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黄金收盘】无惧美联储升息至5.5%!中国靓丽数据击退美元 贵金属集体上涨
go
lg
...
涨了120%以上。 与小麦和玉米等其他
农产品
不同,在全球大流行市场中断后,食糖保持了大部分涨幅。施耐德说,糖价上涨表明通货膨胀不会消失。 她说:“糖无处不在,这意味着它将使全球食品价格居高不下,而美联储对此无能为力。” 去年年底,突尼斯糖、植物油、大米甚至瓶装水的短缺,引发了在食品市场排队等候的消费者之间的争斗。施耐德表示,随着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进入第二年,印度出口减少和俄罗斯制裁导致供应中断,可能导致2023年之前食糖价格上涨。 “食糖市场似乎是一个潜在的迹象,表明地缘政治问题还没有见顶。我们还没有看到社会混乱达到顶峰,因此我们还没有看到通货膨胀达到顶峰。”“这也意味着我们还没有看到黄金和白银的峰值。” 下一交易日重点关注 18:00 欧元区2月CPI年率初值及月率 18:00 欧元区1月失业率 20:30 欧洲央行公布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 21:30 美国至2月24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次日03:00 美联储理事沃勒就美国经济前景发表讲话
lg
...
夏洛特
2023-03-02
甜蜜的代价?食糖暗示通胀和地缘政治问题尚未见顶 黄金大牛市蓄势待发
go
lg
...
涨了120%以上。 与小麦和玉米等其他
农产品
不同,在全球大流行市场中断后,食糖保持了大部分涨幅。施耐德说,糖价上涨表明通货膨胀不会消失。 她说:“糖无处不在,这意味着它将使全球食品价格居高不下,而美联储对此无能为力。” 去年年底,突尼斯糖、植物油、大米甚至瓶装水的短缺,引发了在食品市场排队等候的消费者之间的争斗。施耐德表示,随着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进入第二年,印度出口减少和俄罗斯制裁导致供应中断,可能导致2023年之前食糖价格上涨。 “食糖市场似乎是一个潜在的迹象,表明地缘政治问题还没有见顶。我们还没有看到社会混乱达到顶峰,因此我们还没有看到通货膨胀达到顶峰。”“这也意味着我们还没有看到黄金和白银的峰值。” 尽管糖一直是施耐德关注的低调指标,但她表示,糖并不是唯一预示通胀上升的大宗商品。她解释说,铜、铝和锡等大多数工业金属的供应紧张将继续支撑价格上涨,并最终影响到消费者,使通胀继续上升。 施耐德说,已经有迹象表明,黄金投资者怀疑美联储是否有能力提高利率以冷却通货膨胀。 在今年开局强劲之后,2月是自2021年年中以来金价表现最差的一个月。随着利率预期开始转变,投资者预计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的时间将超过最初预期,黄金市场上月大幅下跌。 不过,施耐德表示,尽管金价遭遇抛售,但仍有关键支撑。她补充称,预计金价将守住1800美元。 她说:“无论黄金变得多么不受欢迎,它的价格走势告诉我,投资者仍在担心通胀,并在保护自己。” 金价出现新的上涨势头之际,市场传言凸显出美联储加息至6%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与此同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曾一度升至4%。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仍处于4.8%左右的多年高位。 施耐德还指出,尽管黄金出现抛售,但其表现仍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她说,一旦美联储无法给通胀降温的事实变得明朗,金价就会飙升至新高。 她说:“只需一个小小的催化剂,就能引发金价的更大反弹。”“无论是糖价上涨导致的通胀,还是一些地缘政治事件,情况很快就会失控。” 施耐德说,尽管投资者对潜在衰退的看法反复无常,但经济面临的更大威胁仍然是滞胀,即一段时期的低增长和高通胀。 “这不是关于厄运和忧郁。我的工作不一定是预测,而是提前警告并让人们做好准备。”
lg
...
夏洛特
2023-03-02
大举增持!恒顺醋业为何受冯柳青睐?
go
lg
...
品迎来全面上涨趋势,特别是大豆、玉米等
农产品
的价格,均跃升至多年来的最高水平,部分商品价格甚至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频繁跨界的负面影响依然在影响着恒顺醋业。 根据2022年财报,2022年恒顺醋业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2061.54万元。 四季度业绩罕见亏损 分季度看,恒顺醋业的业绩更值得玩味。2022年前三季度, 恒顺醋业共实现收入 16.82 亿元,同比增长 23.71%,远高于全年营收增速;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1.54亿元,同比增长 14.70%。 但是,在2022年第四季度,恒顺醋业的归母净利润是亏损0.16亿元,直接拉低了全年的利润。 并且恒顺醋业2022年4个季度的归母净利润是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分别是0.77亿元、0.51亿元、0.27亿元和-0.16亿元。 而四季度业绩直接亏损的原因,可能是恒顺醋业为了去库存,在四季度进行了大规模的低价促销。 对于这方面有两组数据值得注意,一是2022年公司醋系列销售量为20.67万吨,同比增长17.77%;但醋系列营业收入仅增长了6.03%。 二是恒顺醋业2022年的库存为2.98亿,比起2021年的4.02亿,有大幅的降低。中国银河证券也表示是去库存导致2022年第四季度环比降速。 此外,从调味品整体行业来看,海天味业的添加剂事件也是在2022年四季度发酵,当时为了挽回销量,海天味业曾进行低价促销。 品牌和区域门槛成为恒顺醋业两大护城河 在调味品行业中,虽然酱油和醋是两大重要的调味料,但从商业的角度看,醋比起酱油却有着先天的不足。 酱油一两个月就要换一瓶,醋的食用频率相对较低、用量更少。所以,食醋的市场规模远不如酱油。 这也不难理解,酱油算得上是刚需中的刚需,但凡炒菜基本就得用,家家户户都离不开。而醋却并没有那么高的渗透率,虽然有些地方无醋不欢,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即便吃饺子、凉皮,也是滴醋不沾。 因此,即便恒顺醋业已是中国食醋行业的王者,但规模与海天味业还是相去甚远。并且海天味业对食醋行业也是虎视眈眈,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在这一情况下,恒顺醋业的护城河又有哪些呢? 首先在醋这个单一品类上,恒顺醋业是多年的龙头。食醋行业最大的行业规模为其在渠道和行业地位上带来优势。 并且其多年的行业龙头地位,恒顺香醋建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镇江香醋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在消费者心中有很高的心智夺取程度。 另外在区域门槛上,中国的食醋历史悠久,醋的酿造与酒类似,原料、工艺、时间不同,所产生的醋的风味因此各有特色千秋,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有不同,一方水土养一方醋,不同地域的人往往有自己钟情和偏好的醋和风味,也因此区域属性在食醋行业尤为明显,这也为食醋行业带来的区域门槛。 对于恒顺醋业来说,华东大区则是其基本盘。2022年华东大区共录得10.59亿的收入,占了将近一半的营收,实现了9.74%的增长;在毛利率方面,华东大区的毛利率最高为38.45%,其次是华中大区、华南大区、西部大区和华北大区,分别为30.76%、29.32%、27.70%和26.97%。 两大方向带来增长空间 对于回归主业的恒顺醋业来说,未来的增长空间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在行业集中度较为分散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市占率,二是培养更多的大单品,实现多元化发展。 食醋行业从竞争格局来看食醋集中度有较大提升空间。食醋行业目前仍然高度分散,小作坊大量存在,根据2021年中国调味品协会《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100强》2021年度食醋企业(32家)生产总量为157.5万吨,同比增长率为3.1%。恒顺醋业产量为34.5万吨(中国调味品协会口径)。产量10万吨以上的食醋企业仅有3家,占总数32家的9%,食醋企业稳健增长,头部集中度较低,国内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 随着消费升级趋势确立,当消费者逐渐选择更健康、口味更丰富的高端产品时,也倾向选择知名度高、有品质保障的大厂商的产品,消费升级从一定程度上会倒逼小企业退出行业,淘汰部分低端和小作坊产能。基于此,预计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除了醋,公司还将料酒、酱作为大单品发展。 去年,料酒产品实现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1.30%,毛利率较上年减少4.82个百分点,为28.01%;酱系列产品,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44.48%,毛利率较上年增加0.40个百分点,为16.02%。 在区域拓展上,恒顺醋业2022年在华南大区上营收现3.39亿元,同比增长15.42%,为公司所有区域市场中,增速最快的一个。这还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知道华南大区,历来是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及李锦记的传统势力范围。 在2022年年报中,恒顺醋业表示,将以2023年为变革元年,从五个方面深化变革,努力实现由“虚胖型增长向肌肉型增长”的转变,加快“恒顺醋业”向“恒顺味业”的跨越。 冯柳在四季度增持恒顺醋业 最后,在十大流通股东方面,恒顺醋业也有值得关注的地方。 在恒顺醋业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冯柳管理的高毅邻山 1 号远望基金以 1.84% 的持股占比,位列第二大流通股东。冯柳四季度增持恒顺醋业 350 万股,期末持股增至 1850 万股。 而冯柳增持恒顺醋业的原因无非是看好恒顺醋业在未来的发展以及股价的修复,并且对于大资金来说,确定性较高的消费调味品龙头公司也一直是他们的心头好。 东方财富证券则指出恒顺醋业变革成效已现,2023加速推进。产品端,积极开展产品梳理整合,淘汰低销额、低毛利、竞争力弱的老旧产品,巩固醋业龙头地位,发力复调增量市场;渠道方面,传统渠道结构优化,同时发力电商、新零售板块,构建全场景营销模式;品牌方面,将“零添加”趋势与品牌高度绑定,击穿消费者心智,提升品牌形象。 公司治理方面,深化数字化、集约化转型,提升员工考核激励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叠加消费复苏,需求改善等宏观环境向好趋势,公司2023年业绩弹性将持续释放。
lg
...
证券之星
2023-03-01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对于购置期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
go
lg
...
业建设行动,促进县域消费扩容提质。支持
农产品
供应链体系建设,扩大
农产品
的消费市场。支持一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推动物流降本提效。
lg
...
金融界
2023-03-01
英国最大连锁超市正配给水果和蔬菜!每位顾客三件西红柿、辣椒和黄瓜
go
lg
...
“英国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高度依赖新鲜
农产品
的进口,尤其是在冬季 - 欧盟占进口量的大部分。如果欧盟的产量不足,那么欧盟生产商首先满足当地需求是有道理的。这使得出口到英国的可用量减少了。” “英国现在不在欧盟。但是,我们有一个广泛的贸易协议,其中确实包括各种食品。无论我们在欧盟内外,影响可用性的大多数因素都将适用。”沃尔顿说。 英国食品部长马克·斯宾塞(Mark Spencer)周一表示,他已与零售商谈过他们如何应对短缺,并要求他们为未来的事件做好准备。 当地时间2月27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英欧就解决“脱欧”后北爱尔兰贸易争端达成协议。苏纳克表示,新的“温莎框架协议”目的是在整个英国范围内提供流畅的贸易往来,保护北爱尔兰的地位及保障北爱尔兰人民的主权。根据新达成的协议,英国本土和北爱尔兰之间将设立“红色”和“绿色”通道系统。 英国其他地区运往北爱地区销售的货物经“绿色通道”,不接受例行检查,但英国经北爱出口至爱尔兰的货物须接受检查。协议将引入“斯托蒙特刹车机制”,如果北爱尔兰议会认为,对欧盟货物运输规则的修改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可以中止规则。
lg
...
金融界
2023-02-28
厦门银行因地制宜赋能“三农”发展 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
go
lg
...
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现代种养、
农产品
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农业稳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但不可否认的是,泉州市乡村振兴领域的金融服务发展是存在痛点和难点的。 从服务主体来看,农户作为农村经济的主体,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融资可抵押物稀少,缺乏信用记录。另外农业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较弱,导致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现象普遍存在。与此同时,农户和农业企业的金融知识相对较为匮乏、信用意识较为淡薄。 从金融机构来看,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国有银行纷纷下沉到乡村,与原本就以支持农村金融为主业的农信社、农商行共同形成新的市场格局,城市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并且,金融机构基于风险防控方面的考量,在服务主体信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授信审批较为审慎。 围绕上述痛点和难点,厦门银行近年来持续立足自身优势,创新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探索因地制宜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 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泉州样板” 首先是延伸服务半径,不断加快县域网点建设进程。 截至目前,厦门银行泉州分行共有11家服务网点,遍布泉州市区、晋江、南安、石狮等地。2022年,新设惠安支行、鲤城支行、丰泽支行,随着网点建设工作的推进,泉州分行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县域涉农金融服务力度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2年10月末,厦门银行泉州分行涉农贷款余额60.00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2.97亿元,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余额56.73亿元。 此外,厦门银行还依托自身现有创新产品及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其中又以“乡村振兴-石财贷”产品尤为突出。厦门银行泉州分行通过调研水头地区石材行业,在厦门银行总行支持下创新推出了“乡村振兴-石财贷”产品,该产品额度最高3000万元,抵押折率高达100%,期限最长10年,期间配合“接力贷”产品可做到无缝续贷,对因复工复产的新增贷款需求给予内部利率优惠,积极引导受困企业申请“纾困”贷款,享受政策红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截至目前,“乡村振兴-石财贷”累计为十余户石材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累计提用近1.3亿元。 此外,在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战略指引下,厦门银行持续加大绿色信贷的推广力度,对符合绿色信贷条件的涉农企业加大营销力度,提升投放效率,以“专精特新”为主线,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乡村地区中小企业绿色发展。 未来,厦门银行将立足泉州产业结构特点与居民金融服务需求,坚持“立足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面向城市居民、服务两岸台商”的市场定位,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拓展业务层次,持续优化服务水平,将金融服务根植到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泉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lg
...
金融界
2023-02-28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服务国家粮油安全 大豆期货市场建设亮点多多
go
lg
...
豆产业 服务涉农主体 作为从大豆等
农产品
期货起家的交易所,过去一年中大商所始终秉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的理念,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等相关要求,在农保计划中针对性推出大豆振兴项目,为扩种大豆保驾护航。 据了解,早在去年4月,大商所即启动了大豆振兴项目的申报工作,在确定立项名单后,相关期货公司联合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宣讲推介等活动。从黄淮海平原到东北黑土地,50家合作社和8.6万余户农户通过参与“保险+期货”,在播种期间即获得了覆盖价格和产量两端的收入保障。面对改扩种大豆,他们有了更多底气和信心。 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表示,“保险+期货”让他觉得踏实、放心。去年,他参加了太和县大豆“保险+期货”项目,积极为600亩大豆投保,自己缴纳了6000元的保费,最终获得了12000元的理赔。 数据显示,在大商所和各级财政资金的支持,参保农户只需自缴约2079万元,相当于总保费的约20%,预计将获得2900余万元的赔付总额。一些地区虽然遭受了减产等损失,但在“保险+期货”的保护下,当地参保农户依然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种植收益。 此外,经过多年推广和完善,“保险+期货”项目保费来源已逐步实现向“多方共担”升级,社会各界认可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在2022年的11个大豆振兴项目中,财政资金支持比例首次突破50%,为历年最高。《安徽省“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方案》还明确提到“强化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发挥‘保险+期货’作用”“财政按规定对纳入省级支持范围的给予最高50%保费补贴,依规支持‘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试点”。 不仅是种植户,帮助大豆产业企业享受到期货市场的发展成果,也是大商所努力的方向之一。除了在东北大豆主产区增设交割库,为更多生产和贸易企业参与交割提供便利,大商所还通过开展“企风计划”,组织期货公司直接为34家大豆产业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通过扩充大豆相关品种产融培育基地数量,发挥龙头企业的“传帮带”作用,逐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或周边企业共同学期货、用期货的局面。 与此同时,大商所积极利用综合服务平台(下称“平台”)做好产业服务。去年4月,平台达成首笔依据豆一期货价格定价的进口非转基因大豆基差交易;11月,与九三集团基于平台合作共建的九三交易专区顺利上线。这对于推广基于国内期货价格的大豆基差贸易,推动大豆产业贸易模式转型升级,服务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工具体系 提升全球影响力 做好大豆产业服务,有“够多”且“好使”的“工具”是前提。因此,大商所审时度势,积极完善豆系品种“工具箱”。随着2022年8月1日《期货和衍生品法》施行,“国家采取措施推动
农产品
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引导国内
农产品
生产经营”正式成为法律条文,为期货市场支持服务农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一周之后的8月8日,大商所即上市了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和豆油期权,为大豆产业搭建起了较为丰富完备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 另外,短短几个月,三个期权品种的市场规模都有了显著增长。以黄大豆1号期权为例,其2022年12月的日均成交量和日均持仓量分别为2.79万手和3.94万手,较上市初期的8月分别增长了274%和181%,参与交易的产业客户数也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大豆企业借助期权实现了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 客观来看,我国大豆进口量大、进口依存度高的情况短期内不会迅速改变,因此,建立起与全面开放的现货市场相匹配的大豆期货市场势在必行。而随着去年9月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期货和期权向合格境外投资者(QFI)开放,以及12月前述8个品种作为境内特定品种同步引入境外交易者,大豆期货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对外开放,我国大豆生产、进口和消费的行情趋势能够通过中国期货价格及时传递。全球大豆产业主体参考中国行情安排生产经营的内生动力,以及我国与国际大豆产业链供应链的粘性韧性,均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大豆系列品种“中国价格”和“中国品质”的国际影响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唐启军看来,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豆一期货将提供更好反映全球供需格局变化、更为公允的价格,起到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大豆、增加种植收益,以及引导加工企业分级合理使用大豆资源的效果,从而服务我国大豆产业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助力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保障国家粮油安全。 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大商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相关要求,切实服务粮食等重要
农产品
稳产保供以及大豆油料扩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期货力量。一是加强行情研判、强化市场监管,维护豆类期货市场安全平稳运行。二是推动油茶籽期货研发上市,支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三是坚持“一品一策”方针,做精做细、做大做强大豆系列品种,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和功能发挥水平。四是继续通过“企风计划”“产融基地”等特色产业服务项目,助力国家大豆产业企业运用好期现结合的模式,增强企业发展韧性。五是充分运用竞争机制推动“农保计划”模式优化,重点撬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大豆等种植类“保险+期货”项目并形成综合效应,为完善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贡献力量。
lg
...
金融界
2023-02-28
“保险+期货”助力“小花生”实现“大作为”
go
lg
...
到保障。郑商所和期货公司等多方协作,以
农产品价格
的风险保障需求为前提,结合市场现状开展了2022花生“保险+期货”项目,项目的推出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户的积极响应。农民收入有了保障,花生种植业在当地成为农户增收的一大法宝。 据了解,河南花生“保险+期货”项目,为桐柏、兰考等7县(市、区)48.1万亩花生提供了有力的价格保障,投保花生约10.58万吨,保险期从9月中旬至12月中旬,持续3个月。项目结束后,共赔付金额611.14万元。 国贸期货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南花生“保险+期货”项目由18家期货公司参与,国贸期货及下属风险管理子公司(国贸启润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承担5%的保险份额,联合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场交易,投保花生约5300吨,项目结束后,国贸期货赔付金额约30.56万元。 该负责人表示,花生“保险+期货”项目实现了保险与期货的优势互补,是金融业加强协同,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举措,真正打通期货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保障了农户的种植收益,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充分发挥了“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期货力量。
lg
...
金融界
2023-0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go
lg
...
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1%。
农产品
生产者价格[9]上涨0.4%。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16个,持平的为1个,下降的为53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6个,下降的为64个。 表2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标 全国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 2.0 2.0 2.0 其中:食品烟酒 2.4 2.6 2.1 衣 着 0.5 0.6 0.3 居 住[10] 0.7 0.5 1.3 生活用品及服务 1.2 1.2 1.0 交通通信 5.2 5.2 5.0 教育文化娱乐 1.8 1.9 1.7 医疗保健 0.6 0.6 0.8 其他用品及服务 1.6 1.5 2.0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1277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1225亿美元。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7261元人民币,比上年贬值4.1%。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较快成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11]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5%;装备制造业[12]增加值增长5.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13]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14]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8%。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15]比上年增长18.9%。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700.3万辆,比上年增长90.5%;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3.4亿千瓦,增长46.8%。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16]43829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全年网上零售额[17]13785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908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2.4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近1.7亿户。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分区域看[18],全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6220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中部地区生产总值266513亿元,增长4.0%;西部地区生产总值256985亿元,增长3.2%;东北地区生产总值57946亿元,增长1.3%。全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100293亿元,比上年增长2.0%;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559766亿元,增长3.0%;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290289亿元,增长2.5%。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 绿色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19]比上年下降0.1%。全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295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5%。在监测的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62.8%,未达标的城市占37.2%;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3%。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全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Ⅳ类断面比例为9.7%,Ⅴ类断面比例为1.7%,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83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0万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2945万公顷,减少47万公顷;小麦种植面积2352万公顷,减少5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307万公顷,减少25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1024万公顷,增加183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00万公顷,减少3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14万公顷,增加4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47万公顷,增加1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68653万吨,比上年增加368万吨,增产0.5%。其中,夏粮产量14740万吨,增产1.0%;早稻产量2812万吨,增产0.4%;秋粮产量51100万吨,增产0.4%。全年谷物产量63324万吨,比上年增产0.1%。其中,稻谷产量20849万吨,减产2.0%;小麦产量13772万吨,增产0.6%;玉米产量27720万吨,增产1.7%。大豆产量2028万吨,增产23.7%。 全年棉花产量598万吨,比上年增产4.3%。油料产量3653万吨,增产1.1%。糖料产量11444万吨,减产0.1%。茶叶产量335万吨,增产5.7%。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其中,猪肉产量5541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18万吨,增长3.0%;羊肉产量525万吨,增长2.0%;禽肉产量2443万吨,增长2.6%。禽蛋产量3456万吨,增长1.4%。牛奶产量3932万吨,增长6.8%。年末生猪存栏45256万头,比上年末增长0.7%;全年生猪出栏69995万头,比上年增长4.3%。 全年水产品产量6869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568万吨,增长3.2%;捕捞水产品产量1301万吨,增长0.4%。 全年木材产量10693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7%。 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积78万公顷,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1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01644亿元,比上年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3%;股份制企业增长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私营企业增长2.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7.3%,制造业增长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7%,纺织业下降2.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2%,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6%,汽车制造业增长6.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1%。 表3 202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20]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纱 万吨 2719.1 -5.4 布 亿米 467.5 -6.9 化学纤维 万吨 6697.8 -0.2 成品糖 万吨 1486.8 2.6 卷烟 亿支 24321.5 0.6 彩色电视机 万台 19578.3 5.8 家用电冰箱 万台 8664.4 -3.6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万台 22247.3 1.9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亿吨标准煤 46.6 9.2 原煤 亿吨 45.6 10.5 原油 万吨 20472.2 2.9 天然气 亿立方米 2201.1 6.0 发电量 亿千瓦时 88487.1 3.7 其中:火电[21] 亿千瓦时 58887.9 1.4 水电 亿千瓦时 13522.0 1.0 核电 亿千瓦时 4177.8 2.5 风电 亿千瓦时 7626.7 16.2 太阳能发电 亿千瓦时 4272.7 31.2 粗钢 万吨 101795.9 -1.7 钢材[22] 万吨 134033.5 0.3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6793.6 4.9 其中:精炼铜(电解铜) 万吨 1106.3 5.5 原铝(电解铝) 万吨 4021.4 4.4 水泥 亿吨 21.3 -10.5 硫酸(折100%) 万吨 9504.6 1.3 烧碱(折100%) 万吨 3980.5 2.3 乙烯 万吨 2897.5 2.5 化肥(折100%) 万吨 5573.3 0.5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 万千瓦 18376.1 15.0 汽车 万辆 2718.0 3.5 其中:新能源汽车 万辆 700.3 90.5 大中型拖拉机 万台 40.0 -2.8 集成电路 亿块 3241.9 -9.8 程控交换机 万线 883.8 26.3 移动通信手持机 万台 156080.0 -6.1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43418.2 -7.0 工业机器人 万套 44.3 21.0 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 万千瓦 34364.2 46.8 充电桩 万个 191.5 80.3 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56405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7.8%。其中[23],火电装机容量133239万千瓦,增长2.7%;水电装机容量41350万千瓦,增长5.8%;核电装机容量5553万千瓦,增长4.3%;并网风电装机容量36544万千瓦,增长11.2%;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39261万千瓦,增长2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84039亿元,比上年下降[24]4.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23792亿元,比上年增长3.0%;股份制企业61611亿元,下降2.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0040亿元,下降9.5%;私营企业26638亿元,下降7.2%。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15574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制造业64150亿元,下降1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315亿元,增长41.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72元,比上年增加0.91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09%,下降0.64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比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全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25]为75.6%。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3383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8369亿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3922亿元,增长8.4%。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0.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9674亿元,下降0.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855亿元,下降2.3%;金融业增加值96811亿元,增长5.6%;房地产业增加值73821亿元,下降5.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47934亿元,增长9.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39153亿元,增长3.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7%,利润总额增长8.5%。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6]506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226122亿吨公里。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7亿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6亿吨,下降1.9%。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9587万标准箱,增长4.7%。 表4 2022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总量 亿吨 506.1 -3.0 铁路 亿吨 49.3 4.5 公路 亿吨 371.2 -5.5 水路 亿吨 85.5 3.8 民航 万吨 607.6 -17.0 管道 亿吨 8.6 3.1 货物运输周转量 亿吨公里 226121.8 3.4 铁路 亿吨公里 35906.5 8.2 公路 亿吨公里 68958.0 -1.2 水路 亿吨公里 121003.1 4.7 民航 亿吨公里 254.1 -8.7 管道 亿吨公里 5621.8 3.7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56亿人次,比上年下降32.7%。旅客运输周转量12921亿人公里,下降34.6%。 表5 2022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总量 亿人次 55.9 -32.7 铁路 亿人次 16.7 -35.9 公路 亿人次 35.5 -30.3 水路 亿人次 1.2 -28.8 民航 亿人次 2.5 -42.9 旅客运输周转量 亿人公里 12921.4 -34.6 铁路 亿人公里 6577.5 -31.3 公路 亿人公里 2407.5 -33.7 水路 亿人公里 22.6 -31.7 民航 亿人公里 3913.7 -40.1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31903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719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75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7873万辆,增加1627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7740万辆,增加1003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6685万辆,增加954万辆。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7]14317亿元,比上年增长4.5%。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9.4亿件,包裹业务0.2亿件,快递业务量1105.8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0567亿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8]17498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29]1083万个,其中4G基站603万个,5G基站231万个。全国电话用户总数186286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6834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19.2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0]5896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386万户,其中100M速率及以上的宽带接入用户[31]55380万户,增加5513万户。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32]18.45亿户,增加4.47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10.67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33]10.6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5.6%,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1.9%。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2618亿GB,比上年增长18.1%。全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4]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0812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2%。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0448亿元,下降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28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95792亿元,增长0.5%;餐饮收入额43941亿元,下降6.3%。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7%,饮料类增长5.3%,烟酒类增长2.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6.5%,化妆品类下降4.5%,金银珠宝类下降1.1%,日用品类下降0.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9%,中西药品类增长12.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4%,家具类下降7.5%,通讯器材类下降3.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7%,汽车类增长0.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6.2%。 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4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9556亿元,比上年增长4.9%。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38亿元,增长5.1%。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分区域看[35],东部地区投资增长3.6%,中部地区投资增长8.9%,西部地区投资增长4.7%,东北地区投资增长1.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14293亿元,比上年增长0.2%;第二产业投资184004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投资373842亿元,增长3.0%。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6]310145亿元,增长0.9%。基础设施投资[37]增长9.4%。社会领域投资[38]增长10.9%。 表6 2022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行业 比上年增长(%) 行业 比上年增长(%) 总计 5.1 金融业 10.5 农、林、牧、渔业 4.2 房地产业[39] -8.4 采矿业 4.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4.5 制造业 9.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1.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9.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3 建筑业 2.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1.8 批发和零售业 5.3 教育 5.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1 卫生和社会工作 26.1 住宿和餐饮业 7.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1.8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42.1 表7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 万千伏安 25839 新建铁路投产里程 公里 4100 其中:高速铁路 公里 2082 增、新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 公里 2658 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 公里 3452 新改建高速公路里程 公里 8771 港口万吨级及以上码头泊位新增通过能力 万吨/年 25561 新增民用运输机场 个 6 新增光缆线路长度 万公里 47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2895亿元,比上年下降10.0%。其中住宅投资100646亿元,下降9.5%;办公楼投资5291亿元,下降11.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0647亿元,下降14.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6366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5343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26947万平方米,增加4186万平方米。 全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34万套,基本建成181万套;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265万套(间)。全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5万个,涉及居民876万户。 表8 2022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投资额 亿元 132895 -10.0 其中:住宅 亿元 100646 -9.5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904999 -7.2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639696 -7.3 房屋新开工面积 万平方米 120587 -39.4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88135 -39.8 房屋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86222 -15.0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62539 -14.3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135837 -24.3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114631 -26.8 本年到位资金 亿元 148979 -25.9 其中:国内贷款 亿元 17388 -25.4 个人按揭贷款 亿元 23815 -26.5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20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654亿元,增长10.5%;进口181024亿元,增长4.3%。货物进出口顺差58630亿元,比上年增加15330亿元。对“一带一路”[40]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138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出口78877亿元,增长20.0%;进口59461亿元,增长18.7%。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41]进出口额129499亿元,比上年增长7.5%。 表9 2022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金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进出口总额 420678 7.7 货物出口额 239654 10.5 其中:一般贸易 152468 15.4 加工贸易 53952 1.1 其中:机电产品 136973 7.0 高新技术产品 63391 0.3 货物进口额 181024 4.3 其中:一般贸易 115624 6.7 加工贸易 30574 -3.2 其中:机电产品 69661 -5.4 高新技术产品 50864 -6.0 货物进出口顺差 58630 35.4 表10 2022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商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长 (%) 金额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钢材 万吨 6732 0.9 6427 22.3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 — — 9836 4.9 服装及衣着附件 — — — 11713 6.7 鞋靴 万双 929318 6.6 3844 24.4 家具及其零件 — — — 4639 -2.5 箱包及类似容器 万吨 297 22.2 2378 32.6 玩具 — — — 3229 9.1 塑料制品 — — — 7188 12.7 集成电路 亿个 2734 -12.0 10254 3.5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 — — 15701 -4.7 手机 万台 82224 -13.8 9527 0.9 集装箱 万个 321 -33.7 967 -36.1 液晶平板显示模组 万个 164560 — 1807 — 汽车(包括底盘) 万辆 332 56.8 4054 82.2 表11 2022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商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长(%) 金额 (亿元) 比上年增长(%) 大豆 万吨 9108 -5.6 4085 18.1 食用植物油 万吨 648 -37.6 606 -14.1 铁矿砂及其精矿 万吨 110686 -1.5 8498 -27.9 煤及褐煤 万吨 29320 -9.2 2855 22.2 原油 万吨 50828 -0.9 24350 45.9 成品油 万吨 2645 -2.5 1309 21.2 天然气 万吨 10925 -9.9 4683 30.3 初级形状的塑料 万吨 3058 -10.0 3734 -5.5 纸浆 万吨 2916 -1.8 1492 15.1 钢材 万吨 1057 -25.9 1136 -6.1 未锻轧铜及铜材 万吨 587 6.2 3610 6.5 集成电路 亿个 5384
lg
...
金融界
2023-02-28
国寿安保基金一周观察:市场关注重点在资金面 银行缺长钱,同业存单利率继续上行
go
lg
...
善好于一手房。价格方面,食品类的猪肉、
农产品价格
均呈弱反弹态势;在煤炭事故的冲击下,煤炭价格有所上行。 流动性和政策方面,上周资金面波动较大。周初资金面偏紧,后续有所缓和。超储水平偏低,逆回购余额占比较高,因而资金面的稳定性大幅下降。在2022年4月后,由于疫情冲击,资金利率大幅下降,长时间低于政策利率。11月后资金有所收敛,但在理财赎回、疫情防控优化的冲击下,资金面再次下降。当前,在经济、政策、市场冲击过后,资金面收敛至政策利率水平,回归到疫情前的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的政策框架状态。 整体来看,市场仍然处于窄幅震荡时期,此前市场预期在防疫政策优化后,经济快速复苏,但在春节过后,市场转而关注复苏的速度和程度,体现债券维持震荡的状态。近期市场关注重点在资金面:超储水平偏低,资金面稳定性较差,银行缺长钱,同业存单利率继续上行。后续来看,在稳增长尚未明确见效的时期,货币政策环境预计仍将维持合理充裕。 【股票市场】上周A股市场先扬后抑,宽基指数集体小幅收涨,上证50跑赢创业板指,中证1000跑赢沪深300,小盘风格表现相对占优。 具体来看,周期风格继续领涨,近期高频数据持续向好,一线城市二手房数据持续回暖、开复工节奏加速均指向经济复苏,同时房地产政策再迎利好,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时点工作,经济复苏预期改善推动顺周期行情向上游扩散,煤炭、钢铁上周大幅领涨,家电、轻工制造、建筑建材等地产后周期行业表现同样较好。此外,科技部将把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增长引擎,继续给予大力支持,消息后投资者情绪受提振,CPO、计算机等板块大涨,中国电信称已全面布局大模型技术研发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关注产业版“ChatGPT”并已具备相关技术研发基础,三大运营商引领通信行业大涨。国内芯片股也在英伟达指引超预期的刺激下集体大涨。具体来看,煤炭、钢铁、家用电器、轻工制造、国防军工等行业领涨,美容护理、食品饮料、传媒、医药生物、社会服务等行业跌幅居前。 国寿安保基金认为,预期调整导致躁动环境发生变化,国内经济持续复苏,但预期不稳,海外经济超预期,但通胀粘性引发全球流动性预期恶化,分子与分母异向波动导致市场持续横向震荡调整,虽然坚定看好全年指数中枢上行,但短期市场或面临调整压力。 从国内看,高频数据、政策利好共同提振经济复苏预期,开复工节奏加速指向经济复苏,然而从调研情况看,地产与基建多为前期积压需求的释放,其持续性仍有待观察。上周实物量明显走强,项目开复工率超过2022年同期,钢材消费明显走强,水泥出货率同步提升。此外,一线城市二手房数据持续回暖,尤以杭州房地产市场“小阳春”最为引市场关注,2月两次土拍均出现多个地块封顶溢价成交。同时,证监会启动了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工作,有助于拓宽不动产项目的股权融资渠道,为存量资产注入新资金来源,探索不动产经营新的发展模式,加强了地产行业复苏预期。 从海外看,近期海外经济数据和企业盈利都证实,美国经济还没有进入明显疲软的阶段,美国2月综合PMI初值攀升3.4至50.2,创八个月新高,欧元区2月综合PMI初值52.3创九个月新高,市场担心经济的韧性激发美联储强力紧缩,海外加息预期持续回升,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重申3月再度加息50个基点,受此影响,人民币汇率承压,北上资金外流。
lg
...
金融界
2023-02-27
上一页
1
•••
274
275
276
277
278
•••
345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小心特朗普一句话引意外惊吓!美联储突然放鹰降息一次,黄金急跌失守3200
lg
...
中美突发重磅!特朗普:愿意前往中国与习近平会面 就经济问题等进行会谈
lg
...
美国重大突发!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 美国失去最后一个顶级信用评级
lg
...
从全球贸易支持者到对华鹰派,美国新任驻华大使为何变了?
lg
...
中美贸易休战后,投行第三次上调中国GDP预测!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0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60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