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奈飞暴涨超9%,英伟达再涨近5%创2021年以来新高,纳指100ETF(159660)高歌猛进涨近3%强势4连阳!
go
lg
...
Meta涨1.8%,微软涨1.44%,
苹果公司
涨1.37%。 国信证券指出,美国个别CPI、就业数据高于市场的判断并不会直接导致6月加息。美股可以在确认突破压力位以后再行看多! 高盛指出,AI会在未来10年内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约7万亿美元,并估计AIGC软件的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所有科技股中,微软、谷歌、亚马逊和Meta最可能从中受益,这些科技巨头均为纳斯达克100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 据高盛计算,美股大型科技股过去的总净利润率平均为20.2%,而标普500指数所有成分公司的利润率为10.9%,两者相差9.3个百分点。高利润率意味着更强劲的现金流,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投资实现长期增长,同时也向股东返还现金。 纳指100ETF(159660)跟踪纳斯达克100指数,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之下,目前全世界AI领域布局和积淀最领先、最深厚的科技巨头仍然集中在纳斯达克,比如微软、谷歌、英伟达、Meta等等,这些AI巨头无一例外都是纳斯达克100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纳指100ETF(159660)管理费0.5%/年,托管费0.15%/年,明显低于市场主流的费率结构,费率优势明显,省到就是赚到。 (风险提示:以上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不代表任何形式的个股推荐!) 【始于纳斯达克,更胜于纳斯达克!】 根据公开资料,纳斯达克指数包含100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非金融公司,纳斯达克市场自诞生以来成功孵化出了一大批科技巨头,被广泛认为是培育创新型、 科技型、成长型公司最成功的投资市场之一。作为纳斯达克市场的旗舰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长期涨幅明显跑赢纳斯达克指数。自1991年起,纳斯达克100指数30多年来年化收益13.80%,明显高于纳斯达克的11.36%。(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5.17)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1991.1.1-2023.5.17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投资于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纳指100ETF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请投资者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以及集中投资于纳斯达克100指数成分股的持有风险,请关注部分指数成分股权重较大、集中度较高的风险,请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ETF运作风险、投资特定品种的特有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 本条资讯来源界面有连云,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提供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5-19
AI加持的必应 为什么还赢不了谷歌?
go
lg
...
对的领先地位。排在Chrome之后的是
苹果公司
推出的Safari,占到整个市场的20.43%。而Edge的市场占有率和Firefox、Samsung Internet以及Opera相似,都处在2%~5%的小众市场。 数据来源:Statcounter 搜索引擎领域,因为苹果并没有开发相关产品,所以谷歌的优势更加明显。2023年4月,谷歌在全球搜索市场的份额占到了92.61%,同比增长0.52%。必应虽然排在第二,但整体市占率低于3%。排在之后的Yandex、Yahoo!、DuckDuckGo分别占有市场1.65%、1.1%、0.52%的市场份额。这样看来,必应和排在后面的对手没有拉开实质性差距。短期来看,包括必应在内的对手几乎不可能挑战谷歌的市场地位。 数据来源:Statcounter 相比挑战谷歌,必应可能更担心被超越。在长尾市场中,细分需求下的差异化价值更可能拉开产品之间的差距。比如,DuckDuckGO主打匿名搜索与隐私保护,适合对浏览行为较为敏感的用户群体。而Yandex则在图片搜索上更加强大,能成为谷歌搜索的有效补充。颜值与交互也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但在这方面,必应目前不占据太大优势。 而随着ChatGPT的火热,必应将差异化价值押注在AI大模型上,不过,从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市占率等数据来看,AI的加成似乎极其有限,而通过Edge来扩大必应市场规模的策略也并不那么奏效。 最核心的原因是,作为效率工具,浏览器与搜索引擎的市场认可度来自出色的用户体验,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创新。但这一点,恰恰是微软还有待完善的。 技术的实用比新奇更重要 对于AI的应用,微软表现得很积极。在新必应得到大量关注后,微软趁热打铁,继续推出聚合多个AI模型的Azure OpenAI、将AI集成到办公软件的Microsoft 365 Copilot和类Notion软件Loop等。 2023年1月,在向OpenAI追加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后,微软CEO纳德拉公开表示,微软将迅速推进OpenAI工具的商业化。与此同时,微软宣布解散成立刚四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团队”。这样看来,微软已经决定将战略重心从“元宇宙”转向“AI+”。对微软来说,这确实是明智之举。无论元宇宙前景如何,相对Meta的先发优势,微软只能是一个跟随者。而在AI领域,微软则有可能成为行业主导者之一。 但是,相比效率工具而言,ChatGPT、新必应等AI应用似乎更像是娱乐工具。用户可以和AI畅谈人类未来和存在主义,也可以在基础概念和经济数据上寻求帮助,但在一些更特定、更具体的问题上,AI有些力所不能及。 具体而言,效率的核心是快速与精准。从快速的角度出发,聊天也许并不是最佳的形式,“你问我答”的模式可能更接近激发创造性的教育场景。对于要求快速的工作场景而言,被动等待答案还不如主动寻找答案。另外,很多时候,AI的回答远不及关键词搜索来得精准。 例如,在回答“液环厚度与什么相关?”这样专业的问题时,AI有些无能为力。也正因此,新必应等AI应用依然没能大规模进入工作的场景中。 而从必应市占率的下降趋势看,微软也许离技术很近,但离用户还有些遥远,这或许也与微软浏览器的功能设计、操作逻辑等有关。 随着功能越来越多,微软Edge变得越来越臃肿。在侧边栏“工具”窗格中,微软为浏览器增加了计算器、单位换算器和翻译工具。而整个侧边栏除了工具等常规功能项外,还默认增加了购物、游戏、Microsoft 365、Outlook、Drop等微软旗下的其他软件。更夸张的是,侧边栏还有种树(E-tree功能)和运动(Health&Wellness功能)。如此多的功能,让Edge看起来更像是操作系统,而不是浏览器。 相比之下,Chrome、Safari则在功能和设计上尽量保持了克制,如Safari的页面中将更多的空间留给用户浏览内容,而不是展示丰富的功能。从实用性来说,这可能更接近浏览器的实质。 图片来源:Safari官方网站 除此之外,也许是为了追求独特性,Edge的操作逻辑与Chrome及市面上其他浏览器不大一样。但这种独特性表现出的不是优越性,而是某种交互逻辑上的繁复。追求功能的多样与交互的独特本身无可厚非,但对于新用户而言,多功能和新布局都会无形间增加学习成本。 回归到AI上,其实浏览器行业巨头都有相关布局,随着时间的推移,微软在AI应用上的先发优势或被逐渐削弱。5 月10 日,谷歌召开2023 年I/O 开发者大会。此次大会发布了最新大语言模型PaLM 2、升级版Bard 和AI 工具包DuetAI 等。据了解,这款大语言模型训练数据量达3.6万亿个token,为前一代5倍,目前已经被应用到25项功能和产品中,而不只是应用在谷歌的聊天机器人Bard上。这意味着,谷歌的技术效率越来越高。再从用户规模上看,谷歌平均每天要处理85亿次的搜索量,而微软仅占3%左右。基于当前的体量差距,微软单凭新必应可能难以吸引到更多用户。 虽然在AI持续不断的市场热度影响下,微软第一季度的广告和搜索业务的收入增长3.4%,来到了30亿美元大关,用户和客户对微软产品的兴趣也在持续增长,但增长的势头能否保持并不只取决于AI技术,提升用户体验才是关键。 优秀的产品不需要强迫用户 实际上,在留存和吸引用户方面,微软一直未停下推广的脚步,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其推广的行为多少有些“强迫性”。比如,Windows用户会被不断提醒安装Edge,并将其设置为默认浏览器。另外,当用户在Edge搜索Chrome,会弹出横幅提示用户“无需下载新的Web浏览器”。 而在谷歌搜索“Edge”,出来的结果是微软的官网。两相比较之下,似乎谷歌更能站在用户角度提供便利。 强迫用户行为只能带来用户的逆反心理,这或许也是近年来Edge浏览器用户数不升反降的原因之一。 回顾微软的发展,其好像一直很“着急”。曾经,伴随着Windows系统的崛起,IE浏览器也曾坐在全球第一的宝座上。而随着谷歌的崛起,微软及旗下产品常常被视为“旧世纪的产物”。因此,在Edge刚推出时,微软就一直下大力气进行推广,甚至不惜牺牲用户的体验。即使现在,微软获得AI上的先发优势,也没有放弃强行推广的策略。这也许传递出一个信号,微软内部对AI大模型所能带来的长期效应保持怀疑,因此迫切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用户增长。 但技术的更迭只能在短期吸引热度,体验的完善才能在长期保持优势。微软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准备调转船头。在之后的更新中,微软将为 Edge增加“功能瘦身”的选项,让用户可以自主删除不需要的功能。这也意味着,AI的增益并不代表一劳永逸。但想要挑战谷歌的市场地位,微软要做的还有很多。 “功能瘦身”这一功能的出现意味着,微软正在将主动权交还给用户,而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微软未来还需要考虑,如何能让用户真正受益。以FireFox为例,2021年Firefox就以“提高效率、减少干扰”为核心,重新简化了浏览器的交互体验。与此同时,Firefox还继续在安全隐私上加码,默认为用户拦截了绝大部分跟踪器。 无论是Safari还是FireFox,不打扰用户的功能设计与交互体验是一款浏览器的基础素养。微软如果想要构建搜索未来,就需要提供更简洁的浏览器和更实用的搜索引擎。 搜索的核心目标,可以总结为“在只言片语中找到用户的真实需求”。在这一点上AI大模型依然有用武之地。但除此之外,尽量低的学习成本、尽量自由的选择、尽量高的使用效率也同样是用户的需求。 一款产品的成功,从来不只是技术的单向胜利,而是与用户的双向奔赴。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5-19
链游的AI革命:电子游戏 科技发展的隐藏发动机
go
lg
...
第一台苹果电脑诞生的 48 年后,这家
苹果公司
的市值达到了 2.7 万亿美元,如果把苹果算是独立的国别经济体,它的 GDP 在全球排名第五,高于英国,仅仅低于德国,日本,中国和美国。乔布斯建立了个新兴科技王国。 停停停,那这和游戏有啥关系?别急,刚刚说了第一个方向是出现了家用个人计算机,再说下第二个方向,就是一家叫雅达利(Atari)的公司,把 6502 处理器加入到一个玩游戏的设备中,研发了两年,终于在 1977 年推出了 Atari 2600 游戏机,这是第一款家用的游戏机。 这台游戏机在 1980 年就卖到了 20 亿美元的年收入(等于现在的 120 亿美元)。现在的玩家对雅达利的辉煌完全无感,但是它开创的「一个平台,多个游戏」的模式直到现在还在被应用着:主机公司开发,卡带里的游戏可以交给游戏工作室。电影《头号玩家》里要过的最后一关,就是站在冰面上玩的那个《吃豆人》游戏,就是在 Atari 2600 游戏机上爆火的。 雅达利的暴富让很多当时的科技公司突然间看到了科技能力迅速转化为财富的新方向,于是直到现在还大名鼎鼎的世嘉啊(Sega),任天堂啊就开始入场了。1983 年任天堂的红白机(FC 游戏机:Famicom)如一股龙卷风,席卷了全球的游戏市场,也给我们这代人带来了最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水管工:玛丽兄弟》。红白机直到 2003 年才停产,总共卖了 6000 多万台。我们东方国所熟悉的小霸王学习机,就是红白机的仿盘。 这里再八卦下,上文说的第一个方向也是乔布斯从 Atari 公司偷师学艺学来的。做了一辈子老板的乔布斯,唯一一份打工的履历就是在 Atari 公司的游戏机团队工作过,他在打工期间了解到了 6502 芯片的强大功能,这才出去创业搞出了个苹果。 在 1980 年代末,世嘉和任天堂竞争白热化, 8 位的处理器运算能力不够了,那就搞 16 位的!就这样,在终端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倒逼下,芯片技术研发突飞猛进,谁先搞出来,谁就有钱赚,毕竟这条转化路径已经通了。 所以现在大言不惭的说,在 1980 年代,是电子游戏带动了芯片和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应该不为过吧?还有后续任天堂的掌机 Game Boy(卖了超过 1 亿台)发展了硬件的适配技术,索尼的 Play Station 推动了光盘和光驱技术。这些都是游戏行业对于科技新技术的重要贡献,游戏行业提供了最大的民用消费场景,而市场需求才是新技术的衣食父母。 02 神奇的英伟达 随着这波 AI 热潮的兴起,英伟达(NVIDIA)的名字频频被媒体报道出来,有过攒机经验的小伙伴们,还有各位挖矿致富的大 V 们,对于英伟达应该不陌生,它是全球最大的显卡厂商。高端的 3 A 游戏需要显卡,挖矿也需要显卡(其实需要的是显卡上的 GPU,GPU 在某方面的计算能力超过 CPU),但是它又和 AI 有什么关系?我们就来简单梳理下。 电子游戏发展了快五十年,玩家们对于游戏图像和视频的需求越来越高,于是显卡上 GPU 的计算能力就不断地迭代和进化;后来一些外延产业,比如视频捕捉和加密行业发现了 GPU 高计算能力的特点,又给了显卡新的赋能;在 2000 年左右,AI 进入深度学习阶段(具体可以参考本系列长文的第一篇,辛顿创造了一种描述神经网络的方式——深度学习),科学家们发现显卡的计算方式特别适用于神经网络的学习,就是投喂的信息和数据越多,效果越好。据说 OpenAI 的突破,是来源于某一次用了上万张英伟达 GPU A 100 的内部测试,然后就像上帝的金手指一点,一个新世界开始揭开了神秘的一角。 于是乎,显卡成为了 AI 公司成长道路上的必备粮草,大家看看英伟达这二十年的股价,真正起飞是在 2016 年左右,而上一篇文章中大家知道 OpenAI 成立是在 2015 年,英伟达借着 AI 这波大潮完成了逆袭:目前的市值约 6800 亿美元,远超其他的芯片公司英特尔和 AMD,成为了仅次于苹果、微软、谷歌的神奇科技大牛股。 当前为 AI 大模型提供算力的主流 GPU 就是英伟达生产的两个型号:A 100 和 H 100 。一些分析师甚至把 AI 公司所拥有的 A 100 和 H 100 数量作为企业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含英量」,含英量高就像是吃了伟哥,很快就能发达... 这是我诠释的「英伟达」定义,哈哈哈,乱哈拉的啦。 最近连马斯克也宣布了 Twitter 已经采购了大约 1 万张英伟达 GPU。就在所有人都在羡慕英伟达的好运时,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就是,早在 2016 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就向 OpenAI 捐赠了一台 AI 超算机 DGX-1 ,以展示英伟达的 GPU 在 AI 算力上的独特优势,这台特制机器的算力已经可以把 OpenAI 一年的训练时间压缩到了一个月。因此可以看出英伟达也早就在布局 AI 赛道了, 6800 亿美元市值的公司不会是天上掉馅饼得来的,幕后的战略决策和商业谈判应该很精彩,不是简单的上帝金手指就能诠释的。 那么英伟达到底是怎么来的?为啥它可以从横跨电子游戏,工业视频,加密挖矿和 AI 算力几个行业?我们继续八卦下去: 其实和互联网一样,集成芯片这个东西一开始也是因为军用需求而诞生的,在 1950 年代,美国国防部希望给导弹等武器加个控制单元,能更精准打到目标,于是就找了几个大学实验室悬赏做研究,其中麻省理工的大牛科学家肖克利(肖克利被称为晶体管之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带着一群青年才俊就搞出了芯片这个概念。 肖克利早就功成名就了,搞出了点成绩后最大的爱好就是天天出去 AMA,享受着鲜花和掌声,对外说「项目方在做事」,其实一直花的是投资人美国国防部的钱。但是他手下的青年才俊们是真的想做事实现暴富梦啊,他们一直要求要加大研发,降低成本,规模化生产,这样才能突破到大大的民用领域挖啊挖啊挖,赚大大的钱,但是肖克利就是压着不让干。 后来肖克利实验室就出来了八个青年人裸辞,新成立了一个公司叫仙童(Fairchild),号称「仙童八叛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定义了摩尔定律的摩尔。 八个人的盟约也特别梦幻,拿了一张美元签署了大家的名字,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老肖你不要再给我们画大饼了!老子们要的是绿油油的钞票! 其实在科技发展史上,这种团伙作战经常能带来颠覆性的革命,从早期的仙童八叛将带动了芯片革命,到 2000 年初的 Paypal 黑帮(成员创立了特斯拉,领英,Youtube 等公司)发起了互联网革命,再到上一篇我们提到的 2015 年 OpenAI 的创立团伙。 说回仙童,这个公司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第一,在科技上它定义半导体行业,整个研发思路转向了以以硅为材料,可以批量生产集成电路; 第二,它定义了「风险投资+孵化公司」的商业模式。仙童八叛将是先找了华尔街的风险投资业之父亚瑟·洛克(Arthur Rock)做 FA,介绍了金主爸爸谢尔曼·费尔柴尔德 (Sherman Fairchild),仙童公司的名字就来自于金主爸爸的名字。这样跪舔是有效果的,这位谢尔曼·费尔柴尔德大有来头,是 IBM 最大的个人股东,仙童成立后的第一笔订单就是来自 IBM 公司。从此这类风险投资的商业模式大行其道,一直流行到今天,即投资人不是光给钱,而要介入到公司管理和运营当中,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创业者成功,简而言之,需要更深度的绑定(这也是 W Labs 正在做的事儿啊,哈哈哈)。 第三,推动了硅谷的出现。仙童慢慢成了半导体行业的黄埔军校,仙童八叛将和金主费尔柴尔德合作几年后,后面条件没谈好,也纷纷出来单干了,还带动了其他一批同事出来。大家都新成立了公司,在仙童办公室周围分散办公,这个区域就成了现在的硅谷,这些新公司中就有英特尔和 AMD。从仙童出走的年轻人共创立了 100 多家半导体公司,仙童真的成为了神仙孵化器。 说回到英伟达,仙童出来的人创立了 AMD,而英伟达的老大黄仁勋就是 AMD 的工程师,后来出来创业做了英伟达。这些公司和人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说黄仁勋和 AMD 现在的话事人苏姿丰还有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 英伟达创立的思路就是:你们 Intel 和 AMD 去 PK CPU 吧,我专门做 GPU。反正电脑游戏越做越精良,传统 CPU 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吃力,我就专门把图形处理这一块分离出来做一个新的芯片,定义成 GPU,装在显卡上,这在当时还是蓝海。 早期游戏行业贡献了英伟达 100% 的收入,黄仁勋赚到钱后疯狂加大研发力度,把 GPU 拓展到工业等领域,这几年又搞了 AI,始终保持了公司的产品竞争力,这点打法和华为很像:研发先行,市场紧跟。图形处理这个细分行业现在越来越吃香,除了 AI,连战场上的无人机都用了 GPU 做图形识别处理。 所以拿英伟达为案例,游戏作为最吃资源的软件,反向倒逼了硬件性能的进步,同时游戏是最好的链接 B 端和 C 端的产业,用户们是愿意为了玩游戏时的爽点去买单的。 至此,再次成功点题,游戏就是这半个世纪以来科技进步的幕后推手啊。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5-19
苹果高管据称对头显持怀疑态度
go
lg
...
据外媒报道,
苹果公司
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对该公司的头显项目“心不在焉”,公司高管有时也对该项目缺乏信心。知情人士称,这款增强现实(AR)头显的研发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据报道,由于库克的“相对疏远”,该项目一直受到阻碍。该项目每年耗资超过10亿美元,自开始以来已经大幅改变了方向。 据报道,不止库克对这个项目保持距离,包括苹果软件主管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和硬件主管约翰尼·斯鲁吉(Johny Srouji)在内的高管都对该项目表示担忧。知情人士称,费德里吉似乎很“谨慎”,并与其保持着距离。斯鲁吉将这款设备的研发工作比作一个“科研项目”。 报道称,头显最终可能为公司贡献250亿美元的收入,但苹果知道这需要时间。该公司最初希望一开始每年能卖出300万部左右,但后来又将这一预期下调至100万部左右,后来又降至90万部。
lg
...
金融界
2023-05-19
链游的AI革命(三)电子游戏 科技发展的隐藏发动机
go
lg
...
第一台苹果电脑诞生的 48 年后,这家
苹果公司
的市值达到了 2.7 万亿美元,如果把苹果算是独立的国别经济体,它的 GDP 在全球排名第五,高于英国,仅仅低于德国,日本,中国和美国。乔布斯建立了个新兴科技王国。 停停停,那这和游戏有啥关系?别急,刚刚说了第一个方向是出现了家用个人计算机,再说下第二个方向,就是一家叫雅达利(Atari)的公司,把 6502 处理器加入到一个玩游戏的设备中,研发了两年,终于在 1977 年推出了 Atari 2600 游戏机,这是第一款家用的游戏机。 这台游戏机在 1980 年就卖到了 20 亿美元的年收入(等于现在的 120 亿美元)。现在的玩家对雅达利的辉煌完全无感,但是它开创的「一个平台,多个游戏」的模式直到现在还在被应用着:主机公司开发,卡带里的游戏可以交给游戏工作室。电影《头号玩家》里要过的最后一关,就是站在冰面上玩的那个《吃豆人》游戏,就是在 Atari 2600 游戏机上爆火的。 雅达利的暴富让很多当时的科技公司突然间看到了科技能力迅速转化为财富的新方向,于是直到现在还大名鼎鼎的世嘉啊(Sega),任天堂啊就开始入场了。1983 年任天堂的红白机(FC 游戏机:Famicom)如一股龙卷风,席卷了全球的游戏市场,也给我们这代人带来了最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水管工:玛丽兄弟》。红白机直到 2003 年才停产,总共卖了 6000 多万台。我们东方国所熟悉的小霸王学习机,就是红白机的仿盘。 这里再八卦下,上文说的第一个方向也是乔布斯从 Atari 公司偷师学艺学来的。做了一辈子老板的乔布斯,唯一一份打工的履历就是在 Atari 公司的游戏机团队工作过,他在打工期间了解到了 6502 芯片的强大功能,这才出去创业搞出了个苹果。 在 1980 年代末,世嘉和任天堂竞争白热化, 8 位的处理器运算能力不够了,那就搞 16 位的!就这样,在终端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倒逼下,芯片技术研发突飞猛进,谁先搞出来,谁就有钱赚,毕竟这条转化路径已经通了。 所以现在大言不惭的说,在 1980 年代,是电子游戏带动了芯片和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应该不为过吧?还有后续任天堂的掌机 Game Boy(卖了超过 1 亿台)发展了硬件的适配技术,索尼的 Play Station 推动了光盘和光驱技术。这些都是游戏行业对于科技新技术的重要贡献,游戏行业提供了最大的民用消费场景,而市场需求才是新技术的衣食父母。 02 神奇的英伟达 随着这波 AI 热潮的兴起,英伟达(NVIDIA)的名字频频被媒体报道出来,有过攒机经验的小伙伴们,还有各位挖矿致富的大 V 们,对于英伟达应该不陌生,它是全球最大的显卡厂商。高端的 3 A 游戏需要显卡,挖矿也需要显卡(其实需要的是显卡上的 GPU,GPU 在某方面的计算能力超过 CPU),但是它又和 AI 有什么关系?我们就来简单梳理下。 电子游戏发展了快五十年,玩家们对于游戏图像和视频的需求越来越高,于是显卡上 GPU 的计算能力就不断地迭代和进化;后来一些外延产业,比如视频捕捉和加密行业发现了 GPU 高计算能力的特点,又给了显卡新的赋能;在 2000 年左右,AI 进入深度学习阶段(具体可以参考本系列长文的第一篇,辛顿创造了一种描述神经网络的方式——深度学习),科学家们发现显卡的计算方式特别适用于神经网络的学习,就是投喂的信息和数据越多,效果越好。据说 OpenAI 的突破,是来源于某一次用了上万张英伟达 GPU A 100 的内部测试,然后就像上帝的金手指一点,一个新世界开始揭开了神秘的一角。 于是乎,显卡成为了 AI 公司成长道路上的必备粮草,大家看看英伟达这二十年的股价,真正起飞是在 2016 年左右,而上一篇文章中大家知道 OpenAI 成立是在 2015 年,英伟达借着 AI 这波大潮完成了逆袭:目前的市值约 6800 亿美元,远超其他的芯片公司英特尔和 AMD,成为了仅次于苹果、微软、谷歌的神奇科技大牛股。 当前为 AI 大模型提供算力的主流 GPU 就是英伟达生产的两个型号:A 100 和 H 100 。一些分析师甚至把 AI 公司所拥有的 A 100 和 H 100 数量作为企业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含英量」,含英量高就像是吃了伟哥,很快就能发达... 这是我诠释的「英伟达」定义,哈哈哈,乱哈拉的啦。 最近连马斯克也宣布了 Twitter 已经采购了大约 1 万张英伟达 GPU。就在所有人都在羡慕英伟达的好运时,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就是,早在 2016 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就向 OpenAI 捐赠了一台 AI 超算机 DGX-1 ,以展示英伟达的 GPU 在 AI 算力上的独特优势,这台特制机器的算力已经可以把 OpenAI 一年的训练时间压缩到了一个月。因此可以看出英伟达也早就在布局 AI 赛道了, 6800 亿美元市值的公司不会是天上掉馅饼得来的,幕后的战略决策和商业谈判应该很精彩,不是简单的上帝金手指就能诠释的。 那么英伟达到底是怎么来的?为啥它可以从横跨电子游戏,工业视频,加密挖矿和 AI 算力几个行业?我们继续八卦下去: 其实和互联网一样,集成芯片这个东西一开始也是因为军用需求而诞生的,在 1950 年代,美国国防部希望给导弹等武器加个控制单元,能更精准打到目标,于是就找了几个大学实验室悬赏做研究,其中麻省理工的大牛科学家肖克利(肖克利被称为晶体管之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带着一群青年才俊就搞出了芯片这个概念。 肖克利早就功成名就了,搞出了点成绩后最大的爱好就是天天出去 AMA,享受着鲜花和掌声,对外说「项目方在做事」,其实一直花的是投资人美国国防部的钱。但是他手下的青年才俊们是真的想做事实现暴富梦啊,他们一直要求要加大研发,降低成本,规模化生产,这样才能突破到大大的民用领域挖啊挖啊挖,赚大大的钱,但是肖克利就是压着不让干。 后来肖克利实验室就出来了八个青年人裸辞,新成立了一个公司叫仙童(Fairchild),号称「仙童八叛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定义了摩尔定律的摩尔。 八个人的盟约也特别梦幻,拿了一张美元签署了大家的名字,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老肖你不要再给我们画大饼了!老子们要的是绿油油的钞票! 其实在科技发展史上,这种团伙作战经常能带来颠覆性的革命,从早期的仙童八叛将带动了芯片革命,到 2000 年初的 Paypal 黑帮(成员创立了特斯拉,领英,Youtube 等公司)发起了互联网革命,再到上一篇我们提到的 2015 年 OpenAI 的创立团伙。 说回仙童,这个公司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第一,在科技上它定义半导体行业,整个研发思路转向了以以硅为材料,可以批量生产集成电路; 第二,它定义了「风险投资+孵化公司」的商业模式。仙童八叛将是先找了华尔街的风险投资业之父亚瑟·洛克(Arthur Rock)做 FA,介绍了金主爸爸谢尔曼·费尔柴尔德 (Sherman Fairchild),仙童公司的名字就来自于金主爸爸的名字。这样跪舔是有效果的,这位谢尔曼·费尔柴尔德大有来头,是 IBM 最大的个人股东,仙童成立后的第一笔订单就是来自 IBM 公司。从此这类风险投资的商业模式大行其道,一直流行到今天,即投资人不是光给钱,而要介入到公司管理和运营当中,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创业者成功,简而言之,需要更深度的绑定(这也是 W Labs 正在做的事儿啊,哈哈哈)。 第三,推动了硅谷的出现。仙童慢慢成了半导体行业的黄埔军校,仙童八叛将和金主费尔柴尔德合作几年后,后面条件没谈好,也纷纷出来单干了,还带动了其他一批同事出来。大家都新成立了公司,在仙童办公室周围分散办公,这个区域就成了现在的硅谷,这些新公司中就有英特尔和 AMD。从仙童出走的年轻人共创立了 100 多家半导体公司,仙童真的成为了神仙孵化器。 说回到英伟达,仙童出来的人创立了 AMD,而英伟达的老大黄仁勋就是 AMD 的工程师,后来出来创业做了英伟达。这些公司和人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说黄仁勋和 AMD 现在的话事人苏姿丰还有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 英伟达创立的思路就是:你们 Intel 和 AMD 去 PK CPU 吧,我专门做 GPU。反正电脑游戏越做越精良,传统 CPU 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吃力,我就专门把图形处理这一块分离出来做一个新的芯片,定义成 GPU,装在显卡上,这在当时还是蓝海。 早期游戏行业贡献了英伟达 100% 的收入,黄仁勋赚到钱后疯狂加大研发力度,把 GPU 拓展到工业等领域,这几年又搞了 AI,始终保持了公司的产品竞争力,这点打法和华为很像:研发先行,市场紧跟。图形处理这个细分行业现在越来越吃香,除了 AI,连战场上的无人机都用了 GPU 做图形识别处理。 所以拿英伟达为案例,游戏作为最吃资源的软件,反向倒逼了硬件性能的进步,同时游戏是最好的链接 B 端和 C 端的产业,用户们是愿意为了玩游戏时的爽点去买单的。 至此,再次成功点题,游戏就是这半个世纪以来科技进步的幕后推手啊。 未完待续。本系列由 W Labs「AI 链游研究小组」集体创作,感谢小组成员瓜哥、嘉然、包包、Brian、小飞、华哥的努力付出!本篇主笔为瓜哥。 欢迎转载,原创不易,泪求注明”瓜田实验室 W Labs”出品瓜田实验室 Website:http://www.wlabsdao.com/瓜田实验室 Discord:https://discord.gg/wggdao瓜田实验室推特:https://twitter.com/GuaTianGuaTian瓜田实验室深度研究长文 Mirror:https://mirror.xyz/iamwgg.eth瓜田实验室 Medium:https://guatianwgg.medium.com/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5-18
苹果头显系统名称曝光,MR设备发布时间渐近,XR iPhone时代将至
go
lg
...
近日
苹果公司
在新西兰为“xrOS”注册了一个文字商标,这是
苹果公司
首次间接透露即将推出的头戴式设备操作系统名称。xrOS将具有类似iOS的界面,并拥有类似于iPhone和iPad的外观。MR将拥有地图和消息等现有应用程序的新版本,这些应用程序经过重新设计以提供AR/VR体验。 XR是VR、AR和MR的集合,VR的应用和技术都较AR更为成熟,未来VR向MR混合现实形态升级亦是确定性趋势。中泰证券认为,苹果在VR/AR领域已布局多年,2010年开始陆续收购/投资相关技术企业,苹果MR自2016年项目启动至今已打磨七年之久,集齐了多项前沿技术,有望开启XR的iPhone时代,成为继iPhone、iPad、Mac、iWatch之后全新现象级终端,引领XR技术升级新趋势。 据IDC预测,AR和VR头显2023年将恢复增长态势,出货量同比增长31.5%。2021年至2026年,中国头显市场将以42.2%的复合增速保持高增。到2026年,中国AR/VR总投资规模将超过120亿美元,占全球24.4%。 国泰君安方奕认为,苹果首个头显设备有望于6月WWDC大会发布,成为进入元宇宙世界的关键硬件入口。随着苹果MR的发布及出货量的逐级放大,将直接拉动硬件产业链订单提升,国内供应链公司在相机模组、瞳距调节、金属支撑件等领域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苹果MR产业链核心标的:立讯精密(整机代工)、长盈精密(结构件)、兆威机电(IPD调节模组)、高伟电子(摄像头模组)、领益智造(功能件/结构件)、华兴源创(Micro-OLED检测设备)等; 其他VR核心标的:歌尔股份(声学/光学/整机代工)、龙迅股份(视频桥接芯片)、韦尔股份(摄像头CIS芯片)、舜宇光学科技(摄像头镜头)、三利谱(Pancake光学模组)、隆利科技(Mini LED背光模组)、紫建电子(电池)等。
lg
...
金融界
2023-05-18
A股头条: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揭牌在即;时隔近5个月,人民币汇率再破“7”;全部被否!徐翔大战华丽家族
go
lg
...
空。 题材掘金 MR设备:近日
苹果公司
在新西兰为“xrOS”注册了一个文字商标,这是
苹果公司
首次间接透露即将推出的头戴式设备操作系统名称。xrOS将具有类似iOS的界面,并拥有类似于iPhone和iPad的外观。MR将拥有地图和消息等现有应用程序的新版本,这些应用程序经过重新设计以提供AR/VR体验。 标的:兆威机电(003021)、长盈精密(300115) 智能巡检:据国家电网报,日前,河北石家庄供电公司应用智能远程巡检平台,仅用18分钟就完成了1469套继电保护装置的8万余项信息核查和多处异常点定位工作。该平台已在国网河北电力公司全面推广应用,覆盖河北南网全部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和主力电厂。据介绍,智能远程巡检平台应用大数据挖掘、数字孪生、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技术,可精准感知继电保护异常状态。使用该平台单站继电保护装置巡检平均时长由2小时缩短至10分钟,大幅提高了处置效率,并提升了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智能化运维水平。 标的:东方电子(000682)、新元科技(300472) 电子后视镜:国家标准号为GB15084-2022的《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将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这一新国标新增了“摄像机-监视器系统(CMS)”、“视镜和CMS双功能系统”等内容。这意味着汽车即将可以配备电子后视镜来代替传统光学后视镜上路了。 标的:好上好(001298)、通达电气(603390) 公告精选 【重大事项】 4连板杭州热电 605011:目前无超超临界机组和虚拟电厂业务 清越科技 688496:公司硅基OLED产品未向苹果供货 华民股份 300345:子公司与客户签署单晶硅片购销框架合同 诺德股份 600110:拟在欧洲比利时瓦隆州投资设立生产基地 长远锂科 688779:拟投资100亿元建设高性能锂电池材料综合产业基地项目 【并购重组】 广州港 601228:控股股东拟以所持公司部分A股股票为标的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 杭可科技 688006: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2.73亿元 厦门国贸 600755: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7亿元 苏州高新 600736: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6亿元 一汽解放 000800:筹划向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 【增持减持】 海目星 688559:拟以1亿元-2亿元回购股份 创耀科技 688259:凯风厚泽拟减持不超6%股份 米奥会展 300795:股东拟减持不超过4.85%股份 浙大网新 600797:网新集团拟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 【其他事项】 石基信息 002153:全资子公司与希尔顿美国签订Infasys Cloud重大合同 上海建工 600170:子公司联合中标华虹制造(无锡)项目工程总承包 浙商银行 601916:股东所持13.47亿股股份被司法拍卖 太平人寿联合竞得 精工钢构 600496:承接11.24亿元钢结构及屋面专业分包工程 家联科技 301193:拟设立泰国子公司并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华东医药 000963:全资子公司HDM1002片收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福元医药 601089: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鲁抗医药 600789:注射用头孢唑林钠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欧克科技 001223:拟投建新能源设备生产建设及生活用纸智能装备扩产项目 东方电缆 603606:签订欧洲海上风电项目合同 金冠电气 688517:子公司联合中标5024万元项目 广汽集团 601238:董事会同意广汽丰田480D项目实施 海航控股 600221:4月旅客运输量同比上升666.34% 海马汽车 000572: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7X-H首台功能样车下线 派林生物 000403:子公司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药品注册证书 罗平锌电 002114:子公司芦茅林铅锌矿改建工程联合试运转 爱旭股份 600732:子公司拟向珠海迈科斯采购光伏电池片设备 南方精工 002553:控股股东拟转让其持有的5%股份给嘉鸿宝光1号基金 交易提示 【停复牌】 富瀚微 300613:拟收购眸芯科技49%股权 18日起复牌 *ST海核 002366:股票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 18日停牌1天 【限售解禁】
lg
...
金融界
2023-05-18
6月
苹果公司
预计推出Meta Quest Pro耳机 售价或高达3000美元,或改变未来耳机市场方向
go
lg
...
经报社(北美)讯 《华尔街日报》报道,
苹果公司
的新款耳机Meta Quest Pro备受关注,这款耳机配备了先进的显示屏和摄像头,但仍然有技术和物理上的限制。在6月5日的年度开发者大会上,
苹果公司
预计将宣布这款头戴设备。 Meta Quest Pro耳机类似于一副滑雪护目镜,并配有一个外部电池组。这是一种“混合现实”,即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结合在一起,虚拟现实让人只能看到耳机里的东西,增强现实则让数字物体出现在现实世界中。苹果正在寻找一款“杀手级应用”,并开发了一款类似facetime的实时聊天体验。这款耳机预计售价可能达到3000美元,最早要到今年秋季才会发货。 (图源:华尔街日报) Meta Quest Pro似乎是
苹果公司
有史以来最不寻常的产品之一。交互式头显目前的市场规模比
苹果公司
过去10年进入的任何市场都要小,但苹果擅长在此过程中扩大整个市场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市场观察人士表示非常期待
苹果公司
的表现。 2014年推出的可穿戴设备Apple Watch花了大约四代的时间才找到一个真正有价值的目标,及健康和健身。Meta Quest Pro耳机仍然没有一个明确有吸引力的应用。据悉
苹果公司
将在这款头戴式耳机的第一次迭代中试用其中的一些功能。 长期研究苹果的分析师、深水资产管理公司(Deepwater Assets Management)管理合伙人Gene Munster表示,苹果拥有超过20亿台活跃设备的庞大基础,对于
苹果公司
推出的任何新产品都是一个重要的计算因素。 “苹果基本上有能力创造一个市场,”他说。
苹果公司
可以将新产品整合到自己蓬勃发展的领域中。Meta Quest Pro可能适用于AirPods、Apple Watch,甚至是HomePod。这款耳机可能会与FaceTime和其他苹果服务集成,也有报道称,它可以作为连接Mac的外部显示器。
lg
...
Sue
2023-05-18
摩根大通:苹果跟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的不同之处
go
lg
...
尽管大型科技公司都具有防御属性,但是,
苹果公司
跟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相比,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的收入在增长,相反,苹果的收入却在下降。2022年,大型科技股的收入增速都在下降,2023年将会逐步复苏,一季度和二季度的平均增速将会达到6%和7%。但是,苹果的收入还会继续下滑。2023年一季度下降了2.5%,预计第二季度还会加速下滑。 苹果的盈利也会下降。除了亚马逊,苹果是大型科技公司中唯一一家预期2023财年利润将会下滑的公司。即使把亚马逊算在内,大型科技公司的平均利润增幅预计也将会达到21%。 而苹果想像其他大型科技公司那样通过成本管控和效率提升来优化利润也不是那么容易。大型科技公司通常可以采用成本和效率措施来提升利润率,但是苹果本来就对成本和效率有严格的管控,进一步去提升的空间非常有限。2018财年到2021财年,苹果的运营费用都是10%出头的增长,变化不大。对于2023财年,即使苹果极力控制费用,运营费用也会保持高个位数的增长,利润率还是会下降。 苹果用户量再创新高,但是并不是由iPhone的销售驱动的。用户量是苹果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尽管上个季度苹果的用户量快速增加到了20亿,再次彰显了苹果硬件和服务生态系统的护城河,但是,用户量的增长很可能是iPad和Mac的首次用户贡献的,而不是靠iPhone的销售。这种增长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在股价方面,从2020年新冠以来,苹果的股价明显跑赢了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从2020年1月以来,苹果股价上涨了131%,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平均仅上涨了38%。当然,在估值上苹果也更贵,已经处在了近几年估值的较高端。 所以,现在苹果面临的情况就是,基本面相对其他大型科技公司更弱,收入和利润在下降,但是估值又更高。似乎看起来苹果股价的风险也更大。 那么,苹果的合理估值是多少呢? 小摩认为,长远来看,iPhone和服务将会成为苹果增长的动力,尽管收入和利润会短暂下滑,苹果未来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预期还是会达到10%。基于2024年的盈利预测,按照27倍的市盈率估值,小摩认为,苹果今年年底的目标价是每股190美元,相对当前的股价依然是有一定的涨幅的。 $苹果(AAPL)$ $摩根大通(JPM)$
lg
...
老虎证券
2023-05-17
陈凯丰:2023年巴菲特股东大会十大核心观点分享
go
lg
...
的很多,当然也有软广告的嫌疑,就是都是
苹果公司
的系统,但是大量讲述的,叙事的逻辑就是人工智能帮助人类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特别是帮助像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更好地去工作,这个立意出发点是非常非常高的。当然这个仅仅是开头。 然后小电影结束以后,巴菲特介绍公司情况,然后介绍参会嘉宾、董事会成员、他接班人等等,都出场以后,开始提问环节。 第一个问题就是巴菲特对于人工智能的看法,巴菲特让芒格先说,芒格说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对人类社会未来肯定是非常可怕,大家投资收益会下降,因为人工智能会把信息不对称减少,所以长期投资未必会有以前那么高的收益。 但是巴菲特又纠正说,人工智能虽然很难打败,但是人类的愚蠢还是会在的,要获得超额收益,不是从人工智能去获得,而是要通过其他人的愚蠢去获得。后面接连还有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整体来说,他们对人工智能还是非常非常乐观的,但是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影响他们继续获得收益。中间还涉及到一点点是关于中国的插曲,就是有人问,人工智能如何应用,芒格马上就说,全球用得最好的就是比亚迪的人工智能生产车间,然后就把中国人工智能夸奖了一番,说比亚迪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典范,所以这个也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 这就是第一个巴菲特股东大会的核心主题,讨论人工智能。 第二个主题,核心的讨论话题是新能源,前前后后也有很多股东问巴菲特和芒格对新能源是如何打算,为什么伯克希尔哈撒韦还在不断的买能源公司,传统能源公司?巴菲特前年之后大规模的不断在买买买西方石油公司,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能源公司,挖油、炼油等等的,买了数十亿以后赚了几十亿,然后他现在占公司的股权已经上升到26%。市场一直也有推测,巴菲特将来是不是会直接把这个公司给并购了,这个也是一种可能性。 对于被股东问为什么去投传统能源,不投新能源,巴菲特就出来纠正说,不是这样的,他说我们在这新能源上面,比如说太阳能、风能发电上面是有投入巨额资源的,他说2023 年他们就计划投入70亿美元用于太阳能发电,之前他们每年也都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在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发电上面。然后他说了,如果将来大家拿他和其他的能源公司比较的话,他认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在新能源上面投资不弱于任何一家。他说你拿出任何一个其他的公用事业公司、发电公司来跟他比,他说没有一家能够超过他在新能源上面投资的幅度,也就是说他在新能源方面是有巨资投入的,并不是他只投资传统能源。他的意思就是说传统能源、新能源投资是齐头并进。所以,第二个核心讨论的是新能源和能源的投资。 第三个讨论的核心是关于保险的话题。大家知道伯克希尔核心本质是个保险公司。巴菲特早期在60年代其实是经营过银行,他的银行经营得非常好,叫伊利诺伊国家银行 Illinois National Bank。但是69年美国政府通过了银行控股公司法案,就是银行不能做保险,保险不能做银行,要分业经营。结果经过了十年的痛苦考虑,巴菲特在1978年、1979年的时候,决定把他的银行股卖出,决定选择了保险,不选银行。但他曾经银行经营是很成功的,从1978年开始,他专注做保险做到现在,因此保险仍然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核心业务。 伯克希尔从行业门类上看还是算一个保险公司,那巴菲特说到了保险,就请他的这个保险行业的负责人,印度裔的Ajit,也是接班人之一,出来详细介绍了保险的情况。保险这一块他说的核心就是保险这一块整体上非常让他失望,然后保险这两年赔付上升,市场份额下降,特别是去年,也就是2022年的12月31号,在大量的再保险和财产保险要续约的那天,由于他们不愿意降价打价格战,因此失掉了一部分客户,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但是,巴菲特补充说,他不愿意为了去争夺市场份额而把保费降低,他认为赔钱的生意他不做,然后他就说导致有大量现金在手上,但是保险是在有所下滑,同时他说这个也和人工智能相关,他的车险业务这两年市场份额也有所下滑,他认为原因就是系统有点老化,没有用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去进行分析,导致对投保人的赔付金额上升。他提到了一个赔付比率,是96%,也就是说他的保单,写出去100美元的保单,要赔付96元,剩下四块钱勉强也就是支付费用,因此没怎么赚钱反而是亏损的。那他的意思是预计到2024年的年底能够扭亏为盈,也就是保险这块业务,他认为现在是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改变,需要改革,需要提高效率,需要做新的系统等等。 目前来看预计是亏钱,那这一点他说得很直接,保险业务做得不好,但是他补充了一点,就是他的这个保险业务浮存金是长期有大约1000亿美元左右。1000亿美元过去零利率,比如说它去年零利率,它的收入1000亿,只有收入5000万美元的利息收入,也就是5个基点的利息收入,现在利息高了,它现在联邦隔夜基金到了5%,他可以百分之5点几的隔夜拆借资金去获益。所以他预计今年保险资金的浮存金以1000亿来算,可以给他拿到50亿美元,至少50亿美元的收益,也就这一块来看,是去年的100倍,去年利息收入浮存金5000万,现在50亿美元。 所以他认为保险这块虽然承保市场份额下降,但是它在利息收入那一块是很高,可以拿到大钱,这个是对保险这块的分析,也就是保险的业务不行,但是浮存金收益大幅度上升。 第四点,关于制造业。大家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有大量的实业投资,它实业投资和金融市场投资大概是8:2,也就是说它的钱里面20%是在比如说苹果、可口可乐等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公开市场投资,但是它80%的资金是用于它的实业,100%控股的实业里面包括飞机发动机、精密机械等等。然后关于制造业放了一个小视频,这个也很有意思,可以说是唯一的一个显示出一个美国州的情况,是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州,传统上是生产煤炭和钢铁的一个内陆州,有点类似于像中国的山西这么一个情况,这么一个州。巴菲特里面提到伯克希尔公司在西弗吉尼亚州大规模地修建太阳能发电,去驱动它的先进制造业,比如说飞机发动机的制造,算是一个美国的老工业区重新开发新能源,这个主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第五个讨论主题是中美关系。现场也有很多人问巴菲特、芒格,对中美关系怎么看。芒格说得比较直接,他说中美关系是两边都比较愚蠢,各自都做了一些蠢事情,把很好的关系弄砸了。巴菲特不表示评论,但是他说大家都应该学习苹果,他说苹果是一个中美合作的一个典范,也就是说实现两边供应链的连接,然后从制造业、创新、就业等都很好。所以他就提到中美关系,大家不要再做蠢事了,大家都要学习苹果,实现好的商业增长。可以说这是它第五个核心,关于中美关系的一个讨论,就是学习苹果。 第六个股东大会的讨论要点,关于日本投资。大家知道,巴菲特和芒格这两年大举投资日本,投资了很多很多钱,然后利润也很高,那有很多股东就问巴菲特,为什么现在选择投资日本去加仓等,而且巴菲特最近还去了趟日本。巴菲特他这么解释的,他说在两年前在日本投了50亿美元买了五大综合商社的股票,这50亿美元最近两年多已经升值了两倍半,净利润已经100多亿美元了。同时他在日本发债,发债的成本是0.5%,然后他投资的股票部分除了赚了2倍半以外,现在每年的按照他成本来看,股息分红,再加上回购的净收益,一年是14%-15%左右。也就是他说他两年前在日本投资50亿美元,获得100多亿美元的资本升值,就是200%多的收益,再加上每年有大概约5亿美元的现金流的收入,也就是说这个纯的套利,在日本借债0.5%,在日本买股票分红,现金流14%,净收益14%左右。那他认为在日本这个deal做得很好,而且他会今后再持有10-15年,然后他说他专门去了趟日本,见了日本的他投资的五大商社,还愿意继续加仓等等。 这个日本投资,我觉得可以说让大家,包括全世界的基金经理都非常惊叹。这么大规模地在疫情期间加仓一个国家,而且是一边卖债券一边买股票,这种就是纯的宏观套利。这种做法可能只有巴菲特一个人做到了,而且两年多两倍多的收益,现在开始每年5亿的现金流净收益,那这一点确实非常非常厉害,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感觉最近这个国内的A股的国企股大涨,似乎也有受到这方面启发,日本这些五大商社是日本的经济命脉,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日本的国企。 第七点,核心是传承。很多人问巴菲特到底谁是接班人的问题,年年都有人问,那他说得很清楚,第一个就是他和芒格要继续工作。第二个是他的这个副董事长Greg Abel,加拿大人,现在实业管得很好。巴菲特自己的原话,他说这个Greg管下属公司比他管得还严,对下属要求比他更加严格。 同时的话,巴菲特最近做了一些事情,去年12月份,也就是半年不到的时间,任命了几个奥马哈当地的年轻人到公司董事会,他的意思是确保公司的文化能够传承,然后就是那当然Greg 等等也都加入董事会,所以他在董事会上做了一些安排。那之前有几个董事过世了,所以在继承人上问题,他在做不断的安排,任命新董事。 第八个主题,核心是关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讨论。有人问,美联储过去几年大量的放水,现在又在加息,巴菲特怎么看?巴菲特的意思就是说,联储资产负债表大家经常去看细节,包括比如说最近10年联储的现金流通量上升了3-4倍,美国人均拿了5000美元的现钞。然后他说,虽然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发展,但是现钞流动量还在上升。同时的话联储之前大量放水导致了通货膨胀,现在只能是收紧,他认为这个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就是要顺应货币政策的宽松和紧张。同时他也提到,对于好的企业来说其实是不担心加息的。 中间也有人提问,为什么他投了台积电,退出来了,为什么他没有去投马斯克。那这个实际上巴菲特说得很清楚,像马斯克这种,他做了很多成功的事情,但也做了很多失败的事情,所以他希望伯克希尔做的事情少一点,但是失败率也降低一点,因此他们在碰到比较大的风险的时候,还是要尽量规避。他提到,台积电是个很好的公司,但是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风险,所以他不愿意去投资,所以马上就退出来了。再比如说电动汽车,马斯克的特斯拉,他认为也是一个进入壁垒比较低,容易产生高度的竞争,导致比较难获得长期的有高护城河和超额收益。 第九个核心问题,讨论人员管理。有很多股东提了关于他如何招人、如何用人等的问题。巴菲特他举了几个例子,他首先说,对学历不是很看重,特别是不看重名校,他意思是说,当然也有很多名校毕业的人很厉害,但是他根本不愿意只以名校的这个学历来招人或者用人。然后他举了个例子,他说比如说他投的这个西方石油公司的CEO,这个女性非常厉害,投资她和愿意跟她合作时,发现这位女CEO在40年前在巴菲特投的另一个公司,做过实习生,然后另外公司叫City Service,也就是城市服务公司,是巴菲特大概四五十年前买的重仓的第一个股票,非常好的公司。然后这位女性在那个年代,在这里面做过实习生,而且记录非常好,他认为这个人经过了四五十年考验,值得重用,虽然她连大学学历都没有。所以他说,不在乎文凭,不在乎名校,只在乎这人的背景情况和做事的严肃认真程度。 第十个核心,我认为是关于去美元化经济下行的问题。最后实际上也有人问,就是关于去美元化等。巴菲特说得很清楚,他说现在全球经济在一个下行周期,大家一定要控制风险。他认为,去美元化这个过程之中就代表了其实让美国作为美元的发行国,过去捞到了很多好处,当然也承担了很多责任,比如说提供贸易逆差,输出美元,那他是意思说如果以后美国的贸易逆差减少,对外的美元用量减少的话,其实这是某种程度上去美元化,但是也从另一种程度上帮助美国自身的,可以说贸易逆差减少。 大家知道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是去年的一半,也就是1.1,那下面随着经济下行,他也反复强调,不管是投资股市、债券等等,其实风险是很大的。他也说了,他说我们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今年一季度下属的二级公司的CEO都跟他汇报,说没想到经济下滑的速度那么快,它的很多子公司需要现在就开始打折促销等等,以前是要等到年底打折促销,它现在三四月份就开始打折促销了。他预测今年的利润,企业经营利润肯定不如去年,他认为去年是经济过于刺激的,今年来看经济下行的话,风险肯定会加大。这一点我觉得结合我们投资角度来看,也要增加一些抗周期的,避免和股市和债券市场有高度相关性的,或资产类别进行投资。 好,那这一次给大家做的关于巴菲特股东大会的分享,十大核心的观点,到这里就结束了。 谢谢大家。
lg
...
陈凯丰教授
2023-05-17
上一页
1
•••
286
287
288
289
290
•••
37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金市展望:黄金“疲态尽显”暂守3300!中美谈判这一幕恐暴击多头
lg
...
盛文兵:聚焦国际黄金,下周黄金走势及分析!
lg
...
夏洁论金:黄金还会跌?下周黄金走势解析
lg
...
空头又危险了?
lg
...
纽约时报评论:这是习近平一直在等待的贸易战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5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46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