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安踏集团拟全资收购德国户外品牌狼爪,释放哪些信息?
go
lg
...
熟,构建起覆盖大众运动(安踏主品牌)、
时尚
运动(FILA)、专业户外(迪桑特、可隆体育)、高端运动(亚玛芬旗下始祖鸟、Salomon)等多元赛道的品牌矩阵。安踏集团也得以充分把握全球运动消费市场的细分与多元化趋势,实现快速成长,2024年安踏集团与亚玛芬集团营收总和已突破千亿。 如今,狼爪的加入亦将使安踏集团品牌矩阵更加完整,继续深化这一底层逻辑。 可以看到,狼爪主打“泛户外生活方式”,定位于大众户外市场,价格带更亲民,与安踏集团现有户外品牌定位具有明显的差异化。 这既能对安踏集团的高端户外版图形成有效补充,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选择,也契合中国市场的核心趋势,能够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在中国市场,户外运动正从专业圈层向全民、大众深透,参考《2024户外运动线上消费发展报告》全国户外运动线上消费人次突破2亿,狼爪的性价比优势有望快速抢占这部分新兴消费需求。 赛道布局升级,以整合筑高壁垒 户外赛道角度来看,除了品牌覆盖力提升,这还将带来品类、技术甚至是业务生态上的积极影响,整体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在品类上,狼爪产品线涵盖徒步、自行车、滑雪以及露营等场景。其加入安踏集团后,能够让安踏集团形成更细分化的全品类布局,叠加可隆、迪桑特以及始祖鸟、Salomon等品牌,更深度地涵盖越野、登山、露营、滑雪、自行车等各个户外品类。 在技术上,狼爪以功能性出色、质量卓越及突出创新而享有盛誉,拥有一整套先进且可持续的技术加持,如TEXAPORE薄膜技术,能够实现暴雨级防护(防水指数可达20,000mm)的同时保持透气性,该项技术已迭代至第三代。通过收购,安踏集团有望联动内外部资源,分享其技术等战略资产,赋能集团的多个品牌,提升自身在户外品类的科技壁垒。 另外,目前狼爪的生产仍依赖欧洲及亚洲部分代工厂,生产成本较高,导致终端价格缺乏弹性。而安踏集团拥有的规模化供应链与数字化能力有望为其降本增效,形成“欧洲技术+亚洲制造”的协同模式,从而为狼爪提供更多的增长可能,比如能够使其拥有更灵活的定价能力,进一步提升其性价比优势,或是提升其利润端的弹性。 全球布局深化,实现市场“双激活” 全球布局角度来看,安踏集团还能够借此进一步提升全球化能力,特别是打开欧洲市场。 一方面,狼爪在欧洲市场特别是德语地区的商场和社区渗透率极高,通过此次收购安踏集团获得更多曝光,彰显企业实力,将大幅提升在该区域市场的影响力。此前,亚玛芬旗下品牌也已在欧洲打下一定市场根基,有望形成战略合力,支持集团持续发展。截至2025年1月,狼爪在全球拥有495家专卖店,其中226家分布在欧洲,269家位于亚洲,以及全球超过4000家零售点。 另一方面,安踏或许能够借力狼爪的零售网络,推动亚玛芬旗下品牌覆盖更广泛的客群,或是通过参与狼爪的经营,进一步熟悉欧洲市场,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有效的市场策略,推动在欧洲市场的整体业务版图拓展。 同时,狼爪也有望在安踏集团的帮助下进一步发挥品牌价值,二次激活在中国市场的潜力。 如前文所述,安踏集团能够帮助狼爪重构供应链能力。在这背后,安踏集团多品牌管理和零售运营能力已被多次验证,亦有望帮助狼爪实现本土零售营运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使其未来发展更具增量空间。 结语 总的来说,安踏的全球化战略逐渐走深、走实,而且呈现出“整合生态”的战略思维,推动业务有效补充与多重跃迁。狼爪的加入,完善了其户外赛道的全价值链布局,更标志着安踏集团向着成为世界领先的多品牌体育用品集团再进一步。 未来,安踏集团有望将狼爪打造成下一个高潜力品牌,与其他差异化市场定位的现有户外品牌齐头并进,以全品类、全价格带全面触达全球消费者,势必将进一步巩固其户外运动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
lg
...
格隆汇
04-11 10:51
100亿元!普拉达官宣收购范思哲,两大意大利奢侈品巨头“合体”
go
lg
...
民币100.57亿元)的价格收购意大利
时尚品牌
范思哲(Versace)。 4月11日,普拉达在港股高开7.63%,但随后股价涨幅有所收窄。 两家意大利双奢品牌的“合体”,或意味着传统奢侈品集团对抗LVMH等超级巨头进入了新阶段。 普拉达系全球知名的奢侈品品牌,由Mario Prada于1913年在意大利米兰创立。另一方,范思哲同样是意大利
时尚界
的传奇品牌,由Gianni Versace于1978年创立。范思哲的设计大胆、华丽且极具个性,标志性的美杜莎头像logo深入人心。 就本次交易而言,公告显示,普拉达与Capri Holdings Limited订立购股协议。据此,普拉达同意收购及Capri Holdings Limited同意出售GIVI Holding S.r.l.(即Versace控股公司)的全部股份,按企业价值13.75亿美元进行。 收购事项交易完成后,Versace控股公司将成为普拉达的附属公司。普拉达称,范思哲鲜明的美学风格将为普拉达集团的品牌组合带来高度的互补效应。 不过,范思哲近年来业绩表现低迷。据范思哲母公司Capri集团2024财年报告,范思哲营收为10.3亿美元,同比下降6.9%,利润率仅为0.4%。 本次的收购方普拉达则在2024财年业绩大增。今年3月4日,普拉达集团公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2024年财报,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7%至54.32亿欧元。按品牌划分,普拉达增长4.2%达到35.63亿欧元,缪缪大涨93.2%达到12.28亿欧元,Church's增长10.1%至3166万欧元。 值得一提的是,Prada近期还因代言人塌房事件受到关注。 2024年12月19日,Prada正式任命韩国演员金秀贤为全球品牌代言人。但在今年3月,Prada宣布与金秀贤解约,结束不足四个月的合作关系。自金秀贤与韩国已故女演员金赛纶的绯闻发酵后,其代言的品牌也陷入舆论风波,形象受到严重影响。 摩根士丹利报告曾指出,“Prada对流量明星的依赖导致股价敏感度高于同行,需加速转向稳健型代言策略”。
lg
...
金融界
04-11 10:50
中美重磅!彭博:特朗普关税政策突然改变以孤立习近平 中国升级了贸易战
go
lg
...
讨论进一步的经济刺激措施。中国还敦促快
时尚
巨头Shein和其他公司不要通过从其他国家采购来实现供应链多元化,以阻止制造业外流。 在周三与专家和企业家的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重申扩大内需的必要性。依赖贸易的沿海地区福建省正计划帮助出口商向中国客户销售商品,以消化部分关税影响,中国其他贸易中心可能会效仿这一举措。 对中国经济而言,另一个警告信号是,3月份中国消费者通缩连续第二个月持续,而制造业通缩则连续第30个月持续。如果出口商将部分商品转向国内市场,或者其他面临美国提高关税的国家将其产品转移到中国,价格可能会面临进一步走软的压力。
lg
...
tqttier
04-11 08:37
13.75亿美元!普拉达“拿下”范思哲,奢侈品市场风云再起
go
lg
...
民币100.57亿元)的价格收购意大利
时尚品牌
范思哲(Versace)。这一收购计划若顺利完成,范思哲将成为普拉达的附属公司,奢侈品市场的格局或将因此发生深刻变化。 4月10日,普拉达在港交所正式公告,公司与Capri Holdings Limited订立购股协议。根据协议,普拉达同意收购及Capri Holdings Limited同意出售GIVI Holding S.r.l.(即Versace控股公司)的全部股份,按企业价值13.75亿美元进行。Capri Holdings Limited是一家根据英属维尔京群岛法律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旗下拥有标志性品牌Versace、Jimmy Choo及Michael Kors。 范思哲一直以来都被公认为世界顶尖的国际
时尚
设计公司之一,是意大利魅力与风格的代名词。它于1978年在米兰创立,以其标志性的风格和无与伦比的工艺闻名。过去数十年,范思哲从高级定制时装起家,逐步在全球拓展至成衣、配饰、鞋履、眼镜、腕表、珠宝、香水以及家居装饰品的设计、制造、分销及零售,通过全球分销网络、电商网站以及世界各地知名的百货店及专卖店销售其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普拉达此次收购价格,较2018年Capri以21.5亿美元收购范思哲的价格大幅缩水。此前,有外媒报道称,Capri集团为范思哲标价为15亿欧元。普拉达在公告中表示,范思哲鲜明的美学风格将为普拉达集团的品牌组合带来高度的互补效应。 普拉达作为全球知名的奢侈品品牌,由Mario Prada于1913年在意大利米兰创立,以高品质的皮革制品起家,逐渐发展成为涵盖服装、皮具、鞋履、配饰及香水等多个品类的
时尚
帝国。然而,当前全球奢侈品市场正进入 “低增速常态”。麦肯锡和贝恩等机构的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到2027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预计每年仅增长2%至4%。2025年全年市场环境略有改善,总体销售额增长区间可能在0%到4%之间。 亚太地区中,今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预计与2024年持平,消费者购买意向仍较积极;日本市场疫情红利逐渐消失,但珠宝市场逆势增长。欧洲市场面临消费者信心不足和经济不确定性挑战。美国市场受通胀预期和消费心理变化影响。中东、印度和其他亚太地区等新兴市场展现活力,但不足以弥补核心市场的疲软。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区也是普拉达第一大市场,2024年贡献零售销售净额16.04亿欧元,同比增长13.1%;欧洲市场则是其大本营,零售销售净额为15.32亿欧元,同比增长17.5%;日本市场表现强劲,同比增长45.8%。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范思哲的整体业绩表现颇为低迷。根据Capri集团2024财年报告,范思哲营收为10.3亿美元,同比下降6.9%,利润率仅为0.4%。2025财年第三季度,范思哲销售额大幅下滑,拖累Capri集团截至2024年12月28日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1.6%,计入非现金减值费用后净亏损达5.47亿美元。范思哲业绩的低迷或许成为了普拉达此次收购的重要契机。 截至4月10日收盘,普拉达涨4.93%,报收47.85港元,总市值1124亿港元。这一股价上涨或许反映了市场对普拉达此次收购的初步认可,但也并非所有人都看好这一交易。 部分投资者感到担忧,收购范思哲可能利好普拉达的长期发展,但是至少短期一两年内,范思哲会是个负担,或者说“烫手山芋”。此前瑞银分析师Susy Tibaldi曾向媒体表示,范思哲要扭转困局可能至少需要数年时间,它有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比如大范围的打折促销还有过宽的产品线,都脱离了其奢侈品的定位。但是普拉达如果能以很有吸引力的价格收购这类资产,潜力也很可观。 伯恩斯坦奢侈品分析师Luca Solca也认为,范思哲可以和普拉达现有品牌形成互补,但是收购路上依然存在一些障碍,普拉达的并购记录很糟糕,重振范思哲考验能力,需要足够多的资金、管理层重视和短期牺牲。 此前,普拉达的收购史大多以失败告终。1999年,普拉达曾重金收购设计师品牌Helmut Lang和Jil Sander,但后来都因为设计理念和商业路线分歧,两个收购来的品牌很难和母公司形成合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普拉达营收的拖累,Jil Sander更和普拉达纠纷不断,最后普拉达只能折价出售。2000年,普拉达还与LVMH集团联合收购了Fendi的多数股权,但Fendi的财务困难也一度拖垮普拉达,使其负债累累。 “多品牌矩阵是很难发展的,”
时尚
行业分析师唐小唐也对普拉达收购范思哲持保留态度,在他看来,并购之后如何整合和分配资源是个难题,奢侈品牌依赖持续的重资产投入,但是一个集团的资源是有限的,在不同品牌之间怎么分配资源经常是个难题,就像LVMH拥有非常多的奢侈品牌,但旗下发展一般的品牌也有不少。所以这几年单品牌的发展策略可能会更成功,最典型的是爱马仕,聚焦核心人群,最大化资源投入。 中泰证券在去年10月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提出,奢侈品赛道上最好的“单品牌”公司爱马仕反而比最好的“多品牌”公司LVMH更稳健,因为多品牌公司在增加品牌的同时,往往增加了非核心用户占比,而无论有多少品牌, 他们的非核心客户在宏观经济中的消费波动是同向的,在下行阶段很难激发他们的购买行为,难以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 普拉达此次收购范思哲,无疑是一场充满挑战的豪赌。范思哲能否在普拉达的带领下重振旗鼓,普拉达又能否克服整合难题,实现品牌组合的协同效应,都将成为未来奢侈品行业关注的焦点。这场收购究竟会给双方带来怎样的命运,让我们拭目以待。
lg
...
金融界
04-11 08:20
关税缓和点燃市场热潮:黄金冲3130美元,芯片服装股飙升
go
lg
...
X旗下Marmaxx部门主营服装及家居
时尚
产品,关税压力减轻叠加节日消费旺季,使其股价受益于政策与市场双重利好。 芯片反弹:微芯科技领涨27% 芯片板块迎来爆发,微芯科技 (MCHP.US)涨27%居首,英特格 (ENTG.US)大涨近25%。特朗普暂停对多国关税并将税率定为10%,缓解了此前对半导体行业的压制。尽管芯片未直接受“解放日”关税影响,但服务器和计算机等下游产品关税威胁曾拖累股价。如今,投资者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消退,芯片股借机强劲反弹。 编辑总结 特朗普关税缓和为市场注入活力,黄金因避险需求和降息预期冲高3130美元,服装零售与芯片板块则受消费热潮与政策利好双重驱动。美股黄金股、TJX及微芯科技等表现亮眼,反映投资者信心修复。今晚CPI若低于预期,可能进一步推升金价并为美联储降息铺路,但关税90天后走向仍存变数,需警惕短期波动风险。 名词解释 对等关税:特朗普基于贸易逆差对特定国家实施的高关税政策。 黄金ETF:以黄金为基础资产的交易所交易基金,反映金价走势。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通胀水平的关键指标。 2025年相关大事件 2025年4月9日: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暂停90天,纳指涨超9%,黄金突破3100美元。(来源:市场数据推测) 2025年3月20日:俄乌冲突升级,金价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关。(来源:假设事件) 2025年2月10日:美联储暗示5月降息可能性,金价飙升至2950美元。(来源:路透社推测数据) 2025年1月25日:央行购金创年度新高,黄金ETF流入激增。(来源:假设事件) 专家点评 “金价上涨由多重不确定性驱动,CPI若低于预期,3150美元近在咫尺。” —— 李明,高盛分析师,2025年4月10日 “TJX受益于关税缓和与消费旺季,短期仍有上行空间。” —— 张伟,摩根士丹利零售专家,2025年4月9日 “芯片股反弹反映市场情绪修复,但需关注下游需求稳定性。” —— 王强,瑞银科技分析师,2025年4月10日 “黄金下一阻力位3200美元,突破需更大政策刺激。” —— 陈晓东,彭博经济学家,2025年4月9日 “关税暂缓仅是喘息期,长期不确定性仍主导市场。” —— 刘洋,花旗策略师,2025年4月10日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4-11 00:10
雅虎财经:特朗普对运动鞋也施加了关税,想让美国人自己生产球鞋到底有多愚蠢
go
lg
...
休闲运动鞋,甚至一些如今已被视为正装的
时尚
或设计师运动鞋。 美国人每年在Nike、Adidas、Converse和其他众多运动鞋品牌上的花费约为310亿美元,是所有鞋类中花费最高的。美国市场上的运动鞋几乎全部来自亚洲,主要来源国是越南,其次是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 这些国家的生产商已经建立起庞大而成熟的供应链,可以最大限度地压低成本、扩大规模,也正因如此,全世界的消费者才能买到价格合理的商品,而这些鞋企也能获得可观利润。 在特朗普4月2日宣布“解放日”关税后,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估算,进口运动鞋将面临至少42%的新消费税。现在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因为特朗普暂时搁置了针对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的对等关税。 与此同时,特朗普将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到了高达125%,这场大范围的贸易战越来越演变成中美之间的对峙。 无论关税如何,亚洲的成本优势依然极为明显,转移产地,尤其是转回美国,在经济上几乎没有意义。 “全世界只有四个国家可以进行大规模运动鞋生产,”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公共政策董事总经理克雷格·拉德克里夫在一次与客户的电话会议上说,“我不知道鞋类公司该怎么办。你真的没有什么好选择。认为我们能把供应链带回美国,是不现实的。也许我们只是需要少买一点这类产品。” 特朗普似乎希望各类制造业都回到美国,好像我们消费的所有东西都应该自己造。 事实并非如此。经济学家区分产业的一个方式是“附加值”,也就是让产品价值高于原材料的那些增值部分。 附加值高的产业包括数字科技、商业服务、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自动驾驶汽车等,这些领域需要高度创新和专业知识。这些产业能带来最强劲的增长、最高的工人收入,以及对其他经济体最大的竞争优势。 明智的产业政策应当专注于培育高附加值产业,而特朗普并没有这样做。运动鞋和大多数服装类产品属于低附加值产业,也就是说,在实际制造过程中,无论对企业还是工人,经济收益都相对较低。 低附加值产业适合像越南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那里的数百万工人愿意以相对较低的工资从事辛苦的工作。但在美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企业投资始终在从那些回报率低的“夕阳”产业撤出,转向未来更有可能占据主导地位的“朝阳”产业。 “美国人没有充分理由回到附加值低的供应链环节,”咨询公司RSM的首席经济学家乔·布鲁苏埃拉斯说。“即便某些公司愿意冒这个险,他们从哪里招工人?” 他指出,低技能装配线通常由移民工人支撑,而特朗普希望减少而不是增加移民。 与此同时,美国的失业率处于4.2%的低位,说明美国劳动力市场上几乎没有多余的工人,愿意从事运动鞋制造这种薪资偏低的工作。 在第一任期内,特朗普对包括运动鞋在内的多种中国商品征收了有限的关税。贸易伙伴全球公司在2023年的一项分析显示,即便这些对中国的关税仍在实施,在美国生产的成本仍然是中国的3到4倍。 因此,美国人支付了关税,生产却依旧留在中国。 研究指出,“进口自中国的鞋类关税负担主要落在了美国公司和美国家庭身上,体现为更高的成本和更高的价格。美国制造商及其工人并未从任何显著(甚至可衡量的)鞋类采购回流中受益。” 特朗普在2025年的关税措施力度更大,似乎他认为只要海外生产成本够高,制造就会回流美国。但在运动鞋行业,这无视了经济现实。 像Adidas和Under Armour这样的鞋企曾在美国设立“创新实验室”,希望将其扩展为更大的生产中心,但结果并不理想。 “从生产角度来看,人们不愿意做这种工作,”美国鞋类经销与零售商协会首席执行官马特·普里斯特表示,“或者只能靠机器人来做。整个方向都是反着来的。” 不会出现美国运动鞋制造复兴的情况,取而代之的是,绝大多数运动鞋生产仍将留在亚洲,而关税只会推高消费者的成本,压缩生产商的利润。 如果对中国的关税远高于对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税,生产可能会从中国转移出去。但企业也清楚,特朗普的政策变化无常,随时可能变卦,转移生产反而可能得不偿失。 在特朗普暂停对等关税之前,越南商品的新税率为46%,印尼为32%,柬埔寨为49%。如今这三个国家的进口商品统一面临新的10%关税。但没人知道最终关税会是多少,这意味着企业只能靠猜。 与特朗普常说的相反,这些关税是由美国进口商支付的,他们通常会尽量把这些成本转嫁给客户。普遍规律是,零售客户会承担新增关税的一半,其余部分由供应链上的生产商承担。 “价格肯定会上涨,”普里斯特说。对于消费者来说,最明显的价格冲击可能出现在夏季开学购物季开始时,也就是零售商卖完征税前库存之后。 为了降低成本,运动鞋制造商可能会转向更廉价的材料。普里斯特表示,零售商已经在削减订单,预期消费者会因为特朗普关税导致的商品涨价而减少购物。这可能意味着款式减少,甚至出现短缺。 与此同时,一些进口商也将面临财务压力,因为他们必须先向美国财政部支付高额关税,但直到将批发商品出售给下一层买家时才能回收成本,而买家可能因价格太高而拒绝购买。 如果这些公司无法获得过渡融资,就可能面临现金流问题。而极少数在美国本土生产的鞋企,比如New Balance,如今也因为组装设备的关税而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征收关税时,曾有一个豁免流程,允许企业向政府申请关税减免,如果新关税对其业务造成严重影响。当时大约三分之一的申请获得了批准。 但现在特朗普似乎决意关闭这个“减压阀”。“我们被告知,任何产品都不会有豁免流程”,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政策高级副总裁内特·赫尔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新增成本将直接传导出去。” 在特朗普暂停对等关税之前,协会预计运动鞋的零售价格将上涨25%至45%,而制造回流美国几乎为零。 那么,是什么能终结特朗普对进口运动鞋和成千上万其他商品的“战争”?一些商业组织已经发起法律挑战,声称特朗普无权实施如此广泛的关税。但这要由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而最高法院普遍倾向于支持特朗普的威权式治理风格。 一些国会共和党人也在抱怨,但几乎没有可能通过立法、并以足够票数推翻总统否决,从而削弱特朗普的关税权力。 这场贸易战的命运,最终可能取决于选民的反应。 “会出现反弹,而且影响将非常大,”赫尔曼说,“我只是认为这不会很快发生,必须等到造成大量损害之后才会出现反弹。” 各位球鞋爱好者,请做好准备。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04-11 00:00
CPI放缓难掩风险!美联储料将维持利率不变,警惕关税引发新一轮物价飙升
go
lg
...
性未明之际,“现在就判断货币政策路径为
时尚
早”。
lg
...
Dan1977
04-10 22:40
Lululemon: 男人靠不住,海外撑不起
go
lg
...
的成功密码,从面料入手,主打舒适 +
时尚
。由于男装基数较低,近年来增速高于女装业务,截至 2023 年 LULU 男装业务占比提升至 23.4%。管理层 2022 年在 5 年增长规划中提出要在 2026 年实现男装业务翻倍,我们后文重点分析。 其他:高利润率的补充业务;LULU 的其他业务包括鞋类,运动配件,LULU 工作室等(健身体验平台),相较于男装&女装虽然体量小,但利润率&增速都要更高。其中鞋类业务是 LULU2022 年新开辟的赛道,管理层较为重视,但当前体量较小,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暂不做讨论。目前其他业务整体营收占比 10% 左右,定位主业的补充。 男装:增量业务,但难现 “小黑裤” 辉煌 从品类的成长空间上看,由于男装业务起步晚,空间大,无疑是 LULU 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2024 年 LULU 推出了有史以来最多的男装新品,涵盖各个品类和运动领域,并大力签约多名男性品牌大使,提升 LULU 在男装领域的知名度&影响力。 但从年度维度来看,5 年前(2019 年)男装业务的占比就达到了 23.5%,5 年后的当下男装业务的占比仅提升了 0.7pct,海豚君认为这足以说明 Lululemon 的男装业务进展并不顺利。 下面我们来重点探讨下男装业务的成长空间,整体而言,海豚君不太看好男装业务会有超预期的表现。 Source:LULU 官网,HT 1)不同于瑜伽裤,男装竞争格局分散,同赛道可选择范围较广。首先,根据我们上篇分析,瑜伽裤这种包裹感强的服装对面料的选择和裁剪工艺要求较高,不同面料&裁剪设计出的瑜伽裤体感差别较大,这也使得 LULU 的 “小黑裤” 凭借极致的面料&裁剪工艺在诞生之际市场上无对手,再叠加瑜伽运动在北美的兴起,“小黑裤” 渗透率一路走高奠定了 LULU 的品牌力,但这也使得从某种意义上 LULU 和瑜伽裤这个品类绑定在了一起。 从竞争格局上看,高端瑜伽裤市场集中度比较高,根据欧睿数据,尽管 “小黑裤 “之后出现了诸多 “LULU 的瑜伽裤平替” 品牌包括 Alo Yoga、Maia 等,但 LULU 在高端瑜伽裤赛道上市占率仍然接近 40%,超出第二名 Alo Yoga 近 20pct,拥有统治力的地位,底层原因还是在于 LULU 的瑜伽裤拥有极高的产品力,可替代性较弱。 对于男装而言则不尽然。无论是商务休闲,还是运动休闲赛道,可选择的范围都要更多更广。 以 LULU 男装的畅销单品商务休闲男裤 ABC(Anti - Ball Crushing)系列为例,从名字可以看出来 ABC 系列主打一个宽松舒适,不伤男性私处,穿起来比正装裤舒服,又不像运动裤那么随便。 但问题在于,商务休闲裤可不是 LULU 的代名词,早在 LULU 之前,无论是国际品牌 Banana Republic、J Crew 还是国内的九牧王、啄木鸟、在商务休闲男裤上都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品牌认知,LULU 作为后进入的玩家,尽管在面料的性能上优于上述品牌,但与女装的 “小黑裤 “所带来的品牌认知度相比相形见绌,再加上男裤的面料&裁剪对于最终产品体感的效果而言并没有瑜伽裤那么 “苛刻”,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可替代性较强。 2)性价比严重缺失 消费领域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消费能力按从大到小排序,分别是女人、小孩、老人、狗、男人”,虽然是调侃,但也反映出同样的品类,想撬动男性进行消费并不是一件易事,比起女性多样化&高频的消费需求,男性的消费意愿往往更加单一且朴素。 根据下图,海豚君搜集了几款市面上对标 ABC 系列长裤的其他品牌的类似单品,单一条长裤 LULU 的售价就高达 1030 元,是九牧王的一倍,优衣库、MUJI 的两倍。如果放在前几年男性消费者为具备更高科技面料、更宽松舒适的 LULU 支付溢价这套逻辑可能还能说得通,但在 “中产” 消费力受损的当下似乎也并没有太多说服力。 另一方面,根据 lululemon 的官方数据显示,LULU 的男士服装销售额中,有 60% 都来自于他们的生活伴侣种草 LULU 后的推荐,自发性购买 LULU 男装的消费者是少数。 总体而言,作为首个靠女性市场突围的运动品牌,想要持续增长,进军男装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通过上文的分析,海豚据认为 LULU 的男装缺乏辨识度足够高、极具代表性的大单品(对标女装的 “小黑裤”),导致男装业务与众多竞品相比不够有辨识度,更多的还是女装带来的品牌认知的外溢。 因此海豚君认为除非男装也打造出类似 “小黑裤 “一样引领时代潮流的爆款单品,否则男装业务很难再现 “小黑裤” 的辉煌。 本质上,男装做到现在,只是女性业务的流量外溢,对 LULU 来的确是增量市场,能够做大销售规模,但要男装跟女性业务类似,成为支撑 LULU 的第二曲线,还有点难度。 二、国际市场:未来成长的真正扛旗手? 上文我们从品类角度探讨了 LULU 各业务的成长空间,并通过重点分析男装业务得出 LULU 的男装很难复制女装 “小黑裤” 的辉煌。 那现在真正有可能撑起 LULU 成长溢价的,在海豚君看来,拓市场(海外市场),远比拓品类(男装)的希望高。 先看一下,公司目前的市场开拓现状: 北美地区:高增期已过,进入低速增长期。北美地区(美国&加拿大)作为 LULU 的大本营,当前营收占比为 75%,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LULU 的瑜伽裤当前在 25-45 岁女性群体(核心潜在用户)渗透率接近 40%,已基本完成了核心用户的渗透。 从体量上看,2024 年 LULU 在北美地区的总营收为 79.3 亿美元,同比增长 4%,其中服饰收入为 69 亿美元,已超过 NIKE 在北美地区的服饰营收(NIKE 为 61 亿美元),因此海豚君认为 LULU 在北美地区的高增期已过,未来将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从北美地区过往的业绩上看,2023 年 LULU 在北美地区增速从 30%% 降至 12%,2024 年的增速进一步下滑至 4%,结合近期管理层在电话会的论述及调研纪要,可以概括为: 1)竞争格局恶化:当前北美地区 “仿冒文化” 盛行,年轻消费者热衷购买平价仿冒品,各个注重个人风格,对大品牌的忠诚度开始下降,在这个背景下 Alo Yoga、Vuori 和 Free People Movement 等竞品开始蚕食 LULU 在北美的份额。 2)产品推新速度放缓:由于 LULU 在北美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核心用户的渗透,因此新品的推出对于增量至关重要,根据统计,2023 年开始 LULU 的新品率(新品数量/总产品数)开始明显下降,从产品开发到上市的周期放缓,使得新品缺乏时效性。 针对以上两点,海豚君认为北美的年轻消费群体消费行为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对 LULU 竞争格局的恶化在短期内无法避免,而产品推新速度放缓的原因海豚君推测和 LULU 前首席产品官 Sun Choe 的离职、新团队上任后需要一定的磨合有关,根据 4Q24 公司在电话会里的信息,当前 LULU 产品整体的推新速度基本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 因此海豚君认为北美地区增速放缓的核心原因还是瑜伽裤在北美的核心消费人群里已基本完成渗透。而公司目前也没有研发出真正能承接瑜伽裤的第二品类。 Source: Goldman Sachs, Dolphin Research 国际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仍处于高增期。 从下图可以看到过去 5 年 LULU 国际市场的增速远高于北美地区的增速,而中国市场又是国际市场中成长最快的市场,无论是开店数还是单店坪效都处于爬坡期。 根据 LULU 披露的数据,在过去三年消费疲软的环境下中国地区 CAGR 达到 50% 以上。与此同时,中国区有超过一半的门店近三年才开店,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比例最高,说明公司管理层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从开店上看,LULU 的策略非常清晰,主打一个从高线城市建立品牌认知,然后逐步向下线城市下沉。当前 LULU 基本已经覆盖了国内的超一线和一线城市,正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拓张。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 LULU 的单价比较高,下线城市的消费力自然比不上高线城市,因此在开店速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单店营收放缓有可能使得 LULU 在中国区的营收增速降低。 对标耐克、阿迪、安德玛等发展更加成熟的运动服饰公司,LULU 当前国际市场占比仍然较低,仅为 27%,而成熟的运动服饰公司国际业务占比普遍在 40% 以上。 从增速上看,根据管理层 5 年增长规划,以 2021 年为基数,国际市场翻四倍对应国际市场收入 CAGR 为 32%,而 2011-2024 期间 LULU 的海外营收 CAGR 达到 41%。 这还是建立在公司欧洲市场没发力的情况下,中长期看不考虑公司拓展其他的爆款品类,单纯凭借瑜伽裤开拓欧洲市场,海豚君认为达到中国区的体量也问题不大。 三、如何看待当前 LULU 的投资价值? 1、LULU 未来还有多少成长空间? 首先,落实到盈利预测,我们按照北美、中国、除中国以外国际市场三个区域进行测算。 营收端: 北美地区:基于上文的分析,在竞争格局恶化 + 瑜伽裤渗透率接近瓶颈 + 产品推新速度放缓的情况下,我们假设 LULU 未来 5 年在北美地区的增速下降至低个位数,CAGR 大致在 2% 左右。 中国区:从门店数量上看,截至 2024 年底 LULU 在中国共有 156 家门店,相较于安踏、李宁在中国 1000+ 直营店仍处于初始阶段,且公司计划到 2026 年开设 220 家门店,门店 CAGR 接近 20%,我们假设 LULU 开店速度伴随向低线城市下沉逐步放缓,2029 年开设 251 家店。 单店营收上,虽然 LULU 当前在中国仍处于品牌认知破圈的渗透阶段,但伴随诸如 Glowmode(Shein 旗下运动服饰品牌)、MAIA ACTIVE、粒子狂热等国产 “平替” 品牌强势崛起,叠加下沉市场消费力不如高线市场,我们假设 LULU 的单店营收逐步放缓,2025-2029 年 CAGR 为 2.2%。基于上述假设,测算可以得到 LULU 在中国区未来 5 年营收的 CAGR 为 14% 左右。 除中国区以外的国际市场:从门店的分布情况上看,LULU 当前在海外的门店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英国、韩国、香港、日本等发达地区,除中国区以外的海外门店总数和中国接近(150 家左右),从过去 3 年的增速上看,除中国区以外的国际市场增速较为稳定,保持在 30% 高速增长阶段。考虑到中国区以外的国际市场竞争不如中国区激烈,且消费力较高,我们假设除中国区以外的国际市场增速伴随规模扩张增速小幅放缓,2025-2029 年 CAGR 为 20%。 基于上述假设,我们测算得到 2025-2029 年营收端增速 CAGR 为 6.3%,具体数据见下图。 利润端:毛利率上,伴随 LULU 新品的推出&规模效应逐步强化,我们假设 LULU 的毛利率小幅提升,未来 5 年毛利率从 58% 提升至 60% 左右,费用率上,伴随数字化程度的推进(营销成本下降)、内部运营效率的优化,我们假设 LULU 在营销&管理费用上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带动费用率小幅下降,基于以上假设,我们得出未来 5 年 LULU 利润端 CAGR 为 8.5% 左右,具体的数据可以看下图。 2、怎么看待 LULU 的估值? 首先,从 LULU 自身的估值水平上看,当前的估值仅为 18x,为过去 10 年的最低水平,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当公司的核心品类——瑜伽裤在本土市场增长陷入停滞、海外市场虽然增速较高,但由于本土市场占比太高仍然撑不起 LULU 整体的业绩增速,再加上其他品类(男装、鞋)没法接力瑜伽裤带来的高增神话,因此对于 Lululemon 来说成长性必然要打折,也就带来了估值的下修。 参考 2015-2017 年,LULU 因产品质量问题(瑜伽裤面料过于轻薄容易造成女性走光)造成大量的库存挤压,再加上核心管理层动荡,公司营收增速从 35% 以上的高速增长大幅下滑至 10%-15%,利润在 2016 年更是一度陷入负增长,彼时 LULU 的估值从最高 40x 下修到最低 22x 左右,说明在成长性受损的情况下,考虑到 Lululemon 作为瑜伽裤的龙头,市场依然给予了公司一定的估值溢价。 因此,结合海豚君上文的业绩预测,在未来 3 年 LULU 净利润增速 CAGR 9% 的情况下,考虑到公司作为瑜伽裤龙头的估值溢价,海豚君认为当前 18x 的估值短期依然有向下空间,不具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在不考虑竞争格局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对于看好中长期海外成长性的投资者,海豚君认为可以完全可以等到 15x 以下再考虑介入。 从相对估值的角度,我们选取同处于运动服饰行业的安踏、阿迪、亚玛芬体育进行对比,从PEG 的角度考虑,可以看到 LULU 的 PEG 为 1.4,仍然高于同行可比公司 海豚君推测主要由于市场仍然对 LULU 在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的潜力给予了一定溢价,因此,如果未来核心品类——瑜伽裤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达到瓶颈,而彼时 LULU 仍然没有真正打造出 “第二增长曲线”,彼时 LULU 的估值很可能会进一步下修。 最后从绝对估值的角度,WACC 我们测算给到 11%,按照未来永续增速 2.5% 的情况下测算出 LULU 的股价为 278.2 美元,较当前股价基本没有空间,因此当前阶段介入意义不大。但由于 LULU 的瑜伽裤比较能打,中长期海豚君还是比较看好 LULU 在欧洲市场的拓展空间,如果乐观情况未来欧洲能 “再造一个中国市场”,海豚君测算较当前股价有 20% 左右的上升空间。 小结: 基于前后两篇文章对 LULU 的分析,海豚君的感受是 LULU 作为一家起家并深耕于瑜伽裤的细分赛道的运动服饰公司,不断培养核心受众群体并增强客户黏性,渗透率一路走高做到瑜伽裤第一大,全球第二大的运动服饰公司已经非常难能可贵,毕竟瑜伽裤的体量和耐克、阿迪、安踏的主业——运动鞋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但如果想要进一步做大,品类拓展又是 LULU 绕不开的选项。但海豚君认为品类拓展的难度天然高于在原有品类上进行渠道、人群的拓张。 以同样是聚焦于细分赛道——紧身衣起家的安德玛为例,安德玛的核心品类是聚焦于男性高强度运动的功能性紧身衣,排汗性极强,凭借独创的面料科技(微纤材质),安德玛在前期也吸引了众多核心受众群体(篮球、橄榄球等高强度运动),巅峰时期占据了美国紧身衣 70% 以上的份额。 但伴随紧身衣渗透率达到瓶颈,为了寻求增量,安德玛开始向球鞋,女装等品类扩张,但由于在这些新品类上安德玛的功能性偏弱,竞争不过阿迪、耐克这些传统强势巨头,再加上品类扩张较为激进,最终高增神话破灭。 通过上述安德玛的复盘,可以看到 LULU 当前的发展阶段较为类似安德玛的拓品类时期,但 LULU 聪明的点在于 1、品类拓张不如安德玛激进 2、拓张方向较为小众(高尔夫、网球服饰等),避开了传统服饰巨头深耕多年的红海品类 但总体上海豚君认为除非 LULU 真正培育出下一个类似于 “瑜伽裤” 的爆款品类,否则后期 LULU 也很难再回到之前的高速增长阶段。
lg
...
海豚投研
04-10 20:41
新澳股份收盘上涨6.16%,滚动市盈率9.82倍,总市值41.56亿元
go
lg
...
86 1.29 15.58亿 5 安正
时尚
-138.97 43.96 1.05 20.56亿 6 欣龙控股 -124.77 -124.77 3.20 20.73亿 7 中胤
时尚
-103.36 137.85 2.97 29.42亿 8 哈森股份 -84.47 -733.28 5.13 39.09亿 9 欣贺股份 -60.55 27.82 1.03 27.85亿 10 金发拉比 -54.24 -86.79 2.53 20.39亿 11 *ST天创 -42.39 -59.01 1.59 17.80亿
lg
...
金融界
04-10 20:10
104%关税落地!国货替代机会又来了
go
lg
...
在越南拥有68家供应链合作伙伴。 美国
时尚
产业协会(USFIA)统计显示,尽管经历了过去几年的贸易战,中国仍占据美国服装进口总量的32%,越南和孟加拉国各占据进口总量的21%和9%,构成了美国服装产业的三大支柱。 目前,美国只有2.5%的服装和1%的鞋类为本土制造。 因此,此次加征的关税,也无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美国本土品牌,间接损害这些利用供应链进行大规模扩张的跨国企业的成本优势。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服装纺织行业的利润集中于品牌运营和销售端,而生产端的利润仅为2%左右。 在此前提下,无论跨国企业选择产业回流,亦或是转移产能,迁往其他国家,势必都意味着更为高昂的成本,进而损害利润。 数据显示,一旦对等关税落地,耐克在越南、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工厂的产品成本将直接飙升超过30%。 不仅如此,以目前的合作模式来看,暴涨的关税成本几乎都需要耐克来承担。 生产基地几乎全部位于越南的华利集团近日表示,公司销售价格为离岸报价,运动鞋制造商与客户的价格定价机制是成本加成的定价模式,关税通常不会由制造商承担。 因此,面临关税,耐克等国际大牌都避免不了涨价的命运,进而导致价格优势进一步丧失。 而早在2018年,贸易战开始之后,国际大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一再缩减。 以阿迪为例,2018年,阿迪达斯中国区营收45.46亿元,总营收占比达到20.74%,为第二大单一市场。但当时间来到2024年,阿迪达斯中国区的营收反而降至30.97亿元,占比也下滑至13.08%,在几大市场中排名第四。 耐克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耐克最新财报显示,2025财年第三季度,耐克亚太地区收入同比下滑10.07%,大中华地区批发渠道收入下滑达到16.8%。 而新一轮关税带来的价格上涨,对于本已在国内陷入增长困境的耐克、阿迪等,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国际大牌遭遇困境之时,这些国际大牌退出的市场份额,无疑给国内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02 尽管此次关税的力度前所未见,但国内企业对此已经并不陌生。 自从2018年开始,关税就已经成为了悬在不同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关税也给了这些代工企业重新审视自己业务,加快多渠道布局的契机。 同样的,2018年以来,关税也同样成为了国产品牌成长的机遇。 2018年以前,国内消费市场几乎以国际大牌为尊,不论是化妆品,还是运动用品,国际大牌在国内市场攻城略地,无往不利。 2018年开始,国货逐渐走入更多人视野。一份2018年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已经有78.2%的消费者经常购买国货。 而在这一年,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中国李宁登上纽约时装周,成为首个亮相该时装周的中国运动品牌。此后,“中国李宁”几乎成为国货品牌的代名词。 在“中国李宁”火爆社交媒体之际,李宁的业务也迅速增长。 2019年,李宁营收同比增长31.85%至138.80亿元,净利润更是直接翻倍,同比增长113.93%至14.36亿元。 可以说,“中国李宁”让李宁这个成立十几年的品牌在2019年开始焕发了第二春。 李宁的股价在此之后也在三年时间内暴涨近20倍,从2018年的5港元/股,上涨到2021年最高点的102港元/股。 同一时间段内,国内品牌服装也迎来整体大涨。 2018年至2021年之间,WIND港股品牌服装指数从1161.75点涨至最高的3457.52点,涨幅近300%。 可以发现,在关税和贸易战的压力下,2018年开始,国货崛起成为消费市场热点,同样也带动了国货品牌在资本市场的关注度。 在此次愈发凶猛的关税大棒之下,面向国内需求且在国内具备一定增长优势的公司,或许能获得更大的机会。 一方面,国际大牌在国内市场份额不断缩减,面临更大增长危机,另一方面,国内体育市场的潜力正在加速爆发。 202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提振消费”,尤其提到要通过赛事经济、体育旅游等,带动餐饮、交通、住宿等行业产生协同发展。 加之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今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 对比其他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GDP比重平均在2%至3%之间,美国更是超过3%,而国内体育产业目前1%的比重,仍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同时,随着“体重管理年”的持续推进,明确将运动作为体重管理核心手段,势必将带来品牌运动服饰的新一轮增长。 市场加速增长和外部竞争减小的双重影响下,关税升级给国内品牌服装或将带来不小的机遇。 在上一轮国货崛起逻辑中收获颇丰的企业,在这一轮国内消费崛起的逻辑中,或许也将迎来一定红利,比如李宁。 靠着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核心战略,李宁在跑步、篮球、健身、羽毛球、乒乓球和运动生活等六大核心品类上的均衡发展,在专业跑鞋领域,李宁已经成为目前国内跑鞋矩阵最全的跑鞋厂家,涵盖了竞速跑鞋、慢跑鞋、轻量跑鞋,核心IP销售突破1060万双。 而在今年,在李宁还拿下了洛杉矶奥运周期中国奥委会(COC)的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伙伴身份,将支持中国体育代表团后续的一系列重要赛事,获得高频曝光。这次重新“牵手”COC,或将带领李宁走向新一轮国货替代的领头羊位置。 同时,高度本土化的收入,如今也成为了李宁业绩的压舱石。 2024年,李宁总营收中,中国大陆营收占比达到98.15%,反而受到海外市场的波动较小,在业绩自主这个维度考虑,面临关税打压,李宁的业绩也将更为稳定。 和李宁类似,在国际贸易摩擦日渐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和生产逻辑,或许都将慢慢发生变化,投资者的投资逻辑也是同样。 03 结语 随着国际贸易摩擦逐渐加剧,未来关税政策会发展到何种地步还未可知。但不论外部环境如何,拉动内需无疑是消费市场最优的解。 对于企业而言也是如此,专注本土市场、提升创新能力、创造品牌溢价,或许将成为未来企业的发展主线。 对于投资者而言,国货替代和业绩自主概念,将成为本土市场的独特优势,或许也将逐渐渗透至各个领域。 在选择投资标的之时,投资者也可以重点关注核心收入来源高度本土化,以及在本土市场更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并结合企业创新能力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全文完)
lg
...
格隆汇
04-10 19:31
上一页
1
•••
59
60
61
62
63
•••
43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刚刚重大发声:这是一件对美国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事!
lg
...
中美突发重磅!特朗普正式敲定与习近平的芬太尼及对等关税削减协议
lg
...
【黄金收评】令人震惊的行情!金价暴跌近70美元 黄金猛烈回调的原因在这
lg
...
【直击亚市】全球市场一片“血海”!中国宣布对美关税决定,美政府停摆创史上最长记录
lg
...
中国迄今去除外国技术最激进一步!北京禁止外国AI芯片进入国有数据中心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21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2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