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当Web3轻轻掠过房地产
go
lg
...
横向拓宽,可能会在貌似越走越窄的路上,
进化
出一条分叉 轨道,可以通向一切皆有可能的未来。 二, 三千年来土地为王 土地在人类发展史上一直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财富的源泉,尤其在农耕文化为主的亚欧大陆南部,有了土地就有了财富的基础,历史上聪明的帝王在做改革的时候,经常会把以人头为主的人丁税变成土地为主的土地税,意思就是说,人跑的了,地跑不了。 现代文明起源的欧洲大陆采用的是封建领主制度,公侯伯子男,国王一层层把土地分给你们,你自己管好土地上的人和钱就好,需要打战的时候我招呼你们一起干就对了,所以土地是对各层封建领主最大的赏赐。 中国从周朝开始也是封建为主的,被后世的“托古改制”派改革家不断褒扬的井田制,就是把正方形的一块地分了九宫格,外边的八个都是农民自己的,中间的一块大家共同耕种,产出交给了国家。后续哪怕是秦始皇一统中华,行政制度上改了“分封制”为“郡县制”,但是在土地私有制度上并没有太多的变革。 从秦朝到清朝,各个朝代都在土地私有制的大框架下做弹性调整,比如汉武帝的时候,因为打战打的没钱了,就把土地制度往公有制度上靠一靠,国家多撸点农民的羊毛;比如五胡乱华时期最后的北魏,因为要吸引人口,稳定民心,就开创了偏向私有制的“均田制”:都来北方开荒吧,这里大片的农田,来了就是你的,就和美国的西部大开荒差不多。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也鲜明的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口号,但是并没有真的实行,实在是反对的人太多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时,原先一路顺利,快打到武汉时两党就闹崩了,共产党工作队一路进军一路土改,而土改的都是国民党军队里中下级军官家里的土地,前方打战,后方家里都被掏了,军队就不干了。 解放后制度就明确了,一刀切,土地就是公有制,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这就为了后来90年代开始的住房改革打下了基础,朱镕基总理用了住房改革拉起了国民经济改革的第一波热潮,土地是国家的,但是让你有使用权,还能买卖。这就让老百姓知道了什么是商品经济,持续到现在三十年了。 所以在农耕民族的文化认知里,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根源;在东方儒家传承中,土地还是中央政府的囊中之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别看表面上是私有制,我想动你的地,各种方法都有。为啥在西方世界里土地私有制被很好的贯彻了呢?其实也是搞了几次事儿才确定下来,比如800年前英国《大宪章》的确立,就是贵族造反了,逼着国王签订了协议,其中一条就是“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就是说哪怕我犯法了,你关我杀我可以,但不能动我家合法的钱和地。 三,经济发展模式和WEB3的进击 拉回到现在,可以说这次中国地产行业的全面停摆是一次“硬着陆”,类似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广场协议后的地产泡沫破裂,类似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都是在经济大周期发展的下行过程中,以地产行业作为承载主体的纠偏方式。 只是中国是在其特有的管理体系和公有制度下,原来应该早就开始的调整,被忽略和延长了,因为地产在我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大爆发周期中,起到的是国民财富蓄水池的作用,不好大动乱动。用一句WEB3的话来说,房地产之于国民财富,类似于NFT (Non-Fungible Token)之于加密世界整体的TVL(Total Value Locked),都有资产沉淀性强,流动性差的特点。在2021年NFT普及之前,熊市到来比较迅速,因为大家手头持有的资产基本都是token,流动性好,该割肉就割肉,而这次熊市至少有一部分的资金被锁进了NFT,你觉的一个BAYC无聊猿能那么快出手吗? 有的时候我异想天开,把中国这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和2020年开始的区块链牛市做一个比较,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相同点。我国这20年改革开放路程的几个基础是: 制造业基地的转移到中国; WTO的加入; 电商的兴起; 移动互联网颠覆所有民用行业的运营模式。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制造,外贸先行,积累财富,然后一部分财富沉淀在互联网领域,一部分财富转化成了房地产(蓄水池),因此前十年中国百富榜上的土豪,不是搞互联网的,就是搞房地产的。 这个路径的前半段规律在这一百年来基本是雷同的,全球经济强者的第一步就是成为制造工厂:从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到了一战左右转移到了美国,二战后美国转移到德国和日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转移到亚洲四小龙,之后就是中国大陆以迅猛的姿态成为了全球制造工厂的扛把子。而这个路径的后半段就因时制宜的加入了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因子,出现了恰当的落地应用,从而普惠到了整个社会,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到高端电子业,再到互联网。 再对比下2020年开始的加密牛市,奠定了几个新的基础,以区别于之前的上一轮牛市: 各公链的崛起; 基础层应用DEFI生态的建立; 破圈应用NFT和链游的启动; 如果大胆的猜想这只是前半段,而后续应该还有更多的实际应用线路可以展开:公链等基建的交互和安全;DEFI对接传统金融;NFT的赋能;游戏,社交,娱乐等落地应用在WEB3共识下的蓬勃发展;硬件上AR+VR的突破和大生态的构建带动了元宇宙… 四, WEB3和房地产 把思路收一收,回到WEB3和房地产。房地产这个品类在现实世界里是和NFT最类似的了,除了上文说到的资产沉淀属性强,流动性弱之外,他们的类似点在于:既有投资属性又有实用属性(NFT目前实用属性还在共识建立中,链游Passcard就是其中之一);都需要确权;主要类别都是非同质化的资产;价值更多取决于人们的共识等等。 那么一个新的领域就出现了,如果目前的加密圈都认可虚拟世界的土地是有价值的(Sandbox的元宇宙土地,Otherside的猴子地,Illuvium的游戏土地),那WEB3的大潮能给现实世界里的土地和房屋带来新的思路和变更吗? W Labs的一个核心小伙伴在2016年就参与了一个现实地产项目对接区块链的项目,轰轰烈烈做了两年,无疾而终。他的结论就是所有链上的努力,其实在现实世界里还要重新走一遍流程,从定价,确权,清算再到融资,链上的那一套仿佛只是屠龙之技,或者说就是噱头,所有的流程链下该做的一个环节都没少。 一个本身在传统行业中就属于中心化严重的地产行业,怎么可以和打着去中心化旗帜的WEB3去产生化学反应? 我反而认为在五年前没有实现的事儿,未必现在不能再去尝试,毕竟2016年连ERC721的标准还没有建立。行业的变革是需要前一波参与者走投无路和痛定思痛后才能破局的,从新能源,到电动车,或者到我们专注的游戏行业,都可能是同样的路径。 下篇我们再聊聊WEB3也许能给房地产行业破局的一些思路吧,比如能不能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碰撞找到一个平衡点:用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共建替代传统开发商运营;用SBT(Soulbound token)验证链上身份的真实性;用NFT确权资产的归属;用区块链证券化的思路进行融资。 谁能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嫁接好第一座桥梁,谁就能获得通向自由之路。 五,钱从哪里来? 房地产是隶属于金融行业中的「另类投资」板块,核心就是现金流和杠杆。 前十年中国的地产商把两套杠杆「运营杠杆 + 金融杠杆」运用到了极致,一个项目可以创造出无穷大的 ROE(Return of Equity 股权回报率),为什么?举个案例,一块土地价 1000 万美元的土地,开发商拍下来,首付 30%,300 万美元通过信托,私募或民间融资(「前融资金」)来支付,然后开始开发建设,建设资金建筑总包商还能垫付,工程到了一定阶段,银行开发贷下来了,继续盖楼,达到了预售条件,购房者的购房款(包括银行按揭)也来了。 所以开发商计算了下,只要:前融资金 + 建筑商垫款 + 开发贷款 + 购房款>土地款 + 建筑款 + 其他费用,最后还有剩余,就是开发商的纯利,基于开发商是 0 成本,所以他的回报率可以是无穷大。 这种中国特有的无本万利模式拍脑袋一想就是不可持续的,可是在赌场连下连赢,搞的风生水起,谁又能抵挡的住这种诱惑呢?从恒大集团开始的危局,各个快周转的开发商,因为战线太长,没有了现金流,基本都趴窝了。 再看看截止目前,一些 WEB3 项目的现金流怎么玩的:项目立项,找机构融资,进行 IDO 和 INO,项目运营有支出有收入(交易手续费),因此只要:机构融资 +IDO+INO+ 项目收入>运营的成本 + 机构回款,就是纯利。 有没有感觉到了什么?这比房地产还要暴利吧?项目团队想亏都难是不?有的恶意项目方更狠,为了逃避机构回款,就说钱包的资金被黑客端走了,反正都是黑客惹的祸。类比中国式房地产,长时间来看这种 WEB3 项目的捞快钱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只是目前 WEB3 还处于早早期,大家都是边摸索边求证。 如果把房地产的基本流程加入到 WEB3 的体系里,单从融资条线上来看,能不能变成这样: 第一步:海外项目,立项「元宇宙综合体」,获得政策和地价的优惠; 第二步:INO。面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销售 NFT,持有 NFT 者享有「元宇宙综合体」的产权(产权证券化),获得第一笔资金,用来支付土地成本。开发商团队持有创世 NFT,代表了一定比例的项目产权,绑定 SBT,不可转让; 第三步:IDO 融资。发行的 token 代表了项目的部分收益权(收益权证券化),同时 token 可以在「元宇宙综合体」的实际场景里可以进行消费和支付,比如交纳物业费等,类似马斯克同学同意用狗狗币 购买特斯拉一样。这样获得了第二笔资金,主要用来支付建筑款和运营费用; 第四步:拿部分 token 到加密圈的金融机构抵押借出稳定币 U,获得第三笔资金,支付剩余的成本和费用。 以上的四步可以配合起来操作,同时 token 和 NFT 可以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上到数字交易所进行交易,融资和退出环节就都打通了。 六,各方角色如何重新定位? 上篇的内容发表后,地产圈的朋友们讨论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实物资产的开发和确权是要得到当地政府的确认的,那现实中是需要有一个法人实体去代表项目所有利益方去对外的,这个角色之前就是开发商设立的项目公司,如果 WEB3 了,那这个角色需要如何修正? 这个角色的实际工作不需要有太多修改,六大条线(设计,报批报建,建设,市场销售,行政,财务)的专业工作还是交给专业的开发商去做,只是…原来的商业模式中,开发商是甲方,而 WEB3 的商业模式中,开发商变成了乙方。那谁是甲方?甲方就是 NFT 的所有持有者组成的一个 DAO 组织。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 一个有着元宇宙前瞻性的开发商准备买一块地尝试「元宇宙综合体」,在有了几块备选的土地后,开始向机构投资者和初始 DAO 社区用户进行 NFT 融资。开发商团队自己持有一定比例的创世 NFT。NFT 代表了项目所有权。土地确权后装入一个实体法人公司 A。 DAO 社区是全体持有 NFT 的用户做决策的组织,制定了 DAO 的基本大法白皮书,有了自己的议事规则,有了自己的决策机制。DAO 社区选举出治理委员会负责日常的管理,多签管理 DAO 金库;聘请开发商团队作为项目的开发者和项目公司 A 的管理者;同时聘请了律所或第三方管理机构对公司 A 监管,监督好开发商团队不做恶意动作(印鉴管理,账户管理,预决算机制等等)。这样钱由 DAO 社区掌控,资产在公司 A 里被监管,钱和物分离,尽量不给开发商作恶的机会。 DAO 社区的用户就是项目的参与者和粉丝,预计会有几类人组成:NFT 持有者,token 持有者,关注项目的投机者,开发商和监管机构的伙伴。对于发起提案者和投票表决者都会有资格规定:必须持有 NFT 或多少 token 以上的社区成员才有权利发起或表决。同时社区治理委员会负责日常对开发商和监管机构的沟通。 这样就形成了三方的利益互相绑定,同时互相监督的机制: 开发商还是操盘手,也有项目部分产权,但是他管理的公司 A 里只有土地等资产,资金需要从 DAO 金库里申请; DAO 社区代表了项目产权的持有方,是项目利益的最大获利者,聘请了专业机构对开发商进行监督; DAO 社区用户既是决策者,又是投资者。可以发起投票以及表决重大决策。 七,WEB3 的实质是什么? 在原有的房地产商业模式下,总存在购房者和开发商的对立,你赚了我就亏了,集中体现在价格和房屋质量上,房屋质量差一点价格高一点,开发商的利润就高,购房者的损失就大,所以总能见到各种维权的事件发生。 而在以上假想的 WEB3 模式下,开发商身上的所有者和操盘手的两个角色进行了割裂,DAO 社区才是所有者,开发商可以持有一部分产权份额,但是你还不能随意转掉,因为有了 SBT 灵魂绑定;项目的重大决策得听 DAO 社区的,社区还请了监管机构监督你。 有的开发商就觉得很憋屈,凭啥我在原来的商业模式下做的这么爽,在你 WEB3 模式下就要和小媳妇一样?对不起,你不接受这些,未来的用户就不买单。瓜哥大胆做个预测,今后用户的消费者身份和参与者的身份会越来越重合,就拿目前的链游项目来看,绝大部分的玩家本身就是社区的成员,哪个链游开发团队说不要社区,那就是死路。 其实这也不是新鲜事儿,小米手机能做起来,不就是那本《参与感》里提到的参与者就是购机者吗?用户自主意识的觉醒是 WEB3 和 WEB2 最大的区别,可以预判 WEB2 大厂用了这么多用户的私有数据去赚钱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有的地产老韭菜就会说,瓜哥你说的这一套不就是前几年的地产「众筹模式」+「代建商小股操盘」+「私募基金」的混合模式吗?逻辑上是类似的,但是在 WEB3 加持了后的突破就是:用 token 确权去中心化的私有资产,用智能合约确保交易的公开公正,用玩家可以深入参与的应用场景完成用户的消费升级。这是我目前想到的 WEB3 的实质。 原来的模式下要用一堆的文本协议去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好,谁违反了就打官司,鸡飞狗跳好几年,而 WEB3 的好处就是你的就是你的,都在你个人的钱包里,未来如何执行已经用代码编辑好了,自动的,谁都改变不了,实现了中本聪 的「无需信任去执行」的精神。 八,本文结语 中国每年 100 万亿的 GDP,商品房销售额前三年都是将近 20 万亿每年,而今年估计 10 万亿差不多,直接腰斩,这对国民经济的打击也是巨大的。作为二十年的地产人,看着一个支柱产业在一年内进行了如此痛入骨髓的调整,也在琢磨这个行业的未来可能会在哪里。 WEB3 也许现在谈还是个太早的话题,毕竟从硬件和软件上都还很初期,Facebook 做了这么多年,连名字都改成了 Meta,砸了几十亿美元,也没溅出一点水花。目前的 WEB3 还是懵懂状态,骗子比用户多,热钱比项目多,但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特别在年轻人的世界里。 瓜哥上个月去感受了下「确保 WEB3 发生在大理」的 Dalifolia,上千的数字游民的聚会,年轻人的共识才是未来。想想看 25 年前还在用 486 电脑拨号上网的时候,能想象到现在的你可以用着一块小屏幕到处走着,刷各种视频和购物吗? 本文就是基于目前 WEB3 项目的一些玩法,构思了一种能落实在具体地产项目上的模式,胡思乱想也罢,纸上谈兵也罢,但是市场潜力应该是大的,各个研究机构也都列举过很多数据,比如下面的 22.5 万亿的大蛋糕。 目前更重要的要敢去试错,只有心中有未来,心中才有希望。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09
科普:当我们谈 Web3 数据 我们在谈些什么?
go
lg
...
示,本表格参考「Web3 去中心化存储
进化史
」总结更新, 数据来源:CoinmarketCap 时间:2022 年 8 月 23 日 目前来说,大多数的存储方案只是实现了一个「去中心化硬盘」,这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更高级一些的如基于存储的计算需求并未完全满足,这些计算包括本地开发环境渲染、数据流的插入与提取等等,这些都是目前 Web2 应用最常用和最必要的功能模块。Ceramic 基于数据流存储的创新使得数据的权限管理、版本控制、动态存储和可组合性得以实现, Stratos 则正在尝试提供一个更完善的、全套的解决方案,包括数据库存储、静态存储、计算和共识等多个模块。此外,Arweave 和 Filecoin 也意识到了计算的重要性,正在自己或者鼓励生态建设相关模块,如 Filecoin 已经推出了 FVM 以支持在 Filecoin 上的计算 。 2.1 数据的管理 将 Web3 应用建立在去中心化存储之上,使得他们更加不容易被外力干扰,打破了垄断与强权。但仅仅是存储还不够,还需要存储环境的渲染计算、数据处理、权限配置和隐私保护等等技术的支持,才能够保证应用的主权、用户的数据主权,从而实现数字世界个人主权的崛起。尤其是权限控制和隐私保护问题,它们应该用一个高级别的主权技术方案实现。Web2 应用中这些级别数据都是按照不同的安全防护级别,保存在某些具体的中心化服务器上,其安全性由网络安全保障,其主权性由平台保障(如企业平台、政府平台等等)。这种数据管理模式下,用户服从于超级管理员,对于数据本身,用户没有任何权利。此外,数据安全也受制于超级管理员这一中心化实体,如前段时间某地区的公安数据泄露事件,一个超级管理员将其私钥泄露,使得上亿人的个人私密信息泄露。 Web3 的数据管理应当具有以下两大特性: 数据主权保障。这应该是超越平台级的甚至是世界级的,通过世界级的共识保障数字世界用户共同的权力。传统世界这方面的保障是平台级的,而且规则来自于非共识,一家平台级公司就可以掌控所有的规则制度,并随时可以更改,从而随时可以侵犯用户个人主权; 数据隐私保障。通过密码学从数学上对用户数据隐私安全进行保障,而不是通过数据库网络安全的方式进行保护,用户控制的选择性加密是用户数据主权的基本权利之一; 如何对 Web3 数据进行管理,取决于该数据是如何存储的。 IPFS 和 Filecoin 以内容为中心,通过 Content ID(CID)来访问存储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搭建第三方应用进行数据管理,如通过 ChainSafe Files,可以本地化方式解决单点登录问题后,可以方便地通过非对称加密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以内容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使得用户管理变得困难,如何给数据定所有权变得较为复杂。Filecoin 除了提供存储之外,它的生态的拓展性会比其他的底层来说要高得多。特别是接下来 FVM 推出之后,可能会有一些针对数据存储数据检索方面的一些垂直领域推出特色的工具,能帮助用户帮助企业更好地去管理它的一些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然后开发很多的一些新的应用。 Ceramic 也是基于 IPFS,但以用户为中心,基于 IDX Protocol,3ID DID 方法(CIP - 79)构建了 Ceramic-native 的账户体系,可用于对 Ceramic 进行身份验证,用户可以使用区块链钱包控制 3ID DID 在数据流上执行交易并管理自己的数据。这是通过将 DID 与数据关联后存储进数据模型实现的,数据模型定义了用户数据的格式(schema),只要使用同一个数据模型的应用都共享该数据格式。 Arweave 是一个一次付费、永久存储的链上数据去中心化存储项目,数据公开透明地存储在链上,任何人都可以访问,通过 Arweave 区块链浏览器可以浏览存在链上的数据。这种模式下的数据管理与管理链上数据一模一样,没有访问权限控制,以及对原来数据的 “热更新”,每次更新数据,其索引地址都会发生变化,这一点 IPFS 和 Filecoin 不存在问题,但其好处是数据归属于哪一位用户非常明确,有利于对于数据权益进行回溯。 Stratos 也是基于区块链共识的存储,会专门维护一个索引树,记录数据存储的路径,从而保持对数据更新的追踪。与 Arweave 不同的是,Stratos 每一个存储节点(Resource Node)被设计成同时拥有计算能力、存储和内容访问控制服务,项目方自己会搭建基于区块链本身的数据库用于数据的动态吞吐,其形态和管理模式接近于去中心化云计算机。 2.2 趋势:去中心化数据市场 在用户拥有数据所有权的情况下,数据市场是一个必然趋势,数据作为资本要素在其中流通。在 Filecoin 上就曾经有过数据市场的尝试,Fivehive 由去中心化应用开发工作室 OB1 搭建并维护,是一个开源市场,支持数据集的上传、维护、购买和(或)转让。该项目 Github 已经在两年前就停止了更新和维护,大概率是失败了。 Ceramic 的数据模型市场 Ceramic 在其数据宇宙中提到了他们要打造的开放数据模型市场,因为数据需要互操作性,它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提升。这样的数据模式市场是通过对数据模型的紧急共识实现的,就类似于以太坊中的 ETC 合约标准,开发人员可以从中选择作为功能模板,从而拥有一个符合该数据模型的所有数据的应用程序。目前来说,这样的市场并不是一个交易市场。 关于数据模型,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在去中心化社交网络当中,数据模型可以简化为 4 个参数,分别是: PostList:存储用户帖子的索引 Post:存储单个帖子 Profile:存储用户的资料 FollowList:存储用户的关注列表 那么数据模型如何在 Ceramic 上进行创建、共享和重用,从而实现跨应用程序数据互操作性呢? Ceramic 提供了一个数据模型注册表(DataModels Registry),这是一个开源的、社区共建的、用于 Ceramic 的可重用应用程序数据模型的存储库。在这里,开发人员可以在其中公开注册、发现和重用现有数据模型 - 这是构建在共享数据模型上的客户操作应用程序的基础。目前,它基于 Github 存储,未来它将分散在 Ceramic 上。 添加到注册表的所有数据模型都会自动发布到 @datamodels 的 npm 插件包下面。任何开发人员都可以使用 @datamodels/model-name 安装一个或多个数据模型,使这些模型可用于在运行时使用任何 IDX 客户端存储或检索数据,包括 DID DataStore 或 Self.ID。 此外,Ceramic 还基于 Github 搭建了一个 DataModels 论坛,数据模型注册表中的每个模型在该论坛上都有自己的讨论线程,社区可以通过它来评论和讨论。同时,这里还可以供开发人员发布关于数据模型的想法,从而在将其添加到注册表之前征求社区的意见。目前一切都在早期阶段,注册表中的数据模型并不多,收纳进入注册表中的数据模型应当通过社区的评定成为 CIP 标准,就像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标准一样,这为数据提供了可组合性。 Ocean 的数据交易市场 Ocean Protocol 以数据交易市场为核心,建立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服务供应链网络。下图显示了创建数据服务供应链所需的主要服务,提供数据、算法、计算、存储、分析和策划。这些组件与服务执行协议(如服务等级协议)、安全计算、访问控制和许可绑定在一起。 图片来源:Ocean Protocol 主要的参与角色为数据使用者、服务提供者、市场、服务发布者、验证者和策展人。Ocean 提供了全套数据科学工具,数据使用者可以在 Ocean 上建立数据服务管道以自动化运行数据算法从而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及价值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数据使用者无法下载全部数据集以及看到全部数据集,因此保护了数据集不被盗取,使用者购买的是数据集的使用权,而非拥有该数据集。 来源:Ocean Protocol 除此之外,Ocean 还和其他机构合作建立数据市场,如它与梅赛德斯-奔驰的去中心化数据市场 [Acentrik] (https://acentrik.io/) 在其最近推出的 Enterprise Release 中联手。Acentrik Marketplace 由 OceanONDA V4 智能合约和库驱动,可以发布数据服务、部署和铸造数据代币和 Acentrik 资产管理代币,并通过花费来消费数据服务。 3.1 数据的使用与堆栈 基于以上内容的理解,我们提出了 Web3 数据堆栈,见下图, 最底层是数据源所存储的地方,包括去中心化存储、链上和链下数据等; 其次是针对这些数据的管理应用,包括数据库、数据表、索引中间件以及数据市场等; 在一定的数据管理范式下,能够对数据进行挖掘,包括算法建模、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 Web3 数据堆栈 图片来源:Zonff Partners 目前行业内关于 Web3 的数据使用,绝大多数是链上数据,层出不穷的数据分析工具与索引工具出现,链上数据这个巨大的金矿已经被充分地挖掘,上图的数据表和分析应用分类中绝大多数都是链上数据的挖掘,只有少部分涉及到链下数据。总的来说,数据的使用链路是一个 ETLA(Extract、Transform、Load、Analysis)的过程,每个节点上都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提取(Extract)项目的代表是 The Graph,而转换(Transform)成可用数据表和加载(Load)环节的项目代表是 Dune 和 Luabsae,分析(Analysis)的代表是 Nansen 和 NFTGO。 而在去中心化存储上 ETLA 整个流程的支持项目几乎还是荒漠,只有一些提取类项目,这里存在巨大的机遇和挑战。The Graph 和 Ceramic 社区本身正致力于提取 Ceramic 上的数据,Orbis 的创始人也尝试做了一个 Cerscan 用于浏览 Ceramic 上的数据。Arweave 已经可以通过 The Graph 用子图读取和管理 Arweave 存储的数据,Filecoin 上也有相关第三方项目在做这件事情。但 TLA 的过程目前还无人问津,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存储在不同去中心化存储上的数据异质性很高,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去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其中最有希望踏出这一步的是 Ceramic,这是因为其数据模型的存在使得 Ceramic 上数据的异质性指数级降低,从而使得数据的可利用性变得更高。 除了链上数据以外,还有很多项目在尝试将链上数据与链下数据进行打通,这类项目可以看作为 “链改” 型项目。 类型分类有: Web2 数据主权赋予与交易市场:Itheum、Navigate、Swash 和 Phyllo 等。这类项目主要是将传统互联网数据与链上数据相结合,希望把 Web2 与 Web3 之间的信息交互打通,常见做法是将 Web2 数据导出再导入指定数据池或者直接绑定传统互联网社交账号等等; 企业数据共识:Authtrail,该项目通过与企业内部数据库进行整合,加入共识层从而做到企业内数据的防篡改与可追踪等; 链上与链下数据组合:Space and Time,该项目和 Authtrail 一样会做链下数据库的整合,但无共识层,更多是链下与链上数据的共同计算,此外 Pool 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Web3 数据的使用范式和 Web2 存在明显的不同,其主要在于数据聚集在一起的方式,即不同类型的数据其存储、索引、提取、整合和利用的方式都会存在差别。根据前文的分类,这里做一些简单的总结: 公开数据:包括《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 - 数据分类分级指引》分类中的公共数据和部分法人数据。作为公共产品,是可以被公开挖掘价值的数据,接入无需许可,但可以追溯用户所有权,从而追溯空投分润,典型的例子是链上数据和存储在去中心化存储上的非加密应用数据(如用户帖子、点赞和评论等)。其使用最重要的上游支持是索引应用,如 The Graph,或 Web3 原生数据库的应用,如 Tableland。 私密数据:包括《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 - 数据分类分级指引》分类中的个人信息和部分法人数据。作为需要加密存储,且需要一定隐私权限配置的数据类型,其接入有许可,不可被公开获取,若存储在去中心化存储和区块链上,则需要可权限配置的加密存储。或通过其他手段,如 ZK、MPC 和 TEE 等隐私技术手段保护。其使用最重要的上游支持是数据库应用,如 Kwil 和 Ceramic 等。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08
需要监管的应是Web3应用 而非协议
go
lg
...
准则应该延伸到 Web3,这是互联网的
进化
,它将具有新的应用程序或客户端,如 webapps 和钱包,以及先进的去中心化协议,包括由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实现的价值交换结算层。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有 Web3 监管。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规则是必要的,也是受欢迎的。问题是,在技术堆栈的哪一层,Web3 监管是最有意义的。 今天,典型的网络用户体验可能包括通过受监管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进行连接,然后通过受监管的浏览器、网站和应用程序访问信息,其中许多都依赖于自由和开放的协议。政府可以通过对网站内容实施访问限制,或要求遵守隐私规则和版权摘录请求,来塑造这种网络体验。这就是美国如何迫使 YouTube 撤下恐怖分子的招募视频,而不对 Dash(一种视频流媒体协议)采取措施的方式。 有几个原因可以说明协议层面的监管是不可取的,而且是不可行的。首先,协议在技术上不可能符合法规,因为法规往往需要无法定义的主观判断。其次,协议要纳入全球法规是不切实际的,这些法规因司法管辖区的不同而不同,并可能发生冲突。第三,鉴于应用程序或客户端可以遵守更高层次的技术规范,重写网络的技术基础是不必要的,而且会产生反作用。 以下,让我们更详细地阐述下每个原因。 协议在技术上不能符合主观规定 无论一项法规的用意有多好,如果它需要主观评估,那么它对协议的应用将是灾难性的。 比如垃圾邮件。对垃圾邮件的憎恨几乎是普遍的,但如果当局规定电子邮件协议(SMTP)为发送垃圾邮件提供便利是非法的,那么今天的网络会是什么样子?垃圾邮件的定义在本质上是主观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像谷歌这样的大公司花费巨资试图从他们的电子邮件应用或客户端(如 Gmail)中消除垃圾邮件 -- 但他们仍然会犯错。此外,即使某些机构强制要求 SMTP 默认过滤垃圾邮件,但由于协议是开放源码的,恶意行为者仍然可以简单地对过滤器进行反向工程,以规避它。因此,禁止 SMTP 为垃圾邮件的发送提供便利,要么是无效的,要么就是我们所知的电子邮件的终结。 在 Web3 中,我们可以在去中心化交易协议(DEX)的背景下将代币与电子邮件进行类比。如果政府希望禁止使用这种协议交换他们认为可能是证券或衍生品的某些代币,他们需要能够阐明客观上符合这种分类的技术规范。但这种客观的分类标准是不可能的。确定一项资产是否是证券或衍生品是主观的,需要对事实和法律进行分析。即使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试图将二阶主观分析嵌入基础层指令集是一种徒劳的做法。就像 SMTP 一样,像 DEX 这样的去中心化和自治的协议没有办法在不增加人类中介的情况下进行主观分析,从而否定协议的去中心化和自治性。因此,对 DEX 应用这种规定将有效地禁止这种协议,从而将一个新兴的科技创新类别完全取缔,并危及所有 Web3 的生存能力。 协议不能实际遵守全球法规 即使在技术上有可能建立能够做出复杂和主观决定的协议,在全球范围内这样做也是不现实的。 想象一下冲突的泥潭。SMTP 使我们能够向世界上的任何人发送电子邮件,但如果美国要求 SMTP 过滤垃圾邮件,我们可以假设外国政府也会要求类似的限制。此外,由于垃圾邮件的定义是主观的,我们也可以假设政府的要求会有所不同。因此,即使在技术上有可能建立能够做出复杂和主观决定的协议,这样做也与建立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实用的标准的概念背道而驰。SMTP 根本不可能纳入 195 个国家不断变化的垃圾邮件过滤器要求,即使协议可以,它也不知道用户在哪个国家,以及如何公平地确定竞争的优先次序。在协议中加入主观性,破坏了使协议有用的支柱之一:标准化。 规则是取决于环境。在 Web3 中,证券和衍生品法律允许的内容因国家而异,而且这些法律一直在变化。DEX 没有办法为这些法律建立一个全球标准,而且,像 SMTP 一样,没有办法根据地域来限制访问。最终,如果协议被要求建立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监管之上,那么它们就没有办法取得成功。 通过让应用程序或客户端遵守规定来避免这些问题 现在,为什么监管应用程序而不是协议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很明显了。应用程序层面的监管可以实现政府的目标,而不会危及底层技术。我们知道这一点,因为这种方法已经在发挥作用。 早期的网络协议在 30 多年后仍然有用,因为它们仍然是开源的、去中心化的、自主的和标准化的。但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应用程序来限制通过这些协议的信息。或者他们可以保护信息的自由流动,就像美国通过批准 1996 年《通信道德法案》(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第 230 条所做的那样。每个国家都可以决定自己的方法,而在其各自管辖范围内运营浏览器、网站和应用程序的企业有能力定制产品以遵守这些决定。 由于协议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二分法在 Web3 中是相同的,所以对 Web3 的监管方法应该保持不变。Web3 的应用程序,如钱包、网站应用程序和其他应用程序,使用户能够将数字资产存入借贷协议的流动性池,通过市场协议购买 NFT,并在 DEX 上交易资产。这些钱包、网站和应用程序可以在它们试图提供访问的每个司法管辖区受到监管,要求它们遵守法规是合理的。 第一代网络以网络、数据交换、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协议的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工具,所有这些都使信息以互联网的速度移动成为可能。第三代网络使价值转移以这种速度发生成为可能,借贷和资产交换已经作为这种新互联网的原生功能而存在。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公共利益,必须得到保护。随着 Web3 从去中心化金融或 "DeFi" 扩展到视频游戏、社交媒体、创造者经济和 Gig 经济,为这些行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将变得更加重要。权衡所有的因素,正确的方法变得尤为明显。 应用程序应该受到监管,而不是协议。 原文链接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08
星启数藏星际小队集结启航
go
lg
...
,每位航空兵都配备着电磁枪。发怒时,可
进化
特级战士快速消灭敌人。——星际侦查兵 负责对舰队前方进行提前探索,驾驶无畏者号探索⻜船,为远望舰队的行进保驾护航。当遇到危险时,可以通过头顶的激光X射线快速提醒主舰队。 星际装甲车 星启数藏星际小队热血集结,将在10月6日以盲盒的形式发售,探索者在探索未知的陌生星系,面对神秘的外星生物,应付艰难的宇宙环境,他们将会经历怎样的危机与重重考验,与星启一起加入地球护卫队,驾驶飞船前往无尽的星际大海,直面辐射、黑洞等真实的太空危险,保护全人类。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07
Computecoin专访:用更好的去中心化数据设施搭建Web3世界
go
lg
...
出现的一个产物。那么这里面,有它所谓的
进化
,有很多是Web3原生的一些东西,比如NFT的新生态,新产品,还有从Web2
进化
过来的,比如存储赛道,这些都可以用Web3再重新做一遍,包括我们现如今的所有这些社交媒体,微信也好,Twitter也好,都可以用去中心化的方式重新做一遍,把隐私都还给每一个个体用户。 所以,这里面就会出现一批Web3原生的项目在最后杀出重围,可能1万个里面有一个,慢慢做大做强了,还有一部分是从Web2转化过来的,如果哪个项目转型很成功,从而继续延续了他在Web2的风光,那么它在Web3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当然这个转化不止技术转化,还包括公司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等等,其实都要脱胎换骨的去转化一次,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在这种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都是非常正常的。 第三点,其实目前Web3的整个生态和项目各个方面,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家的专注点并没有专注在真正的商业本质上。所谓的商业本质是什么?就是你做生意要赚钱,你的生态,你的项目要持续发展,你要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而这现金流不能说靠炒币,或者融资,你真正的为客户解决他们的痛点,你做的东西是要有付费用户的。但现在来讲Web3目前为止好像没有任何一家是有真正盈利的项目(刨除交易所不算)。 那么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创业者,包括投资者,他们在考量这个项目的时候,从没有像Web2一样的思想,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项目,考虑是不是用户真的会去付费,会去用。也不会去想用户在哪,应该怎么去接触用户,并把它转化成付费用户,以及预期收益会有多少。 以上的一些想法都是在Web2创业是很标准的思维,但在Web3好像大家都不去讨论。最后的结果就是烧了很多钱,东西虽然做出来了,但却没有人用。当然Web3也有很多不同于Web2并且很好的思维,只不过这个回归商业本质的思维,我认为是没有变化的。 在我看来,如今Web3的圈子中,不管你是什么角色,大家回归商业本质这个思维都是非常弱化的,大家的思维更多集中在去中心化治理和代币经济模型等等,很多的精力放在这个上面去,但是并没有回归到商业本质,去看我真正的客户在哪里,他们需要什么,或者是像苹果一样,我给你创造需求,你不知道你需要什么,我告诉你你需要什么。我觉得这个包括从产品的设计到使用。大家都没有太考虑用户的这个体验,这是不正确的。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主打的是要去大规模的渗透到Web2的用户群体,让Web2用户进来,让开发者和终端用户进来,为他们提供完全Web2的用户体验,无缝的让他们去使用Web3的产品。 Web3的这个圈子,把所有人都加在一起,其实也就几百万人,很少很少,而Web2圈子中,全球大概有几十亿人,所以我们要出圈,那怎么出圈?就是你真正的东西,要去针对这几十亿人去设计,去研发,而不是只针对这几百万人去设计,去研发,这是一个比较根本的,实质性的一个东西。 最后欢迎加入Computecoin项目Telegram社群 英文社区:https://t.me/computecoin 中文社区:https://t.me/computecoincn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06
OPC行走者社区数字金融风口-Douglas AMC离岸金融第一平台开展Offshore Plan
go
lg
...
可信任去中心化体系,让互联网从信息传递
进化
到了价值传递。 Douglas AMC致力于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价值流通网络,通过打造企业级区块链技术产品并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开发高性能、可扩展的区块链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且具备快速构建上层应用业务的能力,满足全球大规模用户数量的应用场景落地。 以区块链技术构筑下一代数字生态圈,打造全球一流的去中心化区块链应用平台。 OPC掘金新蓝海赛道 Douglas AMC为了构建出一套完整有效的区块链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更好的赋予全球流通价值网络。 由国际技术团队组成了Douglas AMC区块链技术研究实验室,目的从区块链的设计和需求出发,探索和研究区块链技术中各种安全机制的属性与特征,帮助国家和机构解决来自算法安全、协议安全、使用安全和系统安全等多方挑战,助力"区块链+"打造安全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为区块链领域持续保驾护航! Douglas AMC构建价值流通网络 Douglas AMC区块链研究实验室已经取得了关于区块链多项技术突破和创新,在性能、扩展性、安全和运维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属于Douglas AMC区块链技术系统的特色和优势。 以去中心化信任为核心,打造新一代价值流通网络,引发新一轮商业模式变革。让数字资产在Douglas AMC区块链技术生态系统中有价值的自由流动起来。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06
OORT(原Computecoin)专访:用更好的去中心化数据设施搭建Web3世界
go
lg
...
出现的一个产物。那么这里面,有它所谓的
进化
,有很多是Web3原生的一些东西,比如NFT的新生态,新产品,还有从Web2
进化
过来的,比如存储赛道,这些都可以用Web3再重新做一遍,包括我们现如今的所有这些社交媒体,微信也好,Twitter也好,都可以用去中心化的方式重新做一遍,把隐私都还给每一个个体用户。 所以,这里面就会出现一批Web3原生的项目在最后杀出重围,可能1万个里面有一个,慢慢做大做强了,还有一部分是从Web2转化过来的,如果哪个项目转型很成功,从而继续延续了他在Web2的风光,那么它在Web3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当然这个转化不止技术转化,还包括公司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等等,其实都要脱胎换骨的去转化一次,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在这种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都是非常正常的。 第三点,其实目前Web3的整个生态和项目各个方面,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家的专注点并没有专注在真正的商业本质上。所谓的商业本质是什么?就是你做生意要赚钱,你的生态,你的项目要持续发展,你要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而这现金流不能说靠炒币,或者融资,你真正的为客户解决他们的痛点,你做的东西是要有付费用户的。但现在来讲Web3目前为止好像没有任何一家是有真正盈利的项目(刨除交易所不算)。 那么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创业者,包括投资者,他们在考量这个项目的时候,从没有像Web2一样的思想,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项目,考虑是不是用户真的会去付费,会去用。也不会去想用户在哪,应该怎么去接触用户,并把它转化成付费用户,以及预期收益会有多少。 以上的一些想法都是在Web2创业是很标准的思维,但在Web3好像大家都不去讨论。最后的结果就是烧了很多钱,东西虽然做出来了,但却没有人用。当然Web3也有很多不同于Web2并且很好的思维,只不过这个回归商业本质的思维,我认为是没有变化的。 在我看来,如今Web3的圈子中,不管你是什么角色,大家回归商业本质这个思维都是非常弱化的,大家的思维更多集中在去中心化治理和代币经济模型等等,很多的精力放在这个上面去,但是并没有回归到商业本质,去看我真正的客户在哪里,他们需要什么,或者是像苹果一样,我给你创造需求,你不知道你需要什么,我告诉你你需要什么。我觉得这个包括从产品的设计到使用。大家都没有太考虑用户的这个体验,这是不正确的。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主打的是要去大规模的渗透到Web2的用户群体,让Web2用户进来,让开发者和终端用户进来,为他们提供完全Web2的用户体验,无缝的让他们去使用Web3的产品。 Web3的这个圈子,把所有人都加在一起,其实也就几百万人,很少很少,而Web2圈子中,全球大概有几十亿人,所以我们要出圈,那怎么出圈?就是你真正的东西,要去针对这几十亿人去设计,去研发,而不是只针对这几百万人去设计,去研发,这是一个比较根本的,实质性的一个东西。 最后欢迎加入Computecoin项目Telegram社群 英文社区:https://t.me/computecoin 中文社区:https://t.me/computecoincn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06
ETF月报:9月新成立8只股票类ETF,7只股票类ETF累计涨幅为正、最高上涨2.5%
go
lg
...
只市值较大的先进钢铁、先进有色金属、先
进化
工、先进无机非金属等基础材料以及关键战略材料等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新材料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业绩篇:月内7只股票类ETF实现上涨,能源类ETF涨幅居前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合计7只股票类ETF月内累计涨幅为正。从涉及主题情况来看,月内涨幅排名TOP10的股票类ETF,主要为能源、疫苗、科技、煤炭、地产类ETF。 具体来看,汇添富基金能源ETF(159930)月内累计上涨2.5%,位居全市场股票类ETF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富国基金疫苗龙头ETF(159645)、汇添富基金美股生物科技ETF(513290),分别上涨1.92%、1.66%,位居第二、三名。 此外,还有国泰基金煤炭ETF(515220)、中融基金中融中证500ETF(515550)、华宝基金地产ETF(159707)、华泰柏瑞基金红利ETF(510880),月内涨幅分别为1.48%、1.14%、0.42%、0.1%,位居月内涨幅为正名单之中。 成交额方面,2022年9月,合计25只股票类场内ETF成交额超百亿。其中,月内成交额TOP10中,1只ETF成交额超400亿元,7只ETF成交额在300-400亿元之间,2只ETF成交额在200-300亿元之间。 具体来看,华夏基金上证50ETF(510050)排名月内成交榜单首位,达421.51亿元。紧随其后的还有富国基金1000ETF(159629)、华夏基金恒生互联网ETF(513330)、南方基金中证1000ETF(512100)、华泰柏瑞基金沪深300ETF(510300)、华夏基金中证1000ETF(159845)、易方达基金中证1000指数ETF(159633)、广发基金中证1000ETF指数(560010),月内成交额均超300亿元,分别为394.73亿元、359.03亿元、353.50亿元、348.52亿元、344.36亿元、333.69亿元、310.18亿元。 此外,月内成交额TOP10中还有易方达基金中概互联网ETF(513050)、南方基金中证500ETF(510500),成交额分别为269.60亿元、224.71亿元,位居第九、十位。 年内涨幅方面,截至2022年9月末,2022年初以来合计15只股票类场内ETF涨幅为正。其中,4只ETF累计涨幅超20%,涉及主题分别为煤炭、能源、光伏。 具体来看年初至今涨幅TOP10名单,国泰基金煤炭ETF(515220)、汇添富基金能源ETF(159930)、广发基金能源ETF基金(159945)、华安基金光伏ETF华安(159618)年初至今的累计涨幅均超20%,分别达37.04%、36.02%、27.48%、23.36%。 此外,还有广发基金家电ETF基金(560880)、华泰柏瑞基金红利ETF(510880)、华泰柏瑞基金红利低波ETF(512890)、南方基金开放共赢ETF(517180)、嘉实基金绿色电力ETF(159625)、国泰基金共赢ETF(517090),2022年初以来分别累计上涨7.17%、6.05%、5.03%、3.52%、3.51%、3.13%,同样位居涨幅TOP10名单。 规模篇:149只股票类ETF实现规模增长,最高达107.37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149只股票类场内ETF基金月内实现规模增长,其中新增规模排名前十的ETF合计新增278.51亿元。从基金类型来看,宽基类ETF月内受到资金青睐。 具体来看,华夏基金上证50ETF(510050)月内规模增长107.37亿元,位居月内排名榜单首位。紧随其后的还有华泰柏瑞基金沪深300ETF(510300)、嘉实基金中证500ETF(159922)、银华基金沪深300成长ETF(562310)、博时基金标普500ETF(513500)、易方达基金创业板ETF(159915)、南方基金中证500ETF(510500),月内规模分别增长62.34亿元、24.72亿元、24.52亿元、12.72亿元、11.47亿元、10.22亿元,位居规模增长排名榜单第二至第七位。 此外,月内规模新增前十的ETF中,华夏基金恒生ETF(159920)、华夏基金中证1000ETF(159845)、鹏华基金中证500ETF鹏华(159982),月内规模新增分别达9.69亿元、8.64亿元、6.81亿元。 截至2022年9月末,2022年初以来全市场合计258只股票类ETF规模实现增长,其中,1只ETF规模增长超百亿元,多只中证1000ETF规模新增居前。 具体来看,广发基金纳指ETF(159941)年初以来规模增长96.65亿元亿元,位居增长榜首。紧随其后的还有华夏基金科创50ETF(588000)、南方基金中证1000ETF(512100)同期规模分别增长89.15亿元、81.98亿元,位居第二、三名。 此外,还有广发基金中证1000ETF指数(560010)、易方达基金中证1000指数ETF(159633)、富国基金1000ETF(159629)、华夏基金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鹏华基金酒ETF(512690)、华夏基金中证1000ETF(159845)、易方达基金创业板ETF(159915),2022年初以来规模增长情况同样居前,分别达64.26亿元、62.89亿元、55.42亿元、47.36亿元、39.12亿元、38.26亿元、36.02亿元。
lg
...
有连云
2022-10-05
a16z:需要监管的应是 Web3 应用 而非协议
go
lg
...
准则应该延伸到 Web3,这是互联网的
进化
,它将具有新的应用程序或客户端,如 webapps 和钱包,以及先进的去中心化协议,包括由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实现的价值交换结算层。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有 Web3 监管。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规则是必要的,也是受欢迎的。问题是,在技术堆栈的哪一层,Web3 监管是最有意义的。 今天,典型的网络用户体验可能包括通过受监管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进行连接,然后通过受监管的浏览器、网站和应用程序访问信息,其中许多都依赖于自由和开放的协议。政府可以通过对网站内容实施访问限制,或要求遵守隐私规则和版权摘录请求,来塑造这种网络体验。这就是美国如何迫使 YouTube 撤下恐怖分子的招募视频,而不对 Dash(一种视频流媒体协议)采取措施的方式。 有几个原因可以说明协议层面的监管是不可取的,而且是不可行的。首先,协议在技术上不可能符合法规,因为法规往往需要无法定义的主观判断。其次,协议要纳入全球法规是不切实际的,这些法规因司法管辖区的不同而不同,并可能发生冲突。第三,鉴于应用程序或客户端可以遵守更高层次的技术规范,重写网络的技术基础是不必要的,而且会产生反作用。 以下,让我们更详细地阐述下每个原因。 协议在技术上不能符合主观规定 无论一项法规的用意有多好,如果它需要主观评估,那么它对协议的应用将是灾难性的。 比如垃圾邮件。对垃圾邮件的憎恨几乎是普遍的,但如果当局规定电子邮件协议(SMTP)为发送垃圾邮件提供便利是非法的,那么今天的网络会是什么样子?垃圾邮件的定义在本质上是主观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像谷歌这样的大公司花费巨资试图从他们的电子邮件应用或客户端(如 Gmail)中消除垃圾邮件 -- 但他们仍然会犯错。此外,即使某些机构强制要求 SMTP 默认过滤垃圾邮件,但由于协议是开放源码的,恶意行为者仍然可以简单地对过滤器进行反向工程,以规避它。因此,禁止 SMTP 为垃圾邮件的发送提供便利,要么是无效的,要么就是我们所知的电子邮件的终结。 在 Web3 中,我们可以在去中心化交易协议(DEX)的背景下将代币与电子邮件进行类比。如果政府希望禁止使用这种协议交换他们认为可能是证券或衍生品的某些代币,他们需要能够阐明客观上符合这种分类的技术规范。但这种客观的分类标准是不可能的。确定一项资产是否是证券或衍生品是主观的,需要对事实和法律进行分析。即使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试图将二阶主观分析嵌入基础层指令集是一种徒劳的做法。就像 SMTP 一样,像 DEX 这样的去中心化和自治的协议没有办法在不增加人类中介的情况下进行主观分析,从而否定协议的去中心化和自治性。因此,对 DEX 应用这种规定将有效地禁止这种协议,从而将一个新兴的科技创新类别完全取缔,并危及所有 Web3 的生存能力。 协议不能实际遵守全球法规 即使在技术上有可能建立能够做出复杂和主观决定的协议,在全球范围内这样做也是不现实的。 想象一下冲突的泥潭。SMTP 使我们能够向世界上的任何人发送电子邮件,但如果美国要求 SMTP 过滤垃圾邮件,我们可以假设外国政府也会要求类似的限制。此外,由于垃圾邮件的定义是主观的,我们也可以假设政府的要求会有所不同。因此,即使在技术上有可能建立能够做出复杂和主观决定的协议,这样做也与建立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实用的标准的概念背道而驰。SMTP 根本不可能纳入 195 个国家不断变化的垃圾邮件过滤器要求,即使协议可以,它也不知道用户在哪个国家,以及如何公平地确定竞争的优先次序。在协议中加入主观性,破坏了使协议有用的支柱之一:标准化。 规则是取决于环境。在 Web3 中,证券和衍生品法律允许的内容因国家而异,而且这些法律一直在变化。DEX 没有办法为这些法律建立一个全球标准,而且,像 SMTP 一样,没有办法根据地域来限制访问。最终,如果协议被要求建立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监管之上,那么它们就没有办法取得成功。 通过让应用程序或客户端遵守规定来避免这些问题 现在,为什么监管应用程序而不是协议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很明显了。应用程序层面的监管可以实现政府的目标,而不会危及底层技术。我们知道这一点,因为这种方法已经在发挥作用。 早期的网络协议在 30 多年后仍然有用,因为它们仍然是开源的、去中心化的、自主的和标准化的。但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应用程序来限制通过这些协议的信息。或者他们可以保护信息的自由流动,就像美国通过批准 1996 年《通信道德法案》(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第 230 条所做的那样。每个国家都可以决定自己的方法,而在其各自管辖范围内运营浏览器、网站和应用程序的企业有能力定制产品以遵守这些决定。 由于协议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二分法在 Web3 中是相同的,所以对 Web3 的监管方法应该保持不变。Web3 的应用程序,如钱包、网站应用程序和其他应用程序,使用户能够将数字资产存入借贷协议的流动性池,通过市场协议购买 NFT,并在 DEX 上交易资产。这些钱包、网站和应用程序可以在它们试图提供访问的每个司法管辖区受到监管,要求它们遵守法规是合理的。 第一代网络以网络、数据交换、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协议的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工具,所有这些都使信息以互联网的速度移动成为可能。第三代网络使价值转移以这种速度发生成为可能,借贷和资产交换已经作为这种新互联网的原生功能而存在。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公共利益,必须得到保护。随着 Web3 从去中心化金融或 "DeFi" 扩展到视频游戏、社交媒体、创造者经济和 Gig 经济,为这些行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将变得更加重要。权衡所有的因素,正确的方法变得尤为明显。 应用程序应该受到监管,而不是协议。 撰文:Miles Jennings 编译:DeFi 之道 来源:DeFi之道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04
DAO 赛道备受瞩目 CeresDAO 异军突起
go
lg
...
络让用户能快速启动一个DAO,加速生态
进化
。加上CeresDAO 独有的AB股和群策群力机制,其生态模型更具前瞻性与趋势性,随着DAO赛道的进一步迭代,它也将成为这个板块的新龙头。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04
上一页
1
•••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夏洁论金: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推高金价,下周走势分析及建议
lg
...
黄金原油下周一早间开盘行情涨跌趋势分析及独家操作建议
lg
...
黄金周评分析,下周涨跌如何布局,黄金周初操作思路策略。
lg
...
许浩:8.3黄金下周行情走势预测及黄金最新操作建议
lg
...
黄金周评分析,黄金周初操作思路策略。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