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币鲸文洋:币鲸——合约交易用户的不二选择
go
lg
...
。 自研技术:扎根传统金融的撮合引擎,
金融
行业
资深专家团队开发完成,精雕细琢每一个细节,保障交易平台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顶级风控:秒级判断,多层加密,系统高度安全。保证热和冷组合、军事级加密措施和资产交易安全的组合,并保证100%的用户数字资产安全。 资金安全:三层安全系统,全面安全审计。行业中最先进的冷确定层投资组合系统,用户分配的所有再充电地址都是冷投资组合地址,资金的收集和提取是通过在线签名进行的。 硬核实力:成千上万的BTC储备,金融创新基因,全球领导团队。币鲸承诺,不会因为系统原因导致账户和交易数据错误,万一出现错误,平台全额赔付。 品质服务:7*24小时专业客户服务从服务的角度出发,为全球客户提供一流的交易体验。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28
华为盘古大模型产业链梳理
go
lg
...
据。中间件:东方通,宝兰德。应用落地。
金融
行业
:软通动力,润和软件,常山北明,中科软;智慧城市:云从科技;交通:千方科技,中远海科;ERP:用友网络,汉得信息,赛意信息;工业软件:能科科技,中望软件;办公软件:金山办公。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lg
...
金融界
2023-03-28
德国商业前景意外改善 达到一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go
lg
...
并在利率飙升和高通胀的背景下,引发了对
金融
行业
整体稳定性的质疑。
lg
...
金融界
2023-03-28
在家工作时代结束了? 现场办公的企业比例接近大流行前水平
go
lg
...
中,这一比例下降了13.4个百分点。在
金融
行业
,包括银行和券商,特别明显的下降。2022年,采用混合工作安排的金融机构的比例减半,从2021年的44.9%下降到22%。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公司和行业开始要求员工更频繁地到公司上班,而不是采用远程工作或混合工作的安排。 远程工作在服务业中,如零售、餐饮和住宿等职业中则特别罕见。这些行业的就业增长导致更多的员工在现场工作。自2021年8月以来,休闲和酒店业以及零售业的招聘占私营部门就业增长的近30%。这意味着服务业中的就业增长主要是由需要在工作场所工作的职位所带动的,这些职位无法远程工作,因此员工需要到现场工作。 美国劳工部门的此项调查是关于远程工作的,它定义为一种安排,允许员工通过使用互联网和其他数字通信技术在家工作或从其他远程位置工作。调查是在2022年8月和9月进行的,而2021年的调查则是在那一年的7月至9月进行的。这表明劳工部门通过这些调查来了解远程工作的趋势和影响,以及企业和员工在实施远程工作方案时遇到的挑战和机会。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取消混合工作安排意味着大规模地回到工作场所,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是这样。 去年,在一些传统上在办公室完成的工作中,远程工作仍然相当普遍。在包括科技和媒体公司在内的信息行业中,有67.4%的机构表示他们的员工有时或全部远程工作。在包括律师和会计事务所在内的专业和商业行业中,这一比例为49%。 美国劳工部门表示,去年全面远程工作的企业比例略有上升,从2021年的10.3%上升到11.1%。在信息产业中,这一比例增加了4.8个百分点,达到42.2%。金融活动、专业和商业服务行业的增长较小。Mike Steinitz指出,在许多以白领为主的行业中,企业在疫情之前就已经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 经济学家使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进行的研究,该调查方法衡量了远程工作的工作日占比。研究结果显示,虽然远程工作在最近有下降的迹象,但它在2023年仍持续。 据墨西哥自治理工大学的Jose Maria Barrero、斯坦福大学的Nicholas Bloom和芝加哥大学的Steven J. Davis进行的研究表明,2023年2月,总工作日中有27.7%是在家中完成的,相比之下,2022年每个月平均约有30%的工作日是远程工作的。这一比例与2020年5月的水平相比急剧下降,当时约有60%的工作日是远程工作,但仍然比疫情前高出了五倍以上。 两个因素导致在家工作的天数略微下降。Nicholas Bloom表示,一方面,公司正在推动经理和专业人员每周回到办公室工作更多的天数。另一方面,完全远程工作的员工数量正在减少。Nicholas Bloom及其同事的调查显示,全职在场工作的员工比例在2月份达到了60.8%,高于2021年11月的54.6%。完全远程工作人员的比例下降了超过三分之二,是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Nicholas Bloom表示,许多完全远程工作的员工正被要求缓慢地返回办公室,或者被调往海外。“美国工资非常高,所以将完全远程的员工调往墨西哥、菲律宾或印度可以产生巨大的成本节约。” 然而,远程工作不太可能完全消失。根据人力资源公司ManpowerGroup的数据,目前约有13%的职位发布是远程职位。这比2022年3月的17%有所下降,但远高于大流行前4%的水平。
lg
...
楼喆
2023-03-26
互动| 浙大网新: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智慧诊断产品已经在河南省落地应用
go
lg
...
理(NLP)、可视化引擎配置等技术,在
金融
行业
应用,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公司研发的功能性虚拟员工,可在文博场馆、数字展厅等行业让用户实现虚实结合创新场景和体验;公司研发的IN-Talk智能语义问答系统具备自主知识产权,集中应用到人工客服系统中,已持续多年在多个行业推广应用,服务于场站枢纽、政务服务、智慧园区和校园服务等,IN-Wealth智语金融深度数据因子用于为机构提供策略输出等服务。 此外,AI技术也应用在了公司基建数智化领域。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智慧诊断产品,通过GIS的智能图像拼接技术,以及全自动化的AI病害识别算法,可以用AI技术来创新交通领域相关业务的检测流程与维养方法,实现病害智能化分析、智能维养方案制定,目前已经在河南省落地应用,参与承担了全新的河南省省级干线公路养护决策智能辅助平台的建设,还将继续拓展人工智能的道路自动化巡查、智能养护等应用。
lg
...
金融界
2023-03-25
美国银行业动荡后 花旗对风险资产的负面看法得到强化
go
lg
...
股市可能跑输其他股市。他们补充说,如果
金融
行业
的问题持续下去,“下行风险将非常大”。 “美国银行业的窘境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是否有什么足够大的东西出了状况,以至于能改变美国商业周期形势,”策略师们写道。“虽然当局也许能设法恢复对存款的信心,但这没法打包票。” 花旗看空风险资产的观点反映出,在美国三家银行的倒闭以及瑞信风波可能冲击全球经济背景下,全球阻力日益增大。但随着对美联储可能接近其紧缩周期终点的猜测升温,一些投资者正在寻找买入机会。 花旗策略师们写道,标普500指数与银行股脱钩是很罕见的,“银行股通常与大盘同步下挫”。 这家华尔街银行仍然看跌信用债,并维持对美国公司债的减持立场,无论是投资级债还是高收益债。花旗维持新兴市场垃圾债增持立场,因为它预计美元将走软,而发展中国家市场将在美国经济衰退期间表现出众。
lg
...
金融界
2023-03-25
合约之王币鲸携众多优势王者归来
go
lg
...
底层技术,在交易风控和交易撮合引擎上,
金融
行业
专家精雕每一处细节,投入大量研发工作,100%保证用户数字资产的安全性,平台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团队成员 团队由业内顶级数字资产领域专家、传统金工技术团队组成。盖了传统金融、电子游戏、互联网、投资等领域各界优质人才,其中不乏有摩根士丹利、中金所、恒生、腾讯等顶级公司的精英人员。 系统稳定 币鲸一直在做技术建设,通过提高系统单元模块的处理能力,来提升系统的吞吐性,以应对极端行情,保持交易服务正常运行。 平台特色功能 为了给用户提供能具特色的交易体验,币鲸上线了多重特色功能:多种合约交易对,支持125X的永续合约、具有更高抗风险能力,仓位更加平衡的盈亏互抵、全新阶梯强平,资金使用率最高,无惧爆仓,无畏行情。 此外,币鲸推出安全保障机制 用户保障体系 因极端行情影响,导致币鲸最新成交价与指数价格的价格相差较大,平台补偿由异常价格导致的价差部分损失,币鲸风险储备基金池共计1000万USDT。 资产保障 (1)2019年成立币鲸阳光基金,由第三方权威机构入驻币鲸进行监管,若平台出现重大异常,用户将获得100%补偿。 (2)币鲸已成立规模超1亿美金的风险投资资金,一方面用于为区块链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支持,一方面用户深度保障平台用户资产安全。 币鲸(PoutineX)着眼于服务全球用户,构建平等开放、透明 治理、共享经验和数据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业已推出众多创新交易功能,以实现交易深度高、低交易滑点、更精简、极致的数字资产交 易服务为目标,让人人感受低操作门槛、更平滑的交互体验。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24
BitVenus于3月24日正式上线合约体验金
go
lg
...
24小时高质量服务及用户教育,拥有丰富
金融
行业
和区块链技术经验的专业团队,坚持安全合规运营,获得美国、加拿大MSB数字牌照。 BitVenus研究院 BitVenus研究院是由BitVenus官方打造的专注聚合区块链知识、行业动态、平台资讯、深度行业科普洞察文章等海量优质内容池,供大家快速入门Crypto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24
美联储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go
lg
...
.90%)等都是这个领域的大玩家,这是
金融
行业
的潜在危机。 中金公司在美联储利率决议发布后预测美国经济未来可能走向滞涨,中金认为,银行业风波是需求冲击,对经济增长和通胀都会产生抑制作用,但考虑到美国还面临许多供给约束,这会降低需求冲击对通胀的影响。 目前大概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鲍威尔抗通胀决心不足,加息即将结束,缩表无疾而终,美国的通胀可能会根深蒂固,即使不加息,美国经济衰退的状况同样可能通过
金融
行业
危机的爆发而实现。美国经济未来要走的路将是异常艰难的。 鲍威尔生不逢时?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 会议声明公布和媒体采访后,市场似乎交易“衰退”:美股三大股指均收跌1.6%左右;10年美债收益率日内跌13BP;美元指数最深跌至102附近。 会议声明:坚持加息25BP,暗示接近加息尾声。在经济和政策描述部分,3月声明的主要改动是:1)对就业增长的描述由“强劲”改为“有所加快、且增速强劲”;2)对通胀的描述由“有所缓解但仍高”改为“仍高”;3)删除了有关“乌克兰战争”的表述;4)新增有关美国银行体系的表述,认为美国银行体系强健,但近期事件会导致家庭和企业信贷环境收紧,拖累经济、就业和通胀;5)加息表述由“未来持续加息是适当的”,改为“一些额外的政策巩固可能是适当的”,对未来加息态度有所软化,暗示本轮加息周期接近尾声。 经济预测:与去年12月预测变化不大。经济预测传递三层信息:一是,对美国经济和通胀韧性保持观望;二是,不追求绝对通胀率快速回到2%,当通胀略高于2%时仍会考虑降息;三是,对“降息”的判断更为保守(预计2024年降息幅度更小),与当前市场浓厚的降息预期形成鲜明对比。 鲍威尔讲话:信贷紧缩与货币紧缩同向,“软着陆”信心似乎下降。首先,其解释了本次经济预测和去年12月相似,主要考虑到两方面因素相互抵消:一方面是近期数据强劲,紧缩必要性提升,另一方面也考虑到银行事件后信贷紧缩的影响。其次,其多次强调信贷紧缩和货币紧缩的作用是同向的(work in the same direction)。再次,倾向于认为硅谷银行事件是“独立事件”,不认为美国银行体系存在系统性缺陷。最后,其承认未来信贷紧缩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较大不确定性,所以对经济和利率预测的信心略显不足,对“软着陆”的信心似乎也在下降。政策逻辑:抗通胀仍属主旋律。美联储本次选择加息25BP是权衡通胀压力和金融风险的体现。后续美联储或将根据信贷紧缩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来相机决定加息的高度和持续时间。本轮银行危机似乎并未过多影响美联储抗击通胀的“主旋律”,市场不宜过度押注年内大幅降息的可能性。未来一段时间内:1)10年美债收益率波动中枢下移至3.5%,再破4%难度较大;2)美国银行业危机对美股的情绪影响告一段落,美股多空依然因素并存;3)美元指数波动区间或保持在100-105左右。 兰香(长期跟踪研究金融和财富管理领域) 某种程度上来说,想当“沃尔克2.0”的鲍威尔有点生不逢时。如果放到一个大的历史背景来看,从1990年代美联储提出2%的通胀目标一直到前两年,恰好是全球化高速推进、廉价劳动力和消费品都几乎无限供应的时代,这才是美联储2%通胀目标能够持续30年成立的核心原因。网友们有句话很有道理:1991-2020年这30年是时代的美联储,而不是美联储的时代。而近些年来逆全球化高速推进,同时很多国家都面临人口问题,这已经动摇了美国继续维持低通胀的根基。再加上美联储前两年的大放水,无疑为美国的通胀形势火上浇油。鲍威尔在2020和2021年都多次说“通胀是暂时的”,只能说相当短视,而2022年美联储的暴力加息现在看来更像是前期过于短视后的应激反应,到了2023年这种暴力操作的破坏式效应才真正显现。由此来看,硅谷银行的爆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该银行的经营管理也有重大的缺陷,但美联储的监管不力也显而易见,而鲍威尔对此并没有任何反思,这也让人很难相信鲍威尔未来可以打赢银行业风险管理这一仗。 银行业危机没那么简单 资深媒体人苏牧野 美联储这次不得不加息,如果不加,就会给外界发送一个信号:银行危机严重到了要打断加息进程的地步,这只会加剧市场恐慌。所以这个时间点上,硬着头皮也要加。 不过,与此同时,美联储又暗示紧缩周期就快结束了,因为公报中拿掉了一个惯常警告:还在进行中的加息是为了将通胀讲到可控范围。相反,它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一些适度紧缩”可能还是需要的。 与加息相比,今早读到的一篇关于美国前众议员Barney Frank的报道更有意思。它显示出,美国政界与商界之间的“旋转玻璃门”如何加速了最近这场银行危机的到来。 Barney Frank就是美国著名的监管银行业的“多德—弗兰克法案”中的那个弗兰克。2007-08金融危机后,作为民主党众议员的他推动立法,誓言要严格监管大银行。2010年时,把他写进名称的多德—弗兰克法案通过,凡资产规模超过500亿美元的银行就被列为“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SIFI),将受到严格的资本约束。 有意思的是,两年后他从众议院退休,过了一阵就加入Signature银行成为独立董事,而这时他也开始背离自己之前对银行的严格监管立场,公开表示500亿美元这个门槛太低了,应该被调高。到了特朗普任内,2018年,一向厌恶这个法案的共和党人终于通过修订,将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认定标准从资产规模500亿美元一下子拉高至了2500亿美元。 而这次深陷危机的两家美国银行——硅谷银行和Signature银行,都是在2018年之后规模迅速膨胀起来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Barney Frank这位当年的监管干将,在改变立场后,促成了最新一轮银行危机的爆发。而他改变立场,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件“屁股决定脑袋”的事。在媒体最近几天对他的一次采访中,他对自己加入Signature银行的原因毫不讳言:因为需要钱。他说,别忘了我可是哈佛法学院毕业,但干了一辈子公职,退休后的收入和当年的同学相比太少了。所以说,这场银行风暴的酝酿,背后有诸多因素,既包括利率这类宏观政策,又有硅谷科创产业氛围的变化,还有一些个人私欲。加起来,它们共同促成了一场perfect storm。 文洁(19年从业经验,专注财富管理服务) 昨晚,美联储公布加息0.25%,这是美联储最纠结的一次加息。 左边,是银行业的暴雷,如果不加息,市场可能会解读成是不是危机有扩大的可能,美联储知道了市场不知道的什么风险?好消息反而变成坏消息。右边,是不算低的核心通胀数据。但如果这个时候还要加息,对风险资产当然是利空。 鲍威尔还是比较有风骨,硬着头皮加,而且今年不降息,誓将通胀抗争到底。宁做铮臣,不做弄臣。现在的海外市场,依然处于交易欧美银行业危机的恐慌中,风高浪急,小心为上。 付伟(资深财富管理从业者) 半夏李蓓的文章又成了爆款,《美国银行危机远未结束》传遍全网。跳出热点,这个文章依然值得金融从业者深思。 李蓓提到“我是一周前才听人说美国银行90%以上的按揭贷款都是固定利率的,当时我的感受是震惊的,我无法相信,这种极其不专业和不严谨的行为,竟然发生在美国整个银行业。银行管理层竟然如此愚蠢迟钝,美国监管竟然如此毫无作为,事先没有任何风险警示和监管干预。” 对这段话相信有同感的并不只是我。达尔文的进化论深深影响了我们的世界观,在我们朴素的认知里,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世界就是比我们先进的、高级的!但硅谷银行血淋淋的事实却戳穿了皇帝的新衣,那个闪烁着光芒的地方,其实是十足的豆腐渣工程。 在惊叹之余,我更好奇,为什么美国银行会发生这种荒谬的事情?明明已经研究生毕业,却跪倒在一张小学生试卷上? 另外,今天看了一个视频号,作者从阴谋论的角度去认为是美联储搞垮了瑞士信贷! 别逗了!在美联储这轮加息前,瑞士信贷自己就昏招频出把自己搞得奄奄一息了。2022年初,受到中概股暴跌的影响,韩裔Bill Hwang和他的投资公司Archegos Capital倒闭,直接导致该行损失约55亿美元。虽然55亿美元的损失对于瑞士信贷的体量来说并不算惨重,但问题是一家本应该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借钱给投资公司通过杠杆投资中概股?!这是什么?按照中国金融的官方话语叫“信贷资金流入股市!” 看了下瑞士信贷2022年的年报,39.4亿的股本,每股净资产11.5美元,440亿左右美元的净资本,你一口气贷款给一个投资公司55亿?而且这样的操作不只有Archegos Capital的孤案,2021年就爆出的供应链金融公司Greensill Capital破产,给瑞士信贷带来了30亿美元的损失。 家大业大,经不住不肖子孙的“花式败家”,瑞士信贷堕入此局,既是天灾,更是人祸。 跳出瑞士信贷高管们那些狗血剧,我也不禁有李蓓一样的感慨,“欧洲银行怎么会如此愚蠢迟钝!”同时,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的惨剧,无法让我们有任何开心的成分,因为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让任何一个大型金融市场都无法在全球震荡中独善其身。 但我们却要警醒的是,如果未来几十年的中国金融市场卷不动了,各家金融机构也纷纷躺平的时候,我们是否会躲过这些愚蠢而低级的错误?许多人会觉得中国的金融还有几十年路要走,但万一,万一我们在几年后就触碰到金融的天花板?万一金融国企化的趋势迅速蔓延,万一金融民工降薪导致创新不足,万一投资者都开始接受买指数基金也不择时了?我们能不能比此刻的欧美银行更多几分理智和清醒?(财富中文网)
lg
...
金融界
2023-03-24
华钦科技发布RPA与AI技术结合的智能自动化初步研究成果
go
lg
...
担任 IT 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于全球
金融
行业
不断增长的客户,其中包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东南亚的大型金融机构及其在中国的IT研发中心。集团目前共拥有19所交付和研发中心来服务于不同地区的客户。集团中国大陆的交付和研发中心位于上海、北京、大连、天津、西安、成都、广州、深圳、杭州和海南,集团其余九所国际交付和研发中心分别位于中国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和越南。有关集团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ir.clpsglobal.com/,或关注华钦科技的官方账号Facebook,LinkedIn,Twitter和YouTube。 前瞻性声明 本新闻稿中的某些陈述属于经修订的1933年证券法第27A条和经修订的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21E条的含义和保护范围内的"前瞻性声明"。前瞻性声明包括有关集团信念、计划、目标、预期、假设、估计、意图和未来业绩的陈述,并涉及已知和未知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其他因素。这可能超出了集团的控制权,可能导致公司的实际业绩、表现、资本、所有权或成就与此类前瞻性声明中明示或暗示的未来业绩,表现或成就产生重大差异。所有此类前瞻性陈述均适用于此项警示性通知,包括但不限于集团未来增长、表现、成果的预期,集团利用各类商业、并购、技术等相关机会和举措的能力,以及集团近期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报告和备案中描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此类报告可应要求由集团提供,或通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网站 http://www.sec.gov 查询。集团没有义务也不承诺在此日期之后或在其他任何此类陈述的相应日期之后更新,修改或更正任何前瞻性声明。 详情请联系: 华钦科技集团公司 Rhon Galicha 投资者关系办公室 电话:+86-182-2192-5378 邮箱:ir@clpsglobal.com
lg
...
美通社
2023-03-23
上一页
1
•••
415
416
417
418
419
•••
48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休战”证明一件事!《纽约时报》:特朗普彻底退缩 习近平报复决定正确
lg
...
中美贸易谈判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公开讲话!他对美国发出不点名警告...
lg
...
中美谈判中,特朗普几乎满足中国全部核心诉求!彭博:习近平强硬姿态奏效
lg
...
彭博:中国房地产大亨之子因贷款纠纷被禁止离境
lg
...
中美贸易战熄火,中国股市为何还跌了?市场害怕……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53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