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鼓励国企和民企加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高效协作
go
lg
...
展。同时建议风光基地项目进行混改,优化
商业模式
,通过1+N模式,明确民营企业的参与比例,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风光基地竞选,激活市场活力。 在保障户用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因户用光伏对农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共富模式探索意义重大,国家正大力推进。但是在部分地方受变压器限容、整县推进政策执行出现偏差、备案并网流程复杂等因素影响,制约了户用光伏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利于“双碳”目标实现。南存辉委员建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农网升级改造进程,在试点县(市、区)开展台区变压器扩容、增容、升压改造。呼吁不以开展整县试点为由暂停、暂缓户用光伏项目备案、电网接入等工作。进一步优化户用光伏的备案、并网流程及要求,明确户用光伏的各类业务模式均以自然人名义备案、并网,统一电网接入要求,简化业主电站建设流程。在户用行业发展过程中,鼓励国央企与民企强化深度合作,共同联合开发。同时建议出台户用光伏的准入门槛、建设标准、运营资质等规范要求,保障户用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促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方面,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因其波动性和随机性等特征,对电网稳定和绿电消纳带来了挑战,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日益提升。储能作为重要的灵活性资源之一,在调峰、调频方面具备调节范围大、响应迅速、控制精确的优势,是非常好的配置。但其健康有序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市场化机制来培育和引领推进。南存辉委员建议合理疏导储能成本,合理界定输配电服务对应的储能成本,并将其纳入输配电定价成本构成范围,并推动发电侧储能的运行和价格政策制定。同时,建议加快新型储能数字化建设,同时合理制定新能源电源侧储能配置比例,出台政策鼓励在用户侧和电网侧配储。 鼓励国企和民企加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高效协作 当前,我国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南存辉委员表示,关于扩大内需,民营企业尤其是坚守实业的民营企业,要积极主动作为,紧密结合国家方向,立足行业企业实际,争当发展排头兵,努力以高质量供给“激活”有效需求。以正泰为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们要坚守实业,同时也要不断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扎实打造新时代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的企业新优势,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 “作为民营企业家,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闯关夺隘、顽强拼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勇担使命。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引导广大浙商继续激发创业创新创富活力,发扬四千精神和新四千精神,为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奋进“两个先行”贡献浙商力量。”南存辉委员说。 为了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南存辉委员建议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指导力度,在人才、金融、税收等各个方面不断深化优化政策支持,同时要激发一代又一代青年才俊投身创新事业,为国家发展凝聚更加磅礴的力量。 此外,南存辉委员还建议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鼓励国企和民企加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高效协作,通过“抱团出海”形成合作双赢模式。同时建议持续培育创新主体,支持民营企业投身绿色转型,用数字化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绿色发展新动力。
lg
...
金融界
2023-03-06
元宇宙发展风险研判与监管策略研究
go
lg
...
然而,当前元宇宙尚处于萌芽时期,产品和
商业模式
的不确定性较大,在法律、伦理、技术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通过梳理元宇宙的概念内涵和发展趋势,对元宇宙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加强元宇宙监管的建议。 元宇宙概念内涵 元宇宙(Metaverse)概念最初来自科幻作家史蒂文森创作的科幻小说《雪崩》,书中描述了一个名为Metaverse(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人们只要通过公共入口连接,就能以虚拟“化身”的形象进入其中,开启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另一种人生。出于理解视角的不同,目前业界对元宇宙概念内涵、外延与特征等认知仍存在较多争议,尚未形成共识。例如Gartner定义元宇宙是一个由通过虚拟技术增强的物理和数字现实融合而成的集体虚拟共享空间;《元宇宙产业链生态白皮书》提出“元宇宙是以信息基础设施为载体,以虚拟现实(VR/AR/ MR /XR)为核心技术支撑,以数据为基础性战略资源,构建而成的数字化时空域”;《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等。 总体来看,行业内广泛认为元宇宙是多种技术的“综合体”,是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扩展,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极大的想象空间。围绕元宇宙的组成要素以及价值体现,结合以上各类研究机构和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元宇宙是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未来网络等技术,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交互的数字空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现实社会活动与人际关系数字化迁移的新型社会形态。从产业构成来看,元宇宙横跨基础设施、硬件设备、软件服务、数据服务以及数字内容、智能制造、智慧政务等行业领域。 元宇宙发展趋势 随着5G、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深入应用,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线上业态的迅速发展,2021年以来元宇宙概念快速升温,成为政府、企业、资本关注的焦点,正进入有序发展的关键期。 (一)地方政府加速布局元宇宙新赛道 随着元宇宙在全球范围的快速兴起,地方政府加速跟进,陆续出台元宇宙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大力推动元宇宙在本地的快速发展和落地应用。自2022年以来,上海、武汉、河南、成都等地区陆续发布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或方案,系统谋划元宇宙发展。此外,北京市发改委、住建委联合发布《关于征集2023年市重点工程的通知》,将元宇宙等数字经济项目作为重点征集方向,通州区出台《关于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的八条措施》;江苏省多地对元宇宙发展与创新路径进行探索,昆山市发布《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无锡市提出打造国内元宇宙生态产业示范区,挂牌元宇宙产业园;海南省三亚市建设网易元宇宙产业基地项目,推动海南数字化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元宇宙市场规模预计持续增长 龙头企业、资本等纷纷投资元宇宙赛道,元宇宙企业加快发展,市场规模迅速增长。例如Facebook以20亿美金收购VR设备厂商Oculus;字节跳动斥资近1亿元投资代码乾坤、90亿元收购知名VR厂商Pico等;高瓴资本、真格基金、红杉资本等大型投资机构也成为元宇宙的活跃投资方,项目涉及技术引擎、虚拟平台、数字虚拟人、数字孪生云服务等领域。根据《2022年全球元宇宙投融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元宇宙产业共发生了704笔融资,总金额达868.67亿元。其中,中国(包括港澳台)完成125起,融资总额为127.82亿元。同时,从市场发展来看,根据华鑫证券研报显示,2022年全球元宇宙市场规模有望达2800亿美元,预计至2030年达63906亿美元,复合增速达55%。 (三)元宇宙产品和应用逐步涌现 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游戏企业等积极通过自研、合作等方式开展元宇宙技术布局和积累,加快推进元宇宙产品研发和应用,元宇宙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不断涌现。例如百度发布元宇宙产品“希壤”,腾讯推出数字藏品平台“幻核”。根据Sensor Tower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标题或者描述中包含“元宇宙”的上市APP共有552个,其中游戏领域相关APP 107个、金融领域相关相关APP 101个、社交APP 70个、娱乐APP 57个。 元宇宙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 元宇宙作为新兴业态,蕴藏着蓬勃的技术创新活力,具有丰富的应用市场空间,同时也具有不成熟、不稳定等特征,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可能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考虑到当前元宇宙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产品研发和
商业模式
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主要就当前面临或潜在的较为明显的风险挑战进行分析。 (一)经济风险 一是元宇宙炒作存在引发虚拟经济泡沫风险。当前元宇宙仍处于从0到1的起步阶段,相关技术产品、内容生态等尚未成熟,应用
商业模式
也处于探索中,产业化发展进程与目标愿景仍存在漫长距离。但随着社会各方对元宇宙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特别是资本投资热度的持续高涨,各类蹭热度、蹭流量等现象频发,元宇宙概念泛化、恶意炒作等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元宇宙中各类虚拟资产难以被准确估值,更多地取决于交易双方对其权益和价值的主观预期[1.元宇宙中虚拟财产交易的法律规制],容易出现虚拟资产的市场价值偏离现实资产增值能力的现象,可能引发新的虚拟经济泡沫风险。 二是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伴随元宇宙概念热度持续火爆,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捆绑“元宇宙”概念,以“元宇宙投资项目”“元宇宙链游”等名目吸收资金,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例如,编造虚假元宇宙投资项目、打着元宇宙区块链游戏的旗号进行诈骗、恶意炒作元宇宙房地产圈钱、变相从事元宇宙虚拟币非法谋利等行为。 三是元宇宙虚拟财产交易安全风险隐患。元宇宙场景下虚拟财产交易大多通过数字代币跨域流转,其交易模式与现实世界存在较大差异,面临诸多新的风险挑战。一方面,虚拟财产交易系统易遭受黑客侵入、病毒袭击等风险,交易过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用户财产损失。另一方面,一些非法分子利用虚拟财产交易高度匿名化的特点,通过违法收入对数字资产进行大幅投资、疯狂炒作或者购买境外数字资产等方式,逃脱现有金融监管体系,开展非法收入洗钱等违法行为。 (二)数据安全风险 一是数据量暴增加大个人信息保护难度。元宇宙场景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或将大量收集、存储和使用个人信息数据,例如个人姓名、电话以及个人生物特征、行踪轨迹、健康状态、平台浏览记录等相关数据,预期可见的数据收集量增长,将进一步加大当前个人信息保护监管体系下的告知同意原则实施难度,容易出现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侵犯个人隐私权等问题。同时,部分元宇宙场景下长时间、持续性的用户行为监控和沉浸式体验应用推广,也可能降低平台、用户等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敏感度,给个人信息合规收集和使用带来新的挑战。此外,元宇宙场景下大量个人信息特别是财产交易、行踪轨迹等敏感信息的存储、使用和流通,也将进一步增加个人信息泄露、违规出售交易等风险,可能造成个人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 二是元宇宙全球化发展带来数据安全保障新挑战。元宇宙是基于多种技术构建的虚实结合的数字空间,将加快推进地理空间信息众包数据收集和开发利用,在吸引更多高精地图和定位企业、用户等参与建设和应用的同时,可能增加我国敏感地理空间信息泄露和恶意应用风险。另一方面,基于当前元宇宙具有去中心化特征的认识,未来元宇宙发展可能不仅局限于某个地区或者国家,全球化的发展或将不可避免的涉及数据跨境问题,对我国数据安全保障带来新的挑战。 (三)知识产权风险 从元宇宙开发者的角度而言,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场景需要对现实世界中的建筑、道路、产品、作品等进行复刻或还原,可能会面临著作权侵权和商标侵权等风险。从用户的角度而言,元宇宙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创作和编辑,然而用户利用开发者提供的工具创作出的作品的版权归属难以确定,其他用户在凭借自身喜好对元宇宙中的作品进行编辑之后形成的新作品是否具有可版权性,版权如何归属仍然有待商榷。此外,元宇宙的出现将会打破严格的地域边界,未来可能涉及跨境确权授权问题,为现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带来重大考验。 (四)行业监管风险 一是元宇宙中各主体权利和义务认定困难。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虚拟身份是用户连接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关键,也是元宇宙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可信的虚拟身份认证机制,许多元宇宙项目非实名制,用户只需要简单注册就可以创建虚拟身份进行访问,部分平台也不会对用户真实身份进行核实,虚拟身份和现实身份难以一一对应,可能会影响虚拟身份权利与义务的正常实现。此外,目前元宇宙中平台、用户等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尚不明确,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时,很可能导致难以认定责任主体及现有合规要求无法适用的情况,无法有效保障各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是元宇宙虚拟资产相关制度仍需探索。虚拟资产的确权和交易是元宇宙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缺乏关于虚拟资产确权、交易的相关制度。确权方面,由于虚拟资产很难通过单一的权属理论一刀切处理,根据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对其著作权及相关主体侵权责任作出认定相对困难。交易方面,目前有关元宇宙虚拟资产交易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尚未出台,对于可能涉及到的虚拟资产交易场所设立是否需要进行工商注册,以及交易主体税收管理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明确,不规范的虚拟资产交易活动可能会引发金融安全风险。 三是新型违法违规行为为执法带来新挑战。元宇宙中的虚拟身份承载着现实主体一定的人格属性和财产属性,但并不能与现实主体完全等同,对于元宇宙中可能出现的如“性骚扰”等违规行为的法律性质和责任认定,需要结合具体的场景进行分析。此外,监管元宇宙违法违规行为涉及的部门较多,目前尚未构建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执法部门不明确。同时,元宇宙突破了国家边界,可能会对单个国家的有效执法带来障碍。 加强元宇宙监管的建议 (一)加强具体应用场景下法规制度探索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推动元宇宙产品开发者、用户以及平台等依法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个人隐私、内容安全等领域的安全风险分析研判,积极开展面向社交、金融等元宇宙重点领域和典型应用场景的制度探索和法律法规研究。 (二)构建协同共治的元宇宙监管体系 建议国家层面推进数字身份认定、数字资产确权等相关基础制度体系建设,地方层面积极开展元宇宙发展负面清单等的研究制定工作,明确监管责任主体,共同保障元宇宙产业安全有序发展。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监管和信息共享机制,开展联合监管试点,提升监管效能。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依法从严打击元宇宙发展过程中的违法违规活动,重点防范诈骗、恶意炒作、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 (三)探索建设元宇宙监管沙盒 围绕元宇宙典型应用场景,划定一定范围探索建立“监管沙盒”,面向数据商、NFT等新业态建立基于区块链、可信计算等技术的监管服务平台,构建审慎宽容的监管环境,为元宇宙技术创新和
商业模式
落地提供试验田。研究制定“监管沙盒”建设方案,健全完善“监管沙盒”管理细则,积极开展政策先行先试,推动监管规范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探索建立资金存管机制,推动元宇宙领域的企业与银行实现存管系统直连,保障企业合规运营,提升金融防范能力。 (四)加强关键技术创新 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发展扩展现实(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三维建模等元宇宙关键技术,推动技术成果落地。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升级,与生产制造、商业贸易、电商物流等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培育面向细分领域和典型应用场景的元宇宙产品及行业级解决方案。加快元宇宙互联网生态环境构建,探索Web3.0技术研发和应用生态发展。 (五)加强行业引导和企业自律 积极推动元宇宙行业组织建设,成立元宇宙领域的产业联盟、协会等行业组织,搭建元宇宙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行业组织等力量组建专家库,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法律、金融等全方位服务。充分发挥元宇宙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推动开展元宇宙领域的合作交流活动,推进企业签署行业自律协议。鼓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开展元宇宙相关标准规范研究,探索建立元宇宙虚拟资产交易信用体系,推动构建诚信、互信、可信的交易生态。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6
NFT 市场之战:Blur vs OpenSea
go
lg
...
中一个正在严重威胁 OpenSea 的
商业模式
的竞争对手就是Blur。让我们深入了解两个市场巨头之间的战斗,以了解 NFT 行业的未来。 尽管 NFT 早在 2015 年就出现了,但直到 2021 年才开始流行起来。当时,买卖和创建 NFT 的主要场所是 OpenSea,该平台由 Devin Finzer 和 Alex Atallah 在2017 年创办。当然,该平台立即取得了成功,其收入从 2020 年的估计 50 万美元增加到 2021 年的数亿美元。这反映在其 130 亿美元的巨额估值中。作为参考,点对点电子商务网站 eBay 的估值为 260 亿美元。 OpenSea 提供了普通 NFT 购买者需要的基本功能和大多数工具,但它们仍有需要改进的空间。例如,购买者每次交易时需要支付的 2.5% 的交易费总是会被竞争对手压低。在 OpenSea 上发帖的主要吸引力在于网站上买家和卖家的绝对数量,但由于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消息传递达成交易,然后以更便宜的费用在另一个网站上完成。2022 年 11 月,OpenSea还因发布了一种允许NFT收藏品只在执行创作者版税的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工具而受到抨击。社区对 OpenSea 表示他们不会对未使用链上执法方法的收藏品征收版税这一事实提出异议。 Blur 于 2022 年底推出,是一个面向高级和专业 NFT 交易者的 NFT 市场。它拥有包括投资组合分析工具、市场聚合和更快的市场清扫在内的一些功能。此外,Blur不收取交易费,很显然相比于OpenSea 来说,Blur在这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该平台最初从2023 年 2 月空投其 BLUR 代币后流行起来。该代币被提供给平台用户并且利润丰厚,一些空投价值超过一百万美元。由于代币因市场活动而获得奖励,因此它们的交易量被人为夸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Blur 在 2 月份的交易量上击败了 OpenSea。 OpenSea 已通过多种方式应对 Blur 威胁。最初,由于 Blur 缺乏完整的创作者版税执行,他们禁止在 OpenSea 上铸造的 NFT 出现在 Blur 市场上。然而,在 Blur 在交易量方面超过 OpenSea 后不久,他们改变了策略,即退出了“零费用”模式,并提供可选的创作者版税。这一决策是在Blur发布了一篇博客文章后发生的,文章中指出NFT创作者必须选择OpenSea或Blur,并推荐收藏品拒绝OpenSea以选择其他市场。OpenSea的快速反应表明他们认为Blur是对他们业务的严重威胁,并愿意在短期内放弃收入,以与Blur竞争交易量和用户。 OpenSea 或 Blur 将如何通过其零费用模式产生收入还有待观察。考虑到 Blur 的空投,他们实际上是在向用户付费以增加交易量,这在短期内可能会奏效,但如果用户不坚持,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对于增加交易量来说可能是徒劳的。另一方面,尚未发行代币且可能永远不会发行代币的 OpenSea 在用户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在交易量方面却落后了。这并不意味着 Blur 仍有增长空间,甚至变得与 OpenSea 的规模相当。鉴于 OpenSea 丰富的资源和既定的历史,他们显然是赢得这场战斗的热门人选。 NFT 市场大战真正的赢家:用户。现在这两个主要市场都采用“零费用”模式,现在是在不损失每笔交易资金的情况下投机 NFT 的最佳时机。自从其版税的主要拥护者 OpenSea 不再严格执行以来,因此创作者可能受益最少。当尘埃落定后,NFT 市场将因为这场大卫(David)与歌利亚(Goliat)的战斗后变得更加高效更便捷。 作者:比推BitpushNews Lincoln Murr, Linn Liu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6
ChatGPT思考:探索智能的极限
go
lg
...
种思路也是过去二十年,中文互联网常见的
商业模式
:首先硅谷做出来一个东西,然后我们把它抄过来。 但这里的问题是,首先,ChatGPT 可不像打车软件,复现难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光从人的角度看,GPT 的产生,是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从 2015 年开始就不断研究的结果。OpenAI 的首席科学家, Ilya Sutskever,深刻地相信 AGI 一定能实现。作为图灵奖得主 Geoffery Hinton 的大弟子,从 2007 年就开始研究深度学习。他的 citation 有 37 万,发过的文章精准踩中了过去十年 Deep Learning 的所有关键节点。即使是如此强大的团队,从 GPT 2 到 GPT 3.5 也花了四年的时间,它的科学与工程的难度可想而知。 同时,初代 ChatGPT,是 OpenAI 在 GPT 3.5 的基础模型上,花了两星期时间对着 dialog 做 finetuning 之后随手扔出来的 demo。这里真正强的并不是 ChatGPT 这一个产品,而是底下的 GPT 3.5 基础模型。这个模型还在不断地演化,GPT 3.5 系列在 2022 年更新了三个大版本,每个大版本都显著强于前一个版本;同样地,ChatGPT 发布两个月一共更新了四个小版本,每个小版本都在单个的维度上比前一个版本有着明显的改进。OpenAI 的所有模型都在持续不断的演化,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强。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只盯着当前 ChatGPT 这一个产品看,无异于刻舟求剑。当 ChatGPT 出现的时候,它对已有的语音助手们形成了降维打击;如果看不到基础模型的演化,即使花个一两年辛辛苦苦做出一个类似的东西,那时候 OpenAI 的基础模型也在继续变强,如果他们接着产品化,以新的更强的基础模型 finetune 到一个更强的产品,难道要再被降维打击一次吗? 刻舟求剑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做中国的 OpenAI 第二种答案是,要做中国的 OpenAI。给出这个答案的玩家,跳出了经典中文互联网产品思维。他们不止看到单个产品,而且还看到了这个产品背后,基础模型不断演化的强大驱动力,来源于尖端人才的密度和先进的组织架构。 • 尖端人才的密度:不是一个人集资源带队然后把任务按层级打包分配给底下的人,而是一群顶级的集 science 和 engineering 于一身的人们共同协作; • 先进的组织架构:Language 团队与 Alignment 的团队相互合作迭代,然后底下 scaling 团队和 data 团队帮忙提供基础设施,每个 team 都非常小,但目标明确路径清晰,高度集中资源,朝着 AGI 进发。 所以,如果要做这件事情,不只要看到产品,还要看到它背后的人才团队和组织架构;按稀缺程度排名的话,人 > 卡 > 钱。 但这里的问题是,不同的土壤对创新的鼓励程度是不一样的。在 OpenAI 刚创立的 2015 年,它的投资者们都相信 AGI ,即使当时看不到什么盈利的点。现在 GPT 做出来了,国内的投资者们也都信了 AGI,但相信的点或许也不一样:到底是信 AGI 能挣钱,还是信 AGI 能推动人类发展? 更进一步地,即使 OpenAI 就产生在这里,明天就出现,但他们跟微软达成的 deal,能否跟国内的云计算厂商达成呢?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都需要极大的成本,需要一个云计算引擎作为支撑。微软可以倾尽所有,让整个 Azure 给 OpenAI 打下手,这个换到国内,阿里云有可能给一个创业公司打下手吗? 组织架构很重要,只有尖端的人才和先进的组织架构才能推动智能的不断迭代与进化;但它同样需要跟所在的土壤做适配,寻找可以 flourish 的方法。 探索智能的极限 第三种答案是,要探索智能的极限。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的答案。它远超刻舟求剑式的经典互联网产品思维,也看到了组织架构和尖端人才密度的重要性,并且更重要地是它看到了未来,看到了模型演化与产品迭代,思考着如何把最深刻,最困难的问题用最创新的方法来解决。 这就涉及到了思考大模型的极限思维。 02. 极限思维 观察现在的 ChatGPT / GPT-3.5 ,它明显是一个中间状态,它还有很多显著可以加强,并且马上就能加强的点,包括: • 更长的输入框:开始的时候,GPT 3.5 的上下文最长到八千个 token;现在的 ChatGPT 上下文建模的长度似乎已经过万。并且这个长度明显可以接着增长,在融入 efficient attention 和 recursive encoding 的方法之后,context length 应该可以接着 scale 到十万,甚至百万的长度; • 更大的模型,更大的数据:模型的大小还没有到极限,MoE 可以接着把模型 scale 到 T 的量级;数据的大小还没有到极限,人类反馈的数据每天都在增长; • 多模态:在增加了多模态数据(音频,图片),特别是视频数据之后,总体与训练数据的大小可以再增大两个量级,这个可以让已知的能力接着按 scaling law 线性增加,同时还有可能继续出现新的涌现能力。比如可能模型在看过各种几何形状的图片,以及看过代数题之后,或许会自动学会做解析几何; • 专业化:现有的模型在文科上大概相当于研究生水平,但在理科上相当于高中或大一大二的学生水平;已有的工作已经证明我们可以把模型的技能点从一个方向挪到另一个方向,这就意味着即使不做任何 scaling,我们依然可以在通过牺牲其他方面能力的情况下,把模型朝着目标方向推进。比如牺牲掉模型的理科能力,把它的文科能力从研究生推到专家教授的水准。 以上四点只是现阶段可以看到的,马上就可以加强但暂时还没有加强的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模型的演化,会有更多可以被 scale 的维度进一步体现出来。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有极限的思维,思考当我们把能够拉满的维度全部拉满的时候,模型会是什么样子。 能够拉满全部拉满 模型的输入框可以接着加长,模型的大小可以继续增大,模型的数据可以继续增多,多模态的数据可以融合,模型的专业化程度可以继续增高,所有这些维度可以继续往上拉,模型还没有到极限。极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模型的能力会怎样发展呢? • Log-linear 曲线:一部分能力的增长会遵循 log-linear 的曲线,比如说某项任务的 finetuning。随着 finetune 数据的指数增长,模型所对应的 finetune 的任务的能力会线性增长。这部分能力会可预测地变得更强; • Phase change 曲线:一部分能力会随着 scaling 继续涌现,比如说上文中的模型做解析几何的例子。随着可以被拉满的维度被不断拉满,新的,难以预测的涌现能力会接着出现; • 多项式曲线?当模型强到一定程度,与人类 align 到一定程度之后,或许一些能力的线性增长,所需要的数据,会突破指数增长的封锁,而降低到多项式的量级。也就是说,当模型强到一定程度之后,它或许不需要指数级的数据,而是只需要多项式级的数据,就可以完成泛化。这可以从人类的专业学习中观察到:当一个人还不是领域专家的时候,ta 需要指数级的数据来学习领域的知识;当一个人已经是领域专家的时候了,ta 只需要很少量级的数据就自己迸发出新的灵感和知识。 所以,在极限思维下,把所有能拉满的维度全部拉满,模型注定会越来越强,出现越来越多的涌现能力。 反推中间过程 在思考清楚极限的过程之后,就可以从极限状态往后反推中间过程。比如说,如果我们希望增长输入框的大小: •如果希望把模型的输入框从千的量级增长到万的量级,可能只需要增加显卡数量,进行显存优化就能实现; •如果希望接着把输入框从万的量级增长到十万的量级,可能需要linear attention的方法,因为此时加显存应该也架不住 attention 运算量随输入框长度的二次增长; •如果希望接着把输入框从十万的量级增长到百万的量级,可能需要recursive encoding的方法和增加long-term memory的方法,因为此时 linear attention 可能也架不住显存的增长。 以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反推不同阶段的 scaling 需要怎样的技术。以上分析不止适用于输入框的长度,也适用于其他因素的 scaling 的过程。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得到清晰的从现阶段的技术到 scaling 的极限的每个中间阶段的技术路线图。 按模型演化进程产品化 模型在不断演化,但产品化不需要等到最终那个模型完成 — 每当模型迭代出来一个大的版本,都可以产品化。以 OpenAI 的产品化过程为例: •2020 年,初代 GPT 3 训练完成,开放 OpenAI API; •2021 年,初代 Codex 训练完成,开放 Github Copilot; •2022 年,GPT-3.5 训练完成,以 dialog 数据 finetune 成 ChatGPT 然后发布。 可以看到,在中间阶段的每一个重要版本,模型的能力都会增强,都存在产品化的机会。 更加重要的是,按照模型演化进程产品化,可以在产品化的阶段适配市场。学习 OpenAI 的组织架构来推进模型演化本身,但产品化可以按照本土市场的特征来。这种方式或许可以既学到 OpenAI 的先进经验,又避免水土不服的问题。 03. 人工智能显著超过人类的点 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了要用模型演化的视角来分析模型,要用极限的思维讨论模型的演化历程。现阶段马上可以加强的点包括了输入框的长度,更大的模型和数据,多模态数据,和模型的专业化程度。现在让我们再把视野放得更长期些,思考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中,模型如何进一步地往极限推。我们讨论: • 并行感知:一个人类研究员一次顺序地读四五篇论文已经是极限,但模型输入框变长之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并行阅读一百篇论文。这意味着,模型对外部信息的感知能力远超人类一个数量级; • 记忆遗传: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子代只继承父代的基因,但不继承父代的记忆,这意味着每一次生殖都需要重启一次;在模型的演化过程中,子代可以继承父代的记忆,并且这个继承的程度可控:我们可以设置子代继承 100%,50%,20% 的记忆,或清空记忆,这意味着父代的经验和技能可以不断累积; • 加速时间:人类相互交流的速率是受到人类说话的物理速度限制的,而模型相互交流的速率可以远快于人类,这意味着模型可以通过相互交流来解决人类数据随时间线性增长的问题;人类演化的过程受到物理时间的限制,模型的演化可以比人类的物理时间快上几个数量级,这意味着模型的进步速度可以远快于人类; • 无限生命:一个人的生命有限,百年之后终归尘土,但模型的权重只要不丢失,就可以不断地演化。 从这些角度来说,人工智能超过人类并不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这就引发了下一个问题: 如何驾驭远超人类的强人工智能? 这个问题,是 Alignment 这项技术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 04. Alignment 对齐 当前阶段,模型的能力,除了 AlphaGo 在围棋上超过了最强人类之外,其他方面的 AI 并没有超过最强的人类(但 ChatGPT 在文科上或许已经超过了 95% 的人类,且它还在继续增长)。在模型还没超过人类的时候,Alignment 的任务是让模型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期望;但当模型继续演化到超过人类之后,Alignment 的任务就变成了寻找驾驭远超人类的智能体的方法。 Alignment 作为驾驭远超人类的智能体的方法 一个显然的问题是,当 AI 超过人类之后,还可以通过人类反馈让 ta 更强 / 更受约束吗?是不是这个时候就已经管不了了? 不一定,即使模型远超人类,我们依然又可能驾驭 ta,这里的一个例子是运动员和教练之间的关系:金牌运动员在 ta 的方向上已经是最强的人类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练就不能训练 ta。相反,即使教练不如运动员,ta 依然可以通过各种反馈机制让运动员变得更强且更有纪律。 类似地,人类和强人工智能的关系,在 AI 发展的中后期,可能会变成运动员和教练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人类需要的能力并不是完成一个目标,而是设定一个好的目标,然后衡量机器是否足够好地完成了这个目标,并给出改进意见。 这个方向的研究还非常初步,这个新学科的名字,叫 Scalable Oversight。 Alignment 与组织架构 在通往强人工智能的路上,不只是需要人类与 AI 对齐,人类与人类,也需要高度的对齐。从组织架构的角度,alignment 涉及到: • Pretraining 团队与 instruction tuning - alignment 团队之间的对齐: 这两者应该是一个相互迭代的过程,pretraining 团队不断地 scale 基础模型,alignment 团队为基础模型做 instruction tuning,同时用得到的结果反向指导 pretraning 团队的方向。 • Pretraining / Alignment 团队与 Scaling / Data 团队的对齐: scaling 负责为 pretraining / alignment 做好基础设施,data 做好高质量数据与人类反馈数据。 • 创业公司与 VC 的对齐: AGI 是一个困难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投入,这需要各个方面的人都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高的视野。烧一趟热钱后催产品化然后占满市场的逻辑在大模型时代应该已经不复存在了。大模型的游戏要求 ta 的玩家们有足够高的视野与格局,模型的演化会让有足够耐心的,踏实做事人们在长期得到丰厚的回报,也会让只看短期刻舟求剑的人们一次又一次被降维打击。 05. 结语 在 2017 年,我刚刚入行 NLP 的时候,花了很大的力气做可控生成这件事情。那个时候所谓的 text style transfer 最多就是把句子情感分类改一改,把 good 改成 bad 就算是完成了 transfer。 2018 年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如何让模型从句子结构的角度修改句子的风格,一度误认为风格转换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今 ChatGPT 做风格转换简直信手拈来。那些曾经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曾经极其困难的事情,今天大语言模型非常轻松地就能完成。 在 2022 年一整年,我追踪了从 GPT-3 到 GPT-3.5 的全部版本迭代,亲眼看到它一步步地从弱到强不断演化。这个演化速度并没有变慢,反而正在加快。那些原先看来科幻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为现实。谁会知道未来会怎样呢?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 《诗经 · 黍离》 Reference 1. Ilya Sutskever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x04W_mMAAAAJ&hl=en 2. GPT 3.5 系列在 2022 年更新了三个大版本 https://platform.openai.com/docs/model-index-for-researchers 3. ChatGPT 发布两个月一共更新了四个小版本https://help.openai.com/en/articles/6825453-chatgpt-release-notes 4. 微软 Azure 辅助 OpenAI https://blogs.microsoft.com/blog/2023/01/23/microsoftandopenaiextendpartnership/ 5. efficient attention https://arxiv.org/abs/2302.04542 6. recursive encoding https://openai.com/research/summarizing-books 7. MoE 可以接着把模型 scale 到 T 的量级 https://arxiv.org/abs/2101.03961 8. log-linear 的曲线 https://arxiv.org/abs/2001.08361 https://arxiv.org/abs/2203.15556 9. Phase change 曲线 https://arxiv.org/abs/2206.07682 10. linear attention https://arxiv.org/abs/2103.02143 https://arxiv.org/abs/2302.04542 11. recursive encoding https://openai.com/research/summarizing-books 12. long-term memory https://arxiv.org/abs/2112.04426 13. OpenAI API https://platform.openai.com/docs/introduction/overview 14. Github Copilot https://github.com/features/copilot 15. Scalable Oversight https://arxiv.org/abs/2211.03540 16. 从 GPT-3 到 GPT-3.5 的全部版本迭代 https://yaofu.notion.site/How-does-GPT-Obtain-its-Ability-Tracing-Emergent-Abilities-of-Language-Models-to-their-Sources-b9a57ac0fcf74f30a1ab9e3e36fa1dc 来源:元宇宙之心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5
人工智能如何重新定义Web3
go
lg
...
迹。 AI+区块链的结合,或将带来新的
商业模式
和机会。例如: 1、更智能的dApps和智能NFTs 随着区块链开发者整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网络3.0将可能引入更智能的分散式应用(dApps),具有更先进的现实世界效用。 一个迷人的早期例子是Alethea AI的Alice--第一个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非可替代代币(NFT),它在从每一次新的互动中学习的过程中改变了与人交往的方式。作为第一个智能NFT(iNFT),Alice有自己的个性,能够与互联网用户进行详尽的对话,并在这个过程中向他们学习。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进步,下一代dApps和NFTs可能会从其功效中受益,因为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获得了更好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而下一代NFTs将带有类似人类的行为。 2、个人数据的价值实现 虽然社交媒体巨头和营销公司已经在收集我们的浏览数据,以提供更相关的广告,但这并不符合网民的最佳利益。Web 3.0的去中心化精神旨在通过让人们重新控制他们的数据,带来更多的用户权力--这些数据可以选择与服务商共享,由服务商直接向用户付费。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算法,服务商将能够分析更大量的数据,并在个性化用户体验时考虑更多因素。Web 3.0用户将收到更多客制化服务的同时,也从另一个维度实现了个人数据的价值化。 核心AI+区块链项目分析 以下是AI+区块链赛道中市值TOP10的项目简介,数据来源CoinGecko。 1、FET 项目介绍 Fetch-ai Network 是一个位于剑桥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项目结合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分类账本等技术,搭建一个开放的经济框架,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交易环境,以实现围绕去中心化数字经济构建的 智能基础设施。 应用场景 智能识别:医院使用 Fetch-ai 的集体学习功能训练机器人的学习算法,以对医院中需要检测的胸片等X光图像进行识别,定位患者的病灶,经统计,经过训练的 AI 模型识别病例的准确率为 90%。 癌细胞检测:通过与波兹南超级计算网络中心 (PSNC) 的集体学习合作, Fetch-ai和 PSNC 将为全球医院和研究中心训练算法,以在未来识别和检测患者血液或组织活检中的循环癌细胞。 预测性维护:预测性维护是一个在机器潜在故障发生之前识别它们的过程。为了识别制造机械的潜在故障,Bosch正在利用 Fetch-ai 的集体学习来预测博世机器的潜在故障,同时维护数据隐私。近期,Bosch和 Fetch.ai 宣布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以组建一个新的 Web3 基金会——Fetch.ai Foundation,旨在研究、开发和利用 Web3 技术,用于跨越移动、工业和消费领域的实际用例。 供应链集成:Fetch-ai Network 和 LiquidChefs 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利 用 Fetch-ai Network 的自主经济代理与其搜索和发现框架集成,以建立本地和透明的供应链,使 LiquidChefs 能够搜索并连接其附近的任何可持续供应商。 2、OCEAN 项目介绍 Ocean Protocol是一个用于web3数据经济的工具,为开发者提供工具来构建数据市场,管理数据NFT和DeFi数据代币。数据所有者和消费者可以使用Ocean Market应用程序以安全、隐私的方式发布、探索和使用数据。 项目优势 团队经验丰富:在区块链、数据处理和AI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 赛道具备潜力: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可以实现公证、透明和安全的数据共享,极大的解放AI市场,是未来 AI板块的核心数据层。 资源丰富:已经与新加坡政府、SingularityNET、Mattereum 和 IBM Watson AI XPRIZE 等机构和项目达成合作关系。 持续迭代能力强:产品从 V1-V4,每个版本都在持续迭代,V4 主要特色包括:通过单边质押解决 rug pull 问题,添加数据 NFT(ERC-721)以提高数据 IP 管理 的灵活性,社区货币化等。 3、AGIX 项目介绍 SingularityNET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人工智能平台和市场。在 SingularityNET平台上运行的代理可以灵活地将工作外包给彼此——交易信息、协商付款以及进行影响代理声誉的评级。此外,在这个开源的市场上,每一个为生态提供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服务的人,都回收到一定数量的代币作为奖励。 项目优势 AI Marketplace:AI市场提供了许多用户可以购买的 AI 支持的服务; AI Publisher:允许 AI 开发人员在平台上发布他们的产品并从中获利; 4、NMR 项目介绍 Numerai是一种由数据科学家网络建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对冲基金。 Numerai Tournament 的核心是免费数据集。它由经过清理、规范化和混淆的高质量财务数据组成。该平台的主要目标是将去中心化引入数据科学领域,并允许开发人员在创建有效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面展开竞争。 应用场景 Numerai Tournament:一种对冲基金,根据全球竞争数据科学家网络所做 的数千项预测的汇总来交易股票。Numerai每天从其用户那里收到大约1 亿条预测,然后创建一个元模型进行投资。 Numerai Signals:收集 Russell 3000 股票预测的持续锦标赛。 Erasure Bay:一个信息交换市场,可以交易任何类型的信息,包括估值模型、产品反馈等。 AI+区块链技术面临的挑战 R3PO认为,区块链和AI均是自互联网发明以来最具颠覆性的两项技术,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给AI带来良好的数据基础,AI又拥有成熟的模块资源和算法资源。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技术应用只是冰山一角,两者的融合将影响未来几十年社会的发展轨迹和进步,有可能创造一个更高效、更安全、更个性化的数字经济,为个人和公司等带来新的
商业模式
和机会。但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挑战。 1、安全问题 人工智能需要处理大量数据才能发挥作用,而区块链上的数据为避免受黑客侵害是经过安全加密的,那么,为了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有必要对相关文件和数据进行解密,这将令数据更容易受到恶意攻击。WEB3.0发展至今也尚未形成完善的安全体系,所以还有待进一步形成统一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2、成本和效率的限制 人工智能在提高区块链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如目前的分布式技术的应用,涉及大规模的计算和存储系统,硬件上的限制,甚至物理上,运行设备能源的产生,传输,存储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I与区块链实际应用的落地。 当前考虑到诸多链上实际运行时导致的 tps 限制与 gas 费成本,都将使得真正运营在区块链上的人工智能商业应用的成本会难以想象的高,而实际效率则会难以想象的低。 所以目前,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仍在初始摸索中。 结语 ChatGPT带来的AI热度还在持续发酵,而“区块链+AI”项目已历经一轮短时间内的暴涨和暴跌。数据显示,AI概念加密项目代币总市值一度超过50亿美元,如SingularityNET曾2月初上涨超过290.53%,但目前这些项目已经迅速回落。 短期的FOMO情绪虽然给AI+区块链项目带来了更多关注度,但究其根本,项目未来的发展还是要回归到本身的价值。仅有AI皮毛的一些项目并不能扛起WEB3.0的大旗,这场WEB3.0的革新之旅的终点到底是什么,也无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是价值的重新定义?还是去中心化打败中心化?但目前我们可以知晓的是,AI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无疑将迸发出更精彩的可能性,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panews 作者:Zelda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5
Zonff Partners:Web3游戏行业观察十问
go
lg
...
史上看,游戏以及游戏发行可以归类为三种
商业模式
之一(新的
商业模式
不一定是对旧
商业模式
的替代或改进)。 第一种类型的游戏是硬拷贝。游戏软件通过软盘、游戏包、CD 和 DVD 分发,购买硬拷贝后,游戏玩家将一直玩到游戏结束。如今,Steam 和 Origin 等平台通过用户可以下载的数字副本提供此类游戏。 第二种是免费游戏。玩家可以免费下载游戏或在线玩游戏,但游戏中也有付费的机会,例如购买物品。王者荣耀和绝地求生就是在此类的佼佼者,每年在全球给腾讯带来数以亿计的收入。 第三种是让用户赚钱。天堂和许多其他 MMORPG 游戏都属于这一类。这种类型不会仅限于游戏,而会衍生出许多与真实世界融合的场景,如职业游戏商人。 在主机游戏时代,总销量破 3000 万份已经是顶级游戏产品的存在。而进入网络游戏时代,MAU 破千万的游戏都比比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除了游戏的娱乐属性,网络给游戏还融入了社交属性。许多原先不玩游戏的人因为朋友的影响而开始下载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游戏,朋友间共同玩局游戏已经成为了年轻人重要的社交方式。 传统网络游戏区别于单机游戏 — 社交 而对于 Web3 游戏来说,除了延续网络游戏重要的社交属性,区块链的特性也将虚拟经济中的所有权概念变为现实。不仅是游戏,Crypto/NFT 资产产出、消耗、交易所产生的经济激励会吸引大量玩家入场。即使 CSgo/梦幻西游等网络游戏都存在场外游戏装备的法币交易,但标的物本质还是一串可复制代码。之前爆出 CSgo 高管偷偷改代码复制枪械去偷卖盈利,NFT 则可以避免此类事情发生。亦如房地产登记制度表面上是调整人与物的关系,实际上是调整人与人的关系。Web3 使得虚拟资产/经济所属关系的调整成为可能。 Web3游戏区别于单机游戏 — 社交 + 资产交换 借用 Web1 与 Web2 的概念,我们认为传统网络游戏的状态类似于 Web1 – 用户偏向于读取而非写入。游戏玩家可以玩一把英雄联盟但无法直接参与其角色和技能的规则设计,只是被动消费游戏开发者开发的游戏内容和逻辑。我们称这种范式称为 1.0 ,而区块链将带来游戏 2.0 。在强不可变执行平台上强制执行所有权,这些平台的计算能力随着可验证计算(证明系统、证明递归和聚合、Rollup 层架构、硬件加速等)的不断创新而扩展,并且其编程范例力求无许可的可组合性和互操作性。许多玩家可以无国界地直接参与核心游戏系统的创造和发展 — 不仅仅是装饰物品、自定义游戏模式和地图,还有底层角色设计、人工智能系统和物理系统 — 进行模块化组合(可组合性)并拥有跨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创作(互操作性)。 Web 3 游戏区别于传统网络游戏 — 玩家参与治理设计 图片来源:https://www.guiltygyoza.xyz/2022/08/game 2-in-schematics) 问题二:Web3 游戏的从业者画像有何变化? 自 2021 年上半年 Axie Infinity 爆火所引发的一轮 GameFi 牛市到如今已近两年,一个明显的感觉是这个赛道的创业者画像从 crypto native 的创业者尝试游戏场景,转变为传统游戏大厂的从业者开始尝试结合 crypto 领域。虽然看似两者都是 crypto 加 game 的形式,但往往底层逻辑有所不同。 Web3 游戏发展时间线 前者 crypto native 的创业者尝试游戏场景所做的项目,能在 2021 年下半年成功火起来,即意味着其团队最晚也是在 2021 年上半年看到了市场机会并开始准备资金寻找团队开发产品。即使当时众多的游戏(如 Cryptomines/BNBH/BNX 等)以其 Ponzi 的经济模型受到不少人诟病,并被后来许多玩家认为那根本不属于游戏,但团队本身的市场判断力与执行力是很强的。这部分创业者熟悉区块链行业的基本逻辑,知晓公链、NFT、Tokenomics、DeFi、Twitter/Discord 市场宣传等方面的玩法,放弃了游戏的 “可玩性” 转为以代币价格上涨套利(短期赚钱)为主要目的。 而后者本身作为多年的游戏行业从业者,对于游戏性本身往往更加热忱,更加注重游戏本身的 “可玩性”。长期看这是个非常好的出发点,但部分开发者一味追求游戏可玩性反而对 Token/NFT/Crypto 社区等文化嗤之以鼻,认为只要做出好游戏简单套上 Token/NFT 等元素即可降维打击那些 crypto native 做游戏的创业者,我们认为这是不对的。许多传统游戏从业者在尝试 Web3 市场时,应当懂得 Web3 的游戏规则,而不应当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去对 Web3 玩法全盘否定。比较基本的问题如上哪条公链,是否需要做市商,如何建立和维护项目的社区等都应当在前期有所考虑和准备。作为蝉联了 14 年手机销售冠军的诺基亚,拥有多年的手机设计生产销售经验,但在智能手机时代却被苹果公司打败。同样的,传统游戏从业者如果过于坚持原有游戏开发路径依赖,经验也可能变为 Web3 游戏领域的绊脚石。 问题三:游戏大厂下场 Web3,走传统游戏 + Tokenomics 的模式(链改)是可行的吗? 这里的传统 Web2 游戏的 “链改” 是指,将传统游戏进行区块链经济化改造,结合如 Token/NFT 等要素使之成为区块链游戏。 在回答传统 Web2 游戏的 “链改” 方案前可以先思考另一个问题:这款 Web2 游戏为什么要进行 “链改”?比较遗憾的是在和开发者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往往是由于原有 Web2 游戏比较难做下去,转而硬着头皮进行链改,寄希望于搭上 GameFi 的热点来获得投资和市场关注。换言之,本身在 Web2 做的比较成功的游戏在当下则没有那么大的链改需求,即使有兴趣尝试区块链游戏领域也会另起炉灶小范围尝试,而非将原推进到一半的 Web2 游戏改为 Web3。 这个领域掘到金可以探讨的是韩国 Wemade 公司的 Mir 4 (传奇 4 )。2021 年 8 月 26 日,Wemade 推出链改游戏 Mir 4 ,一上线便受到全球新老玩家的追捧,在多个国家谷歌商店畅销榜稳居 TOP 5 ,高峰时全球同时在线人数超过 140 万,月活一度达到 623 万人。玩家可以挖黑铁兑换 Draco 币,Draco 币可以转换成能在 Exchange 买卖的 WEMIX Token 从而进行出售获利。虽然这波操作给其背后的公司 Wemade 股价带来了很大的利好,但对于游戏本身来说,其还是受到不少传统游戏玩家的强烈抵制。 不可否认的是,从公司公布的财报来看,Mir 4 确实带动了游戏收入的增加。Mir 4 在 4 Q2 1 净收入为 4247 亿韩元,约为 3.37 亿美金,由此 Wemade 经营情况有了大幅好转。但 Wemade 2021 Q4 的净收入暴涨,很大程度来源于 Wemix 代币抛售,且此项收入目前看来并不具有连续性。因为在随后的 Wemade 1 Q2 2、 2 Q2 2 财报中可以看出,公司 Web3 布局成本的增加并未持续给公司带来收入的提升。Wemade 在 2022 年一季度的净收入只有 3.22 亿韩元,甚至在二季度财报中,Wemade 合并营业亏损 332.58 亿韩元,净收入也进入亏损 316.42 亿韩元的状态。 数据来源:https://www.wemade.com/IrEn/EarningsRelease 而在 Wemade 官网最新发布的三季度财报中,公司并未抑制住亏损的势头,并由于财务性收入上的损失,使得公司净收入亏损达到 884.97 亿韩元。 数据来源:https://www.wemade.com/IrEn/EarningsRelease 从此也可以看出,市场对现阶段传统游戏链改,P2E 元素的粗暴植入和道具 NFT 化等模式并不买账。与其中途从传统游戏改为区块链游戏,最初就根据 Web3 生态特性和公链承载能力而设计的游戏可能在 crypto 生态中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问题四:“元宇宙” 游戏场景的普及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随着元宇宙概念掀起热潮,众多国内游戏企业纷纷布局元宇宙相关领域。而在线下交流中,许多公司也频频询问我们作为从业者,对于部分媒体中所谈到 “元宇宙” 的到来是否抱有很乐观的态度,是否有许多新的商业机会。对于这点我们对于 “元宇宙” 商业化长期是乐观的,但短期并不建议传统行业公司贸然入场。 现有对于元宇宙概念的布局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底层架构(如区块链、NFT)、后端基建(如 5 G、云化)、前端设备(如 AR/VR、可穿戴设备)、场景内容(如游戏内容)。目前约四成中国上市游戏企业先后已有不同领域的元宇宙业务布局,包括腾讯游戏、网易游戏、世纪华通、中手游等代表性游戏企业。除内容布局外,部分企业在 XR、人工智能、云化领域也有显著投入。游戏企业外,部分企业也在技术侧为中国游戏产业元宇宙的发展提供支撑,如元境、Unity 等,通过与游戏企业的深入合作推动中国元宇宙的发展。 尽管热情高涨,但媒体中所报道的元宇宙新闻与实际行业的发展情况往往有较大出入,将未来 10 年 20 年可能发生的场景描绘成为 3 - 5 年即将到来的事物。Sandbox(SAND)和 Decetraland(MANA)作为元宇宙游戏概念的龙头,在 2021 年火爆过后归于平静。对于这两者来说,其获得的资金支持和团队人员配置应当超过市面上 95% 的团队了,但其并未成为我们所期待的 Web3 Roblox 或 Minecraft,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前的底层技术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当然元宇宙的终极形态到底是怎么样,不是我们现在规划出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探索、不断演化的一个结果。要想实现这一结果还需要跨过三个难点: 难点一,底层算力支持。元宇宙游戏拥有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因此其内容量非常大,对算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现在游戏所谓的客户端的分工模式可能达不到云宇宙游戏对算力的大量要求。举例来说,在《堡垒之夜》与 Travis Scott 联袂举办的巨型音乐会中,活动方宣称共有 1250 万名观众参与其中。但是,这些观众并不处于同一个分区内。他们其实被分散在无数个虚拟音乐会场景中,每个分区大约容纳 50 位观众,观众彼此之间并未能实现完全同步。虽然目前的技术能力较当时已有很大提升,但面对数十万甚至百万的同时在线承载力依然有提升空间。 难点二,跨行业技术融合。元宇宙游戏不仅涉及游戏方面的技术,还有数字孪生、信号捕捉、人工智能、AR/VR 等多个行业多项技术的融合。这也会派生出未来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复合型、跨行业型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增长。 难点三,开放生态以及虚拟要素的构建。元宇宙游戏会在上下游涉及多个行业和公司,对多样化的流媒体都会产生影响。而这也需要各行业和公司之间能够共同搭建开放生态,为广泛的可访问性和互操作性建立新的标准和协议。另一方面,对于监管来说也需要针对元宇宙生态建立新的治理规则,包括内容审核、知识产权保护、隐私保护、金融管理等各项标准。 纵观下来,目前最接近元宇宙的公司可能并非 Meta 或 Roblox,而是拥有多年社交和游戏经验的腾讯。在 2021 年的腾讯年度游戏发布会上,腾讯对元宇宙相关的战略布局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腾讯将整体布局可以解释为 “超级数字场景”,这也是 “早期” 元宇宙所呈现的趋势。这些趋势包括通过扩展内容、社交互动和增加线下活动来模糊现实和虚拟世界之间的界线。尽管腾讯无论从生态还是技术水平上都有着先天的优势,但目前腾讯并未大踏步走向元宇宙,而是提出了偏向产业经济的 “全真互联”,让虚拟经济技术更多的服务于实体产业,值得期待。无论怎样,以当下的发展进度来看,元宇宙的普及场景都需要至少 5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见证到。 问题五:MMO 类游戏是不是下一轮 GameFi 市场爆点? 市场中许多人在 Web3 领域看好 MMO 品类游戏的原因也很明显,因为资产和交易是此类游戏的重点,而将虚拟资产 NFT 化/Token 化进行交易天然符合 Web3 的属性,满足了许多加密原生玩家需求。 但在看过市面上的许多 MMO 类游戏的一个感触是,做好一款 MMO 游戏其实是很难的。2021 年底出现的许多 Ponzi GameFi 游戏可以套模版在三个月的短时间搭建完成并快速上线, 2022 年的许多 P2E 游戏 6 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设计开发运营。但一款好的 MMO 游戏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设计打磨,并在运行中不断调整参数从而达到游戏内经济、人物道具/属性等方面的动态平衡。作为 MMO 领域的优秀前辈,北美的魔兽世界、中国的梦幻西游、日本的最终幻想 14 无不是经过 10 年以上不断打磨,中间进行了多次经济模型、玩法的调整迭代才形成稳定的生态圈和游戏人群。一个创业团队从零开始六个月内完成一款 MMO 游戏是有比较大难度做成的,而过长的周期又会增加团队成本负担。 此外另一个现象是,即使是传统的 MMO 类游戏,其在整体品类游戏的占比也在逐渐下降。MMO 内玩法多样,但也往往存在替代品,比如希望玩 PvP 的可以直接玩 MOBA 或 FPS,喜欢养成的可以直接玩养成类游戏,MMO 的逻辑是需要先进行角色养成,而后再进行 PvP、刷副本、经营等玩法体验,大而全的游戏设计就会使得细分玩法很难纵深。 另外一个好的 MMO 游戏必须要增进玩家之间的互动,不能做成一款玩家在同一服务器上玩的单机游戏。即需要设计出一套市场机制,同一玩家的角色成长必须借助其他玩家的产出交换才能持续。而这种市场机制设计会比直接的 PvP 或休闲游戏等模式难度高出许多。 因此,相较于 MMO 模式,我更看好 “小而精” 或 “新而奇” 的游戏模式会成为下一波 Web3 游戏的增长点,这点还有待观察。 问题六:Web3 游戏内经济模型设计可能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Web3 去中心化的特性本身就有市场经济特点,也是众多 Web3 native 玩家反对游戏项目方过多干涉/调控游戏经济系统的原因(违背了去中心化的初衷)。但从过往成功的 Web3 游戏 Axie Infinity 以及 StepN 来看,项目方对于游戏中心化的调控似乎不可或缺。由此,我们观察到市场上有两种对于 Web3 游戏内部经济设计的观点。 观点一:好的 Web3 游戏至少在早期,不能放任完全的市场经济模式将游戏内经济/代币模型交由玩家/社区自行设计、交易,而应当采取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模式。即项目方既要设计和控制好游戏内的主要经济循环保证游戏的整体平衡,也要将部分管理权限交给玩家/社区提升参与感。 梦幻西游就是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梦幻币的产出消耗由网易进行控制,但极品装备/召唤兽/珍宝可以放归市场玩家自行交易。 计划经济:在梦幻西游的角色成长过程中,当需要提升角色伤害/防御修炼值时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梦幻币,由此形成玩家做任务赚取梦幻币,提升角色数值花费梦幻币的经济循环。类似修炼系统的设计在梦幻西游比比皆是,由此网易严格控制梦幻币的产出端与消耗端,游戏内部也比较难出现通胀实现经济系统平衡。 市场经济:装备/召唤兽/珍宝/兽决则可以由玩家自行刷副本等任务产出后自行交易,物品在游戏藏宝阁内甚至可以进行法币交易。 对于 Web3 游戏的早期,项目方运用些中心化的调控方式来维持游戏稳定无可厚非,以下为推荐的几种方式供项目方参考: 控制代币释放与新玩家入场速率的比例。为避免短期内大量新玩家入场而导致的需求增加代币价格暴涨,项目方可以通过邀请码的方式来控制新玩家的入场速率。从而整体维持游戏代币价格和经济系统稳定。 时间税和锁定门槛。项目方可以根据玩家获得 token 的预期,来设定一个提取收益的税率,该税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少。例如获得的 token 直接卖掉要交 20 % 的收益税,十天后再卖就是 10 %。此外项目方也可以锁定玩家获得的 token 收益,并设定一个固定的门槛才可提取,以此降低游戏 token 的集中抛压。 设立 DAO 金库。项目方可以将部分游戏 token、市场手续费或交易滑点等协议收入存放到固定地址,作为游戏金库供玩家根据议事规则决定怎么去使用 DAO 金库里的资产。加强玩家对于游戏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建立货币内循环的闭环。区分治理代币和消耗量大的游戏代币,因为治理代币的获取难度要比后者大得多,而且治理代币需要有在关键阶段被消费的场景。对于游戏货币建立更加多样的消耗和获取机制,使得分发的游戏货币能够在游戏内有能消耗的场景,例如引入升级制度和提升游戏角色属性能力来增加消耗场景。 观点二:游戏内经济系统甚至物品的设计产出应当交由玩家,即纯粹的去中心化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在 2021 年 9 月的 Loot 生态中得到实践并引发市场关注。不同于传统 Web3 游戏项目,创作者设计创作 NFT 卖给收藏者,Loot 收藏者也会参与到游戏生态的建设中。尽管 Loot 生态在后续的表现欠佳,但在 2023 年全链游戏进入视野时 Loot 又成为了人们的讨论话题。(有意思的是, 2022 年底大火的 MAGIC 平台生态也是由 2021 年的 Loot 衍生出的项目) 图片来源:Twitter: tandavas.eth @tandavas 其实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游戏并非仅仅伴随区块链游戏的产生才出现。2021 年 9 月 Amazon 历经五年研发的《New World)》就是利用这一理念进行运营,取消商人 NPC 放手让用户自产自销,玩家所需材料都得亲自去采集并制作。但不幸的是系统很快发生通缩,玩家不敢乱花钱,使得游戏内商品价格不断贬值,经济系统难以维持。 尽管如此,一个去中心化的游戏内经济系统也会有着更大的叙事空间。依赖项目方中心化设计调控的游戏往往前期简单,但在后期则会遇到诸多问题影响游戏平衡。项目方的强调控能力需要实时在线,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而一个纯粹的去中心化市场经济模型游戏在早期比较难以启动和运行起来,因为许多重要游戏要素和系统都依赖玩家自行填补构建。但当游戏内部经济循环搭建完成后,逐渐形成的正向飞轮会吸引更多玩家入驻和参与建设,从而达到由难到易的过程。 对于上述两种观点,目前的市场中都有许多 Web3 游戏在进行着实践,可以持续关注项目发展情况和市场反应。 问题七:GameFi 当中的 Ponzi 经济模型要完全否定吗? 虽然市场当中尤其是传统游戏开发者对 GameFi 的金融属性诟病较多,但我们理解 Ponzi 其实是个比较中性的事,早期用来启动游戏吸引 Web3 用户无可厚非。在控制好新用户/新资金进入与代币释放速率的比例的前提下,保持游戏经济的总体平衡避免 token 价格快速暴涨暴跌,这也有利于项目的长远发展。 Web3 游戏性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淡化其资产交易属性,弱化 Token/NFT 价格波动的重要性,其与传统网络游戏相比的优势又体现在哪里。就如 DeFi 发展的过程当中许多优秀项目在早期通过高 APR 吸引 LP 进行流动性挖矿,Web3 游戏也可以在合理控制的情况下运用金融方式吸引早期用户。 但另一方面,这里的 Ponzi 并非不计后果的抬高收益率吸引新资金模式。好的 Ponzi 标准是资产通胀率和用户增长率保持一致。当资产通胀率高于用户增长率就会出现死亡螺旋,而如果用户增长率高于资产通胀率则会引发货币价格暴涨,影响游戏内经济系统稳定。 通货膨胀率 =(现期物价水平 - 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上述公式为消费指数折算法,其中基期就是选定某时刻的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价水平通过与基期水平作一对比,从而通货膨胀率。 用户增长率 =(现期玩家数量 - 基期玩家数量)/基期玩家数量 注:代币供应量不加控制即会产生图中阴影部分大量抛压 上图中 token 红色线的斜率代表了通货膨胀率,Player 蓝色线的斜率代表了用户增长率。项目方可以关注玩家数量的变化,重点关注玩家激增期间的动态调整,控制玩家的增长速度和货币供应量。货币过度超发是不可取的,随着玩家数量的增加,货币供应应该放缓。建议对游戏币总量实行固定分配制度,由官方制定每日或每月发放的代币总量,然后根据比例进行宏观调控,控制通胀率,使代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与用户增长率保持动态平衡从而延长游戏的寿命。因为一旦新玩家的数量跟不上货币供应量,就会迅速导致货币贬值,无处消费,从而引发加速退出的恶性死循环。 问题八:Web3 游戏流量及发行平台应当注意什么? 游戏发行在传统游戏行业是个很清楚的
商业模式
,共识度很高。作为 Web3 游戏赛道火热的一个创业方向,不少平台项目获得了很好的融资成绩。我们请教过部分 Web3 游戏平台的创业者选择这个方向的原因,因为单款游戏应用产品失败率较高,而平台作为流量入口,后续可以持续合作新上游戏应用,游戏成功的同时也会带给平台巨大流量。 目前在市面上可以看到主要三种模式的流量及发行平台: 轻量级游戏发行平台 - 如 MAGIC(TreasureDAO)生态平台。此类平台会搭建多种小游戏生态,让平台 token 可以在各种小游戏之间流通使用。2022 年 11 月开始大火的 Beacon 游戏在短期内就为 Magic 生态平台带来巨大流量,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 Magic 后续其他游戏产品的期待。 数据来源:https://dune.com/treasuredao/the-beacon 轻量级游戏的开发难度和成本低,与区块链的适配性也会更好些,好的轻量级游戏也能带来巨大流量。Magic 适时的结合了 Arbitrum 作为底层公链,降低了许多 Web3 游戏所面临的高 gas 费和延迟等技术问题。这点也值得许多其他平台参考借鉴。 不过现在也有许多此类平台小游戏原创比例很低,大部分是复制 Web2 传统小游戏然后进行资产上链炒作或买流量。不否认这种模式短期内会有好的流量表现,但单纯的依赖复制,原创度较低也往往造成产品护城河低,热度长期难以维持。另外也遇到过一些开发者想要通过 Web3 小游戏出海赚取广告费补贴 token 价格的思路,但这个方向恐怕也难以达成。因为该模式如果可行即可以直接在传统游戏出海赛道赚取法币广告收入了,无需绕道 Web3。广告补贴模式目前看到做成的一款产品是 Pi Network,但其就是另一套玩法了而非游戏。 强生态位发行平台 - 如 Gala Games 平台。Gala 作为最早火起来的龙头 Web3 平台产品,占据着很好的生态位。许多优质游戏 CP 都期待与 Gala 进行合作,这是许多其他平台所不具有的优势。不过有点遗憾的是 Gala Games 中的许多优质游戏还处于开发中,面向玩家开放的目前仅有 Spider Tanks 一款游戏,期待后续的优秀产品登陆。 公会发行平台 - 如 YGG/GUILD 公会平台。最早随着 Axie Infinity 的崛起,也带起了诸多 Web3 游戏公会。与前两者不同,公会往往聚集了许多 Web3 玩家,也往往更贴近游戏社区风向和市场偏好。而对于开发者来说,公会也更容易给到更加及时和真实的游戏反馈,使其可以快速调整方向应对变化。在游戏冷启动方面,公会平台也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 目前的 Web3 游戏市场当中可以感受到游戏平台不少,但好 Web3 的游戏产品不是很多。当然如果平台本身拥有自研能力或优质 CP 资源,能够不断推出优质游戏产品,这个问题也许会好许多。此外,一款 Web3 游戏火爆后很可能自己会再衍生上下游生态产品,而非只是寻找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如此一来,又会挤压其他平台产品的生存空间。这点也是腾讯和任天堂护城河会强于许多其他游戏开发商的原因。这些问题都值得流量及发行平台开发者持续关注。 问题九: 3 A 游戏在 Web3 目前来看可行性高吗? 3 A 游戏的定义标准一直比较模糊,通常认为是指高成本、高研发时长、高体量的游戏,在具体游戏的等级的划分中可能存在分歧。但可以看到的是,传统 Web2 游戏市场当中 3 A 游戏开发已经进入到比较难的阶段。 2021 年 2 月 10 日育碧公司 CFO Frederick Duguet 表示育碧在未来将不再以 3 A 游戏为重心。CD Projekt RED(CDPR)筹备数年的 3 A 游戏大作《赛博朋克 2077 》也在 2020 年 12 月发售后由于质量未达到玩家期待使得其口碑和销量一路下滑。 公平而论,《赛博朋克 2077 》的框架场景设定宏大,与公认的开放世界优质游戏《塞尔达荒野之息》《荒野大镖客 2 》《上古卷轴 5 》相比也毫不逊色。而真正使其作品还未完全成型就中途发售的原因就是 3 A 的长制作周期与成本。《赛博朋克 2077 》的发售价格为 60 美元,与开发成本低许多的《精灵宝可梦 钻石重制版》同样价格。发售后《赛博朋克 2077 》的销量仅有 1300 万份,约 7.8 亿美元的销售额。去掉零售商、发行商、平台抽水,开发商到手 2.6 - 3 亿美元的营收。CDPR 曾官方表示其 2077 的开发团队超过 400 人,按国外游戏开发者平均年薪 15 w 美元计算光薪水一年就要支付 6000 万美元。2077 如果等做完善后再发售很可能会让开发商入不敷出。 《赛博朋克 2077 》游戏画面 《精灵宝可梦钻石重制版》游戏画面 CDPR 尚且如此,何况小的游戏开发公司。这就是 3 A 游戏的问题,高昂的开发成本和长制作周期无异于让公司在进行一场赌博。而 Web3 游戏中的 3 A 游戏往往宣传大于实际, 2021 年宣传 3 A 的 Web3 游戏大作 Star Altas 最终在发布了几次令人振奋的 demo 视频后产品最终也不了了之。Illuvium、Bigtime 是这些产品中发展比较好的,尤其近期 Illuvium 的开放世界内测版本出来后还是让人对 3 A 链游有所期待。但另一方面,目前的 3 A 链游基本上还是仅有 PC 端,如果同步移动端又是不小的成本。但放弃移动端在当前无异于放弃至少一半的市场,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 数据来源:Newzoo Global Games Market Report 2022 3 A 游戏的开发制作适合实力较强的游戏公司或创业团队,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小的创业团队适合尝试的赛道了。我们认为 25 年会有 1 - 2 个 3 A 级 Web3 游戏跑出来,这不仅是从供给端的角度考量,也是市场对于一款 3 A 级 Web3 游戏的期待。 另一方面,独立游戏可以和 3 A 游戏一样好(甚至更好),而且大的营销和制作预算并不一定意味着游戏质量和受玩家欢迎程度。目前最成功的独立游戏《我的世界》,在这款游戏以 25 亿美元的惊人价格卖给微软之前,其背后的小公司已售出 5400 万份盈利颇丰。因此,对于大多数创业团队来说,尝试 “小而精” 的方向可能会比 “大而全” 更好切入 Web3 当中。 问题十:下一轮 Web3 游戏的市场爆发点可能是什么? 引用 StepN 团队在 2021 年 Solana Hackerson 上的一句话:“一个好的 Game-Fi 项目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游戏,其次是一个运行流畅的应用程序,然后是一个有意义的代币经济学”。对于未来 Web3 的游戏的增长点市场一直有不同猜测,从早期的 P2E、MMO 到发行平台,而目前我们认为下一轮游戏赛道可能的增长点为全链游戏。 全链游戏(Fully On-chain Game) 不同于许多之前的 Web3 游戏仅将资产上链,全链游戏的逻辑都以智能合约的形式 100% 存储于链上,是真正的链上自主世界 - Onchain Autonomous World。但碍于现有公链的计算速度与成本,全链游戏的发展速度一直进展缓慢,而随着 OP/ZK Rollup 技术的发展 Layer 2 生态的完善这一问题也会有所改善。回顾我们在 2018 年看 NFT, 2019 年看 DeFi,也许未来真正大火的 Web3 游戏不同于传统游戏赛道的任何一种游戏品类,全链游戏则可能填补这部分空白。 如前文提到的,现有的游戏类似于 Web1 的互联网时代,玩家参与游戏的过程更偏向于读取而非写入。而区块链的特性可以在游戏中融入更多的可组合性和互操作性。大量玩家可以无国界地直接参与核心游戏系统的创造和发展,将游戏带入玩家共创的 2.0 时代。过往许多 Web2 游戏依旧依赖于传统游戏设计观念和逻辑,而全链游戏可能打开新的路径。 以 Dark Forest 为代表,Opcraft、Curio、Topology 都可以归于这个赛道。2021 年 9 月大火的 Loot 生态虽然 NFT 价格下跌许多,但其依然给市场很高的叙事想象空间。上述全链游戏虽然可玩性还不是很高,但随着 Gas 费在技术发展过程中逐渐降低,其链上可承载的内容的复杂性也会逐渐升高。V 神在 2019 年时提出金融与游戏会是区块链最先落地的两个场景,随着 DeFi 与 NFT 的大火,全链游戏也可能成为下一步市场的发展方向。 数据来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XhMCsvoCkQQ&list=PLNK 7 oFq 6 eaEwzgXeL 6 omjG 06 q 6 TpP 8 _Jd&index= 4 最后,将多款全链游戏在 2022 年伦敦活动中进行公开 Demo 演示的视频附在 “阅读原文”,供参考。 视频:Autonomous Worlds Residency: Demo Day (Winter 2022) 注:文中提及项目,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当下观点,不能代表 Zonff Partners,文中所发布信息及观点有可能因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 原文来源:Sullivan,Zonff Partners 投资总监,Twitter: @devicex_w 来源:星球日报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5
Desir_ 推动WEB3生态的未来
go
lg
...
的选择和价值。 Desir的革命性
商业模式
引领了创新,从宏观和微观多角度为用户提供收益和价值,让资产价值加速爆发。 Desir革命性的
商业模式
颠覆了传统的DeFi格局,我们敢于想象,触达行业发展前沿,为未来DeFi发展预言。采用自动销毁、自动分红、自动洗盘、自动回购拉盘和缩量拉涨等智能机制,从宏观和微观多角度为用户提供收益和价值。其中,自动销毁机制可以有效避免通货膨胀,保证资产价值的稳定性;自动分红机制可以让节点和LP联合坐庄用户,享受稳定的、多重分红;自动洗盘机制可以让投机者和波段客筹码自然回流到共识者,维持资产价值的稳定;自动回购拉盘机制可以让底池资金自动回购拉盘,拉升K线;缩量拉涨机制可以在寒冰期底池不断萎缩时拉升资产价值,加速爆发。加入Desir,实现创世梦想,用贡献创造万倍收益前景未来。 由数字资产行业和科技公司的多位专家组成的团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知识,是Desir平台成功和可靠性的坚实基础。 Desir团队由来自Web3行业和科技公司的多位专家组成。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知识,能够为Desir平台的成功和可靠性提供坚实的基础。团队成员曾在一些重要的机构中担任要职,并管理了数十亿美元的数字资产。其中一些人曾在币安担任关键职位,负责数字资产的交易、投资和资产管理。此外,团队的技术专家均毕业于世界顶级名校,曾在IBM、微软等科技公司中担任核心开发人员。他们对于区块链技术和Web3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这可以保证项目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团队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技术运营管理体系,以确保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些专业的背景和实践经验使得Desir团队成为Web3行业中的佼佼者,值得投资者和用户的信任和依赖。 在数字生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累计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源,他们曾在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数字资产管理、资产衍生品交易、信息安全等等,能够为Desir的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持。此外,团队成员还注重不断学习和探索,积极参与数字资产领域的创新和研究,以不断提高团队的技术实力和业务水平。对于市场趋势、用户需求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考。他们深刻理解Web3行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为Desir的发展提供深度和广度上的支持。 在推广方面,Desir团队拥有许多Web3管理经验和市场推广经验,能够深入了解市场和用户需求,根据市场趋势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推动项目的发展。团队建立了全球范围内的社区,社区成员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人才和爱好者,能够为项目宣传和推广提供有力支持。此外,Desir团队还与多家媒体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如CoinMarketCap、Twitter、Medium等,借助这些媒体的影响力,将项目信息传播到更多的人群中去。 可以看到,Desir团队是一支高水平、专业的Web3行业团队,他们在数字资产管理、交易和技术开发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他们深入理Web3行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为Desir的发展提供深度和广度上的支持。我们相信,在Desir团队和宣发推广优势的支持下,该项目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3
Desir推动WEB3生态的未来
go
lg
...
的选择和价值。 Desir的革命性
商业模式
引领了创新,从宏观和微观多角度为用户提供收益和价值,让资产价值加速爆发。 Desir革命性的
商业模式
颠覆了传统的DeFi格局,我们敢于想象,触达行业发展前沿,为未来DeFi发展预言。采用自动销毁、自动分红、自动洗盘、自动回购拉盘和缩量拉涨等智能机制,从宏观和微观多角度为用户提供收益和价值。其中,自动销毁机制可以有效避免通货膨胀,保证资产价值的稳定性;自动分红机制可以让节点和LP联合坐庄用户,享受稳定的、多重分红;自动洗盘机制可以让投机者和波段客筹码自然回流到共识者,维持资产价值的稳定;自动回购拉盘机制可以让底池资金自动回购拉盘,拉升K线;缩量拉涨机制可以在寒冰期底池不断萎缩时拉升资产价值,加速爆发。加入Desir,实现创世梦想,用贡献创造万倍收益前景未来。 由数字资产行业和科技公司的多位专家组成的团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知识,是Desir平台成功和可靠性的坚实基础。 Desir团队由来自Web3行业和科技公司的多位专家组成。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知识,能够为Desir平台的成功和可靠性提供坚实的基础。团队成员曾在一些重要的机构中担任要职,并管理了数十亿美元的数字资产。其中一些人曾在币安担任关键职位,负责数字资产的交易、投资和资产管理。此外,团队的技术专家均毕业于世界顶级名校,曾在IBM、微软等科技公司中担任核心开发人员。他们对于区块链技术和Web3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这可以保证项目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团队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技术运营管理体系,以确保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些专业的背景和实践经验使得Desir团队成为Web3行业中的佼佼者,值得投资者和用户的信任和依赖。 在数字生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累计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源,他们曾在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数字资产管理、资产衍生品交易、信息安全等等,能够为Desir的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持。此外,团队成员还注重不断学习和探索,积极参与数字资产领域的创新和研究,以不断提高团队的技术实力和业务水平。对于市场趋势、用户需求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考。他们深刻理解Web3行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为Desir的发展提供深度和广度上的支持。 在推广方面,Desir团队拥有许多Web3管理经验和市场推广经验,能够深入了解市场和用户需求,根据市场趋势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推动项目的发展。团队建立了全球范围内的社区,社区成员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人才和爱好者,能够为项目宣传和推广提供有力支持。此外,Desir团队还与多家媒体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如CoinMarketCap、Twitter、Medium等,借助这些媒体的影响力,将项目信息传播到更多的人群中去。 可以看到,Desir团队是一支高水平、专业的Web3行业团队,他们在数字资产管理、交易和技术开发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他们深入理Web3行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为Desir的发展提供深度和广度上的支持。我们相信,在Desir团队和宣发推广优势的支持下,该项目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3
元宇宙未来趋势
go
lg
...
元宇宙将会发展出更多更全面的应用场景和
商业模式
。 3.元宇宙将呈现出强交互,低延迟,高并发的特征 强交互:通过多种交互方式,实现全方位的交互。未来元宇宙的用户将不再是被电脑和手机引导,而是通过自己的大脑来决定如何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在元宇宙中,可以让用户更好地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中更好地融入游戏。 低延迟:元宇宙将通过提升网络传输速度等手段,实现低延迟的交互体验。例如通过实时渲染,增强用户的沉浸感。 高并发:元宇宙中会有大量的数据进行实时运算,因此元宇宙将同时具有高并发特征。这对系统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元宇宙游戏中,玩家可能同时需要处理多个任务,如果系统性能不够强,用户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交互行为。 可以预见,元宇宙将在未来呈现出强交互、低延迟、高并发的特征,用户将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 未来十年将会是“元宇宙”爆发的时代,并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相信在未来十年里,随着5G、 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元宇宙”将会为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和美好生活。 4.元宇宙的未来将走向虚实共生,虚实融合的世界 元宇宙中的社交模式也将从现实世界延伸到数字世界,用户可以在数字空间进行社交活动,同时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也可以在数字空间得到体现。 在未来,人们可以在元宇宙中参加一些线下活动,这些活动可能会在现实世界中举行。当然也有可能是元宇宙中的活动都是在数字空间进行的,这取决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但未来元宇宙更多的可能还是会以一种虚实融合、共生共存的形式存在。 比如,一些娱乐项目如电视剧、电影、游戏等不一定非要到线下进行录制,可以通过云拍摄来进行录制,再以虚拟形象进行直播和展示。而一些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也可以通过云录制来完成。随着元宇宙的发展,未来或许就不一定要到线下来开展活动了,只要有网络即可。 Mars数字藏品 Mars数字藏品以区块链技术对经数字化的特定作品、艺术品和商品进行整合,提供数字藏品的发行等服务。 平台首创了创作者模式,创作者可通过Mars数字藏品平台可实现藏品上链,资产快速数字化,铸造数字藏品,最终达成藏品的交易变现。后期还将与知名IP、品牌方和创作者联合发布数字藏品,通过将数字藏品与实物绑定,为数字藏品赋值。 作为链接元宇宙的重要入口和纽带,MarsNFT更成为了VR/AR、区块链、NFT、DeFi等众多应用的落地场景。在现实世界中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和影视作品是有明确的版权所属的,很清晰,但是,在元宇宙中头像、数字绘画,甚至你在游戏中自己搭建的房屋,这些东西又怎么去确定产权的所属呢?MarsNFT就是干这个用的,它是为元宇宙中的数字资产提供了确权和产权交易。打通元宇宙与现实中的资产,为数字资产赋能。不仅限于此,未来我们将扩展各领域的合作,开拓3D个人空间,为客户带来具有身临其境真实感的元宇宙空间。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3
基金经理投资笔记|“市场先生”喜怒无常 不要被它摆布
go
lg
...
企业拥有健康的,或者说未来将拥有优秀的
商业模式
,能够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自由现金流回报,那么这样的投资就是价值投资。短期内在股价上没有收益、甚至回撤的情况,并不意味着在长期上会没有回报。 当然,也必须承认我们不是巴菲特,难以获得伯克希尔那样长期稳定的负债,对于1-2年的中短期投资的关注度自然比他更高,这是不可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对于组合管理,由于客户持有久期的约束,我们更关注即期的股票定价,好价格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驱动因子。但我们不能仅仅把投资的股票当成筹码,基于企业价值的思维方式应该成为投资的基本出发点,而不能舍本逐末。 在信中,巴菲特同样用决绝的口气表达了对不当行为的零容忍,也一贯地感激了美国国运带给自己的财富与成功,并表示自己已通过慈善以及税收等方式来回报社会。 诚信是社会规则和企业发展的基础,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寻找诚信、本分的企业和团队,并通过投资他们来给投资者创造出色的回报,规避信誉不佳的公司。 巴菲特曾经不止一次讲到,没有人可以通过做空自己的祖国获益,我们也坚持同样的价值观。 我们坚信中国光明的未来!作为管理一定规模的投资经理,我们非常关注在社会价值维度自身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我们将努力投资优秀、本分的公司,让这些公司去创造就业、贡献税收、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我们会时刻把投资者的回报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我们期待自己对社会产生更多的正外部性,这是我们在未来将持续坚持的工作原则。
lg
...
金融界
2023-03-03
上一页
1
•••
579
580
581
582
583
•••
655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青年失业率达到17.8%,中国领导层誓言结束“内卷”!哪些行业最惨?
lg
...
谈判紧要关头:中国进一步调查英伟达!美联储恐反驳连续降息,别忘了三巫日
lg
...
中美突发重磅!中美就TikTok达成“共识” 特朗普与习近平周五通话以完成协议
lg
...
中国重大突发!中国官方祭出新举措 以吸引外资并支持房地产市场
lg
...
特朗普关税传新消息!金价大涨逾35美元创历史新高 接下来如何交易黄金?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