盘。早盘又是拉30美金,触及4046附近,目前走势小有回落。从近期黄金的走势来看,金价震荡拉锯多空都无延续!目前金价再次来到高位,金价近期主要还是以反弹做空为主。 经过多轮的150个点的来回拉扯,当前的支撑阻力实际上已经非常明朗。金价在3900-4050之间来回扫荡,首先是上方的4045-50一带;我们昨天实际上已经反复强调了该点位的重要性,今日下方关键支撑在3985-90之间,若今天任意时段再次下行破位3990-85那么金价极有可能再次走出单边下跌格局,下方3910-15大概率守不住,直接一口气跌到3900甚至更低的点位都有可能。跌破3985直接放弃多单同步跟进空都可以拿着看新低。以上都是大概率事件,若欧盘以外突破4050,那么晚间可能再次进一步上扬突破4050可以直接跟进多看到4120-30,但是暂时找不到更多支撑金价上行的理由。 在昨天的反弹之后,行情等于又回到了周初时的水平,4050的多空分水岭也重现回到我们的视野。日线首个交易转阳,接下来单阳转阴或者连阳走强?加上月线收官,这样去看,昨日回升就没什么意外,上影线较长,收复一部分情理之中。行情的大跌波段已经暂告一段落,后续大概率是进入200点左右的震荡中吸筹,当前行情继续保持这一思路。今天黄金月线收官之日,今天也是多空力度的关键之日,早盘承压4040空;综合来看,今日黄金短线操作思路上王启蒙建议反弹做空为主,回调做多为辅,上方短期重点关注4045-4050一线阻力,下方短期重点关注3915-3885一线支撑。关于今天的操作,王啟蒙在線wqm6453指導已經公布在朋友圈,每天會在指導微信上給出亞盤、歐盤、美盤行情分析和操作方向,準確率百分之九十以上,全是免費。目前對黃金白銀(紙黃金/白銀、T D黃金/白銀)外匯投資感興趣的、剛步入金市但資金遭到嚴重縮水,收益不理想的朋友,倉位上有套單的朋友,都可 以找王啟蒙聊聊。 行情每天都是千變萬化,我們有強大的分析團隊做的每一單都是經過深思的判斷,要保證每單都能獲利出局!每天兩到三單的操作不求一夜暴富,只求落袋為安!利潤十分,我獨取九分,一分靠運氣,八分靠實力!一天兩天是運氣,那一周呢?兩周呢?無論是圈內還是群發策略,亦或者各大財經網站,團隊老師都是現價喊單!每日分析團隊技術指導群內實時公布每日行情走勢推送,實時現價喊單 每單進場都有理丶有據、公開公明、可免費進群體驗考察! 非本人實盤客戶,提供大致方向及預期,每天會在朋友圈更新趨勢分析和操作思路,需要考察實力的可以去看,需要看建議的可關注(王啟蒙)自行去看就可以了,又不收費,你考慮好了就跟實盤操作,覺得我幫不了你或者你有疑問你就再繼續考察,免得耽誤大家彼此的時間,畢竟時間是寶貴的,不是用來浪費的。 王啟蒙老師這里沒有100%正確,只有穩健的操作思路。大倉做趨勢,小倉做波段,自己控制好比例。沒有不賺錢的投資,只有不成功的做單!是否賺錢在於買漲買跌時機的把握,賺錢靠機會,投資靠智慧,理財靠專業。 文/王啟蒙(微信:wqm6453) 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多麼優秀,要看他身邊有什麼樣的朋友;一個人能有多大的 成就,要看他有誰指點。誰說女子不如男!你若誠意信我,我必拿命相待!我就是我,低調而又有實力的王啟蒙!佛祖曰心中有法,萬法自然,佛門中人,萬物皆可渡,萬物皆不可渡,渡的不過是心中層層枷鎖,我只渡有緣人!
lg
...
启蒙理财
昨天18:12
Moneta每日新聞:歐洲央行維持利率不變,聚焦通脹與增長前景
go
lg
...
放鬆。 歐元區最新經濟資料顯示,三季度
GDP
環比增長0.2%,好於預期的0.1%,凸顯出經濟韌性仍在。儘管增長動力不均衡:葡萄牙表現突出、德國依然受工業疲弱拖累,整體經濟已呈現企穩跡象。與此同時,通脹水準在9月降至2.2%,雖略高於歐洲央行設定的2%目標,但已顯著低於此前的高位,通脹壓力正在逐步緩解。 行長拉加德在會後記者會上強調,政策當局將繼續保持謹慎與耐心。歐元區各國經濟走勢分化明顯,因此需要通過“逐次會議判斷”來確保政策決策與最新數據相符。她重申,當前利率區間“處於合適水準”,同時強調未來行動將取決於通脹趨勢與增長表現,而非外部壓力。 市場普遍認為,歐洲央行或將在2026年前的大部分時間內維持現有利率不變。未來12個月僅有約一半概率出現進一步降息。部分機構預測,若經濟增長放緩或通脹再度下行,可能最早在2026年3月啟動下一輪調整,但這仍取決於未來數月的資料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12月會議將發佈新的宏觀經濟預測,並首次延伸至2028年,這將為未來貨幣政策提供更多方向指引。 (請注意:Moneta Markets資訊目前僅針對非中國大陸區域的華文投資機構和個人,且僅提供參考價值,不具備任何現實層面指導意義。)
lg
...
Moneta Markets亿汇
昨天15:33
【宝星环球】11月美国重点经济数据前瞻
go
lg
...
美元。 11月26号 美国第三季度实际
GDP
年化季率修正值
GDP
是国内生产总值,此数据为美国第三季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若修正值高于初值(预期值)将利好美元、不利黄金。 美国10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月率 PCE数据为美联储最为关注的通胀数据,近期PCE物价指数及核心物价指数呈现温和上升,仍显著高于美联储目标的2%,显示通胀压力未退,若本次核心PCE指数年率有缓降趋势,则有利美联储延续降息周期、有利黄金。
lg
...
宝星环球投资
昨天15:07
Coinbase2025Q3业绩电话会议高管解读财报
go
lg
...
在交易、支付以及所有金融服务领域为全球
GDP
提供越来越大的份额。Coinbase 已做好充分准备,成为众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包括我们上周刚刚宣布的花旗集团)上链的首选合作伙伴。 今年年底前,我们将全力以赴打造 Everything Exchange,并利用 USDC 扩展稳定币支付。说到这,我非常激动地宣布,我们将在 12 月 17 日举办下半年产品发布会,届时我们将详细介绍今年下半年的所有开发成果。敬请收看直播,深入了解 Everything Exchange 的下一阶段。 阿莱西亚·哈斯首席财务官 正如布莱恩所说,Coinbase 本季度业绩强劲。总营收达 19 亿美元,净利润为 4.33 亿美元,调整后 EBITDA 为 8.01 亿美元,调整后净利润为 4.21 亿美元。 那么,让我们深入分析一下第三季度的业绩。和往常一样,除非另有说明,我分享的所有比较数据都将基于季度环比。第三季度,我们的美国和全球现货市场交易量分别增长了29%和38%。这是一个全球市场。与此同时,Coinbase第三季度消费者现货交易量增长了37%,达到590亿美元。消费者交易收入增长了30%,达到8.44亿美元。交易量和收入增长率的主要差异在于高级交易量占比的增加,而高级交易的手续费较低。 关于推动这一增长的因素,有几点值得一提。首先,正如布莱恩提到的,我们在增加客户可选择的资产种类方面取得了进展,包括现货资产和衍生品资产。 其次,我们先进的交易量得益于长尾资产价格的上涨,以及我们通过推出新的白手套服务来吸引和留住高优先级交易员的共同努力。 我们的机构业务全面表现强劲。机构交易总收入达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22%。主要增长动力来自衍生品业务。我们于8月14日完成了Deribit的上线,其贡献了5200万美元的收入,这主要得益于期权交易的持续增长,并创下了历史新高的名义交易量。 此外,第三季度我们的交易所和 Coinbase Prime 业务的收入均实现了增长。 现在来看S&S收入,环比增长14%至7.47亿美元。我们看到Coinbase产品中的USDC余额、机构融资产品的平均贷款余额以及托管资产的流入量均强劲增长。 第三季度末,我们平台上的资产规模为5160亿美元。总运营支出下降9%至14亿美元。技术与开发、一般及行政以及销售和市场营销支出合计增长14%至11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员工人数增加和USDC奖励增长。 我注意到,Deribit在第三季度贡献了3000万美元的运营支出,其中包括1600万美元的交易相关摊销,其中大部分计入了销售和市场营销费用。第三季度末,我们拥有4795名全职员工,同比增长12%。 我想请大家注意两项影响我们GAAP盈利能力的线下项目。首先,我们因对加密货币投资组合进行持续的公允价值重估而获得4.24亿美元的收益。 其次,我们在其他费用方面支出 3.81 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在 Circle 的投资未实现亏损造成的,因为截至第三季度末,其股价低于第二季度末的股价。 计入这两项项目后,净收入为4.33亿美元。剔除这两项项目后,调整后净收入为4.21亿美元。 现在我们来看看第四季度的展望。第四季度开局强劲,我们预计10月份的交易收入约为3.85亿美元。受加密货币平均价格上涨和Coinbase One用户群持续增长的推动,我们预计订阅和服务收入将在7.1亿美元至7.9亿美元之间。 在支出方面,我们的技术研发和一般管理费用环比有所增加,预计在9.25亿美元至9.75亿美元之间,中间值约为1亿美元。其中约一半的增长是由于近期对Deribit和Echo的收购。其余增长主要来自员工人数的增长,我们预计第四季度员工人数的增长速度将低于第三季度。 预计销售和市场营销费用将在 2.15 亿美元至 3.15 亿美元之间。最终金额将主要取决于效果营销支出机会、USDC 余额以及 Coinbase 产品(USDC 奖励的驱动因素)。 上述预测范围中包含了第四季度约7000万美元的总折旧和摊销费用。这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近期收购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 2025年,我们已在人员配置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以把握我们看到的众多机遇,并加速实现我们打造“万物共享平台”的愿景。展望2026年初,我们计划逐步吸纳新员工,专注于执行,并预计与第四季度相比,我们的运营费用环比增长速度将放缓。 (这份记录可能不是100%的准确率,并且可能包含拼写错误和其他不准确的。提供此记录,没有任何形式的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表达的记录任何意见并不反映老虎的意见)
lg
...
老虎证券
昨天14:37
邦达亚洲:央行继续增持黄金 黄金反弹收复4000大关
go
lg
...
月PCE物价指数年率、加拿大8月季调后
GDP
月率和美国10月芝加哥PMI。 另外,世界黄金协会周四发布全球黄金需求趋势2025年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全球黄金总需求(含场外交易投资)同比增长3%至1,313吨,是世界黄金协会有该项统计数据以来最高的季度需求总量记录。但这一需求量表现与季度黄金需求总金额相比则黯然失色,后者同比飙升44%,创下1,46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2025年截至三季度末,黄金需求总量增长1%至3,717吨,对应金额达3,840亿美元,同比增长41%。三季度,投资需求仍牢牢占据黄金需求的主导地位。全球黄金ETF总持仓大幅增加(+222吨),叠加金条与金币需求连续第四个季度突破300吨(本季度为316吨),共同推动了黄金总需求的增长。三季度,全球央行购金量仍处于高位,达220吨,较上季度增长28%,尽管今年前三季度的累计购金量为634吨,较去年同期的724吨而言购金步伐有所放缓。 日本新任财务大臣片山皋月最新表示,她不会坚持自己今年3月发表的、关于日元实际价值水平的言论。 当地时间周四(10月30日),片山皋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以我现在的职位来看,我显然不能为我过去的言论背书。”作为财务大臣,片山皋月需要防止日元汇率出现过度波动。 今年3月时,片山皋月曾称,她认为1美元兑120至130日元的水平“才能反映日本经济的真实实力”。她发表这番言论时,日元已贬值至1美元兑150日元附近。片山皋月表示,日本央行最新决定是“在当前总体经济环境下极为合理的选择”。“市场走势往往与实际需求无关,这种情况一直存在。政府能做的,是让经济基本面走上健康、合理的增长轨道。”
lg
...
邦达亚洲
昨天14:18
外交杂志长文:中国反对中国——习近平的成功与代价
go
lg
...
业模式。房地产销售额已从2021年中占
GDP
的18%跌至2025年的7%,新建住房开工量下降了70%。 这一崩盘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疲软的主要原因之一,抹去了许多中国家庭的财富,也在中国急需消费拉动经济之际打压了消费者信心。但习近平出于对房地产过度膨胀可能带来风险的警惕,一直不愿大规模出手救市。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兴衰,展现了改革核心机制的运行逻辑。 即使中国领导人成功实施一些迫切需要的改革,如推动房地产商品化或废除延续数百年的农业税,解决了一部分问题的同时,也制造出新的问题。 制度性腐败让改革难上加难,因为地方官员常常抗拒变革,或趁机谋取私利。习近平上台后,优先处理他那批更自由化前任留下的问题,无论代价多高,反弹多强烈。 他的这些破例做法引发大量不满和失望,但并未引发真正的政治后果,这显示出他权力基础的稳固。 强化韧性 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政治分析家就注意到,寡头政治往往在权力分散与权力集中的两股力量之间摇摆。 对习近平和许多中共领导人而言,中国政治体系中过于分散的权力削弱了胡锦涛的执政能力,威胁到党的治理效能。将权力集中在习近平手中,被视为必要的矫正措施。 习近平利用这种集中化的权力,不再推动进一步经济自由化,而是转向提升国家经济和政治韧性的方向。 军队和安全机构在习近平集权及反改革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自2012年起,习近平发动的反腐运动强力整肃军队和安全系统。他清除权力强大的高层官员及其网络,并为巩固自身控制,往往连自己提拔的接班人也不留情面地清洗。 这场运动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党内普遍存在的腐败,但更重要的是,让党内高层始终处于不确定与服从状态,从而加强了习近平对他们的掌控。 尽管清洗了军队和国内安全部门的领导层,习近平与前任一样,仍然为这些机构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中国对警察和安全力量的投入几乎与军队相当。习近平鼓励他们利用新兴技术,系统性地扩展监控与维稳能力。 习近平在上台初期,曾下发名为“九号文件”的内部文件,警告西方价值观的危害。这一外泄文件标志着中共对外来思想日渐宽容的态度发生逆转,并开启了对中国民间社会的压制时代。 习近平明确表示,他的目标是保护中国免受他所认为的外部颠覆影响,从而纠正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带来的问题之一。 改革开放还带来了对外国经济体的依赖,习近平也将如何让中国摆脱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作为重要任务。 2020年,习近平提出“双循环”战略,强调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内循环”机制,涵盖商品、服务与技术,并配合“外循环”的国际贸易与投资模式。借助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习近平的战略意图是降低对外部的依赖,同时增强全球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2025年4月和5月,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伊始发生的短暂贸易战表明,中国已成功提升了自身应对美国关税的能力。习近平避免采取高成本的刺激计划,仅提供最低限度的支持,以缓解对经济和出口导向型产业的最严重冲击。 此外,北京也学会了如何将美国对中国重要原材料的依赖,转化为反制工具,例如对稀土磁体的管控,这些材料是许多美国产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习近平还将经济政策重心放在提升中国高科技制造能力上,以增强国家韧性。 他向技术与工业领域注入大量资源,而对宏观经济的整体表现则相对忽视。这一过程虽效率不高,但效果显著。据彭博社对13项关键技术的分析,中国在其中12项中处于领先或具有全球竞争力地位。在 绿色能源等领域,中国甚至过于成功,涌现出的企业数量过多,导致激烈的价格战,并对整体经济造成通缩压力。 习近平还摒弃了邓小平“韬光养晦”的低调外交策略,转而采取一种可称为“亮剑出击”的新路线。 这种转变同样源于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西方经济模式失灵的看法。由于中国较西方国家更有效应对危机,中共内部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中国应在全球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胡锦涛曾拒绝大幅调整外交政策,仅在邓的“韬光养晦”基础上稍作补充,提出“中国要积极有所作为”;而习近平上台后,借助中国不断增强的自信,主动强化其民族主义立场。 在第一任期内,他积极主张中国对周边地区的主权主张,尤其是通过在南海填海造地,增加了3000多英亩土地。这些举动为他在清洗军队高层时提供了政治掩护,也让他在外交需要妥协时免于内部指责。 但习近平的态度也可能出于真正的信念,他认为中国已到应当承担大国责任的时候了。 这一立场既反映了自然的代际转变,也体现了习近平对中国真正问题的新定义。习近平是首位从改革时代开始其政治生涯的中共领导人。他的仕途与后毛时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阵痛密切相关。 信赖亲信 在处理他继承的问题时,习近平又制造了新的难题,尤其是打破了毛泽东之后最重要的一项政治成果:政权和平交接机制的制度化。 习近平废除了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并将副主席一职从培养接班人的岗位变成了退休官员的安置位置。他还拒绝让任何其他文官进入党的最高军事机构。未来习近平的接班人无法借此积累军中支持,将很难稳固权力,其任期也很可能短暂。 威权体制尤其容易陷入接班危机。 苏联始终未能解决接班问题:前几任苏共领导人不是死于任上,就是遭到清洗;戈尔巴乔夫则引领体制走向瓦解。对习近平而言,关键挑战是,如何在赋予接班人足够权力以便其日后掌权的同时,又不让这个接班人过于强大,在习近平仍掌权时构成威胁。 即使习近平在2027年下届党代会上指定接班人,如何把握这个权力平衡仍将是难题。也不能保证他的选择能顺利成为“储君”。 在胡锦涛之前,很多被看作接班人的人物,最终都被清洗、逮捕、排挤,甚至死于未上位之前。 接班问题固然棘手,但不太可能导致中共垮台。这个政党挺过了更剧烈的危机,比如文化大革命和1989年天安门事件。 真正的问题是,习近平的反改革是否削弱了党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中共有一段充满灾难性错误的历史,例如1959年至1962年大跃进带来的大饥荒。但在毛泽东去世后,这个党显示出极强的学习能力。虽然仍会犯严重错误,例如在放开新冠限制后未做好应对感染激增的医疗准备,但他们很少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当特朗普第一任期发动贸易战时,北京反应迟缓,仓促应对;而在2025年特朗普宣布所谓“解放日关税”后,北京已经做好准备,迅速推出一系列反制措施,表明中共仍具备快速应变的能力。 尽管权力高度个人化可能限制中国纠错的能力,但习近平建立的集权控制体系至今仍能在必要时调整方向。 作为革命领导人之后,习近平似乎本能地意识到,身边的人都有动机向他报喜不报忧。这或许就是他在党内高层安排熟悉且信任的官员的原因:这些亲信能够以不挑战他权威的方式私下讲出实情。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习近平营造的紧张政治氛围,本身也提供了另一条获取真实反馈的路径。和其他高效的威权领导人一样,习近平可以利用他在下属间培养的不信任,将他们彼此对立,通过比较不同的信息,推断出更接近真相的判断,即便信息来源本身并不可靠。 习近平对自己反改革行动的信心,还受到美国自身治理失能的进一步强化。 像习近平一样,特朗普政府认为行政权力过于分散,正试图强化和集中总统个人权威。在美国,越来越不受约束的行政权力,正开始与20世纪拉美一些由民粹主义者掌权、长期动荡的共和国趋同。 但与特朗普的个人集权偏离美国制度设计初衷不同,习近平的权力集中则完全符合中国共产党的运作逻辑,这个体制倾向于强化而非约束最高领导人。 结果就是,特朗普制造了政策不确定性和政治混乱,削弱了美国的国家能力,而习近平的集中化反而增强了中国的韧性。 这一局面并未被习近平及其同僚忽视。他们继承列宁式思维,本就倾向于认为美国正在走向堕落与衰退。 过去二十五年里,中共的首席意识形态官王沪宁,一位政治理论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访美期间写下了《美国反对美国》一书,描述他在美国观察到的矛盾。他指出美国存在“危机暗流”,强调美式个人主义带来的腐蚀性影响及其造成的孤立感。 习近平本人也深以为然,曾称西方国家正遭受“物质主义和精神贫困等慢性疾病”的困扰。这些担忧正是习近平要解决的“改革病灶”的核心。 与习近平政府的纪律与条理相比,美国表现得心不在焉、缺乏连贯性。中国官员和分析人士现在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他们对美国功能失调与衰退的判断。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几乎应对每场重大危机都处理失当,削弱了国内外对其制度的信心。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以虚假理由发动了一场破坏性且代价高昂的伊拉克战争,耗尽了应对中国等更强大挑战者的能力和意志。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华盛顿拯救了金融系统,却没有救助受害民众,加剧了不平等,引发了公众幻灭。 而在面对新冠疫情时,尽管美国拥有世界顶级的公共卫生机构,政府的应对却一塌糊涂,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疑虑和对政府的不信任。 尽管屡次犯错,美国仍然是全球超级大国,但这主要依赖于历史赋予的特权。就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一样,美国即便犯下严重错误,也能避免其他国家可能遭遇的毁灭性后果。 当华盛顿的战略家还在争论中国是否已达顶峰时,中国的同行也在进行类似的讨论,且得出了颇为相似的结论。中国官方媒体诊断美国患有“霸权焦虑症”,认为华盛顿无法接受一个多极化世界的到来。 正如美国学者哈尔·布兰兹在分析中国时所言,一个已达巅峰的强国更可能采取激烈手段发泄不满,中国观察人士也得出类似结论:焦虑的是美国,它在努力维持自己的地位,并越来越不择手段地捍卫全球主导地位。 冷战初期,战略家乔治·凯南曾担心,如果欧洲的民主国家被苏联吞并,美国可能会对自身制度失去信心。而今天的挑战则正好相反:美国对自身制度信心的衰退,很可能不是失败的结果,而是失败的原因。 相比之下,习近平的反改革,包括持续的高层清洗和房地产崩盘带来的影响,并未引发中国的信心危机。相反,习近平反而更有信心,因为他可以用技术突破等实质成果来证明自己政策的有效性。 他还能保持耐心,因为他的项目本就是长期性工程,不会像那些极端波动的政体那样频繁改弦更张。 确实,越来越多的华盛顿官员在讨论中国时使用冷战式语言,却并不愿意承担那些艰巨而昂贵的任务,比如重建国防工业基础,或是强化关键供应链。 如果这一局势持续下去,美国很可能会陷入一种“反向罗斯福战略”——高声谈论美国实力,却挥舞着越来越小的“大棒”。 习近平稳健而有条理地推进中国的战略地位,而美国则显得分心和混乱。对习近平的误判,归根结底是美国自身无力解决问题的表现。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昨天12:00
美联储降息如期落地,审慎姿态引导市场预期
go
lg
...
承认,美国经济近期表现优于预期,三季度
GDP
增速上修,但这未必意味着风险已消除。对于市场而言,美联储的主基调是“谨慎而非犹豫”:既不会仓促转向激进宽松,也不会因一时数据波动而改变路径。 其他数据、会议及事件概览 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并宣布12月结束量化紧缩,标志着政策进入更为精细化与灵活调整阶段。 决议公布后,市场迅速重新定价,短端美债收益率上升,股市情绪波动加剧,反映投资者对未来路径的不确定。 FOMC内部投票现分歧,反映经济数据不足下政策制定的困难与分裂。 鲍威尔强调数据依赖与风险平衡,在宽松与抑制通胀之间谨慎行进。 (请注意: Moneta Markets 亿汇信息目前仅针对非中国大陆区域的华文投资机构和个人,且仅提供参考价值,不具备任何现实层面指导意义。) #降息周期 #市场定价 #内部分歧 #政策谨慎
lg
...
MonetaMarkets亿汇
昨天11:48
点击加载更多
24小时热点
“大空头”重出江湖!沉默18个月后发声:警惕AI版“郁金香泡沫”
lg
...
美银警告:这一风险正在酝酿 中国股票与黄金成“最强对冲组合”
lg
...
美财长贝森特:中国做出“战略误判”,美国两年内将实现稀土自给
lg
...
鹰声阵阵!四位美联储高官罕见”放鹰“ 集体反对继续降息
lg
...
“十月连涨神话”终结!比特币月跌近5% 为2018年以来首次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10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9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