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传统金融游戏即将改变?探讨资产代币化所带来的机会
go
lg
...
和债务制度,我们就只是在重复历史,增加
金融危机
的可能性吗? 如果世界真的实现了代币化,那么"实物资产"将不再需要冠以"实物"这个笨拙的词汇了。它们只需要被称为"资产"。 Vogelsang接受了这种技术可能会产出很多有害的劣质产品的观点,但他坚称,DeFi工具的核心性质能够增强透明度,从而降低系统崩溃的可能性。他也提到,2008年的问题很大部分在于人们并不清楚次级贷款捆绑是什么,零售用户和其他人都不了解。 资产代币化为所有人提供了资产和负债的明确视图。Hyperledger Foundation的执行董事Daniela Barbosa说明,资产所有权、转账和交易的细节可以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形成可以被查证和审计的历史记录。她还强调这种透明度能够同时增强信任和降低欺诈。 我们也必须注意,“理论上”并不一定意味着实际上也是如此。在加密世界,很多信息都声称是透明的、没有风险的,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比如可以问问Terra的投资者。 打破规则,公平竞争 在所有的加密货币中,一个价值万亿美元的问题是:“SEC会将其视为证券吗?”实物证券代币化的一个好处是,对于所谓的代币是否属于证券,没有任何模糊性。Pieper表示,有些人为了避免被定义为证券,做了张冠李戴的事情,他们刻意塑造一种假的实用性,以使其看起来不像是证券。因此,Swarm以及许多其他代币化项目目前仅向认证投资者开放。 代币化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仅目标“认证投资者”,它的支持者们相信他们可以帮助普通人,比如思考小企业贷款这个问题。私人信贷市场对于小公司来说流动性差,这让大公司占据了优势。Vogelsang提到,比如说当谷歌发行债券,购买和交易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这使他们只需支付略高于国债收益率的一小部分作为溢价,也就是按照现在的利率可能是6%左右。但是,如果你是一家小企业,由于没有流动市场供此类贷款交易,你的选择就会变得很少,你可能需要支付15%的利率,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向你的客户收取更多的钱,让谷歌获得巨大的优势。 然而代币化可以改变这一现象,使竞争场地变得更加公平。尽管Vogelsang承认我们无法做到让谷歌和小企业支付同样的利率,因为对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肯定要比对谷歌大,但创造流动性无疑可以帮助缩小这个差距,这也是Vogelsang开始创建Centrifuge的初衷。 Maple的Sid Powell也表示了类似的看法。他将实物资产的代币化视为一种为普通人提供真正利益的方式,这可能有助于加密领域从投机和赌博的声誉中恢复过来。“实物资产的代币化中的一个重要叙述线索是,链上贷款如何真正影响到实体业务,并帮助他们成长。” 也许最受欢迎的代币化项目是我们熟视无睹的--现金。“现金正在被代币化。它被称为稳定币。那是一种在链上复制并变得可交易的实体资产。”Pieper说。以及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从本质上说,是存在于分布式账本上的中央银行货币的代币化版本。Barbosa说,这些将“降低跨境交易和结算的成本,大幅缩短时间。” 自2014年Tether推出以来,现金的代币化可能会产生全球性的影响。这引出了Pedersen所谓的“大思想”。他首先指出,“世界的货币市场是一个以美元计价的市场”,并且“所有这些以美元计价的担保资产分散在‘许多不同的地方’。”无人知晓它的确切规模。Pedersen表示,“没有人能看到全貌”,他把这些以美元计价的担保资产形容为“完全黑暗”,所以当系统失败时,它每次都会“引爆全球”。 然而,如果美元市场的担保资产被放在区块链上呢?Pedersen说,“你将开始看到一个透明的世界货币市场。”“中央银行将能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这将有助于避免下一次金融灾难。 这些代币化的优点——没有加密价格投机的下行风险——是许多人认为其被采用是不可避免的原因。Ava Labs的Krupetsky预测,“越来越多的资产将被代币化,到达我们不再区分代币化和非代币化资产的地步。”她想象这将像我们“不再区分营销和数字营销”一样,这就是营销。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7-20
美企债务违约量超去年全年 穆迪警告:最坏情况下全球企业违约率将达13.7%
go
lg
...
约率可能达到13.7%,超过2008年
金融危机
时的水平。 专家们一直在警告说,由于利率上升和银行在今年早些时候一系列地区性银行倒闭后收缩贷款,一波违约潮将打击美国经济。这两个因素都收紧了金融环境,也增加了经济衰退的风险。 美国银行今年较早时警告称,信贷环境趋严加上经济全面衰退可能导致近1万亿美元的企业债务违约。德银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美国贷款总违约率可能升至11.3%,仅略低于“大衰退”期间12%的历史最高水平。
lg
...
金融界
2023-07-19
深挖美国SEC主席Gensler:他对加密做的事之前都做过
go
lg
...
今 核心叙事 无能的银行家在2008年
金融危机
中损失惨重。随后,有利益冲突的政客们用纳税人的钱来纾困银行家,但这只会让失衡加剧、进一步巩固裙带资本主义和糟糕的激励机制,从而加剧形势的恶化。大规模纾困的结果是,公共债务负担过高。美国政府无力偿还债务,最终造成通货膨胀。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应该投资黄金,因为黄金这种资产的价值是不能被政府搞通胀的。 与贵金属相比,围绕加密货币的积极叙事更加丰富多彩。 · 已知供应量的货币,如比特币,要优于美元,美元会因不当债务负担而通胀贬值。 · 随着审查的扩张,抗审查资金将成为增长领域。 · 新的分布式数字技术使去中介化成为可能。 · 具有大量用户参与的不可阻挡的计算。 · 终端用户拥有自己的数据和平台,随着大型科技公司越来越多地利用用户数据,这是一个必将增长的领域。 最终愿景 相对于实物市场的规模,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旗下的纽约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黄金合约的未平仓合约价值极高。最终,越来越多的交易员将要求实物交割他们的多头头寸,而交易所将无法交割。随着金价上涨,交易所将破产。这将导致人们进一步丧失对美元的信心。为了恢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政府将被迫恢复黄金的可兑换性(就像1971年以前一样),但价格要高得多。这将导致更少的经济操纵,从而最终使经济更强劲(在经历一段阵痛期之后)。黄金持有者将变得极其富有。 许多人的最终愿景是大规模采用这些分布式金融系统。这将使现有的占主导地位的中心化金融体系变得不那么重要。因此,这将增加金融和经济自由,促进更强大、更灵活的经济,加密货币的相应增值将使其持有者受益。 操纵指控 为了捍卫美元的完整性,美国当局和与他们合作的主要银行正在操纵黄金价格下跌。 摩根大通、汇丰银行和其他大型银行的交易员被指控可获取交易所数据,从而可以看到其他交易员的清算价格。还有对他们在流动性不足的时期故意造成崩盘并从中获利的其他指控。另外一个指控事项是缺乏持仓限制,使得少数大型实体能够主导和操纵某些市场。黄金银行还被指控低估了未分配金银与实物储备之间的杠杆比例。 一些人指责这些银行与CFTC合作,以捍卫美元。他们指控CFTC允许交易员操纵市场。由于监管机构和大银行之间存在所谓的旋转门,这意味着监管机构将允许操纵行为继续下去,据称这使得小型交易员几乎不可能从贵金属交易中获利。 据称,某些美国利益集团不希望加密货币取得成功,他们希望保护摩根大通、高盛、CME和贝莱德等老牌大型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这些机构被指控与美国监管机构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该论调认为,美国监管机构将毫无公平性可言严厉打击本土加密公司,并对立法进行虚伪的解释。我们已经看到了针对SEC对Coinbase、Binance、Silvergate和Digital Currency Group采取行动的指控。与此同时,据称美国监管机构将通过鼓励银行阻止他们不喜欢的交易(例如与本土加密公司的交易),将银行“武器化”,以实现其监管目标。这将有可能使成熟的金融机构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从蓬勃发展的加密货币领域获利。与此同时,这将阻碍真正的加密采用,因为现有平台可能不允许客户退出转向区块链。 社区 全球宏观经济贵金属社区由成千上万的“日内交易员”组成,他们每天花费数小时在各种平台上交易贵金属合约以及其他宏观工具,通常是杠杆交易。这些交易员中很多是金融服务行业的专业人士,也有一些是业余人士。社区内还有许多其他成员并不是交易员。有各种各样的新闻服务、网站、播客、博客和研究分销商可以分享关键叙事。Zerohedge是及时新闻和信息的主要来源。还举行了几次金属和矿业投资会议,使社区成员得以见面。 思想领袖有: Andrew Maguire、Jim Rickards、Felix Zulauf、James Turk、Peter Schiff、Gerald Celente、Eric Sprott、Pierre Lassonde、Jim Grant、Ron Paul、Doug Casey、John Mauldin、Stephen Leeb、Alasdair Macleod、Rick Santelli、Marc Faber、Chris Powell、Max Keiser 全球加密货币社区由成千上万的“日内交易员”组成,他们每天花费数小时在各平台上进行加密货币交易,通常为杠杆交易。社区中还有很多其他成员并非交易员。 社区在各种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如邮件列表、IRC、播客、Telegram群、Bitcointalk、Reddit、Discord和Crypto Twitter。世界各地会举行很多会议和聚会。 思想领袖有: Nic Carter、Caitlin Long、Arthur Hayes、Erik Voorhees、Balaji Srinivasan、Andreas Antonopoulos、Michael Saylor、Michael Novogratz、Adam Back、Jameson Lopp、Lyn Alden、Saifedean Ammous、Alex Gladstein、Vitalik Buterin、Brian Armstrong、Paul Grewal、Changpeng Zhao、Barry Silbert、Max Keiser 社区反派示例 Ben Bernanke、William Dudley、Hank Paulson、Barack Obama、Tim Geithner、Eric Holder、Jamie Dimon、Jeffrey Christian (CPM Group)、Blythe Masters及Gary Gensler Elizabeth Warren、Janet Yellen、Michael Hsu、Martin Gruenberg、Joe Biden及Gary Gensler 关键美国监管机构 CFTC SEC 主席 Gary Gensler (2009年-2014年) Gary Gensler (2021年至今) 持不同意见的委员 Bart Chilton (2007年-2014年) Hester Peirce (2018年至今) 历史重演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都存在一位持不同意见的委员。如Bart Chilton对贵金属价格操纵的看法以及Hester Peirce对SEC对加密货币监管策略的不同看法。在这两种情况下,持不同意见的委员在各行动中以及在业内都受到高度尊重。Chilton和Peirce都参加了行业会议/播客,并参与了各自的社区。毫无疑问,Gensler今天可能会对Peirce的评论感到些许沮丧,就像他13年前听到Chilton的评论一样。 3、操纵贵金属价格 2010年,许多有关贵金属价格操纵的指控都来自伦敦的举报人Andre Maguire。Maguire声称,他在异常的价格变动发生之前提前通知了CFTC,但只有在预测的价格变动确实发生后他的言论才被证明是正确的。Maguire声称,进行此次操纵和非法行为的主要是摩根大通的交易员,小型交易员的利益被牺牲掉,蒙受了损失。因此,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有时会被黄金投资者视为恶人。 Blythe Masters被广泛认为是信用违约互换(CDS)的发明者,他当时是摩根大通商品交易业务主管。因此,她是黄金投资者眼中的另一个恶人。她一直担任该职位,直到商品交易部门于2014年被出售。批评人士认为,出售商品交易部门是摩根大通试图逃避对该部门涉嫌不当行为的责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那之后,Blythe成立了 Digital Asset Holdings(数字资产控股公司),这家公司被加密行业内部人士广泛视为一个构想拙劣的“blockchain not Bitcoin”的快速烧钱公司的典型。Blythe后来担任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的非执行董事,该银行于2023年倒闭。 4、Gensler在贵金属领域的作用 贵金属交易社区的一些人指责CFTC和Gary Gensler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面对黄金银行操纵市场的证据时无所作为。社区中更极端的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一个阴谋。在他们看来,像摩根大通这样的黄金银行故意操纵黄金价格下跌,是价格抑制计划的一部分,监管机构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与银行勾结,因为操纵贵金属价格下跌是美国政府的秘密政策。有人说Gensler是这个阴谋的关键推动者。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与几年后的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操纵丑闻很像,当时被控渎职的银行家偶尔会辩称,他们的行为是监管机构知道并鼓励的。 一些黄金投资者的另一项指控是,Gensler有望成为下一届民主党政府的下一任财政部长。这个预期任命被认为是既有政治集团对Gensler的回报,因为Gensler允许大型银行操纵金属市场而不受惩罚。几年后,Gensler确实被任命为了Hillary Clinton 2016年总统竞选的首席财务官,如果她赢得了总统竞选,那么Gensler当然有就有可能担任财政部长了。 5、CFTC的监管行动 几年后的2020年9月,在Gensler离开CFTC很久之后,并且已经结束了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区块链讲座后,监管机构终于对摩根大通在贵金属市场的欺骗和操纵行为采取了行动。还进行了9.2亿美元的罚款。然而,到这时,大部分的贵金属交易社区已经解散了。鉴于2012年至2020年贵金属的疲软表现,这些人中有许多人转向了加密货币领域,而其他人则彻底失去了兴趣。然而,对一些人来说,2020年CFTC的行动完全证明了他们的立场和观点。此外,监管机构还对摩根大通采取了行动,并于2013年7月对其就能源市场相关不当行为处以4.1亿美元的罚款,这经常被视为摩根大通商品交易部门存在操纵行为的进一步证据。 在为金融机构辩护时,人们可能会辩称,这些监管行动可以被视为企业的正常成本。自2000年以来,摩根大通有265多起违规记录,罚款总额达390亿美元。因此,摩根大通可能一直在各种市场中从事不当行为谋利,贵金属市场只是其中之一。事实上,9.2亿美元的罚款只是摩根大通自2000年以来的第8大罚款。因此,贵金属操纵可能并不像一些黄金投资者所说的那样特别、严重或史无前例。但不可否认,该辩护似乎不够力度且愤世嫉俗。CFTC的行动似乎也不能证明,像一些阴谋论所声称的那样,摩根大通系统性地操纵黄金和白银价格下跌,他们可能只是一直在操纵黄金和白银的价格,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这种操纵可能没有得到监管机构的默许,也可能不是政府秘密政策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在此期间,摩根大通和Bythe Masters通常坚持认为,他们从未在贵金属市场进行自营交易,而只是处理客户订单和做市。 6、Gensler对加密货币的“虚伪” 这部分没有太多的细节,因为许多读者都知道并且熟悉加密货币社区内部对Gensler先生的指控。尤其是Gensler在2018年麻省理工学院讲授“区块链与货币”(Blockchain and Money)课程时,被指责先是看涨加密货币,后来又转为更消极的立场。早在2018年,一些人就认为Gensler可能使用了ICO中常见的误导性语言来推广Algorand代币。 Gensler还于2021年10月会见了FTX首席执行官Samuel Bankman-Fried以及FTX的其他高管,并被一些人指控与该公司的相关人员有联系。Gensler还被指控使用相关言语表示并没有多少加密代币属于证券。 鉴于SEC最近的监管打击行动,一些人指责Gensler“虚伪”、行为不当,并且“奇怪地”与欺诈行为组织关系密切,反而严厉打击更加诚信的公司。与此同时,一些批评人士再次声称,他的野心是成为财政部长。 不管你怎么看待Gensler先生,重要的是要记住他在过去15年的独特经历。Gensler以前就经历过这些,因此他可能比一些人认为的更能适应他目前所承受的所有压力。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7-19
中国政府还没有准备刺激经济,B计划是什么?
go
lg
...
过去那种规模的刺激,例如2008年全球
金融危机
后,中国向经济注入了40亿人民币(合5,590亿美元)。 经济学家表示,虽然金融市场呼吁刺激政策,但习近平和他的决策者们显然认为,房地产放缓是对债务缠身的旧经济模式的必要调整,尽管这种调整是痛苦的。 葛艺豪表示,一般认为,在房地产危机和消费者信心恢复缓慢的问题上,中国领导层比市场更为乐观。虽然今年的经济增长可能会达到5%的目标,但随着经济适应新的现实,习近平可能准备让经济增长在未来几年进一步下滑。考虑到大多数家庭已经买了房,私营企业也将适应新的、较低的增长轨迹。 他说,对习近平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与美国的竞争加剧时,实现技术自给自足和安全的总体战略目标,"我敢打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做法会很有效。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大多数人都做得很好。" 然而,在武汉萧条的房地产业等领域,这种信息却让人沮丧。 在远离绿地中心的市郊展厅,另一座高楼正耸立在半废弃的房屋之上,这些房屋是在经济繁荣时期被收购后拆除的。 里面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生意非常糟糕,过去几个月里客户为零。当老板降价时,之前购买该楼盘的人都很生气。 "他们威胁要发起抗议,"她说。
lg
...
加美财经
2023-07-19
《经济学人》:中国经济陷入了多大的困境?这种情况下政府恐被迫采取更多措施来重振经济
go
lg
...
二季,它们下降了1.4%,这将是自全球
金融危机
以来最大的降幅(见表2)。 (截图来源:《经济学人》) 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6月份消费者价格根本任何上升,而生产者价格(以出厂价格计算)下降5.4%。中国的统计学家将这种疲软归咎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比如石油价格的下滑。《经济学人》文章称,这是对中国名义增长疲软的一个难以令人信服的解释,因为GDP应该只计算中国国内商品的增加值,从而排除进口商品的价值。或许通缩压力正在蔓延。或者,中国的统计学家可能算错了。 一些公众认为,中国经济的表现甚至比官方数据所显示的还要糟糕。正如一位评论员所言,宏观经济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存在“温差”。对此,付凌晖指出,宏观经济数据比“微观感受”更全面、更可靠——这促使一位网友开玩笑说,“如果国家统计人员说你没事,你应该相应地调整你的感受”。 中国政府自己对经济的看法很难解读。在全球
金融危机
期间,在世界贸易急剧下滑之后,中国当局迅速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推动经济增长,并波及到世界其他地区。如今,他们似乎不那么着急。中国央行已经略微降低利率。购买电动汽车的税收优惠已经延长。然而,那些希望中国国务院在上周五(7月14日)的会议后发布详细的财政刺激计划的人感到失望。 《经济学人》文章称,这种缺乏紧迫感可能反映中国政府对经济复苏的持久信心。官员们可能认为,经济仍有足够的动力来实现今年的目标,包括GDP增长5%左右。政府的克制也可能暴露出其对额外刺激的疑虑。政策制定者不希望贷款和支出热潮侵蚀国有银行的盈利能力,也不希望破坏地方政府的财政纪律。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重新开放是由服务业所主导,比如餐馆,这些行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的。今年前六个月,中国城市增加680万个工作岗位,超过政府1200万个目标的一半。尽管城市青年失业率上升至21.3%,但6月份总体失业率仍稳定在5.2%,低于5.5%的目标。 但《经济学人》认为,劳动力市场可能是反映经济势头的滞后指标。假如经济增长仍然疲软,失业率最终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能被迫采取更多措施来重振经济。官员们可以容忍数据和民众感受之间的“温差”。但他们将不愿容忍经济与目标之间的明显差距。
lg
...
tqttier
2评论
2023-07-19
从新兴产业发展角度来看AI产业投资价值
go
lg
...
了首代iPhone,尽管2008年全球
金融危机
时股价也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但此后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苹果的股价也继续快速上涨。从2008年底到2012年底,苹果股价上涨5.3倍。 截至2012年底,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已经达到42%,2013年进一步达到了56%的水平,处于比较高的位置。如果将其对应于四个阶段划分,2007年之前智能手机行业基本上处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2008年至2012年可以对应第二阶段。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两个阶段的回报都比较丰厚。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渗透率增长的大趋势中,股价并不是一直持续上涨的,期间也回收其他因素干扰而出现回调。比如在第二轮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过程中,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回调,时间跨度大概是一个月,幅度大约10%。 (数据来源:IDC,wind) 第二,新能源汽车和行业的渗透率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特斯拉于2008年发布了首款车型,之后也是受到了各种争议和质疑。2017年,特斯拉推出了Model 3,同时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和普及化,其总销量于2018年10月突破10万辆大关。 从2019年底开始,我国新能车的渗透率出现快速的上涨,从2019年的6%左右,上涨到2022年底的32%。从2019年底到2021年11月,新能车指数涨了2.4倍,龙头公司宁德时代期间上涨了630%。 同样的在上涨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期间有一些回调,期间两次比较大的回调,回调时间大约1~2个月,回调幅度大概是15%~30%,比如说2020年2月到3月,回调一个月,幅度31%。2021年1月到3月,回调1个半月,回调幅度16%。 (数据来源:wind) 第三,再来研究光伏行业的情况。 对于新能车或消费电子来说,渗透率和股价涨跌的相关性非常强,基本是同步上涨的。但我们可以发现,光伏指数的上涨领先于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光伏新增装机快速增长的时间跨度是从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对应数据从20%增长到46%,但是股价从2020年3月就开始上涨了。2020年3月到2021年8月期间,光伏指数(中证光伏产业指数)涨了2.6倍。这个时间段相较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区间要早半年左右。同样,在指数上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回调,比如2020年的2月到3月回调一个多月,幅度达22%;2021年2-3月份回调22%左右,时间跨度约一个月。 复盘了上述3个产业之后,我们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渗透率指标在新兴产业中的投资的作用比较明显。新兴产业在渗透率快速上升阶段的投资回报率非常丰厚。但要注意的是,上涨的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存在一定回调,幅度大约20%~30,回调时间大约是1~2个月。 第二,不同行业的渗透率、驱动因素和天花板差异较大。其中,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天花板是最高的,几乎可以达到100%。但新能车和光伏行业受限于一些基础设施配套,比如充电桩、光伏消纳等,导致其天花板相对较低。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以来,新能车和光伏下调较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也导致市场对渗透率的提升有所担忧。 第三,市场行为是在不断的进化的。如果从时间顺序来看,智能手机是这三个中发展最早的新兴产业,其次是新能车,最后是光伏。通过对他们三者复盘的横向对比,可以看出市场渗透率快速增长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智能手机快速增长的时间大约有4年,新能车大约2年,光伏则只有1.5年。此外,从时间线角度纵向分析可以发现,智能手机和新能车的渗透率发展基本和股价变化同步,但是光伏市场则出现明显领先,这是因为有一定炒预期的行为存在。 三、如何看待当前AI的投资价值 在总结了上述规律之后,我们来类比分析AI产业的运行情况。该行业目前可能处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初期。等二个阶段主要依赖于产品本身,且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渗透率。那么对于AI行业来说,选什么指标来度量其渗透率会比较合适呢? 我们总结了三个值得参考的渗透率指标。 第一个是AI产业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根据中国通信院的数据,在2022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约0.4%,处于非常低的位置。而根据PWC的预测,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大约达到26.1%。第二个方法是沿用AIGC的渗透率,即用AI生产的内容,包括网文、图片、音频、视频等占原本这个市场的比例。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测算,2021年底AIGC的渗透率还不到1%,规模也只有10亿元左右。预计未来5年中,文本和图像领域由AI参与完成的比例能够达到25%。预计到2026年,市场的规模能达到700亿,年化增速超过100%。第三个是AI技能的渗透率,即我们每个人使用AI的比例。斯坦福人工智能指数的相关报告中统计了领英会员在简历中提及AI使用的比率,根据2015~2021年的数据,其中中国用户的使用比例大概是1.56%。该指标相对前两个指标来说,数据更好跟踪,相关统计更多,且第三个指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直观能感受到的,比如目前我们周围使用AI的人数相对还是比较少的。 综合上述三个指标来看,在2021到2022年,AI行业的渗透率都很低,不到2%,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探讨完渗透率的选取之后,我们可以思考一下AI行业渗透率提升的本质。其实归根结底,AI行业渗透率提升的本质是降本增效。以ChatGPT为代表的AI人工智能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生产效率出现了第二次脑力效率的飞跃。下图中展示的就是人类各种生产效率提升的历史过程。此外,随着多模态和场景的发展,AI逐渐融入千行百业之中。例如,医疗场景、零售、工业、银行和投资领域以及自动驾驶领域等。最近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概念也比较热门,我们可以看到越来多的行业应用正在不断涌现。而这也是AI渗透率提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参考资料:甲子光年智库) 四、AI行业后市展望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来探讨一下对于AI后市的观点和看法。 当下,AI行业可能属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阶段之一,市场所给的估值也会较高。从渗透率角度来看,当前AI行业的渗透率还处于很低的位置,2022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约0.4%,而根据PWC的预测,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大约达到26.1%。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此外,对于AI板块近期的回调,我们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从历史上的几个新兴产业来看,在上涨的过程中总会有相应的回调。AI板块在4月上旬大约回调一个半月,幅度约20%;6月下旬以来的回调,幅度约15%,时间尚未到一个月。 下图是AI指数和新能车指数的叠加走势图,可以发现这两个产业的走势非常相近。新能源车在2019年之前也经历了一波大跌,此后才开启了一波放量。而AI在2020年10月份之前也经历了一波非常大的下杀,随后则逐步进入了估值修复及上涨的过程。 (数据来源:wind) 在渗透率提升的大逻辑下,AI从产业有可能会复制新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我们非常看好AI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近期的回调反而给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布局机会。 平安AI人工智能ETF(512930)是业内首只人工智能主题ETF,紧密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成立于2019年,管理费率0.15%,是同类产品中费率最低的。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是一个更侧重于AI产业链上中游的指数,目前中小市值成分股偏多,市场弹性大,未来业绩预期向好。欢迎大家关注! 风险提示:界面有连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lg
...
有连云
2023-07-19
小心全球经济飞出巨大“黑天鹅”!5000亿美元公司债务“风暴”正在形成 穆迪发“骇人”警告
go
lg
...
他们在债务缠身时该怎么做。 库珀在全球
金融危机
、2016年的石油泡沫破裂和新冠大流行期间如此做。现在他又在这样做了,今年大公司破产的速度是2008年以来的第二快,仅次于疫情初期。 库珀说:“感觉和之前的周期不同,你会看到很多违约。” 报道称,库珀的职位让他对已经开始在全球各地登陆的5000多亿美元的公司债务危机“风暴”有了预见性的认识。这个数字几乎肯定还会增长。这加剧华尔街的担忧,因为这可能会减缓经济增长,并给刚刚摆脱数十年来最严重损失的信贷市场带来压力。 从表面上看,这在很大程度上像是资本主义的惯常波动,公司受到技术变革或远程工作兴起等因素的破坏,导致香港、伦敦和旧金山等地的办公楼空置。然而,在这背后往往有一个更深层次、更令人不安的问题:在一个资金异常廉价的时代,债务负担不断膨胀。现在,随着各国央行逐步提高利率,而且似乎将比华尔街几乎所有人预期的更长时间保持利率不变,这一负担正变得更加沉重。 根据彭博社统计,处于不良水平的未偿公司债券和贷款总额超过5900亿美元。下图是不良债务最多的行业情况。 (图片来源:彭博社) 彭博社分析称,通胀飙升令货币政策制定者措手不及,他们一直在积极从全球金融体系中抽回资金,有意通过遏制企业信贷流动来减缓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这意味着一些公司将会倒闭。 标普全球(S&P Global)的数据显示,在美联储开始一代人以来最大幅度的加息之前,美国的高收益债券和杠杆贷款(由风险更高、信誉较差的企业持有)的规模从2008年增加一倍多,到2021年达到3万亿美元。同期,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债务相对于中国经济规模大幅上升。在欧洲,仅2021年一年,垃圾债券的销量就飙升逾40%。其中许多证券将需要在未来几年内偿还,这将导致7,850亿美元的债务即将到期。 随着中国和欧洲经济增长降温,加之美联储预计将继续加息,这些还款可能让一些企业难以承受。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仅在美洲,问题债券和贷款的规模就已经猛增360%以上。如果这种情况继续蔓延,可能会导致自大
金融危机
(Great Financial Crisis)以来的首个大范围违约周期。 咨询公司普华永道(PwC)在英国负责争议性破产和资产追回的卡拉·马修斯(Carla Matthews)表示:“这就像一条橡皮筋。你可以摆脱一定程度的紧张。但总有一天它会崩溃。”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 's Investors Service)周二表示,今年迄今为止,美国企业违约数量已攀升至55起,超过2022年全年的36起。 今年,美国企业债务违约也占全球企业债务违约的大部分,上半年全球有81家企业未能偿还债务。截至6月份,全球企业12个月违约率达到3.8%,高于2022年12月记录的2.8%。 穆迪副总裁Sharon Ou称:“上个月的违约事件使得截至6月份的12个月期间全球投机级违约率从5月底的3.6%上升至3.8%。” 穆迪并表示,预计明年全球投机级公司的违约率将达到5.1%。在最悲观的情况下,它可能会跃升至13.7%,超过2008-2009年信贷危机期间达到的水平。 当然,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面对更高的借贷成本,美国经济出人意料地保持弹性,而通胀的稳步放缓引发人们对美联储可能正在引导经济软着陆的猜测。 自3月份以来,美国垃圾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息差(衡量感知风险的一个关键指标)也有所收窄。当时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的倒闭,一度引发人们对信贷危机的担忧,但这场危机从未成为现实。 然而,即使违约率出现相对温和的上升,也会给经济带来另一个挑战。违约率上升得越多,投资者和银行缩减放贷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融资选择的消失,这反过来又会使更多企业陷入困境。随之而来的破产也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压力,因为员工会被解雇,从而相应地拖累消费者支出。 专家们一直在警告称,由于利率上升和银行在今年早些时候一系列地区性银行倒闭后收缩贷款,一波违约潮将打击美国经济。这两个因素都收紧金融环境,也增加经济衰退的风险。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美国贷款总违约率可能升至11.3%,仅略低于“大衰退”期间12%的历史最高水平。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今年较早时警告称,信贷环境趋严加上经济全面衰退可能导致近1万亿美元的企业债务违约。
lg
...
tqttier
2023-07-19
美国银行业面临较全球标准更严格的抵押贷款资本规定
go
lg
...
项提议,多年来银行一直抱怨,2008年
金融危机
后的改革给监管相对宽松的非银行贷款机构提供了不公平的优势。而且他们警告称,在普通美国家庭的置业梦想变得更加难以实现之际,额外的要求可能提高借贷成本。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联储和美国货币监理署的发言人不予置评。 风险分配 三位知情人士称,与国际标准相比,正在考虑的这项措施将提高许多住宅抵押贷款的所谓风险权重,这意味着它们将在确定总体资本要求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美国,许多第一留置权住宅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目前为50%。 一位知情人士称,现在联邦监管机构正在考虑让大型银行适用40%至90%的风险权重,具体取决于贷款与抵押物价值比率(LTV)。LTV比率较高的高风险贷款将获得更高的风险权重。 三位知情人士表示,拟议中的整体风险权重较巴塞尔协议III中的规定高出20个百分点。 由政府资助企业担保的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将不受新规影响。
lg
...
金融界
2023-07-19
美国证交会主席警告:下一场
金融危机
的“主角”可能是AI
go
lg
...
人工智能有其优点,但它也可能引发未来的
金融危机
。 周一,根斯勒表示,人工智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与互联网时代和汽车的大规模生产不相上下”。 他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将如何使人类变得更好,并在医疗、科学和金融领域开辟机会。但他也警告称,这项技术并非没有风险。这位前高盛投资银行家表示,人工智能可能威胁到金融市场的健康,因为它可能促进羊群效应。他警告称,如果大型科技公司垄断人工智能在金融市场应用方面的发展,人工智能可能会破坏全球经济的稳定。根斯勒表示: “人工智能可能会加剧金融脆弱性,因为该技术会促进羊群效应,使单个参与者做出类似的决定,因为他们从基础模型或数据聚集器中获得了相同的信号。” 根斯勒还警告称,如果不能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可能会“加剧全球金融体系内在的网络互联性”,从而危及全球经济。他说,“因此,人工智能可能在未来
金融危机
的事后报告中发挥核心作用 ”。 今年,在OpenAI的ChatGPT首次亮相后,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气飙升。科技公司的估值飙升,甚至助推美国股市大幅反弹,并进入牛市。 与根斯勒一同批评人工智能行业的还有桥水基金创始人、亿万富翁投资者达利欧,他此前警告称,人工智能可能会造成大规模混乱,而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表示,人工智能可能会引发非法活动。
lg
...
金融界
2023-07-19
高盛财报发布在即:华尔街预期出现严重分歧
go
lg
...
一些分析师担心,该行可能像在2008年
金融危机
那样,面临长期回报不佳的局面。 “高盛面临的问题是:这些挑战是不是暂时的,一旦解决便可达到15%左右的净资产收益率?”Autonomous Research分析师Christian Bolu说,“还是说,我们又回到了
金融危机
后那种回报率极低的糟糕时期?”
lg
...
金融界
2023-07-18
上一页
1
•••
277
278
279
280
281
•••
53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周评:太刺激!数据风暴一波三折,美联储被逼到极限 日本法国政坛大乱
lg
...
去年一幕或重演:下周美联储恐“保险式”降息50个基点?
lg
...
金市前瞻:技术面超买了!黄金突破3670创新高,美联储决定下一方向
lg
...
经济冷却、股市过热——中国央行会跟随美联储降息吗?
lg
...
下周展望:央行超级周来袭!盯紧美联储“点阵图”,加、英、日央行道路大不同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